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蓬在鲁豫有约张嘉译里面唱的那个歌叫什么

孛罗阿鲁的其他评论
······谁知道2009年北大未名湖诗会中那个长发自弹自唱的歌手是谁。唱的什么歌。_百度知道
谁知道2009年北大未名湖诗会中那个长发自弹自唱的歌手是谁。唱的什么歌。
提问者采纳
不知道你说的是那个男的还是女的?当晚一共有三人自弹自唱,两人是长发,一男一女。男歌手叫做周云蓬,是一位著名的盲人歌手,他的资料网上有不少。那天他演唱了两首歌,一首是以海子的诗为词的《九月》,第二首是王洛宾作词的《永隔一江水》。老实说,现场听的感觉就是不一样,他唱的时候灯都关着,我竟然会不知不觉地流泪了...另一个女歌手叫邵夷贝,毕业于北大,人称邵小毛,也是两首歌,一是《给娜娜的歌》,二是《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后者在网络上很火。
提问者评价
谢谢 我是在 新闻里听到的。。只一刹那,人仿佛就呆住了。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嗯嗯?我ADD:
LOFTER精选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85075',
blogTitle:'引用 鲁豫有约之民谣方阵过来了',
blogAbstract:'&\r\n引用\r\n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周云蓬一句话刺激我写小说《绿皮火车》
周云蓬:“梦想让生活的磨损不那么尖锐”
  周云蓬说,他刚到北京时,常遇到不公平的事,很生气很愤怒,后来知道怎么解决问题,就少生气了。但人不可能完全不生气。
民谣歌手周云蓬2011年获得人民文学奖诗歌奖。王辰 早报资料
《绿皮火车》收录了周云蓬去年至今年初散见各媒体的专栏文章。
  早报记者&许荻晔&发自北京&
  周云蓬说,他刚到北京时,常遇到不公平的事,很生气很愤怒,后来知道怎么解决问题,就少生气了。但人不可能完全不生气。“我不肯让生活被驾驭成一匹太听话的马,总得有些时候马要有脾气,颠你一下。我不希望成为圆熟的人,希望生活里会遇到生疏、陌生的东西。”
&  绿皮火车是集体记忆
  东方早报:很多人通过《独唱团》开篇的《绿皮火车》知道了周云蓬。
  周云蓬:《绿皮火车》起初是给《人民文学》写的,《独唱团》向我约稿,就给他们了。开始是想从火车的点切入,因为它是一个旅行生活的媒介,是我个人记忆的一个缺口,本来没觉得会有多少共鸣。但(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生的一代人,都可能有与之相关的童年记忆、集体记忆,因为毕竟是当时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东方早报:何以对绿皮火车有这么深的记忆?
  周云蓬:我出生在沈阳的铁西区,那里有特别多的大型机器,大吊车、大机床、推土机……我从小耳濡目染。而且我小时候到处看病,我妈妈带我坐火车去很多地方治眼睛,很多孩子不会有这么多机会到处跑。火车站有很大的站台,火车开来的时候,有巨大遥远的声响,远方出现一条白线,我觉得整体有很大的仪式感。这是很庄严的东西,不像长途汽车,关上门就可以走了。我总觉得火车站台有一种布置好的舞台的感觉,有很深远的东西在里面,勾起上一辈子乃至再上一辈子的记忆。反倒是我们对机场的感觉没那么强烈,去机场送行的感觉并不会很深,没有那么强烈的仪式感,而火车能唤起一种深远的潜意识里的记忆。
  通过旁人眼睛了解世界
  东方早报:你如何“看”到这样的场景?
  周云蓬:通过周围的人。我站在站台,可以听旁边的人说话,通过他们的眼睛来了解世界。他们说的东西我可以想象,时间长了,我就可以“看”到。我跟绿妖(周云蓬女友)一起坐火车,她说现在不是绿皮火车了,都是动车,白色的,像大白蛇游过来。我就看到了。动车的噪音也小,速度非常快,要靠近了才听到。所有的眼睛都可以用来观察生活。
  东方早报:感觉你有一种通感能力。
  周云蓬: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其实相比起来嗅觉记忆最深远。比如到一个城市,通过瞬间的味道,能还原出过去储存的情景。我对城市的记忆就是通过嗅觉,像西藏、拉萨——是一种藏香混合酥油茶,散发在稀薄冷空气里的味道。把我突然扔到西藏,我也能通过嗅觉辨认出来。
  东方早报:所以你对空气质量特别敏感。北京是什么味道?
  周云蓬:北京这几天空气好,没什么味道。我对北京的要求就是没什么味道就可以了。还有一个味道是人多。
  东方早报:上海人也多,有什么差异?
  周云蓬:在北京就觉得全世界再没有人口这么多这么匆忙的地方了,上海人也多,但是上海没有北京这么匆忙、焦虑,还是有一部分休闲小资的气氛。北京是热锅上的蚂蚁,上海是冷锅上的蚂蚁。
  东方早报:读你的文章发现你喜欢吊古寻幽,四处探访故居古迹,并且对此有很具体的感应。你是如何建立起这种感应的?&
  周云蓬:基本来自于阅读。比如读一个人的书多了,这个人就会呼之欲出地出现。而到了他的家,他的卧室书房,总会有一点信息留在那地方,可以跟阅读互相印证。也就是你上面说的通感,对气氛有感觉。但是旅游景点就什么都感应不到,像我去鲁迅的故居,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是无数旅行团走来走去。到了秋瑾故居,没有那么多人,就会有感觉。所以内心和外在的安静是前提,才能感觉到历史和气息。
  每个人都是出世又入世
  东方早报:你一部分歌曲出离人世充满抒情性,另一部分却介入现实,这两个你矛盾吗?
