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角形abc中 acb 90角acb=90角a=30d为ac上动点,de⊥ab,m为bd中点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C=BC=2,角ACB=90度,D是BC边的中点,E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求EC+ED的最小值.附上图._百度作业帮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C=BC=2,角ACB=90度,D是BC边的中点,E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求EC+ED的最小值.附上图.
显然△ABC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BD=CD=1作该三角形关于斜边AB的对称图形,对称的三角形的顶点为F.四边形ACBF是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连接FD,FD与AB的交点为G则E到达G的位置是,EC+ED取得最小值,此时最小值DF=√5
初二几何教材,第52页3段。
BD=CD=1作该三角形关于斜边AB的对称图形,对称的三角形的顶点为F.四边形ACBF是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连接FD,FD与AB的交点为G则E到达G的位置是,EC+ED取得最小值,此时最小值DF=√5
以AC,BC为邻边作正方形ACBM,连接CM,再连接DM交AB于P;则AB垂直平分CM,即C点与M点关于直线AB对称,所以CE=ME;所以EC+DE=ME+DE>=DP=√5;当E点位于P处等号成立1.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垂直于m于点D,CE垂直于m于点E,求证DE=BD+CE;&br/&2.如图2,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
1.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垂直于m于点D,CE垂直于m于点E,求证DE=BD+CE;2.如图2,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
补充:3.如图3,D.E是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若∠BDA=∠AEC=∠BAC,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是判断△DEF的形状。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这个是初三的题目吧,现在已经忘光光了
图一我给你个思路∠bac90°所以∠cae加∠bad等于90°AB=AC∠abc=∠acb=45°四边形三角和是360°然后就是证明哪两个也是等边三角形了!不带要打字了!
你确定你的图一不是长方形?
错了错了!太长时间没弄过这个了!
∠bac是90°∠cae加∠bad是90°因为bd和ce垂直与m所以∠cae等于∠abd、∠ace等于∠bad。所以BD等于CE。又因为AB等于AC。所以BD等于DA&& CE等于AE.所以DE=CE+BD。
(1)由题意知:∠BAD=∠CEA=∠BAC=90°,∠&BAD+∠CAB+∠CAE=180°,AB=AC
∴∠&BAD+∠CAE=90°
∵∠DBA+∠DAB=90°
∴∠DBA=∠CAE
∴△DBA≌△AEC﹙HL﹚
∴DB=AE,AD=CE
∴DE=DA+AE=DB+CE
(2)由题意知::∠BAD=∠CEA=∠BAC=a,,∠&BAD+∠CAB+∠CAE=180°,AB=AC
∴∠&BAD+∠CAE=180°-a
∵∠DBA+∠DAB=180°-a
∴∠DBA=∠CAE
∴△DBA≌△AEC﹙两角加边相等)
∴DB=AE,AD=CE∴DE=DA+AE=DB+CE
第一题跟第二题一样,直接说第二题:&因为∠DAB+∠BAC+∠CEA=180°(三个角加起来是平角),∠DAB+∠ABD+∠BDA=180°(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且∠BAC=∠BDA,所以∠CEA=∠ABD,又因为AB=AC,所以△ABD≌△CAE(根据角边角),可以得到EC=DA,BD=AE,加起来可以得到EC+BD=DA+AE=DE。
第三题也是差不多的 快下班了 具体过程不写了 ,&△DEF也是等边三角形 ,作一条辅助线,连接BC
(1).证明:&易知∠BAD=∠ACE
&&&&&&&&&&&&&&&& 由∠ADB=∠CEA,∠BAD=∠ACE,AB=AC→△ABD≌△CAE→AD=CE,AE=BD
&&&&&&&&&&&&&&&& 易证:DE=BD+CE。
(2).&&&&&&&&&&&&&&&&&&&&&&&&&&&&&&&&&&&&&&&&&&&& 结论:DE=BD+CE依旧成立。
(3).&&&&&&&&&&&&&&&&&&&&&&&&&&&&&&&&&&&&&&&&&&&& 结论:△DEF为等边三角形。
&&&&&证明:易知∠ADB=∠BAC=∠AEC=120°;①A,B,D,F;②A,C,E,F四点共圆。
&&&&&&&&&&&&&&&由∠EDF=∠ABF,∠DEF=∠ACF→∠EDF=∠DEF=60°→△DEF为等边三角形。
第三题是等边三角形。
第二题中∠3是指∠C.
