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a takagi ed2k是什么意思

东京贝尔迪足球俱乐部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东京贝尔迪足球俱乐部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所属国家:日本联赛级别:日本J2联赛英文名称Tokyo Verdy联赛级别日本J2联赛
名字:东京贝尔迪足球俱乐部
英文名:Tokyo Verdy
国语译名:东京贝尔迪足球俱乐部
成立年份:1969
球场:味之素球场球衣号
Yoichi Doi
Kensuke Fukuda
Masaki Yoshida
Naoya Saeki
Tomo Sugawara
Hiroki Kawano
Ryuichi Hirashige
Takuro Kikuoka
Taira Inoue
Seitaro Tomisawa
Kim Tae-Yeon
Kazunori Iio
Yukio Tsuchiya
Yusuke Mori
Takuma Abe
Kota Fukatsu
Yuki Kobayashi
Takuya Wada
Shohei Takahashi
Colin Killoran
Kazuki Hiramoto
Takahiro Shibasaki
Masahiko Ichikawa
Koji Takano
Kohei Kiyama
Koki Takenaka
Niall Killoran
Shuto Minami
Ryuji Sugimoto
Shota Arai
Daisuke Takagi
Hiroki Sugajima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Browse Mio Takagi Pictures gallery的用法和样例:
Browse more free Mio Takagi pictures from our gallery
从我们的图库浏览更多免费高树澪图片
Browse Mio Takagi Wallpapers gallery
浏览高树澪壁纸库
Browse Aaron Kwok Pictures gallery
浏览郭富城图片库
Browse Adriana Lima Pictures gallery
浏览阿德瑞娜利玛图片库
Browse Mio Takagi Pictures gallery的海词问答与网友补充:
Browse Mio Takagi Pictures gallery的相关资料:
相关词典网站:高木和道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高木和道
日本足球员,位置后卫,效力于神户胜利船。之前在清水心跳与大阪飞脚踢球,也曾先到过神户胜利船。天皇杯冠军:外文名Kazumichi Takagi国&&&&籍日本出生地滋贺(日本)出生日期体&&&&重75公斤所属运动队神户胜利船足球俱乐部主要奖项天皇杯冠军:天场上位置后卫惯用脚右脚
高木和道代表国家队:出场0次,进0球
欧洲三大杯:出场0次,进0球
欧洲冠军联赛:出场0次,进0球
曾效力球队:, ,神户胜利船足球俱乐部(后又转入这个球队)[1]赛季
神户胜利船
​​​
​2011
​​
高木和道赛事
​​​​3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专业技术职务
主讲基地班细胞生物学(双语)
基地班细胞生物学实验课
主讲普通班细胞生物学
普通班细胞生物学实验课
主讲基地班细胞生物学(英语)
肿瘤生物学,发育生物学
主讲细胞生物学
肿瘤生物学(英语)&
主讲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方法&
普通班细胞生物学实验课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实验教师)
印莉萍&&&&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一直从事生物学科的细胞生物学、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领域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主讲《细胞生物学(双语)》、《细胞生物学实验》、《诺贝尔奖与生命科学》、《高级分子生物学》、《功能基因组学》、《植物营养分子生物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理论和实验课程;指导本科生实习、毕业论文、科研立项、实验室开放基金、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等教学任务和项目近百人次(多人次获得校级优秀奖项);培养硕士研究生40人(已毕业28人),博士研究生5人(已毕业2人,分别在清华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工作)。本人负责“细胞生物学团队”工作,2007年主持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教程”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项目和教育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项目,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2009年获批“北京市精品课”,2010年获批“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011年获批“北京市教学名师奖”。2011年指导的本科生论文“新型Fe3+电极感应剂的研发及其光学特性分析”获得第十二届大学生挑战杯全国一等奖。2011年获批专利授权一项:发明名称:“可观测带荧光生物样品的非损伤微测系统”。
在美国纽约州立 Buffalo 大学 Dr.Berry 实验室作访问学者 1 年,主攻植物分子生物学。并与美国扬格公司合作研制铁微电极。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子课题、北京市委重点项目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2项;分别在“植物N、Fe等转运蛋白的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铁转运体在膜泡运输的调控及外排作用机理”和“促进学科交叉和集成创新研制非损伤铁电极”等三个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多次参加国际会议(美国、法国、中国、匈牙利等)进行学术交流,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学者的认同。近年来,在Plant Physiology,Annals of Botany,Plant Science,Canadian Journal on Chemic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Progress of Nature science等国际上较有影响的本领域核心刊物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收录15篇);主编和编写出版专著和教材10部;主持和参加教学改革项目8项。
&&&& 首都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副教授
学习工作经历:
93.7 山东莱阳农学院园艺系 大学本科
95.7 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生化专业 硕士研究生
99.7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生理生化专业 博士研究生
02.2 美国马里兰大学 博士后
2002.9-至今,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师
199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2.9-至今,首都师范大学生科院工作。
2003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并被列入“北京高级专家数据库”,同年还获北京市人事。
1 主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蛋白磷酸化对微管骨架参与气孔运动的调节作用的研究”11.12(批准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利用MAP65转基因拟南芥研究微管骨架在气孔运动中的动态变化”(年) (批准号)
北京市科技新星(B类)“微管骨架在气孔运动中的作用”(年)
北京市人事局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市启动项目“气孔运动中微管骨架动态变化的研究”(年)
2. 近年主要参加项目
9.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华北地区节水农业的基础研究”()具体完成成熟蚕豆叶片保卫细胞中细胞骨架的形态分布及动态变化。
2.3,美国能源部资助项目“Ca2+泵在植物中的功能研究” (DE-FG02-95ER202200),初步验证了Ca2+- ATPase突变体在低钙和高锰条件下与野生型相比,耐受性较差。
4.3,国家“973”项目“作物抗逆性与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生理及分子基础”(G),主要负责筛选具有微管正常动态转换的转基因拟南芥株系。
3. 近期发表文章
R, Huang RF, Wang XC, Yuan
M. ?Microtuble dynamics are involved in
stomatal movement of Vicia faba L.? Protoplasma ?3-118
于荣、王学臣、袁明 微管蛋白荧光探针(Rodamine-labeled tubulin)的制备及其在保卫细胞中的组装。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Yu Rong, Yuan Ming and Wang
Xue-Chen, Preparation of rhodamine-labelled tubulin and its reassembly in guard
cells in leaves of Vicia faba L.?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 161-165
于荣、袁明、朱果利、王学臣 ?微管骨架在轮藻节间细胞伸长生长中的作用。 实验生物学报 ?):22-27
刘亚娟、于荣、黄丛林、吴忠义 拟南芥植物中的双组分信号系统。
生物信息学 ):21-26
梁蕊芳、黄丛林、于荣、张秀海、田自华、吴忠义 高羊茅植株再生体系的研究与建立。生物技术通报 -40
于荣、柴小清? 细胞工程实验课本科生教学的探索? 高教研究 :80-83
李志亮、黄丛林、王 刚、于荣、张秀海、吴忠义 利用基因枪法向高羊茅导入bar 基因的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21
