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上课有用英文上课吗??如果选用英文上课男的第一次会不会痛很难?

韩国大学上课问题_百度知道
韩国大学上课问题
延世大学 汉阳大学等等好的学校 全课程是英语授课是什么意思 ?
什么科目都是蹈壮陛谎桩荷标捅钵拉 拿英语讲吗?还是就个别课
难道韩国人高中毕业 英语就都这么好了吗?。。。
我英语 很烂 但想去
学机械工程 能行吗?
全英语授课说的就是英语教课啊,如果你的英语水平不过关,你可以选择韩语授课的。到韩国读一年的语言学校,只要认真学,一年后听课是吣吐尺惶侔耗踌同穿括没问题的。
其他类似问题
韩国大学的相关知识
其他4条回答
英语授课是仅限于个别专业和国际大学院的,其他的大多是韩语授课。楼主说英语很懒。如果成绩不是很好建议不要读汉阳大学的机械工程。因为这个专业是汉阳大学的主打,很难毕业。就像西江和成均馆的经济圯榨冠雇攉概圭谁氦京一样,很难毕业
汉阳大学的理工科是韩国最有名的,但是你所说的全课程英文授课的应该是指的国际大学院的课程,如果你的英语不是很好的话不建议去申请全英语授课的课程,在韩国学习1年至1年半的韩国语课程就可以达到听课水平,还需要自己努力学习。祝好运!
全英语你应该了解到的是汉阳大学和延世大学的全英语授课课程。他们同样有完整的韩语授课专业选择。可能你看到的是延世大学的underwood学院下面的专业方向。可以了解一下他们本科的韩语授课专业设置。像汉阳大学在它的erica校区就有机械工学韩语授课本科课程。
呵呵 韩国 当然用韩语了 你可以自己选 你先去 年语言班 然后过了5及 自己申请 大学 如果有需要可以QQ我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何将英语课上得有特色?
不想同于平时老师的授课,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又学到知识。
按票数排序
1,英语课也分很多种的,阅读?写作?口语?还是考试培训?2,老师也是分很多种的,成人口语培训老师?全日制普通高校老师?高中老师?高中课外培训老师?小学老师?3,学生也是分很多种的,高中?大学?少儿?水平高?水平低?以上提的只是诸多变量的一种,任何一个变量的轻微改变,都会教学方略有重大影响还有,一个人自学怎么瞎搞也无所谓,上升到教学程度就无比重要了。题主首要目的还不是为了传授实学,而是为了与众不同有特色(难道你不知道效率最高学生能扎扎实实收获到东西就是最大的特色?),赤裸裸的跑来耍流氓,什么情况也不说,张口就要上的有特色。你这么屌你的学生知道么?学生家长知道么?他们还放心给自己小孩让你带么?另外教师培训是个非常重要和昂贵的活,某著名机构老师笑称自己一辈子教好3W名学生也顶多就是3W名学生罢了,但是教好30个老师,这辈子可能就造福了100W+的学生,他们那儿都得是经验丰富,而且身居高位的教学团队大佬才有资格担任教学培训师的活儿,这种课程每小时单价起码在软妹币2K以上,你上网随手一提一问,知乎的大部分人学英文都学的哼哧哼哧的,这样真的好么?你想听我说切实建议?死了这条心吧
一位教师想把课上得有特色是再淳朴不过的愿望。当然,淳朴可能意味着缺少点思辨色彩。例如补充说明希望,“让同学们印象深刻,又学到知识”。这恐怕不是仅靠有特色就可以做到的。与众不同很容易,收到实际效果则比较难。关于「特色」,下面第二部分将做具体讨论。另一方面,奶爸的回答让我觉得有点突兀。他提到的各种变量固然有影响,但教学总是有规律可循的。至少,我们可以一直向上抽象,最后得到可适用于任何层次任何课型任何学制的指导思想。 “效率最高学生能扎扎实实收获到东西”就是很好的总结。在紧张撰写本回答的过程中获知奶爸已经对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封笔,个人感觉有点儿遗憾。如果具体展开,说说如何做到高效,以及特色能为效率做多少贡献,我想是题主很关心的。下面是个人思考和一些实践经验。在知乎我关于英语方面问题的回答大部分都是针对学生,这个问题则主要面对教师,所以等于是同行研讨。凡不当之处,欢迎批评。另外要说明,我校是2004年由师专升为本科的师范学院,从学生到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无法与其他资深院校相比(刚好看到2014中国704所本科大学排名,我校位列倒数第96)。个人比较熟悉的是英语专业大三的精读课,后来叫做高级英语,因为带这门课时间较长。以下对于教学环节和学生状况的分析讨论都是基于这个特定的背景。如果某些理念、观点、经验和方法能够被不同背景的同行认可,那很幸运。一、基本理念1. 学生为什么要到学校来学英语?乍一看,学校比你家多了太多的东西。食堂操场图书馆,美女帅哥逸夫楼,还有各种鸡零狗碎。但就本质而言,学校只不过多了同学和老师。我认为全部奥秘就在这里:同学和老师可以一起制造氛围。独自在家,花钱可以买词典课本,各种影音设备,也可以请家教,甚至请外教做家教,但是你买不到气场。在卫生间吊嗓子是一回事,到晚会上唱首歌,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许多人的某项体育活动玩得非常出色,但是一到正式比赛就掉链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适应紧张的气氛。只有经过多次比赛环境的考验,最后变得非常放松,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实力。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引入的“交际英语”教学理念实际上就是要突出实战导向训练。2. 英语是学会的还是教会的?根据自身经验,英语是学会的。大学四年,老师固然能讲到很多关于单词、辨义、语法、成语、修辞格、翻译、写作,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内容,但是无论从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方面来说,或是跟你最后所掌握的整个数量比起来还只是很少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整合各项技能于一体的任务基本是只能靠个人完成。实际上,个人认为在学校一边上课一边自学是学习效率非常高的方式。3. 教师在课堂上起什么作用?可以类比足球教练。各种单项训练,脚内侧、脚外侧、脚背,传切、二过一、反越位,各种任意球、战术套路,林林种种。教师需要多做一些的是传授知识,因为足球已经是国际语言,跟文化差异基本没有关系。另外,语言的专项训练更需要重视举一反三的能力,毕竟其复杂度要高出足球N个数量级。说到区别,教练好比开的是电力机车。因为球员有淘汰机制。每个人必须自己努力向上,否则就得卷铺盖回家。教练把好方向盘即可。教师则很像开的是蒸汽机车。学生好歹得毕业,而每个个体状况不同,时代潮流、学校氛围和班级作风也不一样。教师需要营造维护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既要掌控方向又得时不时顾及动力。一身二任同时兼司机和司炉比较忙活。还有一个细微差别是,球员一脚出去效果怎么样自己知道,而学生用一个词往往没什么把握,甚至很多时候他/她就是故意用自己不熟悉的说法,等着看老师会有什么反应。所以来自教师的反馈很重要。二、关于特色的非学术定义实际上,要说特色这个东西吧,真是要多少有多少。别人带教案,你除了课本什么都不带;别人主要讲语法,你主要讲文化背景;别人讲美音,你讲英音;别人出门都装手机,你放家里;别人表扬学生说Very good,你总是说Jolly good;别人打招呼说Good morning,你说“你好(how) are you”;所有老师上课都不戴帽子,你戴一顶澳大利亚牛仔帽,帽沿周边挂一圈流苏(不是为装饰,是随便一甩头就可以赶苍蝇),这特色至少是奇葩级。还是默认一下吧,我们说特色是指能够为教学带来正面效果的,因为运用者少而显得比较新颖的方式方法。特色至少可以分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经过多年和几代人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总结,教学形式方面已经很难再别出心裁。所有的课堂活动都可以归结为‘讲’和‘练’两个方面。个人认为还剩下能够出新的方向主要有三:一是,精心编排讲和练的节奏。跟编舞一样,韵律可以千变万化。二是,仔细考虑讲和练的内容。这个空间还是比较广阔。最后就是,上述两项如何配合值得研究,这仍然是形式怎样为内容服务的问题。英谚说Do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 形式上玩新花招,一两节课没问题。经年累月天天出新招,就算后台有个班子专门为你设计,学生也受不了。从小学中学一路上来,他们已经是old dogs。换一个角度,我觉得所谓特色可以看做是一位教师长期坚持的由理念+方法+态度混合而成的风格。学生赞赏,同事肯定,教学效果良好,连续几届形成口碑效应,可称得上是风格。一种风格到了别人不好学的地步,就是特色。三、特色的基础1. 几乎所有你刚入行时听到的有关教学的格言基本都是经得起时间颠簸的真理。