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中兴是怎么回事?

明孝宗朱佑樘,明朝的第九个皇帝,十七岁即位后,他勤于政事,广开言路,努力扭转了父亲宪宗朝时期遗留下来的腐败状况,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开创了明朝中期的“弘治中兴”。

宠信宦官,“弘治中兴”的污点

历代史学家对明孝宗朱佑樘的评价极高,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朱国桢曾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明史》评价道:“明代十六帝,除太祖、成祖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

孝宗朱祐樘任用贤臣,驱逐奸佞,开创了“弘治朝中多君子”的太平盛世局面。他不拘泥守旧,敢于否定他父亲明宪宗的既定政策,大胆拨乱反正。针对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佞幸小人混入朝中的情况,朱祐樘诏令朝中不可崇佛信道,革除了前朝的法王、国师、真人、国子等封号,处死妖僧继晓,大大肃清了朝廷政治。

作为国家最高级别的管理者,孝宗朱佑樘一生勤勉谨慎,他坚持以人为本,将四品以上官员名单贴在宫内文华殿壁墙上,不仅熟记,还时刻掌握官员动态。除早朝外,他还恢复了早已废弃的晚朝制度,还从不让太监代批奏章。有一天,仁寿宫起火,朱祐樘忙了一夜,没去上朝,特地派人到朝堂向众大臣说明原因,向众臣请假。

孝宗朱佑樘开创的明朝“弘治中兴”,赢得了后世极高的评价,但他也有一个污点,那就是宠信宦官李广。如此贤明的君主,为什么会宠信全靠坑蒙拐骗混世的宦官呢?这要从他的身世讲起了。

苦难童年,身体羸弱的种子

朱佑樘虽贵为皇子,但他的出身甚至不如普通百姓家的孩子,打从娘胎起,他跟他母亲纪氏开始了东躲西藏的日子。这是因为宪宗皇帝独宠比他大17岁的宫女万氏,并封她为皇贵妃,宪宗的第一任吴皇后因万氏被废,继后王皇后对万氏的态度比较友善,任由她在宫里横行霸道。王皇后的明哲保身,宪宗的万般宠爱,使万氏成为宪宗朝后宫真正的主人。万氏高龄生下的儿子夭折后,她就见不得宫中女子怀孕,在知道纪氏怀孕后,就派人送去堕胎药,只因纪氏的人缘很好,派来的宫人不忍下手,回报万氏时谎称是肚内长瘤而不是怀孕,这样,纪氏才能偷偷生下朱佑樘。在被废的吴皇后、太监张敏等人的偷偷帮助下,朱佑樘在诺大的紫禁城吃百家饭长至六岁,才被太监张敏领到宪宗面前。

强身健体,宠信宦官的缘由

娘胎里的先天营养不足、多劫多难的童年,勤于政务的帝王生涯等,致使孝宗朱佑樘的身体一直不好,他希望通过佛道之术能强身健体。因此一些奸佞之徒再次混入宫中,再次祸乱朝政。宦官李广就是其中之一,他深得孝宗的宠信。

有了皇帝的宠信,李广大肆敛财,夺占民田,垄断贩盐之利,僭越建造规模宏大的府第,虽然屡次被人弹劾,但孝宗对李广的法术道行深信不疑,所有弹劾都置之不理。弘治十一年,李广劝孝宗在万岁山上修建毓秀亭。亭子建成后,小公主夭折。不久,清宁宫发生火灾。占卜的人说李广建毓秀事犯了岁忌,太皇太后发怒道:“今日李广,明日李广,果然祸及矣。”后来李广畏罪自杀。

弘治十一年,李广蛊惑孝宗在万岁山上修建毓秀亭,亭子刚修建完成,孝宗幼女太康公主便夭折了,紧接着清宁宫又发生火灾,人们都说是李广修建毓秀亭犯了忌讳,“今天是李广如何如何,明天也是李广如何如何,如今果然招来了祸事。”李广闻言非常惧怕,便畏罪自杀了。

尽管如此,孝宗对李广的修行深信不疑,因此他怀疑李广藏有异书,派人到他家中去找,结果却找到了一本登记官员行贿的账本,孝宗这才幡然醒悟。他开始反省之前的所作所为,又远离佞臣,重用刘大夏、戴珊等贤臣,大力整顿朝纲,可是过大的工作强度也彻底拖垮了他的身体 。

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得年仅三十六岁,葬于泰陵。弥留之际,给太子朱厚照的最后嘱咐是“任用贤臣”。

}

一个朝代中所谓的“中兴”,指的是国家原已在下坡路上,国势渐衰,但通过实行积极的改革和英明的政策,使国家形势重新有所好转,国力有所增长。明朝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朝代,有过太平盛世,有过风雨飘摇,也有过力挽狂澜的中兴,比如明孝宗弘治朝,明神宗万历朝。


