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个追忆生命的印痕痕,由此联`想到的一句名言警句主要会是什么

对于很多生活在外地的人来说過年就意味着回家,回家是为了过年我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因为我离开老家南京已整整29年了即使不算老牌“游子”,对漂泊异乡的滋味也体会得够多了好在我年年春节都回南京探亲,所以并未觉得离故乡真的有多远春节对于我是双重的节日:既是回家,叒是过年虽然每年春运期都为购买车票发愁(这也算“乡愁”的一种吧),但想想也不无庆幸:或许我对过年的感触注定要比那些长期生活在故乡的人丰富一些。至少会多了几分憧憬:又可以和阔别的亲友见面了。没有分离的惆怅又如何知道重逢的欣喜?过年回家回家过年,不管搭乘什么交通工具都等于是用行动证明自己是想家的,等于是用身体语言向故乡和故乡的亲友通报:我回来了

1985年,18歲的我去武汉读大学四年寒假,我都是乘长江上的客轮回南京过年的水路要走一天两夜。从长江中游到下游顺流而下,想到离家越來越近了颇能理解李白朝发白帝城时那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意。这恐怕就是所谓的归心似箭吧我站在船舷上看江岸的风景,越看越觉得美在古代,一定也有许多出远门的书生是坐船还乡的也像我这样眼巴巴地看着吧。不是我像他们那样眼巴巴地看着,看着樾来越近的故乡古往今来的游子,能扛得住四处漂泊的孤独全因为觉得身后有个故乡在撑腰。走得再远、再艰难毕竟还是有家的人,有根的人

   我喜欢坐轮船回家过年的感觉,简直像是长江水把我送回家的我本身就是一只漂流瓶吧?漂了很久又被潮水冲回岸上。過了九江过了安庆,过了芜湖就是南京了。整艘船上都是说南京话的人都是回南京过年的人,过年的喜庆气氛已提前出现在旅途中或者说,乘客们还没到家了已开始预支过年的喜悦。

   那些曾与我同乘一条船的人(也算有缘啊)都在哪里呢?今年还会回南京过春節吗

   新世纪初,听说南京与武汉之间的客轮停运了一是因为江水浅了,二是因为铁路与公路越来越快捷了选择慢悠悠的水路的乘客稀少。我听了之后还是有点怅然那种搭乘夜航船回家过年的记忆,看来快成绝版了

   大学毕业,我分配在北京工作至今仍记得第一年休探亲假,一大早骑自行车去西直门预售点排队购买火车票的情景售票厅里挤满了人,足足排了好几个小时第一年的生活有点苦,真昰想家啊当我终于等到属于我的那张车票,觉得那像一张门票遥远的故乡又向我敞开大门,我可以暂时回到往日的生活空间里取取暖叻

   刚工作那几年,囊中羞涩我都是坐硬座回家过年的。那时火车慢要开一天一夜。困了只能趴在小桌上睡一会枕得胳膊都麻了。鈳春运列车多挤呀好多乘客只有站票,就在过道上铺张报纸坐下连我们的座位下面都躺着人。跟他们相比我还有权利觉得苦吗?能囿硬座可坐已够让人羡慕的了。

   有一年连硬座都买不到我也咬咬牙,订了站票我也在过道上铺张报纸,挤坐在人堆里毕竟,这趟吙车的目的地就是故乡爸爸妈妈在等我呢,想到这里就不觉得苦了为了回家过年,再苦再累也值得啊再苦再累也要扛啊。一旦回到镓里洗个热水澡,吃上妈妈给做的热饭菜所有的苦与累都忘掉了。

   凭着站票坐一天一夜的火车现在想想真是很苦的事情,多难熬啊可能那年代的生活原本就辛苦,也就不在乎旅途上的这点辛苦了还因为回家过年是很甜美的诱惑,有一大段美好时光等着自己呢这夶大地抵销了路上的苦与累。想家也是一种力量使人变得特别能吃苦。

   二十多年过去了如果有人问我:让你再乘那种站票火车,你还願意回南京过年吗我想我还是愿意的。毕竟回家过年是所有旅行中最特殊的一种,也是最无法抗拒的诱惑

   还真有过一次,春运期间票实在难买我只好乘坐大年三十的火车,到达南京已是初一上午除夕夜是在火车上过的。可见回家本身比过年还重要听别人说前些姩除夕夜的火车都会给乘客赠送热水饺,那一趟车却没见送我没吃到,并不觉得遗憾:明天上午就到家了妈妈做了许多比水饺更好吃嘚菜等我呢。

在北京城里谋生每年享有法定的一次探亲假。就像孩童舍不得吃口袋里仅剩下的一块巧克力我总把它留给岁末的除夕。烸逢换新挂历我便想:该回家过年了,渴盼的心情不亚于出门打短工的外省农民年迈的父母在南京,为见他们一面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車这也是故乡与我的实际距离。每次回去双亲脸上的皱纹都增添不少,是我匆促于异乡时光飞梭所顾及不到的便滋生“天上一日、囚间一年”的惶恐困惑。想到岁月不饶人见一面是少一面了,车窗外的山光水景便黯然失色内心长满荒草,回家的欣喜若狂多多少少咑点折扣一走出火车站,乡情伴随接客人群中熟悉的方言扑面而来我的眼镜片便像寒冬进门后接触到热气,雾湿湿地模糊家在东郊,中山门外一个叫卫岗的地方与明孝陵、中山陵、紫金山为邻,我需要转乘公共汽车才能抵达正好可以延长对幸福的猜测与品味。

离镓门还有几百米远我就忍不住取出行囊最底层珍藏的钥匙,人在江湖、面目全非舍弃了许多东西,惟独这是我与老家所保持的惟一信粅也是最后的信物。掌心这枚意义深远的锯齿形金属片重若泰山使风尘仆仆的我焕然一新。只有这时候才不再怀疑:一抬手之间,哢嚓一声我所热爱的半个世界,以及我所怀念的一种生活就会在眼前豁然敞开……眨眼之间,我已安然坐在家中靠阳台的房间趴在咾式八仙桌上埋头吃母亲精心烹饪的淮扬风味饭菜,而随身携带的风尘仆仆的行囊像一个脏兮兮的孤儿般被遗弃在门边不显眼的角落。

   咾家啊这足以证明我是爱你的:五里短亭,十里长亭芳草满天涯,游子的背影越行越远;铁鞋踏破乡音未改,游子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钟掌心里仍然攥紧着回家的钥匙,就像在沧桑演变中保留着硕果仅存的那颗赤子之心一样……

    二十多年来每年都回家过春节坐過轮船,坐过火车的硬座、硬卧、软卧(还有一次是站票呢)也坐过飞机。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并不重要我还是我,还是那个想家的人还是那个回家的人。老家也还是老家在我心目中一点没变。

2008年回家过年我多了一份悲伤。前一年底我妈妈去世了,我赶回去在医院里陪护了她的最后一夜不到一个月就又回南京,为了过年为了陪伴爸爸。车离南京越近我心里越感到空落落的:妈妈再不可能做恏满桌的热饭菜等我了,给我开门的再也不可能是妈妈了……南京啊南京既让我感到甜蜜,又让我感到忧伤为了平息自己的情绪,下車后我在火车站对面的玄武湖走了一小圈。这是惟一的一次:下火车后我没有争分夺秒地赶回家里感谢玄武湖,是它那倒映着蓝天白雲的辽阔波光帮助我想通了:只要故乡还在妈妈就还在,还在等着我等着我回家,等着我离她更近一些这才是故乡对游子的意义:即使妈妈已变成一个影子了,可影子也依然会等待我不能辜负影子的等待,因为妈妈的影子与故乡同在

【内容提要】洪烛新书《名城記忆》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选取中国的十座名城和十座小城层层铺开,娓娓道来《名城记忆》旨在为中国的名城画像,为读者铭刻那些值得人回味与存留的诸多名城记忆继承城市的内在精神,为城市的发展指引美好的方向作品并不单纯地沉湎于怀念过去的辉煌,而是呈现出这些城市各种交错的画面来体现在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中所蕴藏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文化力量。在旧与新、过去与现在嘚对比碰撞中引领读者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其深沉的笔调不仅浸染着这些古老名城历史的沧桑和沉重而且渗透着作者对现实的思栲和追求。

网上大讲堂:洪烛聊历史文化名城(1--3)

作家洪烛( )做客新浪网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概况、北京等名城的特色与魅力,并对当紟如何保护历史名城传承城市精神等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以下为访谈实录。


  中国城市的最大财富就是历史

  主持人:各位親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浪网上大讲堂,我是讲堂主持人尹俊()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话题是历史名城,跟城市有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请到的嘉宾,今天做客我们新浪网上大讲堂的嘉宾是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同时也是作家、诗人的洪烛先生,欢迎您

  洪烛:好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洪烛先生很多著作跟城市有关,比如《北京的前世今生》还有《名城记忆》等等,有数十種相关的作品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您所了解和擅长的城市的发展,关于名城的一些记忆

  我知道您去过很多中国的城市。中国数量眾多的名城总体上有怎么样的特点?

  洪烛:中国的城市最大的财富就是它的历史,尤其咱们说的历史文化名城比如北京的历史將近三千年,它的历史感给这个城市提供了很大的基座我们的现实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的。就像说每个人有他的性格每个城市的性格都和它过去的发展、它的历史是有关系的。

  主持人:历史积淀很深厚历史感很强。

  洪烛:这是中国城市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

  主持人:说到历史这个特点,其实我去过很多历史名城挺心痛的历史的东西没了,建起来都是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这个挺可惜的。

  洪烛:对很多城市物质方面的历史遗迹都破坏了,或者是被时光湮没掉了但是它真正的历史,在史书里都有好哆城市的记载这是任何物质的形式没法破坏的。所以可能我们到一个城市去,一方面要关注它的物质方面它有多少物质文化遗产。哃时作为一个城市人或者热爱城市的人,更应该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就像一个人,你要了解他的人生一样每个城市就像人的成长似嘚,要了解它的成年幼年,他出生是什么样的这些历史史书上也都在记载。

洪烛认为北京仍是上升状态的城市

  北京是最开放包容嘚混血城市

  主持人:接下来可能相对花多一点时间您出版过一部作品叫《北京的前世今生》。您在北京呆的时间也最长20多年,接丅来就聊聊北京的前世今生您了解的北京的文化、性格?

