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预习课本苏教版第八课是怎么预习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第八课答案(苏教版)
一、妖魔、蛤蟆、斋饭、咒语 三、1、第一句,它体现了八戒嘴馋、迫不及待的样子.2、第二句好,这个字写出了白骨精动作的敏捷、突然,说明她的行为与常人不同.3、第一句好,这个字写出了唐僧的胆小及受到了严重的惊吓.四、1、疾恶如仇、胆小怕事、诡计多端、孙悟空,因为他做事果断,疾恶如仇,敢于斗争,对唐僧忠心耿耿.2、村姑,目的是把唐僧抓住并吃掉他.3、变作老妇人和老公公.因为它要吃掉唐僧肉,长生不老.4、不能.因为去掉就说明唐僧完全相信悟空,而事实并非如此.后面的你应该能坐上,总之前面的我们老师都讲过了,不会有太大的错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与测试答案苏教版第8课答案
半岛旧梦0340
一 略二 如果 骗 为什么 运气三 菩萨心肠的唐僧 忠心耿耿的孙悟空 阴险狡诈的白骨精 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四 武松 林黛玉 关羽五 虽然猪八戒身上有很多缺点,但在取经的路上,是猪八戒用乐观的精神让大家面对困难六 我喜欢原文的叙述风格,因为作者语言,让我们体会到当时的情况,并且作者的语言中有一层一层的铺垫我也是六年级的,已经学过这篇文章了,也给老师改过了,放心绝对没错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
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目的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和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挂图,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和“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在今后学习中进行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准备:  1投影片  2搜集有关中山陵、莫高窟、圆明园、故宫、漓江、黄山等名胜古迹的资料。  3课前出好一期黑板报。  4准备一次演讲(限定2分钟)参考话题(1)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2)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3)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  5课前参观校(或乡镇)的有线电视台,采访节目制作的有关情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明代画家董其昌的一幅绘画作品(如《黄山雪霁图》、《秋兴八景图》等),说说看了图的感受。  讲述:这是明代著名画家董其昌的画,怎样才能画好画呢?他说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板书)。其实不光是学画,这种方法对我们学习语文也很有益处。那么,“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什么意思呢?学习语文为什么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应该怎样通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途径来学习语文知识呢?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明白了。  二指导看图,学习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指导观察第一页的三幅图。  (1) 观察第一幅图。  (2) 讲述;图上画的天文台,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的是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我国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创造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天仪器――浑天仪,并取得了辉煌的天文学成就。看到这些古代天文仪器,会想到什么?  指名说。  小结:同学们说得对,我们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的。  (3) 观察第二幅图  过渡:在参观了古天文仪器后,老师又带领同学们去了天文展览馆,他们看到了什么呢?  说说展览馆墙上的照片上有些什么内容。  指名说  小结:同学们要从小爱科学,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4) 观察第四幅图  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说  小结:老师带领学生欣赏碑刻,碑刻就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者图画,这些文字或图画大多出自著名画家之手,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图上的同学们看到这块碑刻,会怎样想,怎么说?  指名说  同学们在书法课或外出旅游时,欣赏过哪些碑刻?在欣赏过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讨论交流  2指导观察第2~3页通版插图。  (1) 逐幅图观察第一行的四幅图。  观察第2页最上面的两幅图。  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他们游览了漓江和黄山之后会有什么感受?  分组讨论。  指名说。  观察第3页最上面的图。  分别说说图上画了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同学们参观了植物园会有什么收获?与丹顶鹤一起嬉戏会有什么样的乐趣?  指名说。  (2) 观察大海图。  a. 说说图上海面是什么样的景象。  b. 小结: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很长,站在海边,眺望大海,能让人领略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灿烂,若出其里”的壮美景象(投影映示,教师简要释义,学生朗读)。  c.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所得(包括生活积累),结合自己所读的关于大海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见到辽阔大海后的感受。  指名说。  观察右边的两幅图  a说说图上同学在干什么,中山陵和莫高窟在什么地方,同学们游览这些名胜后会说什么。  指名说  b让学生结合造假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山陵和莫高窟的资料,介绍一下这两处名胜。  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感受,获得了什么知识?  指名说  (3)观察第三行插图  观察左边一幅图  a说说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  b说说圆明园美在哪里,它又是怎样被破坏的。  请同学介绍  c听了同学介绍有什么感想?  指名说  观察右边一幅图  a说好所图上是哪儿,在什么地方?  b故宫规模宏大,建筑技术高超,同学们课前已经查阅了资料,知道得一定比老师多,谁愿意老介绍?  指名说  评点  c听了同学们介绍你懂得了什么?  指名说  评点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同学们有机会去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会学到很多知识。  (5) 你们的家长曾到过哪些地方,游览过什么名胜、什么景点,有什么感受?  