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1至8分8次排列不可重复排列使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谢赫特曼正是在对铝合金的研究中发现了准晶体的存在。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在谢赫特曼发现的基础上,科研人员陆续研究,获得了对准晶体的一系列新发现。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准晶体研究的众多发现和应用,证明了谢赫拉曼研究的正确性,最终使他获得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认可。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准晶体的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应用到材料、生物等多个领域。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辽宁省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政治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以色列科学家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而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但在30年前,由于该发现被认为违背科学常识,谢赫特曼面对的是来自主流科学界及权威人物的质疑,被斥为“胡言乱语”“伪科学家”。材料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
②客观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而不断显现和改变
③敢于批判和勇于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可贵品质
④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江苏省月考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发现准晶体。评委会认为这一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家们对固态物质的构想。日上午,正在美国从事航空高强度铝合金研究的谢赫特曼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一种“反常理”的现象——当时所观察的铝合金中的原子,是以一种不重复的非周期性对称有序方式排列的,而按照当时的理论,具有此种原子排列方式的固体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谢赫特曼的发现在当时引起极大争议。为维护自己的发现,他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近30年后,勇敢质疑“常识”的谢赫特曼终于获得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认可。在谢赫特曼发现的基础上,科研人员陆续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其他种类的准晶体,并在自然界中发现了天然准晶体的存在。这一系列发现在晶体学、材料学研究领域引起了很大震动。由于准晶体原子排列不具周期性,因此准晶体材料硬度很高,同时具有一定弹性,不易损伤,使用寿命长。因此这种材料有较大的应用发展空间。目前,准晶体的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应用到材料、生物等多个领域。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政治
瑞典皇家科学院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由于准晶体原子排列不具周期性,因此准晶体材料硬度很高,具有一定弹性,不易损失,使用寿命长。这种材料的应用目前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材料说明
①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最终目的&& ②科技的进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理论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基础&& ④科技进步有利于拓展自然物的使用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科目:高中政治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发现准晶体。评委会认为这一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家们对固态物质的构想。
日上午,正在美国从事航空高强度铝合金研究的谢赫特曼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一种“反常理”的现象——当时所观察的铝合金中的原子,是以一种不重复的非周期性对称有序方式排列的,而按照当时的理论,具有此种原子排列方式的固体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谢赫特曼的发现在当时引起极大争议。为维护自己的发现,他被迫离开当时的研究小组,近30年后,勇敢质疑 “常识”的谢赫特曼终于获得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认可。
在谢赫特曼发现的基础上,科研人员陆续在实验室中制造出其他种类的准晶体,并在自然界中发现了天然准晶体的存在。这一系列发现在晶体学、材料学研究领域引起了很大震动。
由于准晶体原子排列不具周期性,因此准晶体材料硬度很高,同时具有一定弹性,不易损伤,使用寿命长。因此这种材料有较大的应用发展空间。目前,准晶体的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应用到材料、生物等多个领域。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当前位置:
>>>用1、2、3、4四个数字可重复地任意排成三位数,并把这些三位数由..
用1、2、3、4四个数字可重复地任意排成三位数,并把这些三位数由小到大排成一个数列{an}.(1)写出这个数列的第8项;(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3)若an=341,求n.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由题意可得,数列{an}的前8项分别为:111,112,113,114,121,122,123,124,故这个数列的第8项为124.(3分)(2)这个数列的项数就是用1、2、3、4排成的三位数,每个位上都有4种排法,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共有4×4×4=64项.(6分)(3)比an=341小的数有两类:①百位上是1或2的,共有2×4×4=32(个);②百位上是3且十位上是1或2或3的,共有1×3×4=12(个).再根据分类计数原理可得,比an=341小的数有 32+12=44 (个).∴所求的n=44+1=45.(10分)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用1、2、3、4四个数字可重复地任意排成三位数,并把这些三位数由..”主要考查你对&&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
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作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作这个数列的项,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简记为数列{an},其中数列的第一项a1也称首项,an是数列的第n项,也叫数列的通项2、数列的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从第2项(或某一项)开始的任一项an与它的前一项an-1(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也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从函数角度看数列:
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l,2,3,…,n})的函数,即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里说的函数是一种特殊函数,其特殊性为自变量只能取正整数,且只能从I开始依次增大.可以将序号作为横坐标,相应的项作为纵坐标描点画图来表示一个数列,从数列的图象可以看出数列中各项的变化情况。特别提醒:①数列是一个特殊的函数,因此在解决数列问题时,要善于利用函数的知识、函数的观点、函数的思想方法来解题,即用共性来解决特殊问题;②还要注意数列的特殊性(离散型),由于它的定义域是N'或它的子集{1,2,…,n},因而它的图象是一系列孤立的点,而不像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初等函数一般都是连续的曲线,因此在解决问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殊性.
