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物体的沉与浮在水里沉浮条件是什么?

某实验小组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1)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方法1: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可得铜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N.方法2: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乙)所示,可得铜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mL.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____.(2)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应选用____(选填“方法1”或方法2“).-乐乐题库
&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知识点 & “某实验小组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实验室提...”习题详情
18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4.5%
某实验小组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1)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方法1: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可得铜块所受的浮力为0.2&N.方法2: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乙)所示,可得铜块排开水的体积为20&mL.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物体所受浮力小于重力&.(2)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应选用方法2&(选填“方法1”或方法2“).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3-梅州
分析与解答
习题“某实验小组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1)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方法1:测量过程及示数...”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由图读出金属块在空气中重G、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示,利用称重法求金属块所受的浮力;量筒两次读数之差就是金属块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压力求出受到的浮力;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将下沉;(2)由于蜡块的密度小,会漂浮在水中,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无法浸没在水中,因此需考虑使用针压法来进行实验.
解:(1)由甲图可得:G=2.2N,F示=2N,金属块所受的浮力:F浮=G-F示=2.2N-2N=0.2N;金属块的体积:V=40mL-20mL=20mL=20cm3,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浮=ρgV排=1.0×103kg/m3×10N/kg×20×10-6m3=0.2N;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F浮<G;(2)由于蜡块不下沉,不能直接测量蜡块浸没受到浮力的大小,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应选方法2,用针将蜡块完全压入水中.故答案为:(1)0.2;20;物体所受浮力小于重力;(2)2.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量筒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用好称重法测浮力、助沉法测体积.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某实验小组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1)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方法1:测量...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某实验小组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1)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方法1:测量过程及示数...”主要考察你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有时候也叫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该实验是学生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在“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1)石块的重力g
  (2)石块浸没在水中后测力计的示数g′,由此可得石块所受浮力F浮.  (3)石块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g排.  (4)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可以发现:f浮=g排.【命题方向】此知识点是中考命题的要点之一,形式很多,但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塑料块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已知ρ水>ρ酒精.
①分析比较图A、B、C(或D、E、F)可初步得出:
②分析比较图A、D(或B、E,或C、F)可初步得出:
(21)物体排开同种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也越大;
(2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 体的密度越大,所受浮力也越大.
【解题方法点拨】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来分析增大压强方法.
与“某实验小组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1)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方法1:测量过程及示数...”相似的题目:
(2012o增城市二模)如图所示,请在甲图中画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示意图.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N;如果直接将该物体投入水中,该物体将&&&&(填“上浮”、“悬浮”或“下沉”);从图乙、丙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有关.
