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会计岗位如何向领导表忠心

前四大审计经理。我最深的感受是:没人教,我真搞不定。

我第一次会计实习在一家本地会计师事务所。

当时有心想往财务审计这方面发展,找老师帮忙推荐进去了。

正好是寒假,事务所很忙很需要人。

报到之后,被分给一位校友师兄。

师兄应该是三十多四十岁了,开始带着我出项目。

第一个做的项目是本地某地产公司。

我当时不懂会计,也不懂审计。

师兄知道我不懂,也没教我什么知识,就让我在纸质底稿上,抄会计科目和凭证。

比如底稿抬头写管理费用,下面开始写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再填写本年底的金额,再找到去年底的金额,两者相减,得出差异数,再算一个增长比例。

我特地在网上找了一张纸质底稿的样子,给大家参考下:

中间的审计情况纪录写的就是:

之后师兄教我在某个财务软件上查询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的发生明细,比如付字多少号凭证。

之后就档案库中翻纸质凭证。将纸质凭证中这笔业务招待费的发票的编号与金额抄下来。

我做完之后,完整的结果就是:

最后再在结论及说明中写到:无异常。


三个星期左右的实习,我做的工作都是这个。

我不知道我做的这部分工作在整个审计流程中属于哪一部分。

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抄凭证号、发票号和金额,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更不知道为什么都是写的无异常。

但当时我很懵,CPA也没考,啥基础知识也没有。

我发现没有人教,我真搞不定。

我不懂的地方有很多,做事不懂,做人我也不懂。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网上免费资料多了去,知乎上就有各种行业工作体验的真实分享。

就连CPA考试,各种培训机构也卷得不行,背后也是各种PE投资机构在补贴,在抢占市场。

想考CPA的同学们,除了教材、轻一辅导书与真题册是必备的以外,其他资料不要浪费钱了。

要坚持以教材和轻一之类的应试指导与测试题辅导书为核心,全套真题测试册为训练,

而其他的网课和各种免费资料,都只是用来多角度刺激理解的。

千万不可本末倒置,只听网课,不翻教材和辅导书,也不做测试题和真题。

这些辅助资料,建议直接薅他们的免费羊毛就行了。

比如这个通关全家桶,免费,创始人李斯克是上海交通大学毕业。

框架图备用,云盘下载,可以节省你们之后到处找最新资料的时间:

站在十几年后的现在,我去回顾我第一次会计实习的经历,想跟大家分享的是:

1,毕业第一份工作,或实习,要尽量找大公司大平台

大公司大平台,才有完善成熟的培训;

比如四大,有完善的会计审计课程培训,就算是非会计专业学生,也都能有一个初步框架。

大公司大平台,资源较充裕,初级同事间竞争关系不强,才愿意手把手教你;

比如大投行,团队负责人或法务财务部分负责人,也都愿意带带刚毕业的新人。

相反,在小公司里面,大家都只能疲于应付自己的KPI,带新人,不存在的。

就算愿意带,没有理论方面的支撑,也是片面的,零散的。

我见过刚毕业的新人,发邮件不懂收件人与抄送人的区别,每封邮件都是收件人一大堆,内容中也没写清楚这个事情谁要去跟进。

这就导致每个收件人看到邮件都一脸懵,心里想的是:“这不关我事啊,干嘛发我啊。”

或者是有其他收件人还要主动去问发件人,这邮件啥意思,为什么发给我。

我的第一次实习其实做得很不好,因为我没有在下班时间自己主动去学习会计审计相关知识。

只是茫然地做了三个星期。

师兄没有教我,有他的忙,也有他对实习生的一贯做法原因:“没基础,没法教。就算耐心教会了也没法长期用,让他翻翻凭证就好。”

