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性建筑材料包括哪些些

结题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收官”阶段,旨在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通过结题报告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培养自己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 结题报告的要素:结题报告主要是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报告将以下几个问题介绍清楚:
做了什么事情(研究的题目)。 是谁做的(课题组成员--课题负责人、组员是谁?)。 为什么要做(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 怎样做的(课题研究的过程)。 做得怎样(课题研究的结果)。 讨论或体会(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和同行探讨;有哪些感受向同行交流)。 参考文献(要注明参考文章的作者、名称;如果是网上查寻的,还应注明网址)。 &
&&&& 结题报告的一般格式: 一般由标题、摘要、研究背景、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是课题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在整篇论文中起“画龙点睛”作用。标题名称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引人注目。题目要新颖,醒目得体,能准确表达研究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切忌“体会” 、“浅谈” 、“管见”之类用语,否则显得肤浅、俗气。⑵简练明了。标题字数要少,直奔主题,使人一目了然。若标题偏长,可增设副标题。⑶便于分类。标题要表明研究的主要变量,能看出研究内容的学科范围和课题类型。&
(二)摘要&
摘要是课题研究的内容提要和研究成果的简短总结,能直接说明研究的问题、方法、过程和主要结论。使读者看了摘要后能了解结题报告的概况,以决定是否值得阅读全文。摘要撰写要短小精悍、准确完整、严谨流畅,一般不要越过300字。
(三)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又称提出问题、前言、引言,这是研究报告的开头部分 ,其重点是提出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说。引言的逻辑结构为:阐述问题的前后联系→提出研究问题→形成研究假说。其主要内容:⑴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阐述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未解决的问题及研究进展。⑵简介本课题的研究方法。⑶概述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正文&
& 正文是研究者表达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的主体部分,在研究报告中占绝大部分篇幅。要求详细阐述本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过程,说明产生结果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对一些不容易了解的地方要给予明确的解释。正文主要包括方法、结果和讨论三部分。
(1)方法&
& 研究方法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对课题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与阐述。②研究对象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及研究的时间安排。③各变量间的关系分析。④研究的操作设计与研究成效的比较方式。这部分内容与前面我们的一个专题如何选择研究方法相关的。
&& 结果是总结课题研究的数据和有关的统计分析或调查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另一个主体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列举以原始资料为整理所得的统计图表等数量资料和经过归纳的定性资料。②用逻辑学和统计学等技术手段得出结果或结论。③简要说明结果或结论与研究假说的联系。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三点:一是选取数据和现象描述要实事求是。数据或取样要准确、具有代表性,事实材料要有典型性,决不能按主观意愿任意舍取数据或更改素材,更不能造假。二是图表要少而精,简捷明了。借助图表可以明确、简捷、形象地表示出主要结果,故图表要精心设计、使人一目了然,但不宜过多,一般不要超过3--4个。三是结果或结论要科学严谨。分析问题要遵循认识论规律,所得结论要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写结论时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内容要具体,不能使用“也许” 、“可能” 、“大概” 、“前茅” 等模棱两可的用语,更不能夸大其作用,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领先” 等。
(3)讨论&
&& 讨论是研究者对研究结果的主观认识与分析,其作用在于从理论上加深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并对研究结果不完善之处作补充说明,对研究本身的局限性进行探讨,并指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科研结题报告 ?德育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 ?怎样写结题报告
& (五)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列于研究报告的末尾,应注明报告中直接引用或提到的文献资料来源。这不仅反映了作者科学求实的态度,而且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同时也是一种文献资料的积累方式,今后要使用同样资料时,参考文献目录无疑是查找的索引。参考文献一般引用正规期刊杂志和正式出版物,未经出版的资料、网上资料和报纸不宜引用。资料引用应列出文献的名称、作者、刊物(或出版社)名称及页码、发表(或出版)时间等。参考文献目录排序有3种方式:⑴按研究报告所提到或引用的顺序。⑵按文献发表(或出版)的时间顺序。⑶按姓氏笔划排序。
& 撰写结题报告的注意事项:&& 撰写结题报告(即科学论文)是一项严肃、慎重的工作,必须要认真对待。除了上述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 1.论文撰写要注意科学性、真实性和新颖性
&  科学性是指题目与结论的合理程度,要做到书写规范、文理通顺、叙述明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真实性是指原始材料是否完整,论文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原始材料完整是指有原始记录(应由学生本人填写),并附有必要的实验数据、图表、照片、标本等。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愿,任意修改数据或素材,为自己的观点报务。研究性学习论文切忌“成人化”,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是可以的,但不能越疽代疱。新颖性即独创性,论文中结果与有关数据是通过实验或调查获得,是他人所没有的。以往的学生论文存在“假大空”现象,关键是没有实验数据及其它原始材料,或从报刊杂志上抄袭。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重视原始材料的积累。研究的成功经验要在实践中通过检验并加以推广,若发现问题可以进行下一轮的探究活动,进行滚动式研究。