我把第二题中锐角的情况与第三题的图形给出.
第三题的结论应该是△DEF是等腰三角形,由△FBD≌△FAE可以证明得到。
第三题更正sui被删除,但是很重要,我继续发,请楼主抓紧时间参考。
如果满意,亲,单击书写栏右上角【采纳答案】,鼓励答题者帮你解答问题!
∠CAE,三角形DBA相似三角形AEC,DB/DA=AE/EC.只有当DB=AE时才会成立2)没看懂3)正边形
(1)∵BD⊥直线m,CE⊥直线m,∴∠BDA=∠CEA=90°,∵∠BAC=90°,∴∠BAD+∠CAE=90°,∵∠BAD+∠ABD=90°,∴∠CAE=∠ABD,又AB=AC ,∴△ADB≌△CEA,∴AE=BD,AD=CE,∴DE=AE+AD= BD+CE 。(2)∵∠BDA =∠BAC=α ,∴∠DBA+∠BAD=∠BAD +∠CAE=180°-α,∴∠DBA=∠CAE,∵∠BDA=∠AEC=,AB=AC,∴△ADB≌△CEA,∴AE=BD,AD=CE,∴DE=AE+AD=BD+CE。(3)由(2)知,△ADB≌△CEA,BD=AE,∠DBA =∠CAE,∵△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ABF=∠CAF=60°,∴∠DBA+∠ABF=∠CAE+∠CAF,∴∠DBF=∠FAE,∵BF=AF∴△DBF≌△EAF,∴DF=EF,∠BFD=∠AFE,∴∠DFE=∠DFA+∠AFE=∠DFA+∠BFD=60°,∴△DEF为等边三角形。&
证明:因为AB=AC,且∠BDA=∠BAC=∠AEC,
又∠DBA+∠DAB+∠BDA=180,
∠EAC+∠ECA+∠AEC=180
∠DAB+∠EAC=180
所以有 ∠DBA=∠EAC,∠DAB=∠ECA
根据AB=AC可得 三角形 ADB全等于三角形 CEA
所以有 BD=AE,DA=EC
所以DE=BD+ CE
证明完毕(2)结论DE=BD+ CE是成立的,因为(1)中的证明与α角的大小无关,所以(1)的证明过程
对于(2)同样适用。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数学领域专家如图,在Rt△ABC中,∠C=90°,AC=BC,D是AB边上一点,E是在AC边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C不重合),DF⊥DE,DF与射线BC相交于点F(1)如图2,如果点D是边AB的中点,求证:DE=DF;(2)如果AD:DB=m,求DE:DF的值;(3)如果AC=BC=6,AD:DB=1_百度作业帮
如图,在Rt△ABC中,∠C=90°,AC=BC,D是AB边上一点,E是在AC边上的一个动点(与点A、C不重合),DF⊥DE,DF与射线BC相交于点F(1)如图2,如果点D是边AB的中点,求证:DE=DF;(2)如果AD:DB=m,求DE:DF的值;(3)如果AC=BC=6,AD:DB=1:2,设AE=x,BF=y,①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
1,证明:连接CD因为点D是AB的中点所以CD是三角形ACB的中线因为AC=BC角ACB=90度所以三角形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角A=45度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的角平分线和中线所以角BCD=1/2角ACB=45度CD=AD因为DF垂直DE所以角EDF=90度因为角ACB+角CED+角EDF+角DFC=360度所以角CED+角DFC=360-90-90=180度因为角AED+角CED=180度所以角AED=角DFC角A=角BCD=45度因为AD=CD(已证)所以三角形AED和三角形CFD全等(AAS)所以DE=DF2,过点D作DG平行BC与AC相交于点G所以AD/DB=AG/CG角AGD=角ACB因为角ACB=90度AC=BC所以角AGD=90度三角形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角A=45度因为角A+角AGD+角ADG=180度所以角A=角ADG=45度所以AG=DG所以DG/CG=AD/DB因为AD:DB=m所以DG/CG=m所以tan角GCD=DG/CG=m因为DE垂直DF所以角EDF=90度所以tan角DFE=DE/DF角ACB+角EDF=180度所以C.E.D.F四点共圆所以角GCD=角DFE所以DE:DF=m3,过点D作DE'平行BC交AC于E',DF'平行AC交BC于F'所以角EE'D+角ACB=180度角FF'D+角ACB=180度AE'AC=AD/ABBF'/BC=BD/AB因为AD:DB=1:2AC=BC=6所以AD:AB=1:3BD:AB=2:3所以AE'=2BF'=4角AED=角BFD(已证)因为角ACB=90度所以角EE'D=角FF'D=90度所以三角形EE'D和三角形FF'D相似(AA)所以EE'/FF'=DE/DF因为DE/DF=AD/DB=1/2(已证)所以EE'/FF'=1/2因为EE'=AE-AE'因为AE=x所以EE'=x-2因为BF=4BF=FF'+BF'所以BF'=4-y所以(x-2)/(4-y)=1/2y=8-2x因为y>0所以8-2x>0所以x0所以x的定义域是:0
1,证明:连接CD因为点D是AB的中点所以CD是三角形ACB的中线因为AC=BC角ACB=90度所以三角形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角A=45度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的角平分线和中线所以角BCD=1/2角ACB=45度CD=AD因为DF垂直DE所以角EDF=90度因为角ACB 角...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A=90°,AB=8,AC=4,L、M、N分别是BC、AC、AB的中点_百度知道
如图,直角三角形ABC中,∠A=90°,AB=8,AC=4,L、M、N分别是BC、AC、AB的中点