  周云蓬:人都这样啊,晚上睡觉做梦,白天起来继续现实生活,都是又出世又入世的。完全现实非常痛苦,人需要有梦想有自己的秘密,才能够坚强地在大都市里活下来。梦想、出世的东西是生活的润滑油,让生活的磨损不那么尖锐。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人,像李叔同那样的高僧,也是出世又入世,每个普通人也都是这样,不可能完全出世或者完全入世。只是歌曲里把两部分都固定化、典型化、具体化了。
  东方早报:那些歌词能通过吗?
  周云蓬:大多数都能够通过。毕竟是小众,几千张唱片散落神州大地,有一点点偏激也不会捅大娄子。这也需要幽默感,带有幽默感的话,就没有那么多你死我活的东西。其实不需要把有些东西杀死,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这种方式在马克·吐温的小说里,在《聊斋志异》里,在很多老祖宗的故事里,都存在。很多人也都会这么做。就像庖丁解牛一样,需要技巧、技术,需要智慧幽默感支撑。&
  东方早报:是性格如此,还是渐渐习得?
  周云蓬:其实刚到北京那阵,常常遇到不公平的事件,比如查暂住证之类,我就很生气、愤怒。后来渐渐知道怎么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少生气了。但人不可能完全不生气,那就太油了。我不肯让生活被驾驭成一匹太听话的马,总得有些时候马要有脾气,颠你一下。我不希望成为圆熟的人,希望生活里会遇到生疏、陌生的东西。
  东方早报:哪个阶段最焦虑?
  周云蓬:大概是年的时候,那时候非常焦虑,不想再在北京生活,但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生活也很困难,每天喝劣质的白酒,非常暗淡。但后来演出机会多了,收入有所改善,心境也就好一点,觉得自己还是可以依靠唱歌养活自己、解决经济问题的,也有了自信心。这样渐渐好起来,由这样一个一个细节、一个一个环串起来的。我觉得面对焦灼,就是坚持着,别改变,等这阶段过去以后会一点点好起来。
  东方早报:才华本身不足以给你自信心吗?还需要经济上的支持?
  周云蓬:才华某个程度上是自我评价,但只有以才华给生活带来经济的自足,才华才更自信。才华不单纯是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东西,也是能得到承认、扎扎实实的饭碗,是景德镇的好瓷器,又好看又有用。这样你的生活会踏实,这种自信是踏实的。
  把语言中的音韵榨出来
  东方早报:你把很多近体诗、现代诗改编成了歌曲,如何让你的曲调跟诗歌本身具有的格律音韵协调?
  周云蓬:我觉得我是努力把语言中的音韵、旋律榨出来,就像从黄豆中榨出豆油。经典诗歌本身就带有音乐性,它是一个璞玉,里头是玉,外面是石头,考虑的是怎么把石头磨出玉来,最经典的玉是它本身就存在的。所以要多琢磨,琢磨琢磨这个玉就冒出来了。我的办法就是念,一直念,像杜甫的《赠卫八处士》,我就是念出来的。
  东方早报:你的处理方式有念的,也有谱曲演唱的,还有调侃式改编的。
  周云蓬:本身是深情的地方就深情,不深情的地方就“浅情”吧。古人也并不都是正襟危坐的,也是普通人,有的时候不用微言大义,开开玩笑,放松一点。不要觉得我要改编的诗是李白写的就得很严肃,没必要,李白是性情中人。也不要太看重自己,担心自己改李白要是改得不好人们骂我怎么办,这是自找麻烦,我觉得就是放松一点,别紧张,符合自己的性情。
  东方早报:古诗跟现代诗有偏好吗?
  周云蓬:我还是更喜欢现代诗。现代诗离你更近,古诗类似童年回忆,读起来更轻松。像是在跟孩子、跟童年对话,现代诗就是跟现实、跟成年人的交流。
  东方早报:你说专栏写多了会有惯性,需要停一停,那会考虑写别的形式比如小说吗?
  周云蓬:我可能不擅长虚构,所以很少能虚构故事,像我的歌词也是写实的比较多。但是我想等轻松一点的时候,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才华,尝试一下。我今年的时间挺紧的,演出活动多,没时间写小说。
  东方早报:这也影响到其他的创作了吗?
  周云蓬:也会受影响,因为演出密度太大了,写新歌的机会就少了。我得自己调整下,因为大部分演出集中在夏天秋天,我打算把冬天的演出拒绝掉,冬天应该遵循动物原则,躲在树洞里想想问题,写写东西,春暖花开再出来唱歌。我觉得这是良性的、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我去年冬天躲到大理去了,有活动就可以冠冕堂皇地拒绝:我在大理呢。我觉得冬天躲到暖和的交通不便的地方,对于回绝一些事情更有理由,今年计划再去大理,哪怕没写太多东西,每天发呆也是自己的生活。
作者:许荻晔&&编辑:子石&&来源:东方早报
周云蓬:诗歌不是道理而是色彩和情绪&(阅610次)
  “音乐不在空中,它在泥土里,在蚂蚁的隔壁,在蜗牛的对门。”这是周云蓬的浪漫。因应韩寒约稿而作《绿皮火车》,周云蓬的浪漫为更多大众所熟知。然而其实,他早就活跃在民谣音乐界,并且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诗人。
  11月2日,因早年失恋而作的唯一情歌《不会说话的爱情》,周云蓬获得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这是主流文学奖对于他个人的肯定,也是主流文坛对于民间文艺的拉拢,就在12月4日,央视一套柴静的《看见》还对他进行了专访。而在音乐方面,从《沉默如谜的呼吸》到《中国孩子》,再到最新专辑《牛羊下山》,周云蓬的音乐情绪也在剧烈波动。
  虽然9岁起失明,周云蓬的生活却充满了色彩,流浪、民谣、诗歌、贫穷,让他浪漫得有些不真实。不过,自称“也是看过加缪听过涅磐的人”,却也经历过被父亲劝说当按摩大夫、安排尴尬相亲的真实。今年,周云蓬多次来到深圳,也朗诵诗歌,也弹唱民谣。12月30日晚,他将再度登台深圳大剧院音乐厅的公益文化活动“2011零点星诗歌节”,与音乐诗人黑大春一起玩摇滚、弹民谣、吟诗歌。不久前,本报记者对周云蓬进行了专访,谈流浪、音乐、文字、诗意与浪漫。
  浪漫一辈子是很奢侈的事
  记者:百度百科说,你最后看到的世界是“大象吹口琴”,人人都以此为“定论”。但后来你调侃说,或许看到的是“家门口的垃圾箱和对面的大墙角”也不一定。你应该是个不喜欢“被定义”的人吧?