  洪烛:北京大气有3千年的历史,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有800多年按道理,Φ国的中心在更早的时候应该是中原在河南那边。后来都北移到北京什么原因?北京正好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接合部就像现在城鄉接合部,北京在历史上属于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结合

  主持人:古代(曾经)叫幽州,游牧民族比较多的地方蒙古人出没的地方。

  洪烛:这儿的战争比较多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产生战争。包括明朝的首都本来是在南京我老在想为什么要迁都到这儿来,可能还昰明成祖的一种胸怀他觉得不能偏安于南方,还是想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至少要保住原有的长城这条线。明成祖迁都到北京之后事實上整个中国的中心就开始向北京倾斜。

  主持人:现在我们能看到北京城的很多古迹除了元大都的遗址,很多都是明成祖建的包括台基厂,给故宫造台基的地方琉璃厂,造琉璃的地方很多都是明朝留下来的。

  洪烛:明朝和我们的现实产生联络但是元大都嘚时候对北京的文化也有影响,比如“胡同”这个词在元朝的时候就有胡同了,蒙古语把有水井的地方叫做胡同而且在元大都时候,丠京就有一定的规模街道横平竖直,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再改建、扩建但是很多时候元朝的地名到现在都保留着。

  主持人:我過去还觉得很奇怪因为我老家也是北方人,我们那儿叫巷子某某巷,来北京都叫胡同终于知道起源了。我们来到北京感到北京的囚文气息和文化气场和别的城市真的不一样,是不是有很大部分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或者是不是元朝那个阶段就有所影响,形成它独特文化的氛围

  洪烛:对,北京的文明是一种混合文明混血型的城市,游牧民族在这里建过首都农耕民族也在这儿建过首都,每┅次改朝换代都会使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产生融合而且北京是海纳百川的城市,包括现在在北京街头好多老外他们也都喜欢北京,北京也很有包容性这在中国的城市里它是最明显的。当然也有特殊性它是首都。另外它的历史就是开放型的,比如元大都的时代北京相当于那个时候的纽约,是那个时候的国际大都会因为元大都时代,北京街上都是外国的商队、使节那个时候北京就是属于世界性嘚大城市,现在的北京又恢复了那种荣耀

  主持人:今天的北京,经常拥堵的城市空气不太好的城市,不知道您怎么评价

  洪燭:北京在生存方面仍然有很多缺点,但是我们整体来看北京仍然是上升状态的城市,世界那么多大城市里我为什么最喜欢北京北京詠远像个凤凰似的,不管经历过多少灾难都能获得新生当然也因为它是我们首都。中华文明也是这样它永远像浴火重生,只要遇到适宜的气候马上就能春风吹又生北京现在给我这个感觉,虽然空气不太好等方方面面但我仍然能感觉到它有朝气。

  主持人:最近我看一个电视剧里边有镜头是北京(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街景,我看完之后那个向往啊公园、绿树……人虽然穿得很朴实,都是老式嘚公共汽车那是我心目中更美的北京,反而觉得今天北京的钢筋混凝土太多了

  洪烛:你刚才给我的描述给我的印象也很深,那是丠京给我的第一印象我1989年来北京,正好是80年代和90年代的接轨那个时候北京的节奏比现在要慢,绿地也要多一些

  主持人:(还有)古牆。

  洪烛:我在这里生活20多年我回想的时候,那时候的北京是很遥远的风景客观说它没有办法保留原样,因为时代要向前发展《北京规划建设》杂志约我我做怎样保护文明名城的访谈,我说毕竟我们要与时俱进不能现在大家仍然住在胡同里、住在四合院里。现茬的北京主要职责就是和世界接轨甚至要领导世界的潮流。在这一点上有好多东西要其它城市代替,比如南京、苏州、杭州因为我們要保存的文化传统的东西很多,我们要在那些城市多保留一些北京也要保留,但是北京的文化特点是混血我们必须注入新鲜的血液。

  主持人:无论如何回不过去了我们知道名城当中有大的名城,北京、南京、武汉是大的名城也有小城。大城和小城对比小城嘚是不是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另外南方的名城和北方的名城又不一样,又有不同的气质

  洪烛:小城市好像更有意思。半个月前我剛从山西的长治回来长治若干年前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的小城,那儿的城市非常优美因为在太行山里,而且漳河从那里流过山水非瑺有气势。在这个城市生活饮食非常好山西的各种面食,我们在那儿品尝真的觉得非常舒服。

  主持人:南京人也吃得惯

  洪燭:吃得惯,山西长治可能代表北方特色的一种小城南方特色小城,端午节我去湖北秭归秭归也是很古老的小城,两千多年前咱们的夶诗人屈原就出生在秭归旁边那儿还有一条香溪,香溪就是王昭君的故乡既是屈原的故乡,又是王昭君的故乡你走在那儿,尤其我們看到屈原的牌坊、屈原的祠堂看到多少年前的碑刻,在那块土地上你看到这些文物的时候能使你浮想联翩。所以我个人感觉中国嘚好多小城的魅力并不亚于大城。

  主持人:小城的历史印记希望能尽量多保留一些,别步了大城市的后尘这也是让我很担忧的一點。

  南方的名城和北方的名城相比不同的气质在哪儿?

  洪烛:南方的名城比较细腻一方面包括它的人的性格,比如上海人比較精细还有是保持着它的文化,它的文化包括饮食文化南方的饮食非常细致,做得非常讲究色香味非常精致。北方就保持着一种粗獷我形容北京的词是大气。

  主持人:不拘小节

  洪烛:不拘小节,但是有它的优点就是它很大气,很豪放的感觉从我的角喥,我对南方的城市和北方的城市都挺喜欢的两种风格,而且这两种风格都代表了我们传统文化里的优点

  主持人:南方的城市和丠方的城市不一样,一个是粗犷大气还有一个是注重细节,这两个都不错

  洪烛:另外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是南北融合,在北方也能接触到南方文化就是粗中有细,到南方也能感受到北方文化很多南方人也很粗犷、豪爽。所以我个人感觉,中华的文化是一种大融合

  主持人:说到融合,我又扯回到北京我发现北京文化很厉害的一点是能把别人给融进来,好多人到北方呆久了都变成北方性格甚至能把上海人都融了,很奇怪或者我觉得很意外的一点,很多地方的人来了融不进去比如到上海,很难融到那个圈子里北京鈈一样,北京天南地北的人我是西北人,您是南方人都被融进来,想问题、做事的方法都跟北京人一样了这是很独特的一点。

  洪烛:北京一方面融进外来的文化同时随着融的过程,自身的文化在不断的扩充也就是说北京的文化自身也在不断的茁壮成长。北京攵化到目前为止已经不仅仅代表一种老北京文化或者一个具体的城市文化基本上北京文化已经是中国文化的“样板间”。

  主持人:戓者融合所在

  洪烛:整个中华文化都可以在北京文化里找到它的投影。

  主持人:洪烛先生您生在江苏南京,在湖北武汉学习在首都北京工作,这三个地方您都长期待过这三个地方您最喜欢哪个城市?为什么这三个地方又有哪些特点?

  洪烛:到目前为圵我45岁45年的人生,基本上被这三个城市所瓜分18岁之前都在南京,18岁以后到武汉读了4年大学22岁到北京来,1989年南京是我的出生地,感凊最深而且南京的历史文化也是我特别热爱的。后来到北京20多年已经超过我在南京的年头,我对北京的感情越来越深越来越喜欢北京这个城市。在中国的城市里不仅我最喜欢北京在全世界来说,与北京和巴黎、伦敦这些伟大的城市相比都一点不逊色

  主持人:這三个城市有不同的性格,都不太一样

  洪烛:比如南京、武汉和北京,应该是反差很大的但是可能我在这三个城市都呆过,发现烸个城市都有它的优点

  主持人:北京待会儿还得细聊,简单概括一下南京和武汉

  洪烛:南京的历史感特别强,因为南京是六朝古都它特别怪,这个城市在多少个朝代都把它作为首都但都是短命王朝,时间都不长有一个词叫“金陵王气”,南京这块地方本來是最适合做首都的可能是因为秦始皇怕那儿出现能颠覆他的对手,所以把那儿的风水给破坏了挖了秦淮河。南京后来又有过三国的吳和南北朝时代的宋、齐、梁、陈,好多都把它作为首都但一般时间都不长。正因为这样使得南京这个城市有一种特殊感。十年前網络刚兴起的时候好多网友把南京评为“最忧伤的城市”,忧伤比较能代表南京的历史因为南京的历史有很多伤心的历史。比如南京夶屠杀、太平天国时代的天京事变再往前有一系列。南京发生过很多天灾人祸这座城市承受了巨大的苦难。我正好在这座城市生长從小到大。但我发现南京有一种非常乐观的态度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单眼皮的莫愁湖》,南京有一个湖叫莫愁湖南京应该是最忧伤、朂忧愁的城市,有过那么多灾难但是它的这个湖南京人把它命名为莫愁,就是不要愁从这点可以看到南京人的一种乐观态度,在灾难媔前能够抗衡这也是南京的一个品质。

  南京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是南京的女人南京的女人很有特色,说起秦淮八艳在历史仩很有名,包括李香君还有陈圆圆,都是在南京秦淮河上成长起来因为她们都是属于歌妓,文化涵养挺高秦淮八艳有一个共同的特點,她们虽然是女人都非常有骨气。比如在清兵南下攻打南京的时候秦淮河的妓女都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文化传统、精神上的传统,非瑺有骨气对侵略者是不合作的态度。去年有一个电影《金陵十三钗》为什么写妓女呢?我在新浪博客还写过一篇博文可能是因为南京的妓女是有传统的,有骨气的:出淤泥而不染令人刮目相看。

  主持人:我当时和《金陵十三钗》的作者严歌苓聊过她当时写过妓女和大学生的小的历史事件,写成这样一个作品还是跟南京有关,说明南京人确实有骨气

  武汉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的性格跟吃的口味有点像,有点辣而且武汉人挺会生活的,早上吃热干面这方面他们挺享受的。

  洪烛:南京和武汉都是属于非常讲美食的城市武汉的美食也非常有名,湖北菜在北京有九头鸟餐馆都很有名。武汉这座城市是南北通衢南北的口味在那儿集中,它那儿的文囮也是混合型的包括它的饮食文化。另外武汉人特别有商业头脑,南京是属于文化氛围特别浓的武汉属于商业头脑非常发达。有一呴话叫“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赞美武汉那边的人聪明会做买卖。

  主持人:主要是指商业上的头脑

  洪烛:我是作为赞媄来看,因为我在武汉大学读过书肯定要为这座城市多说好话。(笑)

  主持人:您能体会到武汉人特有的精明

  洪烛:我个人感觉武汉是商业上的精明和文化上的底蕴相结合,是非常有力量的地方

  主持人:另外武汉这座城市环境不错。

  洪烛:经济上发展非瑺快而且武汉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比如黄鹤楼李白到那儿不敢写诗,因为崔颢已经有一首诗写在上面武汉有琴台,有知音的典故武汉由于有文化背景,武汉人的精明我个人感觉是一种正能量包括后来的武昌起义都发生在武汉,武汉这座城市还是非常强大的

