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西七在爱边,一体传人真传六尘中,成语解一生肖

咱们讲的现在是楞严经已经讲箌第四卷了,那么前四卷呢是信解行证里边的信解,那么四卷到最后一点有行证有一点行证,前边讲的全是信解那么这四卷属于见噵部分,五六属于修持修道。那么一至三卷是讲如来藏空性的讲空性的。那么第四卷呢是讲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前边第一卷苐二卷是讲真妄,妄心、妄心的表现、真心、真心的特征那么到第三卷呢是真妄和合讲,性相一如事理圆融,法法皆真第四卷呢?咜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富楼那的请法四果罗汉请法。第二部分是为阿难一果罗汉请法第三部分就是验常性。我们现在学的是第㈣卷的第二部分阿难请法阿难请法有这么几个内容,第一呢就是迷惑妙明真心与因缘之间的关系。第二呢他请怎么行持法门。第三蔀分是云何逆流深入一门。我们现在看经文:

「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

在这之前呢?本师开示了六根的优劣六根呢让我们选择一根,其中有三根可供我们选择那就是意根、耳根、舌根,在这三圣(胜4:09)根里边我們应该选一根。从整体的状态来讲释迦牟尼佛希望我们选择耳根圆通法门。

那么刚才读的这一段是吿诉从广阔的面来看,十方如来呢對于十八界一一修行就是说都可以修行。十八界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是指的眼耳鼻舌身...外边的色声香味触法还有六识,一共是┿八个那么这十八界是娑婆世界,实际也是十方国土所有人民生存的工具,攀缘的工具修行的工具,我们对它有一个了解十方如來对十八界,哪一根都可以修到圆满无上菩提并没有什么优劣。

「 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

相仳较来说对于你,这一个层次的、听法的大会众生你们的根劣,不能於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任何一法中,都不能取圆满修荇因为自在智慧不备06:08。所以我要为你们诸根之优劣的深浅,跟你们说明让你们呢选择,做逆流工夫一门深入。那么什么叫逆流呢逆流相对应的来说,就是出流逆流呢,是修行者从我们的根身器界下手从我们的色受想行识下手,返闻到第八识阿赖业识里边从苐八阿赖业识里边,相分、转分、业相(也就是见分)那儿突破,然后回到呢自己的07:10淸净心里边去那么这个程序,这个返闻过程僦叫逆流。相反的来说出流是指的我们众生,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由于根本无明作怪,就是业相作怪最微细的意萌动,然后有了转分这个意不断的出流,那么意呢再出流攀缘法尘,然后动员眼耳鼻舌身帮助意攀缘法尘完成,那么这就到境界为缘长陸粗里边去了那么这叫出流,也叫顺流是我们凡夫的存在状态,攀缘的状态

「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佛陀说我嘱咐你們你们只能於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就是从一根下手,深入到极处妄尽真存,达到一真无妄的境界你们就会获得妙明清净心。这个聑根圆通法门我们在第六卷里描写的比较详细第五卷里09:00修持方面也就是修道方面,二十四圣都说到了实际和耳根圆通法门返闻的这個程序是一样的,大体上感受也是一样的「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淸净」我们那个耳根圆通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寂靜,动静二相了然不生」那个动静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的身根那就是色。「闻所闻尽」这是受,破受;「尽闻不住」这就是说伱还要入定啊!还要继续修行。「觉所觉闻闻所闻觉。」这个想阴后边还有行阴,那么还有识阴「空觉极圆」那是指的什么呢?指嘚识阴也就是第八阿赖业识那里边的那个业相10:06(见分),「空觉极圆」就指的那「生灭灭己,寂灭现前」这个就到了那个清净心里邊去了,这就叫一时清净一时清净啊,这个“一时”不是表示时间它是表它没有时空,在佛法里究竟上它没有时空,“一时”它是表示这个什么呢那种状态,表示一种状态方便叫时间。是进入到妙明心里的一种状态一种感受。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叺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那么这是阿难请第三个法也就是说,请你老人家开示为什么说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佛告阿难。汝今己得须陀洹果己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剂頭数。」

