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在观察比较和归纳的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归纳上来做什么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基本理念
&&&&&&&&&&&&&&&&&&&&&&&&&&&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基本理念
(一)理论背景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目前因应时代所需而生的短期治疗中相当盛行的一种。SFBT是由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在美国密尔瓦基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所研发出来的,受到Miloton Erickson的短期治疗及在Palo Alto
之MRI短期治疗中心的影响。SFBT远离问题导向的治疗取向,认为个案来到治疗室并不是带着问题来寻求协助,而是已经带着解决方法,只是需要有表达的机会(wish
solutions seeking
expression)。SFBT是这20年内所形成的一种短期治疗学派,目前仍不断在发展中,但是透过文献,知其乃广泛运用于各种临床的问题,例如学生问题行为、青少年危机事件、自杀、性侵害、酗酒、药物滥用、忧郁症、婚姻暴力及创伤经验的处理。&&&&&&&&
(二)基本理念
Berg&Miller(1992)以及Walter&Peller(1992)指出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基本理念如下:(1)来访者拥有解决自己问题的力量和资源。(2)改变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会持续不断地发生。(3)小的改变带动大的改变。小的成功经验会引发涟漪效应,引起整个系统的改变。(4)每个问题都有例外,问题的例外可以由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确认,这些例外可以用来建立解决方法。鼓励来访者做点不一样的尝试,强调采取行动而不是获得领悟或情绪抒发。(5)来访者是可以合作的。当咨询师了解来访者的想法,而且依照来访者的想法与之互动,那么合作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产生,(6)来访者是他自己问题的专家,而咨询师是改变过程的专家。咨询师接受且在来访者的参照架构内,朝向来访者的目标,协助来访者发现他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法。
根据上述观点,表明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是一种非问题导向的咨询取向。并认为来访者来到咨询室并不是带着问题来寻求协助,而是已经带着解决方法,只是需要有表达的机会。焦点解决短期咨询与过去咨询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因此对来访者的介入和处理也不相同。
(三)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模式与传统咨询模式的比较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模式:(1)不强调诊断,着重于解决;(2)未来导向;(3)视咨询师为催化者、协助者、教导者;(4)建立力量(过去的成功经验);(5)解决问题所用的时间并不以问题复杂性而定;(6)以语言的重新建构来促使改变。
传统咨询模式:(1)强调诊断,着重在问题;(2)过去导向;(3)视咨询师为专家;(4)发展新行为;(5)解决问题所用的时间以问题的复杂性而定;(6)以重新获得新经验为典型改变的方法。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论假设
(一)相关概念
(1)“问题症状”同时具有正向功能:例子,孩子打架,实际上是期望离异父母和好!
(2)着重问题的解决,而非对原因的探讨。问题的起因到结果往往经历了很多个环节,咨询的大量时间往往花在对原因的寻找上,而找到了原因也不一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2、来访者:
(1)来访者是有能力、有资源的问题解决者,即相信来访者本身就具有改变现状的资源。
(2)来访者是最了解他们问题的专家,咨询师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专家。咨询师只是“引发”来访者运用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从而“引发”来访者的改变,而不是“制造”改变。
(3)不存在抗拒的来访者,只有固执,不懂得变通的咨询师。来访者没有按咨询师的要求和期望做事,是因为咨询师不懂得变通。
(1)凡是必要例外,“例外”带出问题的解决;
(2)重新建构问题,能够引发来访者的改变;
(3)小改变引发大效应。
(1)要最少的切入来访者的生活,并寻求方法尽快地结束咨询;
(2)咨询是一个支持性事件;
(3)不意味着比其他疗法所花次数更少,而是意味此种疗法有一些特殊的准则。
(二)焦点解决模式的基本假设(我这里有本书,其中有对12个假设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讲的同学需要的话跟我要就好,实在编辑不上去呐)
焦点解决模式和其他任何一种心理咨询的理论及方法一样有着自身对人性的理解。受策略学派和结构学派以及后现代思维的影响,焦点解决模式十分强调系统观和建构观,强调正向的、朝向未来的、目标导向的积极观点。
沃尔特和佩勒(Walter&Peller,1992)总结了焦点解决模式所持的12项基本假设:
(1)越把焦点放在正向、已有的成功解决方法并迁移运用到未来类似情境上,则越能使得改变朝所预期的方向发生;
(2)任何人都不可能每时每刻处在问题的情境中,总有问题不发生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例外”,这些存在于当事人身上原有的例外情形,常常可以被作为问题解决的指引;
(3)改变随时都在发生,没有一件事是一成不变的;
(4)小的改变会带来大的改变,最后可以导致整个系统的改变;
(5)合作是必然的,没有当事人会抗拒,不同的当事人会以不同的方式与助人者合作,若助人者仔细了解他们的思维及行为的意义,便会发现当事人努力地向自己启示了他们要改变所必需的独特方式;
(6)人们拥有解决自己问题所需的能力与资源,助人者的责任是协助当事人发现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7)意义并非由外在世界所引起,而是与经验的交互建构,是个体透过本身的经验对外在世界的解释,因此,焦点解决模式并不重视探究事件本身,而更重视当事人对事件的解释,以及在事件中采取的行动与反应;
(8)每个人对某一问题或目标的描述与其行动是相互循环的,因此可以借由改变个体看问题的观点,达到改变行为,也可以借由改变行为,达到改变看问题的观点;
(9)沟通的意义可从收到的反应中来判断,对助人者而言,晤谈过程中沟通的意义要视自己所收到的反应而定;
(10)当事人是他们自己问题的专家,设定什么样的改变目标,应由当事人自己决定;
(11)当事人的任何改变,都会影响其与所在系统中每个人的互动,也就会带来其他成员的改变;
(12)凡是有共同目标的人,都是解决方案中的成员,助人者主要是协助团体成员协商出问题的解决目标,并找出个人可以做到的行动。
这12项基本假设又可以归纳成三条焦点解决模式的基本观点:
一是正向思考,由“例外”带来问题解决。焦点解决模式认为一个人的思考方向会影响其思考的内容,进而影响其对问题解决的决策及效能。个体越把焦点放在正向、已有的成功解决方法并迁移到类似情境中,则越能使改变朝预期的方向发展。因此,焦点解决模式是目标导向,而不是问题导向。同时,焦点解决模式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无时无刻地处在问题情境中,总有问题不发生的时候,即所谓的“例外”,“例外”常常可以作为问题解决的指引。