比如: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水量与个人的阅读量具有正相关关系。我在学生时代主要读小说和各种课本。做教师以后基本只读各种报纸和杂志。英美主流纸质媒体就不提了,能到手的都读。像Vogue也专门精读过一本的广告。印象最深的是Guarding Weekly和Reader’s Digest。第一份儿卫报周刊,32版,我读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后来只需一个晚上。第一本读者文摘对于我大约有300多个生词,到读完一年12本,差不多生词只有开始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像读者文摘这种天上地下三教九流无所不包的读物对于了解美国社会非常有帮助。仅举一个简单例子。一则幽默说一辆事故车的后窗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tragic wagon。也许你觉得,嗯,确实好笑。但是如果你知道从前美国有一首流行歌曲,歌名叫Puff,the Magic Dragon,你就能够多体会一层意味:原来这儿还抖了个机灵。英美影视剧也需要不时看一些,无论你是否真得感兴趣。我在一部很烂的电影里跟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学到不仅可以一只手表示V,也可以两只手同时,甚至还可以把双臂交叉表示特别强烈的愿望。2. 充分利用跟外教交流的机会。有些语言点是任何工具书都查不到的。其实这些问题本身没有难度,许多都是普通常识。只是你没有在讲英语的国家生活过,无从知晓。外教在这些问题上的作用非常大。更重要的是了解英美人士特有的思想观念,这只有在跟他们很随意的日常交往中才能偶然获得。例如,朋友找我翻译个小米包装袋儿上的说明,我译好后请外教看看语言是否地道。结果译文倒是没挑出什么毛病,完全没想到的是,那位来自明尼苏达金发碧眼的马克指着最后一句“特别适合哺乳期妇女食用”问这是什么意思,男人不能食用吗?老人不能食用吗?孩子不能食用吗?这种交流非常有意思,你能感觉到一种思维定势会有多固执。我们学的是别人的语言,当然只能“顺势”。交往多了,你也会清楚如果跟他们辩论不同的观点,最好的方式还是“以夷之道”。来自南安普顿的詹姆斯曾为美国轰炸苏丹的希发制药厂辩护,称因为那里为恐怖分子生产化学武器。我说那阿根廷炸沉英国的舍费尔德号巡洋舰用的是法国生产的飞鱼导弹,英国为什么不轰炸法国?他一边笑着说你把狐狸扔进鸡群里,一边说还要再想想。我猜他的深层逻辑很简单,苏丹是“流氓国家”,法国不是,但是这显然在辩论中不具备说服力,因为美国并没有拿出有力证据。我还跟澳大利亚外教中介机构的一位先生在电子邮件中打过笔仗。合同的扯皮使他很不耐烦,居然冒出一句,“难怪中国人的护照拒签率全球最高”。我回复说,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国民人均收入达到目前中国水平的任何国家都是各种问题最多的阶段。如果中国将来达到澳大利亚的水平拒签率依然很高才说明中国的文化有问题,然后非常委婉地提醒他澳大利亚200多年前也不过是荒芜之地。如我所料,下封邮件他做了非常诚恳的道歉。我不认为东西方思维有什么不同。当我说英语思维,仅仅指的是用英语思考,而不是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有什么本质不同。不过,要承认,双方看问题的角度经常会有差异,对许多问题的认识不尽一致。作为英语教师,需要熟悉这些情况,并且在课堂上结合讲课内容客观地加以描述。一个有趣的例子。有一天在我家客厅跟一个美国小伙儿和一个中年英国男性聊天。忘了扯到什么话题,我无意中说“中国女孩比西方女孩纯洁”,这两家伙立刻把头扭过来,四只眼睛凶光侧漏。我立刻(保持目光接触)澄清说,至少一个本地女孩不像巴黎女孩会接触到那么多的思潮和观念。这才浇灭了他们逼视中四散飞溅的咄咄火星。可以想象,在潜意识这块儿相当广阔的区域内,东西方确实存在相当大的认识差别。平常就需要跟外教保持一种比较接近的关系,或者说就是交朋友。这要花时间精力还得搭银子,不过事实证明把这就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很有意思。实际上我跟不少前外教依然保持联系,甚至有几位还会再次来中国看望我们。对待友谊这件事是不分中外的。3. 工具书多多益善。这点无需多说,虽然现在已经有百度谷歌维基百科,似乎什么都能搜到,但是手边有书还是很方便。而且正式出版物可以保证出处的权威性,对于教学来说,严谨两个字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以我在知乎的一个回答为例,没有工具书很难做出这样的分析:4. 抽一定的时间浏览专业期刊。虽然许多文章就是为了评职称,其内容几乎没什么实质性意义。不过,有时候还是能够发现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的闪光点。例如,metaphor与metonymy的区别,一般词典都把后者翻译为「换喻」和「转喻」,但实际上metonymy应该是「借代」,根本与「喻」无关。作者用了一个很好但有点古老的例句:游击队员出罗网,韩英不幸入铁窗。“罗网”比喻敌人的包围网,因为只有喻体没有喻词,所以是metaphor;而“铁窗”是借监狱的部分来代替整体,没有「喻」的成分。验算就是:metaphor可以退回到simile,而metonymy不可以,不能说:铁窗像监狱。很抱歉我忘记了这篇文章的作者和出处。浏览专业期刊的另一个目的是了解语言各个分支研究的进展,从语法、语用、语体、测试到认知语言学,等等。5. 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分两方面。一是,尽量用简单词汇,尽量用地道表达法。二是,注意语速、节奏和音量。美音或英音无所谓,混合着来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当然坚持一种最好。关键是课堂上一定要把握好语速,注意突出句子重点,每句话都讲清楚。个人认为语调比较重要,这对学生是很好的示范。6. 口译经历。强力推荐想方设法找机会做一段时间有偿的英语现场口译,或者是会议翻译。我在海南东方市的富岛化工公司干过三个月,收获不亚于又一次读研。实际上有关部门应该协调安排英语教师轮流做这种实践。这对提高教学质量非常有意义。7. 业余爱好。尤其是涉及审美方面的爱好对专业很有帮助。个人认为,一项体育爱好对于脑力劳动者几乎是必须的。本小节是说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这个基础不扎实的话,很难出有意义的特色。四、特色的保证:备课备课对我来说是一种生存方式。可以这么理解,如果我不是在上课,那就是在备课。我承认这么说是夸张,但是无论我做什么,看电视上电脑听音乐打球下棋自驾做饭散步等等,总有另一个我在备课。甚至做梦的时候。我猜想一个独立开发软件的程序员一定也会处于这样的状态,每天25小时只想一件事。我不过是把一个软件编制周期放大到几十年而已,所以才有闲做其它事,包括上知乎。估计我的备课就比较有特色,每次大致要分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基本就是神游天外。叫做发散也好,不着调也行,总之是能想多远想多远,能想多宽想多宽。核心当然是要处理的那篇课文,无论历史、环保、一篇演讲,或是小说中的一章。中间会查资料并做笔记以及提要。很多时候自己也意识到太离题了,不是不靠谱,那是相当不靠谱。不过也有许多好主意就是这样自己冒出来。这个阶段可称为务虚。2. 第二阶段从上课的前一两天开始,这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务实。我有以下原则:⑴ 每节课讲两个重点。我从教学前辈那里获得的最宝贵的经验就是:讲得多了没用。一个太少,三个就多了。这两个重点要侧重不同的方面,比如一个是词汇,另一个可能是修辞。这些重点在一个学期的分布应该各具代表性,就是说最好涵盖用法、辨析、词源、语法、典故、圣经、神话、修辞、幽默、思维角度、风俗习惯、肢体语言、段落翻译、文章写作,等等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对他们切实有用的所有方面。简言之,大概三分之二或更多一些是关于语言,其余关乎文化。这些也没有开始就做整体规划,前面涉及到的,后面就有意避开。语法部分的重复会稍微多一些。重点是否要跟本课的难点结合,看情况,但一定要与课文有关,不可完全游离之外。一般来说涉及文化的往往确实有难度,学生可能很不好理解,或理解不深不全面;涉及语言的则相对不那么重要。修辞算是例外,常见的修辞格一般都需要作为重点处理。怎样才能“让同学们印象深刻”,或者说让他们“能扎扎实实收获到东西”?经验表明就是少讲。讲得少了对学生来说是损失吗?请参照基本理念2,我认为英语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所以,谈不到什么损失。另一方面,相信做教师的都知道“精讲多练”的格言。如何才能做到「精」呢?少而精。个人猜测,能体现出这个特色的教师应该不多。