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在家,妈妈的那个是怎么戴上的?

最近,“90后自助式育儿”的话题被大家广泛关注。

一个叫“元宝”的小男孩的生活视频在网上走红,

引来300万网友点赞。

相对“保姆式育儿”、“丧偶式育儿”和“诈尸式育儿”,

90后的元宝妈,用“自助式育儿”开启了育儿新世界的大门。

睡前要给妈妈读书,这样妈妈才睡得香。

于是,元宝开始认认真真给妈妈讲课。

妈妈很困,但没有你陪还是睡不着。

于是,元宝放下玩具朝妈妈飞奔而来,乖乖躺下睡觉。

你是个大宝宝了,要学会自己换尿不湿。

于是,贴心的元宝早上醒来后再也不会吵醒妈妈。

妈妈晚上哄睡,爸爸早起喂奶。

在“不完美”妈妈的养育下,

成功养出了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自助型宝宝。

从此,妈妈不但告别了传统育儿的烦恼,

还可以一边带娃,一边享受精致生活。

看到元宝一家三口“和谐相处、相亲相爱”的温馨画面,

我才发现,原来一个幸福的家庭从来不是看妈妈有多勤快。

如果你看到一个妈妈很“懒”却很幸福,

那她一定是做对了什么;

如果你看到一个妈妈很“勤快”,家人却满腹怨言,

那她一定是做错了什么。

就像那些“够懒”的妈妈,

她们照顾孩子,但更会“用”孩子;

她们陪伴孩子,但也不会忘了爱自己;

她们用心经营家庭,但不会让爸爸做甩手掌柜。

充分发挥孩子的作用,善于调动爸爸的力量。

一个妈妈越是懂得在三件事上“不完美”,孩子未来越成功。

调动爸爸,夫妻共同参与育儿才幸福

“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样的体验?”

“小学的时候,同学的父母挽着手来接我同学,

让我们其余一干人等艳慕不已。”

知名心理学家胡慎之在《资深心理师育儿手记》中提到:

最好的家庭结构是三元的,即爸爸、妈妈和孩子。

一旦家庭结构只有二元,

比如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很亲密,爸爸被边缘化,

那么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

很难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

谁说妈妈一定是带孩子、做家务的主力,

当我们被孩子那一声声“呼叫”累得筋疲力尽时,

也应该想办法充分调动爸爸的力量。

我有个年轻的90后女同事,

是个特别与众不同的妈妈。

孩子学说话,别的妈妈都希望孩子先叫妈妈,

可她却教孩子先叫爸爸。

她没事就给孩子灌输“有事就喊爸”的思想。

于是,孩子喝奶叫“爸爸”,

从此,她老公再也没有了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的轻松。

除此之外,她总会想出各种新奇古怪的招数,

“套路”老公看娃、做家务。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家庭,

妈妈特别能干,包揽孩子的一切,

爸爸偶尔看个孩子却这也不好,那也不对,

“笨手笨脚的,给孩子穿个衣服都穿不好。”

“做个饭把厨房弄得那么乱,还不如我自己来。”

最终,爸爸的积极性倍受打击,

照顾孩子的重担都落在了妈妈身上。

“爸爸出现的时候,妈妈要懂得往后撤。”

聪明的妈妈会想方设法让爸爸参与育儿,

不限制爸爸陪伴孩子的方式,也不挑剔爸爸的粗枝大叶。

心理学家鲁格·肇嘉在《父性》一书中写到:

父亲的缺失是家庭的不幸、是妻子的忧愁,

是孩子的悲伤,也是社会的抑郁。

不是爸爸的长期缺席,妈妈的满腹牢骚,

我给孩子喂奶,你哄孩子睡觉;

我给孩子做饭,你帮孩子洗澡,

爸爸和妈妈共同陪伴,孩子才能真的健康幸福。

自助式育儿,陪伴孩子更省心

疫情期间,南京一位妈妈的流调轨迹曝光,

让我们看到了照顾一个孩子需要花掉妈妈多少时间和精力。

这位妈妈像陀螺一样工作,

家庭和学校间来回穿梭,

妈妈要做饭洗衣、接送孩子、辅导功课,

既得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又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心理,

