低层工资,全国都一样。假如你在北上广深买不起房,你以后还愿继续留在广上广深吗?

广州和深圳,这两个都位于广东省内的一线城市,关系复杂又微妙。

中国目前公认的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

看一下中国地图,这四大一线城市是如何布局的。

北京在北,上海在东,广州深圳在南,中国的经济重心现在东部和南部,北京是首都坐镇北方,稳定北部大局,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从方位上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架构,从布局来说,没毛病。

但对于广州和深圳来说,问题就大了。

因为这两个一线城市离得太近了。

广州和深圳,中间只隔了一个东莞和一个狭窄的湾区。

离得太近有什么问题,不能强强联手吗?

当然不能,两个城市离得太近,结果不是合作,而是竞争。因为同一个区域的资源有限,谁都想得到更多更好的资源,此多必然彼少,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北京和天津,就是现成的例子。

北京和天津这两个北方最大的城市,中间只隔着一块著名的北三县飞地。

天津有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海港经济和工业十分发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直是北方的经济中心。

而北京在解放初期是一个单纯的消费城市,工农业均落后于天津和河北,但定鼎之后,北京在成为政治中心的同时,经济中心也开始向首都倾斜。

解放之后短短十年间,北京就兴办了几千家工业企业,涵盖了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电子、建村、医药、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几乎所有行业。

北京很快成长为北方经济的巨无霸,旁边的天津则逐渐暗淡了下去。

天津的没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港口经济和重工业的衰落,有北方整体大环境的影响,有天津人小富即安不求进取的心态,但和北京同处一个狭小的地域,被帝都光环笼罩,优质资源和人才被北京虹吸,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原因。

广州和深圳,会不会步京津的后尘?

如果步了,谁是京,谁又是津?

广州和深圳,这两个华南最大的城市,同样也离的太近了。

广州的优势:面积大,有7434平方公里,经济底子很扎实,汽车、石油化工和电子产品制造业是广州的三大支柱产业,还有广州的商贸业一直很发达,广交会名闻世界。

深圳的优势:深圳全部是外来人口,充满竞争与活力,金融业、高新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物流业是四大支柱产业,深圳的产业升级已完成,发展后劲足,最大的发展瓶颈是土地,2000平方公里净地只有广州的四分之一强。

对比广州和深圳从1980年到2018年的GDP对比,

数据很直接,深圳从1980年起步时的区区2.7亿,体量不足广州的5%,一路狂奔,到2005年,GDP总量4951亿,已达到广州的96%。

其后几年,深圳发展节奏有所放缓,但在2010年之后,深圳又开始发力,2016年和广州GDP几乎持平,并于2017年一举超越广州,2018年持续扩大领先优势。

面对身边渔村的强势崛起,做了多年南部大哥的广州,你要说不紧张,不在意,那我是万万不相信的。

尤其是近几年,广州稳固多年的一线地位有了不保的迹象,从传统的一线北上广,变成了北上广深,又变成了北上深广,甚至成为了北上深杭,要从一线被赶到二线,广州能不着急吗?

深圳发展的太快,太猛,广州离它太近,被耀眼的光芒刺的眼睛很痛。

既生瑜,何生亮,对广州来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想必更深刻。

如果没有深圳的竞争,广州即使吃不掉深圳的全部发展红利,但稳居岭南老大和一线的位置是没有问题的。可惜对于广州,没有如果。

广州和深圳,一省双核,竞争格局已定,广州GDP被深圳超越之后,下一步会如何发展?

深圳会继续势不可挡,将广州越甩越远吗?

首先,在主导产业方面,广州产业格局已经落后。

广州的主导产业是制造业(汽车、电子、石化)、商贸业和航运业,其中,传统商贸、批发、会展产业在广州所占经济比重很大,而在现代城市的竞争中,这些都不是城市晋级的加分项,广州也在极力谋求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可是旁边的深圳,已经是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最成功的城市,高新、科创、互联网、金融这些头部产业,已在深圳落地生根,并获得了足够的先发优势,广州想要追赶谈何容易。

再看广深历年来的地方财政收入对比,深圳多年来力压广州,超广州一倍还要多。

地方财政收入高,地方政府的腰包就鼓,就有更雄厚的资金来保障民生、城市更新和发展经济。

广深的GDP总值接近,为何深圳留存的地方财政收入远高于广州?

