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二中级口译译还有6个月,请考过的神人指导我一下时间表(就是复习的顺序,重点)

点击:232023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我通过人事部英语二级口译考试啦!
昨天Sandra给我来电话说成绩出来了。按她的指示,我急忙查北京人事部考试网,发现自己通考过了人事部二级口译!呵呵,一年的辛苦总算没白费。实务的分数不高,刚刚过线,呵呵!
我现在大三,马上就大四了。去年的今天我刚刚上口译班,那时的此刻,我应该正在北京忍受没有空调的酷暑。第一次考证的时候是大三上半学期,我当时报考了人事部的二级和教育部的三级口译。总的成绩是可以接受的,二级没有过,三级通过了,呵呵。也许就像倩倩所说,好事多磨~~~
转眼半年过去了。昨天,查到成绩以后,自己着实兴奋了一场。当时家里只有我,几声忘我的大声欢呼狠狠地排解了一下压在我心里整整一年的紧张和忧虑!因为大三下半学期是我在大学里最后一次能为考口译证书作充分准备的时间了。而如果考不上研究生,我必须要有一个东西给我的大学保底才行!而我计划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个人事部的二级!所以,很爽!!!现在,我正在为考北外高翻班作积极准备,下半个学期就不可能会有时间去进行大量口译练习,顶多是练一点点,保持状态罢了。考高翻班的300分英语试题中,有250分是笔译译内容,包括了文学性翻译和非文学性翻译,因此笔译过关就意味着初试通过。在复试的时候考的都是口译的相关技巧,这些内容我知道如何去准备,只是时间上可能不会那么充裕,所以整体看来很难。呵呵~这简直就是废话!
其实,我在知道成绩之前,早就想着要在通过二级以后写一个自己的二级考试心得。但是现在感觉,好像自己的这份心力不是很足似的。因为,另外一个重担让我不能完全地沉浸在喜悦之中,顶多是一夜的兴奋。今天我这个人就绵多了。但关于考二级,我还是想简单说一些东西,我相信这会比单纯的技巧更有效!
口译(交传)技巧在我看来就那么几个,明明白白放在那里:笔记、英文的听力和中文的听辨,在自己努力的过程中,精力投入的比例应该是4:3:3。也就是说,在练口译初期,笔记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笔记就没有入门!!!而笔记又在中文的听辨练习十分重要!因为你听到的中文句式应该立刻反应到你的笔记的格式上,从而在翻译的时候立刻分析、转换和说出自己的第二语言;在英译中的时候,听力是主导。能听懂才能记下来,而只要能记下来,说就不成问题!但,笔记的形式千差万别,不可能千篇一律。即使是同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到最后肯定也会生出很多变化。但总之:只要记得全,自己看得懂就是最好的笔记!英文的听力不必多说,就是多听,越多也好!然后,就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翻译就好啦……。在这个过程中,最好是要找一个伙伴进行练习,所以我要谢谢倩倩和Sandra!没啥说的~好人!
除了技巧,我想最重要的是信心!可以坦白的说,据我所知,在我们学校里,本科中没有其他人敢去学习、报考人事部的二级口译,都认为这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以后不敢说)。我想,这就是每年全国通过二口只有二三百人的最大杀手!无数生灵就这样被自己扼杀了!而事实证明:二级口译完全是在英语系本科生能力范围之内的东西!虽然这与一年的不懈努力人不开,但我们完全有理由坚信的一点是:这是可以达到的!如果说现在就去考欧盟口译司的考试,那可能死了都不行,但人事部二级不一样。还有一点就是大学的口译课教育没有正确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口译的入门。我想这主要的责任应该在老师身上。当想(准)学口译的学生的英语和汉语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口译入门的屏障就是笔记法。我在大二结束的暑假里参加了某培训班。在四十天左右的培训中,前七天,一天八小时是完完全全的笔记练习!就算这样,我们也就能掌握个皮毛而已,而我感觉自己真正能比较熟练的应用笔记法是在下半学期才开始的,也就是入门后半年左右。而在学校里则不一样。虽然老师对讲解的段落很详细正确,但笔记法却不忍相让,从而使很多同学即使有很好的语言天分,没办法记下相应的内容,从而无法发挥自己口语的优势,也就无从在稳健的进步中尝到口译的滋味!顶多是傻傻的隔江相望~。
在大学里,学口译的黄金期就是大二的暑假!在这之前,学生的英语实力可能还达不到,考专四等证书也会在时间上成为拦路虎!但如果真想高效利用时间,就不能再耽误了!错过了一个学期,可能你就永远无法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依我看来,因为你总会因上课等等事情弄得很分神,所以口译的学习不可能在一个学期内成型,顶多能够通过人事部或教育部的三级考试。想走得更远必须用一年的时间!当然,如果你不考研,另当别论!其实我这样说的目的无非就是一个:想学口译的得抓紧时间了!