指名说  三、总结  1通过观察插图,你知道了什么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  2谈谈准备怎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讨论交流  3小结: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获得,从课本上获得,还可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向社会,大自然中获取。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观处处有学问,处处有语文。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读社会和自然这样的大书,这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图中的这些同学,他们走出课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在这个过程中也增长了语文知识,收获很大。  当然,“行万里路”并不一定要有“万里”之遥,同学们可以从身边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运用语文,读好社会和自然这本大书。同时还可以结合日记,记下自己的观察所得,这对于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很有帮助。  四作业  1阅读徐霞客的故事,学习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精神,加深对“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体会。  2深入大自然和社会,写观察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中“多种渠道学习语文”和上一课“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学习,你知道了应该怎样学好语文吗?  2、教师谈话:学习语文的渠道多种多样,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实践的重要。我们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会运用语文这个工具,不仅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更要在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教学生学会运用语文  1、观察第4、5页第一行的两幅图。  (1)教师边指图边讲述:图上是一所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左边是控制室,里面的几位同学通过屏幕,既可以知道全校的情况,也可以把信号传到预定的地方,右边是学校电视台的播音室,通过摄像机和专门的路线可以把声音传导控制室,由控制室根据需要加以处理。  (2)图上的几位同学是怎样工作的?  指名说。教师给予提示和补充。  (3)课前同学们参观访问了校(或乡镇)有线视台,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制作节目的?指名说。  (4)小结。  2、观察第二行插图。  (1)左边一幅图。  1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写字的同学是用什么姿势写字的?他们是怎样握笔的,字写得怎样?别的同学表情怎样?  同桌讨论、交流。  2、小结。  3、请班上毛笔字写得好的一两名同学作书法表演(字不宜多),并表扬认真写字的同学。  (2)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画的是一次什么活动,参赛的同学什么样,神态怎样?指名说。  2、我们在第十一册已经学习过演讲,老师也请大家课前作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演讲?请两位同学作演讲表演,同学予以简短评价。  3、观察第三行插图。  (1)左边一幅图。  1、图上的同学正在开展什么活动,大家分别在干什么?指名说。  2、讨论:古诗文课外活动的形式很多,如集体或单独朗诵、配乐朗诵、背诵、抽签朗诵或背某一诗文,突出某一主题的朗诵,比如背有关写月亮的诗句,指定某一作品的朗诵、背诵,比如背李白的诗句等。  3、抽签背诵古诗文。教师评价。  (2)右边一幅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他们办的黑板报质量怎样。指名说。  2、我们班这期的黑板报出得也非常好,栏目丰富,插图精美,书写完整。我们请本期的作者和编辑分别来介绍一下他们是怎样选择内容、写好稿件、确定栏目、设计插图的。  指名介绍。同学评价。  3、同学们对出好黑板报还有什么建议?指名说。教师评价。  4、观察第4页左上角的图。  (1)说说图上有谁,在干什么,小报的质量怎么样。  指名说。  (2)展览各组课前出的小报,说说质量怎样,然后请几位编者或作者谈谈是怎样编这期报纸的。指名说。  5、观察第5页6右下脚的插图。  (1)讲述:这是一个学校的学生正在表演课本剧《母亲的恩情》,图中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孟郊和他的母亲。  (2)图上同学表演得怎样?指名说。  (3)同学们学过不少课文,也演过课本剧,请参加过演出活动的同学谈谈演出的要求和体会。  (4)小结。  三、总结  1、交流同学们在课前搜集的在实践中应用语文的例子。  2、小结。  四、作业  1、分组编辑出版小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3、多参加语文课外活动。  五、联系前面学过的有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十一),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收获。
长江之歌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 依恋 荡涤 尘埃 磅礴 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 哺育 挽起 荡涤 尘埃 灌溉 奔去 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 汁 哺 挽 涤 埃 灌 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 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六、作业设计:    改病句。    1、妈妈买了许多食品、苹果、梨子和水果。    2、体育用品商店摆满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许多体育器具。    3、爱迪生经过努力,发现了电灯。    4、革命烈士十分顽固,誓死不说出党的秘密。    5、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革命事业。
  七、板书设计:                      长江之歌                    豪迈    雄壮
&三亚落日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内容。   3、自主阅读,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课前准备 挂图、课件、投影执笔人林中坤  教学过程:改进方法                第1教时
