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对甲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环境有什么反应

甲醛检测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甲醛检测
甲醛检测是指通过特定的方 法或仪器,对、水、食品、衣物、板材、皮革等含有的甲做定量检测。外文名formaldehyde test类&&&&别检测方法
1、 用作护墙板、天花板等装饰材料的各类酚醛树脂胶人造板,比如胶合板、细木板、纤维板和刨花板等;
2、含有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装饰材料,比如贴墙布,贴墙纸,油漆和涂料管;
3、 有可能散发甲醛的室内陈列及生 活用品,比如家具、化纤地毯和泡沫塑料等;
4、 燃烧后会散发甲醛的某些材料,比如香烟及一些有机材料.
5、 有些芳香剂、杀蚊液也含有甲醛成分.或免烫的衣物,尤其是有 些牛仔裤、标榜100%防皱防缩的衣裤或全棉免烫衬衫使用乙二醛树脂定型,都含有甲醛成分。甲醛对人的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会引起皮肤湿疹、全身过敏。食物中添加甲醛, 常为漂白、 蛋白质凝固、及保鲜防腐上的作用。室内空气环境内甲醛含量检测可分为:
(1)AHMT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的主要方法有乙酰丙酮法、铬变酸法、MBTH法、副品红法、AHMT 法等几种。  1.1乙酰丙酮法  乙酰丙酮法原理是利用甲醛与乙酰丙酮及氨生成黄色化合物二乙酰基二氢卢剔啶后 ,412nm下进行分光光度测定。  此法最大的优点是操作简便 ,性能稳定,误差小,不受乙醛的干扰,有色溶液可稳定存在12hr;缺点是灵敏度较低,最低检出浓度为0.25mg/L,仅适用于较高浓度甲醛的测定;方法缺点是反应较慢,需要约60min;SO2对测定存在干扰(使用NaHSO3作为保护剂则可以消除)。该方法非常传统,应用极为广泛。  1.2变色酸法 (CTA法)  变色酸法也称铬变酸法,甲醛在浓硫酸溶液中可与变色酸(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作用形成紫色化合物,该化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5 80n m处,可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测定。改变变色酸浓度和采用不同的采样手段,可满足不同浓度甲醛检测需要。用0.1%变色酸-86%硫酸溶液作吸收液,检测限可达20μg/L;用1%亚硫酸钠溶液吸收甲醛,变色酸浓度改为5%,方法更稳定、更灵敏。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缺点是在浓硫酸介质中进行,不易控制,且醛类、烯类化合物及NO2等对测定有干扰。   1.3酚试剂法  酚试剂法原理是甲醛 与酚试剂反应生成嗪,嗪在酸性溶液中被高铁离子氧化形成蓝绿色化合物,颜色深浅与甲醛含量成 正比,该化合物 在630nm处摩尔吸光系数ε可达7.0×104,该法对甲醛的测定非常灵敏最低检测限为0.015mg/L。方法的缺点是乙醛、丙醛的存在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干扰,存在二氧化硫时测定结果偏低,反应受温度限制,室温低于15,显色不完全,20~35时15min显 色 最完全,放置4小时,吸收情况稳定不变。  1.4副品红法(PRA)  副品红法原理是在甲醛存在下,亚硫酸根离子与副品红生成紫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70nm处,检测限为50μg/L。本法的优点 是简便灵敏,其它醛和酚不干扰测定;缺点是褪色快,灵敏度不高,易受温度影响,使用了有毒的汞试剂, 而且生色化合物需要至少60min才能达到稳定的吸收。使用流动注射技术,可消除分光光度法显色慢、灵敏度低和稳定性差的缺点。  1.5AHMT法  AHMT法原理是甲醛 与4-氨基-3-联氨-5-巯基-1,2,3-三氮杂茂(AHMT)在碱性条件下缩合,然后经高碘酸钾氧化成6- 基-5-三氮 杂 茂[4,3-b]-S-四氮杂苯紫红色化合物,比色定量。该方法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对乙酰丙酮法、MBTH法及副品红法 干扰严重的六胺对此测定方法无干扰,因此,该法是测定树脂交联过程释放甲醛的有效方法;灵敏度较高, 最低检出限为0.01mg/m3,较适宜与一般情况下室内空气的检测;缺点是颜色随时间逐渐加深,要求标准溶液的显色反应和样品溶液的显色反应时间必须严格统一,在显色体系最大吸收波长550nm测定,Co2+、Cu2+干扰测定。  1.6 溴酸钾-次甲基蓝法   溴酸钾-次甲基蓝法原理是在酸性介质中,甲醛可促进溴酸钾氧化次甲基蓝反应,降低体系吸光度的特点来快速测定甲 醛含量。次甲基蓝在665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H2SO4介质中加入KBrO3能使其吸收峰微降,而再加入甲醛后,其吸光度会显著下降,△A降低与甲醛浓度成正比。  1.7银-Ferrozine法   银-Ferrozine法原理为水合氧化银能氧化甲醛并被还原为Ag,产生的Ag与Fe3+定量反应生成Fe2+,Fe2+与菲洛嗪(Ferrozine)形 成有色配合物,在562nm处测定吸光度。Fe2+-Ferrozine配合物与甲醛浓度成正比,摩尔吸光系数ε=5.5 8×104,灵敏度比铬变酸法高3.5倍。