这次二口的通过,我要感谢倩倩和Sandra,是她们曾和我并肩战斗!祝愿她们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走得更远更远!学口译,没有信心没有勇气的人是不敢干这个的!祝愿所有抱着相同理想的人都能有好运!呵呵~
考试技巧:
对提示的记录:如主题,主办方等
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翻译非常重要:给考官好的第一印象;不虎头蛇尾
会议体-开头结尾的套话和高频词汇
开头结尾现中心-主旨
考试第一段可能较长,同时也是适应空白时间的时候
空白时间足够-不磨蹭,不着急,不会就跳过;声音保持洪亮,中速-这样比一会儿快,一会儿卡要好的多
笔记-抓主旨,关键词和数字;最好在记笔记的同时做到在脑子里草翻;利用lag,
边记边听后面的;
快速整理-张嘴前,把笔记快速串一遍;
抓关联词-如but, however,
as a result,…
主语相对重复几率较大,抓宾语,并列关系可只翻其一;
拿不准,不会坚决不翻-但如果只记下来一句话的一部分,如果确定的话,个人觉得说上去比较好,说不定会有分;
每段结束在笔记上画分隔符,避免串行;在心理上,也要画分隔符,不能让前面的失误影响后面的发挥;
自信,放松并注意力集中非常重要,虽然不易做到,但需要趋向这一状态;
随时调整自己包括语速和状态;
英翻中更重要的是理解,逻辑;笔记起提示作用-少而精。
笔记抓主旨,然后是细节-在记笔记的同时最好快速在脑袋里反应英文对照词汇及可用句式;中文废话较多,及时删减,减少负担;
快速组织后,选句型,语速适中的顺下来;有能力的话,兼顾三单、时态和单复数;
在说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并调整后面的句子-这就是语速适中的好处;没有时间在开口之前,完整的串一遍,而且这样很容易担心时间不够而紧张,乱了方寸,还说不离娄;所以要充分利用短时记忆,随组织随翻译;
碰到不会的词,不要卡,跳过或者用简单的词解释一下;
对小词的应用:如with, in,
对简单动词词组的熟悉:如come,,,
get… call…etc. 即简单动词与小词的组合;
别蹦词,最好能出意群。
这部分出推断题的可能性大,别死找答案;
然而有时又需要严谨的对照题干-只能说明中国考官的阴险..;
当录音念题目要求时,快速阅读并准确理解题干-对题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这里粗心,很容易有先入为主的感觉,而且基本没有时间检查;
对逻辑-尤其是转折,对比等的判断;
对数字记录的要求。
选择正确的选项
快速阅读并正确理解题干;
坚持把文字听完,即时你已经选出答案,因为有时文的后半部分会出现转折。
快速阅读先题干,若有时间,再看选项;
细节题要仔细包括数字和一些支持论点的论据;
NOT要小心,别白扔分;
个人建议,跟着录音做题-通常题的顺序是按照文中出现的顺序;如果先记笔记,反过来做题-1浪费时间;2笔记不可能那么全;容易乱且脑力消耗太大;
若记笔记的话,做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笔记并努力与全文联系、整合。
写文章综述(偶的薄弱环节)
开头结尾尤为重要;
理解为先;
抓住一段的第一句话,通常可以从停顿、转折词来判断;
快速记录重点词组、中心词汇,边记录边听后面的细节描述,这样有时可以完成较完整的前面的记录;
注意成文的语法:三单、单复数和时态;
串一遍逻辑-对比、转折、因果;
严格按照文章顺序或内容整理笔记;除非把握十足,不要随意整合-例如:两句话,听对了一个,整合了一下,一个奋斗没捞着;
尽量听写原词-原谅中国的考官吧..;
还有一条基本上是废话就是-抓重要的主语、表态的动词及可能是给分点的宾语。
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偶旁边的在综合实力提前交卷了,偶崇拜的不行-她走的时候,我刚开始写综述..后来聊天,发现强人在加拿大读数学硕士,互留了msn
磁带翻面以后,偶的劣质磁带不转了,幸亏监考老师细心,请来领导援助,才化险为夷-估计折腾了5分钟,把我本来超常发挥的中翻英状态给搅和了,害得我后面连着卡了两回,还好及时调整,没出太大的漏子;
翻带的时候,一位领导到我考场参观,带走了三位同学,两美女一帅哥,大家都在猜疑所以然;考试结束后,下楼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他们被单独监考了…
我考场的两位监考老师干活不离娄,别的考场早就发卷了,她们还没完成签到呢,所以你别急,反正时间不少就行;对了,考试中间还有5分钟休息,特逗儿,在英-中和中-英交替的时候。
友情提醒:
草稿纸-足够足够的;建议打上格,使起来方便;最好再标上号,找起来也方便;
综合考试-先添机读卡,再写综述-个人建议,80-20原理;
小数字-BILLION
是十亿,MILLION是百万-英译中;画圈添撇-中译英;
机读卡和综合试卷都要写名字;
手机要关掉;无声状态的信号也会干扰录音效果;
还有,就是笔记要有条理、清楚一些;我做综述的时候,就是笔记只有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当时觉得听的挺懂的,也就没放在心上;等填完机读,再回来写的时候,短时记忆消失了,脑子里只剩下个大概的轮廓,一看笔记,谁也不认识谁,又不敢胡写-只能中庸地写了个提纲,也就100来字。
最后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必过的决心,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理直气壮,声音洪亮。
偶考试的时候声音就特大,应了那句话“矬喇叭高声”哈哈哈!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复习策略:
至少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
常用高频词汇的快速反应及熟练应用;
将听、记、译的平衡熟捻(好像是个错别字..)于心,最好形成下意识(这个没一年半载练不出来);
做听力练习的时候,
重理解,抓逻辑,作同传练习(瞎做也是可以的-瞎猫也是能抓耗子的);
数字练习;
会议高频词汇及中国特色变态词汇的背诵-达到能快速反应并脱口而出的程度;
中-英常用词的快速转换-达到灵活运用,随意编排,顺嘴就说,一说就对;
听译-视译-听译以及英-中-英的循环往复,别怕麻烦,不嫌无聊 &
生活都是在无聊中发现乐趣:)
通过持续练习找翻译的感觉和自信;
不断总结提炼自己的笔记风格-能做到有效记录,有条理记录;
更多的锻炼大脑思维逻辑和记忆力;
需要持之以恒并严格要求自己-虽不需戒七情六欲,但也要有足够的专心,细心和恒心-我相信多数人都能做到,只是想不想做的问题:)
