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相同链路层的代价不同?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内容
快捷导航:
CCNA: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来源:考试大&&&【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日
  一、概述
  如果把距离矢量路由选择协议比作是由路标提供的信息,那么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就是一张交通线路图;因为它有一张完整的网络图,所以它是不容易被欺骗而作出错误的路由决策的;链路状态不同于距离矢量依照传闻进行路由选择的工作方式,每台路由器都会产生一些关于自己、本地直连链路以及这些链路的状态(以此而得名)和所有直接相连邻居的信息。这些信息从一台路由器传送到另一台路由器,每台路由器都做一份信息拷贝,但是决不改动这些信息,最终每台路由器都有一个相同的有关网络的信息,并且每台路由器可以独立地计算各自的最优路径;
  链路状态协议,有时也叫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或分布式数据库协议,是围绕着图论中的一个着名算法-E.W.Dijkstra的最短路径算法设计的;链路状态协议有以下几种:
  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SPF;
  CLNS或IP ISO的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IS-IS;
  DEC的DNA阶段5;
  Novell的NetWare链路服务协议NLSP.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协议的基本步骤如下:
  1、每台路由器与它的邻居之间建立联系,这种联系称为邻接关系;
  2、每台路由器向每个邻居发送链路状态通告LSA。对每台路由器链路都会生成一个LSA,LSA用于标识这条链路、链路状态、路由器接口到链路的代价度量值以及链路所连接的所有邻居。每个邻居在收到通告后将依次向它的邻居转发(泛洪)这些通告;
  3、每台路由器要在数据库中保存一份它所收到的LSA的备份,如果所有路由器工作正常,那么它们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应该相同;
  4、完整的拓扑数据库,也叫做链路状态数据库,Dijkstra算法使用它对网络图进行计算得出到每台路由器的最短路径;接着链路状态协议对链路状态数据库进行查询找到每台路由器所连接的子网,并把这些信息输入到路由表中.
  二、邻居
  邻居发现是建立链路状态环境并运转的第一步,它将使用Hello协议(Hello Protocol)。Hello协议定义了一个Hello数据包的格式和交换数据包并处理数据包信息的过程;Hello数据包至少应包含一个路由器ID CRID和发送数据包的网络地址。路由器ID可以将发送该数据包的路由器与其他路由器惟一地区分开,例如,路由器ID可以是路由器一个接口的IP地址。数据包的其他字段可以携带子网掩码、Hello间隔、线路类型描述符和帮助建立邻居关系的标记,其中Hello间隔是路由器在宣布邻居死亡之前等待的最大周期;
  当两台路由器已经互相发现并将对方视为邻居时,它们要进行数据库同步过程,即交换和确认数据库信息,直到数据库相同为至;为了执行数据库同步,邻居之间必须建立邻接关系,即这们必须就某些特定的协议参数,如计时器和对可选择能力的支持,达成一致意见。通过使用 Hello数据包建立邻接关系,链路状态协议就可以在受控的方式下交换信息,与距离矢量相比,这种方式仅在配置了路由选择协议的接口上广播更新信息(组播)!
  除建立邻接关系外,Hello数据包还可作为监视邻接关系的握手信号。如果在特定的时间内没有从邻接路由器收到Hello数据包,那么就认为邻居路由器不可达,随即邻接关系被解除。典型的Hello数据包交换间隔为10s,典型的死亡周期是交换间隔的4倍.
  三、链路状态泛洪扩散(Flooding)
  在建立了邻接关系之后,路由器开始发送LSA给每个邻居,同时,每个邻居保存接收到的LSA并依次向它的每个邻居转发,除了发送该LSA的邻居之外,在这里优于距离矢量的一个特点是:LSA几乎是立即被转发的!因此,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链路状态协议的收敛速度要远远快于距离矢量协议;
  泛洪扩散过程是链路状态协议中最复杂的一部分,有几种方式可以使泛洪扩散更高效和更可靠,如使用单播和多播地址、校验和以及主动确认,其中有两个过程是极其重要的:排序和老化;
  1、序列号
  假设这样一种情况:路由器C先从B收到了A发出的一个LSA并保存到自己的拓扑数据库中,接着又通过路由器F收到了同样的这个由A发出的LSA,路由器C发现数据库中已经存在了该LSA(知道是从B收到的),那么路由器C从路由器F接收到的这个LSA是否应该向路由器B转发?答案是不转发!因为路由器B已经收到了这个LSA,由于路由器C从路由器F接收到的LSA的序列号与早先从路由器B接受的LSA序列号相同,所以路由器C也知道这一情况,于是将该LSA丢弃;
  当路由器A发送LSA时,在每个拷贝中的序列号都是相同的,此序列号和LSA的其他部分一起被保存在路由器的拓扑数据库中,当路由器收到数据库中已存在的LSA且序列号相同时,路由器将丢弃这些信息;如果信息相同但序列号更大,那么接收的信息和新序列号被保存到数据库中,并且泛洪扩散该LSA;
  因为序列号被携带在LSA中的一个固定字段内,所以序列号一定有上限,那么当序列号到达上限时会发生什么呢?
