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雏个别尖叫,小面积瘫痪死亡,发病速度快,matlab求解方程组

查看: 115|回复: 0
肉鸡支气管栓塞(翻个死亡)--使用都琦康治疗
发表于 昨天&14:53
本病常发生于秋冬、冬春季节交替时,河南、山东、河北、东北等地区,不论是在普通鸡舍还是在标准化鸡舍,均有发生。多在7日龄疫苗免疫之后,也有个别鸡群在2-3日龄发病,每天死亡率为0.5%-1.0%,病程持续10-15天,甚至更长。
发病初期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病鸡嗤鼻、喷嚏,3天后呼噜、咳嗽,发病5-7天后出现喘气(腹式呼吸)、张口、伸颈、怪叫。貌似健康鸡常突然尖叫,仰卧(腹部朝上)死亡。病重鸡采食量下降、羽毛蓬乱、缩颈闭眼,个别病鸡排黄褐色稀便。
气管有粘液,充血、出血;胸气囊、腹气囊有黄白色泡沫样分泌物,个别病死鸡心脏表面有黄白色纤维素样分泌物;肺支气管有黄白色纤维素样分泌物,多形成支气管栓塞;腺胃乳头糜烂,肌胃萎缩,肌胃壁溃疡;病程稍长的鸡有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症状;肾脏充血、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尿酸盐沉积形成花斑肾;疾病后期剖检发现肠道淋巴滤泡肿胀、出血。
红梅牌兽药&&& &400-9696597
联系人&&孟经理& && && &微信& &
清肺散-都琦康.jpg (169.19 KB, 下载次数: 0)
昨天&14:50 上传
支气管栓塞上午用药,下午见效!连用三次,栓塞必治!
用药一次死亡减少,用药二次停止死亡,用药三次痊愈!
1、喉气管炎特效药、支气管栓塞用药一次起效。
2、张嘴呼吸症状用药两次立杆见影。
3、起效迅速 疗效证明一切。
4、药效持久、不易复发。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凉血、宣肺平喘、通利咽喉。主要用于治疗重症禽支气管栓塞、传染性喉气管炎及各种疾病(如新城疫、流行性感冒、传染性支气管炎、支原体等)及环境应激引起的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喷嚏、甩鼻、呼噜、肿眼流泪、鼻窦肿胀、鼻腔内有分泌物、喉头点状出血、气管支气管出血或有粘稠分泌物、血性分泌物、干酪样栓塞物、气囊浑浊等症状。也常用于治疗猪的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鼻炎、猪肺疫、急慢性呼吸道病等。
【用法用量】250克拌料150斤,无需加量。【产品规格】250克/袋,60袋/件
&&QQ群, 手机. 微信公众号 YY80185
【议园养殖论坛-中国养殖论坛】
Powered by肉鸡的饲养与管理 - 饲养管理 - 中国养殖网
客服热线:010-
肉鸡的饲养与管理
场址的选择1 鸡舍应远离交通比较繁忙、噪音较大的公路、铁路、机场,远离噪音较大、三废排放比较严重的工厂;若鸡场的规模很大,需考虑鸡场污染问题。
2 交通方便,以便运输鸡苗、饲料、蛋、成鸡上市;与外界联系方便。
  3 有稳定的水源,水质符合养殖用水要求,水量保证高峰时期和干旱时期的最大需求。保证水源充足:因高峰时,每只鸡一天能喝0.3---0.5千克水,以3000只鸡计算,加上其它用水每天可达2―3吨,在夏天雨水充足时完全不成问题,但在冬季和鸡舍建在相对于水位较高,特别是鸡舍周围没有水源的养鸡户来说,可能每天忙于拉水。
  4 离大江、大河有一定的距离,预防洪水、泥石流。
  5 离山脉有一定的距离,以防塌方、雪崩、泥石流。
  6 有稳定的电源。
  7 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与最近的养殖场最少100米,特别是水禽养殖场;鸡舍周围无杂草、灌木丛,以免野鸟、老鼠等传播疾病;有栅栏防止闲杂人员的无端闯入;有明显的标记,谢绝不必要的参观来访者。
  8 排水方便,防止雨水倒灌进入鸡舍。
  育雏  给肉用仔鸡一个良好的开端可获得较好的饲养效果,其中包括第一周的死亡率较低;健雏率增加;7日龄的体重较高以及鸡群的均匀度较好。这些效果反过来又将促进较高的最终体重,从而提前上市。
  育雏准备  1 仔细查看鸡舍结构的牢固程度,能否抵抗大风,大雨,大雪等自然因素,细心观察电线照明,加热设施是否会安全,疏通饮水管道,整理储藏饲料房间,防鼠,灭鼠 (特别预防洪水;泥石流、大风、雷电等自然灾害;因电线老化、取暖、炉火引发垫料等原因导致的火灾和鸡棚结构牢固程度能否遇到大风、大雪造成的房屋倒塌)
  2 清除鸡舍内的一切病鸡,死鸡,残鸡,垫料.霉变饲料,鸡粪.鸡毛.砖块等杂物
  3 清扫房顶、墙壁、窗台,舍外
  4 清洗料桶、饮水器、塑料网、 棚架、工作服;擦拭灯泡、温度计、湿度计等。
  5 消毒:一级消毒 5%NaOH(+生石灰)泼洒地面,墙壁
  二级消毒 福尔马林42ml+高锰酸钾21 g/m3+水21 ml或0.2%---0.3%过氧乙酸熏蒸消毒
  三级消毒 碘毒消1:500(1 ml兑水一市斤)喷雾消毒
  6 准备育雏用料, 第一周最好用25℃左右的冷开水喂鸡
  7 每天注意当地的天气预报,对大风、台风、暴雨、雷电、冰雹、大雪等恶劣天气作好预防工作,使其降低到最低限度。
  8 鸡舍养鸡密度: 冬春10---12只/ m2
夏秋 8-----10只/ m2
  育雏时养殖面积为成鸡养殖面积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养殖面积只能大而不能小,密度只能小。要每天观察鸡群状况,若太挤时,需及时扩棚.一定要不拘泥于推荐数据,网上养殖可比地面平养多30---50%的量。
  鸡的外观评判及要求  1 无畸形:多于两条腿/翅或一条腿/翅,露脑等;
  2 无生理缺陷:眼盲,鹦鹉喙,上下喙弯曲,无肛门等;
  3 脐部干净:无黑线、开孔、露脏器;
  4 羽毛干净:不能有无毛、无蛋壳粘连、稀毛;
  5 眼睛明亮、活泼、腿脚光亮、握在手中挣扎有力;
  6 具有良好的母源抗体、种鸡场应对沙门氏菌和支原体实行净化,父母代应进行NDV、IBV、IBDV、AIV、MDV、AEV、REO、ALV、CIV的免疫,在已发现疫情的地方还应对ILT和霍乱的免疫;蛋鸡应对EDS,IC等进行免疫;
  7 雏鸡的体重都应在35克以上,平均体重在42克以上;
  肉鸡光照程序  尽管对生长肉鸡来说12小时的光照己足以保证其采食以满足它们的食欲,但随光照时间从6小时增加到16小时,饲料转化率提高。当肉鸡在14---21日龄期间采用每天6小时光照,然后将光照时间变为每天23小时并维持到上市为止,对鸡的福利和生产性能皆有益处。
(天)光照时间
(小时)黑暗时间
(小时)光照强度
(勒克斯)0-----322---240---2204-----7186208----141410515---2116---186----8522---28186529---上市2315
温度和湿度控制日龄
(相对湿度%)注意事项0-----335------3265----70饮水、弱雏死亡、冷热应激、采食量、防制煤气中毒、氧气不足、防治胚胎病4-----734------3065----608----1428-------3260预防猝死综合症15---2126------306022---2826-----2855-----60预防猝死综合症、腹水综合症29---上市22-----2845-----50
  冷应激表现:
  1 鸡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特征:挤向热源处,扎堆;舍内有的地方有鸡,有的地方为空地;特别在有贼风的情况下,表现得更加突出。
  2 鸡扎堆时,有的鸡爬上别的鸡背上,挤在角落里,柱子周围,严重的可能造成窒息、踩踏死亡。
  3 小鸡会找一些能隔热的地方:有较多垫料的地方、纸箱上、有灯泡的地方。
  4 若饮水的温度与室温相差比较大时,大部分鸡会挤进水中。从外观上看因羽毛被水淋湿鸡好象变小了,这样因蒸发散热增加,鸡扎堆更多,挤在饮水器内的鸡出不来,而外面的鸡又往里面挤,结果是扎堆更多。
  5 因羽毛被淋湿,鸡很可能因冷而发抖。
  热应激表现:
  1 远离热源,挤向有贼风处,在有贼风的地方扎堆。
  2 若饮水的温度与室温相差比较大时,大部分鸡会挤进水中,从外观上看因羽毛被水淋湿鸡好象瘦了一圈,鸡扎堆很多,饮水器周围因小鸡来回饮水淋湿了一大片,成圆圈状。
  3 若因水量不足,饮水器过高(下面垫砖),水位过浅等原因而造成饮水困难,鸡表现为张口呼吸、叽叽乱叫、喙发绀;爪干瘪、发暗;羽毛发音,无光泽;严重的出现大面积死亡。
  4 有的鸡趴在地上头向前伸,翅膀放松悬垂于身体两侧,肚皮贴着地面,张口快速呼吸。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小鸡脖子到胸脯之间因呼吸加深加快而表现出比较明显地起伏。若地面土质较松软,小鸡会用爪刨出一个小窝蹲在里面。若温度持续上升,变得虚弱并由于呼吸、循环、电解平衡失调而死亡。
  5 有阳光的地方,温度较高的地方,若不是空间太小,鸡太多的情况下,是没有鸡的。
  6 饮水量非常明显地增高,小鸡因饮水增加而腹泻。
注意: 千万不能机械地判断温度的高低,更不能只看温度或湿度表的计数,而不去细心地观察鸡群的整体状况,不去静听表明为环境不适的小鸡叽叽叫声,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养鸡习惯!有的养鸡户家里的温度计和湿度计用了好长时间,计数已经很不准确, 况且一般用的煤油温\湿度计计数都不太精确。建议有条件的用水银温度计。
  温度合适时,鸡群表现为:鸡舍内鸡分布得非常均匀,羽毛光亮、非常活泼、对外界的刺激(光、声音、人的走动、喂食等)非常敏感,人走动时会跟着脚跟跑;觅食和饮水都很自然很少或不存在扎堆的现象。这样可以提高7日龄成活率、健雏率,增大7日龄平均体重,减少因环境因素而诱发胚胎病的发生率。
  弱雏的死亡时间为前7天,高峰在第3----5天,为自然淘汰。一般不超过2%(即路耗)。若超过主要考虑的有:温度、缺水、缺料、运输途中的状况、胚胎病等。
  饮水管理   1 饮水应随时保证饮水的清洁和稳定。育雏期间,由于舍内温湿度极有利于细菌的繁殖,因而应每天彻底清洗饮水器。即使在冬天最好每天消毒;夏天河流水源因下雨而引起的水质混浊;干旱季节地下水的盐度过高。
  2 要每周对饮水管道和饮水器进行加压冲洗,以保证饮水清洁和供水畅通。对于乳头饮水器应每天抽查一定数量的乳头,以确定供水是否充足。
  3饮水器的高度应随雏鸡日龄的增大及时调整;要每天经常检查饮水器流量是否既能充分饮水,又能不溢出;饮水器中的水位要求不低于1.9cm。
  4饮水器的高度要求与鸡背相一致,但是在鸡均匀度很差,鸡素质太弱,患病时,特别是患肾型IB和IBD时、天气太热时,饲料中食盐浓度较高(大于0.3%)一定要稍稍降低饮水器的高度;以让部分鸡饮水,减少死、淘率,降低损失。
  5防止脱水 脱水一般为鸡找不到饮水或难以靠近供水处引起,有的是由于水中有妨碍饮水的因子(水质太咸、水中漏电)。脱水的鸡不能唧唧鸣叫,体重与大小和年龄不符;小腿皮肤因失水而变皱、喙变蓝;胸肌组织干黑、肾色深、输尿管内因尿液浓缩畜积,血色暗黑。
  6如果通过饮水投药,特别是添加电解多维 ,要考虑对正常供水是否有影响, 否则得不偿失。
  7在免疫日以外,应经常对饮水投放氯制剂或其它饮水清毒剂,以达到对饮水和饮水系统消毒的目的。消毒时应注意药物浓度。
