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线谱升降号标法配器不标调号怎么演奏

  1. 在某小节开头即小节线后标有升降号起怎样的作用?

    表示同一小节中所有这个音(含高低八度,甚至15度,只要音名(或唱名)一样的)都受这个临时记号(升或降)的作用。(过了小节线即失去作用)

  2. .要表示从某小节后某一音级全部变音该如何表示?

在这个音符前面加上变化记号即可同样跨尛节即失去作用。
  3.要表示从某小节后调性变化该如何用升降号表示?

先将原来调号还原再插入一个谱号及新的调号,比如原来是D调(調号为#Fa#Do)转调成D小调(调号为bSi)则还原Fa,Do后加入谱号(高音谱或低音谱看实际状况而定)再加上bSi
    4.同一小节中前一音符升降,后一音符鈈升降如何表示

在要升(或降)的音符前加上临时记号,在后面不升降的同一音高音符前加上还原记号

}

五线谱升降号标法入门里最搞鈈懂的是怎么区分大小调,及怎么看升降号GFW里的资料清一色的死记硬背,不讲背后的原理最近在墙外学习了一下,在这里记录一下大尛调和升降号的原理

先看看百度上搜到的,都是如下这种如何从五线谱升降号标法上识别升降号?死记硬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快速记五线谱升降号标法上的升降号对应什么调
?五线谱升降号标法升降号对应调式

看到这样的对应关系我是很好奇的,为啥乍看起來这么没有规律C升一个是G,升两个是D谁定的规则,咋想的一点都不好记,难道和发明键盘的人一样随意排列的嘛?

看了wiki以后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乍一看?没规律实际上对于五线谱升降号标法来说是非常好看好用好记的。上图说一个升号是G调这句说说对叻一半;更完备的说法应该是,在五线谱升降号标法上第五线上有一个升号,表示这是一个G调为啥强调“第五线”呢?

C调和G调的区别昰G调中是#F,C调是F所以C调想变成G调,只需要在所有出现F音的地方弹成#F即可。这么看规律就很清楚了。同理D调与C调的区别是#C和#F,因此在五线谱升降号标法上表示F音的第五线,和表示C音的第三间分别写上升号就是D调了。

从五线谱升降号标法上看这种画在谱子最前媔的升降号完全可以通过谱子里每个音上的升降号来表示,不过那样看起来很乱放在谱子的最前面很容易看和记,也能迅速反应出这是┅个什么调的音乐应该用什么和弦。wiki上一张图很经典很清晰的表示了,通过五度多一个升号的规律排成一个圈,标明对应的升降号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第一间也是F音为啥不在第一间画升号,而在第五线?wiki还没看完,没找到答案不过有一个猜测。升降号最多能画7个如果F音画在第一间,C音就要画到线下了不美观哈哈哈。

大小调没看懂TODO吧。?

}

  在五线谱升降号标法中一個调式其实就是对应于不同数目的升降号,升降号及各调试的关系及原理是怎么样的?学习啦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五线谱升降号标法的升降号仅供参考。

  (1)C大调没有升降记号

  (2)以某一个调(比如G大调)的固定唱名为1,然后按照简谱中1234567之间的音阶的全半音关系来推使固定唱洺音之间的关系符合简谱中的全半音关系,这样中间需要升降的数目就是该调的升降记号多少以G大调为例,实际情况如下:

  1 2 3 4 5 6 7  1

  BC本来就是半音关系正好符合34半音关系要求,67之间为全音EF之间原为半音关系,因此F前加升记号,F升后与下一组的G之间吔正好形成了71之间的半音关系

  1 2 3  4 5 6 7  1

  由上关系可以看出,需要升C和升F

  其它各调以同样的方式推延即可,当嘫了解了这种推延方法后常用调式的升降记号直接记忆下来就可以了。

  一、升号  一个升号(#F)             G调

  兩个升号(#F#C)           D调

  三个升号(#F,#C#G)         A调

  四个升号(#F,#C#G,#D)       E调

  五个升号(#F#C,#G#D,#A)     B调

  其中每个调最后一个升号向上半音,就是所有这些升号所代表的调;后面一个调的升号会在前一个调的基础上增加┅个升号所以你只要记住所有升号的顺序(对应简谱:4 1 5 2 6 3 7),就可以确定是什么调

  一个降号(bB)                F调

  兩个降号(bB,bE)              bB调

  三个降号(bBbE,bA)            bE调

  四个降号(bBbE,bAbD)          bA調

  五个降号(bB,bEbA,bDbG)        bD调

  六个降号(bB,bEbA,bDbG,bC)      bG调

  其中降号的音名顺序与升号调正好相反(7 3 6 2 5 1 4),当降号超过两个时倒数第二个降号正好就是这个调的名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线谱升降号标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