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谜语:平王东迁定雒邑(一撇虫二打一成语语)的相关文章推荐

包含义的词语(共100个)_汉语大词典 cidian.wenku1.com
包含义的词语(共100个)
包含义的词语(共100个):名义,义理,道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义,异义,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天经地义,六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名义míng yì 1.
名声与道义。
●《韩非子o诡使》:「官爵所以劝民也,而好名义、不进仕者,世谓之烈士。」
●《南史o袁粲传》:「本知一木不能止大厦之崩,但以名义至此耳。」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o沿袭》:「人生所享厚薄,各有定分。世有以智力取者,自谓己能,往往不顾名义。」
●清恽敬《前翰林院编修洪君遗事述》:「君之智力足以颠倒英豪,激扬权势,独于名义所在,一心专气以必赴之。」 2.
事物的名称和含义;事物立名的含义。
●宋程大昌《演繁露o自序》:「而《繁露》之书,事物名义,悉所研极。」
●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今人多诵《高王观世音经》,而莫能详其名义。」
●徐特立《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看事物》:「毛主席对于名义很注意,在江西强调说人民是主人,政府官吏是公仆,这把人民和政府的关系弄清楚了。」 3.
名分;身分,资格。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严子陵﹞知光武为帝胄之英,名义甚正,所以激发其志气,而导之以除凶剪逆。」
●《明史o太祖纪赞》:「修人纪,崇风教,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
●老舍《善人》:「穆女士给她的名义是秘书。按说有这个名义,不给钱也满下得去。」
●冰心《寄小读者》十八:「船抵西雅图之前一两天,他们曾用全体名义,写一篇勉励中国学生为国家争气的话,揭贴在甲板上。」 4.
形式,表面。
●郭沫若《洪波曲》第六章四:「《扫荡报》本来是复兴社的机关报,但在名义上是属于行营政训处的。」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四章:「名义上虽说是一个市镇,而居民却不到一百家。」★「名义」在《汉语大词典》第3581页 第3卷 175★「名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07页★「名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名義
义理yì lǐ 1.
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
●《韩非子o难言》:「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o五行顺逆》:「故动众兴师,必应义理,出则祠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
●《魏书o崔浩传》:「作者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 2.
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
●《汉书o刘歆传》:「及歆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序》:「自肃成童,始志于学,而学郑氏学矣。然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 3.
称宋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
●宋张载《经学理窟·义理》:「有急求义理复不得,于闲暇有时得。」
●《二程遗书》卷十八:「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记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即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o浙东学术》:「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4.
文辞的思想内容。
●晋葛洪《抱朴子·钧世》:「今诗与古诗,俱有义理,而盈于差美。方之于士,并有德行,而一人偏长艺文,不可谓一例也。」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惟以敏速相夸。」 5.
●宋苏轼《与章子厚书》:「追思所犯,真无义理。」
●《水浒传》第三六回:「赵家那厮是个刁徒,如今暴得做个都头,知道什么义理?」
●郭沫若《鸡之归去来》:「那H老板娘是讲义理的人。」★「义理」在《汉语大词典》第12696页 第9卷 179★「义理」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0页★「义理」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義理
道义dào yì 1.
道德义理。
●《易·系辞上》:「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着功勋,五曰表贤能。」
●唐李山甫《酬刘书记一二知己见寄》诗:「自喜幽栖僻,唯惭道义亏。」
●明冯梦龙《梦磊记·寓传讹信》:「他与我道义文章非泛有。」
●老舍《四世同堂》八二:「因为山川的阻隔与交通的不便,使他们显著散漫,可是文化的历史与传统的道义把他们拴到一处:他们都是中国人,也自傲是中国人。」 2.
阐明义理。
●《史记o太史公自序》:「《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 3.
学说和主张的宗旨所在。
●唐裴铏《传奇·高昱》:「各谈本教道义,理极精微。」 4.
谓一同修道的义友。
●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一:「周家本事俗神,姨舅及道义咸恐是俗神所假,或谓欲染邪气,亟相蹙问。」
●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记》卷一:「亲属道义,齎其上果,要往看之。」
●清黄生《义府o冥通记》:「道义,谓同事道法之义友。」 5.
道德和正义。
●明李贽《与周贵卿书》:「仆与先公正所谓道义之交者。」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狐惩淫》:「客谢曰:‘我与若夫道义交,不敢为此兽行。’」
●沙汀《困兽记》二五:「这就是没有爱情的结婚的结果啦!一点道义上的保障没有。」★「道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5049页 第10卷 1082★「道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70页★「道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道義
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中共十四大、十五大报告都作了深入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意义yì yì 1.
谓事物所包含的思想和道理。
●《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殆其往而喜其反,此致君之意义也。」
●晋葛洪《神仙传o蓟子训》:「性好清澹,常闲居读《易》,小小作文,皆有意义。」
●唐韩愈《答侯继书》:「仆少好学问,自五经之外,百氏之书,未有闻而不求,得而不观者,然其所志,惟在其意义所归。」
●清赵翼《瓯北诗话o李青莲诗》:「李长吉‘石破天惊逗秋雨’,虽险而无意义,祇觉无理取闹。」
●鲁迅《花边文学·「此生或彼生」》:「文言比起白话来,有时的确字数少,然而那意义也比较的含胡。」 2.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檄移》:「管仲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 3.
美名,声誉。
●《晋书o缪播传》:「播才思清辩,有意义。」
●唐元稹《唐故建州浦城县尉元君墓志铭》:「﹝元君﹞读书为文,举进士,每岁抵刺史以上,求与计去,且取衣食之资以供养,意义渐闻于朋友间。」 4.
作用,价值。
●明张居正《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去年仰荷圣明,特敕吏部慎选提学官,有不称者,令其奏请改黜,其所以敦崇教化,加意人才,意义甚盛。」
●刘大白《旧梦》诗之三四:「有意义的死,是长养自由的肥料。」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这场战争,对于东方人民和世界人民来说,意义是多么伟大,多么深远呵!」★「意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0246页 第7卷 644★「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6页参见:意義
异义yì yì 1.
不同的含义;意思不同。
●《墨子o尚同上》:「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上下同字异义例》:「古书亦有上下文同字而异义者。」 2.
不同的观点;新的见解。
●《后汉书o章帝纪》:「其令群儒选高才生,受学《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以扶微学,广异义焉。」
●《晋书o王接传》:「﹝接﹞备览众书,多出异义。」 3.
指不同的意见,异议。
●宋苏轼《次韵答刘泾》:「新音百变口如莺,异义蜂起弟子争。」一本作「异议」。 4.
道理不同。
●汉班固《白虎通·三军》:「告天何?示不自专,非出辞反面之道也,与宗庙异义。」
●南朝宋颜延之《重释何衡阳》:「故方罚矜功,而滥咎忘贤,遗存异义,公私殊异,已备前白。」 5.
违反常规、礼法。
●汉何休《<春秋公羊传>序》:「传《春秋》非一,本据乱而作,其中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
●徐彦疏:「非常异义者,即庄四年齐襄复九世之雠而灭纪,僖元年实与齐桓专封是也,此即非常之异义,言异于文武时……若其常义,则诸侯不得擅灭,诸侯不得专封。」
●宋曾巩《为人后议》:「故为人后者,为之降其父母之服,《礼》则有之矣;为之绝其父母之名,则《礼》未之有也……今欲使从所后者为属,而变革其父母之名,此非常异义也。」★「异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0954页 第7卷 1352参见:異義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通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是中国经济战线上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之一。旨在消灭资本家所有制和把资产阶级分子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和没收官僚资本、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条件下,根据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两重作用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国家采取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这一改造分两个步骤:通过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先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再进而使之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改造过程中,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教育和改造,是实现企业改造的重要条件。到1956年初,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在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项工作中存在着一些缺点和偏差。1956年以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1966年9月,国家停止支付资本家的定息,公私合营企业已完全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4》第2842页(494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天经地义】成语解释: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天经地义】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经地义】成语故事:出处《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札,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释义“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天经地义比喻正确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这样,姬朝也有资格继位。于是,周王室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在这种情况下,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讨如何使用王室安宁。参加商讨的有晋国的赵鞅,郑国的淤吉、宋国的乐大心等。会上.晋国的赵鞅向郑国的游吉请教什么叫“礼”。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赵鞅对游吉的回答很满意,表示—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侯国的代表听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着,赵鞅提出各诸候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草,并且帮助他把王室迁回王城。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天经地义】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联合式成语,左传的成语,反义词的成语,近反义词的成语
六义liù yì 1.