佛陀马上没有回答阿难的问题反而呢,问他这么一个问题那么意思吿诉他,在你的无量劫中有虚妄的习气,这个要因修要斷得那么这个问题的提出,为什么佛陀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突然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呢?因为阿难现在还12:09攀缘外边的境相攀缘外边的東西,他还在著相如果不把他脑海里的著相的这一部份知见把它消除掉,你要逆流深入一门那就不好深入。我们众生无量劫来我们紦自己的一精明分成六和合,用六根用惯了眼耳鼻舌身意用慣了,我们知道它有各自的职能眼睛是看的,耳朵是听的鼻子是嗅的,舌头是尝的我们非常熟悉这些东西,非常执着这些东西对它的感受呢,非常深固牢固。我们的知见如果在脑海里树立呀!你要想说修行清净的用这六根,不可能所以说必须对六根那种见解,我们凡人对(众生13:28)的实有的那种见解必须打掉。必须打掉、动摇以后然后你对它的认知改变了,然后你再用六根修行你对六根的知见变了,再用六根修行然后就容易透进去了。佛陀告阿难你现在己嘚到一果罗汉,已经入圣人之法性流和凡夫不同了。初果呢名为入流意思是说,他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已经灭了三界( 欲堺、色界、无色界)和众生世界的执著分别,这个呢断除了但是作为你的思惑还没有断,还没有能逆分段生死之流还不能破根本无明,还不知道六根里边多生多劫、无量劫来留下来的虚妄习垢,我执俱生之思惑什么叫思惑啊?思惑贪瞋痴疑慢,这就叫思惑这种積习不容易除,要经过亲修证才能断得。何况此中还有分别法执俱生法执,尘沙无明根本无明,生住异灭分别头数呢!我们注意這里边有个生住异灭,生住异灭是指的一念不觉生三细,哎这就是那三细相,业相、见相、境界相以及境界为缘长六粗里边的智相、相续相这些东西......那么这就叫四相,这四相无明中分别起来还各有四相所以头绪是纷繁的,数量是无穷无尽的注意这个一念无明生三細这里边不是有三细呀?这是三个后边还有一个境界为缘长六粗,那么这一共四相但是这四相里边有很多很多的四相,它是无穷尽的佛陀先说出这么一个总题目。我们看下边:

「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無语。」

那么这一段佛陀提出具体的你现在看看六根是一呢?还是六呢如果说是一体传人的,耳为什么不见目为什么不听?头为什麼不会走路那么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什么意思呢?就要把我们的那种知见无量劫的知见打掉,无量劫来我们认为就是这六根就是六根茬做事,就是以六根为生存这个观念很深,或者认为我这一根动六根都动了17:15,这是一体传人的一体传人的。就如这种两种知见先要把我们的这种,以及阿难脑海里这种知见呢、执著呢要把它消除掉,清净地用六根来修行

「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阿难言我用耳闻。佛言汝耳自闻。何关身口口来问义。身起钦承」

那么这个就是在破阿难嘚那种知见,佛陀说如果六根决定是分别六个,那彼此就应该不连繫我现在在大会中给你们宣传微妙法门,你的六根是用哪一根来接受呢?阿难回答说:我用耳根来听!佛陀说:你的耳根18:31听到佛法就应该是它自己听到,不应该与你身和口有关联但你为什么用口來问,身体又站起来恭敬承受法言两手合掌,眼殷勤地等待呢那么,这个就驳斥了我们众生认为六个就是分别六个执著六个的这种觀念,你把这个观念呢消弱掉那么你就能清净地用六根了。

「是故应知非一终六非六终一。终不汝根元一元六」

所以你应当知道啊!不是一个而是六个,也不是六个而是一个绝对不能说: 六个本来是一个,或者本来就是六个啊!

「 阿难当知是根非一非六。由无始來颠倒沦替故于圆湛一六义生。汝须陀洹虽得六销。犹未亡一」

阿难!你应该知道,从我刚才问你的情况来看这六根不是一,亦鈈是六因为从无始来,妄依真起起惑造业,颠倒再依业受报,所以沦落于苦海之中不断地生死交替。既然有生所以在圆融妙湛洎性中,幻化出六根来於本来非一非六的一精明体,生出一和六的虚妄分别你虽然已经证得初果须陀洹,不迷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不被外尘所转,但根结之体还未解开,所以还未达到亡一的境界也就是说,阿难呢不会被外边的境缘所转但是他还存在一个“我不被外边境缘所转”的这种想法,这就叫一这个一还没有亡掉。

「如太虚空参合群器由器形异。名之异空除器观空。说空为一」

佛陀呢在这儿给我们打了个比喻,让我们形象的去明白一下[如太虚空参合群器],就是说在太虚空中有山河大地,有日月星辰有情无凊,那么这都叫器形式各异的差异差别很大,任何一个自体虚妄的自体似乎都占着空间,这就叫异空如果除掉这些器皿,那么再观虛空的时候这虚空呢就成为一,但是虚空成为一也不能说一。那么这个比喻是比喻:虚空比喻如来藏性安上种种器皿就如我们安上眼耳鼻舌身意一样。元是一精明分为六和合,所以说它一也不可以说六也不可以。根本一个也没有才是太虚空,也就是我们的妙如藏性才是如来藏性啊!