  周云蓬:对。因为有些记忆其实也是很模糊的。人们愿意相信戏剧性的东西,如果把大象换成一头牛可能就没那么可爱了。我觉得有必要打破这些东西,不见得一定要猎奇。
  记者:但人们总喜欢用猎奇来实现联想,比如将你比作中国的鲍勃·迪伦。
  周云蓬:其实也没有必要,就像没有必要说中国是亚洲的美国,这个比较环境是不成立的。
  记者:你的文字中常常提到当年圆明园画家村里的流浪艺术家。你说,乌托邦的音乐共产主义无法折合成人民币来交房租,如何看待这种冲突与不对等?
  周云蓬:一个有魅力的国家或社会应该存在这些不一定能折合成商品但很有趣的东西。其实北京798刚开始也是这种模式,但后来折合成商业模式供参观游览后,就变成了一个挺贵的地方,不像当年那么可爱了。圆明园的艺术家主要是不功利,那种环境下只存在热爱,唯一的焦虑可能是怎样赚钱买点颜料、换把好琴,不功利是浪漫的基础。
  记者:但你说,感觉一切浪漫总得有个头,因为浪漫一辈子是很奢侈的事情,烧完油田还得燃烧自己。
  周云蓬:对,因为这个社会本身不浪漫,小范围的浪漫始终会撞上大范围的冷酷。况且,贫穷并不等于伟大的艺术,很多艺术家都陶醉于自己的悲剧命运中,但事实上他们爱的不是艺术,而是虚妄中的悲剧英雄。
  民谣让生活在音乐里重新被审美
  记者:你的最新专辑《牛羊下山》中多是对于唐宋诗歌的谱曲吟唱,这好像印证了你说过的“浪漫主义者都是复古的人”。
  周云蓬:我并不认为读古诗是一个浪漫举动。比如专辑中我选了好几首杜甫的诗,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就不浪漫。他的诗直到现在都与社会血肉相连,我把它们谱成歌,就像在唱现代的歌一样。这大概就是伟大诗人的伟大之处,可以在时间的长河里不断回归。
  记者:可你之前的专辑《中国孩子》对于社会的批判是非常直接尖锐的,为何会有这种转变?
  周云蓬:其实批判社会有很多种方式,至于是唱《中国孩子》更擅长还是唱杜甫诗词更适合,我也在摸索中。而且有很多事不能较真,比如《中国孩子》在有些场合是不能唱的,但网上还是在广泛流传。
  记者:你同时是歌手也是诗人。你的诗意来自于哪里,现存于哪里,又会带你去哪里?
  周云蓬:我的诗意都来自生活,存在于生活里,并且想通过唱诵传递给更多生活里的人。其实每种艺术方式都有自己的功能性,民谣就是让诗意重新回归到生活里,让生活在音乐的维度里重新被审美。我一直把民谣比作自行车,它是一种个人交通工具,而且很轻便,随时可以骑随时可以停,还可以骑到一个汽车去不到的地方。
  记者:你确实是一个入世的人,不仅社会大事知道,笑话段子也知道。比如上《鲁豫有约》录节目,你也不忘调侃“她没问我数学好不好”。借用你形容崔健与罗大佑的“心很软,所以不会先锋到把时代远远的甩开”来解读你,是否也成立?
  周云蓬:成立。但并不是我有这个能力可以把时代甩开一千年,而是我就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很多社会事件是打心底里关注的,很多笑话也是真心觉得真可笑的。从艺术角度来说,现代人确实在呼唤诗歌与音乐,他们希望有那么一两个诗人可以以诗意的方式表现现代的生活。
  民间文艺正在复苏
  记者:你说诗意从生活中来,但其实你的诗歌或歌词中也有不少不那么熟悉的联想,你的书写经验是怎样形成的?
  周云蓬:一方面是阅读,另一方面是在生活中不断地印证你的阅读,比如到处旅行与演出,见识各地的人、空气与山水,对于阅读都是一种消化,而后形成自己身体需要的营养。
  记者:《不会说话的爱情》被你称为自己唯一的情歌,它是恋爱的副产品,却不小心拿下人民文学奖。你如何看待这次获奖,以及主流文学阵地对于民间作品的肯定或拉拢?
  周云蓬:我觉得挺好的。生活不需要界限太分明,去标榜什么主流不主流的。《人民文学》这么做也是在表明一种姿态:主流并没有强大到永远在改变民间,它也需要被民间改变。我从来没有刻意把主流妖魔化。比如我这次得奖也跟主流擦点边,但这不是我个人的改变,而是整个民间文艺在复苏,我只是搭了一趟便车,单靠民谣是没有这样的能量的。
  记者:这首歌写的只是那一段感情,还是你整个人的爱情观?