亦称「六诗」。
●《〈诗〉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孔颖达疏:「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非别有篇卷也。」近人认为:风是各国的歌谣,雅是周王畿的歌曲,颂是庙堂祭祀的乐歌,是《诗经》的三种体制;赋是敷陈其事,比是指物譬喻,兴是借物起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内容的方法。后指以《诗经》为代表的文学创作的精神和原则。
●唐孟郊《读张碧集》诗:「天宝太白殁,六义已消歇。大哉《国风》本,丧而王泽竭。」
●唐罗隐《广陵李仆射借示近诗因投献》诗:「闲寻绮思千花丽,静想高吟六义清。」 2.
●《晋书o卫恒传》:「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
●清曹寅《夜饮和培山眼镜歌》:「六义精严神不灭,万象芸芸亲手泽。」参见「六书」。★「六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792页 第2卷 48★「六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六義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经济领域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之一。把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大农业,有利于更好地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把农民引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并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农业合作化是我国实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进行农业合作化。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政策是:依靠贫农和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中国的农业合作化采取三个互相衔接的步骤和形式,首先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接着发展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然后再进一步建立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集体化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我国在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达1.2亿户,占总农户的96.3%。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第1571页(471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孙恩起义东晋末年的农民大起义。孙恩,琅邪(治今山东临沂)人。字灵秀。世奉天师道。叔父孙泰,因以天师道结聚徒众被东晋政府所杀,他流亡海岛,继续传道,策划起义。时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元显当政,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元显征调已免除奴隶身份成为佃客的广大农民当兵,群情激愤,长江下游的会稽(治今浙江绍兴)、吴(治今江苏苏州)、吴兴(治今浙江湖州)等江南八郡纷起反抗。孙恩乘机率部登陆,攻克会稽,自称征东将军,得到江南八郡起义农民的支持,旬日之间,众达数十万;所到之处烧毀官府,击杀官吏,东晋郡县军队望风奔溃。政府调集军队反攻,起义军为东晋镇北将军刘牢之所挫,孙恩率二十余万人撤回海岛。次年二次登陆,再克余姚(今属浙江)、上虞(今属浙江)等地,直指临海(今属浙江),并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大破晋军。隆安五年,起义军第三次登陆,从水路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图取东晋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政府倾全力防守,起义军攻克广陵(今江苏扬州)后,浮海北至郁洲(今江苏连云港东),为东晋下邳太守刘裕所败,南撤入海。元兴元年(402年),第四次登陆,进攻临海,孙恩战败投水死。《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第2028页(474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仁义rén yì 1.
亦作「仁谊」。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
●《礼记o曲礼上》:「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孔颖达疏:「仁是施恩及物,义是裁断合宜。」
●《礼记o丧服四制》:「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
●《孟子o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吕氏春秋o适威》:「古之君民者,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
●《汉书o食货志上》:「陵夷至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谊,先富有而后礼让。」
●唐韩愈《寄三学士》诗:「生平企仁义,所学皆孔周。」
●宋王安石《与王子醇书》:「且王师以仁义为本,岂宜以多杀敛怨耶?」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二:「方旦(朱方旦)书示云,正心诚意,道德仁义,方可看长安春色。」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第十章:「银钱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2.
方言。谓性情和顺善良。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却是那样地仁义。」
●洪深《赵阎王》第一幕:「倘若有人肯将我收留,让我改邪归正,咱从此以后,准要做个仁义之人。」★「仁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100页 第1卷 1100★「仁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94页参见:仁義
演义yǎn yì 1.
阐发义理。
●《后汉书o逸民传·周党》:「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王刻日请晓于黄龙寺演义。」 2.
根据史事、传说敷衍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为古代小说的一种体裁。如《三国演义》等。
●《封神演义》第一回:「大小英灵尊位次,商周演义古今传。」
●清钮琇《觚剩续编·文章有本》:「传奇演义,即诗歌纪传之变而为通俗者。」
●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逃出北京,躲进厦门,只在大楼上写了几则《故事新编》和十篇《朝花夕拾》。前者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后者则只是回忆的记事罢了。」 3.
指表演说书、弹词等。
●清吴伟业《柳敬亭传》:「夫演义虽小技,其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不与儒者异道。」 4.
阐发;铺陈。
●鲁迅《花边文学·奇怪》:「﹝男女﹞不同泳,不同行,不同食,不同做电影,都只是‘不同席’的演义。」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八:「接着就本着牺盟会行动纲领的精神,用老百姓的话演义了一番,说得全村男男女女都知道牺盟会是干甚的了。」★「演义」在《汉语大词典》第8089页 第6卷 106★「演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01页★「演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演義
六镇起义北魏末年北方六镇戍兵与各族人民大起义。北魏初期在北方地区设置“六镇”,后增为武川、怀朔、沃野、柔玄、怀荒、抚冥、御夷、高平、薄骨律等九镇,镇将都以贵族担任。魏孝文帝迁洛以后,镇兵受到镇将的残酷奴役和剥削,军官霸占肥沃土地,克扣士兵粮饷,加以灾旱连年,死亡相继。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怀荒镇(今河北张北境)士兵杀镇将于景起义。不久,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士兵在破六韩拔陵领导下起义,杀镇将,建元真王,诸镇士兵及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人民纷纷响应。次年,高平镇(今宁夏固原)士兵推敕勒(高车族)首领胡琛为王,攻高平镇,东西部敕勒也相继反魏。拔陵初败魏军于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再败魏军于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六镇尽为起义军所占领。北魏为挽救其统治,转而勾结柔然阿那瓌。孝昌元年(525年),阿那瓌率众十万进攻,拔陵被迫南移,北魏军乘机夹击,起义军主力被击破,起义失败,破六韩拔陵战死。起义士兵被移置于冀(治今河北冀州)、定(治今河北定州)、瀛(治今河北河间)三州,后又与河北各族人民结合,爆发杜洛周起义。《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2》第1336页(456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新黑格尔主义现代西方哲学学说与流派之一。19世纪60年代最早出现于英国,斯特林(James Hutchinson Stirling, )的《黑格尔的秘密》(1865年)是第一部系统阐述新黑格尔主义观点的哲学著作,格林则被视为英国新黑格尔主义的奠基人。主要代表还有布拉德莱、鲍桑葵、麦克泰格特等。美国新黑格尔主义发轫于60年代出现的圣路易市哲学学派,其主要代表有罗伊斯、克莱顿等。20世纪初,新黑格尔主义在德、意两国盛行,主要代表有德国的克罗纳,意大利的克罗齐和秦梯利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出现以华尔等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新黑格尔主义。新黑格尔主义者接受黑格尔的“绝对”、“普遍”、“整体”等客观唯心主义概念,又把它们与自我融合,作主观唯心主义解释;将非理性意识包容进思维、理性,把经验、直觉置于理性之上;抛弃或歪曲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发展观与矛盾观;承袭并夸大黑格尔的法哲学和国家学说的保守方面,强调作为整体的国家和社会的作用,主张个人服从作为精神本体的国家意志。《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4》第2371页(445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正义zhèng yì 1.
公正的、正当的道理。
●《韩诗外传》卷五:「耳不闻学,行无正义。」
●《史记o游侠列传》:「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朱德《过图门江怀朝战》诗:「奋起援朝倡正义,雄师百万复开州。」 2.
正确的或本来的意义。
●汉桓谭《抑讦重赏疏》:「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
●三国魏曹植《七启》:「览盈虚之正义,知顽素之迷惑。」
●清范家相《三家诗拾遗o韩诗》:「《齐诗》匡衡一疏,似与鲁说不同,而《诗》之正义,亦未明辨以晰。」
●鲁迅《集外集·<痴华鬘>题记》:「出离界域,内外洞然,智者所见,盖不惟佛说正义而已矣。」 3.
公道正直;正确合理。
●汉王符《潜夫论o潜叹》:「是以范武归晋而国奸逃,华元反朝而鱼氏亡。故正义之士与邪枉之人不两立之。」
●毛泽东《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都攻不破的。」 4.
旧时指经史的注疏。如唐代孔颖达等有《五经正义》,张守节有《史记正义》。★「正义」在《汉语大词典》第6780页 第5卷 325★「正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663页★「正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正義
讲义jiǎng yì 1.
讲说经义。
●《南史o梁纪中·武帝下》:「初,帝创同泰寺,至是开大通门以对寺之南门,取反语以协同泰。自是晨夕讲义,多由此门。」
●《北史o崔暹传》:「子达拏,年十三,令儒者权会教其解《周易》两字,乃集朝贵名流,命达拏高坐开讲。同郡眭仲让阳屈服之,暹用仲让为司徒中郎。邺下为之语曰:‘讲义两行得中郎。’」
●宋梅尧臣《闻临淄公薨》诗:「官为喉舌勋爵一品兮,经筵讲义尊萧匡。」 2.