⑵ 注重以讨论的方式处理课文。学生大致可以分四类。A)表现欲超强的,经常主动提问题。这种人每班也就一两个最多两三个,运气不好的时候一个都没有。B)教师提问题后会主动举手的,也就是有意愿参与讨论,大概能占到全班的十分之一强。C)另外有一半儿左右的学生属于被动型,他们预习课文,心里也做好了被提问的准备,但是不点名的话基本不会主动表现。D)其余的就是能躲就躲型,用Sorry应付一切。个别调皮的还会说Terribly sorry。备课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针对这些学生的状况准备问题。为了配合“精讲”必须“多练”,这是主要训练方法之一。最简单的提问D),一般的请C)合作,重点段落的问题大部分指望B)+ A),有难度的、好玩儿的、能满足他们表现欲的留给A)。讨论是教参无法控制的,甚至教师都不能完全掌控,有时候进行的流畅,有时候就会滞缓。但是课堂讨论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所以再难也得坚持,算不算特色都得坚持。开始的时候可以预告下节课的讨论段落和主要议题,以降低难度。比较成熟之后,直接课堂上见。⑶ 凡学生自己能处理的,课堂上基本不管。例如讲词汇一般以动词为主,主要是同义/近义辨析、用法归类、有意义的词源词根词缀介绍、以及相关的词汇学知识。其余生词你自己看着办,我反正每节课都要挑一些请你用英语解释,不一定问到谁。这样做是给学生一个明确信号。你现在是高年级了,必须有自主学习能力,不可以像基础阶段那样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⑷ 涉及语法有三个原则。一是,一般对课文理解没有影响的语法不管,或者只要学生不问到的不管。二是,复习巩固各种句型概念之外,重点讲中国学生有可能把握不好的几个要点,例如:时态比较、宾语补足语、比较级、虚拟语气,以及冠词。这么做的另一个意义是,针对我校的师范性质,大部分学生出去是要教书的。三是,讲语法的落脚点是语义,要让学生明白所有语法都是为话语意义服务的。换句话说,每个语法现象都表达特定的含义,不能够准确理解等于还是没有掌握。避免grammar for grammar’s sake,这可以算一个特色么?本阶段备课的另一项重要内容paraphrase将在第六部分详述。备课最后形成的书面内容主要是例句和一些提要,记在一张活页纸上。课本干干净净没有任何标记,里面夹那张活页纸。学期结束,把活页纸订起来,标上时间,存档。我们学校的教务处也是经常要检查教案的,我有另外的应付。3. 上课前一个小时进入备课的第三阶段,冥想。一般实耗半小时到四十分钟左右。内容主要是预想大致的整个上课过程,前后环节步骤,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等等。凡开动脑子想问题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一定很有逻辑,但是这个阶段对我同样很重要。这也是一个很享受的阶段,类似入定。有神清气爽的感觉。再后来,我还把准备好的例句想一遍,这样连那张活页纸都不用带。有的学生在课间翻我的课本,发现没有任何标记,感到不可思议。对我来说,这是反复考虑过的东西,很容易记住。由于这个习惯,我后来慢慢就不再吃早饭,只喝一杯咖啡。在知乎某个问题的回答中我提到了这一点,一位知友的评论说,这是要早死的节奏啊。我没生气,反而觉得有点好笑。难道您要跟我比早死么?我的回复是,多早算早啊。。。说来也许难以置信,无论一本教材用了多少年,对于每一篇课文我都是重新备课。一方面学生总是新的,另一方面,或者我能体会到老课文中的一些新东西,或者要设计更好的处理方法、想出更明快的解析路径、寻找契合度更高的例句,这一点儿不用刻意,自己就有新鲜感。对于文字意义解读的具体例子,可参看我在知乎的另一个回答:。以及一篇专栏文章的第三部分(下):(预警:长文,慎入)。这篇虽然是针对中文文本,但可以体现对文字的理解思路。关于备课,最后要说的是,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风格特点。班风一般是在军训后的一两个月内形成。到大三接手的时候,要想做某些改变是很困难的。一般只能顺应从基础到提高这个阶段的自然变化做努力,能成功多少算多少。另一方面,班级的情绪也会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短期变化,这些都是不可抗力。备课自然也得做相应变化,需要多讲就只好多讲,能讨论尽量组织引导讨论。五、特色的课外因素除了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这个活生生的人,他的个性、三观、生活方式等,实际上也对其教学特色的形成发挥作用。只不过,这些因素表现得不是很明显,也不那么直接。1. 态度。我对「平等」这个概念很敏感。生活中、社会上各种不平等的事儿太多,除了忍耐没有别的办法,因为不可控。在可控的范围内,我把「平等」摆在第一位。对自己的孩子如此,对学生也是如此。课上和课外都一样。当然我在上课的时候发过火,也对学生说过刻薄的话,不过那是几十年中仅有的一次。在观念中,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教师,所以学生必须服从我。站在讲台上,我觉得自己只不过是英语学得早,所以比学生知道的多,现在要尽量帮助他们缩短成长的过程。在办公室,只要有学生找我,第一件事总是先示意他坐下来。如果因为人多没地方坐,我会站起来说话。同样的,无论男生女生,无论学习成绩好还是比较差,我对他们都是一样的态度。我真得一点儿都没有装,因为我自己的孩子曾经学习就很差,好在后来还发展得不错。对于更大范围的态度,如果感兴趣的话,可参阅我的另一篇专栏文章:。这可是专为本题贴的,因为以前在某个回答中已经匿名提到了主要内容。2. 校园活动。如果你看了上面提到的文章就知道我参与了许多校园活动,从打篮球、各种比赛到涉及专业性的讲座、演讲、辩论赛,等等。新年晚会上,叫我唱歌就唱歌,要我掺合什么节目就挺身而出,从不推脱。我唱歌真得是很烂,不过从来没觉得不好意思,大家欢乐就好。给学生办的报纸写稿,应邀指导摄影和乒乓球社团活动,组织校际围棋比赛,春天骑自行车郊游,跟学生们一起玩儿,我觉得很开心。每到NBA冠军总决赛,总会有些男生跑到我家来看电视。我不是刻意要这么做,或者是理性认为应该这么做。事实上,这是我的生活圈子,参与其中本身就有乐趣。比如,有次毕业晚会我有个小提琴节目,准备的是月亮代表我的心。站到聚光灯下的时候,我突然灵机一动卖个萌,对着话筒说,请允许我把这支曲子送给我一直暗恋的女生。你可以想象台下的尖叫和口哨是如何的回声嘹亮。再比如,我校的篮球男女冠军基本都是被化学系独霸。我想到男子没办法,女子的话,只要提前训练,应该有戏。我挑选了一只看起来有运动基因的队伍,每天早晚两次训练,练的就是带球传球投篮,结果到决赛打了化学系一个8:0,拿到我系历史上第一个女子篮球冠军。实际上比赛过程特别激烈胶着,我方一个队员紧张到半场换边后差点儿帮人家进一个球。终场哨响的时候,我跟每个队员击掌相庆,那个感觉非常爽。由于以上原因,绝大多数学生都跟我关系很好。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感觉就比较顺。他们知道你差不多是个透明的人,教学上对他们的要求都是为了帮助他们进步,积极性和主动性会相对高一些。这总是有助于提高效率。你的课也会显得有特色。六、特色的体现:上课课文的篇幅与难度不尽相同,一般要用六到八个课时。这就好比是一段规定了时间的旅途,什么地方快,什么地方慢,由你掌握。某个地段景色特别好,那就越野去周边逛逛,剩下的路途要加快些脚步。每篇课文的内容当然不一样,这意味着风景各异,能够产生特色的客观基础就在于此。当然,仅有客观基础远远不够。凡英语专业教师一定知道张鑫友,他的教参系列把英语词汇、语法、阅读、试题、作文、学习技巧,包括课文翻译、难点注释到课后练习答案,全部一网打尽。还不说另有其他人编写的不同出版社推出的各种参考资料。可以说,凡是需要学生动脑子的活儿,都有人替他们做到几乎完美无缺。在学生人手一本参考书的情况下,先不说特色,你就想想作为教师还能讲什么?还有什么可讲?或者,有哪些地方你能讲得过张先生?还好,“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就是说,通往罗马不止一条路。我们还是有路可走。关于上课,我想归纳一些实践经验和理念如下。1. 课堂活动的内容应该主次分明。讲解两个重点15到20分钟+讨论10到15分钟为主,其余练习为辅。各项活动的顺序不定,但显然是交错进行为好。以我个人的看法,能不能坚持突出重点,能不能坚持讲练并重,能不能坚持实战型操练,是判断一个英语教师是否真正具有特色的分水岭。如果以讲为主,哪怕讲到舌灿莲花的级别,我认为还是没有一丁点儿特色。把练提高到跟讲同样重要的高度,特色就开始出现。以后我们可以继续评定特色的鲜明度。假如这样的观念被绝大多数人接受,大家都讲练并重,那可以认为我们都是有特色的教师。这甚至可以看做是时代特色。你的做法跟20年前一样,显然是落伍,怎么说也没有进步。现在的问题是,我真得不知道全国同类学校英语专业的精读课是怎么个上法。突出重点,很容易构成简洁明快的布局,符合现代节奏。但是,这样做有可能带来一个矛盾。