如果想每件事都尽善尽美,可能只会把自己累到崩溃。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

“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对孩子也有百利而无一害。

妈妈的最高境界是“身懒心不懒”,

我们不用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

只需要把控好孩子的“大方向”。

你不用每顿给孩子做精致的饭菜,
但需要关心一下他的情绪。
你不用每次把衣服洗得一尘不染,
但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
你不用天天紧盯孩子的作业,
但应该帮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允许自己在某些事情上不那么勤快,
你才能拥有好心情,保持好状态,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妈妈自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

她6岁的儿子脾气倔强又叛逆。

母子二人经常因为一点儿小事,

像针尖对麦芒一样闹得不可开交。

终于找到了对付儿子的“绝招”,

儿子不愿意分享零食,她撒娇:
“妈妈也好想吃一口啊,还说爱我呢,原来只是说说的。”
“好吧,谁让你是我最可爱的妈妈呢!”
儿子不愿帮忙干家务,她撒娇:
“哎呀,妈妈好想有人帮我。
爸爸不在家,都没人帮我……”
“来啦来啦,我来帮你吧!”

每当儿子不配合,她就对儿子撒娇,

以前鸡飞狗跳变成了现在的母慈子孝。

撒娇,不仅是一种示弱的智慧,

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更是一种对孩子的平等和尊重。

“教育,应该是大人降低高度和孩子平等沟通,

而非小孩升高标准来配合大人。”

其实,当你放下家长的权威,

真实地向孩子展现自己的内心,

你和孩子之间就会产生更深的的感情连接。

面对一个会撒娇的妈妈,

好妈妈并不需要那么累,要如何放过自己?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小学生写的作文《我的妈妈》,

我看到了一个为家庭操劳、默默承担一切的妈妈。

如此“贤惠”的妈妈却并没有被老公和孩子认可,

反而活成了让自己和别人都讨厌的样子。

你并不需要处处压抑自我,付出全部时间。

在家里扛起一切的妈妈固然让人钦佩,

但真正的好妈妈更需要懂得“自我减压”,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曾说:

100分的完美母亲,世上并不存在。

做到60分的妈妈,即使不够完美,

却依然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最真实的爱。

也许我们偶尔会忍不住发脾气,

可下一秒就会把孩子拥进怀中;

也许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

但不影响我们珍惜相处的每一个瞬间。

适当降低标准会让你减轻压力,

更有信心做好妈妈这个角色。

一位妈妈趁孩子睡着后,把孩子留给奶奶,

和老公偷溜出去吃宵夜,

回来后被两个女儿“疯狂吐槽”。

在被孩子一本正经的“教训”逗笑时,

我却觉得这位妈妈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可她依然会给自己留点儿自我空间。

有时候,一顿开心的宵夜,一场闺蜜的聚会,

就可以让疲惫的妈妈调整状态,

就如一个妈妈在知乎上的提问,

“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露情绪吗?”

这位妈妈因为实在太疲惫,

晚上陪孩子搭积木时累得哭了出来。

即使这样,她还在担心自己的情绪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到这位妈妈深深的焦虑。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

化解焦虑的终极方法是学会尊重你的感觉。

其实,好妈妈不是从不表露负面情绪,

而是合理表达,学会疏导自己。

妈妈的幸福,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在英语里,有这样一句谚语,

意思是说,在一个家庭里,

妻子开心,生活才能幸福。

因为一个妈妈的心情和状态,

不仅关系到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更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家庭的氛围。

演员海清曾在微博上分享过儿子送自己的一幅画,

因为看到妈妈情绪不好,

儿子建议她注意身体,放松一下。

“妈妈,你好我就好,你安全家安。”

作为一个家庭的主心骨,

妈妈的幸福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希望每一个爸爸在育儿的道路上,

而是带领孩子一起,关爱妈妈,

也希望每一个妈妈能够学会给自己“减负”,

偶尔睡个懒觉,点个外卖,

安心地享受一下老公和孩子的照顾。

做一个够酷、够“懒”的“不完美”妈妈。

作者:芊和,热情的生活家,冷静的思考者。体验人生,记录生活,分享感悟。和你一起,读懂自己,读懂人生。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恩恩呜呜好大好爽快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