二是小改变带动大改变,个体的改变可以引起其他个体甚至是整个系统的改变。这是一种基于系统观的考虑,即从小的改变着手,事情往往比较容易成功。焦点解决模式认为成功的经验对当事人非常重要,可以使当事人产生信心和力量去处理更困难的问题,进而带动整个情况的改变。同时,在一些团体咨询或家庭咨询中,团体或家庭中某一成员的改变也必然会影响其他成员的互动,进而会带来其他成员及整个团体或家庭的改变。短程策略心理治疗大师MiltonErickson曾艺术性地表达:在我看来,心理治疗就像在山顶上展开滚雪球的游戏。一旦雪球滚下山坡,必将越滚越大,最终变成一场符合山脉形状的雪崩。
三是当事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建构主义认为,意义与经验是交互建构的,改变对于不同的个体意义是不同的。人们生活的意义是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建构起来的,每一个人都有其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和丰富的资源。在这个前提下,助人者的工作不再只是教导当事人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协助当事人发现其资源,建构改变的目标及历程。MiltonErickson深信,所有人的内在都深藏着解决问题与纠正偏见的能力与资源。
&(三)焦点解决模式实践中的14个关注点&&
&将以上焦点解决模式的基本假设引入到助人实践时,Connell(2001)提出了焦点解决模式有别于传统问题解决模式的14个关注点:
1.关注问题,还是关注解决?严格意义上讲,很难说助人者和当事人在沟通时一定是在关注问题或者是关注解决,实践中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对于谈话时间的分配上。在问题导向的谈话中,助人者的注意力常常会关注引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形成的前因后果如何。而焦点解决模式提供的引导则是面向未来的,助人者着重把注意力放在帮助当事人勾画出一个如何解决问题的愿景图上。助人者期望当事人也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他们自己如何解决问题上,以及他如何从困扰中走出来。正是由于助人者的目标是为了探寻解决的方法,结果发现,如何界定问题有时也会让人们形成更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法。也就是说:问合适的问题,答案随之而来。
2.关注过去,还是关注未来?不可否认,理解过去对于认识现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明白自己现在为什么会是这样。但一个同样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那就是未来想要变得怎样?!谁也不会否认,今天的每一份投入和每一份辛勤,都是因为对明天有着憧憬和梦想。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过多的关注过去并不总是对个体有帮助。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希望实现的目标上面可能会使人们的思考更有建设性。这一点对于年轻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他们更愿意去探讨明天会变得怎样,而不是总在回忆着过去。对于中年人来说,就更为重要,因为中年人更容易陷入对过去的回忆之中,而忽略了明天对生命的意义。随着当代社会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懂得在变革之前做出有效的改变已经成为一种成功生活的哲理。就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来说,太多回顾式讨论似乎显得没有什么意义,许多过去的观点或者过去的行为方式很难再对人们的未来有更多的指导。美国著名的咨询心理学家Egan(1998)总结道,一个人应当这样看待“过去”:如果“过去”能够对我们现在的经历、行为以及情感提供线索,帮助我们如何改变自我设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去讨论它。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只是想为探究过去而探究过去,那么这种对过去的留恋很可能会令我们丧失了大步前进的动力。放下过去,更多地面向未来。
3.关注什么是原因,还是怎样描述过去?之所以习惯于探究问题的原因,这背后一个基本的哲学假设是:如果人们能够发现过去事件与现在行为之间存在着“因一果”的联系,“因为你过去如此,所以,你现在必定这样”,那么就能应用这些认识来引发有效的改变。然而果真如此吗?生活中,人们常会面对这样的尴尬,身边的人总会有声或无声地表达这样一种观点:“我承认自己不对,可这个问题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而焦点解决模式提供给人们一个新的哲学理念:问题的事实有赖于我们的表述,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也可以那样描述,但归根结底,这种表述既不能被复原也不能被再造。为此,假如我们的过去有一连串的问题,那么唯一有效的做法可能是着眼未来寻求“新”的理解和“新”的行为,而不是仅仅在过去和将来之间建立起一个因果联系。当然,这样做并不意味着助人者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需要理解和接受当事人的过去,它只是强调应当让当事人走出那些已有的生活故事,对生活进行重新描述,努力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无法把握事实,但能把握对生活的理解。
4.关注为什么,还是关注怎么办?面对问题的时候,人们可以问自己两类问题,第一类是“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类问题是“我们现在该怎么办?”。问前面一类问题,其含义在于强调寻找隐藏在当事人言语中的真实,为的是发现那些未被意识到的或是其他一些导致问题发生的事实。后一类问题,则可以有许许多多的解答和解释,这些解释无所谓“对”还是“错”,关键在于它是否适合我们在此情此境下解决问题。可以说,“为什么”的问题把人们带人思索和推理的领域,它强调合理和逻辑的思考。而“怎么办”的问题则是在引导人们考虑到底我们的改变会如何一步步产生。执行力的思考比理性的分析更有推动力。所以焦点解决的助人者会更关注怎么办。