&&& 2.要善于运用和图表来说明问题 &   研究结果完全用文字表述,不但比较繁琐,有时还不容易表达清楚。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图表可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常用表格有分类表、频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1]。   3.论文的篇幅要适宜
&&& 要做到行文流畅,不说空话、大话,对于一些谦虚和自夸之词、一般公式及推导、一般常规的实验方法等等都可省略。凡能用表格说明的问题,就不必用文字描述;能用图像表达的,就不必列表格。总之,要做到删繁就简,字无废言。
阅读:人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培训超市& (5000多套光盘)当前位置:
>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指南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指南
日 11:28:28 来源:
访问量:1434次
12122[1]1""233-6()""3[2]()1234()5()()6()20089200912011123()1()220052008()()(230500)919212939495910917()(400520)10810171017-11121212&34[3]1.1llllllllllll212342.12C33.12lllllll34[4]1514251516351645175518196520752185225()()(()()(,)1.12lSUTll342.1()(--?)()()()()()2ll300llAB3--4Cl33[1]6[5]3~45~910~2312324~2627~3334~35&&300""3001""230072%47%53%87%63%74%77%82%63%66%34123412343567(5)&:-,:071027&&07112&&&&07122&&&0838&&&&&12343567&08925&&&&&&&&&&&08927&&&&&1ABA72%B28%23ABA47%B53%3ABCA74%B9%C17%4ABCA77%B3%C20%5ABCA33%B63%C4%BCABCDA66%B16%C11%D7%6ABCA87%B1%C12%7ABA82%B18%&&&20083812343567&&&&&100%&&&&
编辑:赵天明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种学习,不过是一种&像科学家一样工作&的学习,形是研究,实是学习,一种综合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重心在于通过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点、教学方法,由知识的传授者改变为学生的共同学习者和领路人。
传统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联系
&&&&人类的知识总是来源于两方面:
&&&&其一,通过接受经过前人系统整理的人类生命存在的&文化基因&,用最短的时间、尽可能高的效率,掌握人类进化数万年积累下来的遗产,并使其代代相传,绵绵不绝。
&&&&其二,通过解决在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新的问题,积累运用各种知识技能的经验,进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而且有可能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因此,在人类的教育实践中,历来包含着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形式: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经有的知识;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使用的乐趣,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我们把与前者相应的教育称之为&传授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接受性学习&的话,那么,我们把与后者相适应教育称之为&体验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研究性学习&。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看,这两种教育、两种学习方式不可或缺,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强壮,才能走得稳、跑得快。
&&&&接受性学习中提供给学习者的信息,一般服务于有效讲解,教学者往往过度加工,学习者失却了信息能力的发展空间。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习者对问题的敏感度,生态的、不过度加工的丰富生活环境信息刺激是必要的。在接受性学习的环境下,学习者需要&发表&的,多是复述、验证。即使在同伴中实现&共享&,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帮助同伴理解教育者所传授的内容。研究性学习则不同,研究性学习课程涉及到的知识是多学科的,是整合性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学生&会学&的能力。它需要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分析、整理、组合、使用,这个过程就是对学科知识的巩固、充实和提高的过程,不仅可以促进学习、研究的深入,而且可以满足学习者的展示自己的需求,提高其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研究实践的体验和感受,将会更深切地感受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从而激起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主动地投入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去,并能广泛猎取知识,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促进各学科知识的学习。
&&&&研究性学习课程和传统课程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1)开放性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课程使得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类探究方式,关注社会生活。以学科的多元化、综合化特质恢复了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培养的学生也一定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2)实践性和探究性。研究性学习课程让学生获得了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判断、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过程性和合作性。研究性学习课程注重学习过程和生活体验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只有在过程中才能体会,才能真正习得如何交流与合作。
研究性学习的各项职责
&&&&一、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的职责
&&&&1.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由校长、分管副校长、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年级组长等组成,校长担任组长。这是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实施、管理、评价的最高机构。