肖 雪、张秀海、杨清、邹华文、吴忠义、于荣、曹鸣庆、黄丛林 玉米蛋白激酶ZmSPK1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定位。华北农学报? ): 1-4。
Tian Luming, Huang Conglin, Yu Rong, Liang
Ruifang, Li Zhiliang, Zhang Lusheng, Wang Yongqin, Zhang Xiuhai and Wu Zhongyi*. Overexpression AtNHX1 confers salt-tolerance
of transgenic tall fescue.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
孙丽、吴忠义、李学东、于荣* 植物气孔运动过程中的信号转导机制。植物生理学通讯 ):
(*通讯作者)
于荣、孙丽、李学东、王学臣、袁明、吴忠义
植物微管结合蛋白AtMAP65-1在拟南芥气孔保卫细胞中的定位。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原实验生物学报)
):258-262
张永梅、吴忠义、于荣* 微丝骨架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植物生理学通讯? ):941-948 (*通讯作者)
黄聪聪、吴忠义、陈洁、于荣* 植物微管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植物学通报 ): 354-362 (*通讯作者)
张永梅、吴忠义、王学臣、于荣* 拟南芥保卫细胞微管骨架的重排参与NO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科学通报 ):293-298(*通讯作者)
Zhang Yongmei, Wu Zhongyi, Wang Xuechen and Yu Rong*.
Rearrangement of microtubule
cytoskeleton is involved in stomatal
closure of Arabidopsis induced by nitric oxid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848-852(corresponding author)
赵彤、黄丛林、张秀海、于荣、王永勤、吴忠义 玉米叶绿体表达载体构建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瞬时表达检测。 华北农学报 2008,
23(4):72-76
赵彤、于荣、黄丛林、王永勤、张秀海、吴忠义 高羊茅叶绿体表达载体构建及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瞬时表达检测。 中国农业科学 ):
邱鸿、于荣 微管和微丝的相互作用。 细胞生物学杂志 ):476-480
肖玉兰、李艳红、于荣 关于加强学生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36
印莉萍 祈晓廷 李鹏主编;于荣、刘祥林、刘维仲副主编; 《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教程》(第三版)科学出版社 2009年
印莉萍、李鹏、 于荣、祁晓廷、 盛仙永 科研向实验教学的转化与模块、“探究式”教学的探索―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教程》再版看“细胞生物学实验”的发展。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Jinsong Chen, Conglin Huang,
Xiuhai Zhang, Rong Yu and Zhongyi Wu.
Detection of herbicide-resistant maize by using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the pat selectable marker gene.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
4.教学工作
主讲课程:细胞生物学
参与生命科学院“细胞生物学精品课程”建设,制作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网络课件在2003年教育部第七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中获二等奖(本人排名第三);在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征集、遴选、推荐活动获A+(本人排名第四)。
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合指导的01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任静文的毕业论文?拟南芥CDF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其在酵母中的体外表达被评为2005年校优秀毕业论文。
指导的01级本科生赵爽、吕任极科研立项“免疫荧光法研究洋葱不同部位微管的结构特点”获首师大学生处、科研处2004-05学年度大学生科研立项活动优秀成果三等奖。
与中国农科学院联合指导的02级本科生王小明的毕业论文三种甘蓝雄性不育类型花粉发育的细胞学观察?以及与中科院微生物所联合指导的本科生贾婧婧的毕业论文?溶酶体膜上可能存在ATP敏感的钾通道?均被评为2006年校优秀毕业论文。
独立指导的03级本科生赵丽娟的毕业论文洋葱表皮细胞微管骨架的免疫荧光定位?被评为2007年校优秀毕业论文。
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药技术研究所联合指导的05级本科生孟鑫毕业论文“细胞因子基因oep (one-eyed pinhead)转化与表达的优化”被评为2009年校优秀毕业论文。
2007年9月所在的细胞生物学教研组被首都师范大学评为“师德先进集体”。
硕士研究生张永梅获年度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奖励“基础研究成果奖”及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第三届研究生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
2008年被学校教务处评为 “年度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实习优秀指导教师”。
2009年,作为主讲教师之一的本科生“细胞生物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主持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课程建设在2009年教务处验收中被评为校“优秀课程”。
2010年作为主讲教师之一的本科生“细胞生物学”被评为“国家双语精品课程”。
2011年指导的本科生实验室开放基金“拟南芥保卫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及微管骨架的研究”(负责人:于骞),获得首都师范大学条件装备处2011年“优秀成果二等奖”。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Phone:010-
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及发育生物学系,博士
(导师:G. Shirleen Roeder, 美国科学院院士)
Molecular,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Yale University
2001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及发育生物学系,硕士
M.S., Molecular,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Yale University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士
B.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2011 首都师范大学首届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
2011 首都师范大学201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优秀指导教师
2011 第七届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2010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三等奖
2009 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最佳教案奖
耶鲁大学━香港范氏奖学金 (Fan Fellowship)
1998 北京大学光华奖奖学金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2008.9-present 首都师范大学生科院院长助理
Assistant,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2008.1-present
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
Professor,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首都师范大学讲师
Professor,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耶鲁大学分子、细胞及发育生物学系,博士后
Postdoctoral
Associate, Molecular, Cellular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Yale University
项目来源及编号
本人承担任务
北京市科委科技新星
异源核蛋白K在抗癌的DNA损伤检验点中的功能分析
课题负责人(PI)
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项目
项目批准号:
DNA损伤检验点激酶Chk2的功能分析
课题负责人(PI)
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
异源核蛋白K在抗癌的DNA损伤检验点中的功能分析
课题负责人(PI)
北京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项目资助经费
DNA损伤检验点激酶Chk2的功能分析
课题负责人(PI)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资助
The Project sponsored by
SRF for ROCS, SEM.