指讲解经义的书。
●宋邢昺《<孝经注疏>序》:「今特翦裁元疏,旁引诸书,分义错经,会合归趣,一依讲说,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
●宋汤羲有《周易讲义》。 3.
宋代经筵进讲的讲稿。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八:「古之讲经者,执卷而口说,未尝有讲义也。元丰间,陆农师在经筵,始进讲义。」 4.
指教师为讲课而编写的教材。
●明章懋《兵部员外郎鹤山陆君墓志铭》:「增筑学舍,使士皆肄业其间,而刊示宋诸儒讲义,使之诵习。」
●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绪言》:「近人所著之教授法讲义,转相沿袭,乖谬甚多。」★「讲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5726页 第11卷 367★「讲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43页参见:講義
行义(I)xíng yì躬行仁义。
●汉刘向《说苑o指武》:「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天下闻者咸谓武王行义于天下,岂不大哉。」
●《后汉书o鲁恭传》:「今边境无事,宜当修仁行义,尚于无为,令家给人足,安业乐产。」
●鲁迅《故事新编·非攻》:「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行义(II)xíng yì 1.
品行,道义。
●《荀子o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史记o酷吏列传》:「始汤(张汤)为小吏时,与钱通。及汤为大吏,甲(田甲)所以责汤行义过失,亦有烈士风。」
●清袁枚《新齐谐·陈圣涛遇狐》:「喜君行义甚高,开我之箱,分文不取,亦足敬也。」 2.
指履历,事迹。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九:「予即爱其(韦应物)诗,因考次其平生行义官阀,皆有凭藉始终,可概见如此。」
●宋秦观《魏景传》:「既思其人而不可见,又惜其事泯泯不少概见于世……乃撰次行义,并择其言之雅者书而记之。」
●清曾国藩《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谨具历官行义,牒付史馆,俾传循吏者采览焉。」★「行义」在《汉语大词典》第4322页 第3卷 916参见:行義
风义(I)fēng yì 1.
●唐赵元一《<奉天录>序》:「建中四祀,朱泚作乱,居我凤巢;忠臣义士,身死王事,可得而言者,咸悉载之,使后来英杰,贵风义而企慕。」
●《资治通鉴o梁武帝普通元年》:「熙好文学,有风义,名士多与之游。」
●清吴伟业《赠家侍御雪航》诗:「吾家侍御公,平生薀风义。」 2.
●唐高适《同卫八题陆少府书斋》诗:「深房腊酒熟,高院梅花新。若是周旋地,当令风义亲。」
●宋苏轼《与陈季常书》之十二:「先生笃于风义,至自割瘦胫以啖我,可谓至矣。」 3.
风度仪态。
●宋梅尧臣《送张圣民学士知登州》诗:「慕君才行美,风义亦倜傥。」 4.
指诗文的风格义理。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o周繇》:「宗派或殊,风义必合。」
●章士钊《赵伯先事略》:「既至校,知有赵声伯先其人,文章风义冠绝于堂,则大喜,引而亲之,相许备至。」风义(II)fēng yì讽谏评议。
●《晋书o陆机传》:「奇伟则虞翻、陆绩、张惇以风义举政。」一本作「讽议」。★「风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7423页 第12卷 622★「风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風義
理义lǐ yì 1.
公理与正义。
●《孟子o告子上》:「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o品藻》:「有人问袁侍中曰:‘殷仲堪何如韩康伯?’答曰:‘理义所得,优劣乃复未辨。’」
●宋叶适《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其学本于师友,成于理义,轻爵禄而重出处,厚名闻而薄利势。」
●明海瑞《兴革条例·刑属》:「小民不顾理义当否,以讼输为深愧。」 2.
指社会道德规范,行事准则。
●《吕氏春秋o劝学》:「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高诱注:「不知理义,在君父则不仁不慈,在臣子则不忠不孝。」 3.
专指儒家的经义。
●《北史o刘芳传》:「芳音义明辨,疑者皆往询访,故时人号为刘石经……芳理义精赡,类皆如是。」
●《文献通考o经籍九》:「公羊、谷梁考事甚疏,然理义却精,此二人乃是经生,传得许多说话,往往不曾见国史。」
●清戴震《题<惠定宇先生授经图>》:「夫所谓理义,苟可以舍‘经’而空凭胸臆,将人人凿空得之,奚有于经学之云乎哉?」★「理义」在《汉语大词典》第5643页 第4卷 575★「理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理義
义士yì shì 1.
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
●《左传o桓公二年》:「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
●汉刘向《列女传o楚接舆妻》:「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
●宋苏轼《大臣论上》:「天下不幸而无明君,使小人执其权。当此之时,天下之忠臣义士莫不欲奋臂而击之。」 2.
指侠义之士。
●《战国策o赵策一》:「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唐司空图《冯燕歌》:「魏中义士有冯燕,游侠幽并最少年。」 3.
旧指出钱赞助刻碑的人。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阴沟水》:「城东南有一碑,碑文悉破无验,惟碑背故吏姓名尚存:熹平元年,义士门生沛国萧刘定兴立。」
●清翟灏《通俗编o释道》:「汉《曹全碑》阴:义士某千,义士某五百。义士盖但出财之人。今人出财布施皆曰信士。宋太宗朝避御名,凡义字皆改为信。今之信士,即汉碑所称义士也。」 4.
旧时官吏把其离任后来到其原辖地的士民,称为「义士」。亦称「义民」。★「义士」在《汉语大词典》第12691页 第9卷 174★「义士」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0页★「义士」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義士
赤眉起义新莽末农民大起义。西汉末,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王莽代汉后,又进行“改制”(参见“王莽改制”),广大农民遭受更加深重的苦难。天凤五年(公元18年),青徐(今山东东部和江苏北部)一带发生大灾荒,琅邪(治今山东诸城)人樊崇在莒县(今属山东)起义,逄安、谢禄等起兵响应,聚众数万人。约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因用赤色染眉作标识,故称“赤眉军”。地皇三年(22年),王莽派更始将军廉丹、太师王匡率军镇压,在须昌(今山东东平西)为赤眉军所大败。更始政权建立后,樊崇等曾表示愿意归附,因未得适当安排,乃于更始二年(24年)分两路进攻更始政权。次年,会师弘农(今河南灵宝北),发展到三十万人,立刘盆子为帝,建元建世。不久,攻入长安,刘玄投降。这时关中豪强地主隐蔽粮食,组织武装反抗。建世二年(26年),赤眉军因饥荒退出长安。次年,在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宜阳(今属河南)一带遭到刘秀所部的围击,樊崇等投降,起义失败。《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1》第279页(408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文义wén yì 1.
文章的义理;文章的内容。
●《汉书o扬雄传下》:「今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
●《晋书o后妃传上·左贵嫔》:「言及文义,辞对清华,左右侍听,莫不称美。」
●《南齐书o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儒,读《易》三年,不解文义。」 2.
亦作「文谊」。文字的意义。
●清李渔《闲情偶寄o词曲上·音律》:「竟有只顾串合,不询文义之通塞,事理之有无,生扭数字作曲名者,殊失顾名思义之体。」
●清俞樾《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一》「救守不可取」:「毕氏沅校本,不解前后文谊。」
●章炳麟《文学说例》:「是‘乐相乐’为当时常语也。斯二者必求其文义,则窒阂难通,诚以韵语异于他文耳。」 3.
●《晋书o李玄盛传》:「通涉经史,尤善文义。」
●《宋书o颜延之传》:「时尚书令傅亮自以文义之类,一时莫及,延之负其才辞,不为之下。」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寄儿睡去,梦见身为儒生,粗知文义。」
●《明史o刘显传》:「刘显,南昌人,生而膂力绝伦,稍通文义。」★「文义」在《汉语大词典》第9521页 第6卷 1538参见:文義
大义dà yì 1.
正道;大道理。
●《易·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旧唐书o李晟传》:「晟亦同劳苦,每以大义奋激士心,卒无叛离者。」
●巴金《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不该因私情而忘大义,你不该阻止她回家去看她那患病的母亲。」 2.
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秦嘉《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
●《玉台新咏o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o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
要义;要旨。
●《东观汉记o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
●《后汉书o光武帝纪上》:「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韩愈《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征辞引类。」★「大义」在《汉语大词典》第3129页 第2卷 1385★「大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47页★「大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大義
主义zhǔ yì 1.
谨守仁义。
●《逸周书o谥法解》:「主义行德曰元。」孔晁注:「以义为主,行德政也。」 2.
