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碳氨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挥发什么气体

一氯甲烷中文名: 氯甲烷;甲基氯;氯(代)甲烷;一氯甲烷   英文名: Chloromethane;Methyl chloride   分子式: CH3Cl   结构式:   分子量: 50.49   CAS号: 74-87-3   RTECS号: PA6300000   HS编码:   UN编号: 1063   危险货物编号: 23040   IMDG规则页码: 2158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气体,具有醚样的微甜气味。   主要用途: 用作致冷剂、甲基化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熔点: -97.7 3  沸点: -24.2  相对密度(水=1): 0.92   相对密度(空气=1): 1.78   密度 0.9159g/cm3  18C时溶解度280ml/水  饱和蒸汽压(kPa): 506.62/22℃   溶解性: 易溶于水、氯仿、丙酮 , 能溶于乙醇等。   临界温度(℃): 143.8   临界压力(MPa): 6.68   燃烧热(kj/mol): 685.5   燃烧爆炸危险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接触潮气可分解。   燃烧性: 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 甲   闪点(℃): <-50   自燃温度(℃): 632   爆炸下限(V%): 7.0   爆炸上限(V%): 19.0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腐蚀某些塑料、橡胶和涂料。易燃性(红色):4 反应活性(黄色):0   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禁忌物: 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蒸气比空气重,易在低处聚集。封闭区域内的蒸气遇火能爆炸。蒸气能扩散到远处,遇点火源着火,并引起回燃。储存容器及其部件可能向四面八方飞射很远。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若冷却水流不起作用(排放音量、音调升高,罐体变色或有任何变形的迹象),立即撤离到安全区域。
[ Last edit by zhaoyt1979]仪器采购指南:&&&&
&&回复于: 17:05:10
包装与储运  危险性类别: 第2.3类有毒气体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6;32   包装类别: Ⅱ   储运注意事项: 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温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ERG指南:115   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5mg/m3 美国TWA:OSHA 100ppm,207mg/m3;ACGIH 50ppm,103mg/m3[皮] 美国STEL:ACGIH 100ppm,207mg/m3[皮]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LD50: LC50:53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刺激和麻醉作用,亦能损害肝和肾。急性中毒:轻度者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步态蹒跚、精神错乱等;严重中毒时,可出现谵妄、躁动、抽搐、震颤、视力障碍、昏迷,呼吸中有酮体味、尿中检出甲酸盐和酮体有助诊断。慢性影响:低浓度长期接触,可发生困倦、嗜睡、头痛、感觉异常、情绪不稳等症状,较重者有步态蹒跚、视力障碍及震颤等症状。 IARC评价:3组,未分类物质;人类证据不充分;动物证据不充分 IDLH:2000ppm;潜在人类致癌物嗅闽:10.2ppm OSHA:表Z―1空气污染物 OSHA:表Z―2空气污染物 OSHA高危险化学品过程安全管理:29CFR,附录A,临界值:15000lb(6804kg)。健康危害(蓝色):1
&&回复于: 17:06:09
急救  皮肤接触: 若有皮肤冻伤,先用温水洗浴,再涂抹冻伤软膏,用消毒沙布包扎。就医。冻结在皮肤上的衣服,要在解冻后才可脱去。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 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 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然后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环境信息:防止空气污染法:防事故泄漏/可燃物(款112(r)表3),临界值(TQ)4540。防止水污染法:款307主要污染物、款313主要化学物或款401.15毒性物。 EPA有害废物代码:U045。资源保护和回收法:款261,有毒物或无其他规定。资源保护和回收法:禁止土地存放的废物。安全饮水法:主表(55FR1470)。资源保护和回收法:通用的处理标准废水0.19mg/L;非液体废物30mg/kg。资源保护和回收法:地表水监测清单表建议方法(PQL μg/L)8010(1);8240(10)。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款304应报告量45.4kg。应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款313表R最低应报告浓度1.0%。有毒物质控制法:40CFR799.5025。  用途  主要用于生产甲基氯硅烷、聚硅酮、四甲基铅(汽油抗爆剂)、甲基纤维素。少量用于生产季铵化合物、农药,在异丁橡胶生产过程中做溶剂。
&&回复于: 17:07:07