但如果是现在的我,我知道要提前去了解审计流程。

在实习的每个晚上,其实也都是空余时间,我都可以自己给自己补课。

}

文|深燃财经 李秋涵 宛其 黎明 王敏 周继凤 唐亚华

越级汇报,是职场人默认的“高压线”。

最近,一名腾讯实习生不仅触碰了这条“高压线”,还表现得理直气壮。

8月10日,网传腾讯一位实习生给CEO马化腾和总裁刘炽平发私信,要求“赶紧颁布拒绝陪酒相关条令”“你身为领导必须为此事发声”“务必回复”,还附上数个感叹号。

从网上流传的截图来看,马化腾消息未读,刘炽平已读并回复:我会把你的建议发给HR。

网传腾讯实习生发给马化腾、刘炽平的信息 

一时间,自我炒作、帮阿里转移视线、实习生有背景等等猜测纷至沓来,似乎大家都默认这样自断后路的莽撞行为根本就不可能发生。

也有人选择相信这个实习生的正义果敢,同时为他捏了一把汗。还有人为他写了一段恶搞简历,把这次越级建议包装为“曾指导马化腾、刘炽平等腾讯高层工作,深刻影响了腾讯的企业文化建设”。

此事一出,其他大佬的江湖传说又被网友提起。

网传曾有一位刚到华为的新员工向任正非致了一份“万言书”,对华为的经营战略指点江山。任正非的回复是: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到医院去治疗,如果没有病,建议直接辞退。

今年小米校招生培训会上,雷军建议年轻人入职公司的前半年不要对公司战略和业务提出任何意见。“多听,多看,多学,多想一想。”雷军表示,等到真正认识和了解小米的时候,欢迎建言献策。

这次深燃和几位在职场中有过越级汇报或越级提建议的职场人聊了聊。他们有人因太过直爽而碰壁,被领导穿了十年“小鞋”,甚至被领导当面骂。

他们中有人后悔,因碰壁而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也有人即使被排挤,还坚持认为直言不讳本身并没有错,只是要注意方式方法。

每一位打工人都憧憬真诚、高效、友善的职场环境,越级提建议这件事不是绝对的雷区,它应该有“正确的姿势”。

为公司利益越级汇报,被领导“穿小鞋”十年

王涛|40岁 建筑行业从业者

我刚毕业的时候,曾经有一次越级向中层领导汇报工作。

当时我们在做一个项目,合作的厂家想把15米长的导轨设备分成两个7.5米拼接。这种操作非常影响设备质量,而且之前也出现过类似问题,当时我们花了半个月时间处理不了,只能返厂重新做,耗费了很多人力物力。

这次我坚决不同意,结果厂家找我的组长私下做了。我很着急,跑去办公室跟大领导(组长的上司)汇报,大领导立即开会批评我的组长,并且要求厂家采取补救措施。

天真的我,还以为自己以一己之力挽回了公司损失。

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大老板在这个合作的厂家有股份,所以我的组长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当时做得滴水不漏,被大领导批评后,马上说自己不对,把这个事处理了。其实组长只是扛雷的,而且他知道将来大老板会补偿他的。

接下来的日子,我有的是“小鞋”穿。组长分配任务会专门分配棘手的、报酬少的业务给我,十多年里还一直在绩效考核上为难我。至于大领导,那件事虽然他夸了我,但其实他是觉得我做事欠考虑,后来一些重要的项目都不让我参加了。

我是后悔越级汇报的。我现在的想法是:能赚钱就行,多做事少说话。哪个项目有问题,老板问我原因,我就打太极,因为说具体问题很可能会得罪同事。

这个价值观肯定是不对的,就像打麻将总有一个输的人,这样下去肯定是公司利益受损。但现在价值观对我来说不重要了,我只是一个混点小钱的普通打工人。

越级上报,要十拿九稳,心里对结果要有数。除非你像电视剧《半泽直树》里的主人公一样,强悍到可以扳倒你的领导。

我很支持向马化腾提建议的实习生,至少他还有热血。

为了表现自己给副总裁发工作意见,被直属领导骂

杨扬|26岁 地产策划

大学毕业第一年,我的运气“超好”,面试第一家公司就被录取,工位还被安排在副总裁的对面。我参加群面的时候见过这位副总裁,特别喜欢他,就想着要在他面前好好表现。

我的直属领导每天都很忙,我去了一个多月他基本没空搭理我。所以我本着“表现自己”以及“就近原则”,在工作中有问题或者项目有进展都跑去问副总裁,起初他也会在交流中给我指导。

