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报如何走一条攻防坚备战略

中国军工和日本相差多少?
按投票排序
日本的军工有几大特点:1. 受益于其民用相关技术的水平,其精密加工、电子、复合材料等方面是优秀的。某些方面甚至是世界顶尖水准。2. 规模很小。受限于和平宪法,日本不可能大张旗鼓搞军备。因此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其军品无法大规模量产,单价昂贵,而且很难形成系列化。 典型例子是90式坦克、F2战机。3. 军工的完整程度较差,不成体系,许多方面严重依赖外国。日本的火炮技术严重依赖德国(莱茵的L44),雷达和导弹技术严重依赖美国(爱国者、麻雀、海麻雀、标准这些都是美国货,所谓自研的如90式反舰弹是山寨自美国鱼叉,AAM4大量依赖美国AIM120技术等等)。动力则是大规模引进美国和英国(航空的F100、F110,舰船的LM2500、SM1C等)。4. 一些单项系统水平厉害,但涉及大系统整合时则功力不行。经常干出一些 “使用牛逼技术堆叠出一个废物” 的事情来。比较典型的例子是F2战斗机上的J-APG1雷达和H2火箭,前者号称是世界上首款机载AESA雷达,但是技术整合出了问题以至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其探测能力甚至不如老一代的PD雷达,后者单纯从纸面上看几乎是最先进的火箭,但实际使用无论是载荷是可靠性都没有比看似落后很多的长征系列有多少提高,成本反倒高了一大截。中国的军工有几大特点:1. 规模庞大。这是大国带来的优势。产量大,市场大,产业链大。2. 军工的体系完整程度很高。这是中国从冷战时期延续下来的固有情节,什么东西都想自产,想要自己支撑完整的体系,自给自足。虽然目前的确在有些方面还依赖国外,但国内都有对应的备选方案(可能会以降低性能或寿命等为代价),即使技术引进,也都尽量立足于消化吸收以我为主。总体来看,在军工各个主要方面,中国基本都能实现自产(包括广为诟病的发动机领域,其实在世界上能独立生产涡喷、涡扇、涡轴、涡桨,从大推到小推等全系列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也就美英中俄法而已),各种配套企业完善,在世界上能达到这种完整程度的国家是很少的。3. 基础的材料水准、加工水准比日本要差(比如复合材料,中国目前无论是从水平还是产量都比日本差很多)。但中国系统的整合能力很强。比较善于利用现有的东西整合出一个总体好用的东西出来。(和日本的H2对比,中国的长征系列充分利用上世纪70年代东风导弹积累的技术,如75吨肼类发动机(这个发动机比日本H2火箭上的LE7落后很多),发展出完善实用的火箭系列,不盲目跟风去搞航天飞机,而是利用现有的资源搞了神舟飞船,实现了载人航天和空间站)4. 拥有一些大国才具有的玩意。比如8万吨水压机、30倍音速反向爆轰风洞、北斗导航系统、中段反导设施等等,这些都是日本不具备的,还有各种核设施这些就不提了。
对于这个问题,想起这几天看到个新闻,日本防卫技术研究本部网站报道了该部门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最新军事技术研究项目。再对比楼上多位知友的回复,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日本防卫技术研究本部网站上个月刊登文章,报道了该部门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最新军事技术研究项目。然而,让人惊讶的是,这些项目中许多领域的研究进度比中国落后起码十年,完全打破了关于日本军事科技先进的神话。
日本防卫技术研究本部正在开展的航空武器装备研发项目有:
1、新一代运输机(XC-2)的性能验证试验(全机强度试验)据报道,“XC-2”运输机研发项目于2001年度上马,按原计划应于2007年9月首次试飞。但由于机身在组装完成后被发现强度不够,结果试飞时间推迟了2年多。防卫省计划从2013年度开始在自卫队中实际装备这种运输机。然而,该机目前还未完成全机结构强度试验的情况来看,恐怕该机的正式服役仍将遥遥无期 。
已试飞的XC-2还未完成静力试验,2013年服役只是空话 ,相比中国的运20,进度落后实在不少。
已试飞的XC-2还未完成静力试验,2013年服役只是空话 ,相比中国的运20,进度落后实在不少。
2、先进技术验证机的性能验证试验(发动机地面开车试验)。
作为日本国产的真正的加力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验证发动机(XF5-1),其推重比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计划装配到先进技术验证机上。目前,以先进技术验证机首飞为目标,发动机正在进行地面开车试验。
虽然防卫技术本部信誓旦旦的称XF5-1为“国产的真正的加力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称其采用了许多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但它的技术参数却远落后于时代水平。其推重比约为7.8,最大推力为5吨力。苏联1972年生产的RD-33发动机的参数为推重比8.0,最大推力8100千克力。 日本的“心神”验证机据称将会使用XF5-1发动机,因为XF5-1发动机推力过小,为了确保“心神”具备类似第四代战斗机的动力性能,该机体积重量削减到和最初型号的米格-21相似,根本无法搭载现代化的航电设备和武器。日本展示“心神”原型机,该机重量尺寸与米格-21早期型差不多,无法容纳四代机必须的电子设备和武器中国沈飞公司的31001号第四代战斗机原型机目前据信使用两台俄制RD-93发动机,推力8300千克力。据中航工业称,目前正在为该机研制配套的新型中等推力发动机,推力可达9500千克力,推重比达到10以上。
中等推力发动机是无法用于研制类似歼-20或者F-22的先进第四代战斗机的。据悉,F-22使用的F119发动机的推重比高达11.7,推力达到15吨力。而中国正在研制的涡扇-15发动机据称推力可达18吨。3、战斗机综合武器控制技术
为了在和具有隐身战机或数量占优的敌方对抗中取得优势,需要以网络为中心将地面雷达等各种装备连接起来。在这样的作战环境中,为确保隐蔽性,通过近距离高速数据链路,把战斗机编队僚机间的传感器和武器进行综合控制,防卫技术本部正在研究既提高生存性又提高攻击机会和攻击效率的综合武器控制技术。
“战斗机综合武器管理系统”示意图,其实类似技术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有
“战斗机综合武器管理系统”示意图,其实类似技术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有
尽管使用了一个新的名词,但这实际上就是中国所称的“战场信息融合”技术,中国在上世纪就已经研制成功类似技术,在歼-7等雷达性能较落后的战机上安装的数据链终端可以让这些飞机通过数据链获得战场态势信息,使之可以在预警机和地面指挥控制下更好的发挥作用。而今中国的新型战斗机也都具备数据链终端,空中指挥作战几乎不需要语音交流,语音仅起到确认作用。
从目前获得的资料来看,日本至今尚未具备防空系统的战场信息融合能力,其F-15J执行拦截任务时与预警机和地面指挥控制中心间依然用语音交流方式实现指挥控制,在这一方面,日本已经落后中国十年以上。 4、武器内埋空气动力技术
战斗机武器内埋,武器舱门打开会引起伴随复杂冲击波的流场,防卫技术本部正在运用风洞试验技术和数值流体解析技术对这种复杂流场中武器分离状态进行分析。
在中美俄等国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的“战斗机武器内埋”技术
在中美俄等国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的“战斗机武器内埋”技术
由于现代的第四代战斗机都采用武器内挂技术,因此这方面的研究是必须进行的。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在F-22上完成了这一技术的研究,中国近期歼20战斗机频繁进行弹舱开关的测试,显然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已经进行到非常深入的阶段。5、新一代发动机主要机构部件
日本未来战斗机计划搭载高推力且体积小的新一代发动机,发动机中承受高温高压的核心机的主要机构部件(燃烧室、高压涡轮和压气机)需要具有耐高温,耐高压和轻量化的特点,研究本部正在对相关热空气动力学和结构、材料技术进行攻关。
以中国的经验来看,实现部分先进零件的制造到完善实用的发动机整机中间还有巨大的距离
以中国的经验来看,实现部分先进零件的制造到完善实用的发动机整机中间还有巨大的距离 在航空发动机方面,中国目前的技术实力还落后于美国,也不如俄罗斯,但在如发动机涡扇盘制造工艺等方面,中国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以追赶美国F119先进发动机为目标的涡扇-15发动机也已经立项多年,据称已经制造出原型机。
中国歼-20战斗机将会采用的涡扇-15发动机与美国F119处于同一技术层次.6、抗冲击机构设计
为保护直升机飞行员在失事时具有高生存性,研究本部相关研究,设计开发既能降低冲击载荷,又能保护乘员的机体结构。 这一技术是当代武装直升机的基本功能,中央电视台报道,直-10可以在坠毁时确保其座舱95%的完整性,乘员生存率大于90%。
日本已经投产装备的OH-1直升机,但居然还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这实在是令人震惊。不知道日本是不是效法二战期间研制“零”式战斗机时的做法,完全漠视飞行员的基本安全保障以追求提高飞行性能? 已经投产了OH-1侦察攻击直升机的日本竟然刚刚开展直升机耐坠毁技术研究,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已经投产了OH-1侦察攻击直升机的日本竟然刚刚开展直升机耐坠毁技术研究,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二战中著名的“零”式战斗机,为了追求飞行性能,它没有任何装甲,也没有自封油箱,被命中就会起火燃烧)7、直升机发动机研究