  一、激趣导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景的课文,板书:2、三亚落日。    出示中国地图,介绍三亚的地理位置,指出三亚是观看日落的好地方,课文写的“落日”与我们这儿看到的落日有什么不同呢?  二、范读课文(要对学生提出聆听时的要求。)  三、初读指导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理解课文词语。(参考)       美妙绝伦 硕大无比 收敛 涨溢 赤朱丹彤 热带风情 悄然无声 笑颜   2、交流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赤朱丹彤 溅出 收敛 光芒 硕大无比 玫瑰 涨溢            一盏蘸 椰子树 摇曳 搔着 醉醺醺 软软    (2)指名读,注意“硕”“盏”是翘舌音,“硕”的韵母是“uo”;“搔”是平舌音。    (3)自主交流感兴趣的词语意思,教师视情况点拨:(以下词语意思必须掌握:)赤朱丹彤悄然无声硕大无朋美妙绝伦收敛   3、指名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读破的句子。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    (3-5节)课文第1、2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在三亚看落日很有诗意;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学生分段、简要说说段意。  四、再度课文   1、自由轻读,画出概括全文的一句话,然后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感悟、理解的(板书:真有诗意)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试读。    (2)朗读指导:重点读好:“真有诗意”“美妙绝伦”“一点也不……逊色”      (要求读出喜爱、赞美之情。)    (3)多种形式朗读。  五、写字指导  六、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   2、读一读,再抄写4遍。
                第2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欣赏并摘抄描写落日的语句。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到三亚观赏那富有诗意,美妙绝伦的日落的景象。  二、精读第二段    过渡:在三亚看落日怎么有诗意?三亚是个怎样的地方?   1、(出示投影三亚风光)自由读这一段图文结合,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三亚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很美;作者非常喜爱三亚的热带风情。)(板书:热带风情)   (1)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三亚很美?在有关语句上作记号。交流:    ①“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等词语写出了海、椰子树、细沙的色彩美和形态美。    ②“挺拔俊秀”等词语突出了椰子树的姿态美。    ③“低翔”和“摇曳”等写出了白鸥、椰子树的动态美。   (2)结合课文对白鸥、椰子树和细沙的描写,展开对三亚神奇而又瑰丽画面的想象。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浓浓”、“金灿灿”“软软”等叠词的运用。“蘸”“搔”拟人手法的运用。“真让人担心”“谁都想”等心理描写。   (4)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  三、精读第三段    过渡:三亚的风采神奇而又瑰丽,在这样的地方观落日,的确“真有诗意”,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夕阳滑落的美景。   1、自由读第3、4自然段。体会太阳滑落前与滑落时景色的不同。   2、交流:(1)在第3自然段中,作者把太阳比作什么?(板书:像孩童)     投影: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研读:a 、哪些地方写出了太阳像个“快乐的孩童”?(红扑扑、抖落、溅出)        b、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鲜明生动,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c、想象夕阳的“孩童”形象及海天一色的奇观。        d、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语,读出对此种景象的无限喜爱。        (2)研读第4自然段,画出描写夕阳滑落过程的语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在海面蹦跳――轻快入水〕    ①投影: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学法:a、轻读这一组句子,比较哪种写法好,好在哪里?b、指名说。(板书:像灯笼)C、指导朗读第2句。  四、小结  五、作业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3教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精读第三段,了解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继续精读第三段   ②读夕阳“在还面上蹦跳”的句子。    a、你怎么理解句子中的“再一次”?    b、作者又一次把夕阳比作了什么?    c、想象夕阳“海面蹦跳”的情景。    d、指导朗读。   ③投影: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落下去了。       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A、小组合作研究:a、品读感悟,比较这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b、第二句运用了比拟的方法,好在哪里?             c、组内交流。选派代表,综合大家意见。    B、大组交流。(把夕阳完全落下时的情景写得十分细致,而且写活了,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板书:像跳水员)    C、想象夕阳滑落的情景。    D、激情赏读。   (3)作者在写夕阳滑落的情景时还写了“我”看落日的神情,请画出有关语句读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3、通读全段,再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4、指导背诵第三段。  四、学习第5节   1、自由轻读。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想用什么话语赞赏?  五、总结全文   1、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景,包含着作者对这大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   2、播放课文录音,再次欣赏三亚落日的神奇景观。  六、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综合实践活动:之(1)组织学生阅读补充教材上的巴金《海上日出》。            之(2)从“光、色、日、霞”四个字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
  板书设计或教后感                        像孩童           2、三亚落日  真有诗意 像灯笼                        像跳水员 