  周云蓬:它不是一个道理,而是一种色彩和情绪;如果它是一个道理,一定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很失败的道理。其实我现在未必还能再写出来这样的诗歌,成长并不意味你能重新复制它。
  从“红色推土机”到“金色推土机”
  记者:大部分读者还是因为《绿皮火车》认识你的,随后才惊讶你竟然会唱歌。你自嘲说“好像是个卖烧饼的,听到人夸奖您的油条太好吃了一样”。事实上这两者对于你应该是同等重要吧?
  周云蓬:对,现在我每周都在写专栏,好像写稿比唱歌还多。
  记者:我冒昧地对你的专栏风格进行了一个总结,其实还蛮像小学老师教的“首尾呼应,段段并列,层层递进”的结构(周云蓬大笑),形式虽然很简单,情绪却慢慢丰富。比如《命运中的上海》虽然小小一篇,却一直渗透到心里,还会有命运中的北京、绍兴或大理么?
  周云蓬:我现在写专栏也写了好多地方,都是一些当地的故事。
  记者:2009年你发起了《红色推土机》民谣公益项目,目的是为那些家境贫困的失明孩子购买乐器、mp3播放器或读书机等,现在进行得如何?
  周云蓬:现在我把它托付给一家叫做“慈场爱心基金”的NGO,他们算账算得好,我算不清楚。我们目前已经帮助了50多个盲童,今年年底还想给他们发点红包。我们的钱花得有点慢,主要是这些孩子不好找。明年初,我们即将推出“红色推土机”系列的新专辑,歌手已经确定好了,包括左小祖咒、小河、吴吞等。
  记者:名字还会延续“红色推土机”吗?
  周云蓬:新专辑叫做“金色推土机”,因为专辑里有几首歌是西藏的盲童唱的,他们让人感觉是金色的。以后还会有绿色、蓝色、黄色……
周云蓬(资料图片)
盲人歌手周云蓬获人民文学奖诗歌奖&(阅925次)
  11月3日,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颁出。最终评选的6个类型12篇作品中,既有国内文坛实力派知名作家方方、“中生代最重要小说家”骆以军,也有近期口碑甚高的青年女作家李娟,也有“80后”青年作家蒋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盲人民谣歌手周云蓬因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获得本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评委会认为,此次获奖作品的颁出,充分体现当前华语文学创作力量的多样性。
方方、海飞、骆以军都拿奖
  据中国作协官网公布,本次奖项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经过陈建功、徐坤、梁鸿等评委的认真讨论,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最终评选出12篇作品。此次评奖依照以前的惯例,评委会由3名作家、3名文学批评家和3名读者、媒体和出版界人士组成,评奖的范围是2010年11月到2011年10月间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的小说、散文、诗歌和非虚构作品。
  今年长篇小说奖得主分别是方方(《武昌城》)和海飞(《向延安》),这两部长篇都被文学界认为是年内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在中短篇、诗歌和散文获奖作者中既有台湾地区中生代最重要的小说家骆以军,也有实力派诗人路也,年轻有为的王十月、李浩,还有“80后”标志人物蒋峰,这充分体现了当前华语文学创作力量的多样性。
周云蓬得奖“实至名归”
  尤其让人瞩目的是今年诗歌奖的获奖作者是民谣歌手、行吟诗人周云蓬。周云蓬凭借在自己失恋期间写下的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拿下本届人民文学奖的诗歌奖,在当日的颁奖礼上,周云蓬抱着吉他还将这首获奖作品弹唱了出来。评委会对周云蓬的评价是:“作为一个盲人,这个世界对周云蓬来说虽然模糊不清,但他却纵意驰骋、行走无疆。诗人天高地远、水净沙明的内心世界,具有宽厚的包容,这更值得我们向他表达内心的敬意。”
  该奖评委之一、学者、作家梁鸿,昨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阅读过今年这些获奖作品后,感受最深的就是,作品的整体质量非常令人惊喜。不管是长篇小说、散文、还是诗歌类的获奖作品,都拓展了大家对‘主旋律’这个概念的边界。总之,这次评奖表现出文学多样性的开放态度。”
  她还特意提出,“周云蓬的作品获得诗歌奖,非常恰如其分。我还没有听过周云蓬唱歌,仅仅读他的文字,就已经被折服了。他的诗歌语言非常简单朴素,没有刻意的技巧,同时又充满一股生命的力量,这种纯粹的力量更能打动人心。”
得奖作家每人获得一万元
  对此次评奖出现的变化,《人民文学》杂志主编助理、编辑部主任邱华栋昨日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那种认为主流文学刊物过于严肃的看法,其实是误解。实际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观念的逐渐更新,包括《人民文学》在内的老牌传统文学杂志,也在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关注的文学类型,会逐渐趋向更加开放和多样。比如我们推出的‘新锐12家’栏目,推出的作家都是平时不受关注的所谓的小众作家。所以人民文学奖的评奖标准,肯定不会是看作家是主流还是非主流,而是看作品本身好不好。”提到今年的奖金数额,邱华栋说:“具体多少我也不清楚,大概是每人1万元。”对于周云蓬获奖,邱华栋也说,“我们一直关注周云蓬的文学创作。他的诗歌创作达到非常高的文学纯度。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一个游吟诗人,恢复了诗歌具有音乐的部分功能。”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文学报访诗人、民谣歌手周云蓬&(阅1199次)