因为深圳是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拥有更高的财政留成;而广州是省会城市,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要上交中央,还有一部分要下拨给省内其他城市。

而在科技创新方面,深圳已经领先广州太多。

PCT专利申请,是代表一个城市创新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在PCT申请量上,深圳一直遥遥领先国内所有城市,更远超广州。

2016、17、18年,深圳的PCT申请数量都是广州的10倍左右,在创新、竞争和活力方面,广州差深圳太多太多,被深圳历史性超越之后,想重新挽回实在太难。

近几年,国内一些省份为了集中力量打赢城市升级战,利用行政的力量,将全省优势资源集中于省会城市,导致了省内其他城市的衰落。

之前一些一省双核,光芒盖过省会的城市,比如大连,青岛,在省会独大的趋势下,近些年都开始走向衰落。

这种情况会不会也出现在广州和深圳?

并不会,因为深圳是副省级城市,在经济管理方面有中央政府赋予的省级权限,还有地方立法权,受到广东省政府的行政管辖有限。

只要深圳的政治地位不变,广东省很难用行政主导的力量去影响广州和深圳的经济格局。

所以,当下的广州,最大的目标是不要被深圳把差距越拉越大。

PK深圳,广州真的没有一点胜算了吗?

深圳最最现实严峻的问题,没有地了。

而广州还有大把未开发的土地,有了土地,才有经济做增量的前提。

广州有7434平方公里土地,深圳只有1997平方公里,广州还有增城、从化、番禺、南沙等大片土地待开发,深圳土地却几乎开发殆尽。

广州大手一挥,南沙开发区就画了一个797平方公里的圈,想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

深圳学习精卫填海多年,把土地精算到毫厘,前海自贸区不过区区15平方公里,还包括了需要二次开发的工业地块。

从土地的角度来说,广州完胜深圳。

对深圳来说,土地问题是一个卡住脖子的致命问题,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深圳的发展上限很快会碰到天花板。

向相邻的惠州、东莞要地,明显不现实。

对东莞惠州来说,蹭临深的概念卖房子可以,想要我一寸土地,门儿都没有,深汕合作区的飞地,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如果深圳真的突破了土地瓶颈,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深圳真的可能无人可以阻挡,下一步目标北上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深圳突破不了土地瓶颈,也不必太过担心,城市也并非越大越好,一个城市的发展是有半径的。

据滴滴的出行半径数据显示,北京出行半径居全国第一,城市半径是31.7km,其次是上海30.8km,深圳30.5km,广州29.8km。

所以,一个城市并不是越大越好,城市的发展半径是有限的。

北京1.64万平方公里土地,实际开发的连十分之一都没有,怀柔、密云、平谷、延庆还有大量的山地和农田,北京主要的活动区域还是在五环以里,极限是六环,超出六环,已经很难实现通勤了。

很多人认为深圳是多中心,实际上,深圳的中心区仍然在福田、南山和罗湖片区,多年来并未发生实质性转移。

深圳土地资源紧张,但还并未枯竭,还有近远郊少量土地资源可以更新利用,如果后期能获得政策许可,适当突破一点生态红线,再学习香港重庆利用一些半山土地资源,在城市内部靠不断产业升级来做增量,也是完全可行的。

广州与深圳,谁能笑到最后?

和京津不同,广州和深圳:

一个有省会优势,一个有特区光环;

一个有历史底蕴,一个有产业高度;

一个有土地资源,一个被土地制约。

综合下来,广深堪堪打了个平手,深圳目前占优,但受土地所限,短期内也很难把广州拉的太远。

至于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能突破土地瓶颈,未来的深圳,恐怕无人可以阻挡。

米宅深圳管家公司正式成立!