烟台的海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仿造打比方的句子。   4 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揭题:   1 同学们,你们看过或游览过大海吗?谈谈自己所了解或体验过的海边生活情景。   2 看中国地图,沿海城市很多,有没有北面面临着大海的城市呢?(烟台)   3 揭题。注意海的笔顺:最后三笔,先写上面的点,接着写中间的横,最后写下面的点。再从地图上了解一下烟台、渤海湾、胶东半岛、西伯利亚、南太平洋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过渡:这里的海有什么独特的景观?作者想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看画面,听配乐朗诵,说说自己的感受。   2 是的,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特点各不相同,景色太美了!请同学们自由轻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 检查自学:    (1)读生字及词语。     独特景观深褐色凝重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巨浪拍岸蔚为壮观壮丽嬉笑害羞崇山峻岭过滤宛如如痴如醉呢喃细语体验湛蓝凝重轻盈浪漫忙碌    (2) 指名读课文,评议纠正    (3) 理解词语。看录象,有关轮船、锚及起锚的过程。   4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5 分清段落层次。  三、学习第一段:   1 齐读   2 读懂了什么?(概括介绍烟台北面临海,有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四、写字指导   1 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五、作业:   1 抄词。   2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过渡: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谁能把文中那句概括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作者是怎样具体为我们介绍烟台海的四季特点的呢?细读课文。  二、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独特”   1 朗读想想这一段除了写海,还写了什么,分层。(海,人)   2 各自读介绍“海”的部分,看看题头的照片,体会一下该如何读好这段话。(突出“气势汹汹、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扑向……溅起……发出……掀到……”等词语,感受寒流袭来时,烟台海浪汹涌的壮观景象)   3 人们在冬天的海边又是如何的?读第二层。    (突出“纷纷顶着……观赏……不顾……站在……拍照留念”等词语,体会烟台人和外地游客不畏严寒、不怕风浪的豪迈情怀)   4 通过读,你欣赏到了烟台的海冬天的风光了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海是怎样的?你又是怎样享受这冬海风光的?   5 你觉得冬天的海美吗?愿意记住它吗?先自己读读,再在小组内试背,最后有感情地背诵给大家听.   6 小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整体读,想想讲了那几个意思――分层朗读、理解、体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背诵。  三、用上面的方法自学介绍春夏的两个自然段   1 学生自学(读、说、背)   2 分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3 各小组成员分工读、说、背向全班汇报,评议结果。    (第3自然段:抓住“嬉笑着追逐着奔向、触摸到、退了回去、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等词句,体会冬去春来,烟台的海“微波泛起”的景象。通过“脱去、驾船驶过、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词句领悟烟台人不误春时、勤劳繁忙的情景和生气蓬勃、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第4自然段:抓住“凉爽和惬意、水平如镜、浮出、拖着、倒映、呢喃细语”等词语,感受夏日烟台的海的浪漫可爱,人海相依的恬静和惬意。)  四、布置作业   1 朗读课文。   2 背诵第1―4自然段。   3 造句。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 在冬、春、夏三季中,烟台的海各有什么特点?   2 能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2-4自然段。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   1 自渎第5自然段,整体感知。   2 找出句子,朗读并体会海的特点。    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格外湛蓝,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秋的凉意。   3 “秋天的海平添了几分充实与忙碌”这又表现在哪里呢?    从“渔家驾船出海了,货轮起锚远航了……”体会出秋日烟台的海清新高远的格调和渔民紧张忙碌的生活。   4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5 把2―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将冬天的海放到一开始来介绍呢?    一般的地方,冬天是萧条、冷落的,而冬天烟台的海却是一道壮丽的风景线,又显的那么凝重。(理解凝重)冬天烟台的海景象尤为独特,所以一开始就介绍它。  三、细读第三段:   1 齐读第6自然段。   2 联系全文,体会这是怎样的画、怎样的背景、怎样的舞台。   3 欣赏画面,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说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四、总结全文:   1 烟台的海一年四季都是那么迷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个季节呢?你来做导游向游客作一介绍。比谁介绍得好?   2 你游览过什么地方?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能把那里的景色给同学们介绍吗?  五、作业:   1 课后向爸爸、妈妈等说说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样子,让他们也感受一下那里的壮观、美丽、蓬勃、充实。   2 写一个片段,介绍一处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                    5、烟台的海                海            人              冬  凝重        不畏严寒              春  活泼        勤劳播种              夏  宁静        人海相依              秋  高远        充实忙碌             ――――――――- ―――――――――            “画”“背景”“舞台”〈――――〉“活剧”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四、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  2、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记金华的双龙洞》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三、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四、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七、布置作业    练习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指名背诵从外洞到内洞这一部分。   2、指名说说外洞和内洞的特点。  二、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三、小结:    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四、学生轻读课文。  五、复习生字词。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预习《养花》。