发现相似题
与“用1、2、3、4四个数字可重复地任意排成三位数,并把这些三位数由..”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36978814875556491826989776697567800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由物体上的刻度线显示出来,小刚通过实验得到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表一
{[实验次数][][][物体的重力G/N][测力计的示数F/N][][1][0.8][40][2][1.7][0.3][2][50][2][1.6][0.4][3][60][2][1.5][0.5]}(1)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小刚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2)小刚和小强进行交流时发现,小强虽然和自己得出了相同的实验结论,但实验中使用的液体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并不完全一样.表二为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表二
{[实验次数][][][物体的重力G/N][测力计的示数F/N][][1][][40][2][1.6][0.4][2][50][2][1.5][0.5][3][60][2][1.45][0.6]}他们在对两人的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浮力的大小除了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外,还与____有关.(3)在对比两人的数据时他们还发现,即使在不同液体中,物体也能受到一样大的浮力.而且浮力大小相等时,酒精的密度小,排开酒精的体积就大;水的密度大,排开水的体积就小.受此启发,小强提出了关于浮力大小的一个新的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____相等.(4)于是,两人用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使用由弹簧测力计的四个度数F1、F2、F3、F4之间都满足关系式____,有此验证了小强新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验后发现他们得到的实验结论和阿基米德原理是一致的.(5)阿基米德原理作为浮力的普遍规律,表一、表二中的实验数据都应符合这一实验结论.小刚却发现表一中1、3两次数据与这一实验结论并不相符.他与小强仔细分析后认为,这是由于实验中测量存在误差引起的.请写出一个引起测量误差的具体原因:____.-乐乐题库
&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知识点 & “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习题详情
12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7.4%
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由物体上的刻度线显示出来,小刚通过实验得到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表一
实验次数&酒精的密度ρ/kgm3&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cm3&物体的重力G/N&测力计的示数F/N&浮力F浮/N&1&0.8&40&2&1.7&0.3&2&50&2&1.6&0.4&3&60&2&1.5&0.5&(1)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小刚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小刚和小强进行交流时发现,小强虽然和自己得出了相同的实验结论,但实验中使用的液体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并不完全一样.表二为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表二
实验次数&水的密度ρ/kgm3&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cm3&物体的重力G/N&测力计的示数F/N&浮力F浮/N&1&1×103&40&2&1.6&0.4&2&50&2&1.5&0.5&3&60&2&1.45&0.6&他们在对两人的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浮力的大小除了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外,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在对比两人的数据时他们还发现,即使在不同液体中,物体也能受到一样大的浮力.而且浮力大小相等时,酒精的密度小,排开酒精的体积就大;水的密度大,排开水的体积就小.受此启发,小强提出了关于浮力大小的一个新的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相等.(4)于是,两人用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使用由弹簧测力计的四个度数F1、F2、F3、F4之间都满足关系式F1-F3=F4-F2&,有此验证了小强新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验后发现他们得到的实验结论和阿基米德原理是一致的.(5)阿基米德原理作为浮力的普遍规律,表一、表二中的实验数据都应符合这一实验结论.小刚却发现表一中1、3两次数据与这一实验结论并不相符.他与小强仔细分析后认为,这是由于实验中测量存在误差引起的.请写出一个引起测量误差的具体原因:由刻度线显示排开液体的体积造成的误差(或弹簧测力计估读造成的误差)&.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3-济南
分析与解答
习题“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由物体上的刻度线显示出来,小刚通过实验得到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表一
{[实验次数][][][物体的...”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分析数据中控制不变的量和改变的量及浮力的变化,得出结论;(2)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不同点,得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另一个因素;(3)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根据实验中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得出结论;(4)掌握阿基米德的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5)在进行测量时,对测量工具的读数都会造成误差.