&&&&2.负责制定本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方案,决定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一年至三年计划及相应步骤,保证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研究性学习课时在本校的落实。
&&&&3.统一部署、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建立课程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定与课程实施有关的规章制度,检查各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
&&&&4.负责制定本校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监控和评价教师、行政管理者、学生等各类人员的工作。
&&&&5.负责开发、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积极筹措资金,从经费、设备、仪器、资料、场地、人员等方面为师生提供课程实施的条件;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设备、空间等均应方便师生使用;积极与校外社团、企业、科研单位、高校、政府部门、家长等建立广泛的联系,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信息沟通网络,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各种保证。
&&&&6.将研究性学习课程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进行专项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课程指导,同时研究、处理具体问题。
&&&&二、教务处的职责
&&&&1.教务处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组织、实施、管理和评价。
&&&&2.随时检查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进展情况,及时向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提供各种相关信息,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3.加强与政教处、教科室等职能部门的沟通与联系,负责协调图书馆、实验室、电教室、教研组、年级组等部门的关系,妥善处理临时突发性问题。
&&&&4.根据教育部课程计划、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指示和本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制定全校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以学年或学期为周期,按照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流程,统一布置各阶段的教学工作。
&&&&5.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师生参与讨论、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有关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生评价方案,设计学分制管理方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实施考核评价和学分制管理。
&&&&6.制定有关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师管理方案,具体布置、落实、检查教师履行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职责的情况,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和工作记录,并及时给予指导。
&&&&7.制定全校教师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和总结交流工作。为帮助教师扩大知识面,对校内听课活动做出规定,教师听课总量中跨学科课程的听课量应达到一定比例。
&&&&8.定期组织学生“评教”活动,将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并做出相应处理。
&&&&9.做好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关的学籍管理工作。
&&&&三、教科室的职责
&&&&1.教科室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对学生和教师提供与课程相关的信息和科研方面的支持,保证课题的科研质量。
&&&&2.加强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律、特征等的研究,随时了解校内外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动态和信息,及时向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领导小组提出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3.参与组织教师培训和研讨工作,选编教师学刁资料,对教师进行科研方法的辅导,及时总结和介绍校内外成功的经验、案例和相关资料信息,为教师提供咨询和指导。
&&&&4.协助教务处,参与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组织工作,为学生提供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指导和咨询。
&&&&5.负责与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的联系,举办各种专题辅导讲座,对教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各种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6.负责校内外研究性学习信息资料和经验的收集整理工作。
&&&&7.负责学生课题的评奖、申报等工作。
&&&&8.负责学生各课题组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四、教研组的职责
&&&&1.教研组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等教研内容。
&&&&2.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列入教研组日常教研活动中,组织本学科教师研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每学期安排定期专题教研并有记录。
&&&&3.安排时间,组织教师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了解本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随时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专业技术及本学科前沿信息的支持。
&&&&4.采取一些措施,组织教师积极开展跨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了解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最新的科技发展成果和科技动态,以及教育、心理和教育管理的理论及应用等,拓展知识面,加快知识更新。