习作1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1、“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同学们,大家都会唱《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今天,让我们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   2、老师拿出自己的童年照片,给同学讲自己的童年趣事,激发大家谈话的兴致。  二、学生交流自己的童年趣事:   1、谁愿意把自己珍藏的照片或物品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让我们听听你动情或有趣的讲述?     教师简要提示:     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2、先同桌互相交流,再全班交流。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让我们看看大作家钱钟书的女儿在身患绝症后躺在床上写下的《爸爸逗我》。学生自由阅读例文。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的趣事能体现你的个性吗?   3、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1、学生写草稿。   2、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练习1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读背十二个有关“冬”的成语,积累词汇。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当小导游。   5、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⑴自读引语,重点引导读“小溪哗啦啦地流着”和“小溪唱着欢乐的歌往前跑”这两句。    ⑵让学生比较:哪一句更生动?    ⑶思考:为什么第二句更生动?   2、教学第二部分:    ⑴学生反复、认真读三组句子。    ⑵学生得出“第二句更生动”的答案。    ⑶让学生写一写:读完每组第二句,你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会生动有趣?⑷交流读句子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因为把这些事物写得和我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所以更生动、有趣。   3、教学第三部分:    ⑴教师引导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把这些事物写下来。要求:写“活”,写得和我们一样富有情感。    ⑵学生读自己的文字,看是否有趣。    ⑶师生评议,师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   1、诵读词语:    ⑴自由认读。    ⑵同座讨论词语的意思。    ⑶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    ⑷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   2、积累:    ⑴练习背诵。    ⑵集体练读、练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⑴读这段话,指出出处――《烟台的海》。    ⑵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2、练习:    ⑴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⑵师小结。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⑴启发谈话: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参观访问,请你做个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    ⑵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   2、指导。    ⑴思考:家乡有哪些特点?自己准备选择哪方面介绍?写好导游词有什么要求?    ⑵学生讨论后写出导游词。    ⑶分组分方面练习介绍。    ⑷各组推荐出“优秀小导游”上台介绍。请几个同学演游客。  3、评议小结。
卢沟桥烽火[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9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kou xiao die       日寇硝烟哭爹喊娘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    日寇控制号召   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    万籁俱寂如火如荼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    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        敌军我军        人仰马翻 同仇敌忾        狈举、冒      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     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    (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     (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    (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     (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     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半截蜡烛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送情报 ( )      23、半截蜡烛  夫人快乐( )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    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表演课本剧朗读课文抄词   课外:练习册中P58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     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2、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引入新课。   交代: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三、学习第一场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大家一起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词?(亮)为什么?     要读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指导朗读。    ◆心理活动: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圈画重点词。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旁白。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6、布置任务。为了确保演员发挥最好水平,给一点合作的时间,下面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如何把文中提示我们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表演出来。   7、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动脑看吧。    简评:主角演得怎样?(激趣:假如我是当时的总统戴高乐,我一定会为你有这样的好公民而骄傲, 奖你一枚荣誉勋章。)    其它同学演得好吗?(激励:甘当绿叶,演好配角从而反衬出主角的机智、勇敢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怎么没人表扬我呀?