学生从大一开始也许习惯了教师逐句逐段的讲解,主题句、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都会分析到。现在重点突出,势必要“轻视”某些局部。较严重的后果就是会给部分学生造成不适感。一篇课文学过还是没学过,这个简单的感觉对某些学生很重要。你把该喂的都喂了,他们就觉得学过了。有些内容要自己咀嚼消化,他们就觉得“没学过”。尤其是可能关系到专四专八考试,这一点也不得不考虑。我的做法是相互让步,做一点折中,在讲和练的过程中至少把每个段落都覆盖。虽然拖泥带水一定会影响简洁明快,不过为了实际效果,只能尽量缓和矛盾。重点突出到什么程度,以及拖泥带水到什么地步,要依一个班级的承受能力而定。另一方面,我的体会是,只要你以重型坦克的固执稳步推进自己的观念,在练的问题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逐渐适应,并且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认可甚至欣赏这样的做法。当然驾驶坦克的手法要融会贯通所有你能够领会的儒道精髓和孔孟情怀,据我所知,只有精读课一般不安排外教带。本节开始提到,每篇课文的内容不同是能够产生特色的客观基础。个人认为,课文其实不重要,我们学语言又不是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金融建筑环保。课文只是讲的挂靠和练的内容。所以,备课主要就是考虑讲什么和练什么,然后哪一段联系紧密就选哪一段为重点。其余可以拜托张鑫友。你既然买他的书,至少也该物尽其用吧。当然,凡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要回答到令他/她满意。但是现在愿意问问题的学生还真不多。2. 专业训练手段。课文是全部都被翻译了,幸好教参编撰者没有用英语将课文全部解释。其实,就算有全部课文的英语解释,几乎每个句子还是可以换很多种说法。这就是英语专业教师的利器:paraphrase,即,用英语解释英语。课本要求的paraphrase都有现成答案,我可以用之外。甚至我可以请学生paraphrase某些paraphrase的答案,因为那个答案太高大上,我要一个接地气版。Paraphrase这个词,我们简称为‘派’。教研室里,经常能听到一位老师请别人帮他‘派’一个句子。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也可以从‘派’中看出来。‘派’有两个功能。一是,作为探测工具,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理解的深度。虽然你有课文译文,但不一定真正理解原文。二是,作为训练工具,锻炼学生英语思维、逻辑表达、同义词替换、熟练掌握句型,以及正常反应等等,的能力。题外话:知乎上许多邀我回答的问题是,“XXXX用英语怎么说?”“YYYY怎样译为英语?”“ZZZZ如何翻译成优雅的英语?”如果这些人知道‘派’,他们差不多自己就能翻译。反过来说,如果你自己都不能用汉语解释汉语,那怎么相信别人为你翻译的英语就正确?假如一位在中国学汉语的老外问你“屌丝”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会怎么说?哥们儿,这可是要考验你的汉语水平哦。除了计划要讲的两个重点问题,除了设计要重点讨论的一两个段落,除了随处可进行的问答,其余活动实际上就是不同层次和详略不等的paraphrase,从单词、短语、句子到段落。这也是前边提到的配合“精讲”而“多练”的另一个基本手段。所以,备课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自己做paraphrase。先排除教参已经回答的,从其余部分中挑出值得‘派’的,然后看工具书是怎么说的,最后再用尽量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派’的实际操练要充分运用基本理念1中提到的气场。教师应该有意识但很自然地引导课堂关注焦点的移动,并让被操练者感到这种压力。实践证明,‘派’是高难度,具有很强挑战性,非常接近实战,因而也是效果明显的课堂训练手段。教师特别值得在这方面下功夫。特色的鲜明级别主要由此判断。3. 尽量避免单调。每节课都是同样的形式翻来覆去,会不会很枯燥呢?我得承认,不同程度的和不同时间段的枯燥感不可避免。教师本身的水平和能力总是有限,学生的积极性也并不总是很容易调动。不过,多花些心思灵活运用这些手段还是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比如,提问中可能有‘派’,讲解中可能会提问,讨论中可以插入‘派’,‘派’的过程中也可能包括简短的讨论,等等。这就是前面提到可以考虑出新的一个层面,课堂讲练节奏的韵律编排。实际上课过程当然不会完全按你的编排走,不过这不要紧,有价值的跑偏尽管跑,无意义的抓紧拐回原路即可。另一方面,作为润滑剂也好,作为“分割线”也好,或者就当做类似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可以随机穿插一些其他活动。例如:⑴ 单挑。优良的种子自己就会发芽开花结果,基本不用你操心。甚至那些优秀的学生偶尔问一个问题,你都会觉得受宠若惊。我有个学生毕业后考入东北师大读研,去年又获得去德国一所大学读博的机会。对这些人,祝福他们就够了。你要挑战的是中不溜稍微偏下的学生,平常难得开口的那种。一般来说,男生好一些,他们皮糙肉厚。你选一个对象,然后连续一两周,每节课都用几分钟时间轰炸性提问这哥们儿,等于是足球教练单练一位球员。问题当然要精心设计,最好从“脑残”级开始。对他的每一点和每一次进步都要夸张表扬和鼓励。凡做成“惯例”的东西都会让人觉得有趣。这样做会激励一批人。只要有耐心,策略得当,效果还是明显的。当然这样的惯例也不能一直延续,可以见好就收。过一段时间感觉必要时再换个对象单挑。让学生们意识到第一谁都别想偷懒,第二只要稍微努力一些,说得多说得好说得流利,也不是很难的事儿。这是主要目的。⑵ 培养一种习惯。例如,学生非常喜欢用单词或短语回答问题,做paraphrase的时候尤其明显。讲英语的本族人当然也经常会这样省略,不过我觉得对学生来说,得先习惯说整句话比较好。所以,一段时间内我会不停地要求和提醒“Give me a whole sentence, please.” “Will you
please use a sentence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Your
answer is so good ,but a sentence may sound better, I’m afraid.”直到大家都自觉地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问题。凡是你认为好的习惯,都值得以“不近情理”的态度去培养。例如,最好不要说maybe,要说probably。⑶ 卖弄。在长期的阅读和教学实践中,相信每位教师都会储藏一些干货。那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尽量挂靠课文内容,很自然地亮一下。例如,英语里没有“第几”这样的疑问代词,“这是第几个?”用英语怎么说。times不能用于2和2以下的数字,那“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怎么说。in secret和in secrecy有什么区别。在I touched it and it gave.这个句子中的gave是什么意思,等等。甚至可以开玩笑,The moment he was asked to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emble and
shiver, he quivered suddenly.⑷ 炫技。我们都知道有不会游泳的游泳教练,但是一定没有不懂英语的英语教师,吃空饷的除外。每周展示一次你的口语水平对学生是很好的示范。这个应该是在某项练习过程中很自然地完成。选口语最好的那位(一般是)女生,根据课文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在你认为适当的时机,做一分钟左右简短快速尽量流畅的对话。然后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其余内容。就是说,你是刻意安排,但要让学生感觉是上课过程中的自然环节。虽然对话是两人参与,不过在比较平缓的课时流动中,这一段可以起到音乐里solo的效果。注意对话合作者应该每次轮换。4. 听到下课铃就说so much for today。 这一条不解释。好吧,我都累了。Shall