jpg" esrc="http,正方形DEFG于四边形ANLM的公共部分面积为y;(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取值范围.com/zhidao/pic/item/ecfcbe8912,直角三角形ABC中如图://b.hiphotos,求正方形DEFG的面积,以DE为一边在点B的异侧作正方形DEFG://b.hiphotos.&nbsp.baidu,∠A=90°.&nbsp、M,/zhidao/wh%3D600%2C800/sign=9adb445a0a23ddee8028bf6fcbe8912,过点D作DE//AC交BC于E,AC=4,设BD为x、N分别是BC,D是BA上一动点.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c390dc07b0de9c82a630f18b59b1ac3c/ecfcbe8912.hiphotos,L;(2)当公共部分的面积为5、AB的中点、AC://b.baidu.baidu.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a href="http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3 故X的取值范围为8&#47:ND=BN-BD=4-X 所以得;4*X^2=(23+√304)&#47:DE=X/2
正方形FEDG面积为GD^2=1/2-4)=3X^2/4*X^2-2X=5 解得X=(8+√304)/4-2X&gt,即是3/=X&=4(2)当公共面积为5时;2*(3X&#47:GN=GD-HD=3X/3&=8/=0 所以X&gt,此时X(最大)=BN=4 又3X^2/2-4所以公共面积为S=FG*NG=X/4-2X
当DE和LN完全重合时正方形的面积最大;BN
得;LH=BD&#47(1)在三角形BDE和三角形BHL中 由相似原理可得DE&#47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2011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数学试题解析_中考数学真题_中考网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1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数学试题解析
&&&热&&&&&★★★★★
2011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数学试题解析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22:46:19
2011湖南省娄底市中考数学试题答案及解析一、精心选一选,旗开得胜(本大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1、(2011?娄底)2011的相反数是(  )A、2011B、2011C、D、考点:相反数。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数互为相反数.解答:解:2011的相反数是2011,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为0.2、(2011?娄底)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人,大陆总人口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3个有效数字)为(  )A、1.33×109人B、1.34×109人C、13.4×108人D、1.34×1010人考点:科学记数法与有效数字。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有效数字的计算方法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后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有效数字只与前面的a有关,与10的多少次方无关.解答:解:=1.≈1.34×109.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以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有效数字的确定方法.3、(2011?娄底)若|x3|=x3,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x3>0B、x3<0C、x3≥0D、x3≤0考点:绝对值。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意义,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从结果入手直接得出答案.解答:解:∵|x3|=x3,∴x3≥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从去绝对值后的结果入手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2011?娄底)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0<x2,则有(  )A、y1<0<y2B、y2<0<y1C、y1<y2<0D、y2<y1<0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横纵坐标的积=5,再根据条件x1<0<x2,可判断出y1<0,y2>0,从而得到答案.解答:解:∵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x1?y1=5,x2?y2=5,∵x1<0<x2,∴y1<0,y2>0,∴y1<0<y2,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凡是图象经过的点,都满足关系式,横纵坐标的积=k.5、(2011?娄底)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角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为(  )A、80B、50C、30D、2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由BC∥DE得内错角∠CBD=∠2,由三角形外角定理可知∠CBD=∠1 ∠3,由此可求∠3.解答:解:如图,∵BC∥DE,∴∠CBD=∠2=50°,又∵∠CBD为△ABC的外角,∴∠CBD=∠1 ∠3,即∠3=50°30°=2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关键是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将所求角与已知角转化到三角形中,寻找角的等量关系.6、(2011?娄底)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考点:命题与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正方形的判定。