小明在做“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发现把小石块放入水中会下沉,而把小木块放入水中会上浮,因此小明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密度大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小,密度小的物体在水中受的浮力大.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用实验来说明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求:(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2)简述实验过程.(3)简要分析说明小明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天津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三种猜想:猜想1: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猜想2: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猜想3: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有关;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盐水、细线,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铝块各一块(ρ铜>ρ铁>ρ铝),利用上述器材同学们验证了猜想1和猜想2是正确的.对于猜想3,马虎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水和盐水,测算出同一铁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相等.分析:由于铁块的重力大小不变,而铁块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等,所以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铁块的重力大小无关.结论:猜想3是错误的.(1)马虎同学的实验过程是错误的,请你指出他的错误是&&&&,根据他的实验操作可以探究猜想&&&&;(2)请你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写出探究猜想3的实验步骤;(3)请你根据可能出现的现象,写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某实验小组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实验室提...”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有如图所示的四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
2(2008o南京)如图甲所示,在一只薄塑料袋中装水过半(未满),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重力为9N;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时,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比(不计塑料袋和细线的重)(  )
3(2006o淄博)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能正确反应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的关系图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09o晋江市)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从底部接触水面开始缓慢到完全没入水中到底部A的过程中,以下能表示圆柱体所受浮力F浮与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
2(2012o淮安)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N;从图中还可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有关,若剪断图中的细线,石块将&&&&(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3(2011o漳州)在探究“浮力”和“物质密度”实验时,大宝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做以下实验(g=10N/kg):(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金属块的重力是&&&&N;此金属块的质量为&&&&kg.(2)接着,把弹簧测力计下面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1.6N,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N.(3)将金属块浸没水中,发现量筒液面变化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cm3;由此可知它的密度是&&&&kg/m3.(4)利用以上所用过的器材,你还可以做哪些实验?(写出其中一个即可)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某实验小组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1)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方法1: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可得铜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N.方法2: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乙)所示,可得铜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mL.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____.(2)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应选用____(选填“方法1”或方法2“).”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某实验小组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铜块、蜡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1)探究铜块的下沉条件.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铜块受到的浮力:方法1: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甲)所示,可得铜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N.方法2: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乙)所示,可得铜块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mL.通过以上实验可得出铜块浸没在水中下沉的条件是:____.(2)探究蜡块上浮的条件.要测量蜡块浸没时的浮力,应选用____(选填“方法1”或方法2“).”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最新范文
········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排行榜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推荐范文
········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相关范文
········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查阅次数:316次
发布人:admin
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沉和浮”的第二课。它由四部分组成:一、改变玻璃瓶的沉浮;二、改变浮标的沉浮;三、改变其它物体的沉浮;四、我们的“潜艇”。本课教材编在《物体在水中是沉是浮》一课之后,目的在于加深、巩固学生对物体沉浮和物体的轻重、大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2、学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很常见的,也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饮料瓶沉浮的活动与带橡皮泥的笔帽沉浮都是模仿潜水艇的沉浮,而且前者对学生来说不是很有挑战性,且本课内容较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将此部分活动略去。重点让学生去探究多种物体的沉浮的原因及改变沉浮的活动。3、设计理念:“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和手脚,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教具和学具,并通过课前的魔术导入、课中的玩的活动、课后的探究等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品味科学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本身的轻重、大小以及借助其他物体等方法来实现。潜水艇是人们应用沉浮原理的创造发明。