DNA损伤检验点激酶Chk2的功能分析
课题负责人(PI)
Publications (Co-Corresponding *)
* Li, J., Wang, J., Hou, W., Jing, Z., Tian, C., Han,
Y., Liao, J., Dong, M-Q., Xu, X*. 2011. Phosphorylation of Ataxin-10 by
polo-like kinase 1 is required for cytokinesis. Cell Cycle 10(17):2946 - 2958(cover article)
* Li, J., Wang, J., Jiao, H., Liao, J., and Xu, X*. 2010.
Cytokinesis and cancer: Polo loves ROCK’n’Rho(A).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37&(3):159-172
Li, J., Agarwal, S., and Roeder, G.S. 2007 SSP2 and OSW1, Two Sporulation-Specific Genes Involved in Spore Morphogenesi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Genetics. 175(1):143-154
Li, J., Hooker, G.W., and Roeder, G.S. 200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Mer2,Mei4 and Rec114 Forms a Complex Required for Meiotic
Double-strand Break Formation. Genetics, 173(4):
许兴智 Xingzhi (Xavier) Xu
北京市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DNA损伤应答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地址: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西三环北路105号实验楼729室,北京100037
Xingzhi_ 或
(一) 受教育经历
2.07:本科生,上海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
6.07:硕士生,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学位颁发于1998年5月)
9.08:博士生,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美国)生物医学专业
(二) 研究工作经历
4.10: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外科住院医师
6.07: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系研究助理 (导师: Dr. Ruowen Ge)
9.08: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研究助理(导师: Dr. Lucia Pirisi)
9.12: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博士后(导师: Dr. Lucia Pirisi)
4.06: Yale
University医学院博士后(导师: Dr. David Stern)
7.07: CITY OF HOPE医学中心/BECKMAN研究所(美国加州)做BECKMAN
FELLOW(研究助理教授)
2005.10-: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6.10-: 北京市第十批特聘教授
2008.01-: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细胞生物学学科带头人
2010.07-:《细胞生物学》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负责人
2011.05-:DNA损伤应答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三)社会兼职
DNA Repair (SCI, IF 4.3)编委:;
北京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
北京细胞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2009年-;
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2006年起;
美国癌症研究协会会员:2007年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学科评审专家(2009年及第十三届专家组成员(年));
英国Cancer Research UK基金函评专家(2009年)。
(四)主办国际会议
与中国毒理学会、军事医学科学院共同主办第三届DNA修复与肿瘤干预国际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Technology: DNA Repair and Cancer Intervention (icBEST-2010)),-12日,北京,300人参会
主办第一届中德DNA修复与人类疾病研讨会(First Sino-German Symposium on DNA Repair & Human Disease),-13日,北京,由中德科学中心(NSFC & DFG)全额资助,230余人参会
共同主办International
Meeting (Jena-Beijing) on Molecular Signatures of Adaptive Stress Response,
-26日,Jena,德国,50余人参会
主办International
Meeting (Beijing-Jena) on Molecular Signatures of Adaptive Stress Response, -11日,北京,约100人参会
主办第二届中德DNA修复与人类疾病研讨会(First Sino-German Symposium on DNA Repair & Human Disease),-21日,德国Mainz,由中德科学中心(NSFC & DFG)全额资助,60余人参会
承办2011年度北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年会,日,首都师大,北京
(五) 荣誉称号
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高层次人才”;时间:年
北京市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时间:2008年6月
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人才强教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时间: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时间: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
(六) 承担科研项目
1、已结束基金:
Leslie H?Warner基金会博士后基金;时间: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金额:30000美元;课题负责人(PI);
课题题目:DNA损伤诱导Chk2激活的机制。
美国国防部乳腺癌博士后基金(DAMD
17-01-1-0465);时间: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金额150000美元;课题负责人(PI);
课题题目:DNA损伤诱导Chk2激活的机制。
Arnold and Mabel Beckman基金; 时间:07/01/2004 至 06/30/2007;金额360000美元;课题负责人(PI);课题题目:DNA损伤的检验点调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时间: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金额45万;课题负责人(PI);课题题目:NFBD1在纺锤体装配检验点中及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人才强教计划创新团队;时间: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金额150万;课题负责人(PI);课题题目:细胞周期与逆境应答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时间: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金额50万