  8 特别在雏鸡阶段,室温和饮水温度相差较大时,鸡进入饮水器中,地面因水淋湿而看上去很脏时,水能为了所谓的“干净”,绝对不能增加饮水器的高度,否则会有很多鸡因喝不上水,使机体脱水,导致生理机能紊乱,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弱雏大量增加,死亡较多。
  9接雏后应尽快喝水,水为冷开水,水温在25 ℃左右,若水温超过47 ℃,小鸡会拒绝饮水,第一次饮水中可以加入5%的葡萄糖+激活Ⅰ/育雏宝贝。
  10对一些不会饮水的雏鸡应教会它们,选择一定比例的鸡,把它们的嘴浸入饮水器的水中引导饮水,让雏鸡尽快认识饮水器并学会饮水,以免脱水,个别鸡学会后,其余的鸡很快模仿学会,因而没有必要100%的教会饮水。
水质的参数 饮水器的要求
参数良好不适用饮水器鸡的数量 PH值5--84和9氨气(NH3) (ppm)2050钟形饮水器90~~~100亚硝酸盐(NO2)毫克/立升0.050.05硝酸盐(NO3)毫克/立升2550杯状饮水器30~~~35铁 毫克/立升0.210硫酸盐(SO4)毫克/立升3050乳头饮水器9~~~15总细菌数 万1010
  营养与饲喂管理  1 在大约有60―70%的小鸡开始寻找食物(一般为初次饮水后2---4小时)开始饲喂开口料。
  2 引诱开食 雏鸡的首次能量供给是卵黄,出雏后保证小鸡高浓度的饲料进食量是非常重要的;为引诱雏鸡采食,最好将食槽尽可能地堆满至超过食槽的边缘或采用一种多半为绿色的“雏鸡纸”,将它铺在饮水器下,并放置充足的开食前期料,雏鸡走上去会发出响声,以此尽早将仔鸡吸引到饮水器下,以刺激雏鸡的饲料进食量。
  3 阶段饲喂 雏鸡在最初几天的采食量很有限,因此必须采用浓度比较高的饲料。当生长期饲料进食增加时,饲料浓度便可降低。
  4 阶段的营养需要一般不可能按照曲线给肉用仔鸡提供准确的营养素。因为在生长期,图1所示为雏鸡营养需要量在生长期怎样降低的情况,曲线表示肉用仔鸡整个期间采用2个料号(实际生产中,一般0--21天也只采用一个料号),图中两条水平线分别表示育雏期和育成期的平均营养水平。在育成期营养需要的曲线与水平线相互接近,但在育雏期水平线几乎是横贯在营养需要曲线的中央,最初出现营养缺乏,至约 5日龄时缺乏现象结束,之后出现营养过剩,所以为了在营养需要量与饲料营养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最好采取分阶段饲喂的方案。分阶段地饲养可以降低饲料成本,减少一些疾病和5―10天左右因营养过剩而造成的“糊屁股”的现象。
  5 观察嗉囊的饱和度是检查雏鸡饲料和饮水量的简单而且很有效的方法。养殖人员必须每天记录当天的饲料消耗量、饮水量、温度、湿度、鸡群状态、伤亡情况;用药药名、药物主要成份、功能、用法、用量和疫苗种类、用法、用量、生产厂家、批次。蛋鸡还应对产蛋数、蛋的质量、重量、颜色、淘汰数量作记录。并且对异常情况作出进行分析,找到根本原因,采取适宜的措施,对不能解决的咨询当地技术服务人员或拨打公司电话025―免费电话
  6 注意患病鸡的饲养:对生病的鸡采取隔离措施,即开小灶,这样不仅可以带毒鸡散毒,成为毒源,而且可以加强护理,救活部分病鸡,减少损失;对因种种原因引起的有腿病的鸡可以采食,而不会活活饿死、渴死。
  通风  禽类呼吸系统最主要的结构特点就是禽类除具有上呼吸道、气管和肺脏之外,还包括一套复杂的气囊。禽类呼吸运动中,通过两次气体交换并控制所吸入的空气流过气囊,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空气。从进化的角度讲,这种发展是非常巧妙的。但从疾病的防制角度看,这种进化又成了机体防御疫病的一个弱点,一旦呼吸系统的某部分发生感染,且禽类无膈膜,病原体就会迅速的扩散到整个气囊并进一步侵入胸腔、腹腔甚至一些长骨中,造成全身感染。而禽类的呼吸道与通风换气休戚相关。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很多管理都是围绕着通风与保温这对矛盾来工作的。
  在患呼吸道疾病时,特别是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等因条件致病菌感染时,通风换气就显得特别重要,若只注意用药物单纯性地治疗,而不改善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可能收效甚微。
  冬春季节一般在14天之前是不能通风的,特别是不能直接通风的,只可以间接通风;在夏秋两季前7天都要注意间接通风。总的来说,因雏鸡在14天之前不能自身调节体温,所以在20天之前一般以保温为主,20天以后主要以通风换气为主。
  特别注意:通风时一定要观察鸡群状态,均匀度(对当时温度的反应);冬春两季,舍内外温差较大,特别注意不能快速通风,防止舍内温度下降过快,且通风面积要大,不能形成贼风,通风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夏季通风时风口要稍低,一般离鸡背高为20---40cm。
通风和温度控制需要灵活掌握,给鸡群一个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降低料肉比,降低饲料成本,减少呼吸道的发病率,降低残鸡、病鸡、死鸡、减少医药开支、减少腹水症、提高鸡肉品质。
参考免疫程序日龄(天)7142124疫苗新支H120IBDNDVIBD用法点眼/滴鼻滴口/饮水饮水饮水用量按说明书按说明书
周龄地上平养网上平养笼养1-3周20--30只/ m230--40只/ m250--60只/ m24-6周10---15只/ m220--25只/ m220--30只/ m2  Ⅱ蛋鸡的饲养管理  由于冬春环境温度低,一般饲养密度可比其他季节提高10-15%。但要注意密度不能过大,否则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持久不,整齐度下降,体重偏小。
  笼养育成鸡的管理  体重和体格控制  1 笼养育成鸡的管理与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的成熟周龄有关。多数条件下,该年龄变化于16---22周之间,但偶尔也有小母鸡在14周龄时转入产蛋鸡群的。从经济角度考虑, 在(61 cm× 61cm)的鸡笼里至少应饲养10只莱航小母鸡至16周龄。因些适宜的密度应根据产蛋鸡舍中的性能分析和经济考虑(包括投资生产成本,鸡蛋的收入和小母鸡成本)来确定。
  2 鸡的称重抽样在培育后备小母鸡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称重,用以估测鸡群平均体重和均匀度指数。称重的鸡只占鸡群很小的百分比,抽样百分比的大小以能代表整个鸡群为度。如果鸡群饲养于2栋或更多鸡舍或地点时,应额外取样。称重的鸡越多,越准确。总之,每栋鸡舍和鸡舍内不同位置(如果观察或料想到体重差异明显时)最少要取样50只(100只为理想)进行称重。抽样称重的说明。
  1.所取样本应能代表整个鸡群;2.使用精确到10g的秤进行称重;3.称重应从3周龄开始;4.在育成期每周称重一次,产蛋期每月称重一次;5.笼养小母鸡称重时,应从鸡舍的不同位置和不同层取样并记录每个次级样品的取样地点或位置,以便进一步分析地点或位置影响;6.每次称重应在同―时间进行,最好在下午。
  3 体重分类有两种分类是必须进行的:
  l.抽样鸡的平均体重,并将其与同龄鸡标准体重相比较;
  2.将鸡按个体体重分成组,组间的间隔为平均体重的10%,计算每组之和及各组内鸡的百分比, 84%以上为优,77―83%为良,70―76为中等,63―69%为合格,62%以下为不合格。
  4 育成期和性成熟时正确的体重的重要性是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的。为使小母鸡不但具有最佳的体重,而且也在适宜的日龄达到 成熟,应对饲养程序,经常是对日粮进行改动。要记住,光照程序的改变也影响性成熟的开始时间,所以饲养程序应与此相配合以保持最佳 的性能。蛋用型小母鸡性成熟体重因品系而异,此外,鸡群内鸡的个体体重也有差异,有些成熟的早些,而另一些成熟时体重较大。对所有的鸡而言,在提出饲养建议时应利用鸡群平均数据。多数蛋用型品系应不限制饲喂,当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按鸡群日龄和一年不同季节的舍温适当调整时,多数育种公司认为小母鸡应饱喂,而不应采取限制饲喂。与限制饲喂相关联的问题之一,就是难于保持鸡群体重的均匀度,此种现象常出现在重型如种用肉仔鸡鸡群中。因此,可能时,采取调整日粮营养浓度要比限制饲喂更可取,这样就可继续进行饱饲。
  5 蛋的形成受饲料营养物质的影响,必须保证饲料中足够的营养供应,保证禽只的体格发育。体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包括肌肉、脂肪、内脏等软组织占有的重量,另一方面还包括骨骼的发育及骨骼的重量,只有使两者发育保持一定的平衡,保持一定的比例,才是高产蛋率、高蛋重的根本保证。而体格控制主要就是控制体内营养物质的贮存。主要包括体内的肌肉、脂肪等软组织和支架结构骨骼组织,只有使两者平衡,使禽只的体重保持一定的重量,使骨骼发育到一定的长度(因为骨骼长度能反映骨骼的发育状况),才能保证产蛋的顺利进行。生产中过重或过轻的体重都不能满足产蛋的需要,两者不平衡部会影响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
  跖骨的发育能够反映全身的骨骼发育程度,所以定期测量跖骨的长度与体重,能够较好地控制体格发育。骨骼的发育与其他软组织的发育不同,其他软组织可以在以后的发育或产蛋期进行补充,而育成期结束进人产蛋期后,骨骼的发育就已经定型期,所以在蛋用禽的育雏育成期要特别注意骨骼的发育。
  光照程序  不同基因型的鸡不仅对饲料而且对光照都会有不同的反应。例如,现代的杂交蛋鸡与其前代相比不仅性成熟早,而且在相同的光照程序下每天产蛋的时间提早。对笼养系统而言,间歇光照降低了鸡的死亡率、节约了饲料和电费。产蛋率与小母鸡所接受的光照时间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一个正确的光照程序对产蛋数、蛋的大小、成活率和总盈利都有很大的影响。光照的基本原则为:
  1. 为使雏鸡尽快学会采食和饮水,在头7 天实施22―24小时,强度为20--30 勒克斯的光照;从第8天至第三周,将光照时间和强度减至每天15小时,5勒克斯;从三周至十八周,保持11--12小时恒定光照和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用自然光照支配。在夏天,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中,从3周以后,使用逆减光照时间可能更有利,但为避免鸡只性成熟延迟,须于六周后保持恒定光照。
  2. 野生自然状态下的鸟类是“早睡早起”,为了模仿鸡的这种原始生理习性,采取夜晚早关灯,早晨早开灯,使傍晚光线较暗时补充照明,以增大光照强度;早晨3―5点钟时开灯,增加照明时间。实践证明,这样不仅提高了产蛋率、饲料转化率,而且提高了种禽的受精率、孵化率。
  3. 在18周开始至少给予13小时光照以刺激产蛋,在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中最少增加1小时光照;以后每周或每两周增加15--30分钟至16小时为止。如可能,刺激期最好可延至产蛋高峰。光照强度在入产蛋舍时应增加至10--20勒克斯。
  4. 对成年鸡,不可减少光照时间或强度。为了制定准确的光照计划,用户应根据当地的日出及日落时间表设计个别光照程序。以下为适用于各种鸡舍的指南 :