二氯甲烷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552   CAS 登录号 75-09-2   EINECS 登录号 200-838-9   中文名称 二氯甲烷   英文名称 DMMethylene dichloride  别 名 二叉二氯   分子式 CH2Cl2;H2CCl2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具有类似醚的刺激性气味   分子量 84.94  密度:1.326  沸点:39.8℃   蒸汽压 30.55kPa(10℃)   熔 点 -95.1℃  粘度(20℃)0.43mPa?s。  折射率nD(20℃)1.4244。  临界温度237℃,  临界压力6.0795MPa。  溶解性 溶于约50倍的水,溶于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乙酰乙酸乙酯、环己胺。与其他氯代烃溶剂乙醇、乙醚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溶  热解后产生HCl和痕量的光气,与水长期加热,生成甲醛和HCl。进一步氯化,可得CHCl3和CCl4。无色易挥发液体。难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6.2%~15.0%(体积)。二氯甲烷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甲醛。工业中,二氯甲烷由天然气与氯气反应制得,经过精馏得到纯品,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常用来代替易燃的石油醚、乙醚等,并可用作牙科局部麻醉剂、制冷剂和灭火剂等。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比氯仿稍强,使用高浓度二氯甲烷时应注意。   包装储运 用镀锌铁桶密闭包装,每桶250kg,火车槽车、汽车均可运输。应贮存在冷暗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注意防潮。  危险标记 15(有害品) 主要用途 用作树脂及塑料工业的溶剂
&&回复于: 17:07:33
2、对环境的影响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对水生生物应给特别注意。还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已经测得,在室内的生产环境中,当使用二氯甲烷作除漆剂时,有高浓度的二氯甲烷存在。一般人群通过周围空气、饮用水和食品的接触,剂量要低得多。据估计,在二氯甲烷的世界产量中,大约80%被释放到大气中去,但是由于该化合物光解的速率很快,使之不可能在大气中蓄积。其初始降解产物为光气和一氧化碳,进而再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盐酸。当二氯甲烷存在于地表水中时,其大部分将蒸发。有氧存在时,则易于生物降解,因而生物蓄积似乎不大可能。但对其在土壤中的行为尚须测定。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经口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00mg/kg(大鼠经口);LC5056.2g/m3,8小时(小鼠吸入);小鼠吸入67.4g/m3×67分钟,致死;人经口20~50ml,轻度中毒;人经口100~150ml,致死;人吸入2.9~4.0g/m3,20分钟后眩晕。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4.69g/m3,8小时/天,75天,无病理改变。暴露时间增加,有轻度肝萎缩、脂肪变性和细胞浸润。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700ppm。DNA 抑制:人成纤维细胞5000ppm/小时(连续)。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250ppm(7小时,孕6~15天),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不明确。关于病人是否应把二氯甲烷视为动物和人的致癌物,动物实验数据和人类流行病学数据尚不充分。然而,鉴于最近在对大鼠和小鼠的吸入研究中的发现,且这些数据在任务组会议之后已可加以应用,故应将二氯甲烷视为一种对人类潜在的致癌物。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能发出剧毒的光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回复于: 17:07:56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水质检测管法;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4、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空气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质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气相色谱法 《城市和工业废水中有机化合物分析》王克欧等译 废水   色谱/质谱法 美国EPA524.2方法 水质5、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0mg/m3   中国(待颁布) 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2mg/L   中国(GHZB1-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III类水域) 0.005mg/L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7.5mg/L   日本(1993) 环境标准(mg/L) 地面水:0.002  废水:0.02  土壤浸出液:0.002   嗅觉阈浓度 150ppm