有一次我操盘一个项目方案,带着自己的小心思,我跳过直属领导,直接用微信把方案发给了副总裁,还对公司的工作流程提出了建议。

消息发出去半天,副总裁都没有回我,我还傻乎乎地问他看了没有。

当天下午,副总裁来公司了,沉着脸把我的直属领导叫到办公室,我估计直属领导是被骂了。

直属领导出来之后把我叫到会议室,问我为什么直接把项目方案发给副总裁,还提各种意见。当时气氛非常尴尬,我不敢把自己真实想法说出来,就支支吾吾地说:“我觉得你可能没时间。”直属领导气得脸都红了,留下一句:“傻X。”

第二天早上,全公司就收到一封HR的通告信。整篇通知的语气还算温和,大致内容是:公司上下级要加强沟通,不能跨级汇报工作,以后会定期做职场培训。

这件事之后,我再也不敢主动找副总裁说话,平时碰上也只是简单地打个招呼。

我的直属领导后来没有为难我,但我们的关系一直都不温不火的。我猜领导可能觉得我是一个很有心机的人,不愿和我多交流了吧。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大概一年,我就离职了。

现在回头看,初到职场,不和自己的直属领导交流,直接和大领导对谈业务,还对工作行政上的事表达意见,确实有点莽撞了。我和同龄人聊起这件事,他们都觉得我当初太不稳重,劝我作为新人要懂职场规则,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

但说真心话,我不后悔。年轻人想在职场上表现自己并没有错,只是以后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我觉得腾讯实习生给领导提意见这事的炒作意图很明显,一个实习生给大老板提有关公司价值观意见的确有点扯,口吻也很奇怪。根据我自身经验,我认为提出的问题应该尽量落实到本职工作和业务上。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机会我还是会这样做。

“商业互吹”我当真了,真的开始对公司指点江山

刘菲|26岁 某会计师事务所员工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去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这是一家综合排名前十的中资所,虽然不如四大事务所那么高大上,但人情味要更浓一些。

事务所都是合伙人形式,合伙人是最高领导,业务执行都是项目组形式,一个项目组有一个合伙人,两到三个正式员工,再搭配一个实习生,合伙人整体负责。

项目组跟着项目跑,一般都要在被审计公司驻场调查,被审计公司包吃包住伺候着,我们就在会议室集体办公。所以,项目组的人基本每天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大家表面上都很熟。

我当时是项目组里唯一的实习生。为了不让被审计公司质疑我们团队的专业性,领导故意隐瞒了我实习生的身份,在介绍的时候一顿吹,说得好像我非常专业一样。问题是,场面上商业互吹的话,我还真信了。

因为大家平时混得熟,我开始有点没大没小,慢慢放肆起来。有一次项目组安排我来抽查记账凭证,满满一大桌子的账本,让我一本一本挨个查。我查了几十本后有点累了,就跑到合伙人那去吐槽,一二三四列举了这种抽查方式的不合理性,比如浪费人力、低效、重复劳动等等,振振有词。最后我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应该取消抽查实体凭证的环节,二是这个工作应该外包出去。

当时带我的小姐姐马上跑过来了,拉着我说找我有事,我居然一本正经地回答:我这忙着呢。

然后,我看到合伙人的脸色明显不对了,他当时盯着电脑上的统计表格,都没看我,说了一句:那还要你干吗?

当时空气都凝固了,非常尴尬。带我的小姐姐赶紧拉着我就往外走,把我带到楼下狠狠训了一顿。

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大家根本不熟,也不是平等的,实习生哪有资格指点江山,实习生就是来搬砖的。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一次。有一次项目组就我跟合伙人两个男生,项目方把我俩安排在了一个标间。有一天晚上回酒店后,合伙人要重装电脑,他折腾半天也没装好,当时我在一边看剧,凑过去看了一眼,嘲笑了几句,大概意思就是,都什么年代了连个电脑都不会装。