说明(老师读得旁白和分角色朗读时的旁白一样吗?    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四、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动作:(慢慢站、端、从容搬回、生火、坐待)重点提示: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地方?(真冷)指导朗读。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现呢?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该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点。   4、交流杰奎琳。杰奎琳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演好哪个地方。    ◆重点提示:娇声。理解。(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糟拒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    ◆还有哪个地方表演时也该注意的?(镇定、道晚安)给你个机会,找一个你最信得过的朋友跟你合作读军官的话,其它同学一起读旁白。同学们继续想象一下怎样把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给表演出来。   5、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讨,大家有信心把这二场戏演好吗?注意演员关键要演出文中提示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情,有本领的还可增加一些你认为更能突出主角机智、勇敢的表现或心理活动。     旁白注意不要喧兵夺主。小组合作开始排练。   6、挑选两组表演。下面同学作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7、简评。    ◆结合评最佳主角奖。抓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再次感受主角的机智、勇敢。    ◆结合简评配角奖。感谢你们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凶残的但又尚有些人性的德国鬼子。也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伯诺德一家的机智、勇敢。    ◆结合品品文末句子。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引读两次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出示)  五、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六、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读读演演。其实,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发生过无数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同学们可回去拿些资料,并把今天的方法试着把他们编成课本剧来读读演演,好吗?
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使学生感知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认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教材说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挂图,指识聂荣臻将军,教“聂”、“臻”的读音。    在电影电视或者课外书籍上看到过聂将军的请举手。    这些电影、电视的片名还记得吗?讲有关聂将军的什么事?    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略作介绍:    聂荣臻():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一生功勋卓著。今天我们学习一则有关他的故事。(板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二、初读指导。   1、默读。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弄懂它们的读音,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提问。明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抗日战争中,聂荣臻将军关心和照料两个日本小姑娘的事,然后检查生字词学习的情况。    (1)出示词语:       聂荣臻 残忍 无辜 照料 流露 惊恐       和蔼 小勺 拘束 拽着 至仁至义    (2)指名读,帮助学生正音。齐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残忍:狠毒。       惊恐:惊慌恐惧。       无辜:辜,罪。没罪的意思。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       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    (4)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并给生字正音。想想文章中有哪几幅画面给你留下了印象。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四人小组讨论)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八路军战士从炮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聂将军无微不至地关心两个日本小孤女。    第三段(第4、5自然段):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    第四段(第6自然段):写由亲友抚养长大的日本孤女专程来中国看望并感谢聂将军。       (板书:救出――关心――送归――感谢)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字词。   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是分几段来写的?  二、精读训练。   1、理解课文第一段。     默读,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提示时间、人物和事情。   2、理解课文第二段。     激发思考:聂将军是如何对待这两个日本孤女的?    (1)理解第2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聂将军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聂将军的这段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理解第3自然段。      读读,想想,议议:      聂将军是如何关心照料两个日本孤女的?      这一自然段中哪些词语是描写聂将军的音容举止的?      (“先抱起……找奶吃……慈爱地拉过……亲切地问……和蔼地说……一口一口地……喂……”)      (讲读时,指点观察插图,加深理解)      通过这些词句的描写,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结第二段。      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3、理解课文第三段。    (1)理解第4自然段。       “然而”表示什么意思?       聂将军为什么决定把两个日本小姑娘送回日军指挥部?       从这件事看出聂将军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慈善心肠和宽广胸襟)    (2)理解第5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给自然段分层。       