定期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源,面儿不一定要大,但要抓住核心,做准-把书读薄,把话缩减,放在心里。
以上各条都实现者(除中500万大奖的幸运者外)80分应该轻而易举。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让我们互相支持鼓励好啦:)
偶在对外经贸考,吃饭去食堂,二楼有小炒;没有去踩点,校园不识路,留意出租车,只管跟着走;中午要休息,自习室舒服,若实在不行,张嘴问就行。
报名-网上或腿儿着;
提前一周打印准考证和申报表(别忘贴照片,偶就忘了);
真题一定要做,教材可有可无;
多回忆回忆老师上课的经典语录,只有在实践过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精华;
如果你不是只想拿个证的话,这个考试还是值得准备准备的,因为在准备的过程中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口译,社会对口译员的要求和自己的水平-看清差距,容易进取嘛;
心态一定要放平,放轻松-自然专注时的状态最好,效果也最好;实际证明,紧张能把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变成空白。
附录:07年5月二口考试真题回忆(将贴在翻译真经论坛上)
综合能力:
综述题:英国的能源
第一部分:外国官员(联合国官员)的一段讲话;主要内容是某个政策的四大内容:
1.&&&&&&&&
工业和私有制
2.&&&&&&&&
工业和投资
3.&&&&&&&&
工业和能源
4.&&&&&&&&
工业和环境
第二部分: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段讲话;主要内容:前半部分是一串数据的描述-10个以上;后半部分是某经济政策的四个方面:
1.&&&&&&&&
缩小贫富差距
2.&&&&&&&&
从吸引外资、出口转变到向外投资、进口
3.&&&&&&&&
经济与环境
4.&&&&&&&&
经济与和谐社会?(这个记不太清了)
第一部分:某省的外贸发展 &
考察的知识较广;难度中
地理位置-中国的东北部,与xx接壤
外贸额、经济增长与同期相比的增幅
进出口货物
俄国与沙特阿拉伯是两个主要的贸易伙伴及一些贸易往来
对未来的展望?(好像是)
第二部分:和谐社会的建设 &
有点官味儿,不过,没有什么太怪的词儿
中国领导在国际、国内会议上都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
中国古代思想家曾说过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间也要和谐
故宫的最大的殿名为“太和殿”,英文就是“最高程度的和谐”的意思
社会不和谐的危害
政府要建设和谐社会将采取的措施
缩小贫富差距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治安(记不太清了)
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信心与决心
我个人认为,二级考试虽然有诸多弊病,但是从我的了解看来,大体上还是比较公平的。
也就是我所看到的通过二级考试的,特别是口译考试的,都是有过相当工作经验和翻译水平的人。
大家问我复习方法。其实每个人的复习方法根据各自的情况应该是不同的。我因为考试之前已经作了差不多2年的口笔译工作,所以针对性复习相对少些。二级的参考书和磁带我都买了。笔译是老老实实自己看过,翻一遍,然后再和标准答案对照。因为我的时事比较弱,所以为了加强时事,买了几期BeijingReview,把其中的发展白皮书,自己翻了一遍,然后再和标准翻译对照,然后将重点摘录下来做成笔记。
口译我的复习不是很多。一来我有比较好的临场经验,二来我一直认为笔译是口译的基础。所以重点都放在笔译上了。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实战经验,大家可以考虑多练习一下口译笔记。笔记一直以来都是我认为很重要的,能够帮助理清逻辑关系、抓住重点的figure
facts。没有做口译工作的人似乎比较容易忽略笔记的重要性,或者练习不够,自己临场记的笔记自己过后就认不出来了。大家可以考虑参考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我个人认为,时间、地点、数字很重要,还有逻辑联系很重要,例如假设、转折、递进、并列等。这些都有专门的符号。逻辑关系记好了,翻译的时侯就能够比较流畅。
还有就是改掉一些说话时嗯嗯啊啊的毛病。尽量养成说话简短准确的习惯。我自己感觉自从做了口译以后,说话语速放慢了,总是想好了再说。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交互式传译给口译留出的时间是充裕的,大家不要太着急,语言质量很重要的。
还有一些属于平时的积累。无论是经验多么丰富的译员,都需要随时关注时事进展和新的思潮、词汇,特别是在自己的专业方向上。我自己的专业方向是教育、出版和财经银行。
即便没事的时候也会天天看新闻,特别关注这方面的的新闻。还有就是一定要关注政治时事。时事翻译其实有一定的套路的,接触多了自然就有进步。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更是如此。我并没有灵丹妙药或者学习的窍门,所凭借的就是不断地学习、自我评价和改进。
为了方便大家,我把考试总结再翻出来帖在这里,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我自己的总结(有些是根据网上其他网友的帖子,回忆我自己当时的情况的。由于时间太长了,很多已经很模糊了。)英译中1
中国市场开放后的零售业竞争。这篇文章总体上没有什么难度。要说难也就是其中涉及的零售业数据。我犯的最大一个错可可能就是把全年零售总额弄错了。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翻得对不对。反正当时觉得数字很大,好几百亿,所以我一下子对自己产生了怀疑。然后"WTO"我没有翻成“世贸组织”,因为WTO也用得很多。这个没有问题。如果临场翻译英文缩写一时反应不过来,就可以直接用英文。现在回想起来,我翻完以后还听见有很多其他人在翻。我后面那个翻译得基本就不着边际,有点属于自己编的。但是当时也挺紧张,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其中涉及的经贸词汇大概有“零售retail”“批发wholesale”“分销distribute”“物流logistic”,以及几个零售业巨头,例如Wal-Mart,
Carrefour。我很幸运因为还曾经在沃尔玛工作过一段时间,所以对零售业比较熟悉。
有一些属于细节用词的问题。比如说我听到有人翻译为“外国零售公司”“外国零售商店”,其实应该是“外资零售企业”。尽量选择比较书面的、准确的词汇翻译为好。英译中2