在陆上自卫队侦察直升机OH-1的发动机(TS1)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本部正在开展新型直升机发动机(XTS2)研发,主要为了降低成本和技术风险,实现小型化和轻量化并且增大输出功率。目前,该型发动机研发进入最后阶段,正在开展各项试验以确定目标性能。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日本OH-1轻型直升机的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仅为600多千瓦,而新型XTS2发动机的功率可达960千瓦以上,可以说是有飞跃性的进步。该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与中国直-10发动机使用的涡轴-9发动机类似。目前涡轴-9发动机已经批量投产,中国与法国联合研制的新一代涡轴-16发动机的功率高达1500千瓦。
OH-1直升机重量远小于中国的直-10,也小于直-19
OH-1直升机重量远小于中国的直-10,也小于直-19 8、高速对空导弹光学整流罩研究
为应对未来隐形战机等各种空中威胁,本部开展光学整流罩相关技术研究,以提高光学导弹攻击速度和发射后的生存能力。(高性能光学装置对于拥有“佳能”的日本来说似乎应该轻车熟路,但事实并非如此)(高性能光学装置对于拥有“佳能”的日本来说似乎应该轻车熟路,但事实并非如此)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制新型的中远程红外制导导弹,英国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开展耐高温的宝石或金刚石制造的光学整流罩,运用于其新型AIM-132导弹上。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已经进行了多年,目前新型的霹雳-10导弹也具备类似能力。此外,美国标准-2、以色列“大卫投石索”等地对空导弹也采用了红外引导头。
而这方面最尖端的技术无疑是美国和中国的中段反导拦截器上的红外引导头,这种装置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对于光学装置的保护要求极高。中国最晚2012年已经完成了动能拦截器的测试。补充一点,河森正治是日本著名机械设计师、动画监督、演出家。在游戏、玩具等各领域里也有参与。隶属于Studio Nue。兼任Satelight取缔役。被称为「变形的河森」,以设计从机器人转换到其他型态(飞行机、汽车)的变形机构为生计。不只在纸面上构图,有时也会自己制作试作模型,提出立体化的企画案。他甚至还为日本F2战斗机设计过一款矢量喷管以及五代战机的假想图,其机械设计的水平相当高。
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日本军工领先中国很多年,但事实上,是日本的爸爸领先中国很多年,而中国现有的军事技术,以日本现在的状况想赶上来,还不知道要多久。——————————————————————————————————————————说点题外话美国对日本的保护,使得日本可以把全部的资金都投入到科技研发中而吞金无底洞的军事中,加上身处西方阵营,面对抵抗苏联的最前线,可以自由的购买各种新型科技而不受到禁运,又能把自己的廉价产品倾销到西方国家而不用受到惩罚。特别美国两次亚洲战争,朝鲜战争美国为了减少损耗,选择扶持日本工业以生产弥补美军巨大的损耗,由此日本恢复了基础工业,越南战争则是让日本再发横财,并且完成了基础工业的转型升级,从此在不少领域跻身世界第一线科技水准。这才是日本在战后能如此快速崛起的原因。至于政治限制,又何尝不是保护了发动战争,本应受到更严厉制裁的日本呢。日本战败后能保持大量元气,跟美国的偏袒也是分不开的。无法复制,命也时也,羡慕不来的。
参考两国防长的图片,就差这么多。参考两国防长的图片,就差这么多。
99大改上的125毫米坦克炮穿甲弹的1100毫米匀质钢静靶威力测试结果。99大改上的125毫米坦克炮穿甲弹的1100毫米匀质钢静靶威力测试结果。
简单说,日本工业很强,零部件很多是世界领先水平,但是日本对于很多重大装备的综合研究不足,因为受到某超的压制,受某些法的限制,还受到国土的限制。很多基础研究设施不是想建就能建的。比如军用飞机领域,日本就不能搞大规模风洞群,所以多数风洞试验都要包给美国欧洲,因此不能想吹什么就吹什么,因此得到的知识就有很多缺陷,因此日本搞新型战斗机就摆脱不了受别人的控制。比如核武器领域,日本不能搞核试验,只能用计算机模拟,而模拟需要原始数据就只能去跟别人买,买来的是真是假,是什么精度都要受别人限制。即使以今天的水平,中国最尖端的工业技术和日本仍然相差很大,但是中国的基础研究不受任何国家的限制,想搞什么都可以,所以并不是在所有领域都落后,在某些领域还拥有相当大的优势。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工业水平赶上日本是可以实现的,而日本摆脱所有的限制,像一个真正的大国那样独立发展军事科技是不大可能的。当然,日本也一直在试图打破现状,以下报道可见一斑,但俺不认为他有机会成功。   在这两个新旧年份的交替之际,对于日本来说,其政策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军事领域。坚守了44年的“武器出口三原则”限制终于被打破,为日本与他国合作研发高端进攻性武器以及向别国出售这些武器打开了缺口。正当人们批评日本放弃和平信念时,日本的下一个动作又开始了。   来自日本共同社的报道称,新年伊始,日本政府“宇宙开发战略总部”的专门调查小组在汇总《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设置法》的修改提议时,建议删除其中“仅限于和平目的”条款,改为应允许用作防卫目的。同时,该小组计划在即将召开的例行国会上提交修改后的《设置法》草案。   环球网评论文章称,应该看到,日本作为战败国,其“战后”在航空航天领域虽然受到很大限制,但日本期冀成为航天大国的愿望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日本进军太空的脚步也一刻没有停止过。长期以来,日本一直把发展航天技术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战后”十年之际开始研制运载火箭,50年代末就已具备了火箭发射的能力。日,日本使用L-4S三级固体火箭把日本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4个实现上天梦想的国家。迄今为止,日本已成功研制出5大系列11种运载火箭,发射了50余颗卫星,成为了一个颇具实力的航天大国。   还应该看到,日本航天研发走入“非和平”应用决非现在才开始。2003年3月,日本将两颗间谍卫星送上太空,向构建独立的太空情报系统迈出一大步,也标志着日本和平宇宙开发政策开始转变。去年12月12日,日本将“雷达三号”间谍卫星发射升空,今年年底还准备发射“雷达四号”。从第一颗间谍卫星用于监视朝鲜军事行动开始,日本已逐步建成了具备监控中国、朝鲜、俄罗斯,乃至视线遍布全球的间谍卫星网。  人们更要清醒地意识到,日本解除太空研发“限于和平目的”的限制,其背后隐藏的动机是危险的。由于太空研发及卫星发射需要先进、强大的运载火箭技术做支持,而运载火箭与弹道导弹在技术上只隔着—层“薄纸”,虽然目前日本现有的5个系列11种运载火箭只运用于本国的卫星发射,但是,日本也完全可以把现有的固体燃料运载火箭改装成短程、中程、远程乃至洲际导弹。因此,人们对日本把航天研发最终用于军事目的的担心和批评,完全不是多余的。   最后,谈到日本航天研发的“非和平”走向,就不能不提日本现任首相野田佳彦。根据1969年的国会决议,日本的宇航研发应以“非军事”为原则。但正是野田佳彦当选议员后,提出了《宇宙基本法》的立法意向。而他担任国会法案项目检讨小组负责人之后,更是积极促进该法案于2008年在国会上得到通过。根据该法案,日本的航天研发“必须有利于安保”,在一定范畴内允许太空领域被用于防卫。去年野田出任首相后,将太空开发定位为日本再生的“新领域”,迅速指示在内阁府内成立“宇宙战略室”,直接负责推进侦测弹道导弹发射的间谍卫星的研究工作。   从与美国举行常规军演,到联合印度、越南、菲律宾在东海、南海形成“遏华封锁线”;从在吉布提建立首个海外基地,到自卫队出兵南苏丹;从允许自卫队在维和行动中使用武器,到放宽武器出口限制。日本的一系列行动充分暴露出,它不仅正在放弃“专守防卫”的国防指导思想,而且其远离“和平信仰”的脚步也越来越远了。
一句话结论,完爆脚盆鸡。其实也没啥值得傲娇的,就完爆一看门鸡而已,真心拿不出手。理由?下面太长,慢慢看吧客官,有说错的还请批评指正,谢啦。
1、我兔地大人多物博。
先说地理环境,虽然我兔周边环境较为险恶,但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之璀璨夺目让地球上大多数国家无法直视,真是好处全给你占了!对此可参照热津斯基对乌克兰的评价。您要说这跟军工有啥关系?关系大了去了,没有稳定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就是空中楼阁,你看俄罗斯现在猥成啥熊样了,不就是因为丢了乌克兰么。前两年白头鹰也不知是误听了哪家的谗言,想在粮食市场上搞点花头,拼命哄抬国际粮价(我国的确进口粮食,但以饲料、酿酒和制油为主),中粮集团就像那神一般的存在,你吃多少我卖多少!搞了一阵子白头鹰觉得蹊跷,不对啊,丫家里莫不是有聚宝盆吧!怎么能变出这么多粮食来呢?说你呢,是不是藏了啥中古神器啊喂!中粮觉着也玩够了,赚爽了,放话出来了,全国不种粮老子凭储备能顶三年!国际粮价应声而落,自此以后这帮二货再没惦记过粮食的事儿。
其次人多,人多有啥好处?天才多!军工行业里的大神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随便写两个神级人物:钱学森、于敏。对于两弹一星的功勋人物,钱老大家一定不陌生,但是《星际航行概论》和钱学森弹道是神马,请自行百度。你要说钱老是海龟,那于敏是一天洋墨水没喝过。于敏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您加一个关键字“氢弹”再次度娘之即可,请托好下巴再看,切记!这帮家伙都是穿越的,妥妥的!