we call it a day? 不过,本回答有特定针对目标,也许他们还意犹未尽呢。此前个人的长回答记录是一个关于辩论赛的问题约8,000字,这个已经接近12,000。我想打住是意识到,本题不可能有完全详尽的回答。实际上,除基本理念之外其余的五个部分中都还有许多细节没有提到,或没有展开。例如,幽默是英语课不可或缺的成分。仅此一点就可以给特色加一个肥分。但是,这也是最不好把握的方面,更不好用语言描述。收到回答本题的邀请快两年了,因为很有难度,所以一直没有开始,各种拖延。感谢中山大学碧海蓝天Y硕于4月25日在问题评论中的督促,使我下定决心啃这块硬骨头。算来,整整写了二十天。这个回答也是还知乎一笔到目前为止最大的债务,每看到一个精彩答案每觉得自己有收获就会增加一分负债感,现在总算可以轻松一下。所以,回答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也是为自己解脱,能对他人有一点帮助都是意外惊喜。假如还有来生,我不想当教师了。我要做一名程序员。
教师的作用,就是把草嚼细了给学生喂一遍:老师自己都懒得嚼,那只会有更懒的学生来齐齐刷新底线。
作为一个人见人爱车见车drive花见花开,多年来一直饱受各国男女学生性骚扰的对外汉语教师,我想试着谈谈这个问题。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的职业,本质上其实都是出来卖的,教师也是如此,每每想到自己夜夜笙歌(伏案备课),白天还要辛苦的接客(课)、坐台(讲台)、吸粉(粉笔),每时每刻都要以最佳的精神和身体状态来提供服务。我就特别能体会东莞妹子们的艰辛和不易。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坚持以一个一流性工作者的职业操守来要求自己。
那么既然认识到了教师是做服务业的这个本质,那么请一定要有服务行业的意识。学生是我们的客户,客人花钱来你店里,让他们愉快地学习是我们的本分。试想一下,您花钱去大保健,你想看到什么样的服务员,得到怎样的服务呢?TED有一期讲五感思维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即人主要靠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来感受这个世界。为什么性能给我们如此美妙的体验,即便是那些失败的性?因为,sex使我们的五感都有了愉悦的体验!所以:
首先,从视觉上,你要把自己打造得有吸引力!YOU NEVER HAVE A SECOND CHANCE TO MAKE A FIRST IMPRESSION!请记住一个不注重穿衣打扮或者注重却不懂怎么穿衣打扮的fashion terrorists是没有人会喜欢你的!!!弗洛伊德说过,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由性驱动的。学习亦是如此。当年大学我逃课最少的就是日语课,因为我们日语老师真的超级正啊!为了得到她的青睐,我每天都认真学习日语,上课积极发言,课后认真作业。如果她一直教我的话,相信我现在已经可以看小电影不用字幕了。可惜后来她辞职,来了一个无趣无聊的老师,从此我的日语一蹶不振。。。。我觉得上课其实就是和学生约会啊!我们当然要以最佳的形象出现在对方面前。所以恋爱都没谈过几次或者在找对象方面有严重问题的老师们,麻烦你们先去研究下泡学好吗?妞都把不到,说明你很无趣,说明没人喜欢你,谈何让课有趣?谈何吸引学生?你们以为我每周跑三十公里、苦练腹肌是为了自己臭美吗?庸俗!我还不是为了学生有更良好的用户体验!
其次,在听觉方面,要有良好的音韵美感!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天生一副难听的嗓子就自暴自弃啊,音色上不好,至少还可以从音高、音强,从节奏上修炼来弥补啊。也不要觉得天生一副好嗓子就不用练这个功夫了啊!作为一个声线有着金属质感的性感男低音,我曾以为我不用在这方面努力。结果当我上学期一周五天每天六节课的强度下(为了赚外快),我的嗓子终于不堪重负了。于是我开始学习腹腔共鸣的方式说话,并且坚持练习朗诵。这里推荐下王强的新东方美文朗诵,用过的都说棒!现在自己听自己说英语都会流鼻血啊,有木有!
第三,味觉和嗅觉方面也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请一定要经常注意洗澡、换衣服。对!前面那位散发着浓郁男人味的老师,说的就是你!有狐臭的,买瓶妮维雅的走珠止汗露,花不了几个钱的,谢谢!能用点上档次的、低调的香水就更棒了。这里吐个槽,男老师们都戒烟吧,我当年化学不好就是因为化学老师是个不爱洗澡的烟鬼,每次冬天的时候,那种powerful smell让我终生难忘,至今久久无法释怀!我之所以不能像一个理科生那样改变世界全!怪!他!!!
面子工程很重要,但是光漂亮可是当不了怡红院的头牌的。怎样提供优质的服务,怎样满足用户需求?这才是一个优秀的东莞姑娘和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好,我们接着从用户需求说起。学习语言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需求,第一,升学、考试的需要;第二,个人兴趣,自我提升或职场进修需要。第一类学生,以青少年居多。除了少数学霸,他们大部分的学习动机很弱,几乎都是受外在压力驱动去学习。在这个美好的年龄段,几乎所有人都在发着青春梦,他们想当球星、他们想成为中国好声音、他们渴望有朝一日摇身一变成为叱咤风云、万众瞩目的大明星,这是个多么单纯又多么激动人心的年纪啊,也只有他们有权力贪婪、肆意地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因为,他们也许真的可以哎!赚钱买车买房不能驱使他们内在的渴望,他们希望的是吸引异性、得到崇拜,简单来说他们希望像自己的偶像一样!
所以,请先成为他们的偶像!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几乎就是白纸一张,缺乏基本的逻辑分析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简直太容易洗脑了啊。当年的red卫兵、志愿军战士、black社会的小弟、、、不都是拿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下手么?那么怎么成为他们的偶像呢?年轻的老师可以穿得潮一点,(作为一个高端潮男,经常会有学生问我衣服在哪儿买哦),岁数大的也请穿得儒雅、得体吧(可以学学吴秀波、国母也是榜样哦)。其次,一个最粗暴、有效的方法就是树(tree)————新(new)————风(bee),恩恩,“我是谁啊?滋到流川枫不?我可是上个世纪末叱诧XX球场的篮球一哥啊!”“什么,闰土。。。哦不,张杰?当年我在上海滩参加我型我秀的时候,我还教他怎么唱英文歌呢。在那个土鳖年代,唱LINKIN PARK是没有人懂你的,结果我就被那些土鳖评委给灭灯了啊!”恩,恩 就是酱紫。不过上面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哦。对于偶像光环没那么强的老师可以适当添油加醋一点。而偶像特质太明显的老师还是要适当收一点哦,我就是用力过猛了,结果一直被学生骚扰啊。。。这个岁数的小姑娘太猛了,很难处理的,又不能报警。。。嗨,偶像包袱太重了,说多了都是泪。。。总之,把你自己包装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然后用你的才华、经历、智慧去征服这些小粉丝吧。第二类学生,大部分是成年人。他们学习的动机很强。几乎不需要老师特别去激励,俞老师怎么学英语之类的鸡汤段子对他们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而且很多学生本身就见多识广,比你阅历丰富得多,树新风这里也不好用啦。那么,他们的核心需求是什么呢?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which is 有用!!(嘿,蛋炒饭,最简单也最困难啊!有木有!)
举个栗子,我曾在某国给香格里拉酒店做汉语培训,培训的学生都是三四十岁经理层的,他们大部分都有多年海外工作经验,英语流利、阅历丰富、素质也都满高的。有教过成人的同行应该就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了,比如教雅思、托福班的高中生很容易搞定,只要你英语水平过得去、段子能力也还不错就肯定能胜任,但培训大学四六级班,要想搞定心智相对成熟的大学生就需要费点心思了。更不用说这些阅历丰富的老油条了,实在是难伺候得要命。而且香格里拉毕竟是世界知名企业,对培训要求非常高,每堂课后学生都要给教师评分,如果评分太差的话,你懂的。。。所以我当时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备课的,然而悲催的是我发现市面上竟然没有针对酒店汉语方面的教材,于是只能DIY自己现编教材和课后练习了。。。当时在别的学校还有四节别的课。也就是说那段时间我每天的工作量是实打实的六节,这还不算我的备课时间!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作为一个视客户用户体验为绳命的教育工作者,rayson老师靠的是门面、做的是口碑,我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用过的都说棒的教师。虽然历经艰辛,不过两个月的培训过后,收获了十里八乡的一直好评。课还没上完,GM就提出要给我涨薪、续约。那么我是怎么征服这些挑剔的老油条的呢?