(2)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
(5)电化学传感器法
电子感应设备检测(包括 interscan4160 PPM400 BGFM-06 BRAMC air-328等设备),电化学传感器受到干扰较大,定量检测数据误差较大。
(6) 甲醛自测盒检测 法
甲醛自测盒又名甲醛测试盒,俗称甲醛自测盒,是一种可以快速、简便、低成本的检测室内、家具内等特定空间内的空气中甲醛浓度或治理效果的一种半定量检测产品。
甲醛自测盒操作简单、使用方便,适合个人家庭检测甲醛。甲醛自测盒体积小巧,方便放置,用于家具治理前后对比甲醛浓度,判断治理效果。其最大特点是消费者可以自己动手检测甲醛,操作方法简单。
甲醛自测盒依据的检测原理是国家推荐认可的酚试剂比色法。从检测甲醛的显示结果上看,甲醛自测盒属于半定量的检测产品,能完全满足人们检测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需要。
甲醛自测盒结果是否准确,和反应剂、显色剂是否稳定,包装是否严密、操作是否正确等多种因素有关系。不同生产厂家也会有所不同,甲醛自测盒不一定都一样准,应选择专业正规厂商大品牌的甲醛自测盒产品 。
选择甲醛自测盒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⑴、应选择专业机构研发,正规大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在网上购买最好选择厂家直销的品牌店铺。
⑵、产品包装严密结实。网上购买时不要只看价格和销量,更要看评价和反馈的结果情况,应更重视产品的评价。
甲醛检测盒的操作基 本步骤如下:
①检测前 ,请将待测房间门窗关闭1小时或2小时(不同产品要求不同),密闭时请同时关闭空调、净化器等空气调节设备,如需要可将家具柜门及抽屉等疑污染物打开。(如检测之前一直是封闭空间,建议先通风一段时间,再进行关闭)。
②将甲醛自测盒中的稀释剂液体全部倒入吸收盒中;
③将吸收盒放置于事先选定的待测位置,暴露30-40分钟;
④将显色剂液体完全倒入吸收盒中,盖好盒盖;注意一定要放置到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要避免紫外线照射干扰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⑤10分钟后观察颜色,与比色卡对比,读取检测结果;注意要在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观察,避免紫外线影响。
建议按照要求时间进行封闭后检测。首先,甲醛检测方法产品都是基于科学的原理和试验数据验证的,为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特规定了检测前封闭的合理时间。其次,我们检测甲醛是为了清楚知道室内甲醛真实的浓度情况,如果封闭时间超过要求时间,检测的结果可能会高于实际污染情况,反而不方便判断。
在比色时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与比色卡比对颜色 时,应选择光线暗一些的地方,不能在阳光照射下读取,因为紫外线会导致颜色变蓝,导致颜色对不上,严重者影响检测结果。
第二,在与比色卡进行比色时,受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对同一颜色的结果也可能判断结论不同。建议能同时检测不同地方的甲醛浓度,多个不同颜色,对比颜色更容易准确辨别甲醛浓度范围值。这样比对起来更清晰。1、活性炭除甲醛是一种比较廉价和实用的方法,特点是物理吸附,吸附彻底,不易造成二次污染。活性炭的物理作用除臭,去毒;无任何化学添加剂,对人身无影响,但容易饱和失效,需要经常更换或恢复活性。[1]
2、装修后的方法是使用具有强大捕捉、吸附及消除甲醛功能的产品。利用高科技的纳米和纳米改性技术,经过多重筛选、组方与活化改性, 将数种天然纳米级原料与常规氧化剂结合,能有效清除居室环境中甲醛、氨、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仅仅是针对甲醛更能有效的去除氨、苯、TOVC等有害物质。30平米放一个中度超标可选用此方法。[1]
3、通过室内空气的流通,可以降低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减少此类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冬天,人们常常紧闭门窗,室内外空气不能流通,不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会增加,氡气也会不断积累,甚至达到很高的浓度。[1]
4、300克红茶泡热茶两脸盆水 ,放入居室中,并开窗透气,48小时内室内甲醛含量将下降90%以上,刺激性气味基本消除。在亚洲发达国家,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已经率先使用该技术进行城市、家居,汽车内空气的净化处理。随着港澳台交流沟通的日益频繁,此技术也随之进入中国大陆。空气净化综合了植物去除法的和化学去除法的优点而摒弃了它们的不足,首先较化学去除甲醛法植物安全无二次污染,比之化学去除法,由于它是植物提取的,所以效果比较好。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概念的加强,这样的纯草本方法去除装修污染将越来越深入民心。它主要采用从意大利黑杨、山刺槐、粉花苦楝等植物中精炼萃取其有效成份倍半萜多酯类、醇类化合物净化空气、去除装修污染及产生负离子的功能材料精制而成[1]