最后是物博,仅以稀土为例,作为现代化军品的关键性原材料,我兔的保有量地球人说不妒忌那就木有小鸡鸡。我兔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是白头鹰的两倍,算上虚拟经济才输给对面,要不奥观海也不会火急火燎地推行制造业回归计划,但这也算是逆天改命,没有胜算吧。反观脚盆鸡,人口马马嘘嘘,地方小了点,环境太恶劣了点(在此纠正一个常识性错误,我兔才是世界上饱受地震灾害之苦的第一国,脚盆鸡只能排在我兔之后,无论是地震数量质量还是人员经济损失,我兔当之无愧世界第一),资源匮乏了不是一点点,以后若真是打起来,马六甲扔上几艘056和096脚盆鸡立马瘫掉一半。先天条件不足,二战后又被“亲爹”白头鹰圈养了起来,核心技术一概欠奉,要武器?我卖给你,价格便宜量又足;想自己造?关键技术不卖,其他的爱买买,不买滚粗。纵观自卫队23万余人,武器装备不可谓不豪华,真正的顶梁柱又有多少是能够自己独立生产改进的?(别提F2哈,脚盆鸡都不好意思拉出来秀,您就别往他脸上贴金了。)战端一起,不坐地起价翻个几倍卖给你还真不好意说自己是华尔街出来的。说白了还是白头鹰被当年的特混舰队吓破了胆,从此有了心理阴影。宁可被我兔顶到吐血,也不敢把脚盆鸡从牢里放出来,毕竟这几十年明里暗里没少坑人家,说不准造出来第一发核弹就会奔着DC去了呢。(说到核武器,总有人说脚盆鸡家里多少多少核电站,死乞白赖非得用过时的技术吃力不讨好储备钚,总有人说脚盆鸡不是不能造而是不想造不敢造核弹云云,您就当听个笑话吧。如果说第一代核技术白头鹰没准还真会考虑放给脚盆鸡,毕竟巴巴羊北棒子大白象之流都有了;那包括核弹头小型化在内的所有尖端技术,打死白头鹰都不会放的,这是联合国五常不传之密,高卢鸡赶上了末班车还是拜我兔所赐。白头鹰的想法就是:脚盆鸡你要喜欢自己家地头上扔几个核弹跟兔子玩玉石俱焚咱不拦着,什么装进洲际导弹具备远程核打击能力您还是别惦记了,多想想收回尖阁列岛吧,那实际的多!高卢鸡的核电技术够高端了吧?80%电力由核电厂解决,丫的弹头小型化技术还是源自我兔,要不你以为这货会随随便便就卖海豚给你?)2、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我兔建国初期靠过毛熊,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接受过白头鹰的有限度支援,除此以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外加坑蒙拐骗偷。要说买(偷)装备买(偷)技术,地球人一贯如此,谁也别说谁。以北约为例,别看现在汉斯猫的豹2牛逼哄哄到不行,二战后到70年代前中期汉斯猫一直被毛熊的装甲洪流克得死死的,就一道薄薄的柏林墙堵着,简直是六级重坦不小心混进十级房的血泪史,不得已缩在白头鹰的核保护伞下苟延残喘。直到大卫王平地一身惊雷整出了M111,在中东战场上不说所向披靡,至少能稳定打穿对面T72的装甲了,打穿首上也不是梦了。汉斯猫如获至宝,立即引进M111,生产许可证DM23,可算是稳住了军心。大卫王仍旧不知足,在M111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M413,提高了18%的穿深,虽说没有实战检验但汉斯猫二话不说继续引进,许可证DM33。能让汉斯猫和大卫王这俩世仇走到一块儿,您说这DM23有多猛?勃兰特是真心跪还是真心跪?我就呵呵了……脚盆鸡现役90式坦克的主炮炮弹为DM33的改进型,DM43,2km穿深650毫米。
兔鹰蜜月期,我兔也从大卫王引进了M111和105炮管,经过三十年的发展,现役99为125主炮,2km穿深比DM43多320毫米(公布数据)。且脚盆鸡至今为止无法独立生产坦克炮管,只能从莱茵金属进口炮管坯再加工。(您没有看错,别看脚盆鸡民用钢铁有多牛,上海宝钢都是脚盆鸡援建的底子。但一个坦克炮管一个航母甲板钢,他愣是造不出合格品,所谓的日向起降F35,您也就当是高级黑吧)
970vs650,您说这不是五级白板直面BL10加JB弹么?
不要说脚盆鸡,即便是白头鹰,装甲部队的技术实力也无法和中英德抗衡。全世界独一份的贫铀装甲和贫铀穿甲弹,不是白头鹰技术高超,也不是DARPA大发善心给ZF节约军费(贫铀弹主料是核电厂废料,成本极端低廉),而是因为钨合金冶炼能力低下不得已才发展出来的,换谁愿意天天做在一堆核废料里到处跑啊。毛熊70年代倡导的巨炮主义也是因为钨合金加工能力实在太差,做不出长径比30以上的穿甲弹芯,只能通过提高炮口口径加大装药提升炮弹初速来达到提高穿深的目的,但是125口径炮弹明显要比105更重更大,在其他技术堪堪打平的背景下,单车载弹量也会急剧减少。
了解了以上信息,您就会对那张展示99主炮穿深的照片感到深深的震撼了!这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啊!哦对了,还有那个99正面硬抗一发红箭8无外伤的视频,不管是不是电磁装甲,这货太逆天了!陆上自卫队看到这种东西真的是欲哭无泪啊。被人炮炮穿,打人挠痒痒,您说着仗怎么打?(嗯,我好像说了电磁装甲?主动还是被动,这事儿得问度娘……)
说完陆军说空军,我兔依旧是坑蒙拐骗偷,但是水平实在太高。仅以米格21为例,大白象手上的米格21最近说是快摔完了,LCA还不知道啥时候能量产呢。我兔引进米格21后自行生产命名为歼7,然后开始了一系列魔改,什么飞豹美男子甚至是枭龙,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歼7的影子,尤其是枭龙这个变态,有人说这货航程也忒短了点,兔子实力不行啊。你也不看看巴巴羊才多大点地方,长航程对他有实际意义吗?还不如多挂点武器打得爽一点来得实惠,反正价格便宜多买点就是了。这货变态的地方在于可以挂载各国武器,战时完全不惧武器禁运,这可不是简单的买过来装上去,牵扯到的技术内涵海了去了。对于各国武器火控系统数据链系统的整合能力,兔子说第二,还真没人敢说第一,这也是那个特殊的时间段内,硬抗全世界封锁不得已自己捣鼓出来的,可我兔就是有这个恒心毅力和实力捣鼓!那些寄人篱下的小国,看上去挺风光,实在是有苦自己知,这个么,问问大卫王的lavi就知道了。啥J10,J20什么的就不多说了,仅一个鸭翼就能唬住地球人了。仔细观察各国带鸭翼的飞机,基本是一个特点,鸭翼小且靠前(除了毛熊,但毛熊的鸭翼不是全动型),距离进气端有很大距离。鸭翼对于低速机动性提升非常大,但是在高空高速环境下会产生巨大的干扰,影响飞机性能。其他国家的做法是减小鸭翼面积且拉大与进气道的距离,降低高速扰流但是也牺牲了低速机动性。J10的鸭翼不仅大而且极为靠近进气道,还是全动型!这货怎么搞出来的?简单,不是说高速扰流大不好控制么?我兔拿巴蜀的风洞群挨个吹一遍,各种形态速度再吹一遍,方程我解不出大不了用数据量来弥补嘛,生生的用极为优秀的气动外型弥补了发动机孱弱的缺点。这事儿地球上还真没别人做得出来,白头鹰技术实力雄厚不屑于做,其他国家……想想巴蜀那堪比兔子窝的风洞群就无比蛋疼,这都是小钱钱啊!要知道这些风洞群大多是在60年代建造的!您说这战略眼光是不是有点略穿越?有人说J10抄LAVI,这俩货长的还真挺像,你要说一点没抄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呢,但你说真的照搬全抄?我就呵呵了……我兔的技术实力能简单的概括为山寨吗?你见过山寨出来的东西还能各种魔改?没两把刷子连山寨都不会啊!(大白象同学不要激动,咱没有含沙射影的意思哈)
关于空军,多说一个东西,航空发动机。大家都知道这玩意儿是军工的掌上明珠,可以说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军工成就。地球上能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仅有美俄中欧四家。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别的国家不想自行研制?国之利器岂可受制于人?国家小战机购置数量少,研制费用摊下来不划算这是一方面,技术实力不行是另一方面。但那些不差钱技术牛的欧洲国家怎么也到了需要联合研制的尴尬地步?仅以航空发动机研制中的一个实验工具--高空台为例。顾名思义,高空台就是在地面模拟高空低压低氧低温高空速环境,能大大提高发动机研制速度,约翰牛发明的玩意儿。但代价是非常非常非常惊人的!代价有多高?以我国曝光的第一代高空台为例,运行24小时耗费的水和电,足够一个100万人的中型城市消耗一年!云贵川那边水电多如牛毛还经常不通知玩拉闸限电,就是为了保证高空台的正常运作,这还只是30年前的第一代而已。现在知道为啥毛熊这么凄惨了吧?军工这东西,你没点实力是玩不转的!
