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等着我吧》《等着我》中央七套播不播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

往昔的一切,一股脑儿抛开。

心灰意懒——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算了吧,等下去也是枉然!

纵然爱子和慈母认为——

啜饮苦酒,把亡魂追荐……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就让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说我侥幸——感到意外!

那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

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拯救出来。

我是怎样在死里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

只因为你同别人不一样,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

扫一扫 下载喜马拉雅FM手机APP

1.您可通过官方App在

‘帮助与反馈’中留言(推荐)

}

《朗读者》第七期主题:告别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和唐琬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平静超然地和这个世界告别。

这世间所有文字,千年百年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人这一生早晚会遭遇告别,告别让我们成长,学会告别让我们成熟。

而无论是主动地选择,还是被动地面对,告别多少有些伤感,但是告别也蕴藏着希望,每一段告别的背后都有故事。

一段又一段的告别,构成了人间百态。

“人活一辈子跟这些人产生各种各样的关联,每一次相遇可能就像是一次告别。”

一路走来,一路遇见,一路告别。姚晨在节目中分享了她一路走来所遇到的好心人。在大二勤工俭学的时候,姚晨在影楼第一次遇见胖姑娘。后来姚晨去北京求学,是胖姑娘收留了她,给了姚晨一个栖息之所。姚晨不记得最后一次见胖姑娘是何时,人生中有一些人就是这样默默消失不再相见。在2013年生下儿子小土豆的时候,初次当妈妈的姚晨请来了有经验的月嫂魏姐。在那段时间她与月嫂魏姐结下了深厚的战友之情,离别之后还写下一篇关于魏姐的文章作为纪念。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节目中姚晨朗读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献给那些萍水相逢却给了我们温暖的人们。有些人注定短暂出现在我们的人生中,但是那段时光却令人难以忘怀。

“虽然她走了,但是我们好像从没有告别。”

余光中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幸福的译者,就是翻译的人。他得以和弘美的灵魂朝夕相对,按其脉搏,听其心跳,这真的是一种特权。

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的程何,在毕业后却选择当一名音乐剧翻译。年仅27岁的程何参与了《妈妈咪呀》《Q大道》《狮子王》《音乐之声》《我,堂吉诃德》等多部大型音乐剧的译制工作。上学时因兴趣开始接触音乐剧,决定为梦想奋斗。在这条追逐梦想的路上,她放弃清华保送博士生的机会。放弃不喜欢的生物专业去做一件未知又不确定的事情,为的就是让中国观众看到更多部优秀本土化音乐剧,让未来能够产生真正原创的中国音乐剧作品。因为追求完美产生过重的压力,导致她患上中重度抑郁症。她的好友罗颖珊同样是一名译者,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却选择埋头译稿,燃烧自己。

音乐剧《我,唐吉柯德》

程何与好友刘阳共同朗读音乐剧《我,唐吉柯德》献给好友罗颖珊。“追梦,不会成真的梦,忍受,不能承受的痛,挑战,不可战胜的敌手,跋涉,无人敢行的路。”愿我们都能有勇气,去摘遥不可及的星。

“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作的就是一篇文章,生死离别。”

2016年,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是我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节目中向我们娓娓道来和故乡、和父亲的告别。

曹文轩第一次与故乡、与父亲告别是他来北京大学念书前。由于家境贫寒,穷到连个木箱都没有。父亲为了让他体面地去远方上学,请木匠把他那珍藏了很多年的木材制成一个非常漂亮的箱子。他回忆起14岁的时候,脖子长了一块肿块,仅仅是淋巴结核,起初被误诊为不治之症,害得父亲特别担心,差点以为要和儿子永别了。父亲的去世则是一场曹文轩和父亲的永别。

曹文轩朗读自己的作品《草房子》献给远在天堂的父亲。《草房子》讲的是他的亲身经历,他是那个叫桑桑的小男孩,而父亲则是桑乔。

“我对我爸爸妈妈的思念,都是他们走了之后就越来越重,随着自己的年纪的变大,你就更明白,原来当年他们是那样过的。”

生于台湾的著名实力派演员李立群对北京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母亲的故乡在北京。李立群从小便听到母亲给他讲的那些发生在北平的故事,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也感染到了李立群。台北、母亲、北京是他记忆中的关键词,面对两段生命中无可回避的告别,告别故乡,告别至亲,他都选择了平静的感恩。他把人生珍视为一个演员的库藏记忆。

老舍先生《我的理想家庭》

李立群朗读了老舍先生的《我的理想家庭》,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家庭:七间小平房、一个大院子、健康的一家子以及最理想的北平。

“为了维护国家和军队的荣誉,甘愿流血甚至牺牲,无论多么危险,我们都觉得使命永远重于生命。”

朗读者维和部队的战士们和演员张国强

中国维和部队是一个庄重神圣的名称,无数的维和战士前往危险的地区,为推动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做出了贡献。2017年,中国赴马里维和行动的全体官兵被授予了和平荣誉勋章。然而这份荣誉的背后是用鲜血铸就的,年仅29岁的申亮亮不幸遇难。在阿拉曼英联邦士兵墓地当中有这样一条墓志铭:对于世界,你是一名战士,但是对于我,你是整个世界。董卿现场采访了申亮亮的家人,他的牺牲意味着和家人的永别,对于家人来说太过沉重。

维和部队的战士们和朗读嘉宾演员张国强共同朗读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献给亮亮的母亲以及所有维和部队的战士的母亲。“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等到那大雪纷飞,等到那酷暑难捱,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往昔的一切,一股脑儿抛开。”这是无数维和战士对家人的告别,也是对祖国的承诺。

“人生是值得珍贵的,告别的经验虽然有它的酸苦,但是也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活一天,好好地过一天。”

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蒙先生,即便一生经历大起大落,依然有着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他对于告别有两种定义:一种是时间的告别,一种是空间的告别。他14岁入党,24岁却被开除党籍,背井离乡,告别北京去新疆,在新疆的生活也见识到了很多风景。2012年妻子患直肠癌去世,那是他与妻子痛苦的永别。

王蒙朗读了自己的《明年我将衰老》献给他已故的妻子和三个儿女。“你和我一起,走到哪里,你的床我的床边,你的枕我的枕旁,你的声音我的耳际,你的温良我的方向。”已到耄耋之年的王蒙,见过太多的告别,早已将生死看淡,最后能做的事情唯有好好告别。

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炎热夏季的告别;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是对迷失的告别;潜龙勿用后的横空出世是对低调的告别。

每一次不同的告别,背后是千百种不同的故事。姚晨与月嫂魏姐的告别;曹文轩与故乡与父亲告别;程何与挚友的告别;李立群与母亲的告别;维和英雄与家人的告别;王蒙与妻子的告别。

我们的人生就是由各种各样的告别构成的。离家与父母的告别、毕业与老师同学的告别、转身与陌生人的告别,还有亲人、爱人、朋友离世的永别。记住那些陪伴过的人,那些美好的过往。既然告别不可避免,那就好好的珍惜,勇敢的面对。


我的公众号|豆瓣|知乎|微博:晶姐札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朗读者等着我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