以米宅品牌信用做为背书;

凭借多年楼市研究及不动产配置经验;

为客户提供入深户、深圳楼盘代购等服务。

有需求者请咨询米宅深圳主编大渔!

}

“别了,魔都 ”,当上海虹桥火车站惊现大量旅客排队进站的画面,再配上这样的文字,难怪有网友感慨这是遇上“离沪大潮”了。

但事实上,每年三月份,都有一批拎着行李来到“北上广深”的毕业生,也有一批拎着行李回到老家的人,只是疫情按下了暂停键。

离沪潮,并不是当下的新词。早在2015年开始,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就首现15万净流出。这背后,还从2000年到2010年再到2020年,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占比从42.2%,30.3%一路降至现在的26.9%。

这当然是大城市本身的一种更迭,而漂泊的人总会想有安身的所在。

还记得《奇葩说》那个经典辩题:大城市的一张床和小城市的一套房,你选哪个?

极端,但点出了现代年轻人对于奋斗理想和安居生活选择的迷茫。

《奇葩说》截图/图源网络

大城市的魅力在于这灯火通明,高楼大厦所带来的想象力。

年轻人需要的是机会,所以才会生出“回不去的故乡”这样的感慨。

他们能去哪儿?正如很多沪漂们想要离开上海,但最好的机会和发展前景依旧离不开长三角城市群,所以这时候,选择往往都是苏州。

苏州实际上已经是超大型城市,自带“第一工业城市”的吸引力。上海惊现“离沪潮”?这里成了环沪“双向奔赴”的首选!

如今,它敞开怀抱拥抱奔向它的人,是从楼市政策上已经开始了对外地购房者的友好——

将限购门槛放宽,非本市户籍居民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即可购房,大大降低外地人的买房门槛,曾经被政策限制的外地人,等来了机会。

并将之前二手房限售时间5年改3年,再到现在的新房3年改2年,二手房对限制转让时间不再要求

央行最新LPR报价再次出炉!又降了!5年期LPR4.45%!苏州已经全面4.4%,现在可以做到4.25%!房贷利率重回2015年9月后的房贷水平。购房者月供减少!迎来历史性购房好时机。

此消息一出,苏州楼市便接连上演火热浪潮。


截止目前,苏州新房成交量环涨127%,单日成交达到旺季水准!二手房成交量环涨126%!

姑苏区新房环涨161%,二手环涨159%

吴中区新房环涨74%,二手环涨107%

相城区新房环涨66%,二手环涨157%

园区新房环涨353%,二手环涨84%

高新区新房环涨27%,二手环涨173%

吴江区新房环涨359%,二手环涨119%

图源/楼市黄大大公众号

银行/房产交易中心火爆现场/图源网络

有为挤出首套身份而不断尝试新老方法的人。有各种外地购房团体开始争相进入苏州市场等待抄底。

顺应热潮,迎接购房大军。昆山,接过了第一棒。

作为全国百强县的榜首,已霸榜多年。

今年上半年,昆山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854.3亿元,同比增长22.9%,产值总量位列苏州大市第一。2021年人口净流入111.12万。

这是经济实力、人口流入、产业能级、区域协同等多个维度的加速度。

更得益于昆山的两翼翅膀,张浦和周市,一个在苏州东南,一个在上海正西,串联起长三角经济体中最繁华的走廊。


上海惊现“离沪潮”?这里成了环沪“双向奔赴”的首选!

周市作为昆山的北部门户,率先融入上海半小时生活圈。北中环,城际铁路、轨交K1、K3三铁交汇,链接长三角,畅达主城及周边。作为一个科创新城,6KM内聚集着智能和智造产业基地,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虹吸效应。

张浦占据昆山南大门,西接苏州园区,东靠上海,身处两大经济中心核心上,直通金鸡湖,连接昆山城西,融入苏沪半小时通勤圈。作为重点发展的创智新城,将高精尖研发的德国产业园区,精密智造和总部贸易等科创园区作为虹吸主力。