5、中低度污染可选择植物去污:一般室内环境污染在轻度和中度污染、污染值在国家标准3倍以下的环境,采用植物净化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根据房间的不同功能、面积的大小选择和摆放植物。一般情况下,10平方米左右的 房间,1.5米高的植物放两盆比较合适。(推荐室内污染治理方法:通风+活性炭+除甲醛植物,适用于中低度污染)根据房间的不同功能、面积的大小选择和摆放植物。一般 情况下,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1.5米高的植物放两盆比较合适。[1]甲醛对健康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 。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
2.、致敏作用: 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
3、致突变作用: 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
甲醛中毒的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蒸汽,可有头痛、软弱无力等症状。国外报告14%~16%的工人接触甲醛后出现消化障碍、兴奋、震颤、 视力障碍。在甲醛浓度达到0.2-0.7mg/m3的车间内,长时间工作工人有食欲丧失、体重减轻、乏力、头痛、心悸和失眠等现象。据报告,甲醛还可引起触觉、痛觉和温觉障碍(感觉过敏最常见,常局限于身体的一侧或某些局部),身体一侧(常为右侧)排汗过多,身体两侧皮肤温度不等。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工人眼和咽部刺激症状及胸部压迫感的 比例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肺功能可受到影响。一部分工人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嗜睡、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视力下降等,但目前尚未见肯定的慢性中毒病例报告。一些研究提示接触甲醛个体或人群患鼻腔或鼻咽部肿瘤增多,IARC(1995)将甲醛列为人类(鼻咽部)可能的致癌物(Group 2A)。
主要表现有:
潜伏在身边的甲醛危害1、 每天清晨起床时,感到憋闷、恶心、甚至头晕目眩;
2、家里经常有人感冒;且不容易好。
3、虽然不吸烟,但是经常感到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呼吸不畅;
4、家里小孩常咳嗽、打喷嚏、免疫力下降;
5、 家里人员常有过敏等毛病,而且是群发性的;
6、家人共有一种疾病,而且离开这个环境后,症状有明显变化和好转;
7、 新婚夫妇长时间不孕,又查不出原因;
8、孕妇在正常怀孕的情况下发现胎儿畸形;
9、 新搬家或者新装修的房子里,室内植物不易成活,叶子容易发黄、枯萎;
10、新搬家后,家养的猫、狗甚至热带鱼类莫名其妙地死掉;
11、上班就感觉喉咙 疼、呼吸道发干,下班后便没事了; (办公室甲醛超标)
12、新装修的家庭和写字楼房间或新买家具有刺鼻、刺眼等刺激性异味,而且异味长期不散室内空气检测标准
分为两 种标准,一种是《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一种是《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2006版)。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GB/T是卫生部颁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2006版)是建设部颁布的。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 GB/T1 是一个人居环境健康的最低标准,《民用建筑工程 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2006版)是建筑工程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标准涉及19项指标,《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2006 版)规范只涉及5项指标。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由卫生部 、 国家环保总局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颁布的《GB/ T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实质上是一个健康人居环境的基本标准,对建筑开发商、装修商、家具商并没有强制约束力。由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总局联合颁布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2006版)则是在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方面,对建筑商和装修商具有强制性的工程验收标准的检测条件比的检测条件严重宽松,尽管前者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略小于后者,但检测前关闭门窗的条件只有1小时,而后者是12小时。因此,提示广大房屋的最终使用者,按标准竣工 验收的民用建筑工程和室内装修工程的房屋,不等于达到人居健康的充分条件。如果在房屋中引入了家具,无论新居还是旧屋,室内空气质量很可能进一步下降,为生命健康着想而进行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才是衡量房屋是否符合健康人居环境标准的根本依据。
