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能够达到什么效果?

  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听到运动神经元病可能认为是一种不常见的神经疾病,本文要提醒大家的是运动神经元病是会夺走患者生命的,因为运动神经元病肆意发展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疾病,最后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时就会走到生命的终点,为了能够延长患者生命控制病情就需要积极的治疗,目前有五种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控制运动神经元病,请大家来进行详细的了解吧。

  能够帮助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控制病情的方法有以下五种:

  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很重要,除了要接受正规的治疗外,还要适当的进行饮食的调节。日常的饮食一定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和维生素,清淡避免油腻,多食温补平缓之品,慎吃寒凉刺激之物,以增强机体正气,达到补益之功效。

  对于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可采用按摩、理疗、被动运动及支架应用,防止肢体挛缩,这对延缓病情的发作有着很积极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变化,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增减衣物,以防疾病加重。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注意保暖。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一定要多加注意休息,不可做剧烈运动,避免劳累后加重。注意休息并不意味着卧床不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做一些太极拳、医疗体操、保健气功,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体质,对本病的康复有帮助。

  运动神经元病的危害性非常大,其病程迁延时间较长,容易复发,常会因过度劳累或感冒后加重病情。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在治疗中首先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定期复查,平日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思想静闲而少贪欲。

  虽然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但是患者及家属都应该打起精神来,对患者展开良好的治疗才是上策,不要因为放弃了希望让疾病肆意发展,这只能加快病情的发作,最终夺走患者的生命,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治疗存活更长时间

}

指导意见:不能治好,但必须及早治疗控病继发,在此基础上才能改善恢复部分功能,运动神经元性变性疾病是一慢性神经蚕食损害性疾病,现病症说明病非早期,发病后期治疗难以控制,其发病严重时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导致呼吸困难吞咽障碍而危及生命,约有5%-7%的患者和基因免疫异常或病毒感染所致。

}

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研究治疗分析论文

  摘要:文章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中近10年间有关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研究文献,检索词分别为“运动神经元病、中医、中医治疗”和“MotorNeuronDiseas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reatment”,检索式分别为“与”和“and”。共检索到中文文献447篇,英文文献22篇,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剔除不规范及重复文献,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34篇。发现中医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上优势明显,并且取得了显著研究进展,为医学工作者今后对于本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中医;中医治疗

  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disease,MND)是一组选择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椎体细胞及椎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一系列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不同组合,特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延髓麻痹及椎体束征。据最新流行病学统计[1]:患者多中年发病,病程大约为2~6年,年发病率为1.5/10万~2.7/10万,患病率约为2.7/10万~7.4/10万,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无特效治疗方法,仅用大量维生素、氨基酸、核酸制剂、血管扩张剂及能量合剂等对症支持治疗[2-3],无明显疗效还造成诸多不良反应。目前MND仍是神经系统难治性疾病,世界各国医学工作者正致力于寻找针对本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许多中医医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先进医学技术及大量临床实验的深入研究,发现中医在治疗本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对MND的中医研究进展及治疗进行综述。中医对本病病名、病因、病机的研究

  中医古籍中对于MND的病名无相关记载,查阅近10年间相关文献,大多数医家以其进行加重的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震颤等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归入“痿病”范畴[4-7],郭帆等[8]因其症状的不同表现,还将其细分为3类:肌萎缩伴感觉异常为痿痹并病;强直性肌无力、痉挛步态为痿痉并病;仅出现肌无力而无肌肉萎缩为痿痱并病。裘昌林[9]、仕丽等[10]不否认痿病的说法,若同时伴有吞咽困难,饮水咳呛,构音不清等球麻痹症状时,应归入《奇效良方》中所记载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动神经元病最新药物问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