&&&&和朋友闲聊时,周云蓬常会说起年少时的梦想:当一个大作家。上世纪80年代,他的偶像是托尔斯泰、泰戈尔。他最喜欢去书店,进门就用低沉的嗓音问:“有没有《浮士德》?没有?那《战争与和平》呢?”那时,他主要靠去图书馆借阅盲文书籍,而那里只有老版本的唐诗宋词称得上是文学书。结果就是,因为身处盲人世界,在“新民谣”的阵营里,他反而迟缓地接上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那一条河。“只有我会在人声鼎沸的酒吧里,不疾不徐唱起‘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个气息,你可以管它叫做是:中国的。”
  2008年10月,凭借专辑《中国孩子》,周云蓬获“第八届华语传媒音乐大奖”颁发的“最佳民谣艺人”、“最佳作词人”两个奖项,并被赋予“最具人文精神的民谣音乐人”“音乐公民”“抗议歌手”等称号。去年年底,他正式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春天责备》,并因此入围2011年度华语传媒年度诗人提名。推荐语这样写道:周云蓬的诗歌中透露出一股开朗、乐观、豁达而极富有感染力的情绪。他的文字和诗歌就是他的手脚和双目,带领他穿越拥挤的人潮,抵达遥远的彼岸。
  “我算是圆了小时候的文学梦想。”周云蓬说。
  4月9日在上海举行的“想象四十年——周云蓬读者见面会”上,周云蓬以标志性的装束登场,长发,墨镜,绍兴毡帽。他说话是淡淡的,半软不软、不疾不徐,在这慢板的温柔下,却隐藏着掷地有声的坚定和力量。自然而然地,话题就从近日来华巡演的美国传奇巨星鲍勃·迪伦开始,他聊国内的民谣、摇滚、甚至超女选秀,聊起自己的街边卖唱经历,聊起关于流浪歌手的话题,转了半圈之后才回到文学。他说:“文学不能改变现实,但会改变你的人生,让你的生活变得美好、温暖,充满希望。”他就这样用最朴实的语言阐述着自己的观点,真诚而幽默。就如同他书中的那些文字一样,没有华丽的词藻,坦诚而直白,让人感同身受。
  1970年,周云蓬生于吉林长春。他从小患有眼疾,“整个童年充满了火车、医院、酒精棉的味道”,失明的过程,对他来说“就像白天到晚上,是缓慢的,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一生”。求医治病的希望,在九岁那年划上无法逆转的句号。世界留在他脑中的最后一个意象是“动物园有大象在用鼻子吹口琴”,这也成为日后音乐创作的动因之一。
  尽管中学时接触过口琴、二胡、吉他等乐器,但他那时的兴趣点却并不在音乐上面。他最喜欢的其实是看书,或者说听别人给他念书。这个兴趣一直持续到现在,后来就成了习惯。“我读中学的那会儿,人们对文化有种崇拜感,你要是敢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文章,那还了得,所有的女生都跑过来听你讲文学。所以写东西会有一种荣誉感。1989年,我在《辽宁青年》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一下收到两百封信。上学每天必须到收发室去问一下:有信吗?全是从宁夏、甘肃之类的地方寄来的。”顿了一顿,周云蓬接着说:“那时对阅读有病态的饥饿感,总觉得只要看很多书,就会写得好,就玩命地找任何机会去看书。收音机里有文学节目就录下来,我录过史铁生、张承志,还有古诗词欣赏。录下来,反复地听。”
  来自书籍最有力的一次冲击,是那本《朦胧诗选》带来的。虽然在编选上并不完备,但对于他以及许多当年的大、中学生来说,这本书起到了某种精神启蒙的作用:“我们以前没读过这么现代的东西,比如北岛的《回答》。那时候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这样的诗,其实也读不大懂,但就是觉得新鲜。”他还记得许多顾城的关于孩子的诗,认为那种“晶莹感”更容易理解。
  与那批带有强烈理想的文学青年一样,上世纪80年代末,热爱文学的周云蓬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当时,有按摩、音乐、中文三个专业供我选择,我突发过报考音乐专业的念头,转念又记起自己吉他弹得实在不登台面,最后还是去了中文系。”他加入了每个学校都有的文学社。他所在的学院还办有一份名叫《失眠者》的刊物,油印本,印了几十份,他也会在上面发些散文、随笔或诗歌,这为他后来创办民刊《彼岸》及出版《春天责备》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基础。
  印象最深的还是阅读。“那时我的看书方式是我教别人弹琴,教一小时琴,他帮我念两个小时书。每天下午教两个,看一百多页的书。因为这种读书是劳动换来的,所以选的书都是一些名著,本来也想听点武侠小说,但觉得让别人念这样的书,自己就太亏了。但世界名著的确容易让人犯困,可别人读得辛苦,自己也只好强挺着不能睡着。所以《复活》、《红与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局外人》等都是半梦半醒中读完的。”当年的周云蓬肯定没有想到,离开家乡沈阳到北京发展后,自己已无需再为阅读而苦恼,随身带的小型阅读器和电脑里装的网页阅读辅助软件,帮他解决了阅读和写邮件的难题。
  大学毕业后,周云蓬被分配到一家色拉油厂做工人,却无活可干,厂家招他是为了政策免税,他决定离开。一年后,他带了父母给的六百块钱来到北京,在圆明园画家村用八十元租一间屋子,开始以卖唱为生。此后不久,他开始了第一次长时间的流浪,北京是他每次游历的起点和终点。这次游历之后,他街头卖唱的谋生方式,升级为到酒吧唱歌。再后来,他陆续出了几张个人专辑,直到他的歌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引起越来越多的共鸣。
  也许是因为有了安稳的感情,游历了大半个中国后,周云蓬终于在江南小城绍兴安顿了下来。不再流浪的他,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写作的面貌?周云蓬似乎想得很明白:“一切都顺其自然,一个艺术家,并不是越穷、越落魄就能有灵感,而是要观察周边的生活。苦闷的人到处都有,痛苦其实无处不在,不是因为生活好一点了就没有痛苦了。但不要故意去追求这些,不要故意为了音乐、为了写作而让自己变得虚伪,改变自己的生活。首先是自然的生活,能够尽量幸福的生活,然后才去成熟地表现它。”
&&&&周云蓬诗歌现象引发思考——影响力衰微,诗歌本身的问题?