来源:考试大-
责编:zj&&&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模板不存在,请添加模板后再生成!E:\wwwroot\www_233_com\Templets\three\Templets\soft\small\cont_b_st.htm
暂无跟贴,欢迎您发表意见
考试大思科认证评论排行
1.&&评论5条
2.&&评论4条
3.&&评论4条
4.&&评论3条
5.&&评论3条
6.&&评论2条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复杂网络上链路预测的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计算机网络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82页1下载券7页1下载券68页1下载券3页免费144页1下载券 100页1下载券2页1下载券39页免费75页免费13页免费
计算机网络层|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4.8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8.2.1 路由器LSA(组图)
日12:07  来源:
  8.2.1 路由器LSA  路由器LSA是由每个器由器为它所属的每个区域产生的。这些分组描述了路由器到区域连接链路的状态并且只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被泛洪。所有在一个区域内的路由器链路必须在一个单一的LSA中描述。  路由器LSA通过特定区域泛洪;可是,这个LSA的泛洪被限制在一个区域中。一个路由器的路由器LSA不能存在于区域之外;否则,OSPF中的每个单一路由器将不得不承运巨大数量的细节信息。这些细节存在于一个区域之内。路由器表明它是否是一个区域边界路由器(ABR)、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或者是一个虚链路的终点。  图8-8 显示了路由器LSA的分组格式。(点击查看大图)图8-8 路由器LSA分组格式  下面的列表描述了路由器LSA分组中的字段。   V比特--这个比特用于确定它是否是一个虚链路终点。  E比特--这个比特用于确定这个路由器是不是一个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  B比特--这个比特用于确定这个路由器是否是一个区域边界路由器(ABR)。  链路数量--它含有路由器链路的数量。注意对一个区域来说,这个路由器LSA在一个单一的LSA中包含有这个区域中所有的路由器链路。  链路ID、链路数据和类型--类型字段表示4种路由器链路类型。另外两个字段,链路ID和链路数据,依据网络类型表示4字节IP地址值。在这里一个要注意的事情是这儿可能有两种类型的点到点链路:有编号的(numbered)和无编号的(unnumbered)。如果是有编号的点到点链路,则链路数据字段含有与邻居相连的接口地址。如果是无编号链路,则链路数据字段含有MIBIIIfindex值,它是一个与每个接口相关的唯一的值。它的值通常从0开始,如同在0.0.0.17中一样。表8-3列出了链路ID和链路数据字段的所有可能值。  ToS和ToS度量(Metric)--这些字段代表服务类型并且通常设置为0。  度量--这个字段包含有一个特定链路的OSPF代价。计算OSPF代价的公式是108/链路带宽。例如,一个快速以太网接口的度量将是1。度量由接口带宽直接决定,而接口带宽是可配置的。这个用于度量计算的公式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实施。第一种方法是在接口上使用ipospfcost cost命令其中cost是链路的OSPF代价。第二种方法是在routerospf配置下使用auto-costreference-bandwidthreference-bandwidth命令。这个参考带宽(reference-bandwidth)实际改变了在度量计算公式中108这个值。  表8-3 不同的路由器链路类型  类 型  描 述  链路ID  链路数据  1  点到点有编号的  邻居的路由器ID  接口IP地址  1  点到点无编号的  邻居的路由器ID  MIBII IfIndex值  3  中继(transit)  DR的IP地址  接口IP地址  4  端(stub)  IP网络号  子网掩码  5  虚链路  邻居的路由器ID  接口IP地址  路由器LSA例子  例8-1显示了Cisco路由器上的一个路由器LSA的输出。  