中加(NSFC-CIHR)健康研究合作项目(); 时间: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金额45万;课题负责人(PI);课题题目:蛋白磷酸酶PP6在DNA损伤反应中的作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重点项目(KZ);
时间: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金额50万;课题负责人(PI);课题题目:参与细胞周期检验点控制的蛋白磷酸酶的功能鉴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科学中心(GZ603);时间:2010年;金额:14万元;课题负责人(PI);课题题目:中德DNA修复研讨会(-13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德科学中心(GZ715);时间:2011年;金额:6万欧元;课题负责人(PI);课题题目:中德DNA修复研讨会(-21日)
2、进行中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时间: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金额35万;课题负责人(PI);课题题目: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LSD1的功能鉴定
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高层次人才(PHR);时间: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金额300万;课题负责人(PI);课题题目:DNA损伤应答与癌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时间: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金额290万;课题负责人(PI);课题题目:参与DNA双链断裂修复的蛋白磷酸酶的功能鉴定
(七)专(译)著
癌症的分子基础,许兴智、佟伟民、李静、杨跃、丛羽生等译,科学出版社(书号:ISBN3;2011年7月,112万字)
肿瘤生物学导论,许兴智、朱卫国、詹启敏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合同已签)
DNA Repair (SCI, IF: 4.3)专辑“DNA damage research
in China”, Guest Editors: 许兴智、萧伟,2012年2月
(八) 论著目录(*: 通信作者)
Xingzhi Xu* & Wei Xiao. 2012. DNA
damage research in China
(editorial). DNA Repair, in press
Bo Liu, Xingzhi
Xu*. 2011.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phosphatases in DNA damage
response. Chinese Sci Bull 56,
Jing Li, Jue
Wang, Wenya Hou, Zhiyi Jing, Chuan Tian, Yi Han, Ji Liao, Meng-Qiu Dong and Xingzhi
Xu*. 2011. Phosphorylation of Ataxin-10 by polo-like kinase 1 is
required for cytokinesis. Cell Cycle 10(17),
(cover image)
Liu Y, Liao J, Xu
Y, Chen W, Liu D, Ouyang T, Li J, Wang T, Fan Z, Fan T, Lin B, Xingzhi Xu,
Xie Y. 2011. A recurrent CHEK2 p.H371Y mu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breastcancer
risk in Chinese women. Hum Mutat, in
Jianing Zhong, Ji
Liao, Xing Liu, Pei Wang, Jinping Liu, Wenya Hou, Bingtao Zhu, Lu Yao, Jinsheng
Wang, Jing Li, Jeremy M. Stark, Yuntao Xie, Xingzhi Xu*. 2011.
Protein phosphatase PP6 is required for homology-directed repair of DNA double-strand
breaks. Cell Cycle 10(9),
Xingzhi Xu*, Martin Eilers, Wei Xiao, Li-Lin Du, Alexander
Bürkle, Lisa Wiesmüller, Zhao-Qi Wang. 2011. The first Sino-German Symposium on
DNA Repair and Human Diseases. DNA Repair 10(3), 349-54
Sheng-Li Cao*, Yao
Wang, Lin Zhu, Ji Liao, Yan-Wen Guo, Lin-Lin Chen, Hong-Qin Liu, and Xingzhi Xu*. 2010. Synthesis andin vitro cytotoxic activity of (2-methyl-4(3H)-quinazolinon-
6-yl)methylcarbamodithioic acid esters.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45(9),
(times cited:
H. Helen Lin, Hanqing Chen, Xingzhi Xu, Hsiu-Ming Shih and David K. Ann.
2010. SUMOylation of KAP1, a transcriptional co-repressor, is regulated by
Ser/Thr phosphatase PP1. Science Signaling 3(119), ra32 (times cited: 5)
Li*, Jue Wang, Hong Jiao, Ji Liao, Xingzhi Xu*. 2010. Cytokinesis
and Cancer: Polo Loves ROCK’n’ Rho(A).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37(3),
159-172 (review)
Douglas, Greg Moorhead, Xingzhi Xu and Susan Lees-Miller. 2010.
Choreographing the DNA Damage Response: PP6 joins the dance. Cell Cycle 9(7),
Lv, Wenjuan Bu, Hong Jiao, Bo Liu, Lin Zhu, Hongchang Zhao, Jing Li, Ji Liao, Xingzhi Xu*. 2010. LSD1 is
required for chromosome segregation during mitosis. Eur. J. Cell Biol. 89(7),
557-563 (times cited: 1)
Douglas, J. Zhong, R. Ye, G.B. Moorhead, Xingzhi
Xu*, S.P. Lees-Miller*. 2010. Protein phosphatase 6 interacts with the
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DNA-PKcs) and dephosphorylates
?-H2AX. Mol Cell Biol ?30(6), . (times cited: 11)
H. Wang, A. Zhao, L. Chen, X. Zhong, J.
Liao, M. Gao, M. Cai, D.H. Lee, J. Li, D. Chowdhury, Y.G. Yang, G.P. Pfeifer, Y.
Yen, Xingzhi Xu*. 2009. Human RIF1 encodes an anti-apoptotic factor
required for DNA repair. Carcinogenesis 30(8), . (times cited: 3)
Xiaoying Zhang, Dongyun Liu, Shuang Lv,
Haibo Wang, Xueyan Zhong, Bo Liu, Bo Wang, Ji Liao, Jing Li, Gerd P. Pfeifer
and Xingzhi Xu*. 2009.
CDK5RAP2 is required for spindle checkpoint function. Cell Cycle 8(8), .