一南一北两大门户,是沪昆一体化的关键节点,承载着昆山产业转型的使命下,也必然吸引先行者的率先入局。

绿地集团早已率先入局,带着升维城市居住的先进理念,为正在昆山或即将到来的奋斗者们,实现奋斗和安居的双重理想。

绿地·新里海格就位于昆山北部新城。

以新里系贯彻绿地的品质因子,海格源自奥运体育精神,用来呈现一个更具生态活力的社区。

王牌户型面约88平3房2卫,以区域罕见之三房设计格局,完全是将空间利用到极致。哪怕是四口之家,都可以拥有各自的空间,舒适惬意。

极简的建筑设计之美,5重归家仪式感,全屋一线大牌精装,智能家居系统、全区颐养体系营造出星级生活体验。

3公里范围内畅享都会生活,步行即可抵达醇熟生活,还有两大繁华商圈环伺。14公里滨水绿廊就在家门口,下楼即可享受巨大滨水体育公园,还有4大公园环绕。

清栋在即,仅剩88席,错过不再!

上海惊现“离沪潮”?这里成了环沪“双向奔赴”的首选!

绿地·境启澜庭就位于昆山南部新城的核心位置。

以绿地健康宅2.0体系为营造范本,在后疫情时代下,为人们定制更受青睐的高标准健康人居。

王牌户型建面约105平方米全明边套,三房两厅两卫三面采光。大阳台、大面宽、大飘窗,让三口之家,四口之家,都能尊享生活的大尺度。准现房更有保障。

轨交S1号线地铁上盖,绿地专研健康宅2.0生态宅居体系,南北分区管理,纯人车分流体系。

南侧规划商业广场,与吾悦广场、银都商业广场繁华咫尺。未来还将规划中的城市公园与社区相连,相连着一条吴淞支流,与宜居生活咫尺。

十足的价格洼地,整个环沪都无此价格诱惑

对于上海和苏州来说,吴江一直都以后花园自居。

背靠着国家级战略,在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吴江与青浦,嘉善实现无缝对接。

依太湖而生的苏州湾,作为内湖风景湾。吸引的是全球资本的纷至沓来,世界500强企业强势入驻。

更不用说还逐一兑现了2000亿投资建设,亚洲第一高的音乐喷泉、全长358米的栈桥、20亿打造的文博中心、高尔夫球场、帆船俱乐部……

湾区价值正逢其时。大牌房企的到来,就是证明。

面临苏州湾,面临太湖水,被吸引而来的绿地也在造湾。十年布局,既有超高地标,也有高端低密住宅,对标是世界湾区的都会蓝图。

在老城烟火气中切换,在繁华都市中切换,湖居情结是它们给出的另一种生活模式。

坐拥100里的东太湖岸线,一线咫尺距离,即刻享受生态资源。比邻苏州湾隧道,轨道交通即刻通达苏州。

商业直达,方圆约1.5公里范围,近享50万方商业,还自带约4.6万方商业综合体。更不用说苏州大剧院、城市展览馆、东太湖湿地公园等围绕,风景就在家中。

汲取了苏式江南文化精髓,融入苏州湾都会生活,呈现出诗意江南雅宅。

太湖之巅·358米地标

直线距离太湖约211米,即可到湖边,占据湾区核心成就时代标签。

358米苏州湾第一高楼,116万方城市综合体,超高层玻璃幕墙下,纯正大平层户型和高阶复式户型,尽享东南西北270°瞰景视野。


于内,云端五星级酒店、泳池、红酒雪茄吧、健身房、环太湖餐等五星级酒店配套一应俱全。于外,5KM超级商圈繁华辐射,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资源全畅享。

笠泽路地铁上盖,与自建的约8000平方米商业,俨然一副摩登TOD综合体社区。雄踞湾芯核心位置,一面紧邻松陵老城,一站式购物无忧

六大全明星产品,户型跃级空间打开精致生活范儿。匠心著作的公园景观,为苏州湾提供生态封面。

铁路的开通,意味着张家港也正式加入“上海通勤圈”

高铁新城是张家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这一片44平方公里的高铁新城,就有一个门户作品,张家港城际空间站。