&&回复于: 17:08:22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度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勘察不烯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控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柚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7、制得方法  1、天然气氯化法  氯气 100% 4000  天然气(标准状况下) 甲烷含量97% 1000m3/t  液碱 100% 274  2、氯甲烷氯化法  氯甲烷 ≥98% 746  液氯 ≥99.5% 854  烧碱 30% 221
&&回复于: 17:09:16
三氯甲烷三氯甲烷 trichloromethane简介  三氯甲烷为氯仿的学名,又称“哥罗芳”、“三氯甲烷”和“三氯化碳”。氯仿一名为英语Chloroform的半意半音译;哥罗芳为音译。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重质液体,极易挥发,味辛甜而有特殊芳香气味。  IUPAC英文名:Trichloromethane  分子式: CHCl3  相对分子质量:145.5 g/mol  分子结构: 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分子中存在4个σ键,分子为四面体形,极性分子。  CAS号:67-66-3  Pubchem:6212  EINECS:200-663-8  KEGG:C13827  CHEBI:35255  RTECS号:FS9100000  SMILES:C(Cl)(Cl)Cl  InChl:1/CHCl3/c2-1(3)4/h1H物理性质  分子形状  四面体  熔沸点(℃)    熔点: -63.7  沸点: 61.2  密度  相对密度(水=1): 1.48g/cm3; (液)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4.12
&&回复于: 17:09:45
溶解性    在水中的溶解度:0.8 g/100 ml, 20 °C  其它  饱和蒸气压(kPa): 13.33(10.4℃)  临界温度(℃): 263.4  临界压力(MPa): 5.47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1.97主要用途  氯仿为有机合成原料,主要用来生产氟里昂(F-21、F-22、F-23)。此外,还用于有机合成及麻醉剂;脂肪、橡胶、树脂、油类、蜡、磷、碘和粘合压克力的溶剂;青霉素、精油、生物碱等的萃取剂;测定血清中无机磷;清洗剂;肝功能试验的防腐剂等。是手机维修人员必备的清洗剂。  氯仿与四氯化碳混合可制成不冻的防火液体。还用于烟雾剂的发射药、谷物的熏蒸剂和校准温度的标准液。工业产品通常加有少量乙醇,使生成的光气与乙醇作用生成无毒的碳酸二乙酯。毒理学资料  三氯甲烷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   安全防护措施:有害液体,能被皮肤吸收,吸入其蒸气也是有害的,需在通风处使用。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有毒,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危险特性: 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在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下,酸度增加,因而对金属有强烈的腐蚀性。 (变质检验方式:加入硝酸银,因氯仿变质后产物有盐酸,盐酸和硝酸银会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甲烷分子中3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式 CHCl3 。又称氯仿 。无色易挥发液体 ,稍有甜味 。熔点-63.5℃,沸点61.7℃,相对密度1.℃)。微溶于水,溶于乙醚、乙醇、苯等。难燃烧。三氯甲烷在光照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氯化氢和有剧毒的光气:  2CHCl3+O2――>2COCl2+2HCl
&&回复于: 17:10:12
制备方法  三氯甲烷于1832年首次采用三氯乙醛被碱分解的方法制得。工业上可用甲烷氯化的方法,或利用含有乙醛基的醛或酮与次氯酸盐作用来制取,这一反应很有普遍性,称为卤仿反应,例如:   还可在高温下用铁和水还原四氯化碳制取。三氯甲烷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医疗上曾用作吸入性全身麻醉物,因毒性较大,已很少使用。它的蒸气对眼粘膜有刺激性。  氯仿的生产方法很多。除目前国外广泛采用的甲烷法和甲醛法外,还有乙醛漂白粉法、丙酮法、氯油法和氯醇法等。乙醛漂白粉法原料消耗定额:乙醛(以100%计)600kg/t、氯气2500kg/t、石灰(以100%计)5000kg/t。储存与运输  三氯甲烷应贮于 密封的棕色瓶中。工业产品中通常加1%~2%的乙醇,以使生成的光气与乙醇作用生成无毒的碳酸二乙酯。用前可加入少量浓硫酸振摇后水洗,经氯化钙或碳酸钾干燥,即可得不含乙醇的三氯甲烷。在强碱作用下,三氯甲烷可消除一分子氯化氢,生成二氯卡宾,它可用于制备二氯环丙烷衍生物。氯仿与乙醇和水可以分别形成二元共沸混合物或三元共沸混合物。人身防护  吸入:蒸汽或烟雾浓度不明或存在可检测出的浓度时,应戴有黄色标志滤毒盒的防毒面具。  眼睛:戴化学防溅眼镜或面罩。急救  吸入:使吸入蒸汽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眼睛:用水冲洗并就医诊治。  口服:误服立即嗽口,急送医院救治。
&&回复于: 17:11:18