解:(1)由表一中数据知,水的密度不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在增大,受到的浮力增大,可得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表一和表二的第一行或第二行或第三行数据,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所用液体的密度不同,所受的浮力不同,可得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外,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由题意知,当受浮力相同时,液体的密度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就大,液体的密度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就小,可知浮力还跟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4)根据四幅图得,浮力:F浮=F1-F3,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F4-F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即:F1-F3=F4-F2.(5)由于弹簧测力计在估读时会造成误差,根据刻度线显示排开液体的体积时,造成的误差也是比较大的,所以会造成表一中1、3两次数据与这一实验结论不相符.故答案为:(1)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液体的密度;(3)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4)F1-F3=F4-F2;(5)由刻度线显示排开液体的体积造成的误差(或弹簧测力计估读造成的误差).
此题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的实验,考查了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注意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考查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及阿基米德原理,同时考查了对实验误差的分析.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由物体上的刻度线显示出来,小刚通过实验得到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表一
{[实验次数][][...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由物体上的刻度线显示出来,小刚通过实验得到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表一
{[实验次数][][][物体的...”主要考察你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有时候也叫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该实验是学生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在“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1)石块的重力g
  (2)石块浸没在水中后测力计的示数g′,由此可得石块所受浮力F浮.  (3)石块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g排.  (4)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可以发现:f浮=g排.【命题方向】此知识点是中考命题的要点之一,形式很多,但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塑料块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已知ρ水>ρ酒精.
①分析比较图A、B、C(或D、E、F)可初步得出:
②分析比较图A、D(或B、E,或C、F)可初步得出:
(21)物体排开同种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也越大;
(22)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 体的密度越大,所受浮力也越大.
【解题方法点拨】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关系时,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来分析增大压强方法.
与“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由物体上的刻度线显示出来,小刚通过实验得到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表一
{[实验次数][][][物体的...”相似的题目:
在人类登月之前,科学家通过观测研究,发现月球表面似乎遍布着粉末状的尘土.于是,设计登月舱时,在每个支脚底部部安装一个面积较大的底盘.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实验探究同学们已经知道,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也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但小明同学仍在猜想,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可能还与物体密度的大小有关.请你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该猜想进行探究.(1)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适量的水.你认为实验还需补充哪些器材?(2)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
关于有关浮力的探究:(1)如图所示是“探究同一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图甲和图乙中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相等,弹簧测力计测得的拉力大小的关系是:F1<F2,F2>F3=F4.则:①由图甲和图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②由图乙和图丙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③由图丙和图丁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实验时的步骤示意图.①指出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②此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③设B、C、D、E四个步骤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依次为FB、FC、FD、FE,如果关系式&&&&成立,则说明F浮=G排,即可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013o连云港模拟)小明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时,用每小格为0.5N的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烧杯、小桶等器材进行实验.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A.用细线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金属块的重力;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浸没水中,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将盛有溢出水的小桶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E.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F.整理实验器材.请根据小明的实验过程回答下面问题:(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是&&&&N(2)指出小明在实验操作中漏掉的一个步骤:&&&&.(3)指出上面实验操作中的一处错误:&&&&.