分析:真命题就是判断事情正确的语句.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相等且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相等且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解答:解:A、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正确.B、两条对角线相等且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故本选项错误.C、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故本选项错误.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相等且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真命题的概念以及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判定定理,熟记这些判定定理才能正确的判断正误.7、(2011?娄底)若⊙O的半径为5cm,点A到圆心O的距离为4cm,那么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点A在圆外B、点A在圆上C、点A在圆内D、不能确定考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要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确定点与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利用d>r时,点在圆外;当d=r时,点在圆上;当d<r时,点在圆内判断出即可.解答:解:∵⊙O的半径为5cm,点A到圆心O的距离为4cm,∴d<r,∴点A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A在圆内,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关键要记住若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有:当d>r时,点在圆外;当d=r时,点在圆上,当d<r时,点在圆内.8、(2011?娄底)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中,不可能围成圆锥的是(  )A、B、C、D、考点: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分析:根据圆锥侧面展开图的特点,直接可以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可以直接得出答案,故D不符合要求,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圆锥侧面展开图的性质,根据圆锥侧面展开图的性质得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2011?娄底)因干旱影响,市政府号召全市居民节约用水.为了了解居民节约用水的情况,小张在某小区随机调查了五户居民家庭2011年5月份的用水量:6吨,7吨,9吨,8吨,10吨.则关于这五户居民家庭月用水量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平均数是8吨B、中位数是9吨C、极差是4吨D、方差是2考点:方差;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极差。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中位数、方差、平均数和极差的概念分别求得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方差、平均数和极差.即可判断四个选项的正确与否.解答:解:A、月用水量的平均数是8吨,正确;B、用水量的中位数是8吨,错误;C、用水量的极差是4吨,正确;D、用水量的方差是2,正确.故选B.点评:考查了中位数、方差、平均数和极差的概念.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中位数的概念掌握得不好,不把数据按要求重新排列,就会错误地将这组数据最中间的那个数当作中位数.10、(2011?娄底)如图,自行车的链条每节长为2.5cm,每两节链条相连接部分重叠的圆的直径为0.8cm,如果某种型号的自行车链条共有60节,则这根链条没有安装时的总长度为(  )A、150cmB、104.5cmC、102.8cmD、102cm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根据已知可得两节链条的长度为:2.5×20.8,3节链条的长度为:2.5×30.8×2,以及60节链条的长度为:2.5×600.8×59,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根据图形可得出:两节链条的长度为:2.5×20.8,3节链条的长度为:2.5×30.8×2,4节链条的长度为:2.5×40.8×3,∴60节链条的长度为:2.5×600.8×59=102.8,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根据题意得出60节链条的长度与每节长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二、细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2分)11、(2011?娄底)计算:2×= 6 .考点:实数的运算。分析:首先将二次根式化简,再进行相乘运算得出答案.解答:解:2×=2×3=6,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将二次根式化简正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2011?娄底)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2<x≤4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专题:计算题。