(times cited: 9)
B. Wang, A. Zhao, L. Sun, X. Zhong, J.
Zhong, H. Wang, M. Cai, J. Li, Y. Xu, J. Liao, J. Sang, D. Chowdhury, G.P.
Pfeifer, Y. Yen, and Xingzhi Xu*.
2008. Protein phosphatase PP4 is overexpressed in human breast and lung tumors. Cell Research 18, 974-977. (times
D. Chowdhury*, Xingzhi Xu*, X. Zhong, F. Ahmed, J. Zhong, J. Liao, D.
Dykxhoorn, D. Weinstock, G.P. Pfeifer, and J. Lieberman*. 2008. A
PP4-phosphatase complex dephosphorylates gamma-H2AX generated during DNA replication. Molecular Cell 31, 33-46. (times
cited: 52)
L. Wang, G. Zhu, D. Yang, Q. Li, Y. Li, Xingzhi Xu, D. He, C. Zeng.
2008. The spindle function of CDCA4. Cell
Motility and the Cytoskeleton 65,
X. Zhong, G.P. Pfeifer, and Xingzhi Xu*. 2006. Microcephalin
Encodes a Centrosomal Protein. Cell Cycle 5, 457-458.(Cover image) (times cited: 29)
X. Zhong, M. Liu, A. Zhao, G.P. Pfeifer, and Xingzhi Xu*. 2005. The
Abnormal Spindle-like, Microcephaly-associated (ASPM) Gene Encodes a
Centrosomal Protein. Cell Cycle 4, . (times cited: 29)
T. Rauch, X. Zhong, G.P. Pfeifer, and Xingzhi Xu*.
positive regulator of the BRCA1 promoter. Cell
Cycle 4, . (times cited: 16)
L.M. Tsvetkov, R.T. Tsekova, Xingzhi Xu, and D.F. Stern. 2005.
The Plk1 Polo Box Domain Mediates a Cell Cycle and DNA Damage Regulated
Interaction with Chk2. Cell Cycle 4, 609-617. (times cited: 16)
Xu* , J.H. Lee, and D.F. Stern. 2004. Microcephalin is a DNA damage
response protein involved in regulation of CHK1 and BRCA1.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79,
(Accelerated P Papers of the Week). (times cited: 79)
Xu* and D.F. Stern. 2004. Establishment of a cell-free system to study
the activation of Chk2.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280, 165-174
(invited contribution)
Xu and D.F. Stern. 2003. NFBD1/MDC1 regulates ionizing
radiation-induced focus formation of DNA checkpoint signaling and repair
factors. FASEB Journal 17, . (times cited: 62)
Xu and D. F.
Stern. 2003. NFBD1/KIAA0170 is a chromatin-associated protein involved in DNA
damage signaling pathways.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78, . (times cited: 57)
L.M. Tsvetkov, Xingzhi Xu, J. Li, and D.F. Stern. 2003. Polo like kinase 1
and Chk2 interact and Co-localize to centrosomes and the midbody.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78,
. (times cited: 89)
Tsvetkov, and D.F. Stern. 2002. Chk2 activation and phosphorylation-dependent
oligomerization.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22, . (times cited: 108)
Kelleher, J Liao, K. E. Creek, and L. Pirisi. 2000. Unique carboxyl-terminal
sequences of wild-type and alternatively spliced variant form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
precursors mediate specific interactions with ErbB4 and ErbB2. Oncogene 19, . (times
J. Liao, Xingzhi Xu, and M.J. Wargovich. (2000) Direct re-probing
with anti-b-actin
antibody as an internal control for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BioTechniques 28, 216-218. (times
cited: 43)
Xingzhi Xu, J
Liao, K. E. Creek, and L. Pirisi. (1999) Human keratinocytes and tumor-derived
cell lines express alternatively spliced form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alpha (TGF-alpha) mRNA encoding precursors lacking carboxy-terminal valine
residues. Oncogene 18, . (times cited:7)
D. Liang, Xingzhi Xu, A. J. Chin,
N. V. Balasubramaniyan, M. A. L. Teo, T. J. Lam, E. S. Weinberg and R. Ge.
(1998)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from zebrafish, Danio rerio.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1397,
14-20. (times cited: 40)
Xingzhi Xu,
L. Liu, K.C.Y. Wong, and R. Ge. (1998)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isoforms of the zebrafish thyrotroph embryonic factor (tef-alpha and tef-be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 (times cited: 6)
M. Wan, M. Takagi, B.N. Loh, Xingzhi Xu,
and T. Imanaka. (1996) Autoprecessing - an essential step for the activation of
HIV-1 protease. Biochemical Journal 316, 569-573. (times cited: 10)
*Xingzhi Xu,
J. Liao, H. Fang, M. Li, and Z. Liu. (1993) ABO blood grouping on dental
tissue.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38, 956-960.
*Xingzhi Xu and Z. Liu. (1993) Discussion of H substance in urine. 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 38, 8-9.
(九) 特邀讲座
南加州大学药学院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chool of Pharmacy),分子药理毒理及药剂科学系,,星期五,报告题目: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rimary
microcephaly genes
北京细胞生物学年会大会讲座,,报告题目:Cell cycle checkpoint, genome instability, and cancer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i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DNA Repair and Cancer
Biology,April 16 C 20, 2008,Linquan Villa, Hangzhou, China。大会讲座,报告题目:A PP4-phosphatase complex dephosphorylates gamma-H2AX
generated during DNA replication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04-29-2008,星期二,报告题目:Cell cycle checkpoint, genome instability, and cancer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 06-10-2008,星期二,报告题目: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protein phosphatases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物物理所, 06-12-2008,星期四,报告题目:Protein phosphatases and cell cycle checkpoint control
Southern Alberta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gary, Calgary, Alberta, Canada, Friday, April 24, 2009. Primary microcephaly genes in cell cycle
checkpoint controls.