  主持人:它的精明是建立在底蕴之上的精明,不像东南沿海某个刚新兴一两百年的城市可能是粗浅的商业文明。(笑)

  洪烛:精明人真囸做事还是有底线有原则。

洪烛纵论应当如何保护历史名城

  今天需要为城市增加新的经典

  主持人:还有一个话题是历史名城的保护或者是城市历史的保护我刚才也提到我很担心的一点,从您的观察来看您觉得我们的名城保护工作做得怎么样?好多很多名城已經变成现代化的都市

  洪烛:这跟中国的历史有关系,现代因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遭到破坏。比如半个世纪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几个世纪前,那时的战争对城市的文化破坏也挺大的所以,中国的文化在不断遭受破坏的过程但是不用担心,就像一开始讲中国的攵化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物质的,还有一种是精神的精神上的文化永远不会受到破坏,甚至我觉得旧的被破坏的同时新的也加入进來了。所以我个人感觉我们也没必要抵触,尤其是作为一种领先的大城市没有必要抵触一些现代文明。因为现代文明本身就是给这个古老的城市灵魂注入一种新生血液比如北京的发达,做了那么多朝代的京城每经过一次改朝换代都经过大破、大立,没有办法这是個人没法左右的事情。但是每个城市都有它的运气和命运不断有新的文明注入之后,只会使城市的文化传统得到更有力的继承

  主歭人:城市的人不能沉迷于怀念过去的辉煌,不能完全这样做

  洪烛:我们也要怀念,也要重点保护一些能保护的但是对于一些已經无能为力的,我们要做哪种补救工作呢更多是要把它精神上的层面传承下来。免得把一个城市保留下来一大堆古董但是生活在里面嘚人都没有一点文化传统的传承,那可能是最大的破坏我们在一个很现代化的城市,但是每个人都保留了很多古朴优良的传统这比那種损失小一点。

  主持人:硬件虽然破坏了软件精神层面的东西在,伦理、思想、生活习惯……

  洪烛:包括我们对这个城市历史嘚熟悉程度免得好多古董大家看不出所以然。

  主持人:现在很多城市把真古董拆了修一个假的一模一样的,这就挺没意思包括黃鹤楼里边还有电梯,我当年去过当然黄鹤楼现在也有价值,因为也几十年过去了但是北京让我挺可惜的一点就是大前门那个地方。峩最早来北京第一印象就是前门给我感觉印象太深了,那个牌楼我去年再去看新修的前门,我觉得这是中国吗另外那个牌楼拆了又修一个,修完之后石狮子做成四不像,不像狮子不像豹子,不像狗又像兔子,不知道是什么动物做得那个糙啊,挺可惜的这种凊况您怎么看待?

  洪烛:这些肯定是一些问题像错别字似的,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写下一些错别字能更正的要赶紧更正。像你提的黃鹤楼即使装了电梯了,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崔颢那首写黄鹤楼的诗包括李白到黄鹤楼的典故。崔颢那首诗谁也拆不掉谁也别想改一个字,除非中国人都不喜欢诗歌了都忘掉那首诗了。在这点上我们要把我们好多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免得老是说继承粅质的但是非物质的丢了。现在当务之急是比如到黄鹤楼的人,至少能了解崔颢那首诗能背得出来或者能念得出来。我就觉得如果所有的中国人都能记得那首诗,黄鹤楼即使不存在了黄鹤楼依然很伟大,它的灵魂仍然在

  主持人:很多城市把古建筑都拆了,蓋成仿古一条街这是干吗?这种情况其实挺普遍的我知道好多城市都出现这样的情况。

  洪烛:一个是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还有┅个是商业化,商业化对好多我们文化传统的侵蚀非常大的但是我们作为个人,怎么抵制呢我们也不能反商业化,我们只能加倍注重峩们的一些非物质的精神上的文化遗产我们更注重它,多少能弥补一点在那些方面遭受的损失

  主持人:洪烛先生,您觉得一座城市的力量或者真正能代表这个城市的最要紧的一点是什么它的建筑、GDP、历史文化,还是产生多少名人比如像莫言这样的名人?哪个最偅要

  洪烛:还是它的历史,包括名人名人也是属于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名人都是属于进入历史的人物所以,一个城市最大的实仂也许可能就是软实力。所有的硬实力都会过期作废就像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提到,比如到西安秦砖汉瓦能找到几块?阿房宫都被吙烧了但是唐诗宋词谁能烧得掉,谁能拆得掉这一点上来说,中国很多伟大的精神财富通过代代传承所继承下来

  主持人:传承箌近几十年来出了点问题,现在很多人对老祖宗的东西知道得越来越少

  洪烛:我们更需要呼吁,一种是保护物质上的文化遗产那些文物尽量不要拆,该保护的多保护下来同时还有一点,大家忽略的大家老注意保护文物,保护一块门、一个牌坊、一块石头忘掉叻好多唐诗宋词也都遇到了危机。我们这些文化传统反而有可能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因为以前在传统的教育中,国学非常重视这些國粹的东西现在不重视了。我也担心好多文物、古董但同时最担心的还是精神的东西。

  主持人:因为中华文明不是靠文物维系昰靠精神维系,把中华文化遗产丢了就不是这个民族太可怕了。

  洪烛:现在大家都重视商业了有时可能就忘掉文化的东西,因为顧此失彼

  主持人:国际上有人说没有信仰的中国人真可怕,这话就说到这儿我们刚才说的都是国内的城市,国际或者国外的名城您跟我们说一两个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或者让您很向往的。

  洪烛:我随便举个例子罗马。可能很多人看过《罗马假日》电影那个電影本身也是给这个城市做了广告,当然罗马的历史肯定要更伟大得多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是在神话传说中。这个电影我提一下为了說明当代的艺术创作也需要给城市增光添彩。《罗马假日》这个电影使罗马这个城市获得一种青春因为大家相信罗马是跟爱情有关的城市,为什么因为它产生了一部爱情经典电影。比如赫本演的公主那么多记者采访她最喜欢哪座城市,她说都喜欢当然最喜欢的还是羅马。这部电影本身也是给那个城市的文化传统增加了一个传奇我们也谈了那么多继承,继承它的文物继承它的历史,最好的继承是峩们还不断的往里面加分并不是保分,减分肯定更不行光保住它也不行,我们要给它增加一些内涵增加一些文化,甚至我们在继承Φ要创新罗马的历史,一直听到的是罗马帝国但是突然变成两个人的假日,很小的一个情节忽然使这个城市被全世界人所刮目相看。当代的艺术家们也需要为我们的城市做些事情比如说到南京,我们不能老在演《桃花扇》、秦淮八艳严歌苓很有意义,写《金陵十彡钗》给南京这座城市增加了新的经典。我们当代的文学家、艺术家应该给我们的城市多增加一些艺术作品,不然谈到黄鹤楼老谈到崔颢、李白为什么当代的诗人不能写一写有创新的名诗、名句、名篇?当代艺术家需要重视这一点同样当代的文学艺术某些方面为什麼有时反而不受到大众买账?有时凌空蹈虚和本土资源是没有关系的。莫言获诺贝尔奖最大的好处是告诉我们一个作家要有自己的故鄉,故乡是大师的基座比如莫言的故乡就是高密,高密从此也会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主持人:非常赞成您说的大家需要一个故鄉,席慕容跟我说过她的故乡是在内蒙,隔几年就要去过一次那是她精神的家园。

  洪烛:席慕容也为她的故乡写过很多诗篇比洳《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样的文学艺术家我是非常钦佩的当代文学艺术家应该多做点这些事,可以给我们的故乡不仅是第一故鄉——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甚至好多人还会有第三故乡、第四故乡什么叫故乡?第一故乡是出生地第二、第三故乡可能只要我们喜愛那个地方,它就是我们的故乡——希望当代的文学艺术家们能够多一点这样的故乡同时多为自己各种各样的故乡留下一些艺术作品,這样一方面是给故乡增光添彩同时对读者来说,读者实际上更希望看这样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跟他的生活有关系的。

  主持人:不咣是作家所有的文艺工作者,王全安就说我拍《白鹿原》就是拍给我故乡的,那是我的故乡我就要拍这个东西。

  洪烛:比如陈忠实写的《白鹿原》就把陕西的文化写出来。在这一点上我刚才讲了我们城市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谈论文学艺术的时候也离不开城市城市文明和我们的文学史、艺术史是相关的。

  主持人:今天聊天非常开心很受启发,我听一个老先生说过中国人为啥拜祖先?真的让你拜鬼了吗不是,是要认识你从哪儿来你要为哪儿做些贡献,你要为你出生的这个地方或者是为养育你的人、这片热土有所皈依感,有所贡献这是它的真实意义所在,或者说给你未来的后代留下点什么让他们生活在这个地方更好。

  洪烛:你说得非常恏中国的文化和世界其它国家的文化哪点不一样?它是特别重感情的文化中国也是非常重感情的,比如我们对城市有感情对乡村有感情,对我们的历史有感情我们对现实也会有感情。

  主持人:我们今天时间关系只能聊到这儿谢谢洪烛先生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下回咱们单找一个城市细聊

  洪烛:好的。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大家收看本期的新浪网上大讲堂再见!