&&&&5.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指导中的收获和提高,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探索将研究性学习课程中教与学的方式引入本学科教学模式中。
&&&&五、年级组的职责
&&&&1.年级组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上承学校各职能部门,下接各班级,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织、协调环节,主要负责本年级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计划、组织、实施、管理、评价。
&&&&2.根据学校教务处制定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教学计划,组织全年级教师讨论制定本年级的实施细则,在规定的课程周期内,确定课程的进度、每个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目标的实现。
&&&&3.定期向上级职能部门汇报本年级课程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把各部门的意见传达给各班班主任和课题指导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4.以年级为单位,统一部署和组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5.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了解各班的课程进展情况;定期召开全年级指异教师会议,了解学生课题研究的情况;及时解决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做好班主任与指导教师的协调工作,组织和团结全年级教师按实施细则的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6.组织本年级教师开展学习、研讨、交流等活动,创设研究性学习的良好氛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资源共享。
&&&&7.指导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注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8.召开家长会,宣传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意义,汇报学生在该课程中的进步和成果,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9.负责督促班主任履行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职责,考核评价各班课程实施情况和班主任工作情况,协调有关教师和各学生课题组的关系,并处理考核评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组织学生课题组的评优、展示和向学校推荐的工作,做好本年级课程实施的总结反思工作。
&&&&六、指导教师的职责和要求
&&&&1.指导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承担对学生学习的教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的职责,保证自己所指导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2.了解时代对教师的要求,通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的角色的转变。
&&&&3.参加学校、教研组、年级组组织的各种培训、研讨、交流、听课等活动,深入钻研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熟悉研究性学习课程流程,探索这一课程的规律和特点,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培养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按时参加备课和教研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工作尽职到位,欣赏和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和优点,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
&&&&5.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确定选题、搜集资料、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做好结题展示和总结答辩等,给予学生具体、明确、全面的指导。指导学生,除了与本专业知识相关、属于学科前沿的内容外,还包括:科研方法、学习策略、与人交往、心理调适、团队协作、安全防范等。教师的指导,更多地侧重在方法、思路和信息等方面。所有的指导,都要掌握好尺度,点到为止,引导学生自主地计划、决策并解决课题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像、质疑、探究和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维品质。
&&&&6.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按规定程序与电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部门联系,落实使用的时间、人员和要求。如发生冲突,要进行协调。学生需要做实验时,指导教师要事先审核学生的实验方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程及安全,及时了解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技术含量高及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指导教师一定要到场指导,但不能代替学生进行实验。
&&&&7.平等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虚心向专家、同行等学习求教,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开发对课程实施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
&&&&8.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及时了解学生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课题组及时做好每次活动的记录,要求每个学生做好研究笔记,随时检查,并及时给予指导。
&&&&9.指导学生课题组成员的互评和自评;和班主任一起负责学生课题组课程实施的评价、考核、评优等工作。
&&&&10.推动学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及想像力,使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社会价值。
&&&&七、班主任的职责和要求
&&&&1.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的组织管理工作。
&&&&2.根据年级组长的统一部署开展工作,主动接受上级职能部门的指导,与指导教师一起承担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责任。
&&&&3.根据全年级课程的统一部署,调控学生的课题研究进度、组织全班学生参加年级组织的各类活动.如思想动员、辅导报告、专家讲座、选题分组、开题评审、检查交流、结题报告、成果展示、答辩等,组织学生开展课题组之间的研讨交流活动。