对事情的主张。
●《史记o太史公自序》:「敢犯颜色,以达主义,不顾其身。」
●《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其信从者,下自士大夫,上亦至将相而止,主义为逐满。」 3.
犹主旨,主体。
●梁启超《与林迪臣太守书》:「启超谓今日之学校,当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 4.
以解释词义为主。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论小学书流别》:「世人分别小学书,谓《尔雅》主义,《说文》主形,《切韵》主音,是固然矣。」 5.
形成系统的理论学说或思想体系。
●丁玲《韦护》第三章六:「你不是很讨厌我信仰的主义吗?为什么你又要爱我?」如:马克思主义;达尔文主义。 6.
一定的社会制度或政治经济体系。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7.
思想作风。如:自由主义;主观主义。★「主义」在《汉语大词典》第704页 第1卷 704★「主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701页★「主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主義
费边社会主义英国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主要代表有悉尼·维伯、萧伯纳等。1884年在伦敦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的费边社提出。费边社以善用缓进待机战术的古罗马统帅费边(亦译非比阿斯)之名为社名。1889年出版的《费边论丛》为费边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主张采取温和缓进的办法,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和市政机构,逐步把土地和产业资本转为“社会所有”;极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对抗无产阶级革命运动。1938年成立新费边社,以比阿特里斯·维伯(Beatrice Webb, )及柯尔(George Douglas Howard Cole, )为领导,研究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广泛散布改良主义思想。费边社曾促成英国工党的建立,并积极参加该党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著名社员成为该党右翼的领导人物,对该党政策有很大影响。《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1》第567页(381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1932年前后,苏联作家和苏联党的领导人总结了数十年来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尤其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创作经验、清算俄罗斯作家联盟??眨┑摹氨缰のㄎ镏饕宕醋鞣椒ā钡鹊拇砦蠖?岢龅模?⒃?934年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正式确定为苏联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它要求作家、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高尔基1906年问世的长篇小说《母亲》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东欧和中国也曾产生广泛影响。70年代苏联文艺理论界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艺术形式的历史地开放的、不断丰富的”体系,对原来的解释作了补充和修改,认为“苏联文学艺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无限可能性,使它的表现的可能性也成为实际是无限的’”。《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第1861页(378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德义dé yì 1.
道德信义。
●《左传o僖公二十四年》:「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彼皆戴仰大王德义,愿为大王臣妾。德义已行,南面称伯,楚必敛衽而期。」
●晋潘岳《西征赋》:「诵六艺以饰奸;焚诗书而面墙;心不则于德义,虽异术而同亡。」
●宋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古之人为一乡一县,其德义惠爱,尚足以薰蒸渐泽。」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或弃斥德义,蹇视淫游,以嘲弄社会,聊快其意,如堂祥。」 2.
谓赏罚得当;亦谓从善去恶。
●《国语o周语中》:「故圣人之施舍也议之,其喜怒取与也亦议之,是以不主宽惠,亦不主猛毅,主德义而已。」韦昭注:「赏得其人,罚当其罪,是为德义。」
●《国语o晋语七》:「悼公与司马侯升台而望,曰:‘乐夫?’对曰:‘临下之乐则乐矣,德义之乐则未也。’公曰:‘何谓德义?’对曰:‘诸侯之为,日在君侧,以其善行,以其恶戒,可谓德义矣。’」韦昭注:「善善为德,恶恶为义。」★「德义」在《汉语大词典》第4481页 第3卷 1075参见:德義
义兵yì bīng 1.
●《谷梁传·宣公四年》:「﹝鲁﹞伐莒,义兵也。」
●晋潘岳《西征赋》:「工徒斫而未息,义兵纷以交驰。」
●《旧唐书o高祖纪》:「群贼蜂起,江都阻绝,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 2.
古时统治阶级为保卫其利益而临时组织的武装。
●晋陆机《辨亡论上》:「昔汉氏失御,奸臣窃命……王室遂卑。于是群雄蜂骇,义兵四合。」
●《新五代史o杂传九·刘景岩》:「晋高祖起兵太原,唐废帝调民七户出一卒为义兵。」 3.
以恢复被推翻的王朝为宗旨而组织起来的军队。
●《后汉书o樊宏传》:「王莽末,义兵起,刘伯升与族兄赐俱将兵攻湖阳。」
●清顾炎武《吴同初行状》:「未旬日而北兵渡江,余从军于苏,归而昆山起义兵。」 4.
宋代的一种乡兵。
●《宋史o兵志四》:「乡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河北东、陕西有义勇,麟州有义兵,川峡有土丁、壮丁。」★「义兵」在《汉语大词典》第12693页 第9卷 176★「义兵」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義兵
义从yì cóng 1.
汉魏时称胡羌等少数民族归附朝廷为「义从」。取归义从命之意。
●《后汉书o西羌传·湟中月氏胡》:「湟中月氏胡……又数百户在张掖,号曰义从胡。」
●《后汉书o段颎传》:「颎将兵及湟中义从羌万二千骑出湟谷。」 2.
称由胡羌丁壮组成的军队。
●《后汉书o邓训传》:「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以为义从。」
●《资治通鉴o汉献帝建安十一年》:「﹝梁习﹞皆礼召其豪右,稍稍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 3.
自愿从军者。
●《后汉书o公孙瓒传》:「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资治通鉴o汉章帝建初五年》:「帝以干为假司马,将弛刑及义从千人就超。」胡三省注:「义从,自奋愿从行者。」 4.
●《宋书o袁豹传》:「居位无义从之徒,在野靡并兼之党。」★「义从」在《汉语大词典》第12696页 第9卷 179参见:義從
经义jīng yì 1.
经书的义理。
●《汉书o张禹传》:「宣之来也,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
●《后汉书o儒林传下·钟兴》:「光武召见,问以经义,应对甚明。」
●《魏书o世祖太武帝纪下》:「诏诸有疑狱皆付中书,以经义量决。」
●《朱元璋传》第八章二:「元璋不但知道一些儒家的经义,能写通俗的口语文字,并且还能作诗。」 2.
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宋代以经书中文句为题,应试者作文阐明其义理,故称。
●明清沿用而演变成八股文。
●宋陈亮《书<欧阳文粹>后》:「学者又习于当时之所谓经义者,剥裂牵缀,气日以卑。」
●《宋史o选举志一》:「神宗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士。」
●严复《原强》:「记诵词章既已误,训诂注疏又甚拘,江河日下,以至于今日之经义八股,则适足以破坏人才,复何民智之开之与有耶?」
●叶圣陶《倪焕之》二:「不上两年,作经义、作策论居然能到三百字以上。」★「经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3383页 第9卷 866★「经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經義
赴义fù yì 1.
●《三国志o魏志·袁绍传》「卓遣执金吾胡母班」裴松之注引《汉末名士录》:「班字季皮,太山人,少与山阳度尚、东平张邈等八人并轻财赴义,振济人士,世谓之八厨。」
●清姚清华《石门马氏蠲粟赈饥纪事》诗:「当其举念初,赴义如箭疾。」 2.
参加义举;参加义师。
●《宋书o武帝纪上》:「于是大开赏募,投身赴义者,一同登京城之科。」
●《北齐书o薛嘉族传》:「属高祖在信都,嘉族闻而赴义。」
●《南史o刘钟传》:「及义旗建,帝拔钟为郡主簿,曰:‘豫是彭城乡人赴义者,并可依刘主簿。’」 3.
●清秦瀛《五人墓》诗:「呜呼五人市侩徒,一旦赴义同捐躯。」
●任光椿《戊戌喋血记》第十六章:「现在,我总算可以从容赴义了!」 4.
●汉晋时,对上司吊丧送葬,为当然之义务,故称。
●晋陶潜《孟府君传》:「君尝为刺史谢永别驾,永,会稽人,丧亡;君求赴义。」★「赴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3600页 第9卷 1083参见:赴義
新托马斯主义亦称“新经院哲学”。现代天主教哲学学说与流派。1879年起在教皇利奥十三世与比利时红衣主教梅尔西埃的倡导与支持下形成。流行于西欧、北美等地。主要代表有法国的马里坦、吉尔松,奥地利的韦特尔(Gustav Wetter, 1911—),波兰的波亨斯基(Joseph Bochenski, )等。主张调和理性与信仰、科学与宗教,强调两者发生矛盾时理性应服从信仰,科学应服从宗教,对世界的把握只能依靠信仰。将托马斯·阿奎那所改制的亚里士多德哲学视作“永恒哲学”,认为一切科学理论都同它一致。将世界分为经验的世界和超经验的世界,认为前者是假象或现象,后者才是本质。主张用“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的精神对现实社会进行改造,以建立一种“人神相溶”的“纯人的社会”。声称私有制的根据是自然法,而自然法的泉源则是天主。《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4》第2377页(362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义气yì qì 1.
