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一方在同行业的优势在哪儿?

关于职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想起了先哲老子说过的一句话:“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职场人际关系的目的,是沟通后互惠互利,达到双方都满意以后,大家组成和谐相处的整体,才能集中集体力量促成高收益。

“负阴而抱阳“,套用到职场关系,就是大家互相考虑对方利益,适度满足对方利益的同时,得到自己的需求利益。


也就是说,通过成就对方来成就自己。这样形成的沟通关系,是最稳定的。一旦有一方以某种手段长期片面过度榨取另一方,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结果必然是双输。

只不过公司一方总有种错觉,觉得自己损失小,大不了招聘新人而已。

实际上这是公司没有看到长期的共同目标利益和归宿感,会把员工的潜力激发出来,这种无法准确评价的效益,才是公司持续高速发展的真正驱动力。

公司核心能力的定义包括自主拥有的、能为客户提供独特价值的、短时间内无法被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管理要素的组合。

而这一切,都需要稳定持久的员工去创造。

如果公司认识不到,怎么办呢?


1.员工做好职业规划,未雨绸缪

我们和公司沟通关系的最好结果是互相都受益,但如果我们没有得到利益,最低的底线也是自己不能受到伤害和损失,或者我确信不久的将来能收到利益。

我前几年因为公司经常十天半个月连续加班,而且每月只休一两天,感觉自己被“卖“给公司了。我担心万一哪天身体出问题了,在公司眼里不值钱了,会不会像垃圾一样被扔掉。

于是,我心里就下定决心:在工作中无论多忙,始终有个底限,就是工作付出的劳动量和时间精力,不能使我下班后没有时间精力去写作。

如果影响到我的底限,宁可减薪我也会坚持自己的规划。

这几年我的写作虽然还算是起步阶段,但各平台加起来的收益也很可观了。即使离开公司,我也不至于陷入紧张焦虑的经济危机。

这说明,当初我看出我和公司这种沟通关系的潜在危机,从而早做规划是正确的。

看出了工作一眼望到头的整个结局,所以我不会把全部未来押在工作中,和每天不得不曲意迎合公司领导相比,我更喜欢一个人长时间专心致志读书写作。

这也是我的潜意识和公司“协商“后获得的平衡。

我可能会因为某一次业绩不佳会随时被辞退,而公司却会一直运作下去,而我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对公司而言轻如鸿毛,公司财力雄厚,可以随时随地再招聘新人。

而我呢,财力渺小,求职成本大。

看出我和公司的不对等,规划自己写作道路,这是给自己提前赋能

所以,职场人的沟通策略是共赢,而不是片面的付出。如果我们看出自己的结局,一定要早做规划。


2.几十年前的沟通模式,是互相扶持

几十年前的人以公司为家,是因为公司也把员工进行长期规划和培养,互相都放心地把自己的未来托付给对方。

这种沟通,接近于老子所说的“中气以为和”,双方和谐相处,沟通成本反而不高,员工心身愉快为公司工作,也很少像现在一样长期加班,也很少出现现在这么多心神俱疲的心理问题。

如果有一方滋润地享受着对方的付出,甚至剥夺对方的成长提升的时间和精力,让对方彻底失去思考的主动性和规划的思辨性,这就是一种沟通的不平衡。

这就像天平,一方把自己搞得欲望贪心越来越大,获取利益远远多于另一方,导致另一方被操控。双方平衡关系彻底被打破,甚至弱势一方最终连话语权都丧失殆尽。就像天平一方彻底被破坏掉,甚至连修复的机会也没有。

当付出的一方过度透支了体力精力,心理失衡,这种模式必然崩坍,双方所谓正常的平衡关系,就被打破了。

而职场上很多人心累,甚至职场被冷暴力,被边缘化,被霸凌,被无限制加班,另一方面因为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危机,没有规划好未来,一步步失去了话语权,失去了平等沟通的权利。

这种情况下,这个人一旦被裁员或者遭遇变故,却得不到本以为应该得到的诉求时,心理往往会产生极大的落差,觉得“公司怎么能这样对我?”于是,双方矛盾就产生了。

更有甚者,职场上有一种人,不论是心理上,还是情感上,无私奉献,全情投入,不计回报,为了成为公司里的能人,基本上牺牲了自己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看似公而忘私,但实际上,夜深人静一个人独处时,心灵深处,是否真正快乐呢,值得思考。