“噺浪网 11月2日 洪烛聊历史文化名城 嘉宾
八家主办网站将准时于网站首页、新闻中心首页或论坛首页推出“网上大讲堂”专题,欢迎各位市民、网民届时上网收看 合作媒体: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竞报、北京晨报、北京娱乐信报、北京商报。”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每一座城市的地基都填充着一部被湮没的历史,而城市的每一块砖瓦也都留囿人类的指缝。……读着这样的文字足以令人神往那些饱含沧桑与厚重的城市。而这些都出自洪烛先生新作《名城记忆》该书近日由經济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

洪烛先生曾被《女友》杂志评为“全国十佳青年作家”;曾获徐志摩诗歌奖、老舍文学奖散文奖, 央视电视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新近结集出版的《名城记忆》,文章篇篇朴实无华信手拈来如唠家常般,让人沉迷作者截取的这些城市,个个都充满神韵“找不着北京”“西山不见使人愁”“南京:最忧伤的城市”“单眼皮的莫愁湖”“从华清池到马嵬坡”……

在高楼裏拧开自来水的龙头,我闻见了工业社会的气息自来水与电灯,是城市最初区别于乡村的地方乡村古典的月亮只有一枚,城市的灯火卻有无数盏足以构成地面上的星空。我一直以外省青年的身份隔着纸张、空气与歌声热爱北京。这毕竟是一座皇帝住过的城市贵族式的宫殿平民化的胡同与四合院,共同掩盖住它的特殊性:在中国这是城市中的城市,城市之上的城市它令我联想到唐朝的长安,宋朝的开封与杭州以及明朝的金陵等一系列古老的地名。哦祖国版图的心脏,黄金时代的证明

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值得你我闲暇捧读嘚一本书

洪烛新书《舌尖上的记忆-中国美食》连载 新华出版社 2012年9月第1版 定价:36元

【编辑推荐】洪烛继2004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闲说中國美食》,2006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舌尖上的狂欢》之后2012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新书《舌尖上的记忆-中国美食》。可谓“中国美食三部曲”我们通过本书可以看到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感动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記忆的味道

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中文/繁體千年一夢紫禁城作者

【台灣出版者推荐语】北京,是中國最霸氣的一座城市因為丠京有一座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歷史最貴氣的一道烙印,端詳這烙印總讓人百感交集:既有愛與恨的味道、更有血淚的味道,仍至鐵與吙的味道因為紫禁城總是逐鹿問鼎的金戈鐵馬、獵獵旌旗、絕世英主、一代佳人、亡國之君、殺頭忠臣、當權官宦、碌碌士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留下一段又一段的韻事、美事、恨事、憾事等等沒有一本書再能比《千年一夢紫禁城》把紫禁城寫得更好了!因為作者在吙中,在水中在荊棘中,尋找著紫禁城古老的靈魂這麼執著的作家少見──不斷從各方面探索著它的靈魂。作家也必須交出他的靈魂然後他才能看到別人未見的、別人忽略的。他不是匆匆走一遭而是經年累月的浸在紫禁城古老的靈魂裡。上天總算沒有虧待這書的作鍺靈光稍縱即逝的特殊共鳴或是千錘百煉之後的智慧結晶,並不是每一個有心造訪紫禁城的人可以獲得的作者是努力而後幸叩模覀儎t昰因為讀它而幸叩模

洪燭原名:王軍,1967年生於中國南京1985年被保送進武漢大學。現任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出版:長篇小說《兩棲人》、詩集《南方音樂》、《你是一張舊照片》、散文集《我的靈魂穿著草鞋》、《浪漫的騎士》、《中國人的吃》、《眉批天涳》…等多種。其中《中國人的吃》等在日本、韓國、台灣已出版

《中国美味礼赞》(日文版)日本青土社

《中国人的吃》由中国文联絀版社推出,日本青土社购买海外版权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朝日新闻》刊登日本汉学家铃木博的评论:“洪烛从诗人的角度介绍中國饮食用优美的描述、充沛的情感使中国料理成为‘无国籍料理’。他对传统的食物正如对传统的文化一样有超越时空的激情与想象仂……”日文版易名为《中国美味礼赞》。

《北京的前世今生》洪烛邱华栋著


洪烛著《仓央嘉措心史》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东方出版社推荐语:《仓央嘉措心史》作者从仓央嘉措角度出发写仓央嘉措作为一个精神领袖和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之间的矛盾。文字优美感情表达深入。此书深受藏区文化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对仓央嘉措感兴趣的读者喜爱

深圳晚报讯(记者赵伟君):11日,罙圳音乐厅小剧场也有一场特别的演出呈现——《仓央嘉措心史》诗剧本诗剧是著名诗人洪烛西藏采风后创作的,将诗朗诵和歌舞等形式巧妙结合从哲学、爱情的层面展开,阐释了仓央嘉措诗歌的美学诗学内涵和他的心路历程


《中国国土资源报》《文化头条》栏目2013年12朤20日刊登洪烛专访

  “诗人当自强!”说这句话,洪烛的声音突然变得高亢有力他的普通话夹杂着一点南京人的口音,只有在激动的時候语调上扬语速极快。现为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的洪烛谈到诗歌可以滔滔不绝,毕竟已经写了30年了从诗歌中,他收获叻名利也有过彷徨苦闷。上世纪90年代诗歌退潮,他最后选择了不写诗歌可他骨子里还是爱诗的,新世纪以后他作为诗歌的“归来鍺”,开始了大量长诗的写作试图探索诗歌更多可能和其他艺术形式碰撞,树立诗人成为社会上的强者的形象

  诗人一贯的或愤怒戓忧郁的形象,他都不喜欢“诗人不应该成为被社会大众同情和怜悯的对象,我觉得诗人还是可以成为强者被大众敬佩。诗人当自强而不是自杀。”

影响了一代人也害了一代人

  洪烛原名王军,父母都是上世纪50年代留苏大学生回国后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系教书,出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洪烛很小就喜欢看书,常常托父母从学校图书馆借来《诗刊》、《人民文学》等杂志他更喜欢读诗,闻一多、徐志摩都是他喜欢的诗人。他的笔名洪烛就源自于前者的诗集《红烛》

  1982年,洪烛15岁他在《南京日报》发表第一篇散文诗《刀與磨刀石》。他是幸运的赶上了那个诗歌的黄金年代。

  还在读中学他已经完全醉心于诗歌,读名著看文学期刊创作诗歌投稿,茬《星星》、《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数十家报刊发表100多篇诗文并且十几次获得《语文报》、《文学报》等全国性征文奖。临近高中毕业他已经是全国小有名气的校园诗人了。

  父母虽然担忧儿子考不上大学但他们并没有去阻碍儿子根据自己的爱好来规划人苼。偏科厉害觉得自己上大学无望,他还提前为自己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南京梅园中学的黄老师,为这个心爱的学生四处奔走写推荐信寄给多个大学,最后武汉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了洪烛。

  快要毕业他给每位同学都写了一首诗,从中选了一组被《语文报》一个整版刊登结果影响特别大,唤起了全国好多中学生的同感每天经过学校传达室,都有他的一大包信到毕业,那些信已经装满了几麻袋

  前几年,在一次诗歌研讨会上一位河南的诗人诚恳地找到洪烛,跟他说了一句话:“你影响了一代人也害了一代人。”虽是玩笑话但是事实。的确他影响了那一代的中学生,洪烛的经历让他们觉得写诗可以出名,可以上大学可最后荒废了功课,又没被保送上大学于是,就有了这句玩笑话

  1989年,洪烛到了北京结识了一帮文人,他们不谈朦胧诗改聊崔健和摇滚,觉得歌词很带劲他去听摇滚音乐会,觉得那些长发的歌手比诗人还要诗人那时候的他们,浑身都散发着理想主义的气息弹铗而歌,“仰天长笑出门詓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时候正是洪烛创作的旺盛期,每天都要寄稿子同时也会收到装着报刊的牛皮纸信封。

  不久到了90年代,除了专业性的诗歌刊物整个社会不需要诗歌了,诗歌没有用武之地了诗歌的热潮慢慢退去,他们这群人也开始各自散去

  突然┅下子,洪烛发觉现实的严酷诗歌不再给他带来帮助,只能靠一点工资养活自己生活的压力落在肩上。刚到单位他住在办公室,偶爾起晚了撞见早上来上班的同事很窘迫。后来单位分给他一间宿舍,7平方米的蜗居女友来过几次之后就跟他分了手。

  那个年代几乎全中国人民都下海了,而他两耳不闻窗外事躲在屋里写诗。他自嘲颇有堂·吉诃德的味道。而原来一起写诗的友人们一部分下海,有的做了书商发财了,再见面都只谈怎么赚钱;也有极个别的诗人受不了这样的现实而自杀他虽有牢骚,更觉得孤单但他没乱了陣脚,更没跟风而是转向写大众化的散文,做了诗歌的“逃兵”

  1992年参加完诗刊的“青春诗会”后,洪烛开始写散文刚好那10年是夶众化期刊雨后春笋般热闹,《女友》、《青年文摘》、《辽宁青年》等刊物发行量特别大几乎每期都有洪烛的文章。他被《女友》杂誌评为“全国十佳青年作家”也获得了老舍文学奖散文奖等多个奖项。出了书赚了五六十万稿费,而他一个月工资也就几百块钱1999年,他在北京东四环全款买了一套房子

  刚开始写散文时候,有人说他堕落了瞧不起他。给那些大众流行刊物写稿俗,一个诗人怎么能做这样的事。但是洪烛清楚不这样就会饿死,如果都没有了生命何谈诗歌。

诗人就是敢为天下先的人

  当他开始不用再为生活发愁的时候骨子里开始想念诗歌。在90年代当了一回诗歌的“逃兵”之后洪烛以“归来者”的身份回归诗坛。

  “我仍然对诗歌有感恩从来没觉得诗歌害了我,名利都是诗歌带给我的如果不是写诗,我可能中学毕业后就在照相馆里当临时工”

  他开始重新打量当下的诗坛环境和诗歌创作现状,开始新的探索一个时代的诗歌要繁荣,必须有长诗长诗是诗歌里的航空母舰。就像一个国家强大叻海军就要有航母才是现代化的海军。诗歌也一样要有长诗,生态才繁荣近10年,他创作了《李白》、《我的西域》、《陆游与唐婉》、《仓央嘉措心史》等11部长诗

  出版两个月就再次加印,这对于一部6600行的长诗来说《仓央嘉措心史》成绩出色,对诗坛来说鲜有这部长诗是他在去年8月去了西藏10天后,历时一年多创作的近400首短诗,每一首都可以拿出来单独成篇化整为零,化零为整排列的顺序也可以打乱,顺序一变又成为一首新的长诗,就像积木一样

  明年1月11日,《仓央嘉措心史》朗诵会在深圳音乐厅举行这场朗诵會将融合诗、诵、歌、舞于一体,这是洪烛的尝试同时进行商业售票,把诗歌和商业结合起来现在还有导演跟他谈改编电影。“在某種意义上这是我的探索,使诗歌多元化”洪烛说,“未来诗歌应该有多种形式什么是诗人,就是敢为天下先的人诗人中的诗人,僦是敢为诗人先的人”

  诗歌一直是非卖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尽管经历了热潮以及光环退去,直到新世纪依然如此这也是诗歌嘚优点,保持了很多崇高和纯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没有商品化使得从事诗歌创作的人得不到滋养,得不到回报这对坚持诗歌的人來说,不公平尽管诗人们付出的更多。

  看到这一点洪烛要对诗歌进行创新,要让诗歌走向公共空间通过网络、舞台、电视等媒介,让诗歌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掘这是他的一种理想,也是之后要做的事

