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的关键在于应用 怎么应用

E-learning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网络教育研究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本期内容&&&&
第11期第12期第13期第14期第15期第16期第17期第18期第19期第20期第21期第22期第23期第24期第25期第26期第27期第28期第29期第30期第31期第32期第33期第34期第35期第36期第37期第38期第39期第40期第41期第42期第43期第44期第45期第46期第47期第48期第49期第50期第51期第52期第53期第54期第55期第56期第57期第58期第59期第60期第61期第62期第63期第64期第65期第66期第67期第68期第69期第70期第71期第72期
Elearning动态专家论坛人大网院教、学、研实践探索学术文摘远程教育科研档案
统筹和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
中国电脑教育报
从1995年末的百兆校园网,到现在的万兆网络,华东师范大学的网络历经12年的风雨沧桑,目前已经建设得比较稳定和成熟,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有力支撑。为了探究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成功的秘诀,记者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兼网络中心主任沈富可老师。  
记者: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您能否谈谈您这些年从事信息化工作的经验和心得呢?  
沈富可: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的建设是全校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离不开学校的正确领导,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以及网络中心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就我自己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经验而言,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注重系统的统筹规划。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实现起来就比较困难,你不仅要考虑到网络未来的趋势,还要考虑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很多时候需要在有限的经费下权衡各个方面的利益,以期达到最优。做好网络整体规划,为未来的发展留出空间,能够节省很多物力和财力,工作起来也比较顺利。
另外一点就是注重应用系统的建设。网络建设之初,很多学校过多关注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忽略了应用系统的建设,因此购买了昂贵的硬件设备却没有用起来。我们学校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在硬件投入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各类管理系统的建设,尽量做到系统简单、实用,最终让每个设备都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记者:随着对教育信息化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已经逐渐成熟,但同时仍无法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您认为目前哪些问题最突出?  
沈富可:首先,在硬件设施不断更新、各种新技术被相继采用的同时,网络管理的复杂度大幅度增加,而网络的可用性似乎并没有提高很多;其次,为了解决安全、控制、计费等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些网络管理和控制设备,这让网络的结构更加复杂了,但是校园网络作为一种基础设施,让师生感觉是它依然是一种不可靠的基础设施,以至于大家对网络有问题这种现象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再次,网络安全仍然是困扰管理人员和师生的严重问题,各种防病毒的机制和系统在肆虐的病毒面前显得很无力;最后,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和已经建设完成后,如何保证用户所要求的多方面、高质量服务也尤为重要。  
记者:既然目前信息化的建设有这些问题存在,那么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呢?  
沈富可:要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必须对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内容、技术路线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规划。我们认为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应该包括高可用网络通信平台、开放的基础服务平台和完善的公共服务。  
首先要建设高可用的网络通信平台。建设高可用的网络通信平台的目标是减少网络中断的可能性,保证网络持续畅通。现在可选择的技术和设备很多,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在实用和可行性要求下满足自己的要求,以最小的代价实现目标。  
其次是要建立开放的基础服务平台。要使得我们的校园网络上可以支撑多种应用系统,必须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服务,这些基础的服务要提供开放的应用开发接口(API),这些接口标准必须由学校自己制订和掌握,这样的话,就可以在此之上容许多个应用系统有不同的开发商完成,作到应用系统的分步实施的时候不偏离原来的总体规划。  
最后还要重视用户服务方面的建设。随着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应用增加,用户服务的内容、范围、专业化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在机构设置上也有交叉,对用户来讲面对的是用户服务多接口,也缺乏流程化和规范化,有必要在用户服务上进行加强、整合和规范。  
记者:现在很多高校都期望通过“信息门户”的建设为用户实现“一站式”服务,您能否谈一下对“信息门户”的看法?  
沈富可:“信息门户”中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就是对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各种服务需求进行集中受理,在具体的应用系统中采用统一门户网站、统一身份认证、个性服务等手段进行网上服务的整合,同时建立以信息技术部门人员为主,各个院系以及智能部门人员为辅的多级信息管理和服务梯队。建立“信息门户”,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为用户提供非常人性化的服务和支持;此外,还要考虑一个机制问题,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怎样的制度,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足以支撑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在哪方面?  
沈富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多媒体教室的网络化,很多老师希望在网络上有一个独立的、可自由管理的存储空间。为了能够方便老师的日常使用和管理,我们计划为老师建立内容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安全、保密、简单易用等实现要求和建设目标,老师使用它的时候可以不必担心内容丢失,也不必担心其中的内容被未授权访问。不仅提供了统一的文件管理方法,还提供了按照各种属性查找、修改日志记录等功能。虽然内容管理系统的功能表面上很像一个“网络文件夹”,但它比文件夹的功能要强大,文件夹对文件的管理是用户自己管理的,而用户管理系统则是系统提供工具来管理,如用户除了可以根据关键字、修改日期、创建人以及其他用户自定义的属性等多种方式来查找文件。教育信息化
-中国教育网络
当前位置:
网格应用是关键
作者:文/本刊记者 康文军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ChinaGrid的海量信息处理网格(Mass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Grid,简称MIPGRID),利用中国教育科研机构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在网格公共支撑平台的基础上,建立面向海量信息处理的网格应用环境,将分布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机构的计算、存储和信息资源以有效的方式组织起来,提供海量信息处理的高性能计算与资源共享环境,示范大学数字博物馆应用网格、高能物理计算应用网格、AMS02(太空磁谱仪)数据处理与分析应用网格等。
  3月26日,本刊采访了ChinaGrid海量信息处理网格方面的主持专家陈小武博士。
  记者:据悉,教育网格五大应用之一的海量信息处理网格项目由北航牵头搞,请问目前工作进程如何?