&&&&“周云蓬的出现是一个奇迹。如果他不是以一个民谣歌手的身份产生影响,会否在当下纷扰的诗歌界赢得关注,这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有民间诗人对周云蓬诗歌现象发表了如此见解。相比对其诗歌本身的兴趣,他更关注的无疑是周云蓬独立自由的民间立场。
  周云蓬曾经翻唱过张慧生根据海子的诗《九月》谱写的歌,也曾在发表于韩寒主编的《独唱团》的散文《绿皮火车》上,不无感伤地写道:海子如果今天还活着,估计已经成了诗坛的名宿,开始发福、酗酒、婚变,估计还会去写电视剧。他无意抹去海子对他产生的重要影响,但并不代表他在本质上是和海子一样的诗人。也因为此,当有人试图给他戴上理想主义的光环,或试图凸显他的批判立场时,他选择了否定和拒绝。
  事实上,几乎在任何场合,周云蓬都没有表现出通常意义上一个民谣歌手理当具有的愤怒和反抗的姿态,尽管在他的专辑《中国孩子》中,的确传达出类似的情绪。在周云蓬看来,愤怒抑或反抗,都是一种偶然的、意外的东西,人的常态应该是平静的、温和的生活。“我觉得音乐人心里要有数,不是大家一捧你,你抗议你很牛,然后你就头脑一晕你就抗议一辈子,我觉得那是很无聊的事情,也是一个特别危险的事情。”很显然,在他看来,无论是诗还是歌,其第一性永远是诗性,不是工具,不是用来教化和革命的。
  从各个角度看,周云蓬都似乎是一个不怎么好定位的人物。在诗歌评论家张清华的理解里,恰恰是这种难以定位,强烈地呼应了我们当下这个时代的特征。
  “在海子那个时代,诗人身份是比较确定的。他们大多是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精英,向往在诗歌创作中搭建起一种巴比塔式的构想,而且确信这种构想最后是可以实现的。到了我们这一代,诗人、诗歌已被边缘化,他们的身份日益模糊,而且他们更关注个人的生存体验。这是一种常态,更谈不上有什么不好,至少在周云蓬这样的诗人身上,我们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个歌者和诗人的真诚。”
  在张清华看来,周云蓬之所以引起关注,并不全然在于其特立独行的生存姿态,和在某些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对社会现象的关切,而在于他的诗歌写作是和人格实践相互呼应、相见证的。“应该说,当下好诗歌并不缺少,迅速反映社会热点的诗歌也不缺少,但很显然,像周云蓬这样真诚且带有强烈民间立场和见证性的诗歌,更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
  张清华的这一观点,大致反映了诗歌界人士的普遍看法。他们认为,周云蓬的诗歌尽管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也不能因此拿来当评判诗歌好坏的标准。但以此反观,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诗歌界普遍存在的问题。诗人梁晓明表示,当下很多好的诗作,不能为公众熟知,并不在于诗人的写作不够真诚,不介入现实,缺乏人文关怀。“诗歌是否能扩大影响,事实上并不仅仅是诗歌本身的问题,它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好诗是需要靠外部世界来激发,并通过适当的渠道才能传播出去产生影响的。很显然,当下的时代并不具备这个条件。”
  对此,有网友表示赞同。他认为,当下并不缺少真正的诗歌创作,但这些创作更多是作为一种隐匿的亚文化存在于民间。“受制于保守的诗歌体制和由金钱构筑的层层叠叠的人际关系网,很多好诗难以进入主流的层面,进而对大众的精神世界起到文化塑造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周云蓬的出现是难得的例外。他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承接了诗与歌合流的传统,让诗歌诉之于听觉,比较容易突破一些禁忌,直接在大众中产生影响,并引起媒体的关注。同时,他的诗歌没有流于简单的对抗和批判,也易于获得主流认可。正是主流和民间的双重接纳,让他成为有代表性的歌者和诗人。”
  诗人黄礼孩则从诗歌教育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周云蓬的诗歌内容自由、形式活泼、通俗易懂,为大众广泛接受,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从诗歌写作的角度看,他的诗在思想深度和语言张力等方面都存在缺陷。“依我看,一些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好诗,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认可,一定程度上源于我们的诗歌教育,远远落后于诗歌发展的步伐。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表现相对复杂,形式更具创意的诗歌,普通读者就没法理解。这就好比很多人觉得古典音乐可望而不可即,但在维也纳,人们欣赏音乐却是日常的生活,因为当地民众普遍具有较高的音乐修养,他们生活在丰饶的音乐土壤里。”
  在张清华看来,周云蓬的出现,或许还意味着浪漫主义的回归。“随着社会急剧转型,城市里出现大量流浪人群。波德莱尔笔下波西米亚人的经验,于我们将不再陌生,这些经验势必对原有的城市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从某种意义上,或许也会对板结的诗歌现状带来一些改变。”
&&&&来源:撰稿&&文学报记者傅小平