过程与方法:经历一个改变物体的沉浮的探究活动过程,获得关于物体沉浮和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能在观察研究活动中自己解决有关沉浮的一些问题,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解释物体在水中发生沉浮变化的原因,能在课外进行一些设计制作“潜艇”的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和保持探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能在观察研究中自己有关沉浮的一些问题,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解释物体在水中发生沉浮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教学准备:小组材料:一个浮标、一个带铁夹的气球、橡皮泥、泡沫、辅助材料(橡皮筋、螺帽、木板、石头、玻璃球)。教师材料:两个玻璃瓶、两个浮标、一个自制的“小潜艇”、一条毛巾、相关课件。教学活动过程:1、 改变玻璃瓶的沉浮① “玩”为契机,魔术导入:我们先来看个小魔术——出示空瓶子,你猜,这个玻璃瓶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你的根据是什么?② 怎么验证?③ 换了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瓶,放入水中,你想说什么?④ 老师是准备了两个瓶子,一个可以沉,一个会浮,我们这节课将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出示课题: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⑤ 你有办法让眼前的玻璃瓶沉的浮起来,浮的沉下去吗?请一生演示。⑥ 是什么原因让玻璃瓶能改变沉浮?(板书:改变重量)设计意图:魔术实验有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往往会跃跃欲试。会对下面的实验起铺垫作用。其实“亲历”也包括教师,当教师也成为一个和孩子们一样的研究者时,“亲历”也才更有教育意义上的味道。2、 改变浮标的沉浮① 想不想一起玩?我给每一组准备了一个浮标,它可能沉,也可能浮,你们组要想办法改变它的沉浮,想想又是什么原因改变了它的沉浮? ② 学生实验。③ 学生汇报。④ 原来改变一个物体的大小也可以改变它的沉浮,这的大小,我们可以给它一个词体积。板书:改变大小设计意图:学生全都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动动手,动动脑又动动嘴,让大家的思维都活跃起来。3、改变其他物体的沉浮。①我们去挑战难题,这里有三样材料,老师演示放入水中,(橡皮泥沉,带铁夹的气球沉,泡沫浮)你能分别改变他们的沉浮吗?你看,这是什么?——记录单,教师讲解记录单的填写。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辅助材料,你如果需要就过来拿。好,现在开始。②学生实验③开研讨会:学生汇报。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尽管有的学生答案同别人不一样,作为教师不能轻易否认,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探究的答案有时不是唯一的。要充分学生存有已见。既要关注别人的答案,又要反省自己的答案,这样,科学素养才能逐步得到培养。在科学探究的“进程”中,适当激励、适当评价,对形成科学学习的常规、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有很好的作用。4、拓展延伸①生活中有改变沉浮自如的例子吗?——潜水艇、②你知道潜水艇为什么会沉浮自如?(课件演示)③演示笔帽潜艇的沉浮,解释原因,教学生制作一个。设计意图:学生的探究又上一个台阶,课堂结束了,可学生的活动并没有停止,课堂在延续。第二部分 教学反思课后,我思考,李玉宇老师老师说的一番话,深深地点醒了我:“课堂的评价基于三点:是否基于原有的认识基础;是否达到了期望的认知水平;原有认知基础与达成目标之间是否合理……” 我以此来衡量了一下,感到自己在教学时还有一段差距。我发现我在课堂上急于完成我的教学预想,造成了一些遗憾。我要以此为基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时刻注意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现总结课堂,有以下几点:一、注重了结果,忽视了过程李玉宇老师在点评时,给我的最大的指示是,让学生在实验操作前有个“思想革命”,就是对实验有个思考的准备。就如在探究改变其他物体的沉浮这个环节,它是本课要重点解决的探究活动。因为我的预定目标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改变物体的沉浮的探究活动过程,获得关于物体沉浮和物体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能在观察研究活动中自己解决有关沉浮的一些问题,能在小组或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能解释物体在水中发生沉浮变化的原因。可我实施时,却显得太轻率了,只是说:“我们要挑战难题,这里有三样材料,演示放入水中,你能改变他们的沉浮吗?看看我们的记录单,把小组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是什么原因改变了物体的沉浮?现在小组开始实验。”就这样几句简单的话,让学生马上动手玩。看着学生站着的,挽袖子的,几人争抢材料的……很是热闹,我也很兴奋的走过去问:“你改变了什么物体的沉浮?”“老师,还没改变呢!”“老师,我们这组一个还没改变!”我当时真的有点不知所措了,是我把学生想象的太厉害了呢?还是我的学生太不聪明了?现在才知道,问题是我呀。为什么不让我们的学生先思考思考,小组讨论讨论:我准备怎么改变橡皮泥的沉浮,我的理由是?通过语言跟语言的交流,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就能带动全班每一个人先进行思维实验,即使每一个人参与了,又使每一个人的认知推前一步,我们的老师还用担心他们做不了实验吗?二、注重了程序,忽视了细节当我让学生学生解释,玻璃瓶为什么能浮起来时?大部分学生叫着是因为空气的原因,空气让玻璃瓶浮起来了,我一愣。哦,我们的学生想到了会飞的气球,是因为装着氢气。学生受此影响,误以为空气带动了玻璃瓶浮上来了。可我面对学生的肯定,只是简单的否定,并没有停留下课堂的节奏,向学生阐明,以致于后来不断影响课堂。这是让我遗憾的一点,还有一点就是,当我让学生探究改变其他物体的沉浮时,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目标材料是橡皮泥、带铁夹的气球和泡沫,我还准备了辅助材料。可是我让学生做实验时,却先让学生拿出了辅助材料,再拿出目标材料。学生有着先入为主的观念,竟玩起了辅助材料,还兴奋的告诉我,已经改变了石头的沉。又是我没有注意细节造成的。
【上一篇】
【下一篇】将一质量是20g的物体放入一装满水的容器中,从容器中溢出15g的水,则该物体在水中浮沉情况和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  )A.下沉,压强不变B.上浮,压强增大C.漂浮,压强减小D.悬浮,压强减小【考点】;;.【分析】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物体的状态;根据液面的变化和压强公式可求得压强的变化.【解答】解:物体所受浮力等于溢出水的重量,即F=m排g=15g×10N/Kg=0.15N.物体的重力G=mg=20g×10N/Kg=0.2N因G>F,故物体会下沉;开始时水是满的,放入物体后水仍为满的,故由P=ρgh得,压强保持不变.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属简单题目.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 难度:0.69真题:9组卷:2
解析质量好中差当前位置: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
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在水面上.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此现象,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猜想1: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猜想2: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猜想3: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是:______.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1)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2)配制一大杯盐水;(3)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实验数据如下表:
马铃薯的编号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57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2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______.