领导是70后,他当时瞟了我一眼没作声。结果,整个晚上我俩一句话都没说,我这才意识到刚刚自己好像说错话了。

大学毕业,我也没进这家事务所,具体原因大家仿佛都心知肚明。

有句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刚入职场的人,通常也是不知天高地厚,很容易说错话得罪人。关键有时候你以为你跟领导很熟,但那其实只是表象,真实的等级之别是看不见的。每个人都应该把握好自己的界限,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够了。

留学生当众指点公司战略被打断,团队两年没再招海归

沈彬|25岁 金融公司从业者

我大三暑假去了一家头部金融公司实习,和我一起入职的实习生还有三个人,其中两位小伙伴和我一样,都是国内大学就读,另一位小伙伴是在美国一所常青藤大学读研,我们经常叫这个人“海归学霸”。

我们几个在国内大学就读的大学生,无论是日常完成报告,还是给领导汇报工作,总是小心翼翼,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头部金融公司做事无不谨小慎微。“海归学霸”和我们的表现完全不同,“大胆表达、大胆行事”可以说是他的专属标签。

有一次,我们团队顺利完成一个项目之后,部门大领导要开一个复盘大会,实习生也参与其中。会上有一个环节是每个人轮流谈项目经验及教训,正式员工干脆利落地讲完,轮到实习生发言,我们几个人都非常紧张,大家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当第一个发言者。

说时迟那时快,海归学霸站起来准备发言了。我当时松了口气,心想关键时刻还得靠“学霸”救场,但很快我就发现有点不对劲。

他并非总结项目经验,而是谈起了对公司战略的看法,说我们公司在国内金融行业已经名列前茅,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行业资源及业务经验,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此,而应该进一步向海外扩张,与国际金融巨头竞争等等。

但事实上我们公司一直在向海外探索,而且早在几年前就全资收购了海外一个老牌金融公司。

我们部门领导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听到一半时就叫停,请下一个同学发言,但是学霸并没有停下来,还在继续说。大领导再次厉声叫停,这才堵上他的嘴。

中午吃完饭,我们几个实习生在公司楼下聊天,大家说到上午会上的事情,都纳闷海归学霸怎么敢当众大谈公司战略。听了我们的话,他才意识到,自己从国外企业带回来的扁平化管理思维犯了国内职场的大忌,更何况提的建议也并不准确。

我毕业后没进入这家公司任职,但是和当时带我的领导一直有联系。有次聊天他告诉我,那次事件之后,我们小组两年都没有招过海外实习生。

我觉得实习生向领导提公司战略方面的观点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作为一名实习生,社会经验不足,思考不够深刻,很难提到点子上。如果要向领导提建议,应该是在做好充分的调研之后,找合适的时机提出,而不是有个一知半解就信口开河。

向领导提意见,事后被开批斗会

小安|26岁 某国企员工

我曾向领导提过建议,结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当时部门把一个30分钟的宣传片分配给了我,从拍摄到剪辑再到后面的渲染,至少一个月才能出效果。但是领导说:“不行,半个月做完。”

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干,不仅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钟,还得自己掏腰包请组员们吃饭。但是,我发现组员们做视频都非常业余,因为这些人本身就是领导临时拉来塞给我的,连写脚本,找拍摄角度都不会,影响工作进度不说,最后视频的效果肯定也不尽如人意。

所以,我就斗胆向我们领导提了建议:“咱们部门的人员技术都不够成熟,您看我们能不能请外面的人帮我们拍视频。”领导一听,脸一下子就黑了,没说话。我就知道,请外包团队这事肯定黄了。

后来我意识到,仅是提建议这一个行为,就在领导心里埋下了不满的种子。不过我当时根本没把这事儿往心里去,又继续拼命加班加点干活。

我们没日没夜做了11天,勉强出了一个样片。我把粗剪后的视频请领导过目,特地说了一下“这不是最终版”。

后面发生的事情真的让我始料未及。领导拿到我的样片后,立刻投到公屏上,让部门所有人来看我做的片子。片子一边放,他一边骂我做得不好,能力不行,思想有问题,等于给我开了场批斗会。

我当时又懵又委屈。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还没有专业人员,11天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要骂我?后来一个同事跟我分析,是因为我之前向领导提意见,犯了领导忌讳。