游吟诗人周云蓬别指望从他的歌中获得麻醉&(阅1123次)
&&&&2009年,民谣歌手周云蓬发起了一个帮助贫困盲童的计划,目的是为那些家境贫困的失明孩子,购买他们需要的乐器、mp3播放器、读书机。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计划,周云蓬邀请众多民谣歌手无偿录制了一个童谣专辑《红色推土机》。日、11日,参与专辑的民谣歌手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假如给你三天黑暗&帮助贫困盲童《红色推土机》专辑首发演唱会”,无偿演出两场,同样无偿录制的童谣双CD专辑《红色推土机》也借此首发,门票和唱片销售收入全部注入旨在帮助贫困盲童的“音乐照亮生活”公益计划。
&&&&我对周云蓬的歌声中那高亢与忧郁并置、黑暗与明亮共存、疼痛中伴有温柔的特质记忆深刻——如果你怕疼痛,如果你怕伤怀,如果你仅想从歌声中寻找“安慰剂”——周的歌并不是好的选择。他让人不忍听,又不得不听。还没有一个人的歌让人如此地困惑。周云蓬是黑暗中的吟唱者,作为诗人的他有着独特的歌声,作为歌者的他又有着诗人对语言的敏感和钟爱。事实上,作诗与作词的规则在他那里都不存在,他在吟唱中加上诵读、呢喃以及突然而至的高亢的合声,重要的是,他使弹唱的音乐具有了尖锐的社会内涵,使风花雪月中带有人与生活的日常气息,他试图使“严肃”入音乐,使“理想情怀”进歌声——某种程度上,周其实是继承了中国从《诗经》以来的民间传统中独有的特质:入世,游吟,讽谏——以一种幽默与自嘲言说的民间之声。
  别指望从他的歌中获得麻醉
  我最喜欢那首《不会说话的爱情》了。“绣花绣的累了吗/牛羊也下山喽/我们烧自己的房子和身体生起火来/解开你的红兜带/洒一床雪花白/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眼中/荡开/没有窗亮着灯/没有人在途中/我们的木床儿/唱起歌/说幸福/它走了……”每次听到这首歌,总会有莫名的情绪涌起——它让你有那么片刻会在恍惚间游离,离开嘈杂来到世外,那里有牛羊与绣花,那里是没有情人节的鲜花却有情深似海的男女缱綣——这歌声会让人离开此刻和此在,它出现在这个速食主义的时代笨拙而硌人,但也因此而使人着迷。
  周云蓬不是简单的消费型的歌者。所以,别指望从他的歌中获得某种抚慰或麻醉,或催眠的功效。不可能。他是典型的中国语境中成长起来的文艺青年,歌声中分明包含着痛楚中的温柔,尖锐中的体恤,以及内化为血液中的对现实的深切关怀。他贴近民生,贴近大地,也更贴近诗与歌的本源。每次听来,你都会想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句话,比如那首《中国孩子》,你无法不联想,不愤怒,不得不,无言、沉默、感喟。每每看到中国孩子这四个字,我不由得会想到地震中孩子们那一排排的书包,以及那永远躺在地上曾经年轻的充满过欢笑的身体,你不能忘怀这一切,而显然,《中国孩子》并不是写在这之后!还比如那首《沉默如谜的呼吸》,当周一个个地在乐声中念叨人的名字,熟悉的与陌生的,著名的与普通的,当这些名字在音乐中以活生生的存在过的人与面影出现时——这是歌么,这是我们平日里听到的所谓的歌么,它们是如此地陌生而有力量——这样的吟唱以其陌生化的形式感与内容使你懂得,世界上有另外一种吟唱,有另外一种诗人与歌者。
  与尖锐有关的幽默
  使深切的现实感入诗,有时候未免太有重量了。周的歌声中其实还有另外一些尤可宝贵的东西,比如以调侃与自嘲的方式对普通人艰难生存际遇的讲述,他们在他的歌声中微笑地甚至有些间离地进行自我讲述,不是轻贱,而是与强大有关、与尖锐有关的幽默。这真的特别令人赞赏,这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和力量做到的,周云蓬的歌诗中有一种特别宝贵的疏离,由此,他使自己,以及自己歌声中的那些人们都具有了人与生俱来的尊严。
  周云蓬那些歌诗——《不会说话的爱情》、《中国孩子》、《九月》、《空水杯》中表达的那种色彩的斑斓与炫目,那种空间的敞亮与开阔,使你不得不佩服他所拥有的敏锐的理解力与认知。但最更重要的是他在心酸的事情里加入“欢乐”。《买房子》写得多么好:“买了一套房子,花了三十多万,买房子的钱,全靠银行贷款/从今天以后,不能随便请客吃饭了,不能多喝酒,不能去旅游/从今天以后,我要去上班了,我要努力地还钱,我要还清贷款/不管风雨雷电,我要去上班,不管天塌地陷,我要去上班/不管洪水滔天,我要去上班,不管海枯石烂,我还是要上班/我努力地还,我拼命地还,我要一直还钱,我要还清这贷款/直到有一天,所有的钱都还完了,头发也就白了,嘴里没有牙了。”
  从听到周云蓬的《不会说话的爱情》到现在的两年间,我一直不知这位歌者是位失明者,直到半个月前。九岁失明,但他是强大的——他正视自己,很坦然。他的歌声诗中有强烈的反讽,感叹,和自我解嘲,这就是我为什么听了《盲人影院》时尤其感动的地方了,他以一种“轻”的形式讲述那样“重”的内容。
  在黑暗的更黑处
  “歌词是幽默调侃的,但合声是高亢悲凉的。他的歌里经常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基调,幽默有一个悲凉的衬里,或者,悲凉到极点,反而笑起来。余烬的颜色不是黑而是暗红,比黑暗更黑处不是黑,而是光。”绿妖在《歌者夜行》中这样评论周的歌声的某种基调,她说得极好。事实上,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进入黑暗的更黑处闪光,我以为周云蓬有作为创作者的天然自觉。他在《歌者夜行》中说契诃夫的那句:“他把欢乐的事情写得那么辛酸,把心酸的事情写得那么欢乐,连死亡也是忧伤而温柔的。他把许多种复杂的情绪都调和在一起,我觉得好的东西的最高境界就是诗性。”其实应该是夫子自道,至少,他有自我期许。