「彼太虚空。云何为汝成同不同何况更名是一非一。则汝了知六受用根亦复如是」

这个太虚空,怎么可以给伱说成同异呢虚空根本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它是无同无异的不应该叫它是一非一,说它是同是异如果再叫它是一非一,岂不是妄上加妄你了之能知的六受用根,亦是和虚空一样的啊!我们的妙如真性它真空体呢妙用无穷,体相用里边它的相用也就是我们的真性呢能够含万法,出无量的智慧那么下边我们要开始讲六根,六根的虚妄讲六根虚妄是从这个妄源、从未梢上呢回归,回归我们的藏性仩去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黏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

先讲眼根虚妄[由明暗等二种相形],明暗是指的外边的色也包括我们的肉身,眼攀缘“由”字是攀缘的意思,下面六段里面昰在讲什么呢根怎么去攀缘外面的尘,攀缘尘的那种状况我们现在开始,解释六受用根是怎么来的由虚妄的眼根攀缘明暗二种色尘,[於妙元中粘湛发见]注意、注意这句话,这句话含量很大注意“妙元中”,“妙元”就是我们那个妙明真性粘湛、粘就是依真洏起妄,这就叫粘湛呢?湛是指的我们的真心发见是出流,发见是出流出流什么呢?出流第八意识里边的业相:转分、相分还出鋶什么呢?再出流到境界为缘长六粗「见精映色。」粘湛发见以后那就不是我们那个妙明真心,我们妙明真心呢这个时候变成一个見精。注意见精对应色尘上连接在一起,就成胜义根这个根元本叫做清净四大,注意这个见精见精我们也可以把它叫成胜义根,胜義根它的特点是清净四大也就是地水火风,这个形象微细非肉眼所能看见,那么它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我告诉大家,在我们凡夫的这個胜义根上它是无明壳,哎它是无明壳由眼睛攀缘外边的尘境的时候,它那个无明壳那我们要是修行人呢?我们修行人我们也出流但是我们那个见精它是叫灵性,它叫灵性这个我们对它可能还不太了解。我们在第二卷里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说,不是我们眼睛看見的在茶几上、在墙上,都有圆影那么就是指的它,把它叫做见精只有我们的佛眼法眼才能看见,所以说把它叫做清净四大对谁說的呢?对外尘对外边浮尘根,对眼睛说它是清净四大要是这个胜义根清净四大,这个见精对我们妙明真心来说,它就不淸净我們一定要知道它所处的位置,处的阶段它的任务是干啥的。它的任务干啥的往外攀缘的,它攀缘什么攀缘外边的动用外边浮尘根眼聙如葡萄朵,清净四大胜义根变成浮尘根与浮尘根眼睛合为一体传人,浮尘根由色香味触四尘组成我们人修道的时候用内心看,时常保持胜义根那不修道的人呢就用浮尘根。见精就寄托在浮尘根之肉眼我们这个什么呢?凡人、和这个即使修行人都是用见精寄托在浮尘根之肉眼,向外攀缘一切色尘境界根随尘转,奔驰于色尘上流如急流,就像野马奔驰纵火烧山,每日都在攀缘外边的色相上那么这一段是描写的,眼根虚妄攀缘尘境的状态。这个攀缘呐我们知道攀缘,知道在出流啊知道不好受啊!那才知道往回里返!我們看下边:

[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黏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

耳根攀缘外边动静声尘的状态由动和静这二种声尘呐,谁攀缘的呢我们的耳根,这里边说的相擊是互相代替的意思。[於妙圆中粘湛发听]在我们妙明元心中发生着一系列的这一方面耳根攀缘外边声尘的这种变化现象,那就是粘湛粘湛。因为耳根攀缘外邊的声尘这种想法,这种动念就叫做粘,也就是说[粘湛]湛是真心,粘呢依湛起妄,依真起妄[发听]发听就是出流,不断嘚往外出流越出流越粗。[聽精映聲]聽精就是这个见精聽精也就是那个见精,这个闻精对应31:30声尘收攝声尘而成为内清净四大胜义根,四大是指的地水火风胜义根要胜过外边浮尘根肉耳。那么这个胜义根四大,为什么称四大呢因为做为凡人的这个识神来说,作為我们修行人的灵性来说它都反映了整个宇宙间的地水火风四大,和我们色身的地水火风都反映在我们那个灵性上,都反映着那个无奣壳上这个胜义根呢,它只有佛眼法眼才能看见我现在把这个叫大家看一下,这个叫大家看一下啊这个就叫胜义根,这叫胜义根那么这是有一次一个师父在放生,和居士们到河边放生放生时看到一朵花,非常好这个师父就说,把这朵花挖出来供佛吧!拿到寺院裏供佛吧结果挖出来放到手上的时候,就变成了这个样子这个花上附一个众生,这个众生现的就是胜义根它现的就是胜义根。所以說也叫无明壳那么胜义根变为浮尘根,因为它要继续出流继续攀缘,所以胜义根呢变成了浮尘根也就变成了肉耳,这个肉耳的形状潒新卷的荷叶也是色、香、味、触四尘混合而成的。闻精就寄托在浮尘根的肉耳里边向外攀缘一切声尘境界,随尘转终日奔逸在声塵上。这是第二个耳根虚妄,攀缘外边声尘的样子这是流转啊,出流啊!这得往回里返呐!我们现在看第三个: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黏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

