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与物镜位置交换后,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考点:细胞观察实验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并且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当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体积增大,但是光线变暗.
解:题中提出,“观察同一位置的细胞”,因此当物镜由10×转换为40×后,细胞数目减少,细胞体积增大,但是光线变暗.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生物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生物
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B、荔枝在无O2、干燥、零下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C、马拉松运动时,运动员主要是从无氧呼吸中获得能量D、高等生物保留无氧呼吸的能力,有利于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科目:高中生物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滔滔”是我国第一例转入人体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试管牛,人们利用该转基因奶牛的乳汁生产人类血清白蛋白.(1)试管动物实际上是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两项技术的综合运用.体外受精前需要对奶牛的精子进行处理.防止多精入卵的生理反应包括和.胚胎工程的终端环节是胚胎移植,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内存活的生理基础是不发生.(2)人体白蛋白基因通常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含有一种生物所有基因的文库称为,获得人体白蛋白基因后可以利用技术进行扩增.人体白蛋白基因一般利用技术导入牛的受精卵中,当受精卵分裂到囊胚期时,需要取囊胚的细胞进行性别鉴定,以确保发育成熟的牛能分泌乳汁.(3)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让动物细胞生产人源抗体,通常可将从动物体内提取的B细胞的抗体分子基因敲除,导入人的抗体分子基因,然后将该细胞与细胞融合,再用特定的进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再通过克隆化培养和等过程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再在培养液或小鼠腹腔进行培养,从而获得所需抗体.
科目:高中生物
分析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1】如图是细菌纯化培养过程中划线接种的培养结果.图中在(填图中编号)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产生每个菌落的最初细菌数目是个细菌.据图分析,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用编号表示).【2】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成分,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NH4)2SO4
(1)上述培养基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判断依据是(2)若培养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自生固氮菌,该培养基成分如何调整?,依据是(3)若表中培养基用于观察菌落形态,应增加的成分是.【3】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某些微生物仍然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下列选项中属于该类物质的有(不定项选择)A.某些维生素&B.某些氨基酸&C.酶&D.激素.
科目:高中生物
图一、图二分别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和某绿色植物夏季日间光合作用强度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①是,它是光反应阶段形成的产物之一,光反应阶段生成的物质还有.(2)暗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包括和两阶段.(3)图二中光合作用强度第一次下降的时间区间段为,其原因是由于植物叶片气孔关闭,导致图一中的②减少,C点与B点比较,C点时叶肉细胞内C3、C5、[H]含量变化依次为、、.(4)将该植物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经纸层析后,滤纸条上出现的四条色素带,最上方的色素带为色.(5)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还是来自CO2?请写出简单实验思路证明你的结论..
科目:高中生物
细胞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细胞等B、若信号物质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是肝细胞、肌肉细胞等信号物质C、若信号物质是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则来自突触小体D、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则靶细胞产生兴奋
科目:高中生物
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  )
A、优胜劣汰B、过度繁殖C、生殖隔离D、性状分离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TP可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B、ATP转化成ADP的过程中需要酶的参与C、ATP的组成中与脂肪酶相同的元素只有C、H、O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处于动态平衡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表示免疫反应某一环节,X代表的细胞是(  )
A、效应T细胞B、浆细胞C、造血干细胞D、癌细胞如果稍微改变开普勒望远镜物镜与目镜间的距离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百度知道
如果稍微改变开普勒望远镜物镜与目镜间的距离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今天刚做这个实验。会看到模糊不清的像,原因是原来物镜和目镜的焦平面在同一平面上,如果稍微改变开普勒望远镜物镜与目镜间的距离,目镜所成的像不在物镜的焦平面上了,所以像会变得模糊不清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开普勒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的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1所示.图2是图1中a组合观察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组合视野最暗B.d组合可能观察不到细胞C.b组合比c组合看到的细胞数少D.由a组合转变为c组合进行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考点】.【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镜镜头越长,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约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分析乙图:图乙是甲图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物象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解答】解:A、物镜的镜头越短,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远,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因此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最大,A错误;B、高倍镜下视野最小,故在低倍物镜下,若物象没有在视野中央,直接换高倍物镜,有可能看不到物象,B正确;C、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物镜镜头越长,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近,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约少,b组合比c组合放大倍数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多,C错误;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现在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物镜放大倍数、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和高倍镜的操作关系,对于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老师 难度:0.80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欢迎来到橡皮网
您现在的位置:&
题号:3955897试题类型:单选题 知识点: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更新日期:
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的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难易度:较易浏览次数:1次