5.关注自身特点,还是关注生活经历?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指导行为都包含有教育的成分。助人者要努力帮助求助者抓住知觉和行为的关键环节,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清自己的状况。但是,对于助人者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当事人学习。从传统的心理动力学观点来看,当事人的学习来自于助人者积极的帮助,而这种帮助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实现:(1)在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基础上去促进当事人反省;(2)对当事人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念头进行解释;(3)在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行为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4)整合和验证指导过程中的发现。不难看出,上面描述的这些形式偏重于从当事人的自身提升他们的内省力。相比之下,焦点解决模式提供的学习策略是有所不同的。在焦点解决的过程中,助人者主要的责任在于帮助当事人丰富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正确描述和解释,这种描述和解释来自于当事人自身拥有的资源、力量和例外的经验。这一过程中学习的结果既不取决于沟通时间本身的长短,也不取决于助人者与当事人的关系如何,而是更多地取决于怎么描述“外在的世界”,进一步来讲,就是助人者需要更多的关注当事人的生活背景以及遇到问题的背景。助人者需要鼓励当事人不断尝试用新的态度和行为来理解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内省力并不来源于人们语言的交流,它更多的来源于反省和评估所引发的行为选择。正如Heaton(1972)所言,“对经历的反省有助于增强内省力,越是充满着情感的经历,越是能够加深人们的内省”。所以,在焦点解决模式中,内省力的提高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因果关系的逻辑考证上,结合不同的个人经历来加深当事人的学习效果才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只有在有足够的信息证明自己有能力改变的时候,才会采取行动。一个好的助人者必须能够接受不同当事人解决问题的风格,提供当事人选择改变的机会,通过任何对于当事人来说更有帮助的途径与他们合作。
6.关注发生了什么,还是关注你想要什么?在压力指导过程中,当事人经常要向助人者谈及他们是如何感受到压力的,他们有很强的意识,谁应当对他们遭受的这些压力负责。也许这中间的很多事情还没有最终的定论,然而,此刻对于当事人来讲,重要的是他们不得不做出决定——自己到底该怎么办。在这关键时刻,焦点解决助人者更多使用的是指向未来的询问,这些关注“你想要什么”的问题要比那些将重点放在讨论当事人历史的沟通方法好得多。一旦当事人已经准备思考他们想要的短期和长期的将来时,指向解决的支持过程就会变得很有帮助了。它让当事人很快地能够摆脱对问题本身的纠缠。
7.关注深层,还是关注浅表?任何人要向别人,即使是自己信任的人表白深层的自己,都是需要勇气的。但为了准确地分析问题的原因,助人者常常希望当事人能够对自己多信任一点。为此,助人者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要求当事人向其打开心门。然而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在指导技术上要求很高,对于助人者自身的心智也是一种极大的“消耗”。与问题导向不同的是,焦点解决模式更关注的是当事人对未来的行动力。因此,除非当事人邀请,助人者没有必要,也没有责任走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太深。
8.提供引导,还是强调合作?在许多形式的心理咨询/治疗模式中,助人者都扮演着领导和指导方向的角色。认知行为学派认为助人者承担着引导和教育角色;心理动力学则认为助人者是解释当事人经历的专家。但在焦点解决模式中,助人者接受的是一个“不知道”的角色,助人者主动放弃了专家的角色,变成当事人心路旅行中的一个同伴。与承担诊断、提供策略任务不同的是,焦点解决助人者帮助当事人澄清他们的目标。当然,焦点解决助人者不扮演专家的角色并不是说助人者不需要具备专业技巧。不强调专家的角色目的只是为了让助人者和当事人之间少一些距离感,如果助人者一味强调助人者的技能、知识和经验,只会使当事人感到无能,进一步丧失自信。焦点解决强调合作的指导模式有助于树立当事人的信心。
9.关注对的,还是关注错的?一些助人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事人问题的由来,当事人的缺点,病理学原因,问题的形式,以及他们未解决的问题和未完成的事情上。大多数时候,当事人看上去都很糟糕。然而当使用焦点解决模式的时候,一切恰好相反。助人者需要关注的是:什么是对的,而不是什么是错的;需要关注什么是能做的,而不是什么不能做;关注过去给予的经验,而不是过去的伤害;关注优势而不是缺陷。
10.当事人向助人者学习,还是助人者向当事人学习?在焦点解决模式中始终存在着相互学习的关系。助人者是探访当事人生活经历的一个客人,当事人可以信任并且尝试着怎样用好助人者。只要助人者专注地关注当事人,当事人就可以帮助助人者提高效率。如果助人者暂时不知道当事人的问题是什么,或者解决方法是什么,通过提问,当事人就能够展现出他们已有的应对问题的才智。当然,信任当事人具有足够的能力并不是表明助人者可以任由欺骗或者是天真的。事实上,正如Mcloughlim(1995)指出的,即使是那些自己来寻求帮助的当事人也会给别人帮助自己设置障碍。人与人在寻求建立一种相互关系的时候,都希望自己能够扮演主人的角色,而别人扮演客人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焦点解决模式强调的就是通过助人者向当事人学习,激发当事人更多地意识到自己的资源和潜在的能力。
11.改变是长期痛苦的,还是短期不痛苦的?习惯上,人们总认为心理改变是缓慢的,如果心理要做出有效的转变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让当事人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又是基于当事人问题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社会支持水平以及自身调节能力。这一种约定俗成的理解似乎是正确的,但很少有人能够拿出足够的证据来加以证实。事实上,研究给我们的提示却是朝着一个相反的方向,有证据表明,改变的过程尽管是痛苦的,但却是令人激动、兴奋和奇妙的过程。经历痛苦和疗效无关。研究也不表明治疗必须有痛苦的经历。基于焦点解决模式的观点,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什么是必须发生的,很多事情只是有可能发生。例如,已有证据表明,幽默体验有时在解决导向的治疗中会有很高的出现频率。焦点解决认为:改变可以是短期而不痛苦的。
12.让解决方法去适合问题,还是让解决方法去适应人?当把问题过程与解决过程加以区别的时候,就会认清一条原则:那就是解决方法必须适合当事人而不是问题。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助人者需要探询对当事人整个生活而不仅仅是对有问题的那个部分的理解。当助人者能够从整体上来了解当事人时,就会产生很多有积极意义的解决方案。不容置疑,人类解决问题的方案是无穷尽的,人类正是在不断地适应环境和战胜了成千上万个问题后才得以成功地进化的。助人的根本是关注人,而不是问题。
13.采用专家的语言,还是利用当事人的思维和语言?有时,一些助人者喜欢使用专业术语而使得助人过程显得神神秘秘的。这就好比是玩国际象棋,如果只有对局的一方了解游戏规则,那么双方很难在同一水平上对局。为此,焦点解决模式中,对于语言的要求就是通俗易懂,讲的实在,贴近当事人的生活。不难想象,有时浅显易懂的语言给人的启发远远超过了深奥晦涩的专业道理对人的教育作用。为此,焦点解决模式强调的就是走人当事人每天的生活中。这些对日常生活的理解和沟通不包含对问题起因的探查,但一定包含了可能的解决方法。
14.是阻抗,还是合作?在焦点解决模式中,阻抗被看成当事人不愿意合作的一种体现形式。它向助人者传达了这么一个信息:助人者所做的与当事人在这一阶段所需要的不匹配。这是一个信号,它提醒助人者该做出一些改变了,比如,你思考的速度是否太快;你是否该投入更多的移情;你是否该更仔细地聆听,或者对某一个问题再深入地探讨一下等等。焦点解决助人者应利用阻抗来把握指导的进程。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操作过程
(一)基本理念(原则)
(SFBT不仅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很强的实效性。究其来源可以大体分为3部分:位于美国加州的帕洛阿尔托市的心智研究所(MentalResearch