国家颁布 的 《》 (GB)规定:
7.5.3 住宅室 内空气污染物的活度和浓度应符合表7.5.3的规定。
表7.5.3 住宅室内空气污染物限值
污染物名称  活度、浓度限值
≤200 ( B q/m3)
游离甲 醛≤0.08(mg/m3)
≤0.09(m g/m3)
≤0.2 (mg/m3)
≤0.5(mg/m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Indoor air quality standard
( GB/T  实施)
为保护人体健康,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 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3]。
为保护人体 健康, 预防和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 由卫 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联合起草小组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辐射防护安全所,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研究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建筑材料科学院环境工程所。
本标准于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卫生部负责解释[4]。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质量参数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其它室内环境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 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9801  空气质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法
GB/T 11737  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气相色谱法
GB/T 12372 居住区大气中二氧化氮检验标准方法 改进的Saltzman法
GB/T 14582 环境空气中氡的标准测量方法
GB/T 14668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GB/T 14669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
GB 14677空气质量 甲苯、二甲苯、苯乙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4679  空气质量 氨的测定 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GB/T 15262   环 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5  环境空气 二氧化氮的测定 Saltzman法
GB/T 15437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紫外光度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  苯并[a]芘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516   空气质量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16128  居住区大气二氧化硫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甲醛溶液吸收-盐酸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6129   居住区大气中甲醛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分光光度法
GB/T 16147  空气中氡浓度的闪烁瓶测量方法
GB/T 17095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
GB/T 18204.13  公共场所室内温度测定方法
GB/T 1204.14  公共场所室内相对湿度测定方法
GB/T 18204.15   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流速测定方法
GB/T 18204.18   公共场所室内新风量测定方法 示踪气体法
GB/T 18204.23   公共场所空气中一氧化碳检验方法
GB/T 18204.24    公 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检验方法
GB/T 18204.25  公共场所空气中氨检验方法