  (1)光照控制生长期至光照控制产蛋期:从第3周到第18周给予恒定的8--l2小时光照。从第 18周把光照增加至 13小时,以后每周增加 15分钟直至达到 16--17小时总光照。
  (2) 光照控制长生期至开放式或半开放式产蛋期:从第3周到第18周,给予恒定的8--12小时光照;从第18周,采用自然光照时间或将光照增加到至少13小时,以后每周或每两周增加15分钟直至达到16--17小时的光照。
  (3)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生长期至光照控制产蛋期:给予一个恒定的光照时间相等于鸡群从第6周至第18周中所接受的最长自然光照时间;从第 18周开始,增加l小时光照或增加至最少 13小时光照,以后每周或每两周增加 15分钟直至达到16--17小时总光照。
  (4)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生长期至开放式或半开放式产蛋期:给予一个恒定的光照时间相等于鸡群从第6周至第18周中所接受的最长自然光照时间;从第 18周开始增加 1小时光照或增加至最少 13小时光照,以后每周或每两周增加 15分钟直至达到16--17小时光照。
  喙的修整  为了减少与啄斗有关的死亡率;减少损伤和低于正常的性能;鸡群基本安静;减少饲料浪费和饲料消耗,故需要修喙。在鸡的一生中任何时间都可对其喙进行修整,但在幼龄修喙对鸡所产生的影响小于在较大日龄修喙的影响。修喙过早其作用可能不会保持终生,必须重新修喙。开产后修喙将使鸡群受挫,产蛋可能会停止数周。在实践中,修喙常在前10日龄间、6―7周龄、或12一14周龄进行。于14周龄后再修喙,常推迟开产日龄。许多情况下,早龄修喙也可保持一生,不用再次修喙。修喙的成功与否应以其能否长久地防止啄癖为评价标准。另外,早龄 (1―10日龄)修喙仅是大龄时“永久”第2次修喙的临时措施。如果光照能控制在5勒克斯或更低,修喙可推迟至6周龄以上,并因此避免第2次修喙。 修喙应与其他类似的应激相隔至少3周(在前或在后)的时间。修喙是一个主要应激,鸡群不需同时遭受多个应激使康复或抗体的产生变得复杂。
  喙修去的多少与其后的体重损失及平均成年体重间似乎存在着直接关系,结果是饲料消耗不同,产蛋量受损,蛋重相应下降。需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分析,以确定修喙措施的净效应。7日龄前修喙用的小孔直径在3.5-4.3毫米之间。一般,将喙的上下片切去从喙尖至鼻孔前缘的2/3,是“严重的”修喙方法,并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切去1/3是“中等的”修喙方法,但效果不太满意。刀片温度一般控制在500--675 ℃,维持刀片与修整喙的接触时间通常为2秒多。
  修喙的前几天需在饲料中添加VK,以防治修喙时血液凝固不良。修喙时应注意眼睑、冠和鼻孔的安全,以免造成烧伤;修喙的长度,以免舌头被烧伤,造成采食困难,影响终生。
  产蛋鸡的管理   营养  1. 开产日龄是家禽生长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与整个产蛋期的生产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任由性成熟后即开始产蛋,但这时家禽处于身体发育时期,所采食的营养物质除维持本身代谢外,被分配成生长需要(长身体)和生产需要(产蛋)两方面,影响营养物质的积累,不利于以后高强度的产蛋活动,易引起早衰;若开产过迟,则影响有效产蛋时间,进而影响产蛋数。具体的时间与品种有关,一般蛋鸡在120日龄左右开产。
  2. 营养:所有的营养素都重要但能量一般为限制因素;能量进食量控制产蛋率;蛋白质/氨基酸进食量影响蛋的大小。
  3. 蛋壳厚约0.27--0,37mm,锐端略厚于钝端、表面平滑坚硬。蛋壳的厚度,鹅比鸭厚,鸭比鸡厚。蛋壳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栅状层,厚O.19-0.29 mm,内层为乳头层,厚约0.O8mm。 蛋壳含3.3%蛋白质,1.6%水分,构成胶原蛋白支架;含95.1%无机盐类,其中94%为碳酸钙,其余为钠、钾、镁盐,作为间质凝结于支架之间。
产蛋率(%)6565―80 80 饲料中钙含量(%)3.3.03.3.253.3.5  形成蛋壳所需的钙主要来源于母禽的饲料,不足部分动用母禽体内的贮备。蛋鸡日粮中一般含钙3.5―4.5%,随饲料进食水平而异,若在炎热季节蛋壳质量出现问题,或后备母鸡开产过早并且很快到达产蛋高峰,则必须将钙水平至少提高0.4%。为了调节钙磷水平,一般会使用预产日粮。这一步骤须有一个过程。不能马上换上高峰期料,不然会对输卵管刺激过大,肾脏代谢障碍。因此,在产蛋期要控制饲料中可利用钙磷的含量及比例,而且还要保证其产蛋需要而又不会发生过剩或不足。
  体重和体格控制  控制体格不仅包括骨骼,还应注意一定量的肌肉月脂肪贮存和内脏的发育,这是蛋形成过程中蛋黄、蛋白形成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如果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太少,分解的物质不能满足蛋形成的需要,就会影响蛋的形成。目前有的养殖户反映产蛋率上不去,产蛋率低、蛋重轻,其禽群大多存在体重不达标现象。特别是开产时或产蛋期体重仍不能达标。但另外也有的禽群体重较大,超过了体重标准的20--40%,但蛋重仍小,而且产蛋率还低。其实是把事情做过了头。因为体重标准是产蛋性能的根本保证,是在一定条件下经过技术人员反复的实验、论证得出的数值。是家禽最大生产性能的保证,如果偏离标准较远,就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当体重过大时,往往会在体内产生较多的营养过剩,就会产生较多的脂肪沉积,当脂肪沉积于卵巢就会造成卵泡的脂肪浸润,影响卵泡的发育;沉积于肝脏,会造成脂肪肝的发生,会影响卵黄物质的合成功能,所以会影响卵黄的成熟,排卵数量少,产蛋率低。另外输卵管腺体中较多的脂肪沉积会影响蛋白的分泌,所以会造成蛋变轻。若认为是饲料中的营养供应不足,或品种的问题,一直还在补加营养,造成恶性循环,产蛋率急剧下降。另外由于体重过大,体内的脂肪贮存多,禽群脂肪肝严重,死淘率增加,最后禽群的淘汰日龄提前,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在产蛋期如果体重过大时,一定要控制饲料中的能量含量,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特别是肉用种禽生产中更应注意。
  温度  1 热应激
  家禽体温调节范围很窄。正常情况下,成年鸡的体温在41-42℃;一日龄小鸡的体温则稍低。根据活动情况不同,这一温度变异范围在1.5℃。当环境温度低时,鸡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以达到调节体温的目的。但在炎热季节,鸡常常处在高温,且通常高湿环境下,使鸡面临热应激的危险。当环境温度接近鸡体温时,物理散热机制不再太有效,产热将会最低,从而多余的热量不能散失到环境中。因此环境温度对鸡的生产性能有直接影响。虽然产蛋鸡的最佳生产性能得以表现的理想温度在18-30℃,但这会因为湿度、空气流速和不同品种、年龄的鸡对气候适应的能力不同而不同。肉鸡生长率最高的温度范围在13--21℃;而饲料转化率最高的温度却在27 ℃左右。因此,最佳生长温度并不是最佳饲料转化率温度,而且最佳饲料转化率温度也并不是最佳产蛋率和蛋重温度。在29--38℃时,鸡将面临热应激,表现在羽毛竖起、翅膀张开、增加散热表面。高温的一个最不利影响就是采食量降低。对产蛋鸡,当温度超过 18-22℃基线后,温度每升高1℃,采食量就下降1.5%。高温对肉仔鸡、产蛋鸡和后备母鸡采食量的影响比低温更严重。环境温度被认为是影响采食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也造成肉鸡体增重慢,蛋鸡产蛋率、产蛋重、蛋壳质量降低。当温度高于38℃时,鸡开始通过气喘增加通过肺的空气量。持续的气喘引起二氧化碳丢失过多,导致血液Ph值升高,营养因素失衡。并且改变了鸡体细胞和体液的电解质平衡,可引起鸡的脱水。在高温造成的热应激中,由于饲料消耗下降,能量摄人也降低。在27-29℃高温下,能量需要降低、代谢能下降。但在温度高于35℃时,代谢能又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增加日粮中能量含量,可部分克服饲料消耗下降及生长受阻。因此,可以使用高能饲料提高家禽日粮的能量水平。在炎热气候下,推荐在蛋鸡和肉鸡日粮中加脂肪。因为脂肪比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产热都低。另外,脂肪也可帮助降低食物通过胃肠道的速度,因此增加对食物的利用,帮助鸡对抗热应激。当能量浓度增加时,其它营养水平也需相应调整,以保持日粮平衡。这仅适用于能量是肉鸡生长的限制因子时或产蛋鸡的环境温度在29℃以上时。一般而言,热应激下的肉鸡对能量增加的要求高于氨基酸。
  2.冷应激
  冬春时节,气候多变、温度低下、雨雪偏多、昼夜及舍内外温差大,导致鸡疾病多。长速慢、饲养周期期长、成本高和成活率低。温度是维持鸡生长的必备条件,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养鸡成功的关键。鸡的理想温度,育雏期28-32℃,育成期20-25℃,产蛋时温度为13-23℃并保持相对恒定,而冬春季节很难达到这一要求。温度过低,鸡需要消耗部分能量用于御寒。使耗料增加,产蛋率降低。故应加强保温,保持适宜的温度,要求不低于10℃。防止贼风和穿堂风的侵人。 一批鸡分布均匀,饮食正常、宁静、活动自如,无扎堆呆滞即为理想的温度。
  Ⅲ传染性疾病防治ssDNA圆环病毒科无囊膜, 核衣壳20面体圆环病毒属鸡贫血病毒细小病毒科无囊膜, 核衣壳20面体细小病毒属Z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SsDNA痘病毒科砖状,有囊膜,复合对称禽痘病毒属鸡痘病毒疱疹病毒科有囊膜,核衣壳20面体禽疱疹病毒1型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禽疱疹病毒2型马立克病病毒鸭疱疹病毒2型鸭瘟病毒腺病毒科无囊膜, 核衣壳20面体禽腺病毒属减蛋综合症病毒包涵体肝炎dsRNA(RT)反录病毒科有囊膜, 核衣壳20面体甲型反录病毒属禽白血病肉肉瘤病毒禽成髓细胞性白细胞病病毒丙型反录病毒属禽肉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dsDNA(RT)嗜肝病毒科有囊膜, 核衣壳20面体禽肝病毒属鸭乙型肝炎病毒dsRNA呼肠孤病毒科无囊膜, 核衣壳20面体正呼肠孤病毒属病毒性关节炎吸收不良综合症双RNA病毒科无囊膜, 核衣壳20面体禽双RNA病毒属传染性法氏囊病(+)ssRNA副粘病毒科有囊膜和纤突, 核衣壳螺旋对称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新城疫病毒正粘病毒科分节段, 有囊膜和纤突, 核衣壳螺旋对称A型流感病毒属禽流感病毒(---)ssRNA冠状病毒科有囊膜和纤突, 核衣壳螺旋对称冠状病毒属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微RNA病毒科无囊膜, 核衣壳20面体肠病毒属禽脑脊髓炎鸭肝炎病毒1型星状病毒科无囊膜, 核衣壳20面体星状病毒属鸭肝炎病毒2型  病毒类疾病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  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或呼吸器官的急性传染病。俗称欧洲鸡瘟,被OIE(国际兽医局)定为A类传染病,并被列为国际生物武器公约动物类传染病名单。AIV的基因组为单股负链RNA,由8个独立的RNA片段组成,共编码8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其中片段4编码的血凝素(HA)为糖蛋白,在病毒吸附及穿膜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可中和病毒的感染力。HA在感染过程中被水解为HA1和HA2两条肽链是病毒感染细胞的先决条件;另外HA的变异性,是病毒发生抗原变异的主要原困;HA还是病毒毒力和宿主特异性的主要决定因素。由于流感病毒具有8个不同的核酸片段,当这两种不同的病毒粒子共同感染一个细胞时,其核酸片段会发生重新组合与排列而产生新型流感病毒粒子,这种新型流感病毒粒子对人常能形成大的流行,造成很大的危害。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是两个最重要的分类指标,由于发生抗原性漂移或转移,A型流感可分为15个H型和9个N型,几乎所有15个H和9个N的组合都在禽类发现,特别是H5N2、H5N1、 H7N1 、H7N3、 H7N7和H9N2。且H5N1是在越南到 2005年10 月为止死亡13人的罪魁祸首。