Institute,简称MRI)和催眠心理治疗大师弥尔顿·H.埃里克森的早期研究、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以及佛教思想。)在SFBT的实际操作中,存在有很多理念,它们既可以充分地展现出这种新疗法的特点,也可以视作是这种疗法的原则。
没有问题就无须治疗。这是SFBT最重要的理念。如果来访者自己已经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采取干预的理论、模式和哲学背景则都不重要了。去干预一个已经被解决了的问题情境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这些道理显而易见。但在现实中,尽管来访者的问题已经得到改善,但许多心理疗法依然鼓励继续治疗。例如,为了追求“进一步的发展”而去“巩固成果”,或是寻求“更深层次的思想和结构”,SFBT是非常反对这种做法的。没有问题就无须治疗。
&如果治疗有效,那么就深入下去。这条理念与上一个相似,依然遵循“不干涉”的原则。如果来访者已经自行解决了问题,那么治疗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鼓励来访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SFBT的治疗师只需评价来访者的方法是否有效,而并非去评判其质量如何。接下来,治疗师的另一个角色就是帮助来访者对改变其现状抱有期望。当治疗师充分了解了来访
者在改进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行为和反馈,任务才算真正完成。只有充分了解是什么起了作用,来访者才能取得更多的进步和成功。
治疗如果没有效果,就要及时尝试其他方法。作为最重要的3个理念之一,它意味着效果才是评判一个治疗方案的真正标准,其余都是空谈。人类有个奇怪的天性,即我们总是倾向于通过重复过去的问题来寻求解决之道,然而这些问题往往是之前就没有得到解决的。心理治疗也是如此。当来访者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很多理论往往将失败归结为来访者,而非自己去检讨理论或操作方法的不足之处。SFBT贝IJ不是这样。如果来访者没有完成家庭作业或是没有通过考核,那么我们就会放弃这种方法,转而寻求其他的解决途径。
“滚雪球”效应。SFBT的建构模式包含了很多连续、可控的步骤,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发生变化,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在没有导致整个治疗崩溃的前提下,这些变化反过来对治疗过程的其他方面产生影响,继而改变全局。因此,在实际情况下,那些起作用的细微环节能有效地帮助来访者逐渐平稳地达到预期的改善效果,并最终取得治疗的成功。
解决方法不一定与问题直接相关。几乎所有的心理疗法遵循的都是按部就班地去解决问题的理念,SFBT贝I]有所不同。SFBT首创了这样的治疗理念:当问题解决之后,来访者的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治疗师和来访者需要通过认真细致的甄别,找出哪些预期的解决途径会出现于治疗过程中的哪些阶段,或是可能会出现在今后治疗的哪
些阶段。这就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即对于来访者问题的根源和性质,或是来访者的病理特征和人际关系失调,治疗师会花很少的时间去了解与分析这些问题,甚至根本不去关注。虽然以上提到的因素可能会对来访者的行为产生影响,但根据SFBT的理念,现在和未来怎么做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可知,SFBT是一个与其他疗法形式迥异的心理治疗模式。
解决问题和描述问题的语言不尽相同。阐述问题与解决问题时所用的语言明显不同。就像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所说的“快乐的世界和不快乐的世界有天壤之别”,阐述问题的时候,语言就显得较为消极,倾向于对过去的描述(为了描述问题的来源),而且往往会表露出问题永久存在的观念来;而相比之下,解决问题时所用的语言就相对积极,充满希望,着
眼于未来,同时表明问题是暂时性的。
问题不会一直存在,“例外”就是解决之道。这个理念是依据问题的暂时性原则而来,反映出SFBT中一直坚持的干预手段——寻找“例外”。来访者总是展现出问题的“例外性”,即使是在非常细微的地方,这些例外之处也可以被充分运用,来导致来访者做出一些变化。
未来是可创造和改变的。这个理念为SFBT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人类不能简单地被定义成历史、社会阶层和心理诊断下的行为集合体。在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支持下,这个理念表明,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人们自己才是命运的建筑师。
(二)治疗师的角色
&SFBT中,工作员的角色和任务与其他很多心理疗法不同。SFBT承认在安排治疗过程时,存在不同的角色划分,但是这种角色区分更倾向于平等和民主,而非强制。SFBT几乎从不对来访者进行判断和评价,同时避免对来访者的想法、期望和行为作出任何解释。工作员的作用更应该被看作是去拓展而非限定解决方法的可选择性(Berg&Dolan,2001)。SFBT的治疗师用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引导整个会谈,即“站在身后的指导”(Cantwell&Holmes,)。工作员应该“轻抚来访者的肩膀”(Berg&Dolan,2001:3),为其指明思考的方向,避免对来访者解释、劝导、阻止或强制推进治疗。
(三)基本流程
1、建构解决的对话阶段:40分钟
(1)目标架构:
目的:邀请来访者进入咨询对话,理清他想要的目标,并建立咨询的工作目标。
作用:协助来访者明确其期待的目标,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典型问法:你到这里来的目的是?
(2)例外架构:
目的:邀请来访者谈他所认为的问题不会发生的时候,或者是发现来访者想要的目标或者解决方式早已存在的事实与内容为何。
作用:引导来访者区分“问题发生时”以及“问题未发生时”,并且更注重后者的存在与意义。当我们更注意没有发生问题的时候时,就可能使没有问题发生的时刻更能发挥它的功能。典型问法:这个问题什么时候不发生?你想要的这个目标,什么时候发生过?
(3)假设解决架构。
目的:邀请来访者进行脑力激荡,假想如果问题已经解决或目标已经达成时,他会是什么样子,跟现在有什么不同,并鼓励来访者去做目前可以做到的一小部分。
作用:开阔来访者的事业,使其从“问题可能可以解决”的认知中,找出问题解决的线索。典型问法:当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或这个目标已经达到了,你的行为有什么不一样?
2、休息阶段 10分钟
目的:使咨询师(或与协同咨询师一起)就第一阶段谈话进行回顾与总结。
作用:(1)如果对话过程不如预期顺利,那么休息阶段正好可以终止不顺畅的对话,是咨询师跳离,重新认识来访者,重新加入与来访者互动的时机。(2)咨询师可以回顾对话过程,跳离咨询情景,客观的整理与思索,或与协同咨询师讨论,从而整理出对来访者进行反馈的内容。(3)来访者有机会思考咨询师所询问的问题,从而可能有新的体验与发现。
3、回馈阶段:10分钟