最后轮到海军。054出来前,我兔海军就是妥妥的象征性存在,除了西沙海战靠不怕死抵近射击狂扔榴以外还真没啥特色,一堆旅大旅沪破船除了欺负欺负南海几个更烂的国家以外,只能靠潜艇部队玩阴的勉强保持守势。九十年代被深深地刺激三次以后,海军就得到了大笔军费开始疯狂下饺子。从054几艘舰开始(168,169,170,171),边造边改,直到中华神盾和垂发系统的全面投产,包括瞒天过海弄过来的老瓦,以及前阵子到南海耀武扬威逛了一圈的昆仑山,还有半买半抢从乌克兰搞来的燃气轮机(船用高端燃气轮机仅美苏有实力研发生产,乌克兰濒临黑海继承了毛熊的燃气轮机生产研发能力,我兔乘人之危抢到了全套技术资料)。在可以预计的10年之内,什么狗屁八八舰队十十舰队,这个风那个雪的,都逃不开自沉海底的命!我们很多人看不清这点,但是安倍那叫一个门清,如果不是实力不济实在打不过我兔,您以为钓鱼岛周边只出现海监船是这俩货玩过家家逗大家玩呢?还别说,我兔的确是逗鸡玩,脚盆鸡哪敢把舰队拉出来啊,出来可就别回去了您说是吧?赔本买卖自然没人愿意做,所以大家就海监船一起玩呗,反正脚盆鸡也就是让亲爹看看,我顶不住啦!你丫的再不帮我我可真就投诚啦!当然,我们的海监船装上钨钢船头跟脚盆鸡玩斗鸡这种事儿我就不多说了。3、高层政策稳定。
军工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具有主见的政策和极富战略预见性的决策。没有稳定的政策,今天上马明天下马后天再上马,这不是纯折腾人么?我兔也是吃了很多暗亏的,包括运10,包括从大卫王进口预警机,好在吃亏不多,毕竟是从小到大就被坑惯了,偶有失误也很快能纠正。没有主见,这事儿你得问大卫王和脚盆鸡,这俩货在这个问题上被白头鹰坑得不是一点半点,包括海峡对面的秃子,也是一笔心酸账没处说去。
极富战略预见性的决策,这个我只能说,大佬们真的都是穿越来的! 60年代起步的歼星舰计划(人家在搞放卫星登月球,咱们直接开搞星际航行),70年代左右起步的激光武器计划,八十年代起步的量子通信计划,包括现在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所有尖端武器,预研至少30年,看多了真以为是穿越小说。总的来说就是保证关键项目高精尖(例如神舟和北斗),至少与世界一流持平,剩下的欠账慢慢补(从59-59魔改-96-99-99a)。以前没钱没底气只能这么保大放小,要命的先造出来,不要命的就整个验证机储备技术。运10的下马与此决策不无关系。说白了还是没钱,卖给狗大户35根大爆竹就乐得跟啥似的,现在财大气粗了还不是各种武器敞开了造?但是如果没有之前几十年的忍辱负重攀科技,能有现在的遍地三级兵?(现在回过头来看,80年代搞出运10除了技术储备还真就只有象征性意义了,虽然初步具备战略投送能力,您能告诉我在那个大环境下部队往哪儿投?搞出民用版客机您能告诉我卖给谁吗?说好的韬光养晦转过身就搞出战略运输机,不带这么打脸的吧。话说现在大环境有这个需要了,运20就出来了,变魔术也没这么快的吧?)岛国小民最大特色就是极度缺乏战略眼光,二战抓的那叫一手好牌,装备好对手烂。特混舰队空降给老希的话丘吉尔都要哭出血来,陆军机械化自动化是差了点,可几个对手不是装备太烂就是人员素质一泡污。因为对资源和陆地的极度渴求导致畸形的战略眼光,悲惨的结局从开始那一刻起也就注定了,怨不得别人。您说脚盆鸡那帮子政客能有多少战略眼光?废话一多刹不住脚,多半也是被前面几位闹的,看得我真叫气不打一处来,典型的对己不清,对敌不明,被人一忽悠就找不到北了。以上资料均来自已解密资料,我也就是个半吊子军迷,各位看官如果认为我是胡说八道请举例说明吧,至少请调研论证之后再来,不要再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问题肯定不少,至少大方向没有错,实力的差距肯定有,但那是和白头鹰毛熊汉斯猫高卢鸡约翰牛比。脚盆鸡?我就再呵呵一次吧~ 国足还不是一句话就雄起了,国之利器怎会有半点马虎?
日本的军队,后勤,军工,甚至日本的国家政策,都必须和“日美同盟”挂钩考虑。军队日本早就清晰的认识到今天的世界不可能靠一个国家 - 尤其是日本 -的武力一意孤行。所以日本在军事上的长期政策其实就是“配合美军作战”。比如日本日本的十十舰队,重点发展反潜能力,就有配合美军航母编队作战的意味。后勤驻日美军的后勤系统早就加入了大量日本人。甚至几乎可以说今天驻日美军没有日本人的支持就无法作战。这个传统自朝鲜战争就已经如此了。军工几乎主要的武器都是美国研发的。一是美国的装备的确先进,二是日本没有能力在这方面大量投入。养老金和医疗等国民保障消耗了日本绝大多数税金,导致日本的财政连年赤字。所以,问题中的比较缺乏实际意义。真实的世界中,日本一定是坚定的站在美国的身边加入战争的。《日美安保条约》就是这种立场的保证。也是日美双方的共识。所以,更现实的问题是:中国的军工,和美日相差多少?