例8-1 路由器LSA的输出  RouterB#show ip ospf database router 141.108.1.21LSage:1362Options: (No TOS-capability, DC)LS Type: Router LinksLinkStateID: 141.108.1.21Advertising Router: 141.108.1.21LS SeqNumber:Checksum: 0xE914Length: 60Area Border RouterNumberofLinks: 3Link connected to: another Router (point-to-point)(LinkID)Neighboring Router ID: 141.108.1.3(Link Data) RouterInterfaceaddress: 141.108.1.2Number of TOS metrics: 0TOS 0 Metrics:64  Link connected to: another Router (point-to-point)  (Link ID) Neighboring Router ID: 141.108.3.1  (Link Data) Router Interface address: 141.108.1.2  Number of TOS metrics: 0  TOS 0 Metrics: 64  Link connected to: a Stub Network  (Link ID) Network/subnet number: 141.108.1.2  (Link Data) Network Mask: 255.255.255.255  Number of TOS metrics: 0  TOS 0 Metrics: 0  例8-1的输出显示出了3种链路。在这个输出中一些应注意的重要事情(图中标出的高亮部分)如下:  一般情况下,LS年龄字段应小于1800。  在一个路由器LSA的情形中,链路状态ID字段和通告路由器字段应该有相同的值,如例8-1中所示。  这个路由器是一个ABR并且有三条路由器链路。  对每一条点到点链路,都有一个端链路用以提供链路的子网掩码。在这个例子中,有两条点到点链路和一条端链路与这两条点到点链路相关联,因为网络类型是点到多点的。因而,如果这儿有300条点到点链路,路由器将产生300条点到点链路和300条端链路来访问与每个点到点链路相关联的子网。在这个例子中点到多点网络类型是更好的选择,有两个原因:  每个点到多点网络只需要一个子网。  路由器LSA的大小被减半,因为将只会有一条端链路去访问一个点到点网络上的子网。这条链路通常是一个主机地址。  如果按这些信息画一幅网络拓扑图,你将能看到一个OSPF网络的一小部分,如图8-9所示。图8-9 根据包含在路由器LSA中的信息而画出的网络拓扑  回书目
【来源:】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05/21 10:1004/14 16:1804/14 16:1802/19 09:2502/19 07:1002/17 19:2202/15 10:0802/14 16:13
感谢您的参与!查看[]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路由器交换方式和负载均衡
进程交换(Process
Switching)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交换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条数据流(Flow)中的第一个包(Packet)将被置入系统缓存(System
Buffer)。其目的地址将会拿到路由表中去查询比对,路由器的处理器(CPU or Processer)同时将进行CRC校验,检查包是否正确。然后数据包的二层MAC地址将会被重写,替换为下一跳接口的MAC地址。对这条数据流(Flow)中的第2个、第3个数据包……将会继续这样相同的操作,包括查询路由表、重写MAC地址,CRC校验等。这种方式无疑是延迟最大的,因为它要利用System Buffer以及Processor去处理每个收到的包。但是我们仍然有机会使用这种交换方式,比如在进行基于数据包的负载均衡,或是debug ip packet时。因为默认情况下,思科路由器会启用Fast Switching或Optimum Switching或是CEF Switching,而不是Process Switching,所以我们只能通过:no ip route-cache来禁用Fast Switching,这在另一种意义上正是开启Process Switching。
命令:R1(config-if)#no
route-cache&&&&&&&
//启用进程交换(禁用快速交换)
注意:命令debug
packet仅允许观察进程交换的数据包,将启用进程交换,所有数据包都被送至进程记录,CEF交换、快速交换等的数据包将不被显示出来。
快速交换(Fash
Switching)/路由缓存交换(Route-Cache Switching)
快速交换要优于Process Switching,它采用了路由缓存(Route