题型:问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丽江
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盐水密度增大,马铃薯会上浮而不会下沉,与现象不符;故猜想1错误;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沉后马铃薯的质量变小,故可判断猜想2错误;质量减小的同时,体积也变小,以A为例计算可知,下沉前密度ρ1=m1V1=44.8g40cm3=1.12g/cm3,而下沉后ρ2=m2v2=39.2g33cm3=1.19g/cm3,即下沉后密度增大,大于盐水的密度,导致马铃薯下沉.故答案为:盐水密度大,马铃薯会上浮而不会下沉,与现象不符;错误;由表中数据分析马铃薯的密度增大,大于盐水的密度,导致马铃薯下沉.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主要考查你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物体浮沉条件:
漂浮和悬浮的异同:
利用浮力知识求物体或液体的密度: 1.对于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而浮力F浮= ρ液gV排,重力G物=ρ物gV排,因F浮≈G物,只要知道V排与V物的关系和ρ液(或ρ物)就可求出ρ物(或ρ液)。例1:将密度为0.6×103kg/m3,体积125cm3的木块放入盐水中,木块有1/2的体积露出盐水面,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N,盐水的密度____________ kg/m3(g取10N/kg) 解析:木块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F=G= Mg=p木Vg=0.6×103kg/m3×0.125×10-3m3× 10N/kg=0.75N,盐水的密度:=1.2×103kg/m32. 若,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称重法,可求出,又因为,此时,可得。根据此式,已知ρ液,可求出ρ物,已知ρ物可求出ρ液。液面升降问题的解法:
1. 组合物体漂浮类型要看液面是上升还是下降,关键是比较前后两次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变化。设物体原来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后来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若V’排&V排,则液面上升,若V’排&V排,则液面下降;若V’排=V排,则液面高度不变,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故,因为液体的密度ρ液不变,固物体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取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所以只要判断出物体前后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出液面的升降情况。例1一个水槽内漂浮着一个放有小铁球的烧杯,若将小铁球取出放入水槽里,烧杯仍漂浮在水槽中,则水面将(&& ) A.上升& B.不变 C.下降 D.无法判断解析:铁球和烧杯漂浮在水中,装有铁球的烧杯所受的浮力F浮与烧杯和铁球的总重力平衡,则有:。把铁球放入水槽中,铁球下沉,铁球单独受到的浮力,;烧杯单独受到的浮力为。铁球放入水槽中后,铁球和烧杯所受浮力之和为F浮2,因此,烧杯和铁球后来排开水的体积之和小于原来排开的水的体积,所以水面下降,故正确选项为C。2.纯冰熔化类型:&&& 此类题的规律技巧:若冰块漂浮于水中,则冰熔化后液面不变;若冰块漂浮于密度大于水的液体中,则冰熔化后液面上升;若冰块漂浮于(或浸没于)密度小于水的液体中,则冰熔化后液面下降。&&& 要判断液面的升降,必须比较冰排开液体的体积与冰熔化成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冰未熔化时,若它漂浮在液面上,则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相等,即。冰块所受的,冰块的重力,由此可得;冰熔化后,化成水的体积。所以当冰块漂浮于水中时,,液面不变;当时,,液面上升。若冰块浸没液体中,则冰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冰块的体积,而冰熔化后的体积小于冰的体积,故液面下降。例2如图所示,烧杯中的冰块漂浮在水中,冰块上部高出杯口,杯中水面恰好与杯口相平,待这些冰全部熔化后(&& ) A.将有水从杯中溢出 B.不会有水从杯中溢出,杯中水面也不会下降 C.烧杯中水面下降 D.熔化过程中水面下降,完全熔化后有水溢出解析:冰熔化后烧杯中的水面将保持不变,故不会有水溢出。答案:B
漂浮物体切去露出部分后的浮沉情况:&&&&& 漂浮物体,如将露出液面的部分切去后,物体的重力减小,而浸在液体中的部分没有变,根据F浮= ρ液gV排知物体所受浮力不变。这时浮力大于重力,剩余部分上浮。例1长为L的蜡烛底部粘有一铁块,使其竖直停留在水中,如图所示,这时露出水面的长度为L0,将其点燃,直到自然熄灭,设燃烧掉的长度为d,则(&& ) A.d&L0B.d=L0 C.d&L0D.无法判断解析:假设将露出的部分一次切去,再分析剩余部分的沉浮情况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如将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这时蜡烛的重力减小,而在水中的部分未变,即排开的水的重力——浮力未变,显然这时浮力大于重力,剩余部分将上浮。可见,蜡烛燃烧过程是逐渐上浮的,所以最终烧掉的长度大于L0,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密度计:&&& 在物理实验中使用的密度计是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是根据物体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制造与工作的。密度计是一根粗细不均匀的密封玻璃管,管的下部装有少量密度较大的铅丸或水银。使用时将密度计竖直地放入待测的液体中,待密度计平稳后,从它的刻度处读出待测液体的密度。常用密度计有两种,一种测密度比纯水大的液体密度,叫重表;另一种测密度比纯水小的液体,叫轻表。&&& &&&& 密度计的原理是:F浮=ρ液gV排=G计(不变)。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同,ρ液增大时,V排减小,密度计在液面以上的部分增大,刻度越靠下密度值越大。气体的浮力:&&&&& 气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同理,物体在空气中时,上下表面受到空气的压力差就是空气的浮力。故物体在空气中称得的重量,并不是物体真正的重量,但因其所受的浮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不但空气如此,物体在任何气体中,均受到气体的浮力。&&&& 氢气球和热气球浮沉原理比较:
饺子的浮沉:&&&& 生饺子被放入锅中时便沉到锅底,煮熟的饺子就浮起来了,如果把饺子放凉,再放入锅中,又会沉到锅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生饺子放人锅中,由于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煮熟的饺子因为饺子内气体受热膨胀,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饺子上浮;凉的熟饺子因遇冷体积缩小使浮力减小,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
发现相似题
与“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83752635022595562085122073051495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ppt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