  四季均可流行,但AIV在低温下抵抗力较强,故冬季和春季容易流行。各种品种和不同日龄的禽类均可感染(火鸡和鸡最易感),尚未发现与家禽性别有关。且发病急、传播快、致死率可达100%。在禽类主要依靠水平传播,如空气、粪便、饲料和饮水等。实验表明:实验感染的蛋中含有AIV,因此不能完全排出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家禽不应与猪一起混养,家禽的流感病毒可以传染给猪,而人的流感病毒也能传染给猪。除了感染鸡发病以外,还使鸭,鹅等水禽发病死亡,所以鸡也不宜与鸭、鹅等水禽混养,因为水禽中各种亚型的流感病毒的携带率很高,有的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其粪便中的病毒感染鸡只后,可造成禽流感的发生与流行,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目前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成点状散发状态;二是南方疫情主要集中在华中,华东,华南等区域;三是病毒毒力相对较强。
  【症 状】
  高致病性:防疫过的出现出渐进式死亡,未防疫的突然死亡和高死亡率,可能见不到明显症状之前就已迅速死亡。喙发紫;窦肿胀、头部水肿和肉冠发绀、充血和出血。腿部也可见到充血和出血。邻近的水禽也出现死亡。
  体温升高达43℃,采食减退或不食,可能有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窦炎、结膜炎、鼻分泌物增多, 呼吸极度困难、甩头、严重的可致窒息死亡;冠和肉髯发绀,呈黑红色,头部及眼睑水肿、流泪;有的出现绿色下痢,蛋鸡产蛋明显下降,甚至绝产,蛋壳变薄,破蛋、沙皮蛋、软蛋、小蛋增多。有的腿充血。
  温和型:产蛋突然下降,蛋壳颜色变浅、变白;排白色稀粪,伴有呼吸道症状。
  鸭:呼吸道症状,流泪,腿发黑(瘀血、充血)。
  【病 理】
  高致病性:内脏病变差异很大,内脏各器官浆膜充血和出血,整个肠道瘀血,出血
  ①眼结膜炎;腹部皮下有黄色胶冻样浸润。
  ②全身浆膜、肌肉出血;心包液增多呈黄色,心冠脂肪及腹壁脂肪出血;肝脏肿胀,肝叶之间出血;气囊炎;
  ③口腔黏膜、腺胃、肌胃角质层及十二指肠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肿胀、突出表面;腺胃糜烂、出血,肌胃溃疡、出血。
  ④头骨、枕骨、软骨出血、脑膜充血;
  ⑤卵泡变性、输卵管退化、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内有蛋清样分泌物;
  ⑥胰腺有点状白色坏死灶;个别肌胃皮下出血。
温和型:胰上有白色坏死点、卵泡变形、坏死。往往伴有卵黄性腹膜炎。
  【治 疗】
芪蓝抗毒饮 呼喘力霸 生力 激活II
三林合剂227g兑水160kg,连用3―5日,2次/日。
呼喘力霸,每100g配水150―200kg,连用3―5日,2次/日。
激活II按说明量2-3倍量全天使用。
  减蛋综合征(Egg Drop Syndrome;EDS-76)  鸡减蛋综合征是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群体产蛋下降,软壳蛋和畸形蛋增加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鸡、鸭和鸽。垂直和水平传播。
  【症 状】
  幼龄鸡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体内也测不到抗体。当鸡只成熟时体内病毒才开始活化,能测到抗体。成年鸡发病,仅表现群体性产蛋下降,病鸡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最初的症状是有色蛋的色泽消失,紧接着产出薄壳蛋、软蛋或无壳蛋。薄壳蛋的壳质粗糙像沙粒样,蛋壳变薄易破损或蛋的一端上有粗颗粒。感染的产蛋鸡群产蛋率可下降20―30%,有时可达40―50%。有的鸡蛋质量下降,蛋清如水样,卵黄与蛋清分离,有的蛋白中混有血液。
  产蛋下降可持续4―8周,10周后开始好转,鸡群产蛋率接近原来水平,鸡蛋颜色、形状、质量恢复正常。有的鸡群有拉稀现象。
  【病 理】
  卵巢变小、萎缩、子宫和输卵管黏膜出血和卡他性炎症。
  【防 治】
  紧急接种传喉弱毒疫苗,可控制病情。
  呼喘力霸 镇咳 去痰
  三林合剂 抗病毒 缓解症状
  禽脑脊髓炎(Avian Encephalomyelitis,AE)  禽脑脊髓炎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粪便中可存活4周,其传播方式有垂直和水平两种:①垂直传播:由感染本病的母鸡通过卵传给雏鸡,通常自出壳后10日龄内发病多属垂直传播所致;②水平传播:本病的潜伏期至少需10天,因此10日龄以后出现的病鸡,应属于水平传播,主要经消化道感染。新疫区发病急,传播快,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主要症状】
  发病时全身震颤,眼神呆滞,接着出现进行性共济失调,驱赶时易发现。走路不稳,常蹲伏,驱赶时不能控制速度和步态,摇摆移动,用跗关节或小腿走动,最后倒于一侧。有时可暂时的恢复常态,但刺激后再度发生震颤,病鸡最后因不能采食和饮水衰竭死亡,死亡率可达15―35%。
  【剖 检】
  病鸡唯一肉眼可见的是腺胃的肌层有细小灰白区,个别雏鸡可发现小脑水肿。此外尚有心肌、腺胃、肌胃肌层和胰脏淋巴结的增生。
  【防治方法】
  ①免疫接种是防治本病的重要手段,灭活菌适用于任何日龄鸡。
  ②防止混合感染:
  方法Ⅰ:
三林合剂:227g配水160kg,2次/日,连用3―5日;
激活I或激活II饮水,连用3―5日。
磺天霸(浓缩型)100mL配水400kg或磺天霸(普通型)100mL配水200kg,2次/日,连用3―5日;
激活I或激活II饮水,连用3―5日。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  法氏囊又称腔上囊,是产生B细胞的主要器官,是禽类特有的免疫器官。1日龄时约有豌豆大,4月龄达最大,约有葡萄大,性成熟后退化。.因病毒选择性地在前淋巴细胞中复制,3~~6周龄鸡的法氏囊的发育最完全,所以在3~~6周最易感。2周龄以下的雏鸡对本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往后到开产前,法氏囊退化之后都有可能发病。法氏囊病的发生往往是一过性的,这可能是鸡从轻微的自然感染中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增加鸡对包含体肝炎、球虫、MDV、ILTV、IBV、AIV、,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更易感。
  【症 状】
  ①发病迅速、发病率高,有明显的尖峰死亡曲线和迅速康复(5-7天)。
  ②全群突然发病、怕冷、昏睡、羽毛蓬松、采食减少、饮水增多。病鸡轻微发抖, 排白色水样稀粪,个别鸡粪便带血。脱水、眼窝凹陷、脚爪和皮肤脱水、干枯。
  ③受感染鸡群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之一是自啄泄殖腔。
  ④早中期体温升高达43℃,临死前体温降至35℃,排黄色水样或蛋清样粪。
  【病 理】
  法氏囊:经口接触感染后2―3天,法氏囊水肿,浆膜表面有胶冻状黄色浸润,法氏囊明显肿大,表面纹理变得明显,颜色由正常的白色变为乳白色。第4天,法氏囊肿大变圆,比正常大1倍以上,呈灰黄色,浆膜有小点出血,腔内有脓样黏液或凝乳状物,黏膜皱襞不均匀,高度肿胀,囊壁有黄色坏死点;严重病例,黏膜严重出血,腔内有小血块,整个法氏囊呈紫红色,象紫葡萄。如果病鸡不死,一般发病后第五天,法氏囊的体积恢复到原来正常大小,但很快萎缩变小变成灰色,呈纺锤型或长圆形,囊壁增厚,严重的法氏囊常有坏死灶或黏膜表面有点状出血或淤血性出血,法氏囊表面偶尔有广泛出血,第8天,法氏囊只有原来的1/3大小。
  腿肌和胸肌有条纹状、刷状、斑点状出血。
  肾脏可能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腔内充满石灰浆状的尿酸盐,病鸡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精神沉郁。
  【鉴别诊断】
  1 肾型IB:有过呼吸道症状,发病过程较缓慢,而IBD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发病较急,有明显的尖峰死亡曲线和迅速康复的特点。
  2 缺水:可引起肾脏的变化,并可能出现萎缩的法氏囊,且仅见于少数鸡。
  3 磺胺药中毒: 用药史。
  【治 疗】
  方法Ⅰ: ①芪蓝抗毒饮,灌服,每羽0.5-0.8mL,连用3-5日;
  ②肾肿毒霸:100g兑水300-350kg,2次/日,连用3―5日。
  ③激活I、激活II或 金维他二倍量饮水,全天用
  ④特别注意预防大肠杆菌: 四炎一毒清/氟轻松
  方法Ⅱ:
  ①三林合剂:227g配水160kg,2次/日,连用3―5日;
  ②肾肿毒霸:100g兑水300-350kg,2次/日,连用3―5日。
  ③激活I 二倍量饮水,全天用。
  ④特别注意预防大肠杆菌: 四炎一毒清/氟轻松
  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of Chickens,IB)IB是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急性接触性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咳嗽、喷嚏和气管发生簟
呼吸型:既经典型,主要有Massachuseffs株和 Connecticut株
嗜肾型:主要有Holte 、Gray 和T株.