2009年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北京,10-21-2009,星期三,报告题目:Dephosphorylation of g-H2AX by protein phosphatases
City of Hope National Medical
Center/Beckman Research Institute, Duarte, CA, USA, 12-09-2009,
星期三,报告题目:Dephosphorylation of g-H2AX by protein phosphatases
2010年第101次生命科学前沿研讨会-肿瘤蛋白质转化医学研讨会,北京,日-16日,报告题目:DNA
Damage Response and Cancer
First Sino-German Symposium on DNA Repair
and Human Disease, Beijiing, China, -12日,报告题目:Ser/Thr Protein Phosphatases in DNA Repair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n Cancer, Hangzhou, China, -22日,报告题目:Protein
Phosphatases and Tumorigenesis
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Molecular Signatures of
Adaptive Stress Responses, Jena,
Germany, Nov.
25-26, 2010,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Protein phosphatases in DNA damage
Cancer Institute of New Jersey, UMDNJ-Robert
Wood Johnson Medical School, New Brunswick,
New Jersey,
Dec. 10th, 2010, Friday,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NA damage response and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三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太原,山西,日,星期天,报告题目:DNA damage response and
Institute of Toxicology, University
of Mainz, Mainz, Germany,
Feb. 25th, Friday,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DNA damage response
Society of Chinese Bioscientists in America-The 13th SCBA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pr. 28th, 2011, Thrusday, title of the
presentation: Protein phosphatases in DNA
damage response & tumorigenesis
(十)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
本人自199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肿瘤生物学的研究, 尤其是DNA损伤应答及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上,取得显著成绩。博士后期间(2000年1月-2004年6月)(耶鲁大学医学院Dr. David Stern实验室),我成功申请到2个知名的博士后基金(Leslie H Warner基金会博士后基金和美国国防部乳腺癌博士后基金(US$5万/年,共3年))。通过激烈的竞争, 我于2004年3月从Beckman基金会获得Beckman
Fellowship (US$12万/年,共3年)。同年6月我以Beckman Fellow (相当于研究助理教授)的身份就职于City of Hope癌症中心/Beckman研究所。从2004年起以通信作者发表SCI研究论文,2006年全职回国后以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十篇(包括Molecular
Cell、MCB、Carcinogenesis、Cell Research、Cell Cycle、Eur J Cell Biol)。
本人自2006年全职回国后积极推动我国DNA修复研究的发展,表现在:1)作为主办方之一共同组织第三届生物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前沿国际会议 (ICFBEHS-III,北京,2010年5月9--12日(),会议地点:北京会议中心,会议主题:DNA修复和肿瘤治疗(DNA
Repair and Cancer Therapeutics),由中国毒理学会、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约300为学者参会。2)作为中方组织者与德国FLI研究所(Leibniz Institute
for Age Research)的Zhao-Qi
Wang教授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的中德双边研讨会(2010年10月8-13日,北京,项目编号GZ603,研讨会的主题是DNA修复与人类疾病, ),德方14名该领域的正教授和中方23名该领域的学者及近两百名的青年学者参加该研讨会,撰写的会议报告发表在2011年3月期的DNA Repair上。3)作为中方组织者与德国Jena大学和德国Leibniz
Institute for Age Research/Fritz Lipmann Institute(FLI)共同举办的Molecular
Signatures of Adaptive Stress Response国际会议(2010年11月25-26日,德国Jena),中方12名教授和德方15名教授及当地的青年学者参会。4)作为中方组织者与德国Mainz大学的Bernd
Kaina教授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资助的中德双边研讨会(2011年10月16-21日,德国Mainz,项目编号GZ715,研讨会的主题是DNA修复与人类疾病)。5)申请人被遴选为DNA修复领域专业杂志DNA Repair (SCI,
IF: 4.3)的编委后,经过与该杂志的主编Errol
Friedberg的沟通与争取,我作为Guest
Editor将负责编辑2012年2月份的杂志,该期的主题定为DNA
repair research in China。
主要成果要点(申请者为第一完成人(2004年之前)或通信作者(2004年之后)):
参与DNA损伤应答的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研究:
(1)检验点激酶 CHK2是DNA损伤信号传递的主要效应者。CHK2突变发生于乳腺癌等多种肿瘤。我们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一个检验点激酶CHK2的激活模型(图二),此模型可以放大和传递DNA损伤信号(MCB 2002,
22:4419-32)。现在这个模型已被同行广泛接受,是当前CHK2激活的标准模型。发表的论文已被引用100余次。
CHK2 activation model proposed by Xu et al (MCB 2002). DNA damage induced CHK2
activation includes following sequential steps: (1) Priming phosphorylation of
SCD (particularly at T68) by ATM/ATR and then (2)
Activated CHK2 with phosphorylated SCD binds to the FHA domain of an inactive
CHK2 and trans-phosphorylates its SCD, the inactive CHK2 becomes activated by
autophosphorylation and trans-phosphorylation by ATM/ATR; (3) Two activated
CHK2 molecules fall apart and each binds to another inactive CHK2 molecule,
therefore, DNA damage signal is amplified.