Cache)来存储关于某条数据流(Flow)的特定信息,当然会包括诸如目的MAC地址,目的接口等内容。这时我们只需要对一条数据流(Flow)中的第一个包做Process Switching,并把信息存入Cache,所有后续数据包,可以不必再中断System Processor去执行查询等操作,直接从Cache中提取目的接口,目的MAC地址等,这样大大加速了包转发速度。Fast
Switching在某些资料上可能被称为Route-Cache Switching。思科1600、1700、2500、2600系列路由器的Ethernet、Fast
Ethernet、Serial接口默认采用的就是Fast Switching。
命令:R1(config-if)#ip
route-cache&&&&&&&
//启用快速交换
&&&&&&R1#show
cache&&&&&&&
//查看快速交换
最优交换(Optimum Switching) 和 分布式交换(Distributed
Switching)
这两种交换模式,从原理上来讲都与Fast Switching极为相似,比如Optimum
Switching其实采用了一种经过优化的交换缓存(Optimumed Switching Cache),它的速度要较平常Cache要快。Distributed
Switching需要使用Versatile Interface
Card这种硬件卡,又称VIP
Card。它会自已保存一份Route
Cache,这样查询时就不必等待使用共享的系统缓存(Shared System Buffer)了,无论相对于Fast Switching还是Optimum
Switching来讲,都是比较快的。这两种模式一般只在思科高端设备上有所应用,比如7200系列的路由器或12000系列的路由器。
命令:R1(config-if)#ip route-cache
optimum&&&&&&&&
//启用最优交换
R1(config-if)#ip route-cache
distributed&&&&&&&
//启用分布式交换
R1#show ip cache
optimum&&&&&&
//查看最优交换
Netflow交换(Netflow
Switching)
这种模式是最值得参考的,它完全基于其它Switching
Mode,重点在于对流经的数据包进行计费、监控、网管。但值得提的是,这种模式也要存储相关信息,据统计大致65536条数据流(Flow)会耗费4MB的System
命令:R1(config-if)#ip route-cache
flow&&&&&&&
//启用Netflow交换
R1#show ip cache
flow&&&&&&&
//查看Netflow交换缓存
&&&&&R1(config)#ip
flow-export&&&&&&&
//将Netflow审计的数据包转发到指定设备
Cisco特快交换(Cisco Express
Forwarding)
Cisco CEF是最为高效的一种三层协议,很多人容易对CEF产生误解,所以我们仍然要说明它的来原。CEF采用了基于硬件的平台,它不仅仅是将数据都存入System
Buffer,而是将整个路由表、拓扑表,以及所有的下一跳地址、MAC地址全部进行“预存”,只要路由表、拓扑表中存在的条目,无论是否有数据请求发往其目的地址,都会提前预读取,预设置缓存。具体来说它是通过全用转发信息表(FIB)和邻接表来实现的,它事先从路由表中获取信息并把信息存储在转发信息库(FIB)中,当任何数据包需要这些信息时可以立即使用。FIB包括路由表中的所有目标网络,它们可以随着网络拓扑的变化而调整。CEF使用一个单独的数据表--邻接关系表,为FIB的每个表项维护第二层转发信息。邻接关系表由第二层信息构成,(这些信息可以由IP、ARP或IPv6邻居发现协议学习到)。FIB和邻接表是在数据包转发之前建立的,当有新的数据请求发送时,就不需要CPU去查询路由表转发一次后把信息存入缓存,或查询目的接口,目的MAC地址等信息,而是直接从缓存中读取,从而使转发速度得以大大提高。
IPv4、IPv6关于负载均衡和CEF的说明:
1.对于IPv4,CEF支持基于目标网络的负载均衡和基于数据包的负载均衡;
& 对于IPv6,CEF仅支持基于目标网络的负载均衡。
缺省的交换模式是Process Switching。
2.针对IPv4可以使用ip cef激活CEF;
& 而对IPv6,必须先启用ip cef
,再使用ipv6 cef激活CEF。
3.可以通过show ip cef / show ipv6 cef 查看路由器是否启用CEF。
命令:R1(config)#用来为所有接口激活CEF(全局配置命令)
R1(config-if)#no ip route-cache
cef&&&&&&&
//可以选择性地在某些接口CEF(接口子命令)
R1#show ip
cef&&&&&&&
//查看路由器是否启用CEF,CEF全部信息
R1#show ip cef
detail&&&&&&&
//查看CEF全部详细信息
R1#show ip cef int
se0/0&&&&&&&
//查看CEF特定接口信息
R1#show ip cef int se0/0
detail&&&&&&&
//查看CEF特定接口详细信息
R1#show cef
int&&&&&&&