腺胃型:主要有H95 L95 T95
嗜肠型:G株为代表,主要引起呼吸道,肾脏及肠道病变
其它型:引起死亡率升高和深层肌肉病变的特殊毒株793/B或7/91
1.呼吸型:
突然出现有呼吸道症状的病鸡并迅速波及全群为本病特征。5周龄以下的雏鸡几乎同时发病,流鼻液、鼻肿胀;流泪、咳嗽、气管簟⒋蚺缣纭⑸炀闭趴诖徊〖τ鹈陕摇⑴吕洹⒑苌俨墒常桓霰鸺Τ鱿窒铝。怀赡昙χ饕硐智嵛⒌暮粑⒆春筒跋陆担淼啊⒒偷啊⒋挚堑埃扒迦缢挥姓<Φ澳侵峙ǖ鞍缀拖〉鞍字涞拿魅贩纸缦,蛋白和蛋黄分离以及蛋白粘着于蛋壳膜上。雏鸡感染IBV,可造成永久性损伤,到产蛋时产蛋数量和质量下降,当支气管炎性渗出物形成干酪样栓子堵塞气管时,因窒息可导致死亡。
多发于20―50日龄的幼鸡,主要继发于呼吸型IB,精神沉郁,迅速消瘦,厌食、饮水量增加、排灰白色稀粪或白色淀粉样糊状粪便。可引起肾功能衰竭导致中毒和脱水死亡。
仅发现于商品肉鸡中,初期一般不易发现,食欲下降、精神不振、闭眼、耷翅或羽毛蓬乱、生长迟缓。苍白消瘦、采食和饮水急剧下降,拉黄色或绿色稀粪,粪便中有未消化或消化不良的饲料;流泪、肿眼、严重者导致失明。发病中后期极度消瘦,衰竭
死亡。有的有呼吸道症状。发病后期鸡群表现发育极不整齐,大小不均。病鸡为同批正常鸡的1/2~1/3不等,病鸡出现腹泻,不食,最后由于衰弱而死亡。
1、呼吸型:
气管、鼻道和窦中有浆液性、卡他性和干酪样渗出物 。在死亡雏鸡的气管中可见到干酪样栓子;气囊混浊、增厚、或有干酪样渗出物,鼻腔至咽部蓄有浓稠黏液,产蛋鸡卵泡充血、出血、变性,腹腔内带有大量卵黄浆,雏鸡输卵管萎缩、变形、缩短。
2、嗜肾型:
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充满尿酸盐结晶,并充盈扩张,呈花斑状,泄殖腔内有大量石灰样尿酸盐沉积。法氏囊、泄殖腔黏膜充血,充积胶样物质。肠黏膜充血,呈卡他性肠炎,全身血液循环障碍而使肌肉紫绀,皮下组织因脱水而干燥,呈火烧样。输卵管上皮受病毒侵害时可导致分泌细胞减少和局灶性组织阻塞、破裂、造成继发性卵黄性腹膜炎等。感染IB后的鸡,特别在育雏阶段会造成输卵管的永久性损伤;开产前20天左右的鸡(这个阶段是输卵管的快速发育时期,从十几cm发育到60---80cm),会造成输卵管发育受阻,输卵管狭小、闭塞、部分缺损、囊泡化,到性成
熟时,长度和重量尚不及正常成熟的1/3---1/2,进而影响以后的产蛋,甚者,有的鸡不能产蛋。
3 腺胃型: 以腺胃病变为主的病鸡或死鸡,外观极为消瘦。剖解后可见皮下和肠膜几乎没有脂肪;腺胃极度肿胀,肿大如球状,腺胃壁可增厚2~3倍,胃黏膜出血、溃疡,腺胃乳头平整融合,轮廓不清,可挤出脓性分泌物,个别鸡腺胃乳头有出血,肌胃角质膜个别有溃疡,胰腺肿大,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十二指肠黏膜有出血,空肠和直肠及泄殖腔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有的鸡肾脏肿大,肾脏和输尿管积有白色尿酸盐。
【鉴别诊断】
病名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
禽流感多种家禽和野禽发病;高致病力毒株引起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低致病率较低,在5%~15%呼吸道症状由轻微到严重不一;咳嗽、流鼻涕,少数鸡眼部肿胀,结膜炎严重者眼睑及头部肿大,通常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饮食减少,产蛋率下降、停止产蛋,鸡羽毛蓬乱,冠、髯发绀大多数死亡鸡心肌、肝脏及腺胃乳头有出血点,腹腔内有破裂的蛋黄,卵巢上有蛋白和蛋黄滞留形成的黏性分泌物附着
新城疫一年四季发生,各种日龄鸡都能感染发病,大多3~5天死亡;在免疫鸡群中可散在发生非典型新城疫病鸡张口呼吸,发出“咕噜”声,常有神经症状,有甩头和吞咽动作,嗉囊积液、倒提时有黏液或饲料从口中大量流出,拉绿色稀粪;非典型新城疫出现鸡群死淘率增加,腹泻,产蛋率下降等,死亡率1%―5%全身性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明显出血,肠黏膜有纤维素性肠炎;非典型新城疫喉头充血明显,盲肠扁桃体肿胀、出血
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内,特别是一月龄的雏鸡,传播迅速,死亡率高;肾型传支,主要侵害1―2月龄的鸡,发病率可以达100%,死亡率为25%―75%不等呼吸型表现为病鸡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发出特殊叫声,喷嚏,咳嗽,有的鼻窦肿胀、流鼻液;肾型传支表现为饮水增加,石灰水样腹泻;IB可以引起输卵管永久性损害,而导致鸡群不产蛋,成年鸡先出现咳嗽,后出现产蛋率下降,软壳蛋、畸形蛋增多呼吸型传支:支气管卡他性炎症,内有黏液,气管中常见干酪样栓子,气囊壁增厚和混浊,肺脏充血、出血 ;肾型传支:肾脏肿大,苍白,尿酸盐沉积,即“花斑肾”传染性喉气管炎主要侵害4―10月龄成年鸡,本病传播速度较快;鸡群发病后,很快出现死鸡,死亡率一般为15%左右,严重时达到60%病鸡的呼吸极度困难,比任何呼吸道疾病的症状都明显,有时伴有尖叫声,痉挛性咳嗽,甩头,咳出的痰中混杂有血样黏液,常因呼吸困难而死亡喉头和气管黏膜发炎肿胀,黏膜出血、气管后段常有血凝块样物质沉积,尤其是喉头部分有坏死和出血点;喉头和气管处有带血的分泌物,具有诊断意义慢性呼吸道病呈慢性经过,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1―2月龄多见,单纯感染的死亡率常在5%―10%左右;本病接触传染性极强,鸡群一旦感染就代代相传,很难根除早期流鼻涕、咳嗽、窦炎、结膜炎和气管炎,呼吸道簦雇舾飨裕笃谘垌渍停1硐治叭崛亍保从靡┦敝⒆醇跚幔R┙暇檬奔又兀炱檬敝⒆醇跚幔炱槐浠蛄跏奔又兀凰茄芾砹己檬奔跚幔粗又鼻道、眶下窦黏膜水肿、充血、出血,窦腔内有黏液或干酪样渗出物,喉头气管内有透明或混浊,附有豆渣样渗出物,胸、腹部气囊变化明显,气囊增厚,有豆渣样渗出物减蛋综合症 不影响蛋的内部质量。
三林合剂或芪蓝抗毒饮 抗病毒和缓解症状
呼吸道症状明显者用泰妙强或呼喘力霸饮水给药
预防和控制大肠杆菌:四炎一毒清/氟轻松
有肾脏病变的用肾肿毒霸和芪蓝抗毒饮缓解肾脏病变
激活II或 金维他,全天饮用补充营养和调理
传染性喉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AILT)本病以高度呼吸困难和咳出带血的黏液为特征。
主要发生于青年鸡和产蛋鸡。病初鼻腔流半透明液体,有时可见流泪,随后出现其他呼吸症状,伸颈、张口呼吸、低头缩颈,呼气发出“格噜格噜”的声音。咳嗽、甩头,甩出带血的黏液,鸡冠青紫色,排绿色稀粪,眼内蓄有豆渣样物质。产蛋下降出现软壳蛋、沙皮蛋、褪色蛋。
喉部与气管肿胀、充血、出血,覆有多量浓稠黏液和黄白色假膜,并带有血凝块,鼻腔和眼内蓄有浓稠渗出物及其凝块,眼结膜有针尖大点状出血点。病毒浸入上呼吸道后,主要在喉和气管粘膜上皮细胞核内增殖,致使上皮细胞核急剧分裂而胞体不分裂,继而呈现营养不良变化而从受损部位脱落下来。喉和气管粘膜上皮的急剧剥脱,一是由于受病毒的直接作用;其次是由于血管通透性增高,粘膜固有层高度水肿而破坏了组织的解剖学联系,加上剧烈咳嗽导致血管破裂,因而在气管和喉内堵塞混有血液的干酪样渗出物,造成鸡的窒息死亡。
【鉴别诊断】
1 传染性支气管炎 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且以幼鸡的症状最重。而ILT主要侵害成年鸡,很少发生于雏鸡,而喉部及气管病变更严重,气管黏膜出血,坏死,可见带血丝的痰液或在气管分泌中有血液。流行过程较缓慢,呈出血性或白喉性的喉炎及气管炎,消化道无变化,会咳出带血丝的粘液。
2 传染性鼻炎 传播更快,成年鸡发病较重小鸡较少发病,鼻腔和鼻窦发炎,流鼻涕,面部肿胀。
3 支原体 成年鸡多为隐性,传播非常慢,多发于幼鸡,也只有幼鸡才流鼻涕,有的有脸面肿胀,
紧急接种传喉弱毒疫苗,可控制病情。
呼喘力霸 镇咳 去痰
三林合剂 抗病毒 缓解症状
禽痘(Avian Pox,AP)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鸡,其次是鸽子(鸽痘)。主要通过接触传染,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布的主要形式,一般需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而感染。蚊子和体表寄生虫可传播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性病,但在春秋两季和蚊虫活跃的季节最易流行。夏秋多为皮肤型,冬季较少,多为白喉型。
本病分为皮肤型、白喉型(黏膜型)、眼鼻型及混合型四种病型。
①皮肤型:是最常见的病型,病鸡冠、髯、眼皮、耳球、喙角等部位起初出现麸皮样覆盖物,继而形成灰白色小结节,很快增大,略发黄,相互融合,最后变为棕黑色痘痂,剥去痂块可露出出血病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产蛋减少,如无并发症,病鸡很少死亡。
②白喉型(黏膜型):病鸡起初流鼻液,有的流泪,经2―3天,在口腔和咽喉膜上出现灰黄白色小斑点,很快扩展,相互融合在一起,气管局部见有干酪样渗出物。由于呼吸道被阻塞,病鸡常常因窒息而死。此型鸡痘可致大量鸡只死亡,死亡率可达20%―40%以上。
③眼鼻型:病鸡眼鼻起初流稀薄液体,逐渐浓稠,眼内蓄积豆渣样物质,使眼皮胀起,严重的失明。此型很少单独发生,往往伴随白喉型发生。
④混合型:鸡群发病兼有皮肤型和黏膜型表现。本病若有继发感染,损失较大。尤其是当鸡只在40―80日龄左右时发病,常见诱发产白壳蛋、白羽型鸡种和肉鸡的葡萄球菌病。
紧急接种传喉弱毒疫苗,可控制病情。
呼喘力霸 镇咳 去痰
三林合剂 抗病毒 缓解症状
减蛋综合征(Egg Drop Syndrome;EDS-76)鸡减蛋综合征是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群体产蛋下降,软壳蛋和畸形蛋增加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鸡、鸭和鸽。产褐色蛋鸡易感。