我们领导非常喜欢摆领导架子,同事们平日里也都是跪舔领导,实时表忠心,为领导的无脑意见点赞。

我提了意见,相当于打了领导的脸,挑战了他身为领导的权威。而且他非常抠门,我做这个项目不但没省钱,还想花钱找外包团队,他肯定不乐意。

经此一役,我在单位的日子变得艰难起来。我后来做很多事情,领导都会挑刺,都会说我“不上道”,和他不是一条心。比如有一次我负责筹办一个会议,领导半夜十一点给我打电话骂我,说我买的笔不行,不符合整个会议的调性。

向大老板投诉直属领导,我差点被裁掉

子美|35岁 某创业公司老板

我年轻气盛的时候,曾经跳过我的直属领导,给公司大老板发邮件提过建议。

那时候,我们和直属领导之间的问题积累了很久,我们多次给他反应问题都没有得到重视,长期以来大老板对我们部门的工作很不满意,再不直接找老板,我们就要背锅了。

比如,我们策划的很多活动没有被批准,做的宣传物料被砍掉,导致公司其他同事看不到我们做的东西,大老板就觉得我们没产出。

直属领导专业能力不过关,根本看不懂代码,而且平时总是让我干一些帮他修改PPT和方案的杂事。更可气的是,有一次其他部门没干活,他竟然把责任推到我身上。

我觉得我们整个沟通机制出了问题,上面的意见下不来,下面的意见上不去。

在反馈问题之前,我征集过同事的意见,他们都支持我,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被认可和理解,必须让大老板知道我们的真实想法。

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整理了一份详细的文档,给大老板发了一封邮件。

随后老板找我面谈,说他会调查并认真处理这些工作,以后如果反馈渠道不畅通,希望能第一时间找他。后来确实也如他所说,公司展开了调查,也找我的直属领导谈话了。

事情虽然处理了,但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扰。上级领导对我的看法有了改变,开始时不时找我茬,部门裁员时候一度想裁掉我。

不过最后他发现离开我之后,部门没法运转,我的下属同事都力挺我,最后我也没被裁掉。

如果现在让我重新选择越级汇报的方法,我可能不会这么直接,而是先和直属领导沟通,委婉给出建议,给他一个台阶下。

腾讯实习生的做法勇气可嘉,但我并不支持。因为腾讯是一家非常大的公司,策略方面的问题有中高层,甚至有专门的智囊团解决,实习生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学习一些公司的文化和业务知识,尽量不要过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就好。

试想,如果这样一个大公司,每个员工都提出五花八门的建议,公司高管如何应对?

如果是一家小公司,我倒觉得这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现在我自己创业了,换位思考,我希望我的员工能直言不讳,把问题直接反馈给我。

*应受访者要求,王涛、杨扬、刘菲、沈彬、小安、子美为化名。

}

《都挺好》原著的定位是一部职业女性家庭关系读本,这个定位非常清晰的概括了整个剧集的故事线,以苏明玉这一职场成功女性的视角讲述中国家庭内部矛盾与现代职场的生存法则。剧集的家庭线为有着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的苏家,并由此延伸出大儿媳、二儿媳、亲家、女儿追求者等关系图谱;与此平行的是职场线,这条故事线则是以苏明玉任职的众城集团为背景,讲述了创始股东、职业经理人、公司中层之间的博弈。

《都挺好》作为良心团队正午阳光的剧集,整体来说依然保持高水准,无论是从拍摄品质、剧情逻辑,还是话题度和观众评价都可以说是2019年开年最佳都市剧。众多文章都对剧集中苏明玉与原生家庭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吐槽,本文重点要来讲一讲剧集中职场这条故事线。

职场剧的套路:派系斗争

派系斗争一直是国内职场剧的标配,相比较早些年职场派系斗争常用的家族长辈去世、继承人互撕的剧情设定,这两年小人物视角的职场剧开始增多。《都挺好》相比较这些剧集,在职场内斗方面更胜一筹,即不是家产纠纷,也不是职场小白打怪升级、天降贵人走上人生巅峰,而是通过创始人、股东、高管、中层之间的博弈展现一个相对真实的职场状态。在开扒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都挺好》中的职场设定和人物关系。