(1)赞美:目的:引发来访者从新的正向的角度看待情境,对于从前批判自己“什么也没做”或“什么都没有做好”等,转而能发现自己是“做了一点有用的事的”,从而使来访者能更自发的寻找、回忆起许多例外的存在。作用:使来访者发现自身资源的存在,提高为自己负责的能力与意愿,鼓舞来访者继续行动的力量,使来访者远离被批评的恐惧。(2)信息提供:目的:为来访者提供专家的观点,研究成果或理论说明等,目的是协助来访者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与情境,或者为家庭作业提供行动脉络。作用:对来访者进行知识的教育,提供另一种想法,以及为家庭作用提供架构。(3)家庭作业。目的:作为会谈的补充。作用:促进来访者形成个人目标,鼓励来访者在生活中尝试一些改变。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认为咨询的时间与次数没有必要进行预设,不期待有所谓的连续,也不期待接下来的几次咨询与第一次有何不同。其视每一次咨询都是第一次,也视每一次咨询都是最后一次,即每一次咨询就是一个咨询。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师:专注;温暖、好奇、耐心; 接纳、真诚、同理心; 幽默;正向聚焦。
(三)相关技术
开场——目标架构——例外架构——假设解决架构——赞美——家庭作业
一、开场白:
咨询开始一般都会先寒暄一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了解了来访者的一般资料,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来访者的一些不合理预期。众所周知,如果来访者的预期与真实发生的咨询一致,对咨询结果有积极影响;如果来访者预期过高,则容易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开场白很重要。
二、辨识不同类型的来访者:对于不同的来访者,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
游客型——由家长、配偶、老师等带来,无明确的咨询动机;
抱怨型——家长、老师等对象,认为别人需要改变,而非自己;
消费型——“焦点”所期待的来访者,能够描述目标,主动探索,愿意行动。
1、如何应对游客型来访者:①保持尊重、亲和、共情;③站在他一边;④从他感兴趣的话题谈起;⑤对他的到来给予赞美与鼓励;⑥肯定来访者的到来;⑦会谈后不留作业。有的咨询师试图告诉来访者接受咨询的重要性,容易造成一方努力说服,另一方坚持不需要的状况,双方产生隔阂。因此,此种咨访关系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在他们感到被接纳、支持,没有压力时,才可能相信咨询师是一个可以倾诉和讨论的对象,即使仅仅是从“游客型”变成“抱怨型”,也是咨询关系改变的开始。
2、如何应对抱怨型来访者:
抱怨型来访者常常会有哭诉(丈夫)、指责(孩子)等言行,看不到自己本身需要改变。咨询师要看到并做到:①抱怨表明对问题的解决抱有期待,应予以肯定。②对别人有深入的洞察和了解,应予以肯定。③提供观察型、思考型作业,引导来访者从负向的抱怨转向懂得欣赏生活中正向的、值得肯定的部分(回去后,看看你的丈夫或孩子有什么变化?看看某朋友夫妻之间是如何进行对话、沟通的。等等)。
注意:①咨询关系会有变化,来访者类型可能会转化;②咨询师通常从正向开始,先将来访者看作“消费型”,然后通过敏锐的观察来访者的表现,确定如何建立咨询关系。
三、目标架构:
目标应是来访者想要的目标,而不应是咨询师认为来访者应要的目标。
好的目标具有如下标准:
(一)用“正向”的语言叙述:在描述一个目标时,用“会”去做什么,“会”去想什么的表达方式,而非“不会”去做,“不会”去想什么的叙述。
通过引导来访者的正面述说,将会促使来访者思考他想要达到的目标,并且引发来访者他想要拥有的、想要达成的景象,而非停留在负面的抱怨。
(二)以过程的方式进行描述:用一连串行动、想法来动态的描述想要达到的目标。
如来访者说:我希望想起他时,能感到很平静。
咨询师引导:当你想到他,内心感到平静时,你的表现是什么样子的呢?
来访者说:我希望我也能表现得象个好学生一样。
咨询师引导:当你象个好学生时,你的表现是怎样的呢?
(三)存在于“当下”的此时此刻:解决方案是来访者可以立刻或者可以继续去做的行动。
将来访者的目标拉回此时此的的做法是询问来访者如果已经朝这个远程目标前进时,或者假设已经达到这个远程目标时,他的行为会有什么不一样。这样,来访者可能意识到,他描述的这些不一定要等到很久的将来才可能去做。如果来访者愿意做他所描述的一小点行动,都有可能为他所面对的事情带来大的改变。例:访:我想,等我高中毕业,离开家去读大学,我和我妈的问题就能解决了。咨:假设你现在已经考上大学了,你猜想你对妈妈的方式会有什么不一样?
这样来访者就可能意识到,他的想法、希望和目标不一定要等到很久的将来才能够去做,只要他愿意做一小点行动,就有可能为他带来大的改变。
(四)越具体越好
最具体的目标:他们能做的行为,他们能想到的对自己的内在对话。
如来访者说:我想更坚定一些,而不是总犹豫不决的。
咨询师引导:当你更坚定时,你的言行会有什么不同呢?或当你更坚定时,别人看到你和现在的你有什么不同呢?
(五)由小步骤开始:这是最有“焦点”特色的观点——小改变引发大效应。从小的改变入手,更有利于来访者采取行动,增加自信。即改变是在来访者的控制范围之内(与第三条“当下”类似)。
常见问话:“当事情有所改善时,你想第一个可以作出的改变是什么?”例:访:我希望能够平静的接受他的离开。
说明:有的来访者对通过咨询改变现状持有很高的期望,此种提问方式可以帮助来访者形成合理的目标。
(六)用来访者的语言:这一条可以说是所有咨询疗法通用的一个规则,就是咨询目标必须是来访者想要实现的目标,而非咨询师自认为对来访者好的目标。
四、例外架构
“例外”就是问题没有发生的时刻。“例外”常常带出问题解决。
例外架构使用的情形:
(一)来访者已有清晰的目标,促使其形成行动时;
可以问:你什么时候做过一些想要发生的事情。如“你希望向你的妻子说出你的感受和需要。你什么时候曾经向她说过一点你的感受和需要呢?”通过这样的询问,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发现他曾经做过的,朝向他目标的行为,继而咨询师可以鼓励来访者多做他曾经做出的有效行为,从而实现问题的解决。
(二)来访者没有清晰的目标,促使其形成目标时;
可以问:什么时候问题不会发生?例:
“那你什么时候看到别人去学习时,自己不紧张焦虑呢?”
“就是我自己有时间计划,并安排的特别好,而且我学习很专心时就不会那么紧张焦虑了。”于是,黑体部分就可能成为来访者的目标。
(三)引发来访者利用过往经验面对此时的问题时;
“以前有没有遇到相似的困难,你那时是如何处理的?”
“你想你需要做什么,做到使你能再次成功的做到过去能做到的事?”
“过去的处理方法中,有没有什么可以适用与解决现在的困境的?”
(四)当来访者提到好转,维持改变继续发生时。
可以问:“事情是怎么变好,怎么不一样的?”
&对例外架构的使用“永不嫌早”。例外架构也可以用于形成来访者的目标,例:
“我老板总是对我不满意,我无法和他相处。”
“什么时候你的老板不会对你不满意,你觉得能够和他相处呢?”
&五、假设解决架构:
概念:让来访者想象他的问题解决了,会是什么样子。
作用:(1)可以扩展来访者的视野,使来访者从“问题不可以解决”的认知中,找出问题解决的线索。(2)能够来访者想象问题不再存在时的情景,进而创造出料想不到的解决方法。
使用情况:(1)当来访者很难形成正向目标时,或目标不明确时;(2)当来访者想不到“例外”时。
1 假设解决架构的提问方法:
奇迹问题:想象一天晚上你睡觉时有一个奇迹发生了,我们谈的问题消失了。你睡觉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奇迹已经发生。当你醒来时,你能发觉有奇迹发生的第一个迹象时什么?
水晶球问题:如果在你面前有一个水晶球,可以看到你的未来(或美好的未来),你猜想你可能会看到什么?
拟人问题:当问题已经解决时,如果我是墙上的一只老钟,正在看着你,我会看到你会做些什么不同的事?我怎得知你的感受已经不同了?你的家人又会如何知道呢?他们会有什么不一样?
解决问题:“如果这是最后一次咨询,当你走出去时,问题已经解决了,你会有什么不一样?”“当问题已经解决时,你如何可以得知?”“当你今天回家时,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你想你的家里会有什么不一样?你太太对你会有什么不一样?你们的关系会有什么改变?”
最理想的状况是来访者可以描述出美好的图像,咨询师可以追问:
“现在有没有一些时候,会有一点点类似的情况发生过?那时什么情形?”