  陈小武:对,除了北航,还有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共同参与。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主要有四块:三个典型应用和一个应用环境。三个典型应用分别是基于海量信息处理网格的大学数字博物馆应用网格、高能物理计算应用网格、AMS02数据分析与处理应用网格;一个应用环境是基于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的公共支撑平台CGSP,充分考虑相关应用的实际需求,研究并集成一个面向海量信息处理的网格应用环境。
  除此之外,我们正在研究开发针对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的访问网格,做访问网格的目的是为利用网格工作的非计算机专业人士提供好的界面,拓展网格应用领域和用户群体。具体地说,其中主要涉及到网格服务模式、图形图像、视频音频、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技术。
  记者:北航目前主要做的是大学数字博物馆应用网格,请着重谈谈这方面的应用情况。
  陈小武:教育部有另一个项目在做各个大学博物馆的信息化工作,做好后每个大学博物馆都能以网站的形式提供信息服务,但它们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可能成为所谓的信息孤岛。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孤岛联系起来。迄今为止,已经利用网格技术实现了4个大学数字博物馆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开通了第一个版本的大学数字博物馆应用网格,计划今年内完成18个数字博物馆的资源整合。
  整合的意义何在?首先是方便了用户,提高了效率。比如,以前你想获得需要的标本信息,要分别去18个数字博物馆去找,要进入18个网站,最少要点击18次;现在只要点击一次,进入一个数字博物馆应用网格,就可以一次性地从这18个网站中获得你要的标本信息。使用时间可能从以前的一天变成了30分钟。以后如果连接的数字博物馆达到100家,也可以把这100家整合到一个网格中。
  第二,我们不需要把所有的数字博物馆集中在一个硬盘上,也不做备份,不需要重新建设大量的硬件设备,只需要在各个地方的数字博物馆系统中安装一个小软件,就可以实现基于数字博物馆网格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从我们的数字博物馆网格门户可以下载这个软件(),还可以看到这种应用的一些演示。
  第三,与一般搜索引擎不同的是,这个数字博物馆网格直接从各个数据库、Web资源中获得标本信息,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信息是最终信息,例如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等,而不是一些需要用户再次判断和寻找的链接地址。而且可以为一些用户提供建设数字博物馆的共享软件和开发工具。
  更重要的是:通过网格提供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服务,为挖掘出数字博物馆之间的联系提供计算平台。比如说“马”,一般小孩只知道是种动物,但不知道还有“野马”战斗机,数字考古博物馆里还有“车马器”,数字矿物博物馆有象马一样的宝石等。点击数字博物馆网格,这些新鲜的知识都会扑面而来,可以使孩子的知识面在同一时刻扩展到各个领域。除了孩子,对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教师、公务员等,能起到素质教育、科普教育、专业学习、科学研究、辅助管理、社会进步等作用,应用范围很大。同时,为了提高信息服务质量,我们正在进一步研究网格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例如知识挖掘、语义Web、异构数据库的访问和集成等等。
  海量信息处理网格除了大学博物馆应用网格,还有山东大学负责的高能物理计算应用网格、东南大学负责的AMS02数据分析与处理应用网格。这两种研究都需要大量计算资源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网格可以将各种计算资源整合到一起,这样一来数据处理的周期就能缩短,节约大量科研时间,这可以为相关应用领域提供更高的计算能力,提高一些研究工作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目前已经有人用网格提供的计算服务,缩短研究的周期,例如,以前发表一篇论文前可能需要6个月的实验,现在可能只需1个月的实验。
  记者:刚才您谈到数字博物馆网格可以连接100家甚至更多,除了大学数字博物馆,这里是否还包括社会资源的整合?
  陈小武:对,这正是我们目前在考虑的问题。除了国内的博物馆,全世界的博物馆都可以连到一起,年前我去欧洲考察时就跟伦敦大英博物馆谈到共享资源的问题,他们很感兴趣。除了社会上的数字博物馆,甚至个人都可以参加进来。现在很多人有数码相机、扫描仪,很容易把自己收藏的珍品、文物数字化后拿出来与大家共享。通过网格软件,很容易就能连到数字博物馆网格上。
  记者:中国教育网格项目从2003年开始实施,到今年年底结束。结束后有什么打算?
  陈小武:国家不可能养你一辈子。一般的,国家希望通过早期的分阶段支持,例如国家资助10年以后,使中国教育网格能够走向社会和市场,尤其是一些应用范围广的科学技术和基础建设。
  设想10年以后,中国教育科研网格的发展,可能主要需要自身的应用来支持。例如,可以采用一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希望享受计算、存储和信息服务的用户以会员的方式交一些费用,为资源提供者提供一点补助,这样可以使资源提供者改进他的计算环境、丰富他的信息内容,从而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格服务,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资源提供者与资源消费者各得其所,网格技术自身的研究和发展也有了动力,产业化的形成也就有了可能。
  从近期我们与国外的网格研究机构、企业和组织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的交流来看,网格应用的确是关键,社会和市场需要是网格发展的直接动力。例如,有些数字博物馆的市场化已经做的很好了,英国的一家博物馆已经开通远程复制品订购。比如我对凡高的一幅画很感兴趣,真迹当然在他的博物馆,接到我的预定后,他们会用高精度打印机打印出复制品,只需花十几欧圆,他们就会寄过来。对于未来的数字博物馆应用网格,可以考虑这种类似的做法,从而为数字博物馆应用网格的建设、为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不断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字体:   】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 追究责任。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 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门关键字―
版权所有: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opyright&1994-&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1、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关键在于什么
李秀霞_2014
曾经沧海1962
一是教师素质与能力,特别是教师运用教育信息于教育教学实际的能力。二是学校教育信息硬件配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层信息化应用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