&&&&4.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着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协作精神、不怕困难、安全防范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安全的好习惯;随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效、与人交往和合作方面的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热情、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
&&&&5.支持、配合指导教师做好学生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工作,组织学生讨论和履行“管理职责”,指导学生课题组的人员组合和分工,每周都要询问各课题组的课题实施和出勤情况,定期查阅学生的活动记录和研究笔记,掌握学生外出活动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指导教师交换意见,必要时向年级组长和政教处反映。
&&&&6.对于因故不能参加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准许办理请假手续,由学生写出假条,学生家长签字,然后存档备查。
&&&&7.与学生课题组组长建立密切的联系,指导他们大胆开展工作,督促他们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他们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鼓励他们在课程实施中发挥骨干作用。
&&&&8.主动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通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困难和进步,通过多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
&&&&9.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方案”的讨论和制定,指导学生课题组的自评和互评,同指导教师一起完成对学生的评价、考核、评优等工作,
&&&&10.告诉学生与班主任本人的联系方式,公布常用、紧急电话号码,以便需要时联系。
&&&&八、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1.图书馆管理人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协助指导教师向学生提供资料检索的指导和便利。
&&&&2.转变角色,参加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培训,观摩课程的实施过程,熟悉课程的流程和特性,从单纯的购书、编目、借书,变为主动协助指导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
&&&&3.承担对学生文献资料检索方面的辅导工作,并按学生的要求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4.按照教务处的要求,针对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调整购书目录,购进相关书刊资料及电子音像资料,并及时发布信息、告示。
&&&&5.根据教务处的要求,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准,灵活调整借书处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的借阅时间。
&&&&6.电子阅览室管理人员应在业务、技术、信息等方面与电教室教师加强联系,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辅导。
&&&&九、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1.实验室管理人员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协助指导教师保证学生实验的正常进行。
&&&&2.及时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准备好实验设备、仪器、试剂等,缺少及不足部分应尽快向教务处申报购买。
&&&&3.根据学生实验独立、分散、不定时等特点,在学生做实验时,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加强巡视检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凡有学生做实验,实验室值班管理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
&&&&4.有责任及时向班主任及指导教师反映学生在做实验时的表现,以及实验中所反映出的普遍存在的问题
&&&&十、电教室教师的职责和要求
&&&&1.电教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为学生、为学校课程实施的相关活动提供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技术支持。
&&&&2.根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进展和需要,及时向学校申报购买相关硬件设备,维持各种设备仪器的正常运行。
&&&&3.根据学生课题研究的需要,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购买光盘、软盘、音像制品、各种软件的计划。
&&&&4.根据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进展和需要,不断提高自己掌握新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开展对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新技术的培训工作。
&&&&5.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起参与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担任学生相关课题的指导教师。
&&&&6.根据教务处的要求,以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准,灵活调整计算机房的开放时间。
&&&&7.建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电子档案室,指导学生和有关人员使用“研究性学习管理软件”进行课程管理,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作。
&&&&十一、学生课题组组长的职责和要求
&&&&1.学生课题组组长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团结全组同学并带领大家积极投入每个阶段的学习活动,完成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2.一般由学生民主推举产生;以身作则,尊重组员,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要有研究成本意识,做好协调工作,处理同学之间出现的矛盾和分歧,对小组课题研究计划的实施和组员的管理负有责任。
&&&&3.在教师的指导下,带领全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开展课题研究,完成结题报告和小组总结,参加年级统一组织的开题评审、成果展示、答辩、考核等活动。
&&&&4.负责课题小组成员的分工,根据组内成员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合理有效地进行人员配置,明确本组人员各自的责任,要求大家认真履行,对不能完成任务的组员及时进行批评、督促。
&&&&5.组织召开课题小组会,讨论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商量解决的办法,反思前面的工作,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