照相、放梨这两件事说明了什么?       聂将军的信中“本着”、“至仁至义”、“必当”这些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信中这段话与前文什么地方相呼应?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聂将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结:这一段通过写聂将军设法将两个日本孤女送往日军指挥部一事,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4、理解第四段。     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联系上文说说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三、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四、感受聂荣臻将军的人格魅力。  五、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        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找奶         关心             喂饭     聂将军          “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照相         送归             放梨
习作2教学要求:   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 自拟问题写下来。   2、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具体,情节写生动。   3、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关键   借助插图探究写法,捕捉细节完成习作.  课前准备   创造一个老师不在场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 前几天,老师有一次因故不在课堂,老师想知道没有老师在时,同学们都做过些什么。不要怕在老师面前暴露缺点而羞于表达,大胆地说出真实的情况,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说。   2 交流   3 揭示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故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下来。  二、借助插图,探究写法   1 整体观察插图,感知”面”的描述。    讨论: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当时的情形怎么样?   2 抓住局部观察插图,感知”点”的描写    从插图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某个人或几个人进行细致的观察,想一想:他们在做什么?由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出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 插入突发事件添加细节。    展开想象:如果教室门猛然被推开,情况会怎样?或者突然有人说”老师来了”,情况又会怎样?  三、联系实际,交流体验   1、日常学习生活中,插图中描绘的场面大家一定也经历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老师不在场时,自己曾经扮演过怎样的角色?   2、交流、评议     引导学生不仅抓住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还要把其他同学的种种表现都描述出来。   3、各自梳理,确定本次习作材料  四、写法迁移,尝试习作   1、运用插图探究出的写法完成习作草稿。   2、组织评议,指导修改。   3、誊写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2                  “面”――把握记叙文六要素                  “点”――抓住人物活动                  “细节”――插入突发事件
练习2教学要求:   1 描红练写钢笔行楷字,学习行楷的运笔方法与技巧。   2认识一些繁体字,了解一些汉字演变的情况。   3理解了运用学过的成语,能根据意思填写相应的词语。   4给多义词按不同的词义分别造句。   5熟记12条成语。   6读背古诗《早春》   7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将完成练习2的1――3项练习。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  二、教学第二题  1电脑显示教学内容:  本次钢笔描红练习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2朗读诗句,注意每个字的字型。  3提出难写的字。  4讨论怎么写,可适当让学生说说行楷运笔的特点和应注意的地方。师示范。  5学生描红,提出要求  6反馈交流:  (1)展示优秀作业,评点好在那里。  (2)指出不足,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三、教学第二题:  1复习学过的繁体字试读  2从以往学习繁体字的实践中,你发现汉字的简化有什么规律?  3小结  4学生认读本题中简化子组成的词语。  5将简化子和繁体字进行对照,比较,认读。  6你认读这些繁体字有什么窍门?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简化规律识记繁体字。  7多种形式认读繁体字,以达到熟练。  四、教学第三题  1复习学过的成语。  2审题  3学生逐条读题,读懂画线部分给出的意思。  4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记忆库中提取响应的成语,再小组交流,然后自行填写。  5指名板演。  6小结点拨方法:根据意思写词语,可从给出的意思中圈画关键字词,以化作成语中的词素。  五、作业:  1做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认读上节课所学繁体字。  二、明确课时任务    完成第4――6题练习  三、教学第四题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出示例题,学生反复朗读。讨论:本次造句和平常有什么不同?   3学生朗读例句,体会“分外”一词在两个句子中的不同意思。   4教师点拨。   5学生认读“骄傲”“结实”的不同意思,弄清使用对象与情境。   6口头造句,小组交流,再指名说。   7学生书面造句,完成后作适当反馈。  四、教学第五题   1复习旧知背诵学过的成语歌。   2学习新知    (1)多种形式,准确认读。    (2)多种渠道。,理解词义。       哪些成语是你早就会了?说说它们的意思。       借助工具书初步了解你不熟悉的成语的意思。       你认为哪些成语的意思还不大明白,提出来。    (3)边读边想,注意联系。       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时,还发现了什么?    (4)反复吟诵,感受意境。    (5)熟读成诵,巩固积累。  五、教学第六题   1复习旧知,背诵学过的与春天有关的古诗。   2学习古诗《早春》    (1)简要介绍    (2)准确认读,自由试读,指名朗读。    (3)读懂诗意    (4)反复吟诵,想象画面。    (5)熟读成诵,巩固积累。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 审题  (1)揭示课题,板书:口语交际:我打算这样布置房间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学生绘制布置房间的草图。  把自己的设想有顺序地说出来。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展开丰富的想象,绘制布置房间的草图。  3练习  (1)学生将自己的设想有顺序地自由试说.  (2)指名一中等生说,并引导学生对照要求评价说的情况.  (3)分组练说.  (4)每组派代表到台上赛说,看谁设想得新颖,说得精彩,不足之处本组成员可以纠正、补充。  (5)教师对学生的评说进行平点。  (6)让学生把所说的写下来。