首先,当然是dress smart啦!在高中生面前,你可以穿成潮男,在这种商务场合,自己本来岁数、阅历就显得比较弱势,一定要穿得formal点才压得住场啊。前几天看了老罗锤子手机的发布会,老罗说衡量一个手机可以从工业设计、用户需求和软件操作这几方面来评价。如果把这个思路带到我们教育工作当中,老师其实也像是一个产品,我们不仅卖自己的服务,同时也卖自己的品牌形象。我必须结合自己的特征给自己设计一个让客户们喜闻乐见的形象!三星的老总说过,三星从来不招聘肥胖的人,因为一个连自己的体重都管理不好的人,怎么有能力管理好一个公司呢?你的身材、形象每时每刻都在展示着你的意志和品味。那段时间即时每天上完课已经累成狗了,但每周我还是保证了三次有氧运动。我想即使我的课上得很糟糕透顶,至少我还可以靠腹肌和人鱼线留住一部分女学生吧。LOL在跟学生们small talk后,我发现他们的需求只不过是掌握简单的汉语交际用语来和中国客人沟通。有句话说得好,if you talk to a man in a language he understand,that goes to his head, if you talk to him in his language, that goes to his heart. 于是我果断抛弃了对汉字的教学,并调查酒店各个部门的most commonly used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然后所有教材、课后练习的编写也都围绕酒店各个情境来展开,事后证明了我的这个决策的正确,也赢得了学生的认同。
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又发现成年人的学习动机都很强,并不需要你花太多精力在调动课堂气氛上,只要你教的东西有用,他们比你想象的更能忍受学习的枯燥,我又特地给他们做了一些针对语言方面学习策略的培训。很多成年人因为工作太久,“学习语言”的这项技能已经有点生疏了,就像我们学习开车之前,当然要先了解车内各个仪器是怎样运作的啦。我专门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来讲我们脖子上这台昂贵的学习机器是怎样运作的,还有记忆的概念、遗忘规律、input和output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针对词汇、句子有效的记忆术。此外我还重点介绍了Chris Lonsdale关于学习语言的五个原则和七个操练方法。(大家可以搜《How to learn any language in six months》)
我一直觉得练听力其实就是练条件反射,大家回想一下,在我们婴幼儿时期,父母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指着一个东西重复说着,苹果、苹果。。。直到我们能正确重复,他们才不拿那个东西来烦我们。从此以后,每当我们听到“ping guo”这个单词的时候,脑海里自然浮现出一个香香、甜甜、圆圆的物体了;再比如我现在跟你说sodomy这个单词,你没有任何情绪,对吗?嘿嘿,去查查呗~~~~~~~~恶心坏了吧?哈哈哈。没错!当你对听到的那个语音进行大量脑补、visualize以后,下次再听到时,你就立马想起了!听力可以短期内大量输入、不断地重复操练,因此这个是最容易训练的。我觉得浸润法应该是练习听力最好的教学法吧,推荐大家多看看浸润法方面的论文。切记一定要选择和学生生活相关、有趣的语料来进行输入!
口语的提高可比听力难得多。人的脸部有43块肌肉,每一次发音,都需要各块肌肉来协调配合,要想说得像一个native speaker,每天不练习朗诵个把小时,只能是痴人说梦,初期的口语能力依赖于肌肉记忆。就像我们打篮球一样,要是你每天练习投1000个三分球,你的肌肉记忆会不断加强,从而动作都会越来越精确,最后定型。你也能成为一个射手,要是麦蒂也能像科比那样熟悉每天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我火早就夺冠了。学习口语没有捷径,只要通过不断的模仿、重复、操练,任何一个没有发音缺陷的人都能标准、清晰地发出任何一个语音!然而,我们要想流利地说一门语言,最关键是思维的建构。我把口语练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日常用语练习,即在某个特定情境下,能够实现的功能型对话。比如,怎么介绍、怎么询问、怎么点餐等。。。这属于survival language,经过操练,任何人都能达到。第二个阶段是使用语言来讲故事。英语角上给一个topic大家一起讨论,往往练习的就是这种能力。第三个阶段是使用语言来辩论,因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口语不行,其实是自己的思维和逻辑不行,用母语都讲不出的东西,你用别的语言又怎么能说得出呢?这里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口才,怎么组织语言,怎么构建自己的逻辑,怎么找论据。作为一个建构主义的坚定支持者,我坚信只有学习者自己主动去建构,这些信息才会内化为技能和智慧,也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学习!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秉承练多讲少的原则。用最简洁、高效的方式让学生们理解掌握,然后通过大量教学活动来操练。讲得少,自然讲段子的机会就少了,不过我一直觉得一个语言教师,靠段子来显得有趣是很low的行为,通过操纵学生的情绪,即便可以一时赢得学生的好感,但学生的语言水平却终究得不到提高。人类的本性就是爱玩的。我觉得一定要从课堂活动上下功夫,可以把课堂活动设计得非常好玩的人,才是真正牛逼的教师。我个人特别推崇任务型教学法,即在做中学。比如,当学生们学会了简单的打招呼和询问之后,我设计了“我是大明星”这个游戏,规则是由两个学生扮演去中国宣传电影的电影明星,其他的学生们扮演粉丝,大明星必须用中文和粉丝们打招呼,粉丝们可以有Q&A环节来询问偶像们的兴趣、爱好和隐私;在学习了时间表达后,我又设计了“我们约会吧”这个任务,让学生们自己编写搭讪opener、small talk等,任务是成功要号然后打电话约会;我还模仿“非诚勿扰”,设计了一个电视相亲的游戏;同时充分利用汉语特殊的音韵特征编写了很多汉语rap说唱、儿歌等,我就不一一展开了。总之,每天上课学生们都high得像过年一样,玩得不亦乐乎,即时有的学生前一天上夜班,第二天也还是很投入的在听课,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认真听的话,接下来的游戏就没得玩了。两个月之后,这些汉语零起点的学生已经可以沉着应对酒店里各种场合下的汉语交际了。酒店年会,我的学生们一曲《橄榄树》技惊四座,据说当时在场的很多中国人都和他们一起合唱呢。哈哈哈。教师这份工作跟导演很像,学生是我们的演员,他们才是真正的主角。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设计出有趣的剧本,提供专业的指导,让他们在表演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要我给有趣的课下个定义的话,那就是一堂好看、好听、好玩且让学生有收获的课。幸福课里塔尔教授说过expressive instead of impressive,并不是我们讲了个有趣的段子、哗众取宠一下,就叫有趣了。永远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有型、有趣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讲例句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得好玩一点,学生走神的时候,我们可以来个搞笑的段子,缺乏斗志的时候,可以喂两口鸡汤。但千万别为了有趣而有趣。罗永浩那种授课方式,我是不敢苟同的。学生们很喜欢你,但能力却没有提高,那么我们就不是在搞教育了,而是在洗脑。 最后我想说:如果教材约束了你,就把教材抛开,若是教学方法束缚了你,就把教学方法抛开,请记住内心有爱才是创造力的最大的源泉!完这是我在知乎的第一篇长文,好久没写东西了,写得好乱,感谢所有支持的朋友,写作不易,请记得点赞。我也还只是一个年轻教师,不足之处多多包涵。
以前是英语老师,主教综合英语、雅思口语听力。自我感觉挺受学生待见的诶嘿嘿。我的感受是,特色这种东西上几次课自然就会有了。我建议题主还是多注重内容和实践,用知乎话说,就是要有干货。如果题主问的是增加上课的趣味性的话,我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吧:1. 多了解你的学生。有个学期我带的是要出国的艺术生,上课举例子的时候就有意往设计方面举。口语课Presentation干脆让他们用英语来展示自己在专业课上设计的作品。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听力,在主要任务完成后会让他们听苹果发布会的段子。就我们学校而言,基本除了我以外没老师这么干,所以学生还挺喜欢上我课的。2. 平时多储备知识和技能。所谓特色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课本上的知识点每个合格的老师都能讲清楚,除此之外你懂得越多显得你就越牛。对英语来说,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可以加强:1)经典 ,讲到某个单词,偶尔扯点狄更斯爱伦坡乔叟彭斯立马就高了好几个逼格。2)时事,语言是多鲜活的东西啊,学生都会去美剧里学点新词,你要还只会课本上的几个句式,那就弱爆了。3. 注重实践。英语课我觉得比较好玩的是课堂组织形式不要太多!每学期都能抽出至少一节课的时间来搞点活动。综英课Presentation永远是我的最爱!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的单词句式甚至是文章结构,另一方面学生有多厉害你造吗?每次都会让我们这些做老师的有所收获。听力课Role Play很给力,也很好玩,口语更是不实践就等于零的课。需要强调的是,每次活动都要好好策划,切记活动不是为了占用课时,不是带着学生玩,主要还是为了练习某些知识点。---------------先写这么多,想起来啥再编辑。