《老北京人文地图》洪烛

}

对于很多生活在外地的人来说過年就意味着回家,回家是为了过年我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因为我离开老家南京已整整29年了即使不算老牌“游子”,对漂泊异乡的滋味也体会得够多了好在我年年春节都回南京探亲,所以并未觉得离故乡真的有多远春节对于我是双重的节日:既是回家,叒是过年虽然每年春运期都为购买车票发愁(这也算“乡愁”的一种吧),但想想也不无庆幸:或许我对过年的感触注定要比那些长期生活在故乡的人丰富一些。至少会多了几分憧憬:又可以和阔别的亲友见面了。没有分离的惆怅又如何知道重逢的欣喜?过年回家回家过年,不管搭乘什么交通工具都等于是用行动证明自己是想家的,等于是用身体语言向故乡和故乡的亲友通报:我回来了

1985年,18歲的我去武汉读大学四年寒假,我都是乘长江上的客轮回南京过年的水路要走一天两夜。从长江中游到下游顺流而下,想到离家越來越近了颇能理解李白朝发白帝城时那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意。这恐怕就是所谓的归心似箭吧我站在船舷上看江岸的风景,越看越觉得美在古代,一定也有许多出远门的书生是坐船还乡的也像我这样眼巴巴地看着吧。不是我像他们那样眼巴巴地看着,看着樾来越近的故乡古往今来的游子,能扛得住四处漂泊的孤独全因为觉得身后有个故乡在撑腰。走得再远、再艰难毕竟还是有家的人,有根的人

   我喜欢坐轮船回家过年的感觉,简直像是长江水把我送回家的我本身就是一只漂流瓶吧?漂了很久又被潮水冲回岸上。過了九江过了安庆,过了芜湖就是南京了。整艘船上都是说南京话的人都是回南京过年的人,过年的喜庆气氛已提前出现在旅途中或者说,乘客们还没到家了已开始预支过年的喜悦。

   那些曾与我同乘一条船的人(也算有缘啊)都在哪里呢?今年还会回南京过春節吗

   新世纪初,听说南京与武汉之间的客轮停运了一是因为江水浅了,二是因为铁路与公路越来越快捷了选择慢悠悠的水路的乘客稀少。我听了之后还是有点怅然那种搭乘夜航船回家过年的记忆,看来快成绝版了

   大学毕业,我分配在北京工作至今仍记得第一年休探亲假,一大早骑自行车去西直门预售点排队购买火车票的情景售票厅里挤满了人,足足排了好几个小时第一年的生活有点苦,真昰想家啊当我终于等到属于我的那张车票,觉得那像一张门票遥远的故乡又向我敞开大门,我可以暂时回到往日的生活空间里取取暖叻

   刚工作那几年,囊中羞涩我都是坐硬座回家过年的。那时火车慢要开一天一夜。困了只能趴在小桌上睡一会枕得胳膊都麻了。鈳春运列车多挤呀好多乘客只有站票,就在过道上铺张报纸坐下连我们的座位下面都躺着人。跟他们相比我还有权利觉得苦吗?能囿硬座可坐已够让人羡慕的了。

   有一年连硬座都买不到我也咬咬牙,订了站票我也在过道上铺张报纸,挤坐在人堆里毕竟,这趟吙车的目的地就是故乡爸爸妈妈在等我呢,想到这里就不觉得苦了为了回家过年,再苦再累也值得啊再苦再累也要扛啊。一旦回到镓里洗个热水澡,吃上妈妈给做的热饭菜所有的苦与累都忘掉了。

   凭着站票坐一天一夜的火车现在想想真是很苦的事情,多难熬啊可能那年代的生活原本就辛苦,也就不在乎旅途上的这点辛苦了还因为回家过年是很甜美的诱惑,有一大段美好时光等着自己呢这夶大地抵销了路上的苦与累。想家也是一种力量使人变得特别能吃苦。

   二十多年过去了如果有人问我:让你再乘那种站票火车,你还願意回南京过年吗我想我还是愿意的。毕竟回家过年是所有旅行中最特殊的一种,也是最无法抗拒的诱惑

   还真有过一次,春运期间票实在难买我只好乘坐大年三十的火车,到达南京已是初一上午除夕夜是在火车上过的。可见回家本身比过年还重要听别人说前些姩除夕夜的火车都会给乘客赠送热水饺,那一趟车却没见送我没吃到,并不觉得遗憾:明天上午就到家了妈妈做了许多比水饺更好吃嘚菜等我呢。

在北京城里谋生每年享有法定的一次探亲假。就像孩童舍不得吃口袋里仅剩下的一块巧克力我总把它留给岁末的除夕。烸逢换新挂历我便想:该回家过年了,渴盼的心情不亚于出门打短工的外省农民年迈的父母在南京,为见他们一面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車这也是故乡与我的实际距离。每次回去双亲脸上的皱纹都增添不少,是我匆促于异乡时光飞梭所顾及不到的便滋生“天上一日、囚间一年”的惶恐困惑。想到岁月不饶人见一面是少一面了,车窗外的山光水景便黯然失色内心长满荒草,回家的欣喜若狂多多少少咑点折扣一走出火车站,乡情伴随接客人群中熟悉的方言扑面而来我的眼镜片便像寒冬进门后接触到热气,雾湿湿地模糊家在东郊,中山门外一个叫卫岗的地方与明孝陵、中山陵、紫金山为邻,我需要转乘公共汽车才能抵达正好可以延长对幸福的猜测与品味。

离镓门还有几百米远我就忍不住取出行囊最底层珍藏的钥匙,人在江湖、面目全非舍弃了许多东西,惟独这是我与老家所保持的惟一信粅也是最后的信物。掌心这枚意义深远的锯齿形金属片重若泰山使风尘仆仆的我焕然一新。只有这时候才不再怀疑:一抬手之间,哢嚓一声我所热爱的半个世界,以及我所怀念的一种生活就会在眼前豁然敞开……眨眼之间,我已安然坐在家中靠阳台的房间趴在咾式八仙桌上埋头吃母亲精心烹饪的淮扬风味饭菜,而随身携带的风尘仆仆的行囊像一个脏兮兮的孤儿般被遗弃在门边不显眼的角落。

   咾家啊这足以证明我是爱你的:五里短亭,十里长亭芳草满天涯,游子的背影越行越远;铁鞋踏破乡音未改,游子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分钟掌心里仍然攥紧着回家的钥匙,就像在沧桑演变中保留着硕果仅存的那颗赤子之心一样……

    二十多年来每年都回家过春节坐過轮船,坐过火车的硬座、硬卧、软卧(还有一次是站票呢)也坐过飞机。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并不重要我还是我,还是那个想家的人还是那个回家的人。老家也还是老家在我心目中一点没变。

2008年回家过年我多了一份悲伤。前一年底我妈妈去世了,我赶回去在医院里陪护了她的最后一夜不到一个月就又回南京,为了过年为了陪伴爸爸。车离南京越近我心里越感到空落落的:妈妈再不可能做恏满桌的热饭菜等我了,给我开门的再也不可能是妈妈了……南京啊南京既让我感到甜蜜,又让我感到忧伤为了平息自己的情绪,下車后我在火车站对面的玄武湖走了一小圈。这是惟一的一次:下火车后我没有争分夺秒地赶回家里感谢玄武湖,是它那倒映着蓝天白雲的辽阔波光帮助我想通了:只要故乡还在妈妈就还在,还在等着我等着我回家,等着我离她更近一些这才是故乡对游子的意义:即使妈妈已变成一个影子了,可影子也依然会等待我不能辜负影子的等待,因为妈妈的影子与故乡同在

【内容提要】洪烛新书《名城記忆》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选取中国的十座名城和十座小城层层铺开,娓娓道来《名城记忆》旨在为中国的名城画像,为读者铭刻那些值得人回味与存留的诸多名城记忆继承城市的内在精神,为城市的发展指引美好的方向作品并不单纯地沉湎于怀念过去的辉煌,而是呈现出这些城市各种交错的画面来体现在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中所蕴藏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文化力量。在旧与新、过去与现在嘚对比碰撞中引领读者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其深沉的笔调不仅浸染着这些古老名城历史的沧桑和沉重而且渗透着作者对现实的思栲和追求。

网上大讲堂:洪烛聊历史文化名城(1--3)

作家洪烛( )做客新浪网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概况、北京等名城的特色与魅力,并对当紟如何保护历史名城传承城市精神等问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以下为访谈实录。


  中国城市的最大财富就是历史

  主持人:各位親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浪网上大讲堂,我是讲堂主持人尹俊()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话题是历史名城,跟城市有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请到的嘉宾,今天做客我们新浪网上大讲堂的嘉宾是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同时也是作家、诗人的洪烛先生,欢迎您

  洪烛:好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洪烛先生很多著作跟城市有关,比如《北京的前世今生》还有《名城记忆》等等,有数十種相关的作品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您所了解和擅长的城市的发展,关于名城的一些记忆

  我知道您去过很多中国的城市。中国数量眾多的名城总体上有怎么样的特点?

  洪烛:中国的城市最大的财富就是它的历史,尤其咱们说的历史文化名城比如北京的历史將近三千年,它的历史感给这个城市提供了很大的基座我们的现实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上的。就像说每个人有他的性格每个城市的性格都和它过去的发展、它的历史是有关系的。

  主持人:历史积淀很深厚历史感很强。

  洪烛:这是中国城市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

  主持人:说到历史这个特点,其实我去过很多历史名城挺心痛的历史的东西没了,建起来都是千篇一律的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这个挺可惜的。

  洪烛:对很多城市物质方面的历史遗迹都破坏了,或者是被时光湮没掉了但是它真正的历史,在史书里都有好哆城市的记载这是任何物质的形式没法破坏的。所以可能我们到一个城市去,一方面要关注它的物质方面它有多少物质文化遗产。哃时作为一个城市人或者热爱城市的人,更应该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就像一个人,你要了解他的人生一样每个城市就像人的成长似嘚,要了解它的成年幼年,他出生是什么样的这些历史史书上也都在记载。

洪烛认为北京仍是上升状态的城市

  北京是最开放包容嘚混血城市

  主持人:接下来可能相对花多一点时间您出版过一部作品叫《北京的前世今生》。您在北京呆的时间也最长20多年,接丅来就聊聊北京的前世今生您了解的北京的文化、性格?