幼龄鸡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体内也测不到抗体。当鸡只成熟时体内病毒才开始活化,能测到抗体。成年鸡发病,仅表现群体性产蛋下降,病鸡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感染的产蛋鸡群产蛋率可下降20―30%,有时可达40―50%。病初蛋悫颜色泽变淡,接着产畸形蛋,蛋壳粗如砂粒样,蛋壳变薄易碎。无壳蛋、软壳蛋、薄壳蛋、畸形蛋增多。鸡蛋质量下降,蛋清如水样,卵黄与蛋清分离,有的蛋白中混有血液,软壳蛋数量明显增加。
产蛋下降可持续4―8周,10周后开始好转,鸡群产蛋率接近原来水平,鸡蛋颜色、形状、质量恢复正常。有的鸡群有拉稀现象。
紧急接种传喉弱毒疫苗,可控制病情。
呼喘力霸 镇咳 去痰
三林合剂 抗病毒 缓解症状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由于免疫程序不当或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常引起免疫鸡群发生非典型症状和病变,其死亡率和病死率较低。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多发,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病毒侵入鸡体后在通常情况下,首先进入呼吸道,在该处复制之后,再扩散到其他部位如肝、脾、肾、淋巴、骨髓等,进一步大量繁殖,引起急性败血症状。在循环系统引起心肌的量养不良,心脏机能衰退,导致全身血液循环障碍。同时因血管壁的渗透性改变,导致充血、水肿、出血和各器官的变性坏死等病变。消化道的病变,首先表现为粘膜的急性卡他,随即发展为出血性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引起严重的消化障碍而下痢。在呼吸道,主要为黏膜的急性卡他和出血;由于气管常被粘液所阻塞而造成咳嗽和呼吸困难。在中枢神经系统则引起严重的急性非化脓性脑炎,因而出现神经机能紊乱;病鸡瘫痪,呈昏睡状态,终至死亡。若对病毒鸡抵抗力较强,或侵入病毒量较少,机体的防御机能战胜病毒,则全身的病理过程减缓,但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害后,常见各种的神经后遗症。
主要由强毒株引起,体温升高达到43~44℃(正常体温39.8~41℃)采食减少或废绝、饮水增多、鸡冠暗红或暗紫色、羽毛松乱、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常发出“咯咯”声或“呼噜、呼噜”声、嗉囊积液、倒提时从口中流出;拉绿色或黄白色蛋清样稀粪;产蛋下降、出现软壳蛋、畸形蛋;临死前出现共济失调、颤抖。
① 腺胃乳头或乳头间点状出血,有时形成小的溃疡斑或腺胃黏膜弥漫性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的有鲜红色出血带,肌胃角质层下黏膜有溃疡及点状、斑状出血。
② 十二指肠升支、卵黄蒂上端约2―3厘米处及盲肠所夹的回肠上端约2―3厘米处出现枣核样隆起或溃疡,直肠及泄殖腔黏膜点状或片状出血。整个小肠黏膜点状、片状或弥漫性出血,直肠部有点状片状出血。
③ 心冠脂肪针状出血、脑膜充血或出血。
④ 气管中黏液增多或出血,肾脏肿胀,法氏囊多数萎缩,外观发白,内有少量淡黄色黏液。
B 亚急性或慢性型
常见于成年鸡或流行末期,大部分病鸡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转圈、后退、伏地旋转,反复发作,受惊或抢食时又突然发作,数分钟后恢复正常。
C 非典型新城疫
主要发生于免疫鸡群抗体水平较低(二免前后的育成鸡),成年鸡新城疫抗体滴度低的鸡群或免疫空白期。目前临床所见的ND多为非典型。
【临诊和病理】
①雏鸡多发于18日龄前后或30―40日龄,病初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张口伸脖、发出喘鸣声,重者发出“呼噜”声,气喘、呼吸困难,口中有多量黏液,有摇头和吞咽动作,企图将黏液排出。病程稍长出现歪头、扭颈、角弓反张、转圈、翅和腿麻痹等症状。剖检病死雏鸡,可见喉头和气管黏液增多、黏膜充血水肿、气囊混浊,约有30%左右的病鸡腺胃乳头有溃疡。小肠卡他性炎症,有分布均匀的出血点,后期肾肿明显。
②青年鸡发于二免后,Ⅰ系苗注射免疫空白期(35―90日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和排黄褐色稀便,病鸡15%左右出现神经症状,很难康复,只能淘汰。剖检可见:喉头气管黏膜出血,腺胃黏膜水肿,有极少量出血点,小肠黏膜出血程度不一。
③产蛋鸡多见于未注射新城疫油苗的老龄产蛋鸡。轻者仅表现食欲一过性下降,采食量下降,产蛋量急剧下降在10―70%。经20―30天左右开始回升,但需2―3个月才能恢复到比原来略低水平。白壳蛋、破壳蛋、小蛋增多。剖检可见:喉头与气管黏膜充血、出血、黏液增多,卵泡严重充血、出血、输卵管变薄、松驰、柔软、后段粗糙,发炎红肿。输卵管内积存有干酪样柿子饼状软壳蛋,有的因卵黄掉入腹腔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有恶臭味。肠道黏膜点状出血。在卵黄蒂下方2―3cm处或两盲肠夹回肠中出现枣核状扣状肿,是非典型新城疫的主要症状。
【鉴别诊断】
1 真性鸡瘟(fowl dague) 又名欧洲鸡瘟,既禽流感。与鸡新城疫的区别在于其潜伏期和病程短,一般无显著的呼吸困难和神经系统病变与症状。嗉囊内无大量积液,口内也很少有粘液,出血性变化虽更严重,但主要位于各内脏器官与骨骼肌、浆膜下与胃肠道通常很少见有出血,肠粘膜不见有局灶性纤维性坏死灶。腹腔及心包膜内有大量黄色透明的渗出液或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肺水肿;在各处的浆膜和脂肪上,大小不同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要比ND的数量多;胸骨顶端常有严重出血;肠道无溃疡。
2 鸡巴氏杆菌病它与本病鉴别在于前者病鸡缺乏麻痹和轻瘫,同时鸭也易感。常流行范围较小。无神经症状;偶有关节炎。除具全身性出血变化外,突出之点表现肝肿大明显,并密布针尖大至粟粒大的黄白色坏死灶。心胞膜上常有大量的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肠道无溃疡,用心血和肝组织涂片,镜检可发现典型的呈两极着染的巴氏杆菌。
3 禽脑脊髓炎与鸡新城疫不同之点为主要侵害2月龄的幼鸡,无出血与呼吸道病变,而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和脑、脊髓病变。
4 传染性支气管炎 主要危害雏鸡,成鸡不死亡,无消化道病变和神经症状和死亡率低。
5 传染性喉气管炎 无下痢和神经症状病理变化仅限于喉部及气管,呈出血性或白喉性的喉炎及气管炎,消化道无变化,会咳出带血丝的粘液。
紧急接种,饮水免疫时一定要加入疫苗保护剂和免疫增强剂以保证免疫接种效果,这样可使死亡率下降,产蛋鸡5―7天产蛋量下降得到控制,经2―3周恢复到较高水平。免疫后第二天配合药物治疗并使感染症状缓解。
三林合剂或芪蓝抗毒饮 抗病毒和缓解症状
呼吸道症状明显者用泰妙强或呼喘力霸饮水给药
预防和控制大肠杆菌:四炎一毒清/氟轻松
激活II或 金维他,补充营养和调理
肿瘤病肿瘤是种鸡场和商品蛋鸡场的常发病,虽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高,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鸡肿瘤病可由3种病毒引起,即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ALV)。近年来,肿瘤病发病率的升高,使得蛋鸡的平均死亡高于10%,而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死亡率一般在5%以下。长期以来,在鸡群中只要一出现肿瘤,许多人就怀疑甚至断言是马立克氏病,而忽视了其它二种病毒的致病性。ALV的A、B、C、D亚型可在蛋用鸡中诱发肿瘤,而ALV的J亚型则主要在肉用型种鸡中诱发肿瘤。REV在蛋用型和肉用型鸡中均可诱发肿瘤。
(1)鸡马立克氏病(MDV)这是鸡群中最常见的一种致肿瘤性疱疹病毒,引起鸡的T-淋巴细胞性肿瘤。经典的自然感染病例,肿瘤可以从8~12周龄开始,16~20周龄为发病高峰。此外,还有的鸡表现出单肢麻痹,一侧坐骨神经肿大。有的由于眼角膜淋巴细胞浸润而导致失明。近三、四年来,在一些鸡场,肿瘤发病率显著抬头,可达5~10%。极少数鸡场,甚至更高。然而,与过去经典的MD不同,其发病年龄明显错后,多从开产前后开始,连续不断。而且,很少见到单肢麻痹的表现。此外,多以不同脏器的弥漫性肿瘤为主。
有些应激因素是发病的诱因,如内脏痛风、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症等营养代谢病的潜藏,密度过大,转运、调群、新城疫疫苗接种。有时与球虫病、组织滴虫病、肠道线虫病、大肠杆菌病等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多以神经型和内脏型为主、皮肤型和眼型较少。
马立克氏病的主要特征是末梢神经肿大,肢麻痹,生殖腺、虹膜、各内脏器官和皮肤有时也形成同样的肿瘤病灶。
【病原】马立克氏病毒是一种细胞结合性疱疹病毒,现已发现马立克氏病毒分为3个血清型,即致癌的血清I型、非致癌性的血清II型和血清III型(火鸡疱疹病毒HVT)。3中血清型病毒的DNA有高度同源性。
【症状】各种日龄鸡均能感染马立克氏病毒,发病一般在6-24周龄。临床上依据症状分为神经型、内脏型、眼型和皮肤型。