转自天涯 原链接两岸哈日派总爱吹捧日本贬低中国;  指日军工实力亚洲第一?仅次于美国,要不是美限制日本,日本早“逆天”了?  事实是,中国的军事工业从规模,体系齐全上看是美俄之外的世界第三大军工体系!  其源于于苏联50年代对华的大规模援助,苏联帮助中国建立了军工,冶金,机械,汽车,煤炭,电力,电讯等14个重点基础工业项目,史称156项。  156项中,很多是投向了国防工业,其中兵器工业项目有21个,电子9个,其它还有航空,船舶等项目,基本覆盖建立了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  目前中国军事工业共有11大军工集团,300多家主要企业,几千个配套厂家。  分核工业、航天和电子、航空工业、造船工业、陆军武器北方/南方兵器等集团。  一,核工业  核工业有24家企业。  60年代,中国先后在西北大三线逐步建立起了数目可观的核武器研制开发基地。  这其中有有名的新疆罗布泊核武器试验基地、青海海晏的核武器设计基地、酒泉的核武器加工生产基地、兰州的核武器材料试验反应堆、贺兰山的离心分离机-核材料浓缩工厂、广原、玉门和包头的增值反应堆等核武器综合开发研制单位。   后来又建立了西安、银川、成都和青海湖基地,其中青海湖基地就是从海水中提炼新型核武器用的新材料-氘、氚的主要基地。  这其中兰州的气态扩散分离厂可以年产武器级浓缩铀既U-235计450公斤,  贺兰山反应堆年可产武器级U-235浓缩铀计450公斤,   玉门增殖反应堆年可产武器级钚Pu-239约300公斤,  包头增殖反应堆年可产武器级钚pu-239约200公斤,  广原增殖反应堆年可产武器级钚pu-239约200公斤,  从以上各基地的产量来看,80年左右中国年可生产武器级浓缩铀u-235共900公斤,年可生产武器级Pu-239约700公斤。  按照当时世界各大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的通用材料量来算,一枚通用核武器需要用约15公斤U-235或者5公斤Pu-239,当时中国的年核武器生产量应该在150到200枚之间。如果抛去其它反应堆消耗和试验用去的之外,每年实际生产最低数量的150枚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引进新的欧洲技术来改进核反应堆,同时也增加了新技术材料的应用,也就是说,在应用新型材料后,每枚核武器的实际使用核材料大大减少了。   中国科学家在核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铀钚材料回收,而如果能够将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我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这项技术的专业名称叫“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如在新型核武器中应用锂、铍、氘、氚等材料后,可以只使用少量的铀和钚,就可得到很高的所需爆炸能量。因此,世界各主要核国家,都在极尽所能开发研制新型核武器材料,新型核武器的爆炸能量越来越高,而核武器的体积却越来越小。   按照中国核武器的储存年限以15年计(储存时间久了,武器级核材料因为自身的核衰变以及型号的逐渐落伍,国家将会对核材料进行回收重利用),约计中国现在有大约2200余枚核弹头或者核装置是可信的。   这些核武器有洲际导弹用单个大当量核弹头、有导弹用分导式小当量核弹头、有专用某项核弹头(如辐射增强弹、核电磁脉冲弹等)、有专用于国土防卫用核爆炸装置(俗称核地雷)、有战术导弹用中子弹、有大口径火炮用专用中子弹、有集束式专用核弹头、有轰炸机用投掷式核弹头、有巡航导弹用核弹头、有鱼雷用核弹头、有强击机用小型核弹头,还有特种任务用手提包式核装置等等。 目前主要致力于研制新型小威力小型核战斗装药。战略核武器装药威力从1-4百万吨降到25-65万吨,而战役战术和战术核武器分别为9-10万吨和25000吨。新型装药可用来研制任务更加通用的核武器。此外,还在进行热核武器的研发工作。核工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与科研和生产基础的完善联系在一起。  二,火箭-航天工业  中国火箭-航天工业于上世纪50年代在苏联援助下获得发展。目前该部门拥有足够强大的科研和工业基础,共有12家主要企业。这些企业被编入两家公司:航天科技公司和航天机器制造和电子公司,负责组织国防科研和生产管理。目前本部门的主要工作方向是:  长征火箭已有13大类及侦察/通讯等120多颗卫星。。  在火箭的可靠性和航天测控和载人航天比日本领先。新一代120吨级火箭发动机也已试车成功。  飞船和太空站及“嫦娥”探月计划在稳步推进。 快舟快反火箭已试射,正在研发新型长征5号大推力运载火箭。  拥有完整的远中近程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卫星和反导导弹,激光武器。   战术性的导弹从地空到空空,空对地,反潜,反舰,反雷达,反坦克等导弹均能自产。  三,航空工业  中国航空工业企业由第一和第二航空工业公司合并而成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  航空工业由9家主要航空企业构成: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汉中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沈飞专业研制生产战术歼击机。住要产品为歼-8-II、歼-11A/B/BS,歼15舰载机等歼击机的生产和改进。  还与成飞联合改进歼-10歼击机。公司正在研发四代机歼-31。其试验样机已从2012年底开始试验。计划研制两种基本型——陆基型和舰载型。预计列装不会早于2020年。还有消息说公司正在研制据称是第六代飞机的无人驾驶歼击机。在年在各国举办的航空航天展上都展出了该飞机的模型。  2)成飞是中国第二大歼击机制造企业。  目前该公司生产歼7/C及FC-1/JF-17枭龙和歼-10/歼20歼击机。歼-20原型机的试验飞行在成都公司机场进行。  3)西飞从事战术歼击机、运输机和空中加油机的研发生产。  目前其企业正在生产轰-6M/H/K轰炸机和以其为原型的轰油-6空中加油机、歼轰-7/A歼击轰炸机、各种改型的运-7,运8机。  公司的优先业务方向是研发未来的轰-8战略轰炸机和运-20重型军用运输机。后者的原型机已于2012年年底开始试验,2013年1月首飞。  该机不仅有货运型,还将作为各种任务飞机的平台,如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等。  运-7的深入改进型——“新舟-60”/MA-60运输机已经做好了批量生产的准备。该机计划生产货运型、客运型及其他特殊型号。  4)贵航公司专业制造教练战斗机和航空涡喷发动机,修理和改进航空技术装备。  目前公司已完成教练-9(FTC-2000)新型超音速教练战斗机的生产。第一批飞机于2006年已经列装中国空军。教练-9是歼教-7教练机的进一步发展。教练-9用于飞行人员的基本和高级训练,可作为轻型强击机使用。估计大部分将出口国外。  还生产C--701/704/705,飞龙等战术导弹。   5)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运输机和客机。  90年代末该公司按许可证组装过MD-90-30T客机,还生产过客机和运输机的各种部件。2000年代初公司所属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公司从2008年起开始批量生产ARJ-21新型支线客机。该型飞机也可用作军用,例如,作为空中指挥所使用。与此同时,由于试验暴露出一些技术问题,该机型的生产被推迟。公司的优先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完善企业,设计和研制中型干线飞机(C-919)和宽机身客机,参与研制重型运输机。此外,公司还从事无人驾驶侦察机和打击飞机的研制和生产。  6)洪都航空工业集团专业研制生产强击机、教练战斗机和轻型运输机、小型飞机以及导弹武器。  公司所属企业正在生产以下主要产品:强-5M(可携带战术核武器)、教练-8(K-8“喀喇昆仑”)教练战斗机、2010年公司开始了L-15超音速教练战斗机的批量生产。  7)昌河飞机工业公司也被称作景德镇航空工业公司,是中航工业公司子公司——直升机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员,从事直升机的研制与生产。  公司正在生产直-8、直-11、CA-109(与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联合研制)以及直升机各种部件。公司优先发展方向是批量生产直-10武装直升机。  8)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专业研制生产运输机、客机和直升机。  公司批量生产各型直-9直升机,包括武直-9/C/G武装直升机、ЕС-120/НС-120轻型直升机(欧洲直升机公司参与研制,主要供出口)、运-12轻型运输机、ERJ-145 客机(按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许可证生产)。公司未来的计划是研制直-15通用直升机。欧洲直升机公司参与该机的研发。计划2013年开始批量生产。此外是直-19轻型武装直升机的研发和试验工作,研制“枭龙-600”重型水上飞机,计划2013年年底之前开始生产“枭龙-600”试验样机。据悉,“枭龙-600”水上飞机起飞重量约50吨,用于执行搜索救援、灭火、巡逻和反潜任务。  9)汉中公司专业研制生产中型运输机。其最重要的企业是批量生产运-8运输机的陕西飞机制造公司。90年代中期以其为平台研制了空警-200预警机,2003年开始装备中国空军。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研制生产运-9运输机——运-8的进一步发展。计划生产运-9的军用运输型和民用型。.  正试飞高新2号电侦机,高新3号战场指挥机,高新4号情报收集机,高新5号海巡机,高新6号反潜机,高新8号电战机等特种飞机。   四,装甲坦克工业  中国装甲坦克工业由15家生产企业和科研单位:3家生产主战坦克,1家生产轻型坦克、步兵战车和履带式装甲输送车,1家生产轮式装甲输送车,5家生产发动机,4家修理装甲坦克技术装备,以及位于大同的1家科学研究所。  