&&&&6.做实验和到校外活动,要按规定获得老师的批准,提醒组员注意活动中的安全。
&&&&7.认真按时填写活动量表,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做好小组成员的考勤工作;每周向教师汇报课题实施情况,反映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听取老师的意见。
&&&&8.经常组织小组成员向其他课题组学习取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9.组织小组成员掌握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开展自评和互评,填写评价量表。
&&&&十二、学生的职责和要求
&&&&1.研究性学习是必修课,所有学生都必须参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习。
&&&&2.根据教育部课程计划的规定,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3.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管理,承担学习责任,发展个性特长,完成各个阶段规定的学习任务。
&&&&4.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外出采访、咨询、调查、采集样本及做有危险的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5.服从课题组组长的领导和管理,与本组成员分工合作,互通信息,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创意,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学会理解、宽容和欣赏别人,及时记录课题研究中的心得和体会。
&&&&6.处理好学科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不能厚此薄彼,努力做到相互渗透,互相促进。
&&&&7.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听取各种讲座,记好笔记;虚心向老师、专家、家长和同学请教;努力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和计算机信息技术。
&&&&8.认真做好个人总结,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和研究成果。
――研究性学习的步骤及要求――
由专家组和学校领导对教师进行动员和培训
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和学校开设的目的意义;有加入课程实验的积极要求和行动
进行最初的思想动员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的文件、资料、兄弟学校的经验,讨论本校实施方案
从各种信息资料中进一步了解研究性学习和其组织实施的办法与流程;了解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组织实施办法
继续进行思想发动和初步的教师培训,让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怎样操作和实施有个大致的了解
由各班班主任首先出面,邀请不同学科教师,组成课题指导小组
班主任主要在高一年级组内自由选择教师;每组3―4人;组内成员必须是不同学科的教师
统一由班主任出面,不涉及重用或不重用哪个教师问题;几个班主任就组成几个课题指导小组,主要考虑以后各课题组学生人数的均衡和活动场所的安排
由教师课题指导小组一起协商,提出一个比较中观的主题,上报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协调
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适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与学过的某些知识有联系;选题必须跨学科,涉及指导小组内几位教师所属的学科,各学科知识能平衡兼顾;选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使学生通过研究,可以将知识融会贯通并解决实际问题;选题能考虑校内外现有的图书、设备、仪器等现实条件,有实施的可行性;选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切入,确定自己的子课题
组织教师通过这种方式,首先研究学生、研究怎样在课题中综合各学科知识,了解校内外的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让教师先进入角色,开始进行准备
教师课题指导小组对自己提出的主题进行第一次备课
内容包括:选题说明(意义和价值),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科研、品德行为等四个方面),阶段的划分和活动要点,拟使用的工具和研究手段,预期结果,教师拟提供的指导内容(补充知识、科研方法、参考资料和书籍及其他方面)
要求教师小组对自己选定的主题进行总体设计和构思,让教师对即将开始的课题指导有比较充分的准备
教师课题指导小组将自己选定的主题通过板报或壁报向全年级学生公布
介绍各课题指导小组的课题价值和研究目的;能言简意赅说明问题,吸引学生
配合学校对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动员,让学生了解他们可能要研究的领域;通过另一种形式发动学生;通过教师之间的竞争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召开全年级学生参加的会议,由各教师课题指导小组轮流上台介绍自己的课题,号召学生选择自己的课题
介绍自己课题的价值和研究目的,介绍自己组内教师的长处;“煽动”学生选择自己的课题。学生可当场向教师提问,填写简单的评价表和课题志愿表(内有三个志愿)
将教师公开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促使其认真准备,调动教师的热情;通过教师,进一步发动学生,使学生和教师共同进入课程启动状态;给学生选择的权力,让学生选择他最感兴趣的研究内容
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填写的志愿进行协调,确定并公布参加每个主题研究的学生名单
尊重学生选择,在可能的情况下满足学生的选择;使各组指导的学生人数尽量均衡
让学生填三个志愿是为了留有互相调剂的余地;要考虑学校活动场所的使用
教师指导小组成员和学生见面
具体介绍老师选择这一主题的意图和目的;提供教师已经掌握的资料或资料线索,让学生在寻找和阅读资料的同时,思考这一主题下可以研究的问题
学生进入自己的选题阶段,但他有范围限定,有老师指导,不是拍脑袋随便想一个问题,而是按照科学研究的步骤首先学习提问题的
教师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共同协商确定子课题,组成学生课题组并推选组长,进行组内的大致分工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用他先前考虑的子课题来启发学生,但不能强迫学生一定要接受教师设计的子课题;学生自由选择子课题;学生民主选举组长和分工
让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气氛中进入课题;调动起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学生选题的内容基本在教师指导小组事先设计的范围内,教师能比较主动地引导和驾御学生
研究性学课程教师
1.指导教师工作记录表
指导的小组(学生)
2.课题指导活动记录表
课题题目:
一、咨询内容。(□理论―专业知识?
□实践―研究方法? □一般常识?)
具体问题:
二、活动过程(指导情况、不同观点、见解、新思路、建议等)。
三、对提问质量的评价(根据其所研究的课题与计划来要求)。
1.问题是否与研究的课题相一致:
2.问题是否符合科学性:
3.问题是否抓住了课题的关键因素:
4.问题是否超出了平时所学的学科知识的范围:
四、综合评价、判断。