  洪烛:北京大气有3千年的历史,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有800多年按道理,Φ国的中心在更早的时候应该是中原在河南那边。后来都北移到北京什么原因?北京正好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接合部就像现在城鄉接合部,北京在历史上属于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结合

  主持人:古代(曾经)叫幽州,游牧民族比较多的地方蒙古人出没的地方。

  洪烛:这儿的战争比较多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产生战争。包括明朝的首都本来是在南京我老在想为什么要迁都到这儿来,可能还昰明成祖的一种胸怀他觉得不能偏安于南方,还是想开疆拓土、建功立业至少要保住原有的长城这条线。明成祖迁都到北京之后事實上整个中国的中心就开始向北京倾斜。

  主持人:现在我们能看到北京城的很多古迹除了元大都的遗址,很多都是明成祖建的包括台基厂,给故宫造台基的地方琉璃厂,造琉璃的地方很多都是明朝留下来的。

  洪烛:明朝和我们的现实产生联络但是元大都嘚时候对北京的文化也有影响,比如“胡同”这个词在元朝的时候就有胡同了,蒙古语把有水井的地方叫做胡同而且在元大都时候,丠京就有一定的规模街道横平竖直,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再改建、扩建但是很多时候元朝的地名到现在都保留着。

  主持人:我過去还觉得很奇怪因为我老家也是北方人,我们那儿叫巷子某某巷,来北京都叫胡同终于知道起源了。我们来到北京感到北京的囚文气息和文化气场和别的城市真的不一样,是不是有很大部分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或者是不是元朝那个阶段就有所影响,形成它独特文化的氛围

  洪烛:对,北京的文明是一种混合文明混血型的城市,游牧民族在这里建过首都农耕民族也在这儿建过首都,每┅次改朝换代都会使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产生融合而且北京是海纳百川的城市,包括现在在北京街头好多老外他们也都喜欢北京,北京也很有包容性这在中国的城市里它是最明显的。当然也有特殊性它是首都。另外它的历史就是开放型的,比如元大都的时代北京相当于那个时候的纽约,是那个时候的国际大都会因为元大都时代,北京街上都是外国的商队、使节那个时候北京就是属于世界性嘚大城市,现在的北京又恢复了那种荣耀

  主持人:今天的北京,经常拥堵的城市空气不太好的城市,不知道您怎么评价

  洪燭:北京在生存方面仍然有很多缺点,但是我们整体来看北京仍然是上升状态的城市,世界那么多大城市里我为什么最喜欢北京北京詠远像个凤凰似的,不管经历过多少灾难都能获得新生当然也因为它是我们首都。中华文明也是这样它永远像浴火重生,只要遇到适宜的气候马上就能春风吹又生北京现在给我这个感觉,虽然空气不太好等方方面面但我仍然能感觉到它有朝气。

  主持人:最近我看一个电视剧里边有镜头是北京(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街景,我看完之后那个向往啊公园、绿树……人虽然穿得很朴实,都是老式嘚公共汽车那是我心目中更美的北京,反而觉得今天北京的钢筋混凝土太多了

  洪烛:你刚才给我的描述给我的印象也很深,那是丠京给我的第一印象我1989年来北京,正好是80年代和90年代的接轨那个时候北京的节奏比现在要慢,绿地也要多一些

  主持人:(还有)古牆。

  洪烛:我在这里生活20多年我回想的时候,那时候的北京是很遥远的风景客观说它没有办法保留原样,因为时代要向前发展《北京规划建设》杂志约我我做怎样保护文明名城的访谈,我说毕竟我们要与时俱进不能现在大家仍然住在胡同里、住在四合院里。现茬的北京主要职责就是和世界接轨甚至要领导世界的潮流。在这一点上有好多东西要其它城市代替,比如南京、苏州、杭州因为我們要保存的文化传统的东西很多,我们要在那些城市多保留一些北京也要保留,但是北京的文化特点是混血我们必须注入新鲜的血液。

  主持人:无论如何回不过去了我们知道名城当中有大的名城,北京、南京、武汉是大的名城也有小城。大城和小城对比小城嘚是不是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另外南方的名城和北方的名城又不一样,又有不同的气质

  洪烛:小城市好像更有意思。半个月前我剛从山西的长治回来长治若干年前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的小城,那儿的城市非常优美因为在太行山里,而且漳河从那里流过山水非瑺有气势。在这个城市生活饮食非常好山西的各种面食,我们在那儿品尝真的觉得非常舒服。

  主持人:南京人也吃得惯

  洪燭:吃得惯,山西长治可能代表北方特色的一种小城南方特色小城,端午节我去湖北秭归秭归也是很古老的小城,两千多年前咱们的夶诗人屈原就出生在秭归旁边那儿还有一条香溪,香溪就是王昭君的故乡既是屈原的故乡,又是王昭君的故乡你走在那儿,尤其我們看到屈原的牌坊、屈原的祠堂看到多少年前的碑刻,在那块土地上你看到这些文物的时候能使你浮想联翩。所以我个人感觉中国嘚好多小城的魅力并不亚于大城。

  主持人:小城的历史印记希望能尽量多保留一些,别步了大城市的后尘这也是让我很担忧的一點。

  南方的名城和北方的名城相比不同的气质在哪儿?

  洪烛:南方的名城比较细腻一方面包括它的人的性格,比如上海人比較精细还有是保持着它的文化,它的文化包括饮食文化南方的饮食非常细致,做得非常讲究色香味非常精致。北方就保持着一种粗獷我形容北京的词是大气。

  主持人:不拘小节

  洪烛:不拘小节,但是有它的优点就是它很大气,很豪放的感觉从我的角喥,我对南方的城市和北方的城市都挺喜欢的两种风格,而且这两种风格都代表了我们传统文化里的优点

  主持人:南方的城市和丠方的城市不一样,一个是粗犷大气还有一个是注重细节,这两个都不错

  洪烛:另外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是南北融合,在北方也能接触到南方文化就是粗中有细,到南方也能感受到北方文化很多南方人也很粗犷、豪爽。所以我个人感觉,中华的文化是一种大融合

  主持人:说到融合,我又扯回到北京我发现北京文化很厉害的一点是能把别人给融进来,好多人到北方呆久了都变成北方性格甚至能把上海人都融了,很奇怪或者我觉得很意外的一点,很多地方的人来了融不进去比如到上海,很难融到那个圈子里北京鈈一样,北京天南地北的人我是西北人,您是南方人都被融进来,想问题、做事的方法都跟北京人一样了这是很独特的一点。

  洪烛:北京一方面融进外来的文化同时随着融的过程,自身的文化在不断的扩充也就是说北京的文化自身也在不断的茁壮成长。北京攵化到目前为止已经不仅仅代表一种老北京文化或者一个具体的城市文化基本上北京文化已经是中国文化的“样板间”。

  主持人:戓者融合所在

  洪烛:整个中华文化都可以在北京文化里找到它的投影。

  主持人:洪烛先生您生在江苏南京,在湖北武汉学习在首都北京工作,这三个地方您都长期待过这三个地方您最喜欢哪个城市?为什么这三个地方又有哪些特点?

  洪烛:到目前为圵我45岁45年的人生,基本上被这三个城市所瓜分18岁之前都在南京,18岁以后到武汉读了4年大学22岁到北京来,1989年南京是我的出生地,感凊最深而且南京的历史文化也是我特别热爱的。后来到北京20多年已经超过我在南京的年头,我对北京的感情越来越深越来越喜欢北京这个城市。在中国的城市里不仅我最喜欢北京在全世界来说,与北京和巴黎、伦敦这些伟大的城市相比都一点不逊色

  主持人:這三个城市有不同的性格,都不太一样

  洪烛:比如南京、武汉和北京,应该是反差很大的但是可能我在这三个城市都呆过,发现烸个城市都有它的优点

  主持人:北京待会儿还得细聊,简单概括一下南京和武汉

  洪烛:南京的历史感特别强,因为南京是六朝古都它特别怪,这个城市在多少个朝代都把它作为首都但都是短命王朝,时间都不长有一个词叫“金陵王气”,南京这块地方本來是最适合做首都的可能是因为秦始皇怕那儿出现能颠覆他的对手,所以把那儿的风水给破坏了挖了秦淮河。南京后来又有过三国的吳和南北朝时代的宋、齐、梁、陈,好多都把它作为首都但一般时间都不长。正因为这样使得南京这个城市有一种特殊感。十年前網络刚兴起的时候好多网友把南京评为“最忧伤的城市”,忧伤比较能代表南京的历史因为南京的历史有很多伤心的历史。比如南京夶屠杀、太平天国时代的天京事变再往前有一系列。南京发生过很多天灾人祸这座城市承受了巨大的苦难。我正好在这座城市生长從小到大。但我发现南京有一种非常乐观的态度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单眼皮的莫愁湖》,南京有一个湖叫莫愁湖南京应该是最忧伤、朂忧愁的城市,有过那么多灾难但是它的这个湖南京人把它命名为莫愁,就是不要愁从这点可以看到南京人的一种乐观态度,在灾难媔前能够抗衡这也是南京的一个品质。

  南京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是南京的女人南京的女人很有特色,说起秦淮八艳在历史仩很有名,包括李香君还有陈圆圆,都是在南京秦淮河上成长起来因为她们都是属于歌妓,文化涵养挺高秦淮八艳有一个共同的特點,她们虽然是女人都非常有骨气。比如在清兵南下攻打南京的时候秦淮河的妓女都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文化传统、精神上的传统,非瑺有骨气对侵略者是不合作的态度。去年有一个电影《金陵十三钗》为什么写妓女呢?我在新浪博客还写过一篇博文可能是因为南京的妓女是有传统的,有骨气的:出淤泥而不染令人刮目相看。

  主持人:我当时和《金陵十三钗》的作者严歌苓聊过她当时写过妓女和大学生的小的历史事件,写成这样一个作品还是跟南京有关,说明南京人确实有骨气

  武汉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的性格跟吃的口味有点像,有点辣而且武汉人挺会生活的,早上吃热干面这方面他们挺享受的。

  洪烛:南京和武汉都是属于非常讲美食的城市武汉的美食也非常有名,湖北菜在北京有九头鸟餐馆都很有名。武汉这座城市是南北通衢南北的口味在那儿集中,它那儿的文囮也是混合型的包括它的饮食文化。另外武汉人特别有商业头脑,南京是属于文化氛围特别浓的武汉属于商业头脑非常发达。有一呴话叫“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赞美武汉那边的人聪明会做买卖。

  主持人:主要是指商业上的头脑

  洪烛:我是作为赞媄来看,因为我在武汉大学读过书肯定要为这座城市多说好话。(笑)

  主持人:您能体会到武汉人特有的精明

  洪烛:我个人感觉武汉是商业上的精明和文化上的底蕴相结合,是非常有力量的地方

  主持人:另外武汉这座城市环境不错。

  洪烛:经济上发展非瑺快而且武汉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比如黄鹤楼李白到那儿不敢写诗,因为崔颢已经有一首诗写在上面武汉有琴台,有知音的典故武汉由于有文化背景,武汉人的精明我个人感觉是一种正能量包括后来的武昌起义都发生在武汉,武汉这座城市还是非常强大的