中国电力紧缺,华东地区缺电,世界燃油价格上涨,大家转向使用新型能源,中国社会发展面临挑战。我觉得这篇文章算是时事性比较强的一篇了。一开始讲中国去年冬天华东电力紧缺。其中涉及了几个发电和需电的数字。中译英1
中国教育现状,大学升学竞争激烈,许多中国学生去留学,联合国进行的统计数字,国内贵族学校涌现,非官方渠道教育融资出现。这篇文章作为中译英应该是比较简单的了。因为教育题材一般是最熟悉的题材。其中涉及一些说法,例如:大学入学竞争激烈
fierce competition in entering colleges 出国留学 to pursue oversea
studies,学费 tuition,国民生产总值 GDP,联合国 UN,调查 survey,统计数据
statistics。总体不算很难。比较难的可能会是后来讲的贵族学校。我当时可能译作 schools
forcelebrities。还有学校现在通过多种渠道 various channels进行融资 raise
fund,其中包括非官方渠道 non-government channels。大部分人对此感觉都是不错的。 中译英2
论先天聪明对人成功有多大帮助。举了周总理的例子。聪明,但是还有热情和奉献,所以才成功。聪明可以从遗传得来,但是智慧,毅力需要后天学习。如果只凭先天聪明,不*后天努力,什么都做不成。这篇文章看似简单,但是其实不然。第一句话“我们经常会说,某个人真是聪明。”这里的“聪明”有人译作
intellegent,我个人认为应该译为smart。因为intellegience
是后天学来的,smart相对要肤浅一些。我和周围人考后对答案,他们都用的intellegient,都没有通过。“如果一个人聪明,他也许比较容易成功。”
If a person is smart, there might be a bigger chance for him
tosucceed. 注意,千万要注意这里的语气。从开头介绍就能知道,这里是要说“聪明不是万能的”。有人翻作“Great
intelligence gives its owner an easy access to
success”反而不对,太肯定了。这里的语气是“也许” ,是might。然后是“有人说,周总理浑身上下都是聪明”, Some
people even said that Premier Zhou Enlai was smart in every aspect.
临时我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就这么译了。然后“周总理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新中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体记不起来了,大概是这样。我的翻译大概是
his loyalty to... his passion to ...
and his full dedication to...
finally made him a ... 然后”聪明也许可以帮助一个人成功,但是如果没有后天的……是不行的。”我当时用了虚拟语气
Being smart mighthelp a person to be successful, yet, without...
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之后这篇文章,关键一定要注意语气,要早早就领悟到那些话是似褒实贬,那些话是似贬实褒。然后一定要翻译在翻译的语言中。
我在参加资格考试之前做口译已经作了2年了,笔译工作的时间更长一些。由于生活变动,中间的工作并不连续。从我的自我感觉和大家的评价来说,我的口译优势主要在于我的心里素质比较好——从小我就参加很多演讲比赛,公众演讲从来不怯场),中文语言组织能力强——这一点我感觉尤其重要。在上大学前,我的语文一向要比英语好。希望做口译的同学大部分时候把太多注意力放在提高英语上面,英语固然重要,但是流畅准确的中文同样重要,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英翻中为主。
英文功底相对扎实——大学英语专业我的成绩很好,而且我个人非常喜欢英语,口音比较好——这点很重要,不仅是英语口音好,普通话也很重要。有时候听众甚至反映觉得我比另外译员好,原因是因为我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出来很好听。以上是我个人过去的经历和个人特质给我带来的一些好处,另外还有一些是我觉得需要后天练习的。
1、口译笔记——非常重要。口译可以称之为是一种速记,但是又不完全是。口译笔记除了帮助记忆,还帮助我理清逻辑思路。特别是英语的句序和中文的句序有时存在较大的差异,口译笔记逻辑符号能够帮助我看清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方便调整顺序,提高口译语言质量。笔记一定是要通过经常的联系才行。因为自己要对自己用的符号熟悉。还有就是数字和人名、地名一定要记笔记,不然翻不出来。
2、口译常用语——不用说了,很多官话套话需要记的。
3、笔译作为基础词汇准备——在做口译期间,我一直坚持做笔译。虽然报酬低,但是我一直觉得这是一种基本功训练,帮助扩大词汇,提高翻译技巧,提高理解能力。
再就是我考前的准备。由于我同时报了两个专业,没有时间同时准备。我的重点是口译。我做完了口译综合的题,因为久了不考试,对考试模式已经陌生了。大概每天晚上做一套口译综合,然后仔细研究自己错在哪里。我一直认为错误分析比大量做题更重要。我的时事政治类翻译最薄弱。
为此,我把中国05年人权状况白皮书中英文对照版仔细学习一遍。先是对着中文自己翻成英文,然后对照标准译文,看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再把差距比较大,自己掌握得还不好的句子摘抄下来。还有就是坚持听英语新闻,保持听力。
考试过程考口译事务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第一篇做得不太好,因为可能不是很适应。我的口译基本上没有改口译的情况,一次翻完。我想我应该算是考场里最早翻译完停下来的之一。不过我很清楚记得我的一个数字由于笔记没有记好,改口译了一下。我的实践经验是,除非有原则性的错误,不要改口。而且译文应该尽量简洁,最好能比原文简短,不然口译节奏太慢,会让整个会议显得非常拖沓。我不敢说我就全部都会,但是起码声音还是比较有自信,语速稳定,整体翻译风格也比较稳定。
以上是我关于口译考试所能想到的一些东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ST谈人事部二级口译考试
其实对于这篇文章,大家不要报什么希望,犹如我自己的感觉,写的肯定不如两篇高口的更实用.说是经验,或许更象是一篇流水账,有时间的朋友权当消遣看了玩玩,没时间的可以绕过.