GB/T 18204.26  公共场所空 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其它行业标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居室空气中甲醛的卫生标准》规定:居室空气中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为:一类建筑0.8毫克/立方米 ,二 建 筑0.1毫克/立方米。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木复合地板》规定:A类实木复合地板甲醛释放量小于和等于9毫克/100克;B类实木复合地 板 甲醛释放量等于9毫克—40毫克/100克。
3、 《国家环境标志 产品技术要求——人造木质板材》规定:人造板材中甲醛释放量应小于0.20毫克/立方米;木地板中甲醛 释放量应小于0.12毫克/立方米。
4、国家家具标准G B规定:如果甲醛释放量大于1.5毫克/升的规定标准,有关厂家将被处以销售额50% 至3倍的罚款 。还将受 到涉嫌欺诈的处罚。
另外很多家具、地板有味道,其实是漆的味道,有时即使家具环保,但是如果选择的漆不好,也会有过多的甲醛。
急性甲醛中毒为接触高 浓度甲醛蒸气引起的以眼、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1. 环保标准的选择:
① 《民用建筑工程 室内环境污染 控制规范》 GB( 2006版)是国家的强制性标准,必须强制执行;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是国家的推荐性标准,是非强制的法律法规,只有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中约定要求达到标准时才具有强制性作用。
②消 费者在装修完工后,应该按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2006版)进行检测;家具到位后或入住一 段时间后,应该以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
2. 检测最宜时间:
民用建筑工程应在装修工程完工至少七天 后 、工程使用前进行。
②对个人装修家庭建 议最好装修工程完工后一个月以后、 全部家具完全到位一星期以后进行检测,这期间应保证充足的通风,以利于有害物质的散发,使检测结果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时的状况。
3. 封闭最宜时间:
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 采 样应在对外门窗关闭 1小时后进行;当发生争议时,对外门窗关闭时间以 1h(小时 )为准。
②对准备入住或已经 入住的装修家庭,按《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规定的检测采样时门窗关闭时间: 12小 时(即:人们正常晚上睡觉时的关窗时间在12小时以上,亦不会超过20小时),故进行空气采样时门窗关闭12~20小时的检测结果会更接近真实。
4.采样检测点数的确定:
房间使用面积& 50平方时,检测点数: 1个;房间使用面积≥ 50平方且& 100平方时,检测点数: 2个;房间使用面积≥ 100平方且& 500平方时,检测点数 :不少于 3个。
②根据江苏的实际情况 ,一般个人住宅的房间面积& 50平方,故 1个房间仅需设 1个检测点; 客厅面积& 50平方时,亦仅需设 1 个检测点; 如客厅面积& 50平方时,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③具体到 1套住房, 一般厨房、卫生间不设检测点,仅建议检测时将厨房门和卫生间门打开,将它们的面积计入与之相连的房间或客厅面积; 一般两室一厅的住房设 3个检测点,即两个房间和客厅各设 1个检测点; 三室一厅的住房设 4个检测点,即三个房间和客厅各设 1个检测点; 三室两厅、楼中楼等其他套型的住房应视实际情况而定。
5. 检测项目:
①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2006版),再结合江苏地区实际情况,建议个人住宅仅检验三项: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
②根据 《室内空气质 量标准》 GB/T标准, 结合江苏地区实际情况,建议个人住宅仅检验六项:甲醛、苯、 总挥 发性有机物 TVOC、甲苯、二甲苯、氨为妥。
6. 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包括:
苯、甲苯 、 对 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乙苯、乙酸丁酯、十一烷,共计九种物质; CMA检测报告中总挥发性有机物 TVOC的浓度为以上九种物质浓度之和。
7. 封闭过程及检测过程中
不准开空调和换气扇(中央空调和客户特别要求除外,但必须记录在案)。
8. 封闭过程和检测过程中
不要进行影响测试结果的活动,如吸烟和用燃气灶等。
9. 检测现场需
清理干净 ,不能堆放残余的涂料、油漆、板材等。
10. 封闭过程和检测过程中
不要使用化工产品,如空气清新剂,香水等等。
11. 检测过程中
每个房间的门尽量相互关闭,不要保持通风。
12. 人员进行室内环境检测前
您应要求检测人员 出示相应的职业 资格证书,并核实该证书上的照片是否为其本人,否则您可以拒绝该检测人员进行检测。
13. 检测过程中 检测人员和其他人员共计人数