谢@梅鹏飞邀请首先因材施教,针对年龄和能力。@李浩说的那种情景教学适合中阶段的中学生,主要意义在于培养兴趣。但是高中生就免了(除非专门的drama club),这方法效率太低教中国孩子英语一定要注意发音(pronunciation),而不是腔调(accent)年龄越小的就越要视觉化的教学(visualization),年龄大的就要抽象化的(相对),以阅读思想,逻辑关系,正确表达为主。你搜索视觉化教学,应该能找到不少很好的东西。引导好高年级的话,应该多给学生阅读时间和独立思考,宁可自己一句话都不说,或者走下去解惑。这也是无为而治的思想吧。我觉得英语老师不应该过于注重形式(form)上的特色,而应该注重内容(substance)(PS。我在English Literature课上就写过form and substance的essay,我的论点是form is the structure in order to better present the meaningful content)
我阅读了所有答主的答案,我觉得余老师 的答案已经很全面了。我是个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本科学英语教育,研究生还学英语教育。在学校期间,我教过各种学生,上至大学生,下到幼儿园小朋友。在我有限的实践经历中,我认为想要做到教学有特色,首先老师本身需要有特色。教学的routine无非就那几种,英语教学法研究来研究去主流的为大家所接受的也就那几种。课堂设计再有特色也离不开那几个环节,其实说到底,能在教学上创新的空间并没有一般人想像的大。你有教学进度的要求,有课标的要求,有生源质量的限制。但这些所谓的要求和限制都掩饰不了你最真实的一面。同一个教学设计,同一个教学环节,为什么有的老师上起来就是跟其他老师不一样?因为他们有个性。他们擅长结合自身的特点来设计教态以及教学用语。当这些细节上的东西一点点的成为你自身的style的时候,哪怕你的课堂设计活动设计都跟其他老师一样,但是你不同的表达方法也会让学生眼前一亮。总而言之,你想要课堂有特色,身为老师你必须有自身特色。
记得四年级的一节英语课上。老师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是关于水果。抢到问题并回答对的奖励是装在饭盒里切好的水果块。至今感觉那节英语课过的超happy。因为那节课上我吃的最多。哈哈:-p
我们来一直分析下这个题目吧,题主的问题是“如何把一节英语课上的有特色?”那么这个问题的落脚点在于
有特色的英语课然后把一些传统的英语课的特点给找出来,然后反其道而行之,是不是可以得到有特色的英语课了?让我来描绘下传统的英语课吧:这是一个炎炎夏日,老师在讲台上哇啦哇啦的讲着语法,并一遍一遍的读起了单词“one two three follow me
surprise surprise
惊讶的, 惊讶的”然后学生们也开始一起读“surprise surprise 惊讶的......”整个课堂就是这么闷。........兰后呢这学生把黑板上所有关于surprise的词组,笔记抄在和自己无关的小本本上兰后........uh......class is over.......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的一节课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不管是课文还是老师的说的单词和我们的生活差很远,所学的单词老师没有提供应用的场所,这样就造成的了传统上的英语知识和生活的一些脱节那么,我们一起来构造出一节生动的,有特色的英语课吧首先,你所以讲的知识必须和学生有联系,而且你要具备抽象的知识给生动起来的能力比如楼上说的是可视化,在介绍surprise这个词的是时候,你可以用这张图这样是不是生动的那么一点点,是不是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这样是不是生动的那么一点点,是不是把学生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来?在学生看图的过程中,你可以讲surprise意思:the feeling you have when something unexpected or unusual happens兰后,我们接着讲关于surprise的词组,to one‘s surprise这个时候,我们的造句不要是这样的To her surprise,she gave him her phone number.这是不是太一般,太抽象?我们的造句是不是要讲一个有趣味点的故事,兰后再把这个句子引出?我们可以说:哎呀,昨天非诚勿扰节目组竟然给我打了个电话,让我去参加节目,blah blah。。。云云。。其实说白了,无非就是新东方老师的那一套(这个问题的回答你可以好好的读一读),平均每一节课都有相关的笑话穿插其中,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既然你想讲出有特色的英语课,那么就要求你是一个有特色的英语老师要想做一个有特色的英语老师,你需要比其它的英语老师花更多的功夫去备学生,备教材。我是新东方老师。目前主要讲授四六级,以及托福,GRE词汇(10000)班。最开始的时候,一门课程的自己讲课内容就先写几十万字的稿子。然后随着上课或者备课,不断熟悉,不断更改,不断添加,不断斟酌语言。同时,也是一个大量资料查阅,大量书籍阅读的阶段。大量英文学习书籍,一些学科代表著作,还有希腊神话,罗马历史等等,从中找出东西来跟讲课内容所结合。可以说,台上的每一个小时,在下边要准备几十个小时。而且每次讲课之后,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尽心调整。最开始的讲课阶段,每天熬到备课到三点。(不过不到迫不得已还是要尽量保持锻炼保养身体啊)每一个好笑的地方反复斟酌。经常看看糗百 = =+...收集了很多比较好笑的东西。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能讲出好笑以及引申出英文知识的地方这是我教学中的一点感悟。希望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提高!
作为一个英语系学生,我希望老师是有思想的,不是言语中透露出来无比浅薄的价值观(我的很多老师都是非常浅薄的。)我希望老师是富有学识的(因为我的很多老师水平低下很多基本问题回答不出来)。我希望我的老师有着很好的口语(因为老师个人的中国式英语让我感到非常难受,对同学造成了糟糕的影响)。我希望我的老师是有活力的(能和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和人生经验,而不是纯念书无聊到要死)。做到以上几点,上课无节操无下限都无所谓,同学会爱你的。
不喜欢楼顶那位上来就让题主死了这条心的答案。认为是流氓问题可以不答,没必要这样刻薄。如果换成一个宽泛的如何拍出一部好的商业片,我相信也还是有很多业内人士会选择自己的角度给出精彩的答案。说到底,还是问题只是一个条件,答案体现了不同人的内心。我是答题的分割线—————因为母亲是高中英文老师,我也去过新东方和老罗学过英语,大学由于非常特殊,英语课程也体验过与众不同的教法,所以我更多的是从亲身经历和个人愿望来回答如何将英语课上的有特色。1有一堂课在新东方学的,小班,老师给了我们世界各国和它们的首都的英文名称。给了我们十五分钟速记,然后按照顺序轮流去黑板写出来。一个人一次只能写一个国家和与其对应的首都,第一轮大家还好,到第二第三轮去黑板的时候大家已经开始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了。等到连续三个人写不出了,就停止,再给大家十五分钟,速记,然后重新玩这个游戏。这堂课我印象很深,不仅真的发现自己可以速记五十多个国家和首都,而且感到了世界的宽广,从此把周游世界列为人生目标。2老罗英语的一堂课,许岑老师从逻辑社会语言宗教历史文学娱乐等各个方面阐述了他对英文学习的理解,深深震撼了我。这种特色更多是老师个人的修养和自身的魅力体现。3大学的英文课是英式的,二十个人的小班,桌子是U形排放,大家围坐,老师现在中间来回走动,大家回答问题非常随意,不必站起来也不必举手,随时可以打断老师。老师常常让我们做speed dating,女生一排,男生挨个过来聊天,聊五分钟换人。也常常在课堂举行小型的debate,培养我们的思辨能力,强迫用英文去思考。还有的班会发起说在英文课堂如果说一句中文就罚一块钱,罚的钱给大家买零食吃。4我妈妈教书的时候,也常常问我这个问题,我给出过一些意见,但是鉴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她也只能偶尔做出改变。偶尔她会再课堂上教学生们唱英语歌,有时候会放一段经典英文电影。她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她,可以想像隔壁班听到上课时间竟然传来歌声和电影的对白,心里有多么嫉妒。我想说的是永远不要小看艺术的力量,也不要小看喜好的力量。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热爱,教学几乎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半。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永远都不会觉得累。吃货会因为太累了吃的太饱了就放弃对继续吃美食吗?(栗子崩了)她的学生常常会因为看了一部电影的片段,进而放学后去找来整部电影观看,也会因为学到一首英文歌,而下课后有意无意地哼唱。