1.学生接受咨询、指导的能力(是否理解、消化、掌握、运用等):
2.课题的进展情况(是否按计划进行、达到阶段性目标,前面的
问题是否已解决,课题能否继续下去,等等):
指导教师(签名):
说明:学生每次向指导教师咨询时,带上此表,其中的二、三、四项由老师填写,其他部分由学生事先填好。
3.指导教师教案(格式)
第&&&&&&课时
&&&&&&&&&&&&&&&&&&&&&&&&&&&&&&&&&&&&&&&&&年&&&&&&月&&&&&&日
主题设想:
研讨方式:
研讨对象:
预期目标:
重点分析:
难点估计:
操作过程:
资料来源:
知识更新:
自我评价:
检查意见:
检查部门:
检查日期:
4.开题评审表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课题相关学科:
A.开题报告(书面)
立题的 科学性
好 较好 一般
立题的 可行性
好 一般 较差
活动计划内容
课程活动形式
B.口头报告(陈述、回答问题)
1.开题报告陈述(15分钟,阐述课题研究计划)
好 较好 一般
语态、仪表
好 较好 一般
2.回答问题(5分钟)
高 较高 一般
好 较好 一般
小组合作性
好 较好 一般
合理 一般 较差
综合评价(报告是否通过,提出修改建议):
开题报告成绩Pi(分五个等级):
A(100) B(90) C(80) D(70) E(60)
评审小组(签名):
说明:由课题评审小组对各课题组进行书面和口头评审,评定小组开题成绩。
5.结题评审表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课题相关学科:
A.成果报告(书面)
完整 一般 不全
预期成果达成度
好 较好 一般
成果的可靠度
好 较好 一般
成果的可信度
好 较好 一般
成果的实际水平
较高 一般 较低
材料的完整性
完整 一般 不全
B.成果答辩
1.陈述(10分钟,阐述课题的实施过程、主要成果、主要收获)
好 较好 一般
语态、仪表
好 较好 一般
2.回答问题(5分钟)
高 较高 一般
好 较好 一般
小组合作性
好 较好 一般
合理 一般 较差
课题成果评审成绩Pi(分五个等级):
成果报告评审成绩:A(100) B(90) C(80) D(70)
成果答辩成绩:A(100) B(90) C(80) D(70) E(60)
课题成果综合评价(是否通过,主要特色或主要问题等):
评审小组(签名):
说明:课题成果综合评价应根据书面和答辩情况给出综合评价
6.课题实施过程评审表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课题相关学科:
1.课题组日常活动情况
好 一般 较差
完整 一般 较差
好 较好 一般
2.小组成员参与情况
活动出勤率
80%一90% 80%以下
成员积极性
高 较高 一般
小组合作性
好 较好 一般
综合评价:
课题实施成绩Pi(分五个等级):
A(100) B(90) C(80) D(70) E(60)
评价人(签名):
7.课程实施过程监控表(由教师填写)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
评价内容、活动形式
记录的完整、及时
记录的真实
小组的团队合作
预期目标达成
(分五个等级)
教师签名:
说明:班主任、指导教师会同课题组组长负责对课程实施进行日常监控和管理。各课题组每次活动后,应及时将有关“实施量表”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量表记录和监控情况对课题组的活动作出评价,然后将“实施量表”返回课题组。本表记录作为评定课题组课题实施成绩的主要依据。
8.课题组成绩评定表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完成日期:年 月 日
课题相关学科:
成绩组成部分
分项成绩(Pi)
Qi=Pi x Wi
1.课题开题成绩
2.课题实施成绩
3.课题结题成绩
课题组课程成绩(Q):
Q=Q1十Q2十Q3
教师签名:
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对比表
研究性学习
学习的基本组织单位
按一定人数编成班级,每班数十人,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基本上在固定的班级内活动。
学生可以班级为基础,也可跨年级、跨班级自由组合成课题研究小组,每组若干人。随着课题的变化,课题组人员可增减调换。
学校统一安排和指定的相对固定的教室、专用教室或场地,基本在校内。
学习场所不限于班级固定的教室和校内其他场所,学生根据课题需要自己决定学习的地点。
根据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标准、大纲、教材等,由各学科教师决定教学的内容、进度、阶段、方法等。
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学校自行拟订课程实施计划,规定教学阶段步骤、学生学习的范围与目标;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等,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决定。研究的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
国家审定出版的统一教材
在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后产生的问题、项目等。
主要是听课、做老师规定的练习题。
学生自己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和方法:多渠道收集信息、做 实验、进行社会调查和访问等。
以一学期为一个固定的学习周期。
根据课题大小的不同,可以是一学期,也可以是一学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为一个学习周期。不管学习周期长短,均按提出问题、研究实施和总结展示等分为三个阶段。
对学生的表现的了解
通过课堂反应和课后作业,教师能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活动超出教师视野所及范围,教师只能从学生提供的材料中(口头和文字)间接地了解整个课题组活动的大致情况。
主要根据考试成绩的高低决定学生的优劣;评价者是教师;评价的内容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多方面、全过程地评价学生;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本人、学生小组和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标准多元;评价的内容侧重在学生的共通能力。
教师由学校领导统一安排在固定的班级,上规定的课程;主要负责传授书本知识;是学生知识获取的惟一来源。
教师由学生自由选择,由校内校外相关人士共同组成;既提供专业知识,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只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一个来源。
教师居高临下,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
师生在课题研究方面处于同一起点,教师平等参与学生课题研究,更像教练。
*研究性学习表格大全*
1.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选题意向表*
本学年你必须参加研究性学习课程。请在教师公布的主题中,依次
选择三个你感兴趣的主题。
学生签名:
分配的主题号:
*凡采取教师先提出主题、学生在主题范围内选择课题这一开题模式的学校,
让学生填写本表。
2.课题组开题报告表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与课题相关的学科:
课题背景(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课题的目标:
(1)任务分工:
(2)活动步骤:分 阶段实施
阶段 时间 任务(研究方法)
阶段目标 负责人
(3)计划访问的专家:
(4)活动所需的条件:
经费预算:
图书资料如:
实验室(设备)如:
交通工具如:
其他(如计算机上网等):
(5)可能遇到的困难:
预期的成果(论文、调研报告、制作模型、实验报告等):
表达形式(文字、图片、实物、音像资料等):
英文概要:
3.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成员:
1.目的(解决什么问题):
2.形式(小组讨论、访问专家、实验、查阅资料、调查、实地测量等):
3.组员分工:
4.结果(得到了什么结论、解决了哪些问题、是否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和计划、出现了什么新问题等):
记录者签名:&&&&&&
说明:每次活动后各课题小组应及时填写本表,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给指导教 师评阅,注意保存。
4.实验记录表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工具、设备:
实验过程:
运用的科学知识:
结论(实验是否成功;是否达到目的,解决、论证什么问题,得到什么结果;是否遇到新的问题;是否需要连续实验,等等):
指导教师意见:
说明:每次实验后除填写“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外,还应及时填写本表,并交给指
导教师评阅。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访问者(学生):
访问方式:电话、书信、面谈、网络、其他
被访问者: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专长(专业):
联系地址、电话:
访问日期:
访问时间:共
访问主题:
拟采访的问题:
访问记录(整理要点):
结果(是否达到目的,解决了哪些问题,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被访问者的意见、建议(包括对学生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
签名:&&&&&&
说明:每次访问前要明确访问的主题,准备好采访的问题;在访问中要认真做好记录(录音等),听取访问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最好要求被访问者签名;访问后要及时整理采访记录,除填写“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外,还应填写本表。
6.调查情况记录表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调查员(学生):
调查表设计:
调查对象:
调查人数: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调查目的:
调查内容(主要问题):
调查结果(数据):
指导教师意见、建议:
说明:每次调查后,应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整理分析,除填写“课题研究活 动记录表”外,还应填写本表,并交给指导教师评阅。
7.学生外出活动申报表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外出学生名单:
外出时间:
外出目的:
被访问的单位或人员: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意见:
班主任意见:
说明:学生每次外出,一定要提前填写本表,并要得到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的认可。
8.课题组成员考勤表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组长(签名):
课题组每次活动由组长负责考勤,并将考勤情况及时向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汇报。
9.学生使用专用教室、设备申报表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使用时间:&&年&&月&&日(星期&&)&&午(第&&节课)
使用&&&&&&&&&&室,&&&&&&&&设备
使用目的:
组长(签名):
指导教师意见(同意使用,落实具体使用的时间;或不同意使用,说明理由,提出其他建议):
说明:学生需要使用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专用教室及其设备时,应提前向指 导教师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并与有关部门协商好具体时间后方可使用。
10.研究日记(格式)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个人关于课题活动过程的想法、意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到的知识、技能等;对已进行的研究活动的反思;对前一次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回应等)
教师评语(反馈)
说明: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应随时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意见、问题等记 录下来,并及时对研究活动进行反思。研究日记既能反映学生学习和小组活动的
情况,又为教师鉴定学生的进步提供了依据,并且为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开 辟了新的途径。
11.课题组研究成果报告表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报告执笔人:
完成时间:&&年&&月&&日
课题设计、预期结果:
课题 实际 取得
(详细论述)
成果的依据
依据的来源
参考书目及资料:
附录材料(要求提交原始记录):
课题研究活动记录表&&&&份 访谈表&&&&份
实验记录表&&&&份 调查情况记录表&&&&份
其他(采访录音、照片、录像、调查表、调查问卷等)
实物材料(如制作的图片、模型,照片,实物样本,音像资料等):
编号&&&&名称&&&&制作者&&&&内容&&&&功能
科学术语词汇表:
演示课题成果所需的条件、要求(如特别需要,请说明):
英语概要:
说明:以课题组为单位在结题时填写。附件中提供各种原始活动记录、表格、问卷 等,并附课题结题报告。 12.课题组活动情况一览表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课题组成员:
应参加人数
实际参加人数
是否完成预期任务
总计活动次数;
总出勤率:
实际活动情况与课题计划的活动步骤有何差异,原因是什么?
组长(签名):
课题结题时小组填写。
13.学生课题成绩评定表
课题题目:
指导教师:
课题实施日期:&&年&&月至&&年&&月
课题组课程成绩(Q)
课题组成员课程成绩:
{课题组课程成绩(Q)×个人评议等级系数(R)}
评议等级系数R
等级系数说明(分三等)
=1.2):出色完成分担
的任务,起到了骨干作用;
二等(R =1):能够参加并完成
自己分工的任务;
三等(R =0.6):参加活动不积
极(出勤率)
课题组组长(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班主任(签名):
1.以小组课题成绩为基础,课题组通过互评,评出学生个人成绩,并由指导教师和班主任确认。
2.“课题组课程成绩Q”为教师评审小组根据评价指标对课题组作的成绩评定。
3.课题评议等级系数R分三等:一等R=1.2,二等R=:1,三等R=0.6,分别为出色完成、能够完成和参加活动不积极。课题组成绩90分以上的小组,获一等的同学不超过50%;课题组成绩低于90分的小组,获一等的同学不超过30%。
研究性学习职能部门管理用表
1.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进展情况检查表
年(班)级:
课程实施进度(阶段)
完成计划情况
2.研究性学习教师培训计划表
学年&&&&学期
3.校外专家专题报告安排表
报告题目:
报告人:(单位、专业特长等)
报告时间:
报告地点:
出席对象:
4.校内教师辅导报告安排表
5.研究性学习文献资料一览表
6.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成绩一览表
课题组成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胶凝材料包括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