“可不可以告诉我,你近来什么时候会想到做一点点你想做到的事情?”
“你猜想一下,下星期你来的时候,你想要的改变已经开始发生一点点,那会是什么?”
经常使用“近来”“一点点”,作用是:比较不会让来访者认为不可行或排斥,也就更容易从来访者的口中找到例外,找到一个目前可以推进的行动。即找到从此时此刻的现在起,可以开始进行并完成的第一小步。
2 来访者的回答与我们预期不符的处理
来访者可能的反应及应对
说想象不出或不知道:相信来访者是“有可能”知道的。我们可以问来访者,“如果你知道,你可能会怎么说?”。这样的问题可能会使来访者一愣,仿佛一下没听懂咨询师在问什么。这时,咨询师可以再询问一次,在咨询师的坚持下,来访者往往就会愿意去猜想并回答。
希望其他人做出改变:咨询师仍要将回答拉回到来访者本身的行动及责任。例:
“我希望我丈夫每天晚上都回家。”
“当你丈夫每天都回家时,你会做些什么不同的事。”
“我希望我儿子不再厌学了。”“当你的儿子不再厌学了,你猜想他会希望你会如何不同地对待他?”在来访者做出如此的回答时,咨询师要记得,改变别人是不可能的事。只有来访者愿意改变自己,通过与别人的互动才能带动别人的改变。
抱怨咨询无效:可以向假设咨询有效的方向引导来访者。
“如果来这里咨询是有效的话,你会有什么不一样?”
“当你发现自己已经开始改变的时候,你会对自己怎么说?”可以鼓励来访者描述一个可求的愿景,从而强化改变动机,并找到改变的线索。
(一)有时在运用假设解决架构询问来访者时,来访者可能会说“我不会有什么不同”,这不是来访者在抗拒,而是正在进入一个需要挣扎的担忧中,所以请耐心的放慢脚步。请一定记得,来访者的反应正是告诉咨询师应该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二)即使咨询师没有获得来访者即刻的反应,但咨询师的询问往往已经开始带动来访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三)很重要的一点,请记住:这种思考方式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种陌生的的方式,咨询师需要一些耐心,更需要一些信任,才能与来访者的连续对话中引导来访者运用这种陌生的思考方式。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相信:支持、鼓励可以支持来访者可以走更长、更远的路。
通常用于休息结束后的正向回馈阶段。
1 正向回馈:
赞美:咨询师直接告诉来访者他看到来访者身上的积极方面。
振奋性引导:以一种振奋、喜悦的声调、动作、表情或语言来表示,借此散发出咨询师支持与鼓励的信息。
2 咨询师可以赞美来访者的特点
行动方面:有勇气的、冒险的、鼓励他人的行动等;
努力方面:有挑战性的、有计划的、有决心的努力等;
承诺方面:忠诚的、尽力的、奉献的行动等;
态度方面:宽容的、接纳的、弹性的态度等;
想法方面:有创意的、正向的、理性的、敏感的、有洞察力的等
愿望方面:现实的、健康的等;
决定方面:有判断力的、考虑周到的等
特质方面:成熟的、机灵的、睿智的、合作的、善解人意的等
七、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的布置需要考虑到来访者的类型:
(一)没有形成目标的来访者:邀请观察他在生活中最想获得的目标。
(二)已形成具体目标、但无法形成具体行动的来访者:邀请观察生活中较为接近目标的行为、或向他人观察学习。
(三)对于想采取行动、但又有些犹豫的来访者:邀请观察何时自己比较想去行动。因为行动对来访者来说或许是个太大的步骤,而观察对来访者来说是个不具威胁的行为。
(四)是已经能够清楚叙述自己能力可及范围内所能进行的例外或正向行为的来访者:鼓励多做一些正向的、或例外的有效行为。
(五)对认为例外的发生时超出他们控制范围的、偶发的、无法解释的来访者:邀请多尝试这些行为,在某段时间里“假装”自己能做到或正在做这些行为、看看会有什么发生。
(六)由于咨询时间尚短或来访者还没有想到,而无例外或其他信息的来访者:就来访者所能接受的程度,鼓励来访者去试验或假想已经做到,假设问题已经解决,或问题正在被解决,然后在下一次的咨询中告诉咨询师这样做所能带出的不一样。
八、再次咨询
“焦点”视每一次咨询为一个咨询,所以再次咨询时不检查是否有做家庭作业,而是注意延续上次咨询的正向精神,给予建设性的提问,如“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星期你做了什么,使你更有自信?”“这个星期你做了些什么让自己满意的事?”从而检核上一次会谈后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引导来访者往改变的方向思考,让来访者学习如何正向的看待自己、看待问题。
1 来访者的回答通常是有所改变,那么咨询师要尽可能去讨论改变的细节与内容。
另一个重要的询问:“你想一想,在这一两个星期内,有没有什么可能具挑战性的事情发生、会起阻碍作用?”
鼓励来访者尽可能描述想象到的挑战与潜在的困难,并询问:“那么,这一次你会采取什么不同的方式?”帮助来访者准备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困难。如果来访者想不出,那么咨询师可以与来访者一起讨论一些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如果来访者在咨询师询问后开始倾诉他的困难,咨询师要做的不是去同情来访者,而是要温和、坚定而礼貌地说:“对不起,等一下,我想我们待会儿可以就这个困难的部分来讨论,不过,首先我想听你说说这个星期内你所做的一点改变,或是发生的一些好事。”这样做的原因是:
(1)如果一开始就讲述不愉快的事,似乎就透露着不愉快的事比愉快的事更重要。
(2)暗示来访者注意自己的改变,即使是十分微小的改变。
3 如果来访者的回答是没有好转或者越来越糟。千万别一下子就相信。焦点解决短期咨询的假设是改变是一直不断发生的。因此:
(1)咨询师要保持敏感度,坚持找出一些正面的意义;
(2)咨询师可以询问“你做了些什么,使事情没有更糟?”当来访者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时,就可以转回到例外架构去问一些例外问句及振奋性的问句。如: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你是怎么做到的?你还可以做些什么让这种情况继续发生?”
(1)如果建设性的预设问句无法带出个案的新思维,或许可以运用一些消极系列的问句,如探讨问题的发生,等到适当的时机再转向积极的方面;
(2)再次咨询时,咨询师不会去检查来访者有没有做家庭作业,做得如何,而是通过问“你希望能持续发生的是什么?”“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星期做了什么?使你更自信?”“这星期你做了些什么让自己满意的事?”来检验第一次会谈后家庭作业的效果。
九、其它重要的介入技术
1 一般化精神
概念:告诉来访者很多人都是这样,但都可以走过来,所遇到的问题时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暂时性的困境,而不是病态的、变态的、无法控制的灾难,借此使来访者减低恐惧感,这样他们就会更接纳自己的困难。
要点说明:(1)去除来访者使用的诊断性字眼;(2)表达出其他人也会有类似问题,促使来访者用平常心看待问题。(3)用“目前还没有”来取代“以后肯定也不能”
2 振奋性引导
这是以一种兴奋、喜悦的声调、动作、表情或语言来表示,借此传达出咨询师支持与鼓励的信息。
使用时机:(1)当来访者有所行动、改变与解决问题时;(2)来访者依据例外架构找到一些过去曾经做过的成功经验时。
常见的振奋性引导:
问法1:用语:(1)你当时是怎么决定要去做的?(2)你是怎么告诉自己去跨出这一大步的?(3)你是怎么计划去克服这个难关的?