公司:众城集团(具体行业不详,为该领域内的龙头企业,主要竞争对手为鎏金),下设多家分公司,其中江南和江北两家分公司为主要销售力量。

股东:蒙总(创始人、众城集团第一大股东)、张副总(蒙太表哥、众城集团第二大股东)、老毛(众城集团财务总监、股东)。

职业经理人(高管层):孙副总。

职业经理人(中层):苏明玉(江南分公司负责人、蒙总弟子)、柳青(江北分公司负责人)、一、二、三分厂厂长等。

公司内部派系可以划分为创始人家族、其他股东、职业经理人、中层管理人四大派系。

一、创始人家族,即指蒙总、蒙太、小蒙总,他们同时也是公司第一大股东;老毛作为公司财务总监和股东是蒙总最为信任的人,也可以将其划分到这一阵营。其中可以划分出一个分支派系,即蒙太和小蒙总构成的继承人派系,这主要是出现在蒙总病危时刻。

二、其他股东,主要是指蒙太表哥、众城集团第二大股东张副总;在蒙总诈病后,在孙副总的怂恿下,意欲夺权。

三、职业经理人,孙副总,不持有众城集团任何股权,主要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目前剧中职场线条最明显的反派,或已被竞争对手鎏金收买,目的为搞垮众城。

四、中层管理人,以苏明玉、柳青为代表;因蒙总对苏明玉的启蒙和“救命之恩”,苏明玉对蒙总绝对忠诚,甚至可以称之为愚忠,其角色设定为不惜一切代价维护蒙总利益;柳青受苏明玉招揽加入众城集团,对苏明玉惟命是从。

职场内斗宏观设定最大BUG

职业经理人以卵击石对抗大股东

《都挺好》职场part到目前为止的主线就是大股东蒙总如何设下连环套与意欲搞垮众城的职业经理人孙副总斗智斗勇,虽然病危、夺权、反间各种剧情跌宕起伏,中层高层互殴、高层离间股东、股东家族继承等剧情连番上演,好不热闹,但是这其中却有一个最大的bug——职业经理人与大股东斗,这种蠢哭的职业经理人怕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吧。

职业经理人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常用的模式。随着企业的发展,创始人及其家族的能力不足以管理、运营好整个公司,或者是随着外部投资人的进入,尤其是专业投资机构参与度的提升,为了保证公司经营者是以全体股东利益为重,而不是以创始人或其家族的私利为重。通俗地讲,职业经理人就是能力突出、经验丰富,没有勇气出钱自己当老板的高级打工仔。

剧中,孙副总就是最典型的职业经理人,且是没有获得股权或者期权激励的职业经理人,还身处在创始人蒙总依然掌权的企业环境中。在现实商业环境中,像孙副总这类职业经理人最好的生存法则就是抱紧大股东的大腿,使出浑身解数贯彻董事会和股东会决议,为股东谋求更大的利润。

从逻辑上来讲,职业经理人是打工者,股东才是企业所有者,掌握着对职业经理人的生杀大权。从现实商业环境来看,职业经理人与股东的争斗,最终结局也都是职业经理人惨淡离场,甚至锒铛入狱。

中国职业经理人第一案-王惟尊案,股东互撕,高管遭牢狱之灾

2000年5月20日,广西喷施宝公司向当地警方报案,称该公司总经理王惟尊、财务总监水麒梁等人涉嫌侵占公司财务,随后当地公安局于2000年11月6日将王惟尊逮捕,这就是当时在企业界、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的、被称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第一案”的“王惟尊案”。

案件的起点是喷施宝公司引入战略投资方日本野村集富果创业投资(香港)有限公司,野村以600万美元获得喷施宝15.68%的股权,但在投资的同时,野村要求喷施宝必须聘用职业经理人进行日常运营,并派驻财务总监。王惟尊和水麒梁在入驻喷施宝后发现严重的假账问题,并将此问题向股东野村汇报,这一行为引起了创始人和第一大股东王祥林的不满,并由此拉开了股东之间的互撕大战,而作为职业经理人的王惟尊和财务总监水麒梁也被看作是野村阵营受到连累,甚至锒铛入狱。

王惟尊尚有股东撑腰,最终仍难逃沦为炮灰的结局,《都挺好》中的孙副总孤身一人何来的熊心豹子胆在蒙总眼皮子低下兴风作浪?