四氯化碳拉丁文名称  Carbon tetra-Chloride简介  化学式CCl4。CAS号:56-23-5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又称四氯甲烷 (tetrachloromethane),为无色、易挥发、不易燃的液体。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并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气味。分子量153.84,密度1.595g/cm3(20/4℃),沸点76.8℃,蒸气压15.26kPa(25℃),蒸气密度5.3g/L。微溶于水,可与乙醇、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混溶。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结构  四氯化碳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C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因此它是一种非极性分子。化学式CCl4。主要性质  四氯化碳为无色澄清易流动的液体,工业上有时因含杂质呈微黄色,具有芳香气味,易挥发。密度(20℃)1.595克/立方厘米、熔点-22.8℃,沸点76~77℃。 四氯化碳的蒸气较空气重约5倍,且不会燃烧。四氯化碳的蒸气有毒,它的麻醉性较氯仿为低,但毒性较高。吸入人体2~4毫升就可使人死亡。 四氯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遇湿气及光即逐渐分解生成盐酸。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能与醇、醚、氯仿、苯等任意混合。对于脂肪、油类及多种有机化合物为一极优良的溶剂。 毒性  CCl4是典型的肝脏毒物,但接触浓度与频度可影响其作用部位及毒性。高浓度时,首先是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随后累及肝、肾;而低浓度长期接触则主要表现肝、肾受累。乙醇可促进四氯化碳的吸收,加重中毒症状。另外,四氯化碳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人对四氯化碳的个体易感性差异较大,有报道口服3~5ml即可中毒,29.5ml即可致死。在160~2OOmg/m3浓度下可发生中毒。但也有在1~2g/m3浓度下接触3Omin方出现轻度中毒。目前认为四氯化碳无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但具有胚胎毒性。根据IARCl972及1979年资料,四氯化碳长期作用可以引起啮齿动物的肝癌,被列为"对人类有致癌可能"一类的化学物。  研究表明,CCl4在高温下与水反应会有有毒物质产生。分析:A、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B、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甲烷是10电子微粒计算判断;C、NO2和N2O4化学式最简比相同,只需计算46gNO2和中所含的原子数即可;D、四氯化碳标准状况不是气体.解答:解:A、常温常压下,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1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故A正确;B、8g甲烷物质的量=8g16g/mol=0.5mol,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NA,故B正确;C、NO2和N2O4化学式最简比相同,只需计算46gNO2和中所含的原子数=46g46g/mol×3×NA=3NA,故C正确;D、四氯化碳标准状况不是气体,11.2L四氯化碳物质的量不是0.5mol,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的应用,主要考查质量换算物质的量计算微粒数,气体摩尔体积的体积应用,注意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题目较简单.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年广东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选择题
设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含Al3+ 0.1NA
B.在标准状况下,11.2L氖气中含有NA个氖原子
C.7.8g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D.62 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离子数为NA
科目:高中化学
设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含Al3+ 0.1NA
B.在标准状况下,11.2L氖气中含有NA个氖原子
C.7.8g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
D.62 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离子数为NA
科目:高中化学
设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含Al3+ 0.1NAB.在标准状况下,11.2L氖气中含有NA个氖原子C.7.8g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D.62 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离子数为NA&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1届年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化学部分
题型:单选题
设NA、表示阿佛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ol·L-1的Al2(SO4)3溶液中,含Al3+ 0.1NAB.在标准状况下,11.2L氖气中含有NA个氖原子C.7.8gNa2O2与足量C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AD.62 g Na2O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中含有O2-离子数为NA当前位置: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B.蒸馏..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B.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C.