作用:引导来访者思考:当时自己如何决定要如此做的,从而助长来访者的自主性与责任感,并为自己的改变感到高兴。同时,此种问法强调来访者自己决定作出尝试,并同时暗示他还可以再去做一次。
注意事项:要用兴奋的预期加以追问。
问法2:用语:(1)你是如何使这个情况发生的?(2)你是怎么想到这个主意的?
作用:告诉来访者他做了一个值得鼓励与肯定的行动,也可以澄清与收集一些具体有用的行为资料。当来访者清楚的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时,通常就会容易再去运用与行动。
注意事项:(1)这样的问法没有第一种问法有力;(2)有时来访者会回答:“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时,咨询师需要问:“我想你一定做了什么事让这件事提早发生或影响它发生,你想一想,或猜一猜可能你做了些什么?”
问法3:用语:(1)你会如何解释这个改变的发生?(2)当你做了这些行动,使事情改变之后,你现在怎么看你自己这个人?
作用:当来访者提到一个例外,但是又不太能察觉到这是一个正向的做法时,咨询师可以这样询问引发来访者的思考,并通过咨询师兴奋的问法,学习欣赏这种行为。
注意事项:邀请来访者回答这类问题并非主要目的,向来访者表达出关心和支持才是主要目的。
问法4:用语:那太棒了!
作用:当来访者提到一种例外,一点小小的改变,咨询师可理解说:“这太棒了!”这样正向的赞美,可以协助降低来访者对改变的忧虑,也使来访者更多的开发个人资源,促使他找到更多的例外及更多的可能性。
注意事项:(1)要在来访者准备好接受的情况下再使用,否则来访者会觉得“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或者觉得咨询师是在讽刺他。(2)适用于来访者已经知道自己在做一些有效事情的情况。
3 评量技术
定义:利用数值的评量,如0-10,协助来访者将他的观察、印象和预测以比较具体的方式加以描述。
例:评量咨询以前的状况:“在一个从0-10的量表上,如果0表示非常的不好,而10表示非常好,你对现状的评量是多少?”
评量改变的动机:“在一个0到10的量表上,0表示你一点也不想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想坐着等一些改变发生,10表示非常愿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你觉得你现在的位置在哪里?”
评量改变的信心:“在一个0到10的量表上,0表示你没有信心发现解决问题,10表示你很有信心发现解决方法,从0到10,你觉得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在哪里?”
评量技术的功能:(1)使描述更加具体化;(2)作为咨询进展的指标,从中比较出不一样的变化;(3)协助来访者以直觉的方式表达出他们对过去经验的观察并评量未来的可能性。
4因应询问(coping question)
&:传统的咨询只关注来访者自己,不关注来访者和其他人的互动关系。焦点解决短期咨询认为,每个人都是在社会情境(social
content)中的,一个人的行为肯定与某个情境(或人)有关系。关系询问是指询问来访者关于他人对他、对事件或对于改变的可能看法(DeJohn&Berg,1998)[3]。例如:“当你的心情好一点的时候,别人(或你的好朋友)会注意到你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或别人会看到你在做什么?”
5振奋性鼓舞(cheer ledaing)
&当来访者采取行动,有所改变与解决问题时,咨询师常使用这类技术,以震奋、喜悦的声调、动作、表情或文字来表达出对来访者的支持与鼓励,并且邀来访者重新叙述事情发生的过程,从一个新的角度找到改变发生的重要意义,而强化来访者内在的力量。例如:“刚才你提到改变先前的工作习惯,我相信你一定下了很大的决心,这真很不容易!你是怎么克服这些障碍的?”
6增加可能性的语词句:咨询师运用语句的暗示,催化个案接受各种可能性的存在,以松动个案觉得自己毫无选择余地的错觉。(1)
当个案描述现在的不好情形,谘商师加入「目前」、「尚未」的用句,暗示个案未来可以改变。例如,个案说:「我是个失败者,没有人要雇用我」,谘商师:「目前你尚未找到工作这件事,让你对自己有些不满意」。(2)
当个案用有问题的语言叙述时,谘商师以「若有改变即是进展」的语言响应。例如,个案:「我老是会想到这创伤事件。」谘商师:「所以当你能逐渐比较少想到这创伤事件时,就表示你有进步了,可以把时间用来多做其它你想做的事了。」
7重新再架构(reframing):谘商师就个案所描述的事件,重新诠释,赋予新的正向意义,或是特别强调或反应其中正向的价值,因为SFBT相信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谘商师可以引导个案看到正向的意义,并且重新诠释创伤事件的正向意义。例如,个案失望于小孩的叛逆,谘商师可以特别反应小孩有自主性及能面对权威。或者个案因丧妻而酗酒,谘商师可以特别反应个案对妻子的爱与怀念。又或者个案因地震而容易想要死亡的事情,谘商师可以诠释为:「地震可以让你开始深思人生中的大事---死亡的意义」。
8外在化(externalize)问句:个案通常会将问题认定为等于自己的全部,SFBT企图用外在化问句,将个案与他的问题分开。其如个案说:「我的房子地震倒了,我的人生全毁了,我气得不想再做任何工作了。」,谘商师的反应可以是:「在地震时房子倒了这件事上,让你觉得你过去的努力白费。」,或「房子倒了的确让人难过,但我想再了解一下为何这件事会变成你的困扰?」,或「当你想到房子倒了会让你生气,这个生气会怎样让你觉得不想去工作?」,或「当你想到房子倒了会让你生气,对于这个生气,什么时候你觉得是比较能控制这股生气的?」,这样外在化的方式将个案的问题具像独立化,让个案的问题变成一个需要处理的对象或坏人,打破个案觉得我就是问题、我就是烂人的想法。
9关系导向问句(relationship oriented
question):你的父母希望你怎么做?因为SFBT重视个案生活的系统,及其生活系统中重要他人的看法,让个案的重要他人(家人、老师、室友、邻居、朋友)的观点参与在其思考问题解决的架构中,将可丰富、修正与落实他的目标或解决方法。其如:「如果你的小孩发现你已经转好了,他会注意到你的第一个转变是什么?」、「如果奇迹发生了,问题都解决了,你的太太会发现到你有什么不同?她对你的态度会有什么不同?如果她对你的态度不同了,你对她的反应有什么不同,你们两个人的转变,对小孩的影响是什么?」、「如果你的父亲来到这里,他对你的难过可能会有什么想法?他会如何反应?」、「你的太太可以怎样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如果她看到你做了什么,就可以知道你正在努力?」、「当妳看到妳先生做了什么,妳就会相信他是更用心在面对问题?那时妳会对他说什么?」。关系导向问句除了可以丰富假设解决架构的内容,还刺激个案去想象改变的好处,增强个案觉得在他的人际关系中他是很重要的想法,或者有助于自以为孤单的个案与人发生连结,而更愿意投入于改变。