目前正在生产96、99式(99/A/G)主战坦克,04式步战车,09式轮式战车,轮式突击炮,05和88式155毫米自行火炮、83式152毫米自行火炮、85式和89式122毫米自行火炮的履带式底盘,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03式(ZBD-03)、04式(ZBD-04)、05式(ZBD-05)和95式(PGZ095)自行高炮,89式、92式轮式装甲输送车和步兵战车等。研制了并正在批量生产履带式和轮式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包括出口型。正在生产的装甲坦克技术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与国外第二、三代产品接近。中国装甲坦克工业发展计划包括研制一系列装甲坦克技术装备型号。据悉,08式(WZ-502 或 ZBD-08)新型步兵战车已经装备部队。  五,枪炮工业  枪炮工业有20家主要的武器企业,包括野战自行火炮和牵引式火炮,火箭齐射装置,迫击炮、高炮和反坦克炮,火箭筒和各种轻武器。  目前主要产品是WS火箭炮和神鹰400超远程火箭炮等。  弹药工业  中国弹药工业有超过200家企业,包括机械厂、火药和固体火箭燃料、炸药、引信和起爆装置生产企业、炮弹工厂。就生产潜力而言,中国弹药工业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  中国硝酸年总产量为280万吨(日本当前硝酸的年产量约为80万吨),1吨硝酸基本上可生产1吨火药,按照1吨火药可生产6吨炮弹计算,每年硝酸的供应量可生产1680万吨弹药  六,军事造船工业  中国的军事造船工业有23家船厂,其中主要的大型船厂7家。生产基地包括736个修理-建造地点(643个在船台和滑道上,93个在船坞内),48个浮船坞。本部门企业共有职工59.28万人。全部造船厂设计年生产能力:建造舰船321.72万吨(标准排水量),修理舰船298.64万吨。  中国在逐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已是第一大造船国!  1.大连造船厂:051B型驱逐舰,072A型坦克登陆舰,051C型驱逐舰,改装辽宁号航空母舰及自造航母。  2.江南造船厂:052型驱逐舰,037II型导弹艇,052B型驱逐舰,052C驱逐舰,052D型驱逐舰。  3.沪东造船厂,053H2G型护卫舰,072II型坦克登陆舰,072III坦克型登陆舰,053H3型护卫舰,F22p护卫舰(出口),072A型坦克登陆舰,054型护卫舰(2005), 3艘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2012),8+2艘054A型护卫舰(订单执行中),3+2艘056型护卫舰(订单执行中),至少60艘022型导弹艇(订单执行中)  4.黄埔造船厂:053H1G型护卫舰,053H3型护卫舰,054/054A型护卫舰,056型护卫舰,气垫船。。  5.武汉造船厂:072A型坦克登陆舰,056型护卫舰,039/041及其各种改型潜艇。  6.辽南造船厂:056型护卫舰。  7.渤海造船厂(葫芦岛):093型攻击型核潜艇,094型战略核潜艇。  七,电子工业及引进的美欧技术;  中国已掌握了数字电传技术,且在相控阵雷达及数据链及综合航空电子等技术上已获突破。   南京14所(大名鼎鼎的雷达研制单位),洛阳电子所,无锡702所(水动力,流体力学研究试验中心)  景德镇602所(直升机研究所),株州608所(直升机发动机),北京634所(测控研究所),上海711所(船用柴油机研究所),  如湘潭电机厂(潜艇电机),洛阳轴承厂及福建轴承股份公司(火箭,导弹精密轴承),南方航空动力(直升机发动机),  合肥电机厂(鱼雷推进电机),上海光学仪器厂(潜望镜)。。  中国在60年代末开始,也多次引进了一些重要的技术和装备,  其中,1963-68年引进西方技术,设备80多项,价值3亿美元,引进项目165项,价值115亿美元,引进项目价值89亿美元,这些项目中,处了象宝钢,石化类的国计民生项目,其中当然还有一些军工项目,西方的发动机和火控电子先进,这个是引进重点,至今引进的西方技术,如大家都知道的从英国引进后来装备飞豹的斯贝发动机,美国引进了一些弹药生产设备和MK46鱼雷(国内代号109),黑鹰直升机(单价1330万美元)。另外,从瑞士康特拉夫斯公司引进防空卫士火控系统(250万美元),意大利引进NA30火控系统(495万美元),达多火控系统(225万美元),汤姆逊-织女星火控系统(1800万法郎),眼镜蛇火控系统(520万法郎),其他引进的还有105毫米坦克炮,100毫米舰炮(3200万法郎),阿斯德派导弹,马可尼声呐,意大利PLOTO线控灭雷具,轻型战斗机火控系统等。  军工工业装备上也引进了一些好东西,如成都飞机公司化7000万美元从法国ACB公司引进的飞机蒙皮拉伸机,世界上没几个国家有啊,法国人也没把这当成多大事。  象加拿大的Radarsat为了让中国利用好自己的合成孔径雷达卫星,不仅把卫星的资料手册参数奉送,还专门为中国研制雷达成像卫星的地面接收设备,并调试好。西方人一点也没阶级斗争观念,眼里只有生意经啊。  90年代后,西方开始对中国限制军事技术出口,恰逢苏俄困难,军工大甩卖,中国不失时机的引进了一些大型军事装备,众所周知的有苏27战斗机,基洛级潜艇,现代级驱逐舰,S300防空导弹等,经过消化吸收,又揉进了自己的长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大大提升了军事工业的水平,但与美国相比差距还很大,特别是今后面对美国的战略压力,更先进的技术开发只能全靠自己,如不尽快形成自己的持续创新的科研体制和生产能力,中国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总体看,中国的军工有几大特点:  1. 规模庞大,产能巨大。这是大国带来的优势。产量大,市场大,产业链大。  中国的整个制造工业,发展到现在,在世界上可以说是近三望二了,门类齐全得可以说夸张点是过剩有余了。  2. 军工的体系及自给程度很高。  这是中国从冷战时期延续下来的固有情结,什么都想自产,想要自己支撑完整的体系,自给自足,目前自给率已达九成以上。  虽然目前的确在有些方面还依赖国外,但国内都有对应的备选方案(可能会以降低性能或寿命等为代价),即使技术引进,也都尽量立足于消化吸收以我为主。总体来看,在军工各个主要方面,中国基本都能实现自产(包括广为诟病的发动机领域,其实在世界上能独立生产涡喷、涡扇、涡轴、涡桨,从大推到小推等全系列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也就美英中俄法而已),各种配套企业完善,在世界上能达到这种完整程度的国家是很少的。  3. 基础的材料水准、加工水准比日本要差(比如复合材料,中国目前无论是从水平还是产量都比日本差很多)。但中国系统的整合能力很强。比较善于利用现有的东西整合出一个总体好用的东西出来。(和日本的H2对比,中国的长征系列充分利用上世纪70年代东风导弹积累的技术,如75吨肼类发动机(这个发动机比日本H2火箭上的LE7落后),发展出完善实用的火箭系列,不盲目跟风去搞航天飞机,而是利用现有的资源搞了神舟飞船,实现了载人航天和空间站)  4. 拥有一些大国才具有的玩意。比如8万吨水压机、30倍音速反向爆轰风洞、北斗导航系统、中段反导设施等等,这些都是日本不具备的,还有各种核设施这些就不提了。  日本的军工实力;  日本已建立门类较齐全、水平较高、寓军于民的军事工业体系。  仅在防卫厅登记从事武器的企业就有1377家,约有15万从业人员。  三菱、东芝、日立、丰田、日产、富士、小松、NEC、理光……。这些企业所生产的汽车、家电、电子、机械设备等方方面面产品,早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这些我们身边熟知的日本企业,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军工企业。许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平时所用的某件日本家电,其实就是日本军工企业生产出来的。  三菱重工:军工老大覆盖海陆空  三菱重工是全线通吃型军工企业,在战斗机、舰船、装甲车、导弹、火炮、火箭等各个领域等,几乎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主力战斗机“F—15J”和“F—2”由三菱重工生产制造,第一代和第二代宙斯盾驱逐舰、爱国者导弹也由三菱重工许可生产。而“90式”、“10式”坦克更是三菱重工的独家产品。可以说,三菱重工是日本军工产业的顶梁柱。  在导弹领域,三菱重工为日本自卫队生产的导弹包括“爱国者”地对空导弹、“AAM—3”90式空对空导弹、“ASM—2”93式空对舰导弹、“SSM—1”88式地对舰导弹等,是自卫队的主要导弹供应商。  在坦克领域;三菱重工是日本唯一生产坦克的军工企业。其坦克设计和生产基地位于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泛用机与特车事业本部”。日本目前最新式的“10式”坦克就出产自这里,三菱重工刚刚于3月底,向日本自卫队交付了13辆该型坦克。二战以来,三菱重工分别生产过“61式”、“74式”、“90式”和“10式”各系列坦克。  在造船领域,,三菱重工的主要造船基地是长崎造船厂。这里不仅建造了自卫队著名的“旗风”级导弹驱逐舰,还承建“金刚”级宙斯盾驱逐舰和“爱宕”级宙斯盾驱逐舰。其中“金刚”级宙斯盾舰还是美国首次在他国建造。  而三菱重工的潜艇制造基地则是神户造船厂。这里先后出产过“春潮”级、“夕潮”级和“亲潮”级潜艇,而2009年开始服役的“苍龙”级潜艇,更是日本第一艘AIP系统型潜艇,是日本二战后的建造吨位最大的常规动力潜艇,潜航排水量达到4200吨。  日本武器装备的研究开发工作,在军内以技术研究本部为主、三军有关机构和院校为辅;军外有关厂家也设有武器装备研究部门,承担技术研究本部委托的研制项目,或进行有关民用技术转为军用的课题研究及基础研究,形成了一个互相联系、各有侧重、分工协作的武器装备研制体系。  日本奋力进行最新反潜机XP-1的实验。  XP-1 喷气式反潜巡逻机全长38.0米,翼展35.4米,高12.1米。这一尺寸稍大于P3-C。而该机的基本起飞重量达到了79.7吨,远大于P3-C的56.0吨。在动力方面,虽然与P3-C一样同为4台发动机,但新型的发动机每台推力可达6吨。  