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什么中药配方?是治疗湿热还是什么的

这几年很流行“祛湿”,大多数祛湿方法均是采用中医药方式。今天试着聊一聊我对中医“湿”的学习心得。

湿是中医外感六邪:风、寒、暑、湿、燥、火之一种,湿邪大体可以理解为人体内多余的水,而成人体重的65%为水,正常的水和湿邪胶漆一体,良莠难分。

湿在外可表现为疮疡、红肿、湿疹;在内可表现为食欲不振、满闷恶心;

在上可表现为头重如裹,咳逆眩晕;在下可表现为大便黏腻或泄泻、妇科带下等症。

观察舌象可以非常直观地诊断出“湿”的程度和表现。体质偏湿时,舌体多肥厚胖大,舌苔多黏腻润滑。

凡此种种表现,都属于湿证。

从中医角度,根据临床表现与病因之不同,湿可分为:中湿、寒湿、风湿、湿热、湿痰、湿温、酒湿、破伤湿。

而现在流行的祛湿多是针对中湿、寒湿、湿热。

之所以对湿做出如此细致的划分,就在于导致湿的原因,以及湿的症状表现往往会因人而异。

单纯的湿邪往往没有明显的身体异样表现,但如果风寒暑热等外邪入侵,便会与湿相结合,导致一系列病症。火盛化为湿热,水盛化为寒湿、暑盛化为湿温。与风痰相结合则为麻木,与瘀血相结合则为滞重,与风相结合则眩晕烦热,与寒相结合则痉挛、风寒湿相结合则为痹证。

如果要更好地“祛湿”,不分个人体质、发病部位、病因、寒热,是很难达到满意效果的。

湿之中人,必源于虚,强壮者无虑也。

《黄帝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水液周流全身,内外上下,无所不在。究其发病原因,不外内因外因。

外因多在于饮食不节、恣食油腻生冷;起居不定,劳逸不周、穿着不合时宜。

内因多在于脾脏功能紊乱,导致其运化功能失司。

湿邪多是与其他病邪结合出现,比如有些湿性体质的人,即使盛夏,也有恶寒怕冷、关节疼痛的情况,除寒、湿外,就有可能还有血虚的情况。

有些人则表现为身体沉重、腰部冷痛,除湿外,可能还有肾虚的表现。

湿之为病,就在于其阻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

刚才也说过,湿邪一般不能为害,而与其他病邪相结合很快便罪恶昭彰,所以湿邪往往承担了一个助纣为虐的角色。

湿邪开始在体内作祟,往往说明了身体在很长时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不的状况。

所以祛湿不能只着眼于湿,也不能只着眼于脾。而是要通过合理的饮食、的起居、愉悦的心态、适当的锻炼,以及适合自己的药物治疗方可。

作为六霪之一的湿,相比较于风、寒、暑、燥、火,其治疗难度是最大的。其原因就在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有湿,而湿的发病机理更为复杂多样,缠绵悱恻、变证百出。

中医祛湿的方法主要为:微发汗、利小便。

比如通过运动发一发汗,身心都会感觉很舒服,正是基于此理。

对于非专业中医人士而言,如果想要通过药物调理的方式达到祛湿的目的,最主要的要分清自己的体质是偏寒,还是偏热。

一个比较简单的辨别寒热的方法:尿赤而渴为湿热、尿清不渴为寒湿。

此外,通过舌象、大便也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出寒热。

偏湿热时,舌体多红、肥厚,舌苔黄腻,大便黏腻、臭味明显。

偏寒湿时,舌体多淡、胖大,舌苔白腻,大便稀,无明显臭味。

偏湿热时,可以用清热健脾祛湿的药物,比如这两年流行的红豆薏米茶之类。

偏寒湿时,就需要用温胃健脾的药物了,红豆薏米之类性情均为寒凉,需要使用可加入白术、白芷之类的温性药。

如果不辨寒热,随意应用,不但不能祛湿,还会导致伤害肠胃等情况的发生。

湿邪往往与其他病邪共同发生,有时为病因,有时为病果,有时为主症,有时为次症,表里寒热不同、气血虚实不同,是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的。只注重祛湿而不对其他病邪进行治疗和调理,只关注于健脾,而忽视其他脏腑,往往达不到祛湿的目的。

}

  大肠湿热是因为进食不干净的食物,引起肠胃黏膜损伤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会表现有腹痛、拉肚子、里急后重,或者大便里面带有浓血便,部分会出现有发热等症状。

  这种病跟湿热之邪气侵犯了胃肠黏膜而引起的,其治疗上中药方面可以考虑用芍药汤加味,或者用葛根芩连汤加味这一类的药物来治疗。

  复合制剂,比如中成药,可以用复方黄连素这一类的药物。另外还可以用一些外敷的中药,比如苦参粉、橘子、白矾、五味子、五倍子等做成膏药敷肚脐周围,也有一定的作用。

}

病情分析:脾胃湿热,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该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意见建议:你好,脾胃湿热分湿热证和寒热证,建议你到医院就诊,在医师的知道下正确用药。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请使用平胃散加减治疗指导意见:请使用中药汤剂平胃散加减效果较好

问题分析:如果确定属于脾胃湿热,可是适当服用黄连清胃丸等调理有一定的效果,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意见建议:治疗也多以化湿理气为主,因湿邪最易阻滞气机,理气有助祛湿,祛湿最常见藿香、佩兰、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渗平和之品,待湿去热孤再适当加入清热药。

病情分析:您好,很高兴能解答你的问题!脾胃湿热,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指导意见: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你好,湿重的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下焦湿热中成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