最好不得超过 3 人,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对检测的影响。
14. 上门进行空气采样耗时:
每个检测点采样耗时约 25分 钟, 3个检测点采样耗时约 75分钟, 4个检测点耗时约 100分钟。
15. 出具报告时间:
自取样之日始 ,第 5个工作日左右提供 CMA报告,如客户确有需要,可提前约一天电话告知检测结果。凡新装修的房子, 而且有以下情况的家庭最好做甲醛检测:
一、 有孕妇的家庭;
二、 新婚夫妇的家庭;
三、 家中有小孩的家庭;
四、 家中有老人的家庭;
五、 希望健康,长寿的家庭。除特殊工作岗位外,甲醛的危害主要来自,因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注意预防甲醛的危害。
1)装修时不必过份复杂,要知道任何环保的产品都不是没有一点危害,尽可能的少用装修材料,甲醛自然也会减少。
2)装修过程一定要考虑材料的环保问题,尽量不要使用密度板,尽量减少胶类的使用量。
3)装修后要保持通风,最好能通风半年以后再入住。
4)室内适当的养殖一些等绿色植物同时配合使用,有利于甲醛、苯等有害气体的吸收。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蚯蚓对光的反应是依靠结构什么完成的_百度知道
蚯蚓对光的反应是依靠结构什么完成的
提问者采纳
蚯蚓也称“地龙”、“曲蟮”。我们常见的蚯蚓是环毛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身体柔软,长而圆,由多个体节组成,体表富有粘液。体节上生有刚毛,蚯蚓就是靠刚毛钉住地面以及体壁肌肉的舒缩,身体波浪式的向前蠕动。感觉器官不发达,没有听觉,眼也已经退化,只有感光细胞,但对光的刺激有敏锐的反应。当身体受到损伤后,再生能力比较强。蚯蚓在土壤中生活,能使土壤疏松,它的粪便能使土壤肥沃。蚯蚓还可以作饲料、食品和药材,对人类的益处很大。 准确说来是不一定会长成几条,蚯蚓是环节动物门中比较高等的一种,结构比很多环节动物要复杂,出现了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是发展为脊椎动物的前提! 它也分布有背血管,如果切割的时候它失血过多也可能不能成为几条,还有很多的外界因素都能够影响其生长,如果是在温度,PH和杀菌的条件下,是有可能存活下来的! 就好比植物的组织培养,当然切断蚯蚓和组织培养不是一个原理,但都可以表达越低等的生物,其发展成一个相同的独立的个体的能力就越大~
提问者评价
参考资料:
baidu known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蚯蚓虽然没有眼睛,但在全身体表散布着许多光细胞,它们在身体前端(是口前叶)与后端较多。蓝光对蚯蚓有刺激,红光则没有,紫外光有害。所以养殖场地应避免太阳光直射,最好在室内饲养并点亮一盏红色日光灯。蚯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适宜的生态条件。不同的蚯蚓所需的条件也有差异。本技术仅着重介绍大平2号和我基地新一代杂交蚯蚓的生活习性与生态条件。养殖蚯蚓,为了获得高产,必须研究熟悉所养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所需的生态条件,了解其对蚯蚓的影响。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 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
蚯蚓对不利的湿度条件也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等得生存,它们有时通过运动,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以减少水份的消耗。
3、酸碱度(PH值)
蚯蚓对酸碱都很敏感,因为蚯蚓体表各部分散布着对酸、碱等有感受能力的化学感受器官,蚯蚓在强酸、强碱的环境里不能生存,但对弱酸、强碱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大平2号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在PH值7—7.5的范围产蚓茧最多。
这里应注意,调节蚯蚓养物的PH值不能使用硫酸、盐酸、硝酸等强酸,也不能使用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等强碱。只有下列弱碱、酸可作为中和剂:
碱性中和剂:碳酸钙等;酸性中和剂:有机酸(醋酸、柠檬酸等);
具体测试方法见蝇蛆养殖技术内容。
有人做了蚯蚓对盐度忍耐的试验,分别把威廉环毛蚯蚓置于0.02%、0.1%、0.4%、0.8%、1.6%的食盐溶液中,置于0.01%、0.02%、0.04%、0.08%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蚯蚓死亡时间。食盐度为0.8%和1.6%的溶液中的蚯蚓死亡时间分别为145分钟和52分钟,其余食盐溶液中的蚯蚓24小时未死亡,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4种硫酸铜盐度溶液中的蚯蚓全部死亡,死亡时间分别为50分钟、76分钟、75分钟、57分钟。这说明硫酸铜溶液对蚯蚓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因此,在蚯蚓的养殖中,要注意盐度对蚯蚓的影响,尤其是防止某些农药、化肥等有害污染对蚯蚓的毒害。