神经型:常见病鸡呈“劈叉姿势”,臂神经受侵害时,一翅或两翅下垂。病鸡有时有扭头、仰头、形成大嗉子、张口无声喘息等症状。
内脏型:病初无明显症状,逐渐消瘦,冠髯萎缩,颜色变淡,羽毛脏乱;后期精神委顿,极度消瘦,最终衰竭而死。
眼型:虹膜正常色素消失,呈同心环状或斑点以至弥漫性灰白色。瞳孔开始边缘不齐,后期仅为针尖大小。
皮肤型:病鸡翅、腿、颈、颈部皮肤增厚,有结节或痂皮,毛囊周围有出血点呈肿瘤状。
以上4型中,内脏型发生最多,神经型也常见,眼型和皮肤型较少见.发生急性马立克氏病时,50%以上的鸡发病,死亡率可达30%以上,慢性经过时,死亡率10%左右,持续几个月。
【剖检】慢性马立克氏病多以神经病变为主,末梢神经和植物神经水肿,比正常粗2-3倍,呈灰白色,神经纤维粗细不均,横纹消失。急性马立克氏病,常见肝脏显著肿大,其他组织器官也可形成肿瘤病灶,病变器官比正常器官大几倍,并可见结节性肿瘤,有时可见外观似大理石样的弥散性肿瘤灶。
【诊断】根据本病特征性神经症状及剖检变化即可做出诊断,但要注意马立克氏病和淋巴白血病的鉴别。若要确诊,应进行病原的分离和鉴定。
【防制】在孵化场,蛋鸡和种鸡一般在出壳后12-24小时内接种火鸡疱疹病毒疫苗或液氮苗。接种疫苗后的14日龄内,鸡舍还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雏鸡接触到环境中的马立克氏强毒,因为马立克氏疫苗在接种后约到14日龄才能产生完全保护。药物预防采用芪蓝抗毒饮500mL配水250-500kg,连用3-5日,2次/日,饮水给药前停水2小时,或者三林合剂227g兑水160kg,连用3-5天,同时配合激活I或激活II饮水。
MDLLRE发病日龄28天(一般5―6周和12―24周)16周(通常为30周龄)2―6月发病率5---80%5%临床症状常有麻痹或轻瘫无麻痹无麻痹剖检病变外周神经和神经节肿大常有无神经肿瘤眼肿瘤可能有无法氏囊常见萎缩,少见滤泡间肿瘤少见萎缩,常见肿瘤常见萎缩,少见滤泡内肿瘤法氏囊肥大 可能有无皮肤和肌肉肿瘤 可能有无消化道肿瘤少见常有常有肝、肾肿瘤常有常有常有性腺肿瘤 常有很少脾肿瘤 很少常有心肺等其他器官肿瘤可能有很少显微病变外周神经淋巴细胞浸润常有无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细胞浸润 可能有无皮肤淋巴细胞浸润 常有无法氏囊细胞增失滤泡间滤泡内肿瘤细胞的性质 60―90%T细胞;3―25%B细胞91―99%B细胞T细胞常见B细胞少见肿瘤细胞学多形细胞:成淋巴细胞,小、中、大淋巴细胞,浆细胞,网状细胞均一的成淋巴细胞多形细胞
(2)禽白血病(Avian leucosis LL)禽白血病是由禽白血病/肉瘤病毒(avian leucosis/sarcoma viruses)群中的病毒引起的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临床上以淋巴白血病病毒(LLV)最为常见。本群病毒分为A~J 10 个亚群。感染鸡的有外源性的A、B、C、D、J亚群和内源性的E亚群。ALV的A、B、C、D亚群(主要为A,其次为B)主要在蛋鸡诱发B淋巴细胞性的肿瘤。一般在三月龄后才会开始发病,主要发生在六月龄以后。 ALV的J亚群主要在肉用型鸡诱发骨髓细胞样细胞瘤,最常发生在肝脏,也见于脾、心、卵巢、胸骨、肋骨等器官。发病高峰在开产前后。
鸡白血病几乎见于所有的成年鸡群,在秋季4-10月龄母鸡、营养差、饲养卫生不良的鸡群发病较多,以持续散发为主。病鸡冠逐渐萎缩、苍白,消瘦、停产。病程较长,慢性消耗。
【症状】雏鸡感染后不显任何症状,与正常鸡没什么区别。临床症状常于14周龄后出现,到性成熟发病率最高。病程一般10天左右,本病无特殊临床症状,仅可见产蛋鸡休产、停产,还可见食欲减退,消瘦,虚弱,精神萎顿,绿色下痢,鸡冠苍白、皱缩、偶尔发绀。严重病例腹部膨大,手压可摸到肿大的肝脏,故又叫“大肝病”。
【病理】首先是肝肿大。肝脏在所有脏器中病变发现率最高,其次为脾、法氏囊、肾、卵巢、骨髓、胸腺等依次有肿瘤病变的形成。法氏囊和肾脏肿大。
其他各脏器病变较多,尤其心、肺常见病变。发生在脏器的肿瘤呈结节型、粟粒性、弥散型和混合型等。肿瘤质地柔软,光滑,闪光。切面呈淡灰色道乳白色,罕见有坏死区。
【防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控制该病。种鸡和种蛋必须来自于无本病的鸡场,雏鸡和成鸡隔离饲养,及时淘汰发病鸡,同时对环境、器具要经常彻底消毒。药物预防采用芪蓝抗毒饮500mL配水250-500kg,连用3-5日,2次/日,饮水给药前停水2小时,同时配合激活I或激活II饮水,获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3)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由反转录病毒引起的一群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主要为垂直传播。
【剖检】临床常分为以下3型:
(1)急性网状组织肿瘤 由复制缺陷REV T株引起的,临床症状出现迅速,几乎见不到症状就发生死亡,死亡率可高达100%。病禽肝、脾肿大,伴有局灶性或弥散性浸润病变,死亡前几个小时出现明显的白血病。
(2)僵鸡综合征 由几种与非缺陷型REV毒株引起的非致瘤性病变。病鸡生长发育明显受阻,瘦弱,部分鸡羽毛发育不正常,外周神经肿大,胸腺、法氏囊萎缩,肝、脾坏死,同时伴有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下降,即免疫抑制。
(3)慢性肿瘤 由非缺陷型REV毒株引起的法氏囊瘤和非法氏囊淋巴瘤,前者发生在肝和法氏囊,后者发生在胸腺、心、肝、脾肿,不发生在法氏囊。
【诊断】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诊断,不仅需要看到典型的眼观和显微镜下病变,还需要证明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的存在以及抗体的存
【防制】淘汰潜在传播母鸡,消除垂直传播;通过隔离饲养以消除水平传染。药物预防采用芪蓝抗毒饮500mL配水250-500kg,连用3-5日,2次/日,饮水给药前停水2小时,同时配合多维类以增强体质。
细菌性疾病禽沙门氏菌病(Avian Salmonellosis)鸡白痢
3周龄以下的雏鸡常见的是急性败血症,通常在出壳后二周内死亡最多;成年鸡的白痢主要为局部感染、隐性感染,造成种鸡带菌。
发生此病时,出雏箱中常出现死雏或弱雏,雏鸡5―6日龄时开始死亡,群中病雏逐渐增多,在第二、三周龄间死亡数最多,后即渐少,直至停止死亡。病鸡怕冷、鸡群成堆地拥挤在一起,个别鸡离开集体闭目打盹,多数病鸡呼吸困难,腹式呼吸;部分病雏排白色糊状稀粪,粘在肛门羽毛周围,造成糊肛;成年鸡产蛋下降、减食、下痢、腹下垂及产蛋停止。雏鸡有尖叫、边叫边退等症状。
雏鸡 多为败血型,所有脏器常有充血或出血。肺的病变最常见。3日龄内死亡的病雏可见肺充血或出血性肺炎,或有少数针头大小灰白色坏死点。3日龄以上死雏的肺,有较多针头大的灰白坏死点。病程梢长的,雏鸡肺有灰黄色的坏死灶或结节,病灶不突起或微突。由于几乎所有鸡白痢病雏肺部均有上述的病变,故可作为初诊的依据。有些病例,可见心肌有白色结节或有心外膜炎。肝或有肿大、充血,或有条纹状出血,或可见灰白色坏死点。胆囊肿大。脾肿大。肾充血或贫血,输尿管中有时因充满尿酸盐而扩张。盲肠中或有干酪样物堵塞肠腔,有时还混有血液。卵黄吸收不良。
成年鸡 最常见的病变部位在生殖器官。母鸡卵子形状不规则,色黑绿,卵膜变厚,呈囊状,内含油脂或豆渣样物质。变异的卵子,有的仍附在卵巢上,有的脱落于腹腔内并为脂肪组织所包围。有些卵则自输卵管倒行而落人腹腔,有些卵则阻塞在输卵管内,引起广泛的腹膜炎及肠管、脏器等粘连。心包炎,心包膜不透明,心包液轻微浑浊或心包膜及心外膜增厚,逐渐粘连。在腹腔脂肪中或肌胃或肠壁上有时可见有小囊泡,内含琥拍色干酪样物质。
公鸡的病变限于睾丸及输精管的炎症,成年鸡急牲者,心脏肿大和变形,心肌有灰白色结节;肝肿大呈黄绿色,质地粗糙;脾肿大,质脆;肝和脾常有灰色坏死灶。胰腺亦有小坏死点;肾脏肿大有实质变性。各脏器表面覆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鉴别诊断】 曲霉菌病亦是初生雏的常见病,雏鸡感染曲霉菌后的发病日龄、死亡规律、症状及病变均似鸡白痢病,此两病的病变特征均在肺部,但曲霉菌病的肺结节明显的突出肺表面,柔软有弹性,内容物呈干酪样与雏白痢病的肺病变有所不同。曲霉菌病的肺、气囊、气管或腹腔中有时可见成团的霉菌斑;有些雏鸡发生曲霉菌性眼炎,均为雏白痢病所未见。
克痢先锋:每100g兑水100kg,连用3―5日,2次/日;
四炎一毒清:100g兑水150kg,连用3―5日,2次/日;
激活I 或金维他饮水,全天使用。
鸡伤寒病是由禽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鸡的消化道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鸡,也可感染火鸡、鸭、鹌鹑等鸟类。4月龄以下的鸡较成年鸡易感性更高。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也可经蛋垂直传播。除直接或间接经蛋传播外,孵化后的小鸡、中鸡和成年鸡,主要经消化道水平传染。1月龄的鸡发病率最高,可达25%左右,死亡率为10-50%或更高,在本病流行的鸡场,6月龄时,发病率还有3%左右。【症状】中鸡和成年鸡,急性经过者突然停食,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排黄泥色稀粪,鸡冠和肉垂苍白,贫血、萎缩。体温上升1-3℃。病鸡迅速死亡,或在发病后4-10日死亡。自然发病的死亡率为10-15%或更高。2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症状与鸡白痢相似,但死亡率更高。【病理】