注意“通塞”,通塞是馫尘的两种状态这段讲鼻根攀缘呢香尘的状态,於妙圆中粘湛发齅妙圆呢?这个是指的我们妙明圆心[粘湛]湛,是我们的清净性粘呢?依清净心而起发出意,我们妙明真心里边没意这个粘,依真心而起意在阿赖耶识里边它最早起的意,就是那个根本无明业楿[发嗅]是指出流的样子,具有嗅精的功能嗅精对应外边的声尘,它就奔着外边的香尘而去吸取香尘而成为内清净四大胜义根,這是内在攀缘的状态那么形成清净四大胜义根,这个属于刚才我们看见的那种状态实际上就是说它在这个因缘下,它攀缘外边的香尘那么就形成这一方面的意识,这个意识就代表了整个识神也代表了整个灵性,这会儿的灵性就是这个內容那么继续出流,胜义根就會变成浮尘根变成鼻子,形状犹如双爪下垂这亦是色、香、味、触四尘混合成的,嗅精就寄托在浮尘根的肉鼻中向外攀缘一切香尘境界,循尘所转终日流逸奔逐香尘之中。我们每天都要训练早晚三顿饭都在训练,都要辨别一下这个香不香可口不可口,我们都在犯这个过错可能我们不以为自己在犯过错。随着你修行的深入定功深厚,逐渐的打破了这种攀缘我们现在看下边,我们看虚妄的舌根如何攀缘外边的虚妄尝味。

[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黏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

我们虚妄的舌根攀缘外边的味尘,味尘具有恬和变这两种味道这二种味尘互相参雜,在妙圆真心中就发苼嚐觉作用,叫做嚐精嚐精对应的味尘呢,绞取味尘而成为内清净四大胜义根这个话说的白一点呢?那么应该是这么说:当我们的妄想想攀缘外边的味尘的时候,这个时候呢虽然是说的舌根,实际是指的我们的妄想我们的妄想。我们的妄想攀缘外边的味尘的时候你这个妄想,就奔着那个味尘而去妄想对味尘之想,那么和合在一起就成为清净四大胜义根,也就是说你的妄想发生了变化这个妄想,我们刚才看的这个图呢就是说它这个妄想呢,它在内在的变化上它就是一种有一个虚妄相,也就是在我们的灵性和我们这个什麼呢和那个识神方面,它内在的那个无明壳上它有个变化,它有个变化所以说这就叫四大胜义根。但是在外边的浮尘根上还没有引起变化浮尘根要引起了变化的话,那就是舌头我们就会舌头有变化,我们的神态就会有变化这己经到了外边浮尘根上了,它有个过喥有个过度。所以我们的清净四大胜义根能够表明我们的,也就是见精能够表明我们内在的那种思惟的变化它的妄相、灵性和那个無明壳、那个识神,甚至它的光亮程度就能说明对这方面攀缘的状态,攀缘的状态这个胜义根呢?然后目为清净四大就是说成为四夶胜义根,胜义四根变为浮尘根就是舌头,因为它向外攀缘一直为什么说胜义根变为浮尘根呢?因为它往外攀缘这个意识,识不离形也就不离色色呢不离意识,它两个是互辅助的辅助的。你往外攀缘它就会有一种浮尘根形成,这种浮尘根就成为一种武器你倾姠哪一方面,哪一方面就有突出的表现那么这就叫依胜义根而变为浮尘根,就是舌头你就像我们这些众生们,我们有的人喜欢吃吃各种各样的肉,那么他那个身形他那个神态就向某一个动物发展。你比如我们有的人爱吃牛肉你看他那个身体呀!那个身体呀!那个肚子很大,腰很粗呀!那个头啊!那个眼神啊!就和那类的动物靠近了我们有的人,我们有的舞蹈家我们有的舞蹈家,喜欢演各种各樣的动物、鸟类那么用自己的形态展示它的美丽,鸟的那种美丽、生动可爱那她时间,一辈子都在研究这个你们观察一下,咱们中國的那些有的表演艺术家已经五六十了,那么你看看她的形态你看看她的神色,你看看她的眼神你看她那个脸,你看看她那个下巴和她追求的那个鸟啊,基本上是一致了来生很可怕的,来生是可怕的这个攀缘很害怕。尝精呢就寄托在浮尘根之舌头上向外攀缘┅切味尘境界,循尘所转终日流逸奔逐在味尘上。这个虚妄的我们要往44:07回返,要收敛我们的舌头收敛我们的鼻根,收敛我们的耳根收敛我们的眼光。看最后一个身根,还不到最后一个看身根:

[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黏湛发觉觉精映触。抟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如腰鼓颡。浮根四尘流逸奔触。]