绿地张家港城际空间站效果图

首付19.9万起·港城新中芯

绿地张家港城际空间站效果图

苏州港城新中芯,争创国家示范级高新区,纯正TOD大城之作以高铁为枢纽,钜制恢弘城市封面作品。

绿地打造第37座城际空间站,包含健康住区、约50000㎡超级商业、高端酒店、甲级办公、约2000㎡文体中心、IMAX影院、人才公寓、优质教育用地、阿里云创新中心(张家港)智慧产业园、软件研发等六位一体的全城市服务功能配套社区。

更可以享受约17.7平方公里黄四浦生态园和滨水活力景观带、城市绿轴,建面约75-113㎡全功能设计户型,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尺度感。

三铁交汇,下了高铁就是家,总价约75万起!!优居生活典范。

2020年,常熟终于等来了“通沪铁路”

常熟站到上海站,每天30多对列车经行常熟站。

在常熟也步入高铁时代后,也意味着整个长三角地区铁路网布局已精细到更多县域。让整个长三角的交流频次更加密切。

城铁新城·约96-110㎡高层


环沪通勤和宜居养老的双城生活新模范智能社区

占据城铁片区优质资源,高铁无缝对接。

引入健康宅2.0模式匠心公园品质,打造城市崭新居住名片。


王牌建面约110平方米,大横厅大尺度营造宽绰空间,细节力拉满构筑品质维度。

苏州,正向人们伸出了它欢迎的双手。

上海惊现“离沪潮”?这里成了环沪“双向奔赴”的首选!

让奋斗者结出更璀璨的未来,让追梦者不必为安居而忧愁。理想和安居,苏州都可以帮你实现。

}

从目前房价收入比的角度来看房地产行业

个人对房地产外行,就是对上海的房价很高觉得有点不解。

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北上广深在全球排名前列,但全球前20的城市价格差距并不大,香港是特别高的地方,大约比北上广深高一倍。

北上广深加上香港,房价收入比平均是50左右,广州低一些也接近40,全球排名前5位大致上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其他的大城市排名第6到10的大城市,例如东京、纽约、伦敦、温哥华、悉尼,房价收入比大约10到15附近。

一般先进国家房价收入比大约5左右算合理,发展中国家大约6、7算合理。

为何我国的房价收入比能在这几个大城市那么高?其他二线、三线有没有泡沫?

这个问题在于,现在买房的人,基本上都是上了杠杆;我国的股市,有人融资,有人没有融资,大约50万资金以上,才能融资,基本一倍,而且投资人也不一定融资炒股。但房地产,基本上都有贷款杠杆,而且是2倍杠杆,首付3成,借7成;这样的情况,就是背了两倍的杠杆在买房,条件是房价不能跌,跌了10%,等于赔了3成本金。

房子靠贷款,价格上去了,但是房价收入比也上去了了,这个时候,最后的接盘侠,也就是还没有买房的年轻人,有点跟不上了,出生率下降,结婚人口下降,也代表未来潜在的买房人减少。

最终的房价,还是要回到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有可能是房地产价格下跌三分之二,这个不太可能,也有可能是人均收入提高3倍,目前上海的薪资大约是1万到2万吧?这个薪资也不低了,要短时间提高3倍也很吃力。

当然还有一种好的可能,大量的社会住宅,长租住宅进入市场,那么收入比不足的就可以有房子住,有钱人继续去买高价的房子。

但这个状态,因为大多数人都不用买贵的房子了,那么土地财政就少了很多卖地收入,那么就要出台大面积的房地产持有税,从增量税收转变成存量税收。

推出房产税的问题不是房价会不会跌,是会不会跌太多。

如果房屋持有需要交税,炒房客就辛苦了,手上有10套、上百套的大户更难过,一方面持有要交税,一方面房地产的价格也会回到合理的房价收入比。

房地产商跟银行,房地产商也要转型,不能光靠开发新案子,也要从增量转存量,靠服务赚钱。银行可能会有压力,房价上涨,很好,房价下跌,也许炒房的人会把下跌的房地产留给银行。

个人想法,对房地产业外行,瞎琢磨,看客海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北上广深工资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