用分液漏斗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配制1.00mol/LNaCl溶液时,将称好的NaCl固体直接放入容量瓶中溶解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A.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可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故A正确;B.蒸馏时,冷却水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可使冷凝管充满冷水而进行充分冷却,故B正确;C.分液时要防止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应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正确;D.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试剂,容量瓶只能进行配置溶液,且只能在常温下使用,故D错误.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B.蒸馏..”主要考查你对&&物质的分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质的分离
分离与提纯的原则和要求:(1)选择分离与提纯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①不增:指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减:指应尽可能减少被分离与提纯的物质的损失。 ③易分离:指如果使用试剂除去杂质时,要求反应后的产物跟被提纯的物质容易分离。 ④易复原:指分离物或被提纯的物质都要容易复原。 (2)分离与提纯操作过程应遵循“三必须” ①除杂质试剂必须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过量试剂会带人新的杂质);③除杂途径必须选最佳。常见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1)物质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2)物质分离与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①加热法混合物中混有某些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来。例如:食盐中混有氯化铵、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②沉淀法在混合物中加入某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粒子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入试剂能将先加入的过量试剂除去,最后加入的试剂不引入新杂质。例如:加入适量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③转化法利用化学反应将某种物质进行多次转化而分离。例如:分离Fe3+和Al3+时,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Fe(OH)3和NaAlO2,过滤后,分别再加盐酸重新生成Fe3+和Al3+。注意转化过程中尽量减少被分离物质的损失.而且转化后的物质要易恢复为原物质。 ④酸碱法被提纯物质不与酸或碱反应,而杂质可与酸或碱发生反应,可用酸或碱作除杂试剂。例如:用盐酸除去 SiO2中的石灰石,用氢氧化钠除去铁粉中的铝粉。 ⑤氧化还原法 a.对混合物中混有的还原性杂质,可加入适当的氧化剂将杂质氧化为被提纯物质。例如:将氯水滴入混有FeCl2的FeCl3溶液中,除去FeCl2杂质。 b.对混合物中混有的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还原剂将杂质还原为被提纯物质。例如:将过量铁粉加入混有FeCl3的FeCl2溶液中,振荡过滤,除去FeCl3 杂质。 ⑥调节pH法通过加入试剂来调节溶液的pH,使溶液中某组分沉淀而分离的方法。一般加入相应的难溶或微溶物来调节。例如:在CaCl2溶液中含有FeCl3杂质,由于 Fe3+水解,溶液呈酸性,可采用调节溶液pH的方法将 Fe3+沉淀除去,为此,可向溶液中加氧化钙或氢氧化钙或碳酸钙等。 ⑦电解法此法利用电解原理来分离、提纯物质。例如:电解精炼铜,将粗铜作阳极,精铜作阴极,电解液为含铜离子的溶液,通直流电,在阳极铜及比铜活泼的杂质金属失电子,在阴极只有铜离子得电子析出,从而提纯了铜。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B.蒸馏..”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9267372452373464375250313783360697甲烷和四氯化碳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为什么甲烷是气体,四氯化碳是液体?_百度作业帮
甲烷和四氯化碳具有相似的空间结构为什么甲烷是气体,四氯化碳是液体?
为什么甲烷是气体,四氯化碳是液体?
物质的沸点与分子量正相关,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沸点越高.比如氯化氢
甲烷内部是碳氢键,四氯化碳是碳氯键不一样,键能不一样
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一般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这是一个经验规律。四氯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甲烷大
他们都是空间正四面体结构,但四氯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比甲烷大得多,熔沸点上升,常温下就成液态。即便如此,四氯化碳也是极易挥发的。
甲烷相对分子质量小,四氯化碳相对分子质量大所以甲烷是气体,四氯化碳是液体
谢谢!!!
谢谢!!!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温下某气体可能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