日向号于2006开工。日下水,二号舰伊势已下水仪装中。由于海上自卫队现有的舰队都会配备直升机护卫舰,日向级的数量只够替换榛名级,白根级的空缺将建造2艘19500吨级DDH22与DDH24补足  日本自卫队主力战斗机“F—2”由三菱重工生产制造。“91式”携带地对空导弹(SAM—2)出自东芝之手。日立是日本第三大装甲战斗车辆制造商。  另一家日本企业IHI集团是日本军工企业的第二集团。目前其军工部门主要涉及造船和飞机发动机引擎。  二战后,石川岛播磨重工成为日本防务省指定的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建造驱护舰的三家大型企业之一。此外,该公司还向航空装备领域拓展,是日本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日本新一代反潜巡逻机P-1的发动机和日本“心神”隐身战斗机的引擎均为该公司研发。此外,该公司还根据美国授权生产了F-2的引擎。  东芝:日国产防空导弹主要供应商,是日本大型军工企业,而且是日本自卫队国产防空导弹的主要供应商。  为日本自卫队供应防空导弹和中央指挥系统。  这六大类中,最知名的应是防空导弹系统和中央指挥系统。  日本自卫队的国产防空导弹大多由东芝设计制造,其中包括“81式”短程地对空导弹(SAM—1),“91式”携带地对空导弹(SAM—2)和“93式”近程地对空导弹(SAM—3)。  东芝还为自卫队设计了“C41”中央指挥系统。其设计的“基干连队指挥统制系统ReCs”被运用于步兵连队,“战车连队指挥统制系统T—ReCs”被运用于坦克联队。  日本军工的特点;  1. 受益于其民用技术先进水平,其精密加工、电子、复合材料等方面是优秀的。某些方面甚至是世界顶尖水准。  2. 规模很小。受限于和平宪法,日本不可能大张旗鼓搞军备。因此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其军品无法大规模量产,单价昂贵,而且很难形成系列化。 典型例子是90式坦克、F2战机。  3. 军工的完整程度较差,不成体系,许多方面严重依赖外国。  日本的火炮技术严重依赖德国(莱茵的L44),雷达和导弹技术严重依赖美国(爱国者、麻雀、海麻雀、标准这些都是美国货,所谓自研的如90式反舰弹是山寨自美国鱼叉,AAM4大量依赖美国AIM120技术等等)。动力则是大规模引进美国和英国(航空的F100、F110,舰船的LM2500、SM1C等)。  4. 一些单项系统水平厉害,但涉及大系统整合时则功力不行。  经常干出一些 “使用牛逼技术堆叠出一个废物” 的事情来。比较典型的例子是F2战斗机上的J-APG1雷达和高故障不可靠的H2火箭。  5,日本是世界上电子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日本的硬件先进,但软件落后,日本的软件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国。  中国电子工业基础落后,有一些军用电子原器件不能生产或其质量不高或价格太高,影响到中国军事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时影响到陆海空军和卫星的电子系统的水平。但最近几年这个情况有了根本改变。中国电子工业的加工水平达到12英寸,0.13微米加工技术。  现在正在开发自主的90纳米的加工技术。中国的IC设计发展也很快,已经在开发最具有挑战性的处理器芯片。  中国的工程软件设计原来就不在日本之下。日本的电子战信息战技术还主要依靠美国,LINK11和LINK16是日军的主要信息链路。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是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离开美国,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立即瘫痪。  而中国是具备一个完整的军事工业和军事科技体系。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军事技术并不落后于日本,而且更有完整性。  两国军工总体对比:  中国在核武、核潜艇、火箭导弹和航天反导激光、核电,三四代飞机、无人机、发动机、大飞机、直升机、超级电脑、下一代网络技术、3D成型技术、022隐形艇、造船,陆军武器、家电等技术上领先日本;  日本在半导体、电子技术。芯片、预警机,反潜机、高端数控、机器人、汽车、碳纤维材料、潜艇静音等技术上领先中国。  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是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离开美国,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立即瘫痪。而中国是具备一个完整的军事工业和军事科技体系的强国。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军事技术并不落后于日本,如飞船,核武,太空站,洲际和巡航导弹,反导反卫星技术,激光,导航卫星,超级电脑,核潜艇,四代机,量子通讯,。。日本不是木有就是不如中国。  日本只是在个别如电子和材料等技术上领先中国,但从整体上特别是产能上日本不如中国,和中国比已不是一个量级的选手。
中国军工主要差距在材料上面,发动机很多问题都落后在材料上面,包括材料材料加工。这个问题制约很多地方。日本强的地方也不多,看日本军队就知道了,海军的主力 金刚级是美军的翻版,主力战斗机F15 F4 F16都是直接买的,反潜的是P3,运输机是C130.号称自己设计的F2是学习F16.坦克上面90式的火炮是德国授权的,发动机油耗高,装甲防护不提也罢了。
楼主这个问题问的角度很新颖……如果日本军工实力比中国强,美国何必拉拢日本和亚洲各个喽啰围堵中国,靠日本一家不就行了么?难道美国闲的蛋疼…-_-#
我仔细想了想,现在好像不是1970s不是1980s,甚至不是1990s和2000s,现在是2010s,在美国不介入情况下,战术武器日本都只能造个壳子,再过几年说不定可以变成“日本军工和中国有多大差距了”
产量和产品覆盖面而言我们远远超过日本,研发、技术含量和加工水平的话远远落后日本,这是现实,但是有些东西我们能做日本却根本没有,所以实际上不太好比,不过有一点,就是咱们的不赚钱而日本的赚钱。。。。。
如果仅仅是从军工产品的设计研发,以及军工生产所涉及的一些机械加工手段等方面来说:相差很远1
军工产品的设计研发
就以中国和日本从事军品研发领域的人员对比来说,中国有太多太多的人员混吃等死了。这和中国军品设计研发的指导思想和中国的体制有关,在此不细说。中国的军品的设计研发始终处于山寨阶段,这个我想大家都没有什么异议。而日本,由于二战结束时所签署的协议,使得其不能拥有大规模的军队和过于明显的侵略式的军事装备和武器,这就使得日本军工有段时间内处于停滞状态。上世纪日本经济的发展,让日本军工有了机遇来武装自卫队。为了不引起美国和亚洲各国的注意,军工大都以民品或半民品的形式出现。日本的很多军工从业人员以学习的姿态,到美国的一些相关涉军商业工厂去学习。回来后再运用一些逆向工程来研发自己的军工产品。以日本的坦克来说,在其研发阶段,就派人去学习美国的坦克设计思路,尽可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回来后再让各工厂生产相关零部件,组装后测试。这就让日本军工设计研发直接跳到了军事装备的前沿。日本的军工研发人员荣誉感要比中国强,中国军工的设计研发人员大都想着怎么能多巧立名目的搞些“科研经费”,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2
中国的机械基础薄弱。这个薄弱不仅仅是指机械手段。日本的军工生产是以民品的生产为依托,以民品养军工,著名的企业有三菱重工等。这些企业对于机械加工如何数控,尽可能的减少人员误差方面有着太多的经验。反观中国,靠的是所谓的一些能工巧匠来达到一些技术要求。这就让很多的军工产品精细度受到限制。就以射流药型罩来说,其产品的废品率令人吃惊。3
中国的意识形态导致中国军工人员很难走出去学进来。日本借助二战后的协议,以自卫队的面貌出现,使得很多军工从业人员的身影能够出现在很多国家的军事装备的研发上,这就让日本军工设计研发方面的理念始终处于高出中国军工的情况出现了。无论日本的军工如何,受二战后条约所限和日美之间的协议所限,现阶段不可能有大规模的军事装备。说的有些凌乱,您将就着看吧。对中国现阶段的军工研发很失望。很多话想说但又不太好说----------------------------------------------------------------------------------------感谢大家都评论和点没有帮助,谢谢你们
中国最顶尖的军工这几年还是进步很快的,但是我觉得有一点最大的不足,太闭门造车了。由于专业原因,我的研究方向是现在军工领域非常热门的,接触过不少国内最顶尖的研究所人员。他们聪明,努力肯干,但是就是交流的机会太少了,我曾经参加过一些美国英国军工相关的研究项目(当然属于学术研究,对于国际学生来说已经基本没有密级可言),但是和他们交流中哪怕随便说说他们都极其重视并且会反复研究。总的来说国内十分渴望得到外部的信息和互动,但是不知道是主观客观原因条件太少,主要交流都和欧洲的国家,比如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电子方向的,国内对俄罗斯那一套不是太感冒),很难接近英美的军工体系和交流技术思想。日本在这方面条件好得多,虽然日本的地位决定他不会什么都做,但是他至少可以什么都参加并且随时保持和国际最先进交流
根据我的了解 我们国家的军工技术在坦克研发方面相对比较强大 在某些性能上,我们是不逊于美国和德国的。比方说坦克的火力系统。 但我们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落后太多 如材料、发动机等等 这方面我们和德国、美国差距很大,我们坦克发动机技术现在基本还源自于乌克兰的技术 我们的坦克无法做到世界最顶尖,但是可以做到世界前五,并依靠规模和成本来保证战争中的优势 PS:虽然我们在坦克的研发比较有优势,跟我们的国土防御的需求有关。其他西欧国家对于坦克的需求远低于我们,毕竟现代陆军作战理论已经不是以坦克集团军为核心的大兵团作战的时代了。 不过我们的坦克外销的确很好。以99式坦克为例,如果外销的话,可以用不到M1A2一半的价格,买到M1A2坦克80%~90%的作战能力,还是非常合算的!