蚯蚓是通过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卵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所以箱式养殖产量最高。因为箱子八面都能通气。蚯蚓不能在二氧化碳、甲烷、氟、硫化氢含量大的环境中栖息。如栖息场所的硫化氢,甲烷过量,蚯蚓会逃亡甚至大量死亡。如在北方有的地方为了保温,在蚯蚓养殖场、养殖室内烧火炉,由于管道漏烟气,致使蚯蚓大量死亡。这是因为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有害气体的缘故。在饲料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的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毒害蚯蚓。试验证明:当氨超过百万分之二十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硫化氢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蚯蚓就会发生神经疾病而死亡。甲烷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会造成蚯蚓血液外溢而死亡。因此,饲料喂前要充分发酵。发酵后的饲料最好经过翻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喂。
蚯蚓虽然没有眼睛,但在全身体表散布着许多光细胞,它们在身体前端(是口前叶)与后端较多。蓝光对蚯蚓有刺激,红光则没有,紫外光有害。所以养殖场地应避免太阳光直射,最好在室内饲养并点亮一盏红色日光灯。
所谓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容积中的蚯蚓的数量。养殖密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的变化,从而对整体蚯蚓产量及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密度小,虽然个体生存竞争不激烈,每条蚯蚓增殖倍数大,但整体面积蚯蚓增殖倍数是小的,产量低、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若放养密度过大,由于食物、氧气等不足,代谢产物积累过多,造成环境污染,生存空间拥挤,导致蚯蚓之间生存竞争加剧,使蚯蚓增重慢,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高,幸存者逃逸等。因此,掌握最佳的养殖密度是创造最佳效益的一大关键。
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以箱式养殖放养密度最高,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若增大养殖密度,就会限制蚯蚓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产量就会降低。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食物是影响蚯蚓的一个长期的、关键的生态因素。食物不足会使蚯蚓间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个体间对食物的竞争加剧,往往导致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一些蚯蚓逃逸等。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食物的数量上,而且体现在食物的质量上。例如以畜粪为食的蚯蚓,它们所生产蚓茧数,比以粗饲料(如野草)为食的同种蚯蚓要多十几倍到几百倍;以腐烂或者发过酵的,来自动物的有机物比植物性有机物的饲喂效果好;又如,喂含氮丰富的食物(如畜粪)比含氮少的食物(如桔杆)使蚯蚓生长繁殖更好些。
本技术所指的无土养殖,实际上就是全为蚯蚓的食物,而代替了不要也可的部分土,减少了许多换料管理。整个养殖箱内都是食物,故可减少竞争,还能加大养殖密度。
9、天敌和疾病
①蚯蚓的天敌中包括捕食性和寄生性两大类:捕食性天敌有鼠类、鸟类、家禽类、蛇类、蛙类、蚂蚁、螳螂、蜘蛛、蜈蚣等;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虫类、寄生蝇类、螨类、蚂蟥等。
②种间竞争:有些动物虽然不是蚯蚓的捕食者和寄生虫,但是,它们侵入蚯蚓养殖床内和蚯蚓争食饲料,争夺栖居地空间,因而对蚯蚓造成危害。例如:昆虫中的白蚁、鞘翅类、梭虫科、羽隐虫科、椿象、蟋蟀等,多足类的马陆以及一些非寄生性的蝇类幼虫、线虫等。在雨季,还在养殖场所出现蜗牛、蛞蝓等。
③疾病,蚯蚓的疾病极少,最常见的是在饲料酸化情况下(PH值低于4),往往引起蛋白质中毒或胃酸过多症。其症状是:蚯蚓全身出现痉挛状的结节,环带红肿,全身粘液分泌增多,往往在养殖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食,最后蚯蚓变白而死亡。有的病蚓死前还出现节间断裂现象,有的蚓茧破裂等。据国外研究表明,饲料的酸化不仅是导致蚯蚓患蛋白质中毒之类疾病的关键原因,甚至也是招致昆虫、病菌蔓延、天敌为害的重要原因,甚至也是招致昆虫、病菌蔓延、天敌为害的重要原因,所以饲料合理配制以及往后的妥善管理是极为重要的。防治措施:经常测试PH值,防止PH值低于6以下;发现中毒现象马上把蚯蚓与酸化饲料分开,用25℃的水冲洗蚯蚓然后放入标准饲料。
蚯蚓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苯酚和甲醛反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