节烈、正义的气概。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o王道》:「仇牧、孔父、荀息之死节,公子目夷不与楚国,此皆执权存国,行正世之义,守惓惓之心,《春秋》嘉义气焉,故皆见之,复正之谓也。」
●《宋书o沈庆之传》:「泣血千里,志复深逆。鞠旅伐罪,义气云踊。」
●唐柳宗元《唐故特进南公睢阳庙碑》:「惟公与南阳张公巡、高阳许公远,义气悬合,訏谋大同,誓鸠武旅,以遏横溃。」 2.
谓刚正之气。
●宋欧阳修《秋声赋》:「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3.
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水浒传》第五一回:「他犯了该死的罪,我因义气,放了他。」
●明陶宗仪《辍耕录o结交重义气》:「于此可见前辈结交重义气,不以贵贱贫富易其心,诚可敬也。」
●《老残游记》第七回:「虽如此说,然当时的交情义气,断不会败坏的;所以我写封信去,一定肯来的。」★「义气」在《汉语大词典》第12695页 第9卷 178★「义气」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0页参见:義氣
【见利忘义】成语解释: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见利忘义】成语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见利忘义】成语故事: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  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zhu)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  《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见利忘义】成语标签:四字成语,连动式成语,小学常考易错成语,人物品质的成语,卑鄙的成语
【大义灭亲】成语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大义灭亲】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  州吁驱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满。他担心自己的王位不稳定,就与心腹臣石厚商量办法。  石厚就去问的父亲——卫国的大臣石碏(que),怎样巩固州吁的统治地位。石碏对儿子说:“诸侯即位,应得到周天子的许可,他的地位就能巩固。”石厚说:“州吁是杀死哥哥谋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许可,怎么办?”石碏说:“陈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卫又是友好邻邦。”石厚没等父亲把话说完,抢着说:“你是说去请陈桓公帮忙?”石碏连连点头。  州吁和石厚备了许多礼物,却被陈桓公扣留了。原来,这是石碏的安排。  卫国派人去陈国,把州吁处死。卫国的大臣们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陈国去,把石厚杀了。史官认为石碏杀了儿子是“大义灭亲”。【大义灭亲】成语标签:四字成语,偏正式成语,左传的成语,人物品质的成语,清廉的成语
新康德主义现代西方哲学学说与流派之一。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流行于德、俄等国。创始人是德国李普曼和朗格。后形成很多派系,其中主要有两派:马堡学派(代表人物有柯亨)和弗赖堡学派(代表人物有李凯尔特、文德尔班),还有生理学派、实在论学派等。他们提出“回到康德那里去”的口号,但又指责康德为不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否认康德在“自在之物”提法中所具有的唯物主义意义,认为“自在之物”并非实在的东西,而是认识的“极限概念”。认为认识对象是“纯粹思维”的产物;在自然和社会中并不存在客观规律性。他们还主张以康德的*绝对命令为基础,建立“伦理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指责历史唯物主义是抹杀社会精神生活的庸俗经济学。这些主张曾被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者(如伯恩施坦)利用来“修正”马克思主义。《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4》第2374页(348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义举yì jǔ 1.
举义起事。
●南朝梁沈约《酬荆雍义士诏》:「昔义举之初,人怀自竭,输赋罄产,同致厥诚。」
●太平天国洪仁玕《诛妖檄文》:「且前时未逢真圣主首出,无所依归,尔等又不能共创义举,自不能舍妖他适。」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武汉革命团体文学社之历史》:「仍以蒋翊武为总司令,发布命令,为死里求生计,而十九日之义举成矣。」 2.
正义的举动。
●明高启《咏荆轲》:「劫盟非义举,曹沬已可羞。」
●《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寡人本迫于王命,从君讨罪,若利其土地,非义举也。」 3.
指疏财仗义的行为。
●《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你还不知此女为总干祝使君表妹。日前在此相遇,已托下官脱了乐籍。俟成都归来,替他择婿。下官见此义举,原愿以二十万钱助嫁。」
●清李渔《奈何天·助边》:「你家主是何等之人,为何有此义举?」★「义举」在《汉语大词典》第12699页 第9卷 182★「义举」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0页参见:義舉
制义zhì yì 1.
制宜,裁断适宜。
●《易·恒》:「夫子制义,从妇凶也。」
●《国语o周语上》:「考中度衷以莅之,昭明物则以训之,制义庶孚以行之。」韦昭注:「义,宜也。」 2.
制定尊卑之义。
●《左传o桓公二年》:「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
●《史记o五帝本纪》:「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
●司马贞索隐:「鬼神聪明正直;当尽心敬事,因制尊卑之义。」 3.
即八股文。
●《明史o选举志二》:「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清刘大櫆《金复堂先生八十寿序》:「惟制义为后学所推奉。」
●《朱元璋传》第五章:「科举各级考试,专用《四书》、《五经》出题。文体略仿宋经义,但要用古人思想行文,并且只能根据几家指定的注疏发挥,绝对不许有自己的见解。格式排偶,叫作制义。」参见「制艺」。★「制义」在《汉语大词典》第2410页 第2卷 666★「制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制義
事义shì yì 1.
指文章的思想内容。
●汉王充《论衡o谢短》:「《五经》题篇,皆以事义别之。」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附会》:「﹝文章﹞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 2.
事理;情理。
●《三国志o魏志·高堂隆传》:「苟如此,则可易心而度,事义之数亦不远矣。」
●清方东树《书惜抱先生墓志后》:「先生名在海内,而当时名卿学士无题铭,于事义为阙。」 3.
谓以典故比喻事物的意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事类》:「学贫者,迍邅于事义;才馁者,劬劳于辞情。」 4.
指典故的意义。
●南朝梁钟嵘《诗品o总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o勉学》:「江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有‘蹲鸱,芋也’乃为‘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蹲鸱。’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事义」在《汉语大词典》第552页 第1卷 552参见:事義
先验唯心主义亦称“批判的唯心主义”。康德的唯心主义学说。他肯定“自在之物”的存在,认为“自在之物”是感觉素材的泉源,但不能为人所认识,因而不是知识的对象。知识真正的对象是由外来的感觉素材和人们主观知识的能力所提供的感性形式和知性范畴配合而成的“现象”。“现象”普遍而必然地具有时间性、空间性、因果性等,但这些都不是“自在之物”固有的性质。空间性和时间性是感性的先天形式,因果性是知性的先天范畴之一(范畴共十二个)。人主动地把这些范畴加在感觉素材上,然后构成井井有条的普遍经验,即“现象”,亦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界”的“事物”。由于事物的时空、因果等属性都是人为的结果,人就成了“自然界”的“立法者”。康德自称其哲学体系为“先验唯心主义”,以表示有别于其他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4》第2314页(332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礼义lǐ yì 1.
礼法道义。礼,谓人所履;义,谓事之宜。
●《诗·卫风·氓序》:「礼义消亡,淫风大行。」
●《礼记o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
●《汉书o礼乐志》:「至文帝时,贾谊以为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
●宋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而朝廷尝奖之以礼义者,晚节末路,往往怵而为奸。」
●清魏源《圣武记》卷六:「有国家者,礼义以为防,城郭甲兵以为固。」 2.
同「礼仪」。
●《礼记o乐记》:「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
●按《汉书o礼乐志》作「制之礼仪」。
●汉贾谊《新书o胎教》:「然后,为王太子悬弧之礼义。」卢文弨校注:「义,读为仪。」
●《汉书o陆贾传》:「于是佗迺蹶然起坐,谢贾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礼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0565页 第7卷 963参见:禮義
义类yì lèi 1.
●《诗·大雅·荡》:「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彊御多怼。」
●郑玄笺:「义之言宜也。类,善。」马瑞辰通释:「按,类为善,义亦善。四句谓王用善人,则为群小所谮毁也。」
●唐柳宗元《唐故特进南府君睢阳庙碑》:「初据雍丘,谓非要害,将保江淮之臣庶,通南北之奏复,拔我义类,扼于睢阳。」或说,犹言邪曲。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两字一义而误解例》:「义与俄通,邪也,说本王氏念孙。类,与‘戾’通。《说文·犬部》:‘戾,曲也。’义类犹言邪曲也。」 2.