新注册用户,每天可免费查看10道试题答案和解析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显微镜使用方法总结:1、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 2、在使用高倍镜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观察的标本应选择没有细胞重叠的区域。3、若镜头脏了,不能用手擦,也不能用布擦,应用专门的擦镜纸来擦。4、标本切的厚薄不均匀导致物像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较模糊。反光镜调整不好,会导致视野一半明亮,一半黑暗。&,知识点拨:(1)进行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反光镜或是光圈,使视野明亮,便于使用高倍镜观察。(2)制作临时装片时,如果观察的是植物细胞,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如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需要滴加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3)无论选取动物组织细胞还是植物组织细胞,一定要量少,并且要在载玻片上将观察材料展开,以便于观察。(4)观察时,要遵循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的顺序。在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显微镜的结构图:&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简图: ,&知识拓展: 1、低倍镜换高倍镜后细胞数目的计算: (1)放大倍数问题 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比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目的变化关系: ①若视野中细胞成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个细胞,放大倍数变成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日=m÷(400÷40)=m/10(个)。 ②若视野中细胞均匀分布,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如: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m个均匀分布的细胞,放大倍数变为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日=m÷(400÷40)2=m/100(个)。 2、显微镜的放大径向放大,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且放大的是长和宽不是面积。3、目镜和物镜的比较:(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放大倍数越大;(2)物镜上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象清晰时距离装片越近。 4、污点位置分析:(1)污点的位置可能有三个:物镜、目镜或装片。(2)判断方法:先移动装片,若污点移动说明污点在装片上。若不移动,再转动目镜,若污点也转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若污点不转动,在转动转换器换用其他物镜,若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5、成像:(1)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倒像,相当于把标本水平转180度后所呈现的状态。如“b”成的物象是“q”。(2)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时,物象在“左下方”就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即在哪往哪移。 6、高倍镜、低倍镜与视野大小、明暗的关系:
相关试题推荐
1、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水藻类大量滋长、污染水体。轮叶黑藻可以抑制水中各类藻类的生长繁殖,有人对此作了如下研究:①制备轮叶黑藻浸提液备用②把6只烧瓶进行标号③往每个烧瓶添加湖水样300ml④往1、2、3号瓶各加30ml蒸馏水,4、5、6号瓶各加30ml轮叶黑藻提液;⑤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分别于第2、4、6天测量各瓶中混合藻类的生物量(用叶绿素a的含量表示,单位mg/L),记录如下表: 烧瓶 2天[ 4天[ 6天[ 叶绿素a含量 叶绿素a平均含量 叶绿素a含量 叶绿素a平均含量 叶绿素a含量 叶绿素a平均含量 1 2.10 2.00 2.40 2.40 2.58 2.60 2 1.98 2.39 2.59 3 1.92 2.41 2.63 4 1.50 1.60 1.20 1.20 0.51 0.52 5 1.60 1.30 0.55 6 1.70 1.10 0.50 &&&&&&&&&&&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1)为什么不用显微计数法来描述培养瓶中混合藻类的生物量?__________________。(2)本实验的
2、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发生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3、 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4、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
5、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1)D;(2)①④;(3)左
解析试题分析:(1)观察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左眼用来观察物像,而右眼用来绘图,故选D,(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④和短物镜①,(3)因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图甲物像偏左,应向右移动,因此装片应该向左平行移动。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平时养成良好的正确的操作观察习惯,平时多使用,多观察,多思考即能做好此类题。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生物
(2009?锦州)显微镜的使用.(1)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如图的(D)(2)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请你帮他想一个补救的办法: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A)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C.黑藻叶片细胞&& D.菠菜叶肉细胞(4)观察血涂片时,看到了图①所示的物像.如果要在同一视野中进一步清晰观察白细胞A(如图②),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应当进行的操作是(C)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科目:初中生物
(1)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图甲的D.(2)图乙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①④.(3)A、B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A变为视野B时,操作方法是左.
科目:初中生物
如图分别为细胞结构和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如图的D(2)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的中央滴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染色所用的液体是稀碘液.(3)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⑥]细准焦螺旋.(4)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请你帮他想一个补救的办法: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再转动目镜,污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污点在物镜.(5)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A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B.黄瓜表层果肉细胞&&&&&C.黑藻叶片细胞&&&&&&D.菠菜叶肉细胞(6)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应该是如图中的B(填A或B).(7)细胞结构中,[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科目:初中生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是生物学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请根据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解答下列问题:(1)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正确的用眼方式是B.(2)下图是一台光学显微镜镜盒里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有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宜选用甲和丁组合;若要看到较清晰的细胞结构,宜选用乙和丙组合.(3)用显微镜观察制作好的临时装片,在镜下已经找到观察物,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细准焦螺旋.(4)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移动载玻片和转动转换器后,污点仍然不动,则可判断污点在目镜.(5)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图甲所示状态转化为图乙所示状态,其正确的操作是:①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②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科目:初中生物
显微镜的使用(一)图1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和[].(2)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小的结构是[].(3)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4)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5)把玻片标本放上[]后,要用标本夹压住,标本要正对[]的中央.(二)(1)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图中的.(2)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请你帮他想一个补救的办法:.(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B.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C.黑藻叶片细胞&&&&&&&&&&&&&&D.菠菜叶肉细胞(4)如图2观察血涂片时,看到了图①所示的物像.如果要在同一视野中进一步清晰观察白细胞A(如图②),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应当进行的操作A.转动转换器&&&&&&B.转动细准焦螺旋&&&C.转动粗准焦螺旋&&&&D.调节反光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