“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有如图所示的四个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
2(2008o南京)如图甲所示,在一只薄塑料袋中装水过半(未满),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重力为9N;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N时,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比(不计塑料袋和细线的重)(  )
3(2006o淄博)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能正确反应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的关系图是(  )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09o晋江市)如图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体,从底部接触水面开始缓慢到完全没入水中到底部A的过程中,以下能表示圆柱体所受浮力F浮与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
2(2012o淮安)小明将重为3N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盐水中:石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乙所示,则石块在水中所受浮力为&&&&N;从图中还可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有关,若剪断图中的细线,石块将&&&&(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3(2011o漳州)在探究“浮力”和“物质密度”实验时,大宝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做以下实验(g=10N/kg):(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得金属块的重力是&&&&N;此金属块的质量为&&&&kg.(2)接着,把弹簧测力计下面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1.6N,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N.(3)将金属块浸没水中,发现量筒液面变化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cm3;由此可知它的密度是&&&&kg/m3.(4)利用以上所用过的器材,你还可以做哪些实验?(写出其中一个即可)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由物体上的刻度线显示出来,小刚通过实验得到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表一
{[实验次数][][][物体的重力G/N][测力计的示数F/N][][1][0.8][40][2][1.7][0.3][2][50][2][1.6][0.4][3][60][2][1.5][0.5]}(1)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小刚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2)小刚和小强进行交流时发现,小强虽然和自己得出了相同的实验结论,但实验中使用的液体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并不完全一样.表二为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表二
{[实验次数][][][物体的重力G/N][测力计的示数F/N][][1][][40][2][1.6][0.4][2][50][2][1.5][0.5][3][60][2][1.45][0.6]}他们在对两人的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浮力的大小除了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外,还与____有关.(3)在对比两人的数据时他们还发现,即使在不同液体中,物体也能受到一样大的浮力.而且浮力大小相等时,酒精的密度小,排开酒精的体积就大;水的密度大,排开水的体积就小.受此启发,小强提出了关于浮力大小的一个新的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____相等.(4)于是,两人用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使用由弹簧测力计的四个度数F1、F2、F3、F4之间都满足关系式____,有此验证了小强新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验后发现他们得到的实验结论和阿基米德原理是一致的.(5)阿基米德原理作为浮力的普遍规律,表一、表二中的实验数据都应符合这一实验结论.小刚却发现表一中1、3两次数据与这一实验结论并不相符.他与小强仔细分析后认为,这是由于实验中测量存在误差引起的.请写出一个引起测量误差的具体原因: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八年级6班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可由物体上的刻度线显示出来,小刚通过实验得到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表一
{[实验次数][][][物体的重力G/N][测力计的示数F/N][][1][0.8][40][2][1.7][0.3][2][50][2][1.6][0.4][3][60][2][1.5][0.5]}(1)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小刚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2)小刚和小强进行交流时发现,小强虽然和自己得出了相同的实验结论,但实验中使用的液体和记录的实验数据并不完全一样.表二为小强记录的实验数据.表二
{[实验次数][][][物体的重力G/N][测力计的示数F/N][][1][][40][2][1.6][0.4][2][50][2][1.5][0.5][3][60][2][1.45][0.6]}他们在对两人的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浮力的大小除了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外,还与____有关.(3)在对比两人的数据时他们还发现,即使在不同液体中,物体也能受到一样大的浮力.而且浮力大小相等时,酒精的密度小,排开酒精的体积就大;水的密度大,排开水的体积就小.受此启发,小强提出了关于浮力大小的一个新的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____相等.(4)于是,两人用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使用由弹簧测力计的四个度数F1、F2、F3、F4之间都满足关系式____,有此验证了小强新的猜想是正确的.实验后发现他们得到的实验结论和阿基米德原理是一致的.(5)阿基米德原理作为浮力的普遍规律,表一、表二中的实验数据都应符合这一实验结论.小刚却发现表一中1、3两次数据与这一实验结论并不相符.他与小强仔细分析后认为,这是由于实验中测量存在误差引起的.请写出一个引起测量误差的具体原因:____.”相似的习题。某同学欲探究单摆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1)他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填“是”或“否”)①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至摆角约为5°处释放;____.②在摆球经过最高点时启动秒表计时;____.③把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____.(2)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用大小相同但质量分别为33.8g的钢球和10.7g的陶瓷球作为摆球进行实验,得到的部分测量数据见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随____的增大而增大.若他改用直径是原来钢球直径2倍的另一钢球重复实验,测出的周期比相应摆长时测量值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实验次数][摆球质量/g][摆线长/mm][周期/s][1][33.8][999.3][2.0][2][33.8][799.2][1.8][3][33.8][501.1][1.4][4][10.7][999.3][2.0][5][10.7][799.2][1.8][6][10.7][501.1][1.4]}-乐乐题库