分析:此题可通过对不等式组里的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再写出两个不等式的公共解集.解答:解:由题意解不等式组得:,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4.故答案为:2<x≤4.点评: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组解集的求法,可通过解每一个不等式后再求公共解得出.求不等式组的解集要根据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13、(2011?娄底)如果方程x2 2x 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值为 1 .考点:根的判别式。专题:计算题;方程思想。分析:由于方程x2 2x 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由此得到方程的判别式为0,由此可以得到关于a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方程x2 2x 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24a=0,∴a=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利用方程的判别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得到关于a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4、(2010?红河州)一次函数y=3x 2的图象不经过第 三 象限.考点:一次函数的性质。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容易得出结论.解答:解:因为解析式y=3x 2中,3<0,2>0,图象过一、二、四象限,故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点评:在直线y=kx b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15、(2011?娄底)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12,AC=8,则CD= 2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分析:根据AB=12,AC=8,求出BC的长,再根据点D是线段BC的中点,得出CD=BD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B=12,AC=8,∴BC=4,∵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CD=BD=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距离求法,根据已知求出BC=4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6、(2011?娄底)如图,△ABC内接于⊙O,已知∠A=55°,则∠BOC= 110° .考点:圆周角定理。分析:直接利用圆周角定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直接得出答案.解答:解:∵△ABC内接于⊙O,已知∠A=55°,∴∠BOC=110°,故答案为:11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熟练应用圆周角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7、(2011?娄底)如图,△ABC中,∠C=90°,BC=4cm,tanB=,则△ABC的面积是 12 cm2.考点:解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关系tanB===,求出AC的长,再利用直角三角形面积求法求出即可.解答:解:∵△ABC中,∠C=90°,BC=4cm,tanB=,∴tanB===,∴AC=6,∴△ABC的面积是:×4×6=12.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利用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求出AC的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8、(2011?娄底)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在开关全部断开的情况下,闭合其中任意一个开关,灯泡发亮的概率是.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概率公式知,共有3个开关,只闭一个开关时,只有闭合C时才发光,所以小灯泡发光的概率等于.解答:解:根据题意,三个开关,只有闭合C小灯泡才发光,所以小灯泡发光的概率等于.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随机事件概率的求法: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三、用心做一做,慧眼识金(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21分)19、(2011?娄底)先化简:()÷.再从1,2,3中选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数作为a的值代入求值.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开放型。分析:括号里通分,,除式的分母因式分解,除法化为乘法,约分,代值时,a的取值不能使分母、除式为0.解答:解:原式=?=?=.∵a≠1,a≠1,a≠0.∴在1,2,3中,a只能取2或3.当a=2时,原式=.当a=3时,原式=.注:在a=2,a=3中任选一个算对即可.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关键是根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解题,代值时,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除式为0.20、(2011?