文章事物的比义推类。
●汉王充《论衡o谢短》:「义类所及,故可务知。」
●《宋书o礼志五》:「《礼记》:‘前有士师,则载虎皮。’乘舆豹尾,亦其义类乎!」
●《新唐书o柳芳传》:「时国史已送官,不可追刊,乃推衍义类,仿编年法,为《唐历》四十篇,颇有异闻。」★「义类」在《汉语大词典》第12699页 第9卷 182参见:義類
泛非主义原指非洲和散居在世界其他地方的黑种人为反对种族歧视、殖民统治,要求民族独立和争取全世界黑种人的大团结而进行的民族主义运动。1945年10月,第五次“泛非大会”提出了“全世界一切殖民地和被压迫的人民联合起来!”的口号。从此,泛非运动逐步发展为争取非洲解放和统一的政治运动,并推动了1963年非洲统一组织的成立。泛非主义的主要内容为:全非人民具有共同的命运,必须共同努力;非洲必须为非洲人所统治,任何形式的外国统治和影响以及殖民主义都必须彻底清除;为了达到黑色人种的统一和彻底摧毁殖民主义,非洲人民必须重新发扬他们的历史、语言和文化,以便对人类进步作出贡献;殖民统治在非洲结束后,全非社会必须从经济、社会和政治各方面加以彻底改造。参见“泛非大会”。《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1》第539页(322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高义gāo yì 1.
行为高尚合于正义。
●《战国策o齐策二》:「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
●宋苏轼《送吕行甫司门倅河阳》诗:「子生公相家,高义久峥嵘。」
●《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东老道:‘宋公如此高义,此女不幸中大幸矣。’」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即有仁人,提携抚养,视犹己子,则以为高义矣。」 2.
正大的道理。
●唐刘知几《史通o六家》:「﹝《周书》﹞上自文武,下终灵景,甚有明允笃诚,典雅高仪;时亦有浅末恒说,滓秽相参,殆似后之好事者所增益也。」参见「高义薄云」。 3.
深情厚谊。
●《魏书o李谐传》:「奉盛王之高义,游兔园而容与,缀鸿鹭之末行,连英髦之茂序。」
●清周亮工《有介漫游遂至江南今日忽返得家书感赋》:「顿首故人高义绝,平安为寄两三函。」★「高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7755页 第12卷 954★「高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高義
资本主义国有化亦称“资产阶级国有化”。生产资料由资本家所有转变为资产阶级国家所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化的产物。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就已产生,但实行的范围很小,仅限于邮电、铁路等某些公用事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有化作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措施,在法西斯意大利和德国曾较为广泛地实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了更大的发展。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家以优厚的代价,将个别部门和企业收归国有。国有化的部门和企业往往是亏损严重、但又是整个资产阶级所需要的。资本主义国有化并未改变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只是强化了金融资本同国家政权结合的紧密程度和金融寡头对国民经济的统治力量。它使生产社会化进一步发展,加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4》第2842页(314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辞义cí yì 1.
辞采和文义。指文章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箸《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
●晋皇甫谧《三都赋》序:「是以孙卿、屈原之属,遗文炳然,辞义可观。」
●《南史o任昉传》:「四岁诵诗数十篇,八岁能属文,自制《月仪》,辞义甚美。」 2.
偏指文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诏策》:「魏文帝下诏,辞义多伟,至于‘作威作福’,其万虑之一弊乎!」
●唐韩愈《答崔立之书》:「足下犹复以为可教,贬损道德,乃至手笔以问之,扳援古昔,辞义高远。」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绣矣。」 3.
●《宋书o颜延之传》:「庐陵王义真颇好辞义,待接甚厚。」
●《南史o殷孝祖刘勉等传论》:「绘辞义克举,诸子各擅雕龙。」★「辞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5865页 第11卷 506参见:辭義
分义fēn yì 1.
谓遵守名分,为所宜为。
●《荀子o强国》:「礼乐则修,分义则明,举错则时,爱利则形。如是,百姓贵之如帝,高之如天。」杨倞注:「分,谓上下有分;义,谓各得其宜。」
●唐元稹《胡证授定远将军制》:「尔等率其属部,分义甚明,皆吾劳臣。」
●明张居正《考满辞免恩命疏》:「伏望皇上,俯鉴愚诚,收回成命,俾臣得安分义,勉效驰驱。」 2.
情分;情义。
●《北齐书o司马子如传》:「子如少机警,有口辩,好交游豪杰,与高祖相结托,分义甚深。」
●《北史o杨愔传》:「抚养孤幼,慈旨温颜,咸出仁厚。重分义,轻货财,前后赐与,多散之亲族。」
●宋司马光《又谢庞参政启》:「道同志合,出处如壹,分义之美,近古所希。」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摺:「他是个老人家多背悔,大人须有才智,外人行白打了犹当罪,可不俺关亲人绝分义。」★「分义」在《汉语大词典》第2329页 第2卷 585参见:分義
孟什维主义俄国工人运动中一种主要的机会主义思潮,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出现了以马尔托夫等为代表的*孟什维克,他们的观点被称为孟什维主义。在组织上反对建立有严格纪律和组织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反对武装起义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在革命转变问题上,主张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时期,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在俄国一九〇五年革命失败以后,孟什维主义发展成为取消主义,主张取消党的秘密组织和秘密革命活动,以换取党的合法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孟什维主义主张支持帝国主义战争,堕落成为社会沙文主义。《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2》第1459页(313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公义gōng yì亦作「公议」。 1.
公正的义理。
●《荀子o修身》:「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以公义胜私欲也。」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二》:「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私怒伤天下公议。」
●宋秦观《白敏中论》:「夫公义私恩适不两全,犹当以道,权其轻重,奈何无故而废之哉。」
●鲁迅《华盖集续编·死地》:「历史上所记的关于改革的事,总是先仆后继者,大部分自然是由于公义。」 2.
公众的议论,舆论。
●《后汉书o袁术传》:「绍议欲立刘虞为帝,术好放纵,惮立长君,托以公义不肯同,积此,衅隙遂成。」
●唐韩愈《顺宗实录五》:「﹝执谊﹞既而为叔文所引用,初不敢负叔文,迫公议,时时有异同。」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晦翁错问了事,公议不平,沸腾喧嚷。」★「公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819页 第2卷 75参见:公義
农业社会主义19世纪中期在俄国流行的一种代表小资产阶级农民利益的思潮。由赫尔岑提出。认为当时的农民村社土地制度是社会主义的胚胎,把村社土地分给农民就可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的一种土地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倡导人有英国斯宾斯(Thomas Spence, )、美国乔治(Henry George, )等。认为占有土地是每个人的自然权利;土地为少数人所垄断,是贫穷和罪恶的主要根源。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废除土地私有,实行土地国有;或由国家征课单一土地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改革中农民中出现的一种平均主义思想。要求均分地主、工商业者、新富农、中农等的土地和财产。是一种破坏工商业的思想。《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第1571页(310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古义gǔ yì 1.
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
●《诗·郑风·女曰鸡鸣序》:「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
●孔颖达疏:「陈古之贤士好德不好色之义。」
●宋苏轼《孔毅父妻挽词》:「高风相宾友,古义仍兄弟。」 2.
古书的义理。
●《史记o酷吏列传》:「汤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亭疑法。」
●《三国志o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古义弘深,圣问奥远,非臣所能详尽。」
●清龚自珍《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大都君臣借天象傅古义,以交相儆也。」 3.
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
●《汉书o儒林传·丁宽》:「宽至雒阳,复从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 4.
文字词汇的古代意义。
●杨树达《<古声韵讨论集>序》:「读书必求其义,而古义寓于古音;以今音求古义,犹适燕代而南其辕也。」★「古义」在《汉语大词典》第3432页 第3卷 26参见:古義
义勇yì yǒng 1.
见义勇为的精神。
●《汉书o陈汤传》:「策虑愊亿,义勇奋发。」
●宋王谠《唐语林o夙慧》:「前朝邑尉刘幽求忠贞贯日,义勇横秋。」 2.
指义勇的人。
●《后汉书o张酺传》:「酺虽儒者,而性刚断,下车擢用义勇,搏击豪彊。」
●唐元稹《招讨镇州制》:「尚念一军之中,岂无义勇?」 3.
南北朝时州郡乡里自募的兵。
●《周书o贺拔胜传》:「率州里豪杰舆珍、念贤、乙弗库根、尉迟真檀等,招集义勇,袭杀可孤。」
●宋代称乡兵为义勇。
●《宋史o兵志五》:「时有欲以义勇代正兵者,曾公亮以为置义勇、弓手,渐可以省正兵。」 4.
指为抗暴而自愿组织的武装力量。如:义勇呼声震天,敌兵闻风丧胆。★「义勇」在《汉语大词典》第12695页 第9卷 178★「义勇」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1页★「义勇」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義勇
负义fù yì 1.