日本是传统海洋强国,三军之中数海军最为厉害,陆军次之,空军最弱。二战期间,日本的陆军是轴心国里最次的,在苏联铁甲面前不堪一击。但日本海军的确一流,当然,这扯远了,下面回答军工的问题。依靠美日同盟关系,美国的先进武器日本可以轻易得到,训练水准和所配备的装备的水准基本和美军一样。日本的技术,在芯片这块比美军甚至都要强。但日本有它的弱点,陆军不强,日本的最先进坦克,发动机不是自己的,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确实是从德国进口的。中国可以独立自主的生产自己的所有装备,全世界这样的国家,只有三个。发展全面是我们对日的一大优势,毕竟,如果全面开战,储备的战斗资源会很快耗尽,之后基本拼产力。
都缺乏原创设计我国军工缺乏原创设计的主要原始是抄袭惯了,延续苏联的设计思路,俺上大学学的第一门专业课就是“测绘”,不是地图测绘,而是从零件测绘到图纸上,这不是赤裸裸的抄袭吗?以前抄苏联,苏联垮台了,又抄欧美。话说回来,基础差底子薄,要想超车,只能从抄袭开始,想好高骛远的搞原创,脱离基础工业的现状,只怕要落得印度的境地。这些年通过抄袭,在抄袭中学习设计思路和理念,中国军工确实进步很大,在把握了别人设计思路和原理的基础上创新,这条路走得踏实,也是卓有成效的,虽然口碑不好。制约中国军工和欧美军工的最大障碍,还是“市场化”,都知道市场化是资源获得最佳配置的方法,放在军事工业也是一样的,通过市场化引入竞争,才能促使企业的自我完善和优化,才能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谓“举国体制”和“市场化”一点都不矛盾,纵观中国其他产业,保护和呵护从来就换不来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如果在这点上没有改进,中国军工和欧美的差别不会缩小,只会越拉越大。日本军工的缺乏原创设计,主要是受美国的压制,日本的基础工业非常发达,如微电子、软件、精密机械、化学工业等等,在系统化的集成能力上,也非常强大,但是在军事工业的发展上,美国一直压制着日本军工,如日本的F-2基本是美国F-16的模子,压制日本军工的原因一是对该国不放心,毕竟曾经经过浴血奋战才胜利的,付出和教训太大,二是可以把日本作为美国军工的大粮仓,价格基本是美方来定的。一箭双雕
1.任何武器都是一个大的系统,你以为你能加工一个精密零件、生产一个高科技电子元器件、编一个功能强大界面绚丽好用的软件就意味着能生产出一套高科技武器!?做个航模跟造一架飞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实践出真知,我想这句话无可辩驳吧!2.韩国印度同样有高科技,甚至比中国强大的科技,可是他们的军工企业水平如何?请自行百度。3.模仿很容易?韩国的火箭直接拿别人的东西来用还是上不了天!把中国的火箭整个送给日本让他们模仿一个,他们也未必能把他送上天!再说了,不模仿难道等着美日的蛋蛋来炸翻你的老窝?
多说一句:题主问题覆盖面略大了,军工预研,军工研发,军工制备,军工后勤,军民互转,军工整合,互相决不可混为一谈,然后一个大帽子盖上,就说是山寨。针对LS所有敢言中国军工基本靠抄的人,纯粹转答案:========================================================================材料、机床等打基础的向来是我国的不及格项,私以为组装为一件成品装备,才是造供战争所用的武器系统的能力。其实组装这二字太草率,让人很容易联想到DIY电脑,零件如果买来就能组装大运的话,沙特早就不用买F16了。比如J10,不管这货到底是不是从以色列起家,我觉得以此来抹杀、诋毁成飞er的功劳,都是错误的。如果人类想飞天只靠喷气的反作用力即可,那么现代所有的火箭都可以算作抄万户的了,这话按照很多人的逻辑来推理都看似正确,但实际上你我都知道这有多么荒谬。J10的小翅膀。鸭式布局的一打儿,谁先做出来的话后面的都算抄袭嘛?都要为了追求一个自豪感,争一个谁最先设计嘛?一款飞机,如果能安俩翅膀就能飞,该有多好,就不会因为这么多人的莫名其妙的民族自豪感和这么多人的莫名其妙的发动机危机感而起争执------拜托,如今连TT自行车、小轿车都要减风阻、都要在放风洞里吹,你当空气动力学的大哥们都是白混的啊?一丁点的设计失误直接就是机毁人亡好不?F22三番五次的拍成沫儿难道是自干五吸下来的?据说J10的什么航电什么软件的用C还是ADA写的?作为只能发明易语言的国人都懒得以此为耻。据说J10挂的导弹设计灵感源于神机箭,我可不是在徒增韩国人自豪感。其实老的J10粉丝都黑它肚子上的加强筋来着,你们以为棍子这外号是哪来的?J10后来的型号改成鼓包了,对,抄袭F35,虽然据说这货设计验证很复杂,不过我认为这DSI进气道跟我牙龈上的肿块形状区别不大,改日我3D打印一个。据说发动机是战斗机的灵魂,是能量机动的神器,日本为了提高F2战机的战力指数,准备放弃副油箱的挂载,改挂两枚发动机,各方面性能大幅提高,改挂难度不大,发动机不就是买来直接安飞机上的嘛?我确定J10座舱里的液晶面板不是国产的,很可能是夏普的,即使是国产的又怎样,液晶显示屏技术显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拜托J10君,做机动时要时刻想着几个g的过载里的字母g的含义,很可能不是中国人定义的!!!...对不起J10,你躺枪被例了,可能看到这个回答的人学会了我的方法论,认为光盘无非就是起伏变化,有凸有凹,非0即1,回家操起神针照着盘就扎,不扎出win8对不起我...这么多人说火箭的材料只需要几十秒几十天的寿命,要求必须没飞机材料高啊,我就不说你绕一个看看了,这死亡几十秒都被你说成没什么大不了的,莫非那些火箭失败的案例都是按照钻天猴的材料标准来贴的?这么多人说长征火箭还用几十年前的燃料什么的,人家日本的high 2都用了什么氢氧发动机什么什么的,难道航天领域要的不是成熟稳定的技术么?变革的太快难道不会像high 2一样老射歪么?几十年前NASA用装着不如你手机CPU运算能力的计算机把人射上了月球,你如今却用手机把小鸟射到猪堆里,还纠结长征为何不用high 2用的最新发动机。神舟搞毛啊,几十年前人家就登月了。拜托,三体人已经研制出了水滴,基础科学秒杀你地球人,都像投降派那样一起等死吧。...火箭嘛,一次性的,那么认真干嘛,对不?射不准还能像大浦洞那样,每个周边国家都怕砸到自己身上,如此便具备了薛定谔导弹的基本特性:在大浦洞落地之前,每个坐标都可能被射中,都处于被射中/不被射中这两种状态的叠加...(看到氢弹字眼,赫然为美帝捏了一把汗,老大哥当初拐卖了多少外国人去曼哈顿,这貌似是公知的...)
对军工不熟,只说一个外行人也能明白的道理:中国的军工追求大而全,高端先讲有没有,再讲好不好;低端讲究成本控制,大量生产。想想二战苏军武器是什么样子,大概就能想想中国武器的研发思路了。所以中国武器真心对人不大友好。在高端,不计成本的搞有没有的结果,就是丧心病狂的山寨。但是你想想49年国内军工是什么现状,就可以想象到80年代大批裁撤前能够普及自动火炮,有自己的歼击机,就已经不错了。现在嘛……其实最顶尖的那批武器还是不怎么样,但是有原子弹导弹卫星等,比没有的强一个数量级;倒是一些中端的武器可以说在质量和成本上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可以用一次性机海战术和人家拼钱,绝对划得来。至于低端吗……上面很多说这说那的,我想说:现在最低端的山寨机在打电话上,和顶级手机有本质区别吗?现在武器的本质问题其实上面说的都很对1 高端缺材料,所以现在各大学校吃军工研究的饭很容易,保密也不严,我都看过太行的发动机局部图片公开展示,假以时日这是能用钱堆出来的,所以只是时间问题2 缺实战检验,很多质量和设计的问题,其实就是缺实战。美国的武器当初不也是一堆奇葩,美国没有黑心军火商,美国没有奇葩设计?这是避免不了的,模拟也没用,演习更是笑话,吹风洞还能连对方驾驶员一起吹?多打几次自然就设计出好的了。制造商可以欺上瞒下,难道还能骗敌军不成?这个问题就大了……起码短期没法解决其实缺实战这个日本也有,所以有日本坦克居住性能良好空调顶级但是不能涉水的笑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军工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