& 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知识点 & “某同学欲探究单摆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1)...”习题详情
21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7.7%
某同学欲探究单摆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1)他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填“是”或“否”)①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至摆角约为5°处释放;是&.②在摆球经过最高点时启动秒表计时;否&.③把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否&.(2)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用大小相同但质量分别为33.8g的钢球和10.7g的陶瓷球作为摆球进行实验,得到的部分测量数据见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随摆长&的增大而增大.若他改用直径是原来钢球直径2倍的另一钢球重复实验,测出的周期比相应摆长时测量值偏大&(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实验次数&摆球质量/g&摆线长/mm&周期/s&1&33.8&999.3&2.0&2&33.8&799.2&1.8&3&33.8&501.1&1.4&4&10.7&999.3&2.0&5&10.7&799.2&1.8&6&10.7&501.1&1.4&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某同学欲探究单摆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1)他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填“是”或“否”)①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至摆角约为5°处释放;____.②在摆球经过最高点时启动秒表计时;____.③把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根据实验要求:小球的偏角α在很小(α<5°)时,小球的振动才近似看成简谐运动.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产生的时间误差较小.把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误差较大,应采用累积法测量周期.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判断周期的变化.
解:(1)单摆作简谐运动要求摆角小,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约5°释放;因为最低点位置固定,小球经过最低点时,产生的时间误差较小.所以在最低点启动秒表计时;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太短、误差大,应采用累积法测多个周期的时间求平均值;所以①是;②否;③否;(2)从图中数据可知:摆长相同时,周期相同,摆长变大时,周期变大,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随摆长的增大而增大.摆长等于摆线的长度加上小球的半径,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Lg,当改用直径是原来钢球直径2倍的另一钢球重复实验时,摆长变大,所以周期变大.故答案为:(1)是、否、否.(2)摆长、偏大.
题主要考查了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的实验的操作要求,知道单摆的摆长等于摆线的长度加上摆球的半径,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某同学欲探究单摆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1)他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填“是”或“否”)①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至摆角约为5°处释放;____.②在摆球经过最高点时启动秒表计时;____.③把秒表记录摆...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某同学欲探究单摆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1)他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填“是”或“否”)①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至摆角约为5°处释放;____.②在摆球经过最高点时启动秒表计时;____.③把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主要考察你对“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究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与“某同学欲探究单摆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1)他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填“是”或“否”)①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至摆角约为5°处释放;____.②在摆球经过最高点时启动秒表计时;____.③把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相似的题目:
(2011o静安区二模)一组同学用DIS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如下:A.有同学认为:弹簧振子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周期也应该越大.也有同学认为周期跟劲度系数有关.B.设计实验:装置如图甲.准备选用的器材有:力传感器、质量为m0的钩码若干个,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若干个(已知n个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串联后的劲度系数为Kn=Kn)C.实验过程如下:用力将钩码向下拉一段距离后放手,钩码上下振动,力传感器上显示出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改变钩码的个数或用几个弹簧串联后反复实验,得到表一、表二的数据:
表一&仅用一根弹簧&研究周期与质量关系&钩码的质量&m0&2m0&3m0&周期(s)&0.645&0.915&1.116&表二&仅用一个钩码&研究周期与劲度系数关系&弹簧的个数(串数)&1&2&3&劲度系数(N/m)&K&K/2&K/3&周期(s)&0.645&0.910&1.120&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对他们的假设进行了补充完善.问:(1)上述科学探究活动中,属于“制定计划”和“搜集证据”的环节分别是:&&&&、&&&&.(2)用力传感器观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其目的是:&&&&.(3)周期T与弹簧振子质量的关系是:&&&&.周期T与弹簧劲度系数的关系是:&&&&.(4)如果m0=50×10-3kg,K=4.74N/m,则周期表达式T=&&&&.