10、因应式问句(coping
question):询问个案一些很小的、常视为理所当然的行动力是如何来的,例如:「今天是如何起床的?如何走到谘商室的?如何熬过难过的时候?如何支撑自己走过来?你是怎么做到的?」,以能激发个案看到自己已经在发挥的潜力、个人能量之所在,以及走过目前困境的方法,这尤其对个案觉得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做什么的个案(如忧郁症患者),特别有帮助。10‧追踪性问句:你打算怎么提醒自己打电动的时间在个案找到一些解决之道时,谘商师还可以追问个案的下一步行动,以增强个案在离开谘商室后的改变动力。其如:「离开治疗室后,你会尽快去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你预期会如何提醒(或帮助)自己继续保持下去?」、「你如何让这样美好的事情再发生(或如何避免这种困境再发生)?」、「当你的改变1被别人注意到时,你会想要什么样的改变继续发生?」、「如果有机会邀请你去向目前和同样困扰的人说一些对他们有帮助的话,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11、建设性预设问句(counstructing presupostional
question):预设事情会有转机的、具有激发个案产生建设性思想的问句。对话中咨询师使用一些语言以产生暗示性,企图影响、改变来访者的知觉,导引来访者往正向、积极、解决方法的思考方向。使用原则:(1)咨询一开始,即可以应用。(2)晤谈陷入困境时应用。范例1:咨询师:面对这样的事,你想我可以帮你什么?(暗示:来访者需要为自己负责任,咨询师只是帮他的忙,咨询师如何帮忙,需要来访者来告诉他,这样一来,来访者的自主性就渐渐增长。)范例2:咨询师:你今天来,想要改变的是什么?(暗示:来访者今天来是想要改变,晤谈的方向是和改变的目标有关的内容,而不是问题。)
12咨询前改变(pre-session
change):来访者第一次来访前已存在一些改变的事实。咨询前改变是来访者既存的力量与资源,等待发现、提醒与开发。使用原则:(1)等待适当的时机询问咨询前的改变,尽量保持顺畅、自然。(2)询问的重点在于发生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如何发生?效果如何?是否有所帮助?(3)协助来访者从中找出较为详细、明确的做法,鼓励他持续地做下去。
例子:来访者:自从上次打电话预约之后,因为一位朋友的关系,我酒喝的比较少了。
咨询师:哦,多告诉我一些,你的意思是什么?
来访者:我整天喝酒,喝烈酒。我当兵的时候开始喝,在军中福利社买便宜的酒喝,我一直喝。
咨询师:是,从上次打电话预 约之后,你是怎么做,让自己酒喝的比较少一些。
13改变最先出现的迹象(first
sign):使用原则:(1)在来访者描述想要改变的目标时应用(2)在来访者陈述假设问题解决时应用。范例:奇迹开始发生之后,你会注意到第一件或最先出现的小小的改变迹象是什么?还有什么别的不一样?;如果父母发现你变得比较乖了,你觉得他们会首先注意到哪个变化呢?
14奇迹询问(miracle
questions):重在探讨来访者想要什么不一样的生活,而不在于探究问题成因;重在引导来访者从关注过去的问题引导到未来满意的状态,可以使来访者充满信心,同时又能理清长远目标;重在找出适合来访者自己的解决方法。
使用原则:讲慢一些、逐渐的,用比较柔软的声音,为了让来访者有足够的时间从问题焦点转换到解决焦点;经由介绍罕见的或奇特的奇迹问句,清楚地、戏剧性地表示开始建构解决方法的过程;用表示未来的字句:“什么将会不一样?”;重复过渡性问句:“一个奇迹发生,使你来这里的问题解决了。”;及时重新聚焦:“当奇迹发生时,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
范例1:水晶球问句:如果在你面前有一个水晶球,可以看到未来,想象一下,当你的问题解决了,你会看到你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范例2:结局式问句:如果这是最后一次的会谈,当你离开这个会谈室的时候,你会希望看到自己变成怎么样?
15 EARS询问(Eliciting Amplifying Reinforcing Start again)
E(Eliciting)引出例外、引导来访者讲出例外
A(Amplifying)扩大、详述例外,说明例外发生时与问题发生时二者有何不同,再进一步探讨例外如何发生,尤其是来访者在例外发生中的角色。
R(Reinforcing)增强,赞许来访者在例外发生时所呈现的成功和力量。
S(Start again)再次询问,探索例外:还有什么是比较好的。
使用原则:在第二次以及后续咨询时使用;在发现例外之后,再次澄清来访者的咨询目标
范例1:E 引出例外:咨询师:上次谈完到今天为止,发生什么比较好的事?
扩大详述例外:咨询师:你说,上个礼拜你觉得你的工作态度比较积极一点,当你的工作态度比较积极一点的时候,你想你的老板看到你和平常有什么不同?
R 增强 :咨询师:在你们的关系上发生这么多的事,你又已经做了那么多,像你这样的付出是很辛苦的,不是吗?
S 再次询问、探索例外:咨询师:其它,还有什么是比较好的?
范例2:咨询师:通过上次咨询,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好的现象发生。
来访者:噢,有几个晚上入睡比较容易了。
咨询师:非常棒,能不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
来访者:也没有什么,就是睡觉时看了看《江泽民文选》。
咨询师:看江泽民文选怎么会导致你睡眠好呢?
来访者:看一会就会很无聊。
咨询师:哪么就是讲无聊会导致你进入睡眠。
来访者:也许吧,以前上大学时一看哲学书,我就困。
咨询师:非常好,哪你能不能告诉我,有没有比江泽民文选更无聊的书呢?
来访者:有呀,《马克思文集》。我一看书皮我就犯困。
&&&&&&&&&&&&&&&&&&&&
主要贡献:
(1)省时省钱、富有成效的咨询新模式。
(2)“双专家”观念是对传统心理咨询与治疗“咨询权威”的一大突破。
(3)用正向的、朝向未来和目标解决的积极观点,从探讨问题不发生时的状况入手来促成改变。
(4)提问技巧和咨询策略值得学习。
(1)缺乏丰厚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2)对于严重心理障碍,疗效不佳。
(3)不看问题面,太注重问题不发生的例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跟单员是做什么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