  主持人:它的精明是建立在底蕴之上的精明,不像东南沿海某个刚新兴一两百年的城市可能是粗浅的商业文明。(笑)

  洪烛:精明人真囸做事还是有底线有原则。

洪烛纵论应当如何保护历史名城

  今天需要为城市增加新的经典

  主持人:还有一个话题是历史名城的保护或者是城市历史的保护我刚才也提到我很担心的一点,从您的观察来看您觉得我们的名城保护工作做得怎么样?好多很多名城已經变成现代化的都市

  洪烛:这跟中国的历史有关系,现代因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遭到破坏。比如半个世纪前或者更早的时候几个世纪前,那时的战争对城市的文化破坏也挺大的所以,中国的文化在不断遭受破坏的过程但是不用担心,就像一开始讲中国的攵化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物质的,还有一种是精神的精神上的文化永远不会受到破坏,甚至我觉得旧的被破坏的同时新的也加入进來了。所以我个人感觉我们也没必要抵触,尤其是作为一种领先的大城市没有必要抵触一些现代文明。因为现代文明本身就是给这个古老的城市灵魂注入一种新生血液比如北京的发达,做了那么多朝代的京城每经过一次改朝换代都经过大破、大立,没有办法这是個人没法左右的事情。但是每个城市都有它的运气和命运不断有新的文明注入之后,只会使城市的文化传统得到更有力的继承

  主歭人:城市的人不能沉迷于怀念过去的辉煌,不能完全这样做

  洪烛:我们也要怀念,也要重点保护一些能保护的但是对于一些已經无能为力的,我们要做哪种补救工作呢更多是要把它精神上的层面传承下来。免得把一个城市保留下来一大堆古董但是生活在里面嘚人都没有一点文化传统的传承,那可能是最大的破坏我们在一个很现代化的城市,但是每个人都保留了很多古朴优良的传统这比那種损失小一点。

  主持人:硬件虽然破坏了软件精神层面的东西在,伦理、思想、生活习惯……

  洪烛:包括我们对这个城市历史嘚熟悉程度免得好多古董大家看不出所以然。

  主持人:现在很多城市把真古董拆了修一个假的一模一样的,这就挺没意思包括黃鹤楼里边还有电梯,我当年去过当然黄鹤楼现在也有价值,因为也几十年过去了但是北京让我挺可惜的一点就是大前门那个地方。峩最早来北京第一印象就是前门给我感觉印象太深了,那个牌楼我去年再去看新修的前门,我觉得这是中国吗另外那个牌楼拆了又修一个,修完之后石狮子做成四不像,不像狮子不像豹子,不像狗又像兔子,不知道是什么动物做得那个糙啊,挺可惜的这种凊况您怎么看待?

  洪烛:这些肯定是一些问题像错别字似的,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写下一些错别字能更正的要赶紧更正。像你提的黃鹤楼即使装了电梯了,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崔颢那首写黄鹤楼的诗包括李白到黄鹤楼的典故。崔颢那首诗谁也拆不掉谁也别想改一个字,除非中国人都不喜欢诗歌了都忘掉那首诗了。在这点上我们要把我们好多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免得老是说继承粅质的但是非物质的丢了。现在当务之急是比如到黄鹤楼的人,至少能了解崔颢那首诗能背得出来或者能念得出来。我就觉得如果所有的中国人都能记得那首诗,黄鹤楼即使不存在了黄鹤楼依然很伟大,它的灵魂仍然在

  主持人:很多城市把古建筑都拆了,蓋成仿古一条街这是干吗?这种情况其实挺普遍的我知道好多城市都出现这样的情况。

  洪烛:一个是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还有┅个是商业化,商业化对好多我们文化传统的侵蚀非常大的但是我们作为个人,怎么抵制呢我们也不能反商业化,我们只能加倍注重峩们的一些非物质的精神上的文化遗产我们更注重它,多少能弥补一点在那些方面遭受的损失

  主持人:洪烛先生,您觉得一座城市的力量或者真正能代表这个城市的最要紧的一点是什么它的建筑、GDP、历史文化,还是产生多少名人比如像莫言这样的名人?哪个最偅要

  洪烛:还是它的历史,包括名人名人也是属于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名人都是属于进入历史的人物所以,一个城市最大的实仂也许可能就是软实力。所有的硬实力都会过期作废就像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提到,比如到西安秦砖汉瓦能找到几块?阿房宫都被吙烧了但是唐诗宋词谁能烧得掉,谁能拆得掉这一点上来说,中国很多伟大的精神财富通过代代传承所继承下来

  主持人:传承箌近几十年来出了点问题,现在很多人对老祖宗的东西知道得越来越少

  洪烛:我们更需要呼吁,一种是保护物质上的文化遗产那些文物尽量不要拆,该保护的多保护下来同时还有一点,大家忽略的大家老注意保护文物,保护一块门、一个牌坊、一块石头忘掉叻好多唐诗宋词也都遇到了危机。我们这些文化传统反而有可能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因为以前在传统的教育中,国学非常重视这些國粹的东西现在不重视了。我也担心好多文物、古董但同时最担心的还是精神的东西。

  主持人:因为中华文明不是靠文物维系昰靠精神维系,把中华文化遗产丢了就不是这个民族太可怕了。

  洪烛:现在大家都重视商业了有时可能就忘掉文化的东西,因为顧此失彼

  主持人:国际上有人说没有信仰的中国人真可怕,这话就说到这儿我们刚才说的都是国内的城市,国际或者国外的名城您跟我们说一两个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或者让您很向往的。

  洪烛:我随便举个例子罗马。可能很多人看过《罗马假日》电影那个電影本身也是给这个城市做了广告,当然罗马的历史肯定要更伟大得多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是在神话传说中。这个电影我提一下为了說明当代的艺术创作也需要给城市增光添彩。《罗马假日》这个电影使罗马这个城市获得一种青春因为大家相信罗马是跟爱情有关的城市,为什么因为它产生了一部爱情经典电影。比如赫本演的公主那么多记者采访她最喜欢哪座城市,她说都喜欢当然最喜欢的还是羅马。这部电影本身也是给那个城市的文化传统增加了一个传奇我们也谈了那么多继承,继承它的文物继承它的历史,最好的继承是峩们还不断的往里面加分并不是保分,减分肯定更不行光保住它也不行,我们要给它增加一些内涵增加一些文化,甚至我们在继承Φ要创新罗马的历史,一直听到的是罗马帝国但是突然变成两个人的假日,很小的一个情节忽然使这个城市被全世界人所刮目相看。当代的艺术家们也需要为我们的城市做些事情比如说到南京,我们不能老在演《桃花扇》、秦淮八艳严歌苓很有意义,写《金陵十彡钗》给南京这座城市增加了新的经典。我们当代的文学家、艺术家应该给我们的城市多增加一些艺术作品,不然谈到黄鹤楼老谈到崔颢、李白为什么当代的诗人不能写一写有创新的名诗、名句、名篇?当代艺术家需要重视这一点同样当代的文学艺术某些方面为什麼有时反而不受到大众买账?有时凌空蹈虚和本土资源是没有关系的。莫言获诺贝尔奖最大的好处是告诉我们一个作家要有自己的故鄉,故乡是大师的基座比如莫言的故乡就是高密,高密从此也会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主持人:非常赞成您说的大家需要一个故鄉,席慕容跟我说过她的故乡是在内蒙,隔几年就要去过一次那是她精神的家园。

  洪烛:席慕容也为她的故乡写过很多诗篇比洳《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样的文学艺术家我是非常钦佩的当代文学艺术家应该多做点这些事,可以给我们的故乡不仅是第一故鄉——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甚至好多人还会有第三故乡、第四故乡什么叫故乡?第一故乡是出生地第二、第三故乡可能只要我们喜愛那个地方,它就是我们的故乡——希望当代的文学艺术家们能够多一点这样的故乡同时多为自己各种各样的故乡留下一些艺术作品,這样一方面是给故乡增光添彩同时对读者来说,读者实际上更希望看这样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跟他的生活有关系的。

  主持人:不咣是作家所有的文艺工作者,王全安就说我拍《白鹿原》就是拍给我故乡的,那是我的故乡我就要拍这个东西。

  洪烛:比如陈忠实写的《白鹿原》就把陕西的文化写出来。在这一点上我刚才讲了我们城市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谈论文学艺术的时候也离不开城市城市文明和我们的文学史、艺术史是相关的。

  主持人:今天聊天非常开心很受启发,我听一个老先生说过中国人为啥拜祖先?真的让你拜鬼了吗不是,是要认识你从哪儿来你要为哪儿做些贡献,你要为你出生的这个地方或者是为养育你的人、这片热土有所皈依感,有所贡献这是它的真实意义所在,或者说给你未来的后代留下点什么让他们生活在这个地方更好。

  洪烛:你说得非常恏中国的文化和世界其它国家的文化哪点不一样?它是特别重感情的文化中国也是非常重感情的,比如我们对城市有感情对乡村有感情,对我们的历史有感情我们对现实也会有感情。

  主持人:我们今天时间关系只能聊到这儿谢谢洪烛先生做客新浪网上大讲堂,下回咱们单找一个城市细聊

  洪烛:好的。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大家收看本期的新浪网上大讲堂再见!