//查看使用了哪一种负载均衡模式,CEF全部功能信息
R1#show cef int
s0/0&&&&&&&
//查看使用了哪一种负载均衡模式,CEF特定接口功能信息
注意:(no) ip cef是一个全局命令,当在接口下使用(no) ip cef时,自动跳转为全局命令。当使用no
ip cef时,则关闭了所有接口的CEF,ip route-cache
cef不起作用。
负载均衡的两种分类
等价负载均衡(Equal-Cost Load
Sharing):是将流量均等地分布到多条度量相同的路径上;
非等价负载均衡(Unequal-Cost Load
Sharing):是将报文分布到不同度量的多条路径上。各条路径上分布
的流量和路由开销成反比。开销越低的路径分配的流量越多。
说明:只有EIGRP支持非等价负载均衡,最多支持对6条路径的非等价负载均衡;可以通过差异变量(Variance)来确定哪些路由在非等价负载均衡中是可以使用的;并且可以通过设置最大路径数决定使用某几条链路。
负载均衡的两种方式:
基于目标网络的负载均衡 ip load-sharing
per-destination;
基于数据包的负载均衡 ip load-sharing
per-packet。
基于目标网络的负载均衡
ip load-sharing
per-destination
基于目标网络的负载均衡允许路由器使用多条路径来负载均衡,它是根据目标网络中的目的地址分配负载量的。并且它可以确保数据包总是使用相同的路径,并按照它们发送的顺序到达目的地址。这种方式的负载均衡最适用于需要数据包按照某种顺序到达的应用。例如,有两个网络A、B,A-B间存在两条路径,那么从A去往B地的第一个目标的报文走第一条路径,去往B的第二个目标的报文走第二条路径,去B的第三个目标的报文走第一条路径,依此类推……随着目标网络地址数量的增加,负载均衡会变得更加有效。大多情况下路由器都采用这种负载均衡方式,并且它也是Cisco
CEF使用的缺省负载均衡方式。
基于目标网络的负载均衡和Cisco
CEF:准确来讲,CEF是按照源、目的地址对(Hash出一个值)进行负载均衡。相同源、目的地址对的流量都会从同一个接口出站,而不同源、目的地址对的流量可能会从下一个接口出站。
命令:R1(config-if)#ip load-sharing
per-destination&&&&&&&
//基于目标网络的负载均衡
基于数据包的负载均衡 ip load-sharing per-packet
使用基于数据包的负载均衡的路由器可以在多条链路上连续发送数据包,而不用考虑主机或用户的具体情况。这种负载均衡采用轮转机制来确定每个数据包走哪条路径到达目的地址。缺点是不能确保每一个数据包遵循相同的路径,将导致数据包无序到达。这对某些应用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如VoIP)。假设去往某一目标网络的报文走的第一条链路,当路由器又收到去往该网络的报文后,将从第二条链路上发送,依此类推……(假设各条链路是等价的),如果链路代价不同的话,路由器将会按照代价比例来分配各链路的流量分配。例如,在一条高代价链路上发送一个报文,可能低代价的链路上就会发送三个报文。当路由器采用非默认交换方式时,即处于进程交换模式时,将采用这种负载均衡。通过使用此方式在不均衡的数据流量需要在多条路径上进行负载均衡是非常重要的。
命令:R1(config-if)#ip load-sharing
per-packet&&&&&&&
//基于数据包的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和Cisco
1.CEF缺省的负载均衡方式是基于目的网络的负载均衡,IPv4缺省的交换模式是CEF,Ipv6缺省的交换模式是
& Process Switching。
2.CEF事先从路由表中获取信息并把信息存储在转发信息表中(FIB),当数据包需要这些信息时可以立即使用。
FIB包括路由表中的所有目标网络,如果路由表稳定且不发生改变,那么FIB也不会变化。
3.CEF使用一个单独的数据表--邻接关系表,为FIB的每个表象维护第二层转发信息。邻接关系表由第二层信息构
& 成,例如,这些信息可以通过ARP或IPv6邻居发现协议学习到。
4.FIB和邻接关系表是在数据包转发之前建立的。
5.CEF在缺省的情况下是基于目标进行负载均衡,这实际上是按照源目地址对进行负载均衡。所有发往特定目标
地址的流量只要源地址相同都会从相同的接口出站,而不同源地址对的流量可能从下一个接口出站。
6.基于数据包的负载均衡是交换IPv4数据包的另一种方式。
7.对于IPv6,CEF仅支持基于目标网络的负载均衡方式。
8.基于数据包的负载均衡方式意味着在不同的链路上发送数据包,即使在路径等代价、目标相同的情况下也是
& 样。如果路径代价不同,那么可能会在高、低代价路径上按照代价比例进行分流。
9.基于数据包的负载均衡方式可以更加均匀地分布流量。但是数据包选择不同的路径去往目标网络会引起非顺序
& 到达。对于某些应用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例如VoIP.