娄底)喜欢数学的小伟沿笔直的河岸BC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图,河对岸有一水文站A,小伟在河岸B处测得∠ABD=45°,沿河岸行走300米后到达C处,在C处测得∠ACD=30°,求河宽AD.(最后结果精确到1米.已知:≈1.414,≈1.732,≈2.449,供选用)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分析:根据由图可知AD⊥BC,于是∠ABD=∠BAD=45°,以及∠ACD=30°,利用BD=x,CD=x,即可得出x x=300,求出即可.解答:解:如图,由图可知AD⊥BC,于是∠ABD=∠BAD=45°,∠ACD=30°.在Rt△ABD中,BD=AD.在Rt△ACD中,CD=AD.设AD=x,则有BD=x,CD=x.依题意,得BD CD=300,即x x=300,∴(1 )x=300,∴x=≈110(米).答:河宽AD约为110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主要是方向角问题,正确记忆三角函数的定义表示出BD=x,CD=x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1、(2011?娄底)日是第24 个世界无烟日,也是我国从5月1日开始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满一个月的日子.为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搞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市育才实验学校九年级(1)班社会实践小组对某社区居民开展了“你支持哪种戒烟方式”的问卷调查,图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以上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九年级(1)班社会实践小组一共调查了 200 名社区居民.(2)扇形统计图中,表示支持“替代品戒烟”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108° .(3)请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考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分析:(1)总数=频数÷百分比,(2)首先求出替代品戒烟所占的百分比,再利用360°×百分比=圆心角;(3)药物戒烟人数=总数×20,计算出人数后再画出图形.解答:解:(1)70÷35=200,故答案为:200;(2)(1153520)×360°=108°,故答案为:108°;(3)200×20=40,如下图: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关键是同学们要会看统计图,能把两个图形结合起来看,充分考查了看图能力.四、综合用一用,马到成功(本大题共1道小题,满分8分)22、(2011?娄底)为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克服因干旱而造成的电力紧张困难,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某地决定对居民家庭用电实际“阶梯电价”,电力公司规定:居民家庭每月用电量在80千瓦时以下(含80千瓦时,1千瓦时俗称1度)时,实际“基本电价”;当居民家庭月用电量超过80千瓦时时,超过部分实行“提高电价”.(1)小张家2011年4月份用电100千瓦时,上缴电费68元;5月份用电120千瓦时,上缴电费88元.求“基本电价”和“提高电价”分别为多少元/千瓦时?(2)若6月份小张家预计用电130千瓦时,请预算小张家6月份应上缴的电费.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专题:方程思想。分析:设“基本电价”和“提高电价”分别为x、y元/千瓦时,则根据4月份电费不变得出,80x (10080)y=68;由5月份电费不变得,80x (12080)y=88,列方程组求解.(2)由(1)得出的“基本电价”和“提高电价”求出6月份应上缴的电费.解答:解:(1)设“基本电价”为x 元/千瓦时,“提高电价”为y元/千瓦时,根据题意,得解之,得答:“基本电价”为0.6元/千瓦时,“提高电价”为1元/千瓦时.(2)80×0.6 (13080)×1=98(元).答:预计小张家6月份上缴的电费为98元.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明确上缴电费的计算方法,列方程组求解.五、耐心解一解,再接再厉(本大题共1道小题,满分9分)23、(2011?娄底)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C=BC=10,将△ABC绕点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1BC1.(1)线段A1C1的长度是 10 ,∠CBA1的度数是 135° .(2)连接CC1,求证:四边形CBA1C1是平行四边形.考点: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1)由于将△ABC绕点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1BC1,根据旋转的性质可以得到A1C1=AC,∠CBC1=90°,而△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出∠CBA1的度数;(2)由∠A1C1B=∠C1BC=90°可以得到A1C1∥BC,又A1C1=AC=BC,利用评选四边形的判定即可证明题目的问题.解答:(1)解:∵将△ABC绕点B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1BC1.∴A1C1=10,∠CBC1=90°,而△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1BC1=45°,∴∠CBA1=135°;2)证明:∵∠A1C1B=∠C1BC=90°,∴A1C1∥BC.又∵A1C1=AC=BC,∴四边形CBA1C1是平行四边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也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旋转的性质得到相等的相等和相等的角,然后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加减问题.