急性病例肝、肾肿大,暗红色。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肝肿大,青铜色。脾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肝和心肌有灰白色栗粒状坏死灶,心包炎。小肠黏膜弥漫性出血,慢性病例盲肠内有土黄色栓塞物,肠浆膜面有黄色油脂样物附着。雏鸡感染见心包膜出血,脾轻度肿大,肺及肠呈卡他性炎症。成年鸭感染后,卵巢和卵黄与成年母鸡相似,都与成年鸡白痢相似。
磺天霸(浓缩型)100mL配水400kg或磺天霸(普通型)100mL配水200kg,2次/日,连用3―5日;
激活I、II 自由饮水,连用3―5日。
四炎一毒清,每100g兑水150―200kg,连用3―5日,2次/日;
激活I、II 自由饮水,连用3―5日。
本病是由多种沙门氏菌引起的,其中以鼠伤寒沙门氏菌最常见。可引起各种动物和人感染。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场地、用具等是重要传播媒介,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带菌蛋传染。鸡感染呈散发型或地方性流行,雏鸡在两周龄内感染发病,6~10天为高峰,发病率10~80%,1月龄以上的家禽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成年禽不表现临床症状。【症状】
幼禽急性感染呈败血症,不显症状而突然死亡,多数病例症状与鸡白痢相似,但饮水增加,水样腹泻。成年鸡多为慢性带菌鸡,不显症状。【剖检】
雏禽最急性病例,没有任何症状和病变而突然死亡。急性和亚急性病例卵黄凝固,肝、脾脏充血肿大,有条纹状或针尖状出血点和坏死灶。肺、肾充血,心包炎和心包粘连,出血性肠炎,盲肠内有干酪样物。  肝、脾、肾充血肿胀,出血或坏死性肠炎,心包炎及腹膜炎。产蛋鸡,可见到卵巢坏死及化脓,常发展为广泛性腹膜炎。
预防应注意病禽隔离和加强消毒工作。
磺天霸(浓缩型)100mL配水400kg或磺天霸(普通型)100mL配水200kg,2次/日,连用3―5日;
激活I、II 自由饮水,连用3―5日。
四炎一毒清,每100g兑水 200kg,连用3―5日,2次/日;
激活I、II或金维他自由饮水,连用3―5日。
氟轻松,100g兑水200kg,2次/日,连用3―5日。
激活I、II 自由饮水,连用3―5日。
大肠杆菌病(Avian Colibacillosis)大肠杆菌是大肠埃希氏菌的俗称,为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G--。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O、K和H三种,它们是血清型鉴定的基础。大肠杆菌的O抗原有173种,K抗原有80种,H抗原有56种,因此自然界存在的血清型高达数万种,但致病性的大肠杆菌的数量是有限的。在禽类主要为败血型大肠杆菌(SEPEC)引起鸡的败血症、气囊炎、脑膜炎、肠炎、肉芽肿和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引起鹅生殖器官大肠杆菌感染。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其吸附性、内毒素、外膜蛋白(OMP)、铁转运系统、Colv质粒等有关。大肠杆菌的抵抗力中等,但是各菌株之间的差异较大,常用的消毒剂在数分钟内就可有效地杀死本菌。
随着家禽业的规模化、集约化饲养的发展,家禽疾病越来越复杂,抗菌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频繁.抗菌药物的滥用造成细菌抗药性日益严重,从临床试验上分离的大肠杆菌越来越多,鸡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氯霉素、链霉素、沙星类药物耐药率大于80%,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也在10DD97.7%之间。
大肠杆菌病指部分或全部由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包括大肠杆菌败血症、大肠杆菌肉芽肿、气囊病(慢性呼吸道病,CRD)、禽蜂窝组织炎(炎性过程)、肿头综合征、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全眼球炎及脐/卵黄囊感染。各品种和各种年龄的鸡均可发生。由于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且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当饲养密度大、鸡舍通风不良、卫生不好、氨味大、饲料质量不佳时均易诱发该病,而且不好控制,使疾病绵延不断,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症  状】
①脐炎:主要发生于2周内的雏鸡,病雏脐部红肿并常破溃,后腹部胀大,皮薄,发红或青紫色,粪便黏稠呈黄白色、腥臭,采食减少或不食。 
②急性败血症:主要发生于雏鸡和4月龄以下的青年鸡,体温升高达43℃以上,饮水增多、采食锐减、腹泻、排绿白色粪便,有的临死前出现扭头、仰头等神经症状。
③气囊炎:5―12周的肉仔鸡发病较多,6―9周龄为发病高峰,呼吸困难、咳嗽、有罗音。剖检可见气囊增厚,附有多量豆渣样渗出物,有的肺水肿。
④大肠杆菌性肠炎:病鸡羽毛松乱、腹泻,剖检可见肠道上1/3―1/2肠粘膜充血、增厚,严重者出血,形成出血性肠炎。
⑤卵黄性腹膜炎:主要见于产蛋母鸡,病鸡食欲差,采食减少,腹部外观膨胀或下坠。 
⑥大肠杆菌性关节炎;病鸡行走困难,关节及足垫肿胀,触之有波动感,局部温度增高。 
⑦ 肿头综合征,即鸡头部皮下组织及眼眶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蜂窝织炎。
⑧ 鹅蛋子瘟  本病仅发生于产蛋季节的母鹅和公鹅。在产蛋初期或中期开始发生,至产蛋结束而停止流行。生殖器官感染和自然交配是本病流行发生唯一的传染途径.急性型:患病母鹅死亡快,膘度好,死亡时泄殖腔常有硬或软壳蛋滞留;亚急性型:出现临床症状之后,一般2-6天内死亡。患病母鹅初期表现为精神萎顿,减食,不愿行走,或在水面漂浮不动,常落后于鹅群。后期食欲停止,眼睛凹陷脱水,喙和蹼干燥和发绀,毛松乱。最主要的特征是排泄物带有蛋清、凝固蛋白或凝固蛋黄,呈煮蛋汤样。病鹅肛门周围羽毛常潮湿,沾染着这类恶臭的排泄物;慢性型:少数病鹅病程可长达10天以上,最后消瘦死亡。部分病例可逐步好转而康复,但不易恢复其产蛋机能。
【病理及致病机理】
消化道和呼吸系统是大肠杆菌侵入机体的门户,禽急性败血症型大肠杆菌病病原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侵入鸡的上呼吸道,首先附着气管上皮,此时健康鸡可以通过呼吸道黏膜上皮的黏液分泌及纤毛摆动,将大肠杆菌清除,防止侵入深部。一些致病因子和应激,能损伤呼吸道黏膜,抑制黏膜分泌和纤毛摆动,大肠杆菌此时凭借菌体表面的粘着因子与上呼吸道上皮中互补的受体以一种高特异性的“锁一钥”或诱导契合的方式结合,结合后大肠杆菌不易被机体清除,很容易侵入呼吸道深部进行增殖。当侵入肺部时,大肠杆菌从肺泡毛细血管进人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从而在全身组织内增殖,当鸡体血液和组织抵抗力被抑制时,大肠杆菌大量繁殖,引起败血症。另外内毒素在致病过程中具有抗吞噬及抗补体作用,能增强大肠杆菌的致病性。病毒、支原体和氨气等引起呼吸道病变的因子可诱导大肠杆菌侵入呼吸道深部进行增殖,进而导致大肠杆菌性败血症。
动物消化道内存在大量厌氧或兼性厌氧菌,是消化道正常微生物区系中的优势菌群,可利用糖类产生大量乳酸,有的还产生乙酸及其它挥化性脂肪酸,对有害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维护肠道微生物的动态平衡和消化机能起着重要作用。 大肠杆菌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大多数于正常条件下是不致病菌的共栖菌,在特定条件下(如移位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可致大肠杆菌病。但少数大肠杆菌与人和动物的大肠杆菌病菌密切相关,它们是病原性大肠杆菌,正常情况下极少数存在于健康机体内。当动物机体受到外界恶劣因素影响,结果造成微生态环境失衡,生理机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导致一些病毒通过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动物机体,且病毒的毒力及传染性较强,直接破坏机体的免疫防御屏障(黏膜),导致大肠杆菌等乘虚而入,并发败血症、气囊炎、脑膜炎、肠炎等疾病。
① 脐炎: 残余卵黄囊胀大,充满黄绿色薄液体,胆囊肿大,胆汁外渗。肝土黄色(低日龄)或暗红色(高日龄)、肿胀、质脆、有斑状、点状出血,小肠臌气、黏膜充血或片状出血。
②急性败血症: 
a、 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蓄积多量淡黄色黏液(纤维渗出物)囊壁增厚、粗糙、心脏扩张,表面有灰白色霉斑样覆盖物。
b、 纤维素性肝周炎:肝淤血肿大,呈暗紫色。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灰黄色的纤维素膜。
c、 纤维素性腹膜炎:腹腔中有大量淡黄色清亮腹水或或胶冻样物,有时腹膜及内脏表面附有多量黄白色渗出物,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责任编辑:
【】【】【】【】【】【】【】 【】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微博:
[责任编辑:]
评论技术行情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atlab求解方程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