背弃恩义。
●《后汉书o冯衍传上》:「若夫知其不可而必行之,破军残众,无补于主,身死之日,负义于时,智者不为,勇者不行。」李贤注:「负,犹失也。」
●前蜀杜光庭《贺收陇州表》:「自岐郊负义,关外隳盟,深辜敦好之仪,遽绝睦邻之分。」
●清徐士銮《宋艳o果报》:「魁竟渝盟,桂英忿魁负义。」
●《花城》1981年第5期:「她在责骂我不告而别,负义薄情!」 2.
仗义;讲义气。
●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六:「至师鲁卒,丧归洛,义琛哭柩前,纳其券于师鲁家。师鲁素贫,子孙赖此以生。乌乎!在仁宗朝,一僧尚负义如此,风俗可谓厚矣。」
●明屠隆《彩毫记·展叟单骑》:「他怀忠负义……焉肯助乱阶。」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o考弊司》:「生少年负义,愤不自持,大呼曰:‘惨惨如此,成何世界!’」★「负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4042页 第10卷 75参见:負義
波兰一八六三年起义年沙俄统治下的波兰反民族压迫和反封建的起义。参加者有工人、农民、资产阶级和地主各阶层。起义前夕,已形成代表小资产阶级、小贵族利益的“红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白党”两派。1863年1月红党发布关于宣布独立、废除封建农奴关系、分配土地给农民的纲领,号召起义。领导者有巴德列夫斯基(Zygmunt Padlewski, )等。但红党政府未能实施改革,10月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白党特劳古特(Romuald Traugutt, )的政府。1864年该政府人员被捕,其游击队为俄军镇压。波兰爱国者遭杀害、放逐。波兰一八六三年起义(绘画)《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1》第164页(298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经验批判主义亦称“马赫主义”。现代西方哲学学说与流派之一。19世纪70—80年代由奥地利马赫与德国阿芬那留斯所创立。*实证主义的第二种演变形态。仿效康德的“批判哲学”而命名。主张“批判”或“清洗”掉经验中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经验“纯粹”化。“纯粹经验”构成世界的一切,它既不是心理的也不是物理的,而是“中立”的东西。马赫提出要素说,认为构成世界的是要素,要素即感觉,客观事物是“感觉的复合”。阿芬那留斯提出“原则同格论”,认为客体不能离开主体而存在。他们还提出“思维经济原则”,认为这是“认识论的基础”。经验批判主义的理论,曾为许多唯心主义哲学家所承袭,亦为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利用来反对马克思主义。《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2》第1076页(299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疑义yí yì 1.
不了解或不理解的含义或道理。
●《东观汉记o张纯传》:「时旧典多阙,每有疑义,辄以访纯,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多所正定。」
●晋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宋史o赵汝谈传》:「尝从朱熹订疑义十数条,熹嗟异之。」
●《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次日,裴仲到馆中探望,将胸中疑义,盘问角哀,试他学问如何。」 2.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助语用不字例》:「不者,弗也。自古及今,斯言未变,初无疑义。」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尔雅》为上古之书,确无疑义矣。」
●鲁迅《且介亭杂文·附记》:「《阿金》是写给《漫画生活》的……然则必须‘抽去’,已无疑义了。」★「疑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1672页 第8卷 516★「疑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37页★「疑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疑義
王仙芝起义唐末农民起义。濮州(治今山东鄄城北旧城)人王仙芝,私盐贩出身,乾符元年(公元874年),聚众数千人在长垣(今属河南)起义(一说起义于乾符二年),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次年攻克濮州、曹州(治今山东曹县西北),众至数万。*黄巢起义响应,并与仙芝合兵。三年,起义军进攻蕲州(治今湖北蕲春北)时,王仙芝拟接受唐朝招安,遭黄巢等斥责,未得逞。从此与黄巢分兵作战,南下攻克鄂州(治今湖北武汉),转战于宋、安、复、郢诸州及荆南等地,并分兵进攻江西,推动各地农民起义斗争。此后,王仙芝又多次动摇。五年,在黄梅为唐军所败,战死。余部大部归黄巢,一部入湖南、江西、两浙,继续战斗。参见“唐末农民战争”。《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4》第2181页(296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义法yì fǎ 1.
旧指合乎某种道义标准的法律。
●《荀子o王霸》:「所以为布陈于国家刑法者,则举义法也。」
●汉刘向《新序o杂事三》:「若先王(燕昭王)之报怨雪丑,夷万乘之齐,收八百年之积,及其弃群臣之日,余令诏后嗣之义法。执政任事,循法令,顺庶孽,施及萌隶,皆可以教后世。」 2.
义理法则。
●《史记o十二诸侯年表序》:「﹝孔子﹞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 3.
桐城派古文家亦以称着文应遵循的准则。
●清方苞《书<货殖传>后》:「《春秋》制义法,自太史公发之,而后之深于文者亦具焉。」
●刘师培《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其墨守桐城文派者,亦囿于义法,未能神明变化。」★「义法」在《汉语大词典》第12694页 第9卷 177★「义法」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義法
起义qǐ yì 1.
仗义起兵。
●《宋书o殷琰传》:「初,庐江太守王子仲弃郡奔寻阳,庐江人起义,休佑遣员外散侍郎陆悠之助之。」
●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上:「平阳公主闻高祖起义太原,乃于鄠司竹园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 2.
指军队反正,以从义师。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萧队长接着说道:‘“中央军」插翅也飞不过来了,除非起义,投降,或是做俘虏,他们别想过来了。’” 3.
指显露文意。
●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
●明郎锳《七修类稿o诗文九·富字义非》:「《礼记o祭义》注曰:‘臣能世禄曰富’,未尝以‘田’字起义。」★「起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3620页 第9卷 1103★「起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24页★「起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起義
忠义zhōng yì 1.
忠贞义烈。
●《后汉书o桓典传》:「献帝即位,三公奏典前与何进谋诛阉官,功虽不遂,忠义炳着。」
●唐崔融《西征军行遇风》诗:「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
●《老残游记》第二回:「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士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洪深《赵阎王》第一幕:「凡人存着好心的,有天良的,老实的,讲究忠义的,都是傻子吧?」 2.
指忠臣义士。
●《后汉书o臧洪传》:「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四镇守舟山时,兵民辑睦,忠义向应,西人已丧胆思遁。」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明朝国政,误在重制科,循资格。是以国破君亡,鲜见忠义。」★「忠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0021页 第7卷 419★「忠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688页参见:忠義
不义bú yì 1.
不合乎道义。
●《国语o周语中》:「佻天不祥,乘人不义。」
●《史记o汲郑列传》:「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巴金《电椅》:「这慈祥的面孔正是掩饰罪恶和不义的虚伪的面孔啊!」 2.
指不该做的事。
●《左传o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孟子o公孙丑上》:「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3.
指行不义之事的人。
●《吕氏春秋o荡兵》:「选士厉兵,简练桀隽,专任有功,以征不义。」
●唐杜甫《遣怀》诗:「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 4.
古代刑律「十恶」之一。指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受业师;吏卒杀本部五品官以上官长;及闻夫丧匿不举哀,守丧期间作乐、穿吉服及改嫁等。见《唐律疏义o十恶》。★「不义」在《汉语大词典》第460页 第1卷 460参见:不義
义冢yì zhǒng旧时收埋无主尸骨的坟场。
●清冯桂芬《苏太义园记》:「族相葬、党相救、州相赒之道废,而后有义冢……宋沈作宾《会稽志》云:‘辟地为丛冢,以藏暴骨,曰义冢。’取与众同之意,而创始不详:盖由来旧矣。」
●殷夫《孩儿塔上剥蚀的题记》:「孩儿塔是我故乡义冢地中专给人家抛投死儿的所在。」参阅清赵翼《陔余丛考o养济院育婴堂义冢地》。义冢(2)yì zhǒng同「义冢」。
●《宋史o理宗纪三》:「命两淮、京湖、四川制司收瘗频年交兵遗骸,立为义冢。」
●《明会典》卷八十:「令民间立义冢,仍禁焚尸,若贫无地者,所在官司择近城宽闲之地,立为义冢。」义冢(3)yì zhǒng(无)★「义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1页★「义冢」在《汉语辞海》的解释义冢yì zhǒng(參見義冢,義塚)
立义lì yì 1.
奉行大义。
●《礼记o儒行》:「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孔颖达疏:「所立必存义也。」
●《国语o晋语九》:「方臣之少也,进秉笔,赞为名命,称于前世,立义于诸侯。」
●《管子o轻重丁》:「故桓公推仁立义,兄弟相戚,骨肉相亲,此之谓缪数。」
●唐刘叉《怨诗》:「丈夫不立义,岂如鸟兽情?」 2.