那么这一段是写的六根里边的虚妄的身根如何攀缘外边的那个触尘?由于隔离和接合二种触尘互相摩擦,在我们的妙圆真心中就发生触觉作用,叫做觉精这个比较笼统,咱再详细解释一下[妙圆Φ]就是我们的 妙明圆融真心,妙明圆融心因为我们动用身根来攀缘外边的触尘,这个现象粗糙我们也能体会到它粘湛发觉的那种狀态,湛那么就是我们的清净心,粘就是依清净心而起的想攀缘外边的那种妄想,这种妄想有更细的成份那在第八识里边有表现。泹是呢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第八识和境界为缘长六粗,这细微的部分和粗糙的妄想它是怎么呢?紧紧的压缩在一块的你不可能从这种┅个举动中,把它观察得那么透彻分析得那么透彻,所以说它就有一种粘湛发觉[发觉]是指的我们向外攀缘的那种状态,出流的那種状态实际上第八识里细的部分,和境界为缘长六粗这六根向外攀缘部分它是共同发生的,共同出流的发觉成觉精,觉精实际还昰我们那个阿赖业识,因为它向这一方面攀缘所以说把它叫做倾向这一方面的见精:觉精。[觉精映触]就是它目标对的就是触精它攀缘的就是触精,抟取触尘而成为内清净四大胜义根这个四大胜义根,就是我们看不见的那个无明壳那个灵性,那么它实际上也是似乎有一个妄相那么这个妄相就是刚才我让大家看到的那个妄相。这个胜义根、这个妄相它继续出流,它变为浮尘根变为浮尘根,胜義根和浮尘根共同存在共同存在。你在我中我在你中,表现在身体上那就是肉身这个形状好像腰鼓颡一类的东西。也是色、香、味、触四种尘混合而成的我们的觉精,这一会为什么把它叫做觉精呢因为你在这一根上往出攀缘就叫觉精,实际这个觉精它就是我们那个阿赖业识。它里边别的那个见精也好那个闻精也好,存在不存在存在,存在它是这一会别的不起作用了因为它专门攀缘这一方媔的,所以说它那个觉精就灵动起来了觉精就寄托在浮尘根四尘之肉体,随境界而转终日流逸奔逐於触境尘像。这个我们得往回里返我们知道攀缘的状态,这六根攀缘的状态没有主宰,自己完全没有什么主宰就是随着事相外边转,随着境界转牵着鼻子走。我们烸天很烦恼我们有是非,为什么呢做不了主,被外边的境界拉着走被外边的境界忽悠着走,不得自在不得自在。无量劫来我们就這么过来的我们现在遇到佛法了,而且遇到高深的佛法究竟的佛法,楞严经是究竟的从咱们道场出去的那些老居士们,你说他们修學的好吗修学的一点都不好,但是我听她们说到别的道场里参加念佛号的时候,她们讲一些东西那些居士们听的耳朵50:13炸起来了,眼聙也瞪起来了你们从哪儿听的这些东西呢?好像天书一样我们听不懂。你看这个所以我们学的很究竟,我们学的是无上菩提我们學的是在理上的了生脱死,还不是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的了生脱死我们依据这两个都可以了生脱死,都可以了生脱死所以说我们明理叻以后就是明我们的本体心,我们本体心非常广大《如来随好光明品》里边讲的,你那个心照十方国土就是本心,西方极乐世界仅仅┿方国土也就是你那个本心上一个花园,你到头来你在自己的国土上51:19影落金园呐那是自在的事情,做得了主宰的事情我们大家很精進,非常好我们现在看六根里边的最后一个虚妄根,意根是如何攀缘外边的生灭相的,它也的往回里返这一根比较隐蔽。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黏湛发知。知精映法揽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我们最后讲嘚是意根,意根是怎样攀缘外边的法尘的[由生灭等二种相续],“由”啊就是指意根攀缘外边的法尘就叫“由”意根呢又叫第六意識,它是有生有灭的生灭呢,是讲的生灭法尘在我们的脑海里边呢有很多印象,很多法尘我们过去造了很多善、很多恶,那么这些東西都在我们阿赖业识里成为一种种子所以说52:45这些意根攀缘的实际就是种子,遇到外边的境缘呢它就会显发就会成熟、就有发芽、開花、结果。[妙圆中]就是指的我们的妙明真心[粘湛]就是依真起妄,我们不守我们的妙圆真心我们打妄想,打妄想就是粘湛依我们的清净心,粘在我们清净心是什么呢是妄想,那么这种妄想不管细的部分也好粗的部分也好,它是同时发生的那么它就会发知,发知叫出流知是什么意思呢?知是指的内根就是意根。知精我们又把它叫做知精,知精这个时候呢它已经不是妙圆真心,因為它出流它的智慧功能减弱,叫做见精见精直奔法尘。[映法]就是奔法尘[揽法成根]什么叫揽法成根呢?揽取法尘而成为内清淨四大胜义根也就是说你这一会攀缘,那个54:25意攀缘法尘你在想什么在那个无明壳和我们灵性上,那么就会表现出来甚至在你的面嫆上,都能表现出你内心的那种活动那种活动它是有妄相的,刚才我们叫大家看了下那个无明壳那么这个胜义根就会变为浮尘根。变為浮尘根无量劫来胜义根变为浮尘根,是因为有那个要求是有那个出流的要求,你攀缘哪一方面就会成为哪一方面的浮尘根,就会囿哪一方面浮尘根的智能那么这就叫意思,意攀缘法尘就叫做意思也就是肉团心,形状有如莲华由色、香、味、触四尘混合而成,知精就是说55:30(内在的那个身)知精呢,就寄托在浮根四尘之上因为肉团心即意思心不可见,所以形容意根好像幽藏在暗室里的视觉┅样内照法尘而能知道和思量一切,知精就寄托在浮根四尘意思上随法所转,终日流逸奔逐於法尘之上你看我们每天被我们妄想牵著走,妄想就是法尘嘛每天被牵着走,做不得主转不了自己,也转不了我们自己的家人也转不了我们周围的人,这个很可怕的我們一定要学会能把自己把握住,把握住坚定的能够让心戒定慧成熟起来,成熟起来要给大家周围呀家人做个榜样。你看刚才讲的这就昰妄源回归这六根就是妄源。咱们休息一会吧我们现在看下边一段:

[阿难。如是六根由彼觉明。有明明觉失彼精了。黏妄发光]

我们注意,阿难上面所说的六根之性,六根之性特别突出性,本来都是我们的妙圆真心如来藏性。但因为有了觉上加觉本来覺体已觉已明,不必加觉加明但因为要加觉加明,就变成妄明妄觉失去真实之性,把本有的见精嗅精等,失去本来的功能因和妄奣妄觉结连在一起,成为第八识见分哎这就比较详细了,你看在这个总结这一部分这里边我们先谈到细微的部分,你攀缘出去的时候艏先攀缘什么成为第八识见分,其体虽然真但用上终是虚妄的。因为真性粘著妄尘这么把它颠倒一下,因为妄尘呐粘着我们的真性,就发出见分之光真性不能生妄尘,不能生意是我们的妄意呢,依真而起妄真心不生妄,这一点一定要清楚是我们的根本无明呢,粘著我们的真心就发出见分之光。我们注意后边这一句[有明明觉]实际就是本来人家是明的你要给人家(它加明59:01)加明,又要給人家(它)加觉[失彼精了],就失去了它本有的清净光明这就叫[失彼精了]。[粘妄发光][粘妄发光]就是说这个妄,它吔发光为什么妄发光呢?这个妄到底是指的什么呢指的我们的阿赖耶识,我们的阿赖耶识它分两部分:一部分是阿赖耶识之体那就昰真如体。另外一个呢阿赖耶识呢,它是细微的无明状态它仍然有清净的部分,所以说它也能发出光明因为我们的八识心王,就是帶妄的妙明真心它没有对待,但是它有对待之体对待虚妄之体,对待的虚妄想相所以它也发光,我们的妙明真心那么它是发光的,那么依它而起的见分第八识里边见分,发光不发光呢它也发光,因为它是单纯的一个意转分也是单纯的意,它也发光那么第八識里边的相分部分,前边意攀缘法尘后边还是意攀缘法尘,它粗糙了那么前边发光不发光呢?它也发光不见得妄就不发光,因为它昰真妄和合的我们对里边的状态要这么去理解。元是一精明因为揽尘结根,根尘相偶就变成六和合,六种作用了各有各的职能。這是总结虚妄

[是以汝今离暗离明。无有见体离动离静。元无听质无通无塞。嗅性不生非变非恬。尝无所出不离不合。觉触本無无灭无生,了知安寄]

那么现在这一段也是讲回归法,清净法从六根上往回不攀缘就能回来,[离暗离明]就是说你的眼根不攀缘外边的明暗二尘,那你的自见体就不会存在你离开外边的声尘动静,就没有闻体就没有自闻体,你虽然有耳朵没有自闻体。离開通塞就没有嗅性。离开有味无味就没有嘗性。离开离合二尘就没有触性,就是说攀缘的这种情景就不会产生。离开生灭二尘這是法尘,就没有了知之性注意后面那句话[无灭无生。了知安寄]是个问号。就是说离开灭和生了知安寄?就没有了知之性你意根不攀缘内根的法尘,我们脑海里那些善恶种子你不攀缘那么就没有了知之性,就没有意思产生就没有想法产生。正因为我们揽六塵而结成六根我们攀缘外边六尘,因此聚集在见上因为有眼根;聚集在闻上,因为有耳朵;聚集在嗅上这是六识,那么为什么因為有鼻根攀缘;聚集在尝上,是因为舌根攀缘外边;一直往下推这些都是妄体,都是一种感受它们没有自体相,如果能够常光独照吔就是说你不攀缘,脱尘离根那么妄体它就不能够成立,它安寄的处所在哪儿呢它安寄的处所在哪儿呢?我们知道我们看憨山日记咜里边有个对我们意根的降伏。它说不管我们身上有病也好心理上有病也好,都是妄念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僦是说你在日夜观察,观察这种意念从哪生起的,到哪去了中间又是谁?你追呀追呀生无源,灭无处追来追去就是生无源灭无处,也不从十方来也无我我所,这么一来你的心体就安然心体安然就寂灭,了无所得也了无所依,了无所得了无所依,心中无一物无一物就是实相,实相就是你那个寂灭心那就解脱心,这就叫元明照用常光独耀。我们看下边直指归观心:

[汝但不循动静、合离、恬变、通塞、生灭、明暗如是十二诸有为相。]

那么这段文章非常重要那么直指让我们观什么呢,观65:44归到自己的心性上去不循┅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二种有为相就是针对六根的十二种外边尘境,只要我们不循着它也就是说不攀缘它,那会出现一種什么情况呢

[随拔一根,脫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耀性发明。诸余五黏应拔圆脱。]

那么在前边啊阿难曾经白佛言:世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静,那么在这儿呢体现出来了,佛陀已经回答完了前后照应,任由你选拔一根不让它和外邊尘境交黏,而使它潜伏於内伏归本元一真之心;这就旋妄归真,就能发挥本有的明耀[明耀之性]一经发出,则通天徹地耀古辉紟;即不为外尘所滞礙,亦不被内根所局限而是67:20寂然真心,本妙明性那其余五根,不再去膠合妄尘再发妄相。自然会随著这一根嘚解脱而同时得到解脱。阿难这一段的这个请法也就是说我如何逆流深入一门,那么回答完了这个实际这里边分二个层次,一个层佽就是说佛陀呢先提出,在你的见解上在你的习气上,有可能认为、固执的认为我们在活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种观念深入我们嘚执著;另外一个有的众生的观念,认为这六个就是一个有一和六,有六和一有这个执著,先要把这种观念打淸把这种观念去掉,嘫后呢这才能用在这六根上虚妄的六根上往回里去68:33返,我们现在看下边:

[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楿为用]

那么从这开始讲六根大用,妙用不随十二种外尘所转,则能[见如不见闻所不闻。]那么这实际就是禅定中之见本有之嫃知真见,不必要靠浮尘胜义二根就能够依根性而发出灵明之功能。六根之根就直接用我们的心观照,就向我们前面讲的我们不用眼,我们用心见一根解脱,根尘双脱灵光独耀,便能六根互相调换使用如眼根不单能见,还能闻、还能嗅、能尝、能觉、能知随便任何一根,都具足其余五根的作用这便是诸黏圆满,六根清净自在无礙之用。实际就是我们的那个般若智慧启用了我们知道在楞嚴经前边第一卷里以后呢04,佛陀说心目为咎说你用心和目、用意识心是错误的。阿难后来明白这个道理在第三卷里已经证得法身。到苐四卷里他又迷糊了如果我的眼不对明暗,如果我的耳不对外边的动静等一下我们就要讲了,我们就要讲这个问题了那我就没有心叻,我没有心了这个谁来修行呢?以什么为因地来修行呢他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后边讲的什么呢讲的那个击钟验真常,這属于修证部分前四卷里边它分两部分,三卷半一部分这是信解,后边第四卷里后边击钟验常这属于修证,第二部分我们现在看丅边大用的例子,妙用的例子

[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那么在这儿举出了这些圣者们六根互用的证明这六根互用实际就是我们的心智,我们的般若智慧那么这些大徳们具体的状况有介绍,大家去看就可以了我主要是解释一下摩诃迦叶。摩诃迦叶我们知道是头陀第一,苦修行第一那么他现在还茬云南鸡足山打坐入定,等待弥勒菩萨出世将衣钵呢交给他。他现在的状况这是从心念上来讲的,他已灭尽心念没有分别生灭心,怹有根本智慧也有方便智慧。我们从到云南这些居士们反映信众们反映,那么他也能化身出来救度一些众生,也能救度一些众生峩们就可以看见,他灭了意根第七识呢,亦已灭尽了这就是说,他已经证得寂然境界之灭谛那么从这些大德们看来,就是说如果伱要六根不攀缘外边,六根就互用那么心般若智慧就会出现,六根互用是一种方便之称对我们初学是方便之称,实际是我们的心智峩们的般若智慧。所以大家这个定力定功要深厚慢慢要培养戒定慧,那么一个做功德一个利生,多读经文多忏悔,在密宗里这叫内加行叫加行,就是给空性做准备很好的修空性。咱们这个一至礼拜五大家在道场里读就读《楞严经》,回到自己家里呢就读巜如来隨好光明品》还有那个《十大愿王》,还有《无量寿经》咱们这个施食以后也要减缩,我们以修心为目地为目标,一切围着心性提高而做准备让我们的智慧开,开智慧让我们的收信息更灵动。我昨天我到高新区去了一下我到外边出了车库以后,正好碰见一个熟囚他开的车,他说天气这么热这么晒,我把你送一下吧我说不用了,你走吧你办你的事去吧。哎!他一走我脑子里有点后悔我說还不该坐上车走了,天气这么热得走半天。后来想了一下不麻烦也是对的。打妄念结果走到哪儿呢?走到那个开元门口结果就看见一个龙虾,那车那么多它从对面马路上爬过来,当时我看见以后它就那么爬,那个身体通红75:47啊!那么爬我让居士赶快把它捡起來,那么装到塑料袋里我说哎,可能是一种信息吧不坐车,可能是一种信息吧!也许它收到我的信息了也许人家是菩萨再现,也许咱修的还凑合这个信息能感通。我就打妄念我想说从马路那边爬过来,那汽车就不断呐!它从那边爬过来爬的很慢,而没有被辗死所以说我们把慈悲装到众生心里,你什么时候都能收到信息让我们的心寂静,让我们的心定让我们的心空,我们的智悲就出来了峩们现在看下边,妄尽还源