(2006o松江区二模)学过单摆的周期公式以后,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钟摆产生了兴趣,老师建议他们先研究用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的方木块(如一把米尺)做成的摆(这种摆被称为复摆),如图所示.让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C点为重心,板长为L,周期用T表示.甲同学猜想:复摆的周期应该与板的质量有关.乙同学猜想:复摆的摆长应该是悬点到重心的距离L/2.丙同学猜想:复摆的摆长应该大于L/2.理由是:若OC段看成细线,线栓在C处,C点以下部分的重心离O点的距离显然大于L/2.为了研究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探索:(1)把两个相同的木板完全重叠在一起,用透明胶(质量不计)粘好,测量其摆动周期,发现与单个木板摆动时的周期相同,重做多次仍有这样的特点.则证明了甲同学的猜想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2)用T0表示板长为L的复摆看成摆长为L/2单摆的周期计算值(T0=2π√L/2g),用T表示板长为L复摆的实际周期测量值.计算与测量的数据如下表:
板长L/cm&25&50&80&100&120&150&周期计算值T0/s&0.70&1.00&1.27&1.41&1.55&1.73&周期测量值T/s&0.81&1.16&1.47&1.64&1.80&2.01&由上表可知,复摆的等效摆长&&&&L/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在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的实验中,①关于安装仪器及测量时的一些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选填选项前面的字母)A.用米尺测出摆线的长度,记为摆长lB.先将摆球和摆线放在水平桌面上测量摆长l,再将单摆悬挂在铁架台上C.使摆线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a(接近5°),然后静止释放摆球D.测出摆球两次通过最低点的时间间隔记为此单摆振动的周期②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单摆完成50次全振动秒表如图乙所示,则单摆周期为&&&&,小球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得如图甲所示,则读数为&&&&cm.
“某同学欲探究单摆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1)...”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2009o重庆)(1)某同学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时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填“是”或“否”).①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约5°释放;&&&&②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启动秒表计时;&&&&③把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得到的部分测量数据见表.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中&一个摆球直径的示数见图1.该球的直径为&&&&mm.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随&&&&的增大而增大(2)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某同学用图2所示电路探究硅光电池的路端电压U与总电流I的关系.图中R0为已知定值电阻,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①请根据图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3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②若电压表V2的读数为U0,则I=&&&&mA;③实验一: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射硅光电池,调节滑动变阻器,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a.见图4,由此可知电池内阻&&&&&(填“是”或“不是”)常数,短路电流为&&&&mA,电动势为&&&&V.④实验二:减小实验一中光的强度,重复实验,测得U-I曲线b,见图4.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某值时,若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1.5V.则实验二中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mW(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有一测量微小时间差的装置,是由两个摆长略有微小差别的单摆同轴水平悬挂构成.两个单摆摆动平面前后相互平行.(1)现测得两单摆完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分别为&50.0S和&49.0S,则两单摆的周期差AT=&&&&s;(2)某同学利用此装置测量小于单摆周期的微小时间差,具体操作如下:把两摆球向右拉至相同的摆角处,先释放长摆摆球,接着再释放短摆摆球,测得短摆经过若干次全振动后,两摆恰好第一次同时同方向通过某位置,由此可得出释放两摆的微小时间差.若测得释放两摆的时间差△t=0.165s,则在短摆释放&&&&s(填时间)后,两摆恰好第一次同时向&&&&(填方向)通过&&&&(填位置);(3)为了能更准确地测量微小的时间差,你认为此装置还可做的改进是&&&&.