一旦失去和公司之间微妙的平衡,心理落差会更巨大,看看报道的职场上很多员工极端的行为……


我想起了心理学的讨好型人格……

家庭里,父母一味付出,全情满足孩子的想法,总觉得自己婚姻不幸福,工作不如意,怀着补偿心理,于是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一切,忽视对孩子情商的培养,也少有思维深处的深度交流,导致孩子成为情感上的精致利己者。

心理学上的圣母型人格,就是全情付出,甚至牺牲自我的价值的正常情感需求……

如果剥夺了孩子的情感双向互动能力,也就是剥夺了孩子情商的表达。

这样的孩子,在职场上担任主管很可能又是一个职场冷暴力的实施者,会把家庭里带来的模式用在管理上,只考虑自己业绩,不管不顾手下员工的各方面正常需求。

这样的圣母型父母一旦觉得孩子不能满足自己,很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失落甚至无力和逃避。

一个人,一味失去底限地忍让,把自己全部希望和未来寄托于另一方,一旦得不到预期结果,心理往往会感到巨大的打击。


3.多关注自己的细微情绪体验,分析现状

公司文化丰富和情商关怀高的公司里,员工之间无论在工作价值方面,还有心理关怀方面,都具有良性互动交流的氛围。

例如,员工工作加班累了,下次可以换休,或者晚来上班,或者上司发给红包,慰问慰问。

既有实打实的物质关心,又有情感上的安慰。甚至上升到公司文化高度,进行荣誉和物质表彰奖励。

无论职场还是家庭,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如果你感到心灵空虚,失落,就要考虑:是否自身的情感库存入不敷出,和公司的沟通模式是否需要改进。

相反,如果你下班后一个人独处时,感到心灵的快乐满溢,愉悦弥漫全身,还有时间精力做自己最喜欢的事,那么,恭喜你,你和公司之间的沟通就比较好。

情商,就是在互动交流、互相付出、互相成就、互相愉悦过程中,达到和谐共赢,共同成就。

如此,人与人,人与事的关系就是合作共赢,共同走向成功。

公司里,我们平时多体察自己近期的工作情绪,是真心快乐,乐此不疲还是假装快乐,每天下班后才能卸掉伪装?得到的名利地位是否是牺牲了给自己赋能的时间?如果离开当前公司你是否还有能力顺利找到下家?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说明你和现在公司的这种所谓的“和谐”,只是表相,你实际是牺牲了自己今后的平等对话权利。

因为,你内心的声音,往往最真实。

这时候,悬崖勒马,你就该考虑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了。


4.变化的是职业,不变的是优势能力

如果我们身处长期无偿付出的公司里,该怎么办呢?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以为职业规划就是规划出一个能够终身不用更改的具体职业。如果按照这个思路,你会发现你一直在追逐,却始终找不到那个一成不变的答案。

《用一年时间重生: 如何从0到1开启个人事业》一书的作者娜里跑认为:“随着互联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几乎每三年市场上就会出现大量新兴职业。与此同时,很多传统职业在消失。银行柜员正在被柜员机器取代,高速公路收费员正在被ETC系统取代。”

确实如此,一份职业干到老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是不确定的时代,对人才适应变化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生涯咨询领域的泰斗人物金树人老先生说过:“生涯之学乃应变之学。”

职业规划是一门关于应变的学问,公司可以不管我们,但我们自己却不能不管自己的未来。

我把自己写作定位于职业心理和思维认知领域写作,就是看到了这种职场沟通的现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有职场心理方面的需求,我正好可以用自己知识提供帮助。

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 深层次了解自己,也探索人们的心理世界。


5.总结:提升你的价值才是沟通共赢的资本

《用一年时间重生;如何从0到1开启个人事业》一书的作者娜里跑认为:“外部职业世界的变化是迅速的,而内在的自己是稳定的,以不变应万变才是职业规划的价值所在。当你从人生寻宝图和高峰事件中发现了自己的热情线索和优势能力之后,就相当于找到了内在稳定的部分,剩下的工作就是不断重组这些稳定的部分来适应外部变化。这个过程,就是制造可能性的过程。”

所以,看似风平浪静的职场,其实暗流涌动,只有自己内在的价值,才是提升职场沟通权重的资本,才能制衡甚至反制公司对你碾压的有效手段。

我有一个梦想: 愿每个人都能和外界建立真正和谐的沟通关系,大家都获得幸福的未来。

我会一直坚持心理认知的读书写作,你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什么行业前景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