(2)我们实验室与哈佛大学的Judy
Lieberman实验室及Dipanjan Chowdhury实验室合作对参与DNA 损伤应答的蛋白磷酸酶PP4进行了功能鉴定。我们发现PP4-PP4R2-PP4R3beta能对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gamma-H2AX进行去磷酸化,PP4在人乳腺癌和肺癌标本中高表达,在肿瘤细胞中抑制PP4的表达增强对化疗药物Cisplatin的敏感性。相关论文发表在“Molecular
Cell”和“Cell Research”上。发表在“Molecular
Cell”的论文入选Faculty of 1000 Biology,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时报》在日头版头条报道了该成果,已被引用近40次。
(3)我们实验室与加拿大University
of Calgary的Susan Lees-Miller实验室合作对参与DNA 损伤应答的蛋白磷酸酶PP6进行了功能鉴定。我们发现激酶DNA-PKcs募集PP6c到损伤DNA处、PP6能对IR诱导的gamma-H2AX进行去磷酸化。相关论文发表在MCB(2010,
30:)上,已被应用8次。细胞周期的主流杂志Cell
Cycle邀请我们针对该研究撰写了一篇Extra Views,刊登在4月1日的那一期上(9卷7期)。我们实验室还发现PP6是HR介导的DSB修复所必需的,PP6的表达在人乳腺癌标本中降低,相关论文奖发表在日期的Cell
Cycle上。我们提出了PP2、PP4、PP6及PPM1D可分别对不同胁迫下诱导的、不同部位(损伤DNA的近端、远端或细胞核内可溶部分)的gamma-H2AX进行去磷酸化(图三)。
图三、A model for dephosphorylation by
different protein phosphatases of gamma-H2AX generated under different
stresses and different pools of gamma-H2AX.
(二)参与DNA损伤应答的介质、支架蛋白的研究
(1)NFBD1/MDC1基因编码一个含有FHA结构域和BRCT结构域的新蛋白,我们首次证实了NFBD1是DNA损伤信号传递途径中最早被激活的蛋白质之一(JBC
95-803)。发表的论文已被引用近60次。
(2)我们进一步用免疫亲和纯化结合质谱分析发现并鉴定了MRE11-RAD51-NBS1复合物与NFBD1的相互作用。 我们用免疫共沉淀法发现ATM, TP53,gamma-H2AX,
和53BP1与NFBD1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这些相互作用是以NFBD1的FHA结构域或BRCT结构域为媒介的。细胞内过度表达这些片段会导致许多检验点蛋白在被gamma射线损伤后不能形成细胞核聚集点(Nuclear
foci),由此,我们认为NFBD1是参与DNA损伤信号传递和修复因子的召集者和组织者之一 (FASEB J.
2-48)。发表的论文已被引用近50次。
(3)FHA是特异性结合磷酸化配体的结构域。我们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叶克穷实验室合作,用生化、结构和细胞生物学手段揭示了MDC1 FHA结构域能形成磷酸化依赖型的二聚体,MDC1的T4磷酸化即是FHA结构域的生理性配体之一,FHA结构域介导的MDC1二聚体的形成促进了MDC1被募集到DNA损伤位点。我们的结果揭示了MDC1参与DNA损伤应答调控的一种新机制。论文正在under revision for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4)我们发现先天性小头畸形致病基因之一 MCPH1可能通过调控BRCA1和CHK1来影响DNA损伤诱导的细胞周期检验点。这个新发现不仅能最终帮助我们解释MCPH1与小头畸形的关系,而且还能说明MCPH1与DNA损伤应答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其论文发表在JBC(91-94)的Accelerated
Publications 栏目中并被选为 PAPERS OF THE WEEK
(Top 1% publication) ()。由American
Society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ASBMB) 撰写的新闻报道被许多中外科普网站转载 (例如: ,
)。发表的论文已被引用70余次。
(5)在酵母中Rif1是一种端粒蛋白,与Rap1相互作用并共同负反馈调节端粒长度。而在人细胞中RIF1能富集在非正常端粒末端及由IR和UV引起的DNA损伤位点。我们的研究发现该蛋白参与对由抗癌药物引起的DNA损伤的应答,是DNA同源重组修复所必需的。同时RIF1对细胞耐药性也有一定影响,在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乳腺癌细胞(MCF-7)中抑制内源RIF1后细胞对抗癌药物Camptothecin
(CPT)会变得更敏感;RIF1的缺失会使细胞在CPT或Staurosporine(STS)处理下更容易走向凋亡。同时免疫组化实验显示RIF1在乳腺癌标本中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并且增加程度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以上研究表明RIF1在DNA损伤响应、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及肿瘤发生中均起到一定作用,提示RIF1有可能会成为乳腺癌的分子标记并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相应的论文发表在Carcinogenesis上。
(6)我们发现并系统分析53BP1对BRCA1启动子的调控 (Cell
Cycle 78-83)。这一发现对研究散发性乳腺癌(BRCA1表达低但基本上不存在突变)的发病机制有重要影响。(由于SCI数据库将论文页数错写为E55-E60而缺乏准确的引用数,Google
Scholar提示呗引用12次以上)
(三)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因子的研究
(1)我们首次报道了MCPH1和ASPM定位于纺锤体极和中心体(Cell
Cycle 7-9;-8)。CDK5RAP2和CENPJ也编码中心体蛋白。MCPH1论文插图被选为杂志封面。我们的研究进一步支持先天性小头畸形的可能发病机制,即MCPH基因通过对神经前细胞中心体的调节来控制神经细胞数量产生并直接导致小头畸形的发生。发表的两篇论文被引用40余次。
(2)CDK5RAP2是先天性小头畸形致病基因之一。我们发现(图四)用RNA干扰技术抑制CDK5RAP2的表达导致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缺陷、纺锤体装配检验点缺陷,同时伴随纺锤体装配检验点核心蛋白BUBR1和MAD2的水平降低,CDC20 在纺锤体装配检验点被激活后不能被募集到染色体上。进一步研究表明CDK5RAP2是BUBR1和MAD2基因启动子的正性调控因子。抑制CDK5RAP2的表达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PACLITAXEL和阿霉素(Adriamycin)的耐受性增加;将肿瘤细胞培养在含有PACLITAXEL或阿霉素的培养基中,CDK5RAP2的表达受到抑制。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对siRNA不敏感的CDK5RAP2无意突变体能挽救CDK5RAP2
siRNA抑制后的表型。我们的结果表明1)CDK5RAP2是PACLITAXEL和阿霉素的共同药靶;2)CDK5RAP2通过对BUBR1和MAD2转录的正性调节及对CDC20的定位的调节而调控纺锤体装配检验点的激活(图四)。我们的研究提示对CDK5RAP2表达的操纵能影响PACLITAXEL和阿霉素对肿瘤的疗效。我们未发表的数据提示抑制ASPM或MCPH1的表达均导致纺锤体装配检验点的失活。因此,我们提出了MCPH基因突变引起纺锤体装配检验点的不作为是先天性小头畸形致病的分子机制。相应的论文发表在日的细胞周期研究的主流杂志“Cell
Cycle”上。
图四、A model
for the spindle checkpoint control by CDK5RAP2 proposed by our group (Zhang et
al 2009 Cell Cycle).