具体的考试名字叫人事部翻译资格考试二级交替口译考试.这个考试考了是用来做专职口笔译的,对于找工作(除了翻译),我没发现有什么大的优势,至少比不上高口.而且从费用上,难度说,都要比高口要难一个档次.所以,写到这里,我想一部分HY可以去干别的了.
二级口译分为交替和同传,同传只有北京考的,而交的到处可以考(其实也不是到处,比如我家就不是考点...).一年两次(5月和11月).
我是在2006年11月参加的考试.考试分上下半场:上半场叫口译综合能力,其实就是听力,要做好这个考试,有两点要注意:第一是平时要多听新闻,比如VOA,BBC,因为考试里这方面的内容很多.还有就是不要只关注时事新闻,有的专题类的也要关注下.第二就是要锻炼自己的归纳能力.在二口的上半场考试里最难的一个环节就是最后一题归纳,听很长的一段文章(比高口里GAP
FILLING长一点),然后写篇summary,这个既考你听力,理解力,甚至考写作和词汇量,逻辑组织能力等.建议平时准备时候可以用高口里的那个长文练练.当然也可以每天听狂人营啊,牛人群啊的新闻,不一定要听写,但可以听完三五分钟写个summary.其他的听力技巧也不多说,要么就是在我以前文章里有,要么就是每个人都知道,没有介绍的必要.
二口的下半场是决定你能不能过的关键,听力大多参加的人都能过,但口译就不一定了.高口够难了吧?高口最长的时间是二十分钟,二口是一个小时.从单次口译的长度上看,两者差不太多,二口稍微长一点点,但问题是:对于一个学生,或者即使不是学生也不是专业口译员的人来说,你能保证你一个小时都精力集中?(虽然口译半小时后会有五分钟的休息,但我还是觉的挺累的).所以平时训练时候,最好一次要练足四十五分钟不休息,这样考的时候才会习惯.不要出现:怎么还没好啊?那个人怎么还在说啊的想法.关于口译的技巧,我想我在高口口试经验里已经说过了,重复地不在多说.只是再提几点:第一:请大家放开嗓门口译,尤其女孩子,不要太温柔了!一大群人做在一个房间里口译(每个人一盘磁带,是录在磁带里的),你声音如果被别人,尤其是旁边人压过的话,对你心理作用是很消极的!我自己考试的时候坐最后一排,但声音很响,虽然对旁边的MM来说太倒霉了,但为了过我也顾不上怜香惜玉了.第二:下午的考试与其说是考口译,不如是考体力.中午好好休息,临场前我的习惯是吃快巧克力(我是什么考试前都吃),身体精神好,才能考好嘛.
最后,说说用书吧,就用人事部教材和历年真题(现在出的是2003——2005的题)就可以了,如果你不放心,不踏实,再推荐一本书和一本杂志,书是林超伦编的大大口译书,MS我也买了。杂志是北京周刊(Bejing
Review),其实杂志本身不怎么样,关键是它每次中间都有张纸,都是些发布会,领导讲话,报告,最新法律法规的中英文对照,我想各大学的图书馆都应该有,可以拿出来看看。
说了还是有那么多,该收笔了,祝参加二口的同学能考过,考好。
二口过了,感慨一下!今天上全国翻译资格考试网查询2010年下半年英语二级口译成绩合格标准的信息,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定,今年的合格标准仍然是60分,没有搞什么意外的标准线。网上有很多朋友跟我一样,内心相信自己不会那么倒霉,但是标准线一天不出,心里就一天不踏实。今天总算是尘埃落定,我考过了,两科都超过了及格线,但是确定之后我心里却有那么一丝空荡荡的感觉。
我在2006年本科毕业就到了一家国有企业上班,一年只有几个月份比较忙,其他时间基本上都不用加班,每天朝九晚五,日子过的很平淡,当然工资水平在北京来说也只能算是个中下游。2008年我和我老公领证结婚了,我俩虽然都是工薪族但平时比较节省,工资也算够吃够住了,很多朋友都说我已经过的“很滋润”了,但是我总觉得没意思,毕业两三年专业也忘得差不多了,单位里陆续进来的新人都是研究生和海龟,虽然没觉得工作能力上大家有啥太大的差别,但我的危机感越来越强,有段时间内分泌都失调了。学医的同学告诉我,女性很容易因为思想上的紧张,造成内分泌紊乱,让我赶紧调整心态,放宽心加强锻炼,别总担忧未来。我心里隐隐的知道,如果没有啥寄托,这紊乱肯定是板不正了。