1.万科股权之争:创始人王石黯然离场,根基再深抵不过股权的重量

王惟尊案或许是因为空降兵的身份,在公司内部根基尚浅,与《都挺好》中孙副总在众城集团深耕多年、培养起了自己的队伍存在较大不同。那我们来看看中国A股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公司并购与反并购攻防战——万科股权之争中王石的黯然离场。

王石为万科的创始人,可以说万科的中高层都是王石一手培养出来的。不过,在万科1988年改制时,王石自愿放弃了万科的股权,这也为在后来的控制权之争中王石最终全面离开万科埋下了隐患。

万科股权之争始于宝能系二级市场扫货,通过“买买买”宝能系取代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并行使股东权利,提案罢免包括王石、郁亮在内的万科10名董事、2名监事,终结万科的“王石时代”。王石并未坐以待毙,而是希望寻找“白衣骑士”深圳地铁解救自己于水火,然而这一操作却引来了原本支持王石的股东华润的反弹,导致华润与宝能的联手反对,王石丧失盟友。最终万科股权之争以恒大转让14.07%股权给深圳地铁使得深圳地铁成为万科新的第一大股东而告终。王石也在不久后辞职,多少有些被迫离开的意味。

王石虽是创始人,但是在公司治理中仍然是谁股权多谁就掌握话语权,王石以董事会主席身份尚不能与大股东对抗,《都挺好》中孙副总的行为在现实商业环境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基本站不住脚,即使孙副总真有反叛之心,蒙总处理起他来应该易如反掌,根本不必如此大费周章。

2.上海家化股权之争:把控董事会的管理层依然败走麦城

上海家化是我国首家化妆品企业上市公司,年过六旬的葛文耀曾是上海家化的核心管理层和精神领袖,从1985开始担任家化厂的负责人,把当时仅有400万固定资产的小厂变成了现在数百亿市值的集团公司,其能力和威信可见一斑。但在2013年5月,市场突现重磅消息,第一大股东平安宣布免去葛文耀上海家化集团董事长及总经理一职,9月下旬,葛文耀卸任。其间曲折不再赘述,但葛文耀在此次内斗中最开始不仅拥有大多数股东支持,而且还把控着董事会,但最终仍难逃败走麦城的命运,大股东平安对此的解释是“自当年3月以来,集团陆续收到内部员工举报管理层存在私设小金库、侵占公司利益的不法行为,并表示具体事项在进一步调查中”。

葛文耀把控董事会都无法与大股东势均力敌,《都挺好》的孙副总后台无人,手上无权,这种职场派系内斗冲突着实有些令人哭笑不得。

其实,《都挺好》的职场故事线只要稍作调整就可以更符合商业逻辑。孙副总的角色换成二股东张副总,或将孙副总变成张副总的打手,股东之间掰手腕的派系斗争就合理了许多

职场剧真的还需要再较真一点

1.谈得了客户,稳得住厂长,怼得了内奸,笼得住同侪——苏明玉已成蒙总最大威胁

《都挺好》中苏明玉是蒙总的脑残粉,忠心护主,但是实际上,对于众城集团和蒙总而言,最大的威胁就是苏明玉。一方面,苏明玉在危机关头不仅能够安抚好公司的生产部门、集结中层管理者的力量,还能对外搞定客户,苏明玉在众城集团的号召力实际上已经超过作为高管的孙副总和作为二股东的张副总,超过其职位应有的能量,犯了职场大忌。另一方面,苏明玉作为江南分公司负责人却笼络了江北分公司负责人柳青为她所用,在同一晋升赛道上的两个人却成为亲密的战友,两人联手基本把控了众城所有客户资源。在剧中,柳青还多次向苏明玉表忠心,要和她共进退,一但二人一同离开,对于众城集团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2.老毛财务总监+股东的双重身份,是中层?