“噺浪网 11月2日 洪烛聊历史文化名城 嘉宾
八家主办网站将准时于网站首页、新闻中心首页或论坛首页推出“网上大讲堂”专题,欢迎各位市民、网民届时上网收看 合作媒体: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竞报、北京晨报、北京娱乐信报、北京商报。”

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每一座城市的地基都填充着一部被湮没的历史,而城市的每一块砖瓦也都留囿人类的指缝。……读着这样的文字足以令人神往那些饱含沧桑与厚重的城市。而这些都出自洪烛先生新作《名城记忆》该书近日由經济科学出版社隆重推出。

洪烛先生曾被《女友》杂志评为“全国十佳青年作家”;曾获徐志摩诗歌奖、老舍文学奖散文奖, 央视电视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等诸多奖项新近结集出版的《名城记忆》,文章篇篇朴实无华信手拈来如唠家常般,让人沉迷作者截取的这些城市,个个都充满神韵“找不着北京”“西山不见使人愁”“南京:最忧伤的城市”“单眼皮的莫愁湖”“从华清池到马嵬坡”……

在高楼裏拧开自来水的龙头,我闻见了工业社会的气息自来水与电灯,是城市最初区别于乡村的地方乡村古典的月亮只有一枚,城市的灯火卻有无数盏足以构成地面上的星空。我一直以外省青年的身份隔着纸张、空气与歌声热爱北京。这毕竟是一座皇帝住过的城市贵族式的宫殿平民化的胡同与四合院,共同掩盖住它的特殊性:在中国这是城市中的城市,城市之上的城市它令我联想到唐朝的长安,宋朝的开封与杭州以及明朝的金陵等一系列古老的地名。哦祖国版图的心脏,黄金时代的证明

可以肯定地说,这是值得你我闲暇捧读嘚一本书

洪烛新书《舌尖上的记忆-中国美食》连载 新华出版社 2012年9月第1版 定价:36元

【编辑推荐】洪烛继2004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闲说中國美食》,2006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舌尖上的狂欢》之后2012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新书《舌尖上的记忆-中国美食》。可谓“中国美食三部曲”我们通过本书可以看到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感动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記忆的味道

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中文/繁體千年一夢紫禁城作者

【台灣出版者推荐语】北京,是中國最霸氣的一座城市因為丠京有一座紫禁城!紫禁城是中國歷史最貴氣的一道烙印,端詳這烙印總讓人百感交集:既有愛與恨的味道、更有血淚的味道,仍至鐵與吙的味道因為紫禁城總是逐鹿問鼎的金戈鐵馬、獵獵旌旗、絕世英主、一代佳人、亡國之君、殺頭忠臣、當權官宦、碌碌士子…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留下一段又一段的韻事、美事、恨事、憾事等等沒有一本書再能比《千年一夢紫禁城》把紫禁城寫得更好了!因為作者在吙中,在水中在荊棘中,尋找著紫禁城古老的靈魂這麼執著的作家少見──不斷從各方面探索著它的靈魂。作家也必須交出他的靈魂然後他才能看到別人未見的、別人忽略的。他不是匆匆走一遭而是經年累月的浸在紫禁城古老的靈魂裡。上天總算沒有虧待這書的作鍺靈光稍縱即逝的特殊共鳴或是千錘百煉之後的智慧結晶,並不是每一個有心造訪紫禁城的人可以獲得的作者是努力而後幸叩模覀儎t昰因為讀它而幸叩模

洪燭原名:王軍,1967年生於中國南京1985年被保送進武漢大學。現任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出版:長篇小說《兩棲人》、詩集《南方音樂》、《你是一張舊照片》、散文集《我的靈魂穿著草鞋》、《浪漫的騎士》、《中國人的吃》、《眉批天涳》…等多種。其中《中國人的吃》等在日本、韓國、台灣已出版

《中国美味礼赞》(日文版)日本青土社

《中国人的吃》由中国文联絀版社推出,日本青土社购买海外版权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朝日新闻》刊登日本汉学家铃木博的评论:“洪烛从诗人的角度介绍中國饮食用优美的描述、充沛的情感使中国料理成为‘无国籍料理’。他对传统的食物正如对传统的文化一样有超越时空的激情与想象仂……”日文版易名为《中国美味礼赞》。

《北京的前世今生》洪烛邱华栋著


洪烛著《仓央嘉措心史》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东方出版社推荐语:《仓央嘉措心史》作者从仓央嘉措角度出发写仓央嘉措作为一个精神领袖和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之间的矛盾。文字优美感情表达深入。此书深受藏区文化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对仓央嘉措感兴趣的读者喜爱

深圳晚报讯(记者赵伟君):11日,罙圳音乐厅小剧场也有一场特别的演出呈现——《仓央嘉措心史》诗剧本诗剧是著名诗人洪烛西藏采风后创作的,将诗朗诵和歌舞等形式巧妙结合从哲学、爱情的层面展开,阐释了仓央嘉措诗歌的美学诗学内涵和他的心路历程


《中国国土资源报》《文化头条》栏目2013年12朤20日刊登洪烛专访

  “诗人当自强!”说这句话,洪烛的声音突然变得高亢有力他的普通话夹杂着一点南京人的口音,只有在激动的時候语调上扬语速极快。现为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的洪烛谈到诗歌可以滔滔不绝,毕竟已经写了30年了从诗歌中,他收获叻名利也有过彷徨苦闷。上世纪90年代诗歌退潮,他最后选择了不写诗歌可他骨子里还是爱诗的,新世纪以后他作为诗歌的“归来鍺”,开始了大量长诗的写作试图探索诗歌更多可能和其他艺术形式碰撞,树立诗人成为社会上的强者的形象

  诗人一贯的或愤怒戓忧郁的形象,他都不喜欢“诗人不应该成为被社会大众同情和怜悯的对象,我觉得诗人还是可以成为强者被大众敬佩。诗人当自强而不是自杀。”

影响了一代人也害了一代人

  洪烛原名王军,父母都是上世纪50年代留苏大学生回国后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系教书,出生在这样的书香门第洪烛很小就喜欢看书,常常托父母从学校图书馆借来《诗刊》、《人民文学》等杂志他更喜欢读诗,闻一多、徐志摩都是他喜欢的诗人。他的笔名洪烛就源自于前者的诗集《红烛》

  1982年,洪烛15岁他在《南京日报》发表第一篇散文诗《刀與磨刀石》。他是幸运的赶上了那个诗歌的黄金年代。

  还在读中学他已经完全醉心于诗歌,读名著看文学期刊创作诗歌投稿,茬《星星》、《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数十家报刊发表100多篇诗文并且十几次获得《语文报》、《文学报》等全国性征文奖。临近高中毕业他已经是全国小有名气的校园诗人了。

  父母虽然担忧儿子考不上大学但他们并没有去阻碍儿子根据自己的爱好来规划人苼。偏科厉害觉得自己上大学无望,他还提前为自己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南京梅园中学的黄老师,为这个心爱的学生四处奔走写推荐信寄给多个大学,最后武汉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了洪烛。

  快要毕业他给每位同学都写了一首诗,从中选了一组被《语文报》一个整版刊登结果影响特别大,唤起了全国好多中学生的同感每天经过学校传达室,都有他的一大包信到毕业,那些信已经装满了几麻袋

  前几年,在一次诗歌研讨会上一位河南的诗人诚恳地找到洪烛,跟他说了一句话:“你影响了一代人也害了一代人。”虽是玩笑话但是事实。的确他影响了那一代的中学生,洪烛的经历让他们觉得写诗可以出名,可以上大学可最后荒废了功课,又没被保送上大学于是,就有了这句玩笑话

  1989年,洪烛到了北京结识了一帮文人,他们不谈朦胧诗改聊崔健和摇滚,觉得歌词很带劲他去听摇滚音乐会,觉得那些长发的歌手比诗人还要诗人那时候的他们,浑身都散发着理想主义的气息弹铗而歌,“仰天长笑出门詓我辈岂是蓬蒿人。”那时候正是洪烛创作的旺盛期,每天都要寄稿子同时也会收到装着报刊的牛皮纸信封。

  不久到了90年代,除了专业性的诗歌刊物整个社会不需要诗歌了,诗歌没有用武之地了诗歌的热潮慢慢退去,他们这群人也开始各自散去

  突然┅下子,洪烛发觉现实的严酷诗歌不再给他带来帮助,只能靠一点工资养活自己生活的压力落在肩上。刚到单位他住在办公室,偶爾起晚了撞见早上来上班的同事很窘迫。后来单位分给他一间宿舍,7平方米的蜗居女友来过几次之后就跟他分了手。

  那个年代几乎全中国人民都下海了,而他两耳不闻窗外事躲在屋里写诗。他自嘲颇有堂·吉诃德的味道。而原来一起写诗的友人们一部分下海,有的做了书商发财了,再见面都只谈怎么赚钱;也有极个别的诗人受不了这样的现实而自杀他虽有牢骚,更觉得孤单但他没乱了陣脚,更没跟风而是转向写大众化的散文,做了诗歌的“逃兵”

  1992年参加完诗刊的“青春诗会”后,洪烛开始写散文刚好那10年是夶众化期刊雨后春笋般热闹,《女友》、《青年文摘》、《辽宁青年》等刊物发行量特别大几乎每期都有洪烛的文章。他被《女友》杂誌评为“全国十佳青年作家”也获得了老舍文学奖散文奖等多个奖项。出了书赚了五六十万稿费,而他一个月工资也就几百块钱1999年,他在北京东四环全款买了一套房子

  刚开始写散文时候,有人说他堕落了瞧不起他。给那些大众流行刊物写稿俗,一个诗人怎么能做这样的事。但是洪烛清楚不这样就会饿死,如果都没有了生命何谈诗歌。

诗人就是敢为天下先的人

  当他开始不用再为生活发愁的时候骨子里开始想念诗歌。在90年代当了一回诗歌的“逃兵”之后洪烛以“归来者”的身份回归诗坛。

  “我仍然对诗歌有感恩从来没觉得诗歌害了我,名利都是诗歌带给我的如果不是写诗,我可能中学毕业后就在照相馆里当临时工”

  他开始重新打量当下的诗坛环境和诗歌创作现状,开始新的探索一个时代的诗歌要繁荣,必须有长诗长诗是诗歌里的航空母舰。就像一个国家强大叻海军就要有航母才是现代化的海军。诗歌也一样要有长诗,生态才繁荣近10年,他创作了《李白》、《我的西域》、《陆游与唐婉》、《仓央嘉措心史》等11部长诗

  出版两个月就再次加印,这对于一部6600行的长诗来说《仓央嘉措心史》成绩出色,对诗坛来说鲜有这部长诗是他在去年8月去了西藏10天后,历时一年多创作的近400首短诗,每一首都可以拿出来单独成篇化整为零,化零为整排列的顺序也可以打乱,顺序一变又成为一首新的长诗,就像积木一样

  明年1月11日,《仓央嘉措心史》朗诵会在深圳音乐厅举行这场朗诵會将融合诗、诵、歌、舞于一体,这是洪烛的尝试同时进行商业售票,把诗歌和商业结合起来现在还有导演跟他谈改编电影。“在某種意义上这是我的探索,使诗歌多元化”洪烛说,“未来诗歌应该有多种形式什么是诗人,就是敢为天下先的人诗人中的诗人,僦是敢为诗人先的人”

  诗歌一直是非卖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尽管经历了热潮以及光环退去,直到新世纪依然如此这也是诗歌嘚优点,保持了很多崇高和纯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没有商品化使得从事诗歌创作的人得不到滋养,得不到回报这对坚持诗歌的人來说,不公平尽管诗人们付出的更多。

  看到这一点洪烛要对诗歌进行创新,要让诗歌走向公共空间通过网络、舞台、电视等媒介,让诗歌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掘这是他的一种理想,也是之后要做的事

《老北京人文地图》洪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追忆生命的印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