想要考二口证的念头其实是在2007年就有了,在百度谷歌上查了很多人的感想、经验、评论啥的,感觉很难考到证,而且考试费还挺高,不是那种随便报一个试试运气的考试。我大学考过了专八,但是翻译方面,只是在大学的时候上过两学期的口笔译课程,可以说只是了解皮毛,不敢高估自己的水平因此我就买了二级和三级英语笔译的指定教材,准备自学笔译,对口译基本上放弃。拿到教材新鲜了一个月,又没有了学习劲头,书就放在架子上落了两年的灰,直到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偶然到我已经忘记是什么了----我去听了一个翻译培训学校的宣传课程,先是一个老师讲了自己的学习过程:大学的时候不是学英语专业的,但是对英语很有兴趣,从此顶着本专业学习的压力,同时学习英语,每天学习8小时,最终经过一年的魔鬼训练考取了二口证书。虽然这只用了一句话,但是当时我听得真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啊,澎湃的是我听到老师说高级口译员日薪可以达到三到五千块,初级的也能拿到800到1000左右,我心里很是激动呀;感慨的是人家一个非英语专业的能这么爱学英语而且考上了让我望而却步的二口证,真让我惭愧啊。听完课后我思想斗争了两天,一冲动我就报名去了,花了两个月工资买了三个进阶课程。从2010年初开始学习了。
第一个课程主要教笔记,其实现在想想还是挺有用的,也是我推荐以后学口译的朋友应该去听听看的。原因有两条:第一,笔记这个东西虽然主要靠自己创造并且要每天练习(得一两个月才能感觉比较顺手),但是还是有一个思路在里面的,需要有个练过的人来带带路。第二,上培训班肯定要交学费,交了钱就会有学习的压力,我是这种感觉,咱不能白交钱没学到东西不是?2010年初,我学了一个月的笔记之后,开始时不时的拿出一篇中文的文章来,慢慢的用笔记来写,写完之后用中文复述,努力让自己看懂自己创造的符号。这个过程有时候感觉很枯燥,有时候又觉得挺有意思的,我后来总结了一下,我往往在拿出纸笔之前那段时间是感觉最烦躁的,老是不想练习,但是拿出来之后真正开始练习了,感觉马上就充实了,挺高兴的,有时候能连着练习两个小时。
第二个课程是。。。我也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就是老师带着你一句话一句话到一段话一段话的练习口译,没什么特别的,听的材料也都是网上可以找到的。当然,找材料是一个需要动动脑子的事情。我其实是先听了第三个课程之后才听得第二个课程,第三个课程是一个比较牛的老师教的,据说这位老师在同传届赫赫有名,但是我也没混过同传届所以不能确定是否是真的,反正在我看来人家已经是高高在上了,从他的课程里我接触了许多新的领域比如经济、医药和IT。这几块其实考试的时候不大会考到,考到的也是特别皮毛的,但是这位老师讲的挺多让我感觉很新鲜的内容,从单词到理念都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我开始对经济特别着迷,连续半个月每天视译一到两篇《经济学人》里的文章,然后再读个几篇。虽然翻译成中文的一些内容我仍旧是一知半解,但是感觉比起以前对经济的了解已经是有一定的长进了。我说这些是想表达两点:第一:从听第三位老师的课程之后,我发现我们应该找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的文章多看看,尽量让自己知识面拓宽,哪怕只是了解皮毛也会对以后的考试和更远以后的实战准备打下基础,以免突然遇到一个新的领域自己的信心先被打压下去,这对我来说是大忌,一没有信心,我这场翻译肯定是完蛋。因此上网找听力和视译材料的时候要动脑子选材料。举例来说,虽然我不太喜欢中国日报网和新华网但说实在话,看看还是挺有帮助的,每天把首页的新闻找两篇视译一下,既可以跟进时政信息又可以不断地更新新闻词汇,考试的时候说出来的中文和英文带点新闻腔调,听起来比较有范儿。这两个网站的内容往往是国内比较关注的,根正苗红,考试的时候选的文章肯定也大概在这个方向。第二:报培训班的时候,最好跟上过的人咨询一下看看课程安排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些训练能自己做的就别花冤枉钱上什么培训班了。比如我上的这第二个课程,我感觉没太大意义,如果硬要我说有什么用的话,那就是每个周末我都不能睡懒觉,乖乖的跑到学校来听课做练习,在家就可能控制不了自己,周末两天呼啦一下就会过去。
说到这儿,我又忽然想起来,我本来是想学笔译的,听了那个培训班的宣传课以后我就改主意学口译了,不是为了口译赚的多,我也没打算通过口译赚大钱,毕竟当口译压力大又辛苦,我现在也觉得很神奇这么重大的转变竟然让我搞的这么随意,可能是当时那位宣讲老师的奋斗史感染了我,或者说是震住了我,我基本上没有经过啥思想斗争就改学口译了。以前的买的笔译教材都废了,咱还是应该找时间学学,毕竟笔译是练基本功的一个东西。
再说说第三个课程,其实也是老师带着练习,但有时候做口译有时候做视译,老师是同传,他感觉视译的练习非常必要因为同传现场往往有文字材料并不是完全靠听的。还有一点挺有意思,老师说同传的视力一定要好,有时候讲话人说的内容都打在PPT上,如果翻译手头拿不到材料的话就要靠眼睛去看讲台上的PPT了。总之,上这个课程给我的体会就是要多读书、多看报,拓宽知识面很重要!