10.为了确定CEF功能是否在路由器上被全局开启,可以使用命令show ip cef和show ipv6
cef。如果缺省情况下
&& CEF没有被打开,针对IPv4可以使用命令ip cef
,而对IPv6来说,必须先打开IPv4的CEF,然后使用命令
&& ipv6 cef打开此功能。
11.在IPv4下,命令ip load-sharing
per-packet可以打开基于数据包的负载均衡功能,如果需要打开基于目标
&& 地址的负载均衡,可以使用ip load-sharing
per-destination命令。你可以使用命令show cef interface来
&&&检查使用了哪一种负载均衡模式,该命令可以给出在这个接口上配置的CEF信息。
12.路由器通常根据入站接口和源与目的地址类型确定是否使用CEF交换。对于考虑使用CEF的路由器来说,出站
接口交换模式必须配置为CEF,如果接口上配置了CEF,那么CEF将尝试交换数据包。否则,CEF会把数据包交
付给仅次于最好的可用交换方法去处理。对于IPv4,这种方法是快速交换,而在IPVv6中叫进程交换
&& (Process Switching)。
13.你可以使用命令show cef interface {interface}和show ipv6 cef
{interface} detail来验证在接口上CEF
&& 功能是否被打开。
基于目标网络的负载均衡和快速交换
1.IOS在配置快速交换的出站接口上执行基于目标网络的负载均衡,某路由器上IOS的缺省交换模式是快速交换。
2.快速交换的工作方式如下:
1&当路由器为第一个去往特定目标的数据包进行交换处理时,路由器将执行路由表查询并选择出站接口;
2&然后获取有关被选接口的数据链路信息(如ARP表),最后封装数据包并发送;
3&前面获取的路由和数据链路信息被输入到快速交换的高速缓冲中;
4&一旦去往相同目的地的后续数据包进入路由器,高速缓冲中的信息使路由器不必查找路由表和ARP高速冲,
就可以立即交换数据包。
3.快速交换意味着所有去往指定目的地址的数据包都从相同的接口被发送出去,因此交换时间和处理器的占用率
会大大降低。当去往相同网络内不同主机的数据包进入路由器且还存在一条可选路由时,路由器会在另一条路
径(非可选路由,也就是原来的那条)上发送数据包到目的地。因此路由器能够做得最好的就是基于目标网络的
& 负载均衡。
基于数据包的负载均衡和进程交换
进程交换(Process
Switching)即使对于每个数据包,路由器都要进行路由表查询和接口选择,然后再查询数据链路信息。因为每一个为数据包确定路由的进程都是相互独立的,所以不会强制去往相同目标网络的所有数据包使用相同的接口。正如许多设计选择一样,基于数据包的均分负载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种方式虽然使流量的分布比前一种方式更均匀,但是快速交换的较低交换时间和处理器占用的优点也随之丧失了。为了在接口上打开进程交换功能,可以在IPv4下使用命令no
ip route-cache。对于IPv6什么也不需要做,因为缺省情况下该功能是打开的。
哪一种交换方法会被用到?
1.IOS首先基于入站接口的配置和源与目的地址类型来决定交换模式;如果接口上配置了CEF,不管出站接口上配
& 置是什么,数据包都会被CEF交换;
2.如果入站接口上没有配置CEF,那么IOS会处理并转发数据包,并根据出站接口的配置,后续的数据包或者被快
& 速交换,或者被进程交换。
3.如果入站接口的CEF功能被打开,IOS将只使用CEF交换数据包。否则出站接口的配置会确定交换方法。注意,
如果在出站接口上打开CEF功能的同时又在入站接口上配置进程交换或快速交换,那么快速交换将被使用。
4.只有在入站接口上配置了CEF,它才会起作用。对于IPv4,尽管出站接口上打开了CEF功能,但是起作用的还是
& 快速交换。
5.有些时候后即使打开了CEF,但是并没有使用CEF交换数据包(例如访问列表的日志功能被打开和数据包将被记录
&&下来)。那么数据包将被送交仅次于最快的交换方法,例如IPv4下使用快速交换,在IPv6下使用进程交换。
网上这方面的知识比较少,本人手头上的资料有限,忙了两天,实验一直做不清楚,累死了~不详之处请见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链路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