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资料名言

孔子的名言名句
分类位置:
& 孔子的名言名句
孔子的名言名句
孔子的名言名句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5.子曰:“志于道,据于,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
  【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 11、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三思而行。&&& &1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13、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1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孔子说:“那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17、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1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19、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21、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22、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2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24、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27、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三个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29、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30、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3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33、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34、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3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3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3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38、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39、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40.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41.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4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43.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4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释义】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45.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46.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释义】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47.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48.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49.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释义】 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50.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51.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5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上一个名言大全: 下一个名言大全:
本文标题:
本文地址:
在线制作请柬、贺卡
时间与生命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孔子的名言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 20篇,计有《学 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 路》、《宪问》、《卫灵公》、《李氏》、《阳货》、《微子》、《子张》、 《尧曰》。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 20篇,计有《学 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 《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 路》、《宪问》、《卫灵公》、《李氏》、《阳货》、《微子》、《子张》、 《尧曰》。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四,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和再 传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 节,合计12700字。《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 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 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 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 一部教育书。
孔子从他的政治、哲学和心理学观点出发,认为德育 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所以他主张“为政以德”.这反映了 当时人的价值的提高和奴隶要求解放的时代特征。因此, 孔子的道德现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具有进步意义的。
孔子所谓“礼”.其核心是“正名”。在孔子看来,周礼 最重要的原则是尊尊与亲亲。为了贯彻亲亲和尊尊的原 则,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 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 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所 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作 为“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说,为君者要使自己符合于君 道,为臣者要符合于臣道,为父者要符合于父道,为子者 要符合于子道。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里,上下尊卑的
关系是靠“礼”来维持的。因此,孔子对于不按自己名分行 事的人和事进行批评。如他批评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 庭,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论语·八佾》)鲁国的三桓 在祭祖时,唱起天子祭扫“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雍》 诗。也受到孔子的指责。
孔子道德思想的范畴。主要是“仁”。孔子主张“仁”, 在《论语》中有多重涵义。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已复 礼为仁”;三是“仁者人道”。郭沫若《在十年批判书》中说过: 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解放的潮流 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孔子主张“仁”,孟子重视“义”, 所以,孔子的“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与他的继承 人孟子的“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对后世志士仁 人的影响极为深远。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大家还关注阅读 3,014
阅读 23,911
阅读 3,014
阅读 112,453 相关文章大家喜欢12345
综合栏目关于本站简约阅读直达心底最深处。结束忙碌的一天,我们更需要心灵的抚慰!孔子名言警句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孔子名言警句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