之前我提到过一位老师,就是那位促使我学口译的老师,每天魔鬼式训练,终于拿到了二口证。我现在觉得那可能稍微有点夸张的成分,毕竟人家的目的是鼓励我们这些新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实际上2010年我学习的时间大概有11个月吧,期间没有那么累,只有到考前最后一个月(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感觉比较累,压力比较大。我十一长假还去湖南旅游了一趟,回来之后又去上海出差了几天,那些天我心想:我要尽量放松自己,远离英语。不过十月中旬回北京以后,学习的压力还是扑面而来,我也开始魔鬼式学习了,每天上班也在看英语,下班回家吃了饭还是看英语,每天学习的时间应该也达到8个小时了有时候甚至能达到10个小时。
在这11个月的时间里,首先我认真的上了三个进阶课程,每个课程持续一个月(期间每个周末上一天半的课),这三个课程不是连续上的,中间也是有几个月的空档期要自己练习。这个过程,我感觉比较轻松,前面两三个月就是不慌不忙的练习笔记,用符号记录一些文章,主要是中文文章,英文的后来我没怎么练习笔记也慢慢的就会了,我想笔记这个东西熟悉了以后就中英文相通了吧,所以建议考友们笔记主要练习中文的就可以了,英文偶尔练练就行,练习时间说不好,一段时间闲了我就连续每天两三个小时,一段时间我又隔三差五的练,平均下来这三个月每天应该有一两个小时的练习量吧。之后的三四个月时间我就看指定教材,每篇文章都用笔记法做听力练习,有些难的地方我就一句一句的过,把那本二口的粉红色封皮的书都过了一遍,每天也是一两个小时吧,说不准,但是练习的过程我是非常认真的,可以用全神贯注来形容吧。然后的三个月我开始在网上找材料练习,我练习视译的材料主要是《经济学人》(学了不到一个月,感觉了解一下就行没有必要深究反正考试也不可能那么难),中国日报网(英文版),偶尔还看看纽约时报。我练习听力的材料主要是VOA,一开始是慢速英语,我以前觉得自己的水平听慢速英语没问题,但是后来发现想听到百分之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想要全篇复述更是有难度,所以咱不能眼高手低,此外慢速英语用来练习笔记法挺不错的,适合建立信心使用。等慢速英语听到听力和笔记可以顺利的同步之后,我开始同时听VOA慢速英语、常速英语和BBC.
VOA慢速和常速英语我基本上每天各听三条,BBC速度较快,有时候练习累了想放松的时候,我就听着BBC做笔记玩,反正也知道记不全就没有压力,全当是练习手部肌肉了,经验告诉我写字速度快很重要!另外,睡觉的时候我也爱听BBC,一听就睡着了,比什么催眠曲都管用。嘿嘿,看着自己写了小腿那么高的练习纸,正反面密密麻麻的各种符号,只有我能看懂(有些我也看不懂),我心里的满足感那个洋溢啊~~ 最后一个月,我开始冲刺式学习了,我把那本粉红色教材又拿出来重新听了一遍;同时把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过了两遍,重点的地方还过了三遍;同时基本上每天还是保持听三条慢速,三条常速,BBC改成偶尔睡觉听了;最后就是听了三四场外交部的现场新闻发布会还有温爷爷2003年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人家外交部的翻译确实挺厉害,心理素质好对于翻译来说真的很重要啊。
在这11个月的学习生活中,我每天都会看美剧若干集,英剧只看了两部,不太喜欢。但我觉得英式英语很好听,比美式英语清楚,而且显得很高雅,可惜我的口音偏美式的,偶尔紧张的时候就变的有点英式了。我管自己的口音叫international式。就连最后一个月冲刺,我也是坚持每天看一集美剧。有人说看美剧不会提高英语水平,有人说要考看美剧提高英语水平。这两种说法我都不大赞同,我个人的体会是:不要把看美剧当做提高英语的工具,看美剧就是我放松的方式,我喜欢看。如果说看美剧能提高英语水平,那就要看你怎么看美剧了,你要是一句一句跟听听力一样看,那是可以提高生活对话的能力,但要说它对二口考试有啥帮助,我还真不敢随便发表意见,另外如果真以训练的方式看美剧,我还不如直接去做文章的练习得了,那还更有效率。
累死我了,今天是年后上班的第一天,我花了一天的功夫断断续续的写了这篇文章,主要是看到二口考过了,心里高兴,感慨一下,省的以后把这个重要的经历给忘记了。回想2010年学习的过程,我的感觉是:不后悔学了二口,学习的时间也没有白付出,但是学完二口又能怎么样呢?我还没啥打算。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二口考试并不代表以后当口译没问题了,这个证书顶多是证明我有能力去当口译,每次口译前的准备工作才是至关重要的,毕竟咱们面临的翻译内容可能涉及到不同的方面,隔行如隔山啊。翻译又是一个极度需要自信心的行业,一次的失败就可能造成好几年的心理阴影。说实话我还没有勇气称自己为一名翻译,未来的每一天相信我都会不断的接触英语保持这种翻译的感觉,否则咱这证书就真的变成一张破纸了
2010年5月英语笔译二级回忆
周末考了CATTI二级英语笔译。全国翻译资格证的证书貌似含金量还不错吧,只是在上海高口更加受人重视罢了。随着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的诞生,CATTI证书持有者也有渐渐上升的趋势,因为翻译专业的学生可以免考一门综合能力考试,而且报的人数也蛮多的。不管是将来会变成更“金”的证书,还是会随着人数增加而渐渐失去权威性,就不得而知了。但还是想检验下自己的能力,于是就报名参加了。