●《周书o魏玄传》:「玄遂率募乡曲,立义于关南。」
●《北史o司马裔传》:「周文令山东立义诸将等能率家入关者,并加重赏。」 3.
确立观点;取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o史传》:「是立义选言,宜依经以树则。」
●《隋书o经籍志一》:「又有《业诗》,奉朝请业遵所注,立义多异,世所不行。」★「立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1534页 第8卷 378参见:立義
情义qíng yì 1.
人情与义理。
●《玉台新咏o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隋书o北狄传·突厥》:「皇帝是妇父,即是翁,此是女夫,即是儿例。两境虽殊,情义是一。」 2.
情谊;恩情。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o河水五》:「曹操围张超于雍丘,洪以情义,请袁绍救之,不许。洪与绍绝。」
●宋苏轼《杭州故人信至齐安》诗:「故人情义重,说我必西向。」
●《警世通言o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早知死后无情义,索把生前恩爱勾。」
●《红楼梦》第一百回:「他既无情义,问他作什么?」
●碧野《山城灯火》:「这是一个在危难中援助过我的人,他的情义,使我难忘。」★「情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0186页 第7卷 584★「情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062页参见:情義
羌人起义东汉后期西北地区羌族人民起义。东汉初羌族内迁到今陕西、甘肃一带,与汉族杂居,遭到东汉官吏和地方豪强的压榨和奴役。永初元年(公元107年),东汉政府强迫征发,羌人发动起义。起义军用简陋的武器,两年中先后击败东汉政府派来镇压的两万大军。元初五年(118年),延续了十二年的羌人起义才在大军镇压下失败。永和五年(140年),因并州刺史来机、凉州刺史刘秉残酷掠夺,羌人再次起义,进攻金城、武都等郡。斗争达十年之久。后东汉政府采取分化活动,起义军被瓦解。延熹二年(159年),羌人又发动起义,最后在东汉破羌将军段颎的屠杀下失败。羌人起义给东汉封建统治以沉重打击。《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第1687页(276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人本主义亦称“人本学”。泛指任何以人为中心的学说,以区别于以神为中心的神本主义。在哲学上,通常指抽去人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而把人仅仅看作一种生物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说。主要代表为德国费尔巴哈。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心灵不能脱离肉体而存在。但他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把人看作纯生物界的人,不懂得人的社会实践的意义以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把他的唯物主义学说称为“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只是关于唯物主义的不确切的、肤浅的表述”(《列宁全集》第55卷第58页),在当时反对宗教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起过一定作用。《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第1752页(272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犹太复国主义一称“锡安主义”。犹太资产阶级的一种政治主张和运动。公元前犹太人曾在巴勒斯坦居住,后在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两次征服巴勒斯坦期间,流散到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起,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居住。19世纪末,欧洲各国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英国支持下发起“犹太复国运动”,号召“犹太人从世界各地回到巴勒斯坦重建国家”。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举行首次“复国运动”大会,并成立了“世界犹太复国组织”。1917年,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声称将帮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日以色列国成立。《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4》第2583页(269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义学yì xué 1.
讲求经义之学。
●《后汉书o儒林传下·杨仁》:「宽惠为政,劝课掾史弟子,悉令就学。其有通明经术者,显之右署,或贡之朝,由是义学大兴。」 2.
指佛教教义的学说,如般若学、法相学等。
●《陈书o徐陵传》:「后主在东宫,令陵讲《大品经》,义学名僧,自远云集。」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佛教在南朝重义学(讲义理),在北朝重禅学(坐禅)。」 3.
旧时各地用公款或私资举办的免费学校。
●《新唐书o王潮传》:「乃作四门义学,还流亡,定赋敛,遣吏劝农,人皆安之。」
●清王韬《征设乡义学序》:「义学者,即以补官学之所不及。」★「义学」在《汉语大词典》第12699页 第9卷 182★「义学」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41页★「义学」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義學
词义cí yì 1.
文辞、言词的义理。
●南朝梁沈约《内典序》:「而经记繁广,条流舛散,一事始末,帙理卷分,或词义离断,或文字互出。」
●唐李德裕《近世节士论》:「魏生为酷吏所逼,终不诎服,词义雅正,有古人之风。」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o滦阳消夏录一》:「宋儒不攻《孝经》,词义明显。」 2.
文词和义理。
●《隋书o杨素传》:「帝命素为诏书,下笔立成,词义兼美。帝嘉之。」
●宋朱熹《答严居厚书》:「昨见所论三子具体而微,似未免太徇时好,然务为奇险,反使词义俱不通畅。」 3.
语言学术语。指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包括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词义」在《汉语大词典》第15483页 第11卷 124★「词义」在《现代汉语词典》第212页★「词义」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詞義
托马斯主义欧洲13世纪*托马斯·阿奎那所创立的基督教神学和哲学学说。他利用亚里士多德关于第一推动力的说法,推论出上帝的存在。认为宇宙万物是上帝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有时间的开端。作为创造物的世界并非永恒存在,只有创造者才是唯一永恒的。一切真理都出自上帝,故以“理性真理”为本的哲学不应同以“启示真理”为本的神学相矛盾。但启示真理是第一真理和最终的绝对真理,故启示高于理性,神学高于哲学,哲学应为神学服务。它将亚里士多德哲学加以改造而纳入基督教的神学体系,成为中世纪罗马教廷的官方哲学,1879年被教皇利奥十三世再次确定为天主教的真正的哲学。《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第2148页(264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资本主义所有制亦称“资本家所有制”。生产资料归资本家占有并用以剥削雇佣劳动的一种私有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社会末期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过程中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适应于生产规模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资本主义所有制不断改变它的形式,有单个资本家所有制、几个资本家合伙所有制、股份所有制、资产阶级国家所有制、垄断资本家所有制等形式。资本主义所有制虽然在资本关系所许可的范围内不断改变自己的形式,但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性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所有制必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4》第2842页(262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布尔什维主义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在党纲、党章问题上展开了斗争。以后在选举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时,拥护列宁的人获得多数选票,被称为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布尔什维克以列宁为首,在以后的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策略,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理论和策略便被称为布尔什维主义。列宁认为布尔什维主义是“运用于当时特殊时代条件下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列宁全集》第21卷第14页)。列宁逝世后,该词逐渐被“列宁主义”一词所取代。《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1》第190页(262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裘甫起义唐宣宗、懿宗时浙东农民起义。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裘甫(即仇甫)等在浙东起义,有众百人,攻克象山。咸通元年(860年),攻下剡县(今浙江嵊州),发展至数千人。继在三溪(今嵊州西)设伏,歼灭浙东唐军,发展至三万人,分为三十二队。裘甫称天下都知兵马使,以刘暀为副,建元罗平,铸印称天平,声威大振。乘胜攻下唐兴(今浙江天台)、上虞、余姚等县。唐派王式率军镇压,起义军分路抵抗三月之久。后裘甫在剡县被围,起义军英勇奋战,三日中激战八十三次,妇女也协助作战,城破后,裘甫被俘牺牲。前后共坚持斗争半年多,揭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序幕。《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第1726页(262字)
【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辞海+國語辭典】累计收录汉语词条74万,繁简版+文字扫描版同步; 全文检索,支持反查;同时提供 打包下载。
守义shǒu yì 1.
犹守节,守贞。
●《诗·鄘风·柏舟序》:「卫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
●孔颖达疏:「夫死不嫁,是夫妻之义也。」
●宋陈亮《喻夫人王氏改葬墓志铭》:「夏卿四子。次子大方早夭,其孤遐老又夭,妇陈氏守义不去,以桧老为嗣。」 2.
坚守道义。
●《史记o蒙恬列传》:「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唐韩愈《答胡生书》:「生远客,怀道守义,非其人不交,得无病乎!」
●清孙鼎臣《与郭筠仙书》:「自兵兴以来,贼蹂躏半天下。守土之吏,行间之士,与夫团结乡兵,州县之豪俊,下至匹夫匹妇,执节守义,临难不苟免者,所在而是。」★「守义」在《汉语大词典》第4712页 第3卷 1306参见:守義
第一义dì yī yì 1.
佛教语。指最上至深的妙理。也称第一义谛、真谛、胜义谛。与世谛、俗谛或世俗谛对称。
●《大乘入楞伽经·集一切佛法品》:「第一义者是圣乐处因言而入,非即是言。第一义者是圣智内自证境,非言语分别智境。言语分别不能显示。」
●《坛经·付嘱品》:「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唐杜甫《谒文公上方》诗:「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 2.
泛指最为重要的道理。
●明罗洪先《论学书》:「力行是孔门第一义。」
●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五》:「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玉环赵飞燕打一成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