难道学习英语最棒的成果,不是让英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理解世界的工具,更方便地与世界上其它文化发生联系?5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年,大二的我跟随学校的组织去汶川水墨镇支教,本来是打算教英语的,也准备了教案,后来被分配到了语文组,还担任了小学四五六年级的班主任。读《明月几时有》的时候,我给他们讲苏轼和东坡肉的故事,讲苏东波如何在被贬黄州后依然豁达乐观还研究烹饪云云,还和大家重点探讨了东坡肉的做饭(重点错)。大家对东坡肉很熟悉,学生也喜欢听这样的故事,很快就产生了对苏东坡的认同感,对明月几时有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英文阅读课也是一样,教材上只有文章本身和看起来乏味的语法,作为老师如果可以从细枝末节出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力,这堂课就非常有意义。还有一堂课我让大家写我的理想。如果是英文,需要先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表达方式。(如果是高中可以略过这个步骤。)我告诉学生,我会帮他们保管这篇作文十年,十年后,如果有机会,我会再次回到水墨,把这篇作文亲手交给你们,看看你们有谁已经实现了理想,有谁还在坚持。孩子们都写的很认真,我相信他们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地去思考和写作。因为一个约定,他们开始感觉到了自己的重要,对我的信任,以及理想的距离。虽然都是小学生,可是在这种环节中,他们的神情都显得郑重。有一个孩子写着,姐姐,老师,我希望十年后,再也不会发生地震,但是如果再有地震,我要像你一样支教。他们的信件我都保留着,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年。最后一堂课,我教他们说了十种语言的我爱你,这本来是英语课的准备,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我跟他们说,学语文表达自己,学英语和人沟通,都是为了爱,我们是来学习爱的能力,而不单单只是这些文法。我们都是孤独的,所以才发明了语言和文字,用来和别人交流,和世界交流。我觉得他们听懂了我在说什么。因为当全班一起大声朗读I LOVE YOU的时候,真的有孩子哭了起来。最后一节课的作业,是回家和爸爸妈妈说我爱你,用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最后我想说的是,如何让自己的课程变的与众不同,对任何一门学科的老师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确实能够触及到学生们的灵魂,并且从正面的方向对那些信任你的孩子产生影响。因为教师最根本的时候,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旁证博引和系统化。重要的不是引人注意,而是教授的东西成体系以符合人类的认知习惯。口语是重要的,但是我学都没学会更罔论如何教了。语法上,应如旋元佑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比如用从句和省略,就可以一次性教授下面几种写法:-ing作为adj It was a soaring Valley afternoon"James," she said, urgent, appealing, afraid.The little girls sat watching the streets grow duller and dinger and narrower省略I learn to bind books, them to throw pots过会去查 The book of tea 某句Adj作为adjA few minutes he slumped from his chair, dead.--ed作为adjRepudiated, embraced, attributed, claimed, it turns up everywhere, changing shape with the times.-ing作为advConcluding these reflections, he concluded these reflections.His black heart beating wildly, he rushed over to his unconscious daughter and brought her to. To与从句之类就不继续了语法教学我觉得Building Great Sentences也许有参考价值。知识点上,举个例子吧:比如说困境,有impasse 这种无路可走,有catch 22这种逻辑上的,有两种选择不知选哪个的,有苏格拉底基于自己的理念所以不走的这种的。(后二个忘词了)(突然觉得这好像是访谈类的podcasts2)然后让学生写一个300字的长句关于困境。
我的班主任看到自己班有个学生头发不合格也不像别的班一样直接上剪子而是在他面前深情地望着他唱了首传奇我们笑了一节课=-=第二天 那孩子乖乖把头发剪了--------------------------------------------------------------------------------------------------------------------------------------------老师一定要风趣,定期要听反馈,如果你的风趣在孩子们心中是冷笑话 ,那你就跑偏了。绝对要喜欢孩子!孩子们绝对会感觉出来 老师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有错误一定要承认。千万不要给自己找借口。错怪孩子 一定要公开道歉!一定要占在孩子角度思考问题,比如今天作业多不多 ,这个课这么讲孩子们能不能听懂 千万不要占课 压堂!能做到以上这些即是特色,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真想艾特我们英语老师过来回答这个问题,可是她貌似不在知乎啊T_T 我们这学期的英语是英语视听说,顾名思义,主要是口语和听力了。我真的超级喜欢她,人超漂亮,英语发音超棒,而且每节课都感觉真的是认认真真准备的。她有好多好多都是好实用的方法,当然针对视听说这一类。 首先,ppt完全不用那么炫酷,不需要充满各种令人眼花的技巧。但是一定是注重循序渐进,用PPT来引导我们思考。关于听力,要从一个dialog里听不不同侧重点的知识。先听一次做做小问题,再听里面那些很nature的一些表达,然后再自己做对话练习,然后再怎样怎样,总之就是绝对不要只局限于topic,不要局限于对话的内容。有点像EnglishPod那种。 其次,可以讲些很好玩的英语俚语类,活跃气氛,大家也乐意听。多用地道的口语代替那些老掉牙的表达,我们也受够 I am fine ,and you了好么! 还有,老师经常会在课前放TED或短短的视频,都是和所要练习的topic 有关,先看的是带字幕的,然后第二节课再看不带字幕的,一起讨论里面的观点,反正就是有一个熟悉和自己理解的过程。还有什么电影之类,效果真的很差,大家都关注剧情,所以习惯看字幕,耳朵处于关闭状态。这可能些许不妥,不过真的好多人都有同感。 最后,适当讲讲自己的经历,大家都很有兴趣的。我们老师只要讲她自己在伦敦学习或兼职或是室友之类,大家的耳朵真的都竖起来啦~~
我来提一下我大学期间一个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英语老师Chris每次上课之前她会根据课本,但非完全按照课本,来制定她的教学计划。她自己由于业余在做字幕组的工作,因此美剧看了非常多,也很了解。她每次都会截取一个片段,当时生活大爆炸和神探夏洛克很红,她的许多上课内容都是结合这些影视剧的片段,譬如sterotype和geek她举例生活大爆炸,但是british humor和acerbic她又会用夏洛克。这样的课很有趣,留下的印象也很直观,学生都学的很快,而且回去之后纷纷开始看美剧,不得不说看美剧英剧对英语语感的帮助是存在的。后来她开始更多的用到唐顿庄园,然后这部片子又在班级里火了。她的课缺席率是很低的,而且她给每个学生一次“毫无理由的缺席机会”,如果大家身体不舒服或者正好心情不好不想上课,只有一次,她允许你不请假的缺席。因为我们上她的课也更放松,如果今天实在状态不好,没关系,那就不去了。灵魂不在课堂上的课上了也别指望学到什么啊。顺带楼上说美女老师的反驳一下,我们这个老师更像以前5点档大风车里的金龟子。有这么一个紧跟潮流,下课可以和你聊片子,上课和你聊英美文化,还不会紧紧逼着你的老师多好。
可以看看《闹学记》重在互动 不要让学生感觉在上课 不要让学生感觉在课堂要对学校的某些规章“视若无睹”找到学生带头人
找到带头睡觉说话的人利用带头学生的号召力 找到带头睡觉说话的优点利用之。。不定期组织学生上台讲故事,家乡风情,民族节日,异事怪谈等等……不定期给学生推荐英文读物 什么世界名著 小众书 杂志呀 报纸什么的不定期播放英文电影
和他们讨论最新的英剧美剧 让他们知道你不是平常那种呆若木鸡的英文老师然后,作业布置方面,先少后多,英文嘛!重在练习。为什么先少后多?参照温水里的青蛙(捂脸)。反正就是,要让他们感觉你的课就是在玩。。
看电影用两节课,分析台词用一节课
只要结合英语国家语境,比如楼上各位说的电影广播等等,讲语言学习接地气自然就容易接受。不过要把握好度,不然只看电影忘了学
不知道 你觉得这算不算有特色
我觉得还可以 至少我的公开课是这样上的 让外行觉得好玩 让内行觉得有水平 估计就成功了。田湘军小学英语教学视频
让学生选一段自己喜欢的美(英)剧情节或者一首英文歌上台去讲,老师补充其中与考点有关的短语啦语法啦什么的。当然也可以老师选择推荐材料。简单来说就是用生活中的英语作为教材。那些空有形式的什么duty report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负担,还不如让人家好好看剧听歌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会不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