六、探究试一试,超越自我(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20分)24、(2011?娄底)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 mx 4m的图象与x轴交于A(x1,0),B(x2,0)两点(B点在A点的右边),与y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且(x1 x2)x1x2=10.(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写出B,C两点的坐标及抛物线顶点M的坐标;(3)连接BM,动点P在线段BM上运动(不含端点B,M),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H,设OH的长度为t,四边形PCOH的面积为S.请探究:四边形PCOH的面积S有无最大值?如果有,请求出这个最大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x1和x2的关系式进而求出m的值,所以可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令y=0解一元二次方程,可求出B,C两点的坐标;把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 2x 8配方化为顶点式可求出顶点M的坐标;(3)过M作MN⊥x轴于N,则ON=1,MN=9,OB=4,BN=3,再由PH∥MN,可求得PH=3BH=3(4t),所以S=t2 10t=(t)2 可求出四边形PCOH的面积S最大值.解答:解:(1)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 x2)x1x2=10,∴m 4m=10,m=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 2x 8.(2)由x2 2x 8=0,解得x1=2,x2=4.y=x2 2x 8=(x1)2 9.∴B,C,M的坐标分别为B(4,0),C(0,8),M(1,9).(3)如图,过M作MN⊥x轴于N,则ON=1,MN=9,OB=4,BN=3.∵OH=t(1<t<4),∴BH=4t.由PH∥MN,可求得PH=3BH=3(4t),∴S=(PH CO)?OH=(123t 8)t=t2 10t(1<t<4).S=t2 10t=(t)2 .∵1<<4.∴当t=时,S有最大值,其最大值为.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将函数知识与方程、几何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类试题一般难度较大.解这类问题关键是善于将函数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善于利用几何图形的有关性质、定理和二次函数的知识,并注意挖掘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25、(2011?娄底)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且AD=2,以CD为直径作⊙O1,交BC于点E,过点E作EF⊥AB于F,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0,2),B(2,0).(1)求C,D两点的坐标.(2)求证:EF为⊙O1的切线.(3)探究:如图,线段CD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线段PC的长度与P点到y轴的距离相等?如果存在,请找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专题:综合题。分析:(1)连接DE,由等腰梯形的对称性可知,△CDE≌△BAO,根据线段的等量关系求C,D两点的坐标;(2)连接O1E,由半径O1E=O1C,得∠O1EC=∠O1CE,由等腰梯形的性质,得∠ABC=∠DCB,故∠O1EC=∠ABC,可证O1E∥AB,由EF⊥AB,证明O1E⊥EF即可;(3)存在.过P作PM⊥y轴于M,作PN⊥x轴于N,由PC=PM,可知四边形OMPN为正方形,设ON=x,则PM=PC=x,CN=4x,由△PNC∽△AOB,由相似比,列方程求解.解答:解:(1)连接DE,∵CD是⊙O1的直径,∴DE⊥BC,∴四边形ADEO为矩形.∴OE=AD=2,DE=AO=2.在等腰梯形ABCD中,DC=AB.∴CE=BO=2,CO=4.∴C(4,0),D(2,2);(2)连接O1E,在⊙O1中,O1E=O1C,∠O1EC=∠O1CE,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CB.∴O1E∥AB,又∵EF⊥AB,∴O1E⊥EF.∵E在AB上,∴EF为⊙O1的切线(3)解法一: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如右图,过P作PM⊥y轴于M,作PN⊥x轴于N,依题意得PC=PM,在矩形OMPN中,ON=PM,设ON=x,则PM=PC=x,CN=4x,tan∠ABO=.∴∠ABO=60°,∴∠PCN=∠ABO=60°.在Rt△PCN中,cos∠PCN=,即,∴x=.∴PN=CN?tan∠PCN=(4)?=.∴满足条件的P点的坐标为(,).解法二: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如右图,在Rt△AOB中,AB=.过P作PM⊥y轴于M,作PN⊥x轴于N,依题意得PC=PM,在矩形OMPN中,ON=PM,设ON=x,则PM=PC=x,CN=4x,∵∠PCN=∠ABO,∠PCN=∠AOB=90°.∴△PNC∽△AOB,∴,即.解得x=.又由△PNC∽△AOB,得,∴PN=.∴满足条件的P点的坐标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作辅助线,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免费下载完整试题:
真题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真题: 下一篇真题: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腰三角形动点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