老毛是苏明玉中层联盟中的重要成员,也是蒙总的心腹。且不说老毛的股东身份,就算是其集团财务总监的身份,这能算作中层? 明显是公司高层核心决策圈成员。

3.行业龙头高管为竞争对手卧底,名声还要不要了?

《都挺好》的故事设定中,众城应该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从洪总的2亿订单鎏金吃不下这点来看,鎏金与众城的差距还比较大,鎏金究竟是给孙副总多少好处,又画了多大的饼才能让他背叛蒙总?且现实商业环境中,各个行业的圈子都很小,一个吃里扒外的职业经理人基本就是葬送了整个职业生涯。如果说孙副总是众城集团其他股东的枪手才更加合理。

4.为了连根拔起孙副总,强推监理机制,蒙总你的心是有多大

“顾客就是上帝”一直是被销售奉为圭臬。然而《都挺好》里面蒙总为了给孙副总设套,不惜通过设置监理机制复杂化公司流程,导致江南、江北损失多年老客户和大客户。

这招着实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借用柳青的话就是“哪个老板肯拿自己企业的效益开玩笑啊”。此昏招的结果可能是一个不小心造成众城客户严重流失,孙副总还没动手,众城就自己先垮了的尴尬局面。从前面所举的现实商业案例中可以发现,大股东想弄走职业经理人,手段千千万,从最为直接的召开董事会行使投票权进行换人,到用黑历史逼走高管,甚至是通过下达不可能完成的业绩指标让高管知难而退,即使是蒙总为了将孙副总所有羽翼剪出干净,这种方式也无异于断臂求生。

5.会计师事务所竟有中层一说?兼论审计回避制度

从剧集开始,苏家比较正常的就只有吴菲和朱丽,但是最近几集中朱丽因为参与苏明玉所在的众城集团审计项目而被停职,直接导致苏明玉被苏明成暴打入院,之后朱丽的表现可以说是人设彻底崩塌。这一切的起点都是审计中的回避制度,审计回避制度的设立是为了保证审计结果的独立、可观、公正。根据审计回避制度的规定,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朱丽作为苏明玉二嫂按理来说确实应当回避,但是最终以停职收场着实有些夸大。现实中,只要将朱丽调离项目组,不参与审计即可解决该问题。为引导剧情强行制造的冲突是相当不充分的。

此外,朱丽在苏明玉的照顾下获得升职机会,成为正诚审计事务所最年轻的中层。作为可以承接拟IPO业务的大型事务所,员工层级无非从审计员到项目经理、高级经理再到合伙人。与实业公司的管理体系完全不同,也不存在有最年轻的中层的叫法,况且7年审计经验的CPA,竟然怕被事务所开除,也是令人汗颜。

6.辞退员工最多补发3个月工资?劳动法了解一下

《都挺好》刚开始就有辞退老员工的剧情,其中还对辞退原因进行了解释,之后苏明玉还提出通过她个人账户对该员工进行额外3个月工资的补偿,这个桥段一方面体现了苏明玉在工作中的独立决断、不容忍混日子员工的雷厉风行;另一方面又展现了她性格中温暖的一面。但是,辞退员工最多补发3个月工资?不好意思,《劳动法》了解一下。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这种最多补发三个月工资的霸王条款,老倪真的应该劳动仲裁一下。

相比较美国职场剧的成熟,国内的职场剧一直给人一种脱离实际的观感。虽然《都挺好》在职场内斗方面十分热闹,但是从职业经理人斗大股东的主线冲突,到苏明玉的职场定位以及各种细微之处,仍然存在较多bug。或许很多观众不会深究,但是对于身处职场的人而言,这种bug多了自然会对剧集的真实性、代入感和认可度大打折扣;对于尚未工作或初涉职场的新人而言,这种bug又可能对其职业观带来错误引导。但是,总体来说,《都挺好》依然是近年来将原生家庭冲突与女性职场奋斗结合的最好的剧集之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向领导表忠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