(3)组蛋白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修饰随着细胞周期进展而动态变化着。我们发现对组蛋白H3K4和H3K9的去甲基化酶LSD1定位于中心体/纺锤体上,抑制LSD1的表达导致忧思分裂中染色体分离异常。其分子机制可能通过LSD1对BUBR1和MAD2启动子上的单甲基化的H3K9去甲基化而正性调控BUBR1和MAD2的转录。这是首次报道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定位于中心体/纺锤体,同时参与有丝分裂的调控。相应的论文发表在Eur J
Cell Biol (Lv et al, 2010)。
李乐攻&&&&& 首都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教育背景:
1987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获硕士学位。
1996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博士学位。
2006.10―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
&&&&&&&&& & &&&&&&&& 生导师。
工作经历:
: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讲师。
: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博士后。
:日本秋田县立大学附属生物工学研究所,非常 勤研究员。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和微生物系,博士后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植物和微生物系, Post-graduated Researcher
&&&&&&&&&&&&&&&&&&&&& Type I , II , III , IV 和 V ( 资深研究人员 ) 。
技术专长: 对核心技术的熟练掌握和创立新技术是在前沿领域获得突破性成果的保证,本实验室具有植物电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平台,拥有 PLBs (Planar Lipid Bilayers) 、 TEVC 、 Patch Clamp 和 Giant Patch Clamp 等技术,欢迎同仁携手合作。
成果要点: 长期从事植物离子或小分子的转运、调控研究。在植物中发现了镁离子转运体 (AtMGTs) 、生物碱转运体,并证实了多药物转运体( AtDTX )的新功能; 在水稻钠离子的转运机理方面,合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 作为抗盐研究的突破被全世界60多家媒体相竞报道;建立了钾转运信号的传导途径和正/负调控的分子网络;发现了植物 shaker-type 钾通道的电压、浓度感应和整流转换的基本分子机制。 近期在国际上较有影响的本领域核心刊物发表论文 发表的主要论文 :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 2006 , 2007 This paper(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7 Oct 2) has been selected for Faculty of 1000 Biology ( ) and evaluated by Nico Von Wiren: see . Nature Genetics , Plant Cell ,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 Plant Journal , Plant Science 近 20 篇。
2011.1-至今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副教授;
2006.7-2010.12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讲师 硕士生导师;
2003.9-2006.7 西北大学 &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
2001.9-2003.7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硕士;
1997.9-2001.7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本科.
发表论文 (* 通讯作者)
Sheng*, Shasha Zhang, Liping Jiang, Kai Li, Xue Li,
Yuan Gao (2011) Lead stress disrupts the cytoskeleton organization and cell wall
construction during Picea wilsonii pollen germination and tube growth. Biol Trace Elem
Res, DOI: 10.-011-9212-9
(SCI 4区)
Xianyong Sheng*, Xiaoling Dong, Shasha Zhang, Liping Jiang, Lingling
Tan, Xue Li (2011)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ubiquitinated proteins during Pinus bungeana pollen
development. Trees-Struct
Funct, 25:407-414 (SCI 2区)
Sheng*, Xiaoling Dong, Shasha Zhang, Liping Jiang, Jin Zhu, Li Wang (2010) Mitochondrial dynamics and its responds to
proteasome defection during Picea wilsonii pollen tube development. Cell Biochem
Funct, 28: 420-425 (SCI 4区)
Sheng, Zhenghai Hu, Hongfei Lü, Xiaohua
Wang, Frantisek Baluska, Jozef Samaj, and Jinxing Lin (2006) Roles of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 in Pollen Tube Growth with Emphasis on
MG132-Induced Alterations in Ultrastructure, Cytoskeleton, and Cell Wall
Components. Plant Physiol, 141:
(SCI 1区)
Liao Haimin, SHENG
Xianyong, Hu Zhenghai (2006) Ultrastructural Studies on
the Process of Aloin Produc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Aloe arborescens Leaves. Bot J Linn Soc,150:
241-247 (SCI 4区)
Xiaohua Wang, Yan Teng, Qinli Wang, Xiaojuan Li, Xianyong
Sheng, Maozhong Zheng, Jozef Samaj, Frantisek Baluska, and Jinxing Lin (2006)
Imaging of Dynamic Secretory Vesicles in Living Pollen Tubes of Picea meyeri
Using Evanescent Wave Microscopy Plant Physiol, 141:
(SCI 1区)
一种用于超薄切片的样品包埋方法 ,国家专利局,专利申请号:.5
裸子植物花粉管微管骨架的免疫荧光标记方法及其应用,国家专利局,专利申请号:.X
蛋白酶体在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及功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泛素系统在百合精细胞中的存在及其功能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编号:010-22224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oi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