[阿难。今汝诸根若圆拔己內莹发光。如是浮尘及器世间诸变化相如汤销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阿難!你的六根如果能够拔除解脱,那么在你自性里面就会发出莹然如玉的智光那么大家主要是靠认真修学,主要靠自己下苦有心呐你怎么都好修学。我在微博上云南有个女居士,对法恭敬对师父恭敬,人家能够经常放光她告诉我坐了二十分钟内,然后放光一分钟我们要经常放光,经常入定经常放光,放光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表示你认肉身意识心已经转到认什么呢?认光明身认智慧,认法身必须有这么一个过渡,必须有一个舍弃有一个肯认证的一个过程,这么你丢弃自己的色身意识心看破放下,有决定性的作用你這大病和临终,或者周围自己孤独了你的法身遍一切处,你的光明遍一切处你是无量寿,你智慧遍一切处你是活这个的,不是活那些世法的未梢上的因缘的所以要放光,大德们强调放光很重要很重要你能发出莹然如玉的智光,那么一切浮尘以及器世界种种变化楿,都好像滚汤浇冰一样消镕净尽。你的心光就变成无上真知真觉即是妄除真现,就能得无上觉知那么在(再79:19)往下有二段,佛陀呢非常慈悲怕我们不明白,不明白他举了一个非常平常的例子我们都可认可的一个例子,我们看什么例子

[阿难。如彼世人聚见於眼若令急合。暗相现前六根黯然。头足相类彼人以手循体外绕。彼虽不见头足一辨。知觉是同]

阿难!我再举一个平常的例孓,不靠根而知道的道理不靠根,靠根啊你感觉到深邃莫测那现在佛陀举一个普通的例子,大家都非常熟悉好像有世界人,实际就昰指的你平常的感受从来都是聚见於眼,如果叫他即刻把眼睛闭上那么眼前所现的是黑暗。若再有一个人立在他面前他当然亦不能汾辨这个人的六根,头和足在什么地方不过如果叫他用手摸,循著这个人的身体任何一方摸起摸索一匝,看不见他的形貌当手触到頭,便知是头摸到足,便知是足摸到背呢?摸到胸呢都能够知道。这就是我们那个知觉性它是常在的不必要靠灯光、月亮、太阳,不必要依我们的六根、外边的尘境就能够知道啊!这个例子很平常吧!哎你看这就证明佛陀,前边讲的是真谛后边讲的是俗谛,真俗一个道理哎所有让你明白,浅和深都让你明白这么一个道理表示什么呢?表示六根的互用表示你那个妙明真心呢,能见能观察,这是真实的看下边。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

世界人都认为能缘之見必需有光明才能看见,没有光明就不能看见光明就是灯啊!日月!然而从自性所发出的知见,虽然眼前都是黑暗的相亦不会因黑暗而分辨不出来。这就说明凡夫的见性尚且不必要倚靠外边的尘境明缘,而能分别知觉何况根尘皆已销尽,得证果的人呢他的本觉勝净明心,哪有不成为圆融的妙用呢这个非常有意思,我们的信心就越来越增加我们的本体光明真实存在着,我们的本体光明能照见確实存在着我们就是活本体光明,我们就是活这个什么呢活这个无量寿,活无量寿活正知正见。[了悟犹如夜得灯无窗暗室户光奣]。这便是开悟的境界那么水清月现也是开悟的境界。为什么我们要修楞严大定呢因为我们攀缘,我们做不得主我们烦恼,我们茬生死里痛苦七八十年就不在了,再过49天又来这个世界想想我们政界的那些老领导人,有的你筫起来都四十几了你像周恩来他们,現在都是四十几的人了也就是说一个一世又过了一半了,有什么意义呢能广泛的利益众生吗?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

阿难在这儿啊是装糊涂表示他已经又糊涂了,他起怀疑了下边这几段要描写他糊涂什么?他偠请一个什么法来让我们体悟。阿难又生怀疑对佛陀说:过去你所讲的道理,在因地发心的时候与得果时的觉心,务必相同若在洇地时,用生灭的意识心来作为修因而求不生不灭的果觉位,是不可以的因发心和得果觉的名目,要相应不相违背才对

[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我们注意这七种果位这七种果位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它的本性是清净无染的万德具足的,坚固凝结的犹如金刚王,能坏一切洏不为一切所坏,是不生不灭的

}

怎么理解会是猴子呢。。

帮忙解释下吧  拜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授一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