8、三打白骨精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把内化的知识外化为口头表达,提高表达能力。遵循“立足无痕,扎根有魂”的教学理念,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熟悉文本,通过多方式朗读,能抓住重点词复述文章内容并感受文章人物的不同个性。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依据,以学生获得为准绳,潜心研究个性化的学习优化之路,把个性化学习灵活运用于课堂之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4、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    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先学:    自主阅读《西游记》的青少年版。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揭题。    同学们看过有关我国古代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故事书或电影、电视吗?这部故事书中的主人公是哪几个人,你知道他们各有什么个性特点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就是《西游记》的一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篇幅较长,所以我们分两课课文来学。今天先学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  二、带着3个问题自学课文。   1、 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   2、 轻声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文大致意思。   3、 运用“扩展课题”的方法说说课文的大意。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生字。    1)指名读。    2) 要求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词语。    3) 注意读准:僧,平舌音;竖,翘舌音;注意读准前鼻音:涧,后鼻音:僧   2、 词语。    1) 学生交流已经理解的词语。    2) 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    3) 重点理解词语:挑拔、索性、慈悲、诡计多端。   3、 通过“课题扩展法”说说课文大意。(唐僧西天取经途中路遇白骨精,孙悟空三次识破白骨精的变化,打死白骨精的三个化身。)  四、理清脉络分段。   1、 再读课题,问“三打”指的是什么?   2、找出课文中“三打”白骨精的各个段落,以每次打白骨精作为一段,这篇课文应分几段。(五段)   3、让学生读读课文,分好段想想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4、 交流分段情况。  五、学习第一段。   1、 轻声自由读第一段,先想想这段课文你能学懂什么?   2、 交流:     这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了解了帮事发生的原因是白骨精残害百姓,孙悟空要为民除害。     点拨:能用“不但┅┅而且┅┅”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专门”强调了什么?进一步理解“诡计多端”的意思。   3、 指导朗读   4、 概括第一段段意。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教学   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思考回答)   2、为了降妖除魔,扫清取经路上的障碍,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时候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三打白骨精》。(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次斗争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写第一次斗争的段落,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词句,然后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下列投影片: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片上的内容,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性格。也可以小组展开讨论。    4、交流汇报。(教师适时予以指导)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现在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来体会的呢?      (学生概括学习方法,教师板书: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   (二)学习第二次和第三次斗争    1、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试,看看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斗争中,你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哪些特点。    2、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部分内容来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先挑选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作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4、小练笔。      在第三次斗争中,课文没有写到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学生自主动手练习,然后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      老师温馨提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力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三、总结课文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    为了表扬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优异表现,老师要奖励同学们一组词语,让我们一起来大声诵读吧!    (课件出示下列词语,学生齐读)     齐天大圣 大闹天宫 不避艰险 西天取经     腾云驾雾 来去无踪 千变万化 大显神通     明察秋毫 火眼金睛 除恶务尽 天下太平
  板书设计:                     8、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机智勇敢 本领高强                  唐 僧:心地善良                  白骨精:诡计多端
9、词两首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  斜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文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教版六年级英语课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