3一同学在半径为2m的光滑圆弧面内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如图1所示).他用一个直径为2cm质量分布均匀的光滑实心球.操作步骤如下:①将小球从槽中接近最低处(虚线)静止释放;②测量多次全振动的时间并准确求出周期;③将圆弧面半径和周期代入单摆周期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1)他在以上操作中应该改正的操作步骤是&&&&(填写步骤序号);若不改正,测量所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与真实值相比会&&&&(选填“偏大”或“偏小”).(2)如图2是一组同学选择几个半径r不同的均匀光滑实心球进行了正确实验,他们将测出的周期与小球的半径r关系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图线.请你根据该图写出确定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3)若释放时给了小球一个平行于虚线、很小的初速度,按照上述操作,会使重力加速度计算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09o重庆)(1)某同学在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时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填“是”或“否”).①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约5°释放;&&&&②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启动秒表计时;&&&&③把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得到的部分测量数据见表.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中&一个摆球直径的示数见图1.该球的直径为&&&&mm.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随&&&&的增大而增大(2)硅光电池是一种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某同学用图2所示电路探究硅光电池的路端电压U与总电流I的关系.图中R0为已知定值电阻,电压表视为理想电压表.①请根据图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3中的实验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②若电压表V2的读数为U0,则I=&&&&mA;③实验一:用一定强度的光照射硅光电池,调节滑动变阻器,通过测量得到该电池的U-I曲线a.见图4,由此可知电池内阻&&&&&(填“是”或“不是”)常数,短路电流为&&&&mA,电动势为&&&&V.④实验二:减小实验一中光的强度,重复实验,测得U-I曲线b,见图4.当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为某值时,若实验一中的路端电压为1.5V.则实验二中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mW(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有一测量微小时间差的装置,是由两个摆长略有微小差别的单摆同轴水平悬挂构成.两个单摆摆动平面前后相互平行.(1)现测得两单摆完成&50次全振动的时间分别为&50.0S和&49.0S,则两单摆的周期差AT=&&&&s;(2)某同学利用此装置测量小于单摆周期的微小时间差,具体操作如下:把两摆球向右拉至相同的摆角处,先释放长摆摆球,接着再释放短摆摆球,测得短摆经过若干次全振动后,两摆恰好第一次同时同方向通过某位置,由此可得出释放两摆的微小时间差.若测得释放两摆的时间差△t=0.165s,则在短摆释放&&&&s(填时间)后,两摆恰好第一次同时向&&&&(填方向)通过&&&&(填位置);(3)为了能更准确地测量微小的时间差,你认为此装置还可做的改进是&&&&.
3一同学在半径为2m的光滑圆弧面内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如图1所示).他用一个直径为2cm质量分布均匀的光滑实心球.操作步骤如下:①将小球从槽中接近最低处(虚线)静止释放;②测量多次全振动的时间并准确求出周期;③将圆弧面半径和周期代入单摆周期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1)他在以上操作中应该改正的操作步骤是&&&&(填写步骤序号);若不改正,测量所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与真实值相比会&&&&(选填“偏大”或“偏小”).(2)如图2是一组同学选择几个半径r不同的均匀光滑实心球进行了正确实验,他们将测出的周期与小球的半径r关系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图线.请你根据该图写出确定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3)若释放时给了小球一个平行于虚线、很小的初速度,按照上述操作,会使重力加速度计算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某同学欲探究单摆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1)他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填“是”或“否”)①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至摆角约为5°处释放;____.②在摆球经过最高点时启动秒表计时;____.③把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____.(2)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用大小相同但质量分别为33.8g的钢球和10.7g的陶瓷球作为摆球进行实验,得到的部分测量数据见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随____的增大而增大.若他改用直径是原来钢球直径2倍的另一钢球重复实验,测出的周期比相应摆长时测量值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实验次数][摆球质量/g][摆线长/mm][周期/s][1][33.8][999.3][2.0][2][33.8][799.2][1.8][3][33.8][501.1][1.4][4][10.7][999.3][2.0][5][10.7][799.2][1.8][6][10.7][501.1][1.4]}”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某同学欲探究单摆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1)他有如下操作,请判断是否恰当(填“是”或“否”)①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至摆角约为5°处释放;____.②在摆球经过最高点时启动秒表计时;____.③把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____.(2)该同学改进测量方法后,用大小相同但质量分别为33.8g的钢球和10.7g的陶瓷球作为摆球进行实验,得到的部分测量数据见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初步判断单摆周期随____的增大而增大.若他改用直径是原来钢球直径2倍的另一钢球重复实验,测出的周期比相应摆长时测量值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实验次数][摆球质量/g][摆线长/mm][周期/s][1][33.8][999.3][2.0][2][33.8][799.2][1.8][3][33.8][501.1][1.4][4][10.7][999.3][2.0][5][10.7][799.2][1.8][6][10.7][501.1][1.4]}”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重复排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