明孝宗,名朱祐樘,生于1470年,年号弘治,这时离朱元璋开国已经约100年了,相比明朝276年的历史,算是接近中期了。他是明朝第9位皇帝,祖父是明朝唯一在御驾亲征时被少数民族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父亲是明朝唯一有恋母情节的明宪宗朱见深,而自己也有一个唯一,那就是不同于其他皇帝有三宫六院,自己独宠皇后,一辈子只守着一个女人,犹如民间夫妻,可谓祖孙三代都“扬名”了。

经过祖父时期的“土木之变”,国力消耗巨大,明朝从此由盛转衰,而明宪宗资质平庸,并非中兴之主,轮到朱祐樘继位,情况却有了积极的变化。由于孝宗是父亲临幸一名纪氏宫女所生,地位明显比不上其他皇后或嫔妃所生的孩子,加上宪宗独宠的乳母万氏容不下宪宗和其他女人的孩子,并想方设法的加以迫害,幸亏好心人加以保护才保住性命,自此便流落民间。可想而知,朱祐樘早年是过着没有保障和颠沛流离的生活,民间的疾苦和不易让年幼的朱祐樘印象深刻,这为他后来做了皇帝后施行善政,体恤百姓做了铺垫。


朱祐樘于1487年继承大统,年仅17岁,继位之处便大力改革弊政,大兴国力。《明史》对他的评价颇高:”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大体意思是赞扬他勤政爱民,使国家保持繁荣昌盛的局面,朝廷公正清明,百姓殷实。明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弘治中兴”自此便拉开帷幕,他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实绩:

他一主政,就有很强烈的知人用人的意识,把前朝的“不良之人”一一流放撤职,比如大太监梁芳,万贵妃的外戚,前朝一些倚老卖老的阁臣、庸臣,自恃功高的勋贵,整个朝廷顿然焕然一新。其次他还重用和发掘了一大批有才能的贤人,如李东阳,谢迁等名臣。

2.与民休息,发展经济

他自知老百姓的疾苦,民生凋敝,便放宽对贫苦地区的赋税,加以优惠,从政策上鼓励耕种,并兴修水利,防治灾害,极大的振兴了国家经济,使得弘治年间的国家库银和人口达到明朝中叶时的高峰。

3.厉行节俭,自我表率

上台后,他很少会大兴土木,也会告诫他人要节约开支,不可肆意浪费,他和皇后张氏穿的都是多年的旧衣服,吃饭也比较简单,一度成为美谈。

他是位性格温和且忠厚的皇帝,和大臣讨论国策总能推心置腹,集中大家的意见和智慧,不会刚愎自用,对大臣也是关爱有加,从不杖责大臣。同时他也废除了前朝遗留下来的严刑峻法,规定一些惨无人道的刑罚禁止使用。

但如此好的皇帝却英年早逝,因孝宗幼年身体不佳,又多遭迫害,使得长大后身体一直比较弱,加上对朝政操劳过度,一次偶得风寒便一病不起,是年才36岁。


孝宗继位者是明武宗朱厚照,他天资不错,但这位皇帝自小在深宫中长大,并不明白民间的疾苦,也对治国理政没有太多的兴趣,兴建“豹房”,只知自己享乐,把父亲的好品行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此后历经明世宗后期的长时间不临朝怠政,明穆宗的短命且纵情享乐,国势渐微,直到明神宗早期的“万历中兴”,重新又打开新局面,可惜随着张居正改革弊端的逐渐显现以及旧势力的反对,这场中兴在明朝历史上也是昙花一现了。

“弘治中兴”是当时当权者痛改时弊,重用贤臣的结果,这与弘治皇帝早年对民间疾苦的了解,以及自己秉性敦厚,从一而终的品性分不开的。但他并没有留下固定的条例约束和长远的政策法规教后人去执行,后世皇帝的不作为或者群臣的利欲熏心导致中兴无法延续。

其实明朝历史上还是有不少皇帝是中兴之主的,特别是在继位早期还是有改革欲望,励志图强的,但到后期便没有了兴致,无顾国家的日益腐败。比如明世宗嘉靖皇帝就是这样一位,他天资极高,聪慧过人,早期也是如孝宗朝重用贤能之人,打击倭寇,轻徭役,重视发展民生,国家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只可惜他只做了前一半的中兴之主,到后期一心修道,佞臣当道。至于“万历中兴”,因那时万历帝尚幼,主要功劳应是张居正,至于明末的崇祯,虽然满怀强国救国之志,无奈天资不高,又有些刚愎自用,生性多疑,难称中兴之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弘治年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