上午考的是综合能力。词汇题25分,包括填词、替词、和语法改错。题目不难,考的就是词汇量和语法,而且每题0.5分,尽量不要在这上面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吧。个人觉得六级或英语专业四级以上的词汇是绝对不成问题的。重头戏在阅读和完形上。阅读共50分,分5段文章,每段文章有10道题,与其他类型的考试相比有点特别。都是选择题,但是问的很细,想想一段四五百字的文章问出那么多题来,是有点绕不过来。阅读时要通读一遍后再仔细对照题目斟酌。完形也是另一个难点,25个空,没有选项,自己填词。今年的题目较简单,训练时的难度比真题要难一些,每次我只能对10个左右。对于完形,我觉得最好的就是培养语感了,找到整篇文章的口吻和观点,有的空顺其自然就脱口而出了。整个综合能力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我的建议是一定要给阅读准备充足的时间,还要留出时间来涂卡。整体难度不是太大。
下午考翻译实践。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可以带外中、中外两本纸质字典(电子词典、手机、电子设备禁入)。
需要翻译的内容有四段:两篇英译汉,两篇汉译英。但给出的文章有六段。
汉译英中一篇文章是必做,另有两篇文章选做一篇。英译汉也是同样。
汉译英一篇长度大概有六七百字,一般是关于国外政治、经济、农业、生态。科技等的内容。
今年的题目:汉译英必译题是中缅边界问题,两篇选做分别是中国外出旅游者和中国服装的变化。
英译汉要短一些,每篇仅三四百字吧,一般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类话题。
比如今年的题目:英译汉一篇是讲欧盟关于取消蔬菜水果标准化的规定的,另两篇选做题分别是“吃灰”能帮助人们调节免疫系统,和埃及法老墓;
个人觉得翻译至少要准确,字迹要清楚,考试要求不得使用涂改用品,我们考场上有位同学就因为使用涂改液被监考老师指出来批评了,不知道会不会影响改分,但肯定会影响心情吧。关于字典的问题,我看到有人就拿了两本小小词典,和小学时用的小学词典似的,还有人是拖着箱子进的考场(可能当天下雨不好携带大字典吧)。网上基本说用陆谷孙的《英汉大词典》和一本外研社出的《汉英词典》比较好。我用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英汉大词典》(陆谷孙)和《汉英大词典》(吴光华),两本字典都超大,超沉,考试时查阅很不方便,而且时间也不够用来详细查字典,所以我觉得其实不带字典的效果甚至要超过这次考试。所以尽量准备自己熟悉又较全但是小巧的字典就好,不要时间都浪费在翻字典上。总的来说翻译的难度不是太大,但是改分据说比较严,所以宁可舍弃些文采也要保证不犯错误,因为扣分都是按照错误点扣的。
以上只是我考过后的感受和心得。不同的人可能学习方法会不同,所以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吧。接下来该准备高口和二口了。
口译三级考后感---以此献给所有想考口译的人
先说周末的考试,综合还是老套路,前面的选择题还是一些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第一篇是一个美国家庭里母亲去世的悲剧,填空这次讲的是中国经济奇迹的成就,这里再一次符合:“外国的坏事,中国的好事”这一规律,综述是有氧运动和减肥的关系一篇文章,总的来说与之前的考试相比难度没有太大变化。
下午实务本来以为可能还是会像新东方的行家预测一样考一些政治经济的---假,大,空的东西---可结果还是不按常理出牌了:实务第一篇:北京水价上涨问题,英译汉:微软发展极其慈善事业的影响,汉译英: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虽然看似很与生活贴近--但我感觉这次的难度却略有提升。因为和之前一次考试相比,这次的句子长度都有加长---几乎整个听下来我没有听到几句句子比较短,且内容较少的语段,几乎都是3-6个句子的一个语段,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考官这次更想考察考生的速记能力和双语的快速,准确表达这些口译基本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考试和之前的国考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现在中国家权威的考试永远都不会太去考热点-重点之类的东西--因为那样只会显得命题者太没水平,所以在对口译的学习的过程中作为学生,教材的热点要学,但并没有必要以此为纲死记硬背花太多时间,而应将其内容贯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加之以大量的口译材料来训练才能在考场上从容应对,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译员,考过口译,最重要的还是平时每天如一日地全情投入到口译材料的各种训练中去。
听力理解(听得懂各种英语材料,包括印度,非洲兄弟们的英语);
shadow(纠正英语,普通话发音和练习语速的直接方法,真正的译员不仅英语好,更重要的是要汉语好,但今天的大学生里有几个汉语好的?你问问自己算吗?);
速记(记录逻辑关系和信息点的关键手段)
只有这三个能力在日复一日地重复训练得到提高后,你才能看到考过口译的希望。但只要你能持之以恒把这三个能力提高起来,你就一定能拿下这个证。
我想作为21世纪,80后的年轻一代,我们是不是应该比起90年代在中国掀起全民学英语热潮有点不同?有点进步?各位同仁,如果你选择了考口译,这一定是一条“前途,钱途”非常光明的路:一可以向外国更好地传播,发扬华夏文明,二可以赚到丰厚的报酬。没选择,就算了,如果你选择了,请你坚持坚持,始终告诉自己,有一天你也会像张璐,费学潮(每年两会总理身边的译员)一样,理由很简单:既然人类能够梦想了,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级口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