  “傍晚到他在清华的住处,走过一条走廊,两边的小屋子都亮着灯光,只有他那一间黑着灯,他就坐在这黑暗中,处理着现实的喧哗和想象中的壮丽。”这个场景令人难忘,也令人感慨。这位黑暗中的歌者,敏感而多情的诗人无疑比他的听众与读者感受到了“更黑”,但他却有能力把光,把他所感受到的不同的光传导。先前,当我听到他在背景音乐中加入高亢的处理时,我为这种形式感到古怪——当我知道他九岁失明后,在全国各地的漂泊与吟唱经历时,我能够明白了。
  周是一个在黑暗的更黑处的人的强大,尽管他需要有人引领才可以上台演唱,但是,你知道,在内心的世界里和更宽广的层面上,其实他已经有了某种引领者的力量,我的意思是,周在某种程度上已然跨越了他的“失明”,而寻找到了可能比普通人更为敏锐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即:做一位消费主义时代的吟唱诗人。于是,这一个用眼睛看过世界又失去的人,在另一个层面使眼睛重新焕发了光泽。
  周云蓬
  1970年出生于辽宁。九岁时失明。1991年,考入长春大学中文专业。曾长期在北京、南京、上海、拉萨等地唱游。专辑有《沉默如谜的呼吸》、《中国孩子》、《清炒苦瓜》,2009年为救助盲童发起出版《红色推土机》(合辑)。
  一个70年代人的典范
  作为成长于在传统政治意识形态与新的意识形态(九十年代以来新的以金钱为主导的)断裂的人,周云蓬的成长经历中打上了这个年龄段人特有的经历,听邓丽君、罗大佑,读大量的文学书籍,内心蘸满了存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汁液。这也注定了他作品中的某种特质。
  他尖锐,却不是那种与体制死嗑的如当年断裂那批六十年代作家的尖锐。他的尖锐中有温厚和体谅。即使是在他的《中国孩子》中,你感受到这个世界如此地令人失望,但从歌者的愤怒中你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对世界的热爱,他有留恋和眷顾,所以,他不是那个大破坏者,不是砸碎一切的革命者,较之他们,他更温和,更理性。
  与八十年代以及越来越年轻的作家、诗人以及艺术家们相比,周云蓬的歌词中有对社会深切关注。时至今日,我知道这种对社会的深切关注已被人当作一种矫情和姿态,而公众领域愿意对社会问题发言的学者和教授似乎也越来越少了,但我依然愿意讨论这个话题,事实上我认为这正是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和写作者们越来越稀缺的东西。周云蓬身上有,很多七十年代的诗人、艺术家身上都有,比如你从七十年代出生的那批诗人的诗歌中,从贾樟柯和陆川的电影中可以感受到这些人内在的精神气质,理想主义,现实关切,以及对某种责任的自我承担。这是这一代人被忽视的特质。
  什么是民谣
  《中国孩子》是周云蓬在小河等人的帮助下自行制作的专辑,没有包装企划,没有宣传炒作,更没有什么排行榜天地榜榜中榜的排名,也没有手举有机玻璃制造的十块钱买俩的奖杯、口中连连感谢“所有TV”的动人场面,《中国孩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却又是平地惊雷般地唱响了中国。无独有偶,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一生唱歌,却直到55岁时才纪念性地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专辑《匆匆》,这时的胡德夫已是“肚腹圆挺发斑白”;美国民谣之父、也是鲍勃&迪伦的启蒙老师和终生偶像伍迪&格思里则干脆离开城市,行走乡野,边走边唱,他一生创作了近三千首音乐作品,却从未出版过。和他们相比,周云蓬才刚刚上路,“中国民谣之父”的称号为时尚早,重要的是,在音乐产业化更加无孔不入的今天,周云蓬的远离和出走,让他跟上了前辈民谣大师的步伐,找到了适合中国民间的民谣之道。
  ——选自姬中宪2008年7月《远离繁华,出入民间——周云蓬与中国民谣之道》
  文学博士,青年学者。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社会性别。
&&&&【信息来源:信息时报】
周云蓬原创CD《沉默如谜的呼吸》发行&(阅340次)
  诗人周云蓬原创CD《沉默如谜的呼吸》发行
  周云蓬,最具人文的中国民谣音乐代表。北京蓝色老虎诗歌沙龙发起人之一。9岁时失明,15岁弹吉他,19岁上大学,21岁写诗,24岁开始随处漂泊。窥破秘密的沉默,审视命运的呼吸,"我希望我可以和命运合二为一。"那份庄严的豁达一如庄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逍遥游》。2004年10月,他的原创CD《沉默如谜的呼吸》由北京摩登天空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摩登天空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12月,是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新音乐独立唱片公司。公司成立之初,便将经营主旨定位在“推广国际音乐一体化”之上,并主张将中国新音乐推向国际的同时,也将国际上优秀的音乐引进国内,从而为中国新音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周云蓬的诗与歌
周云蓬9岁失明,最后一眼的景象是动物园里吹口琴的大象。15岁时他拿起吉他,重新定义了他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从此人们最基本的微笑、遗憾、感伤和幸福,都被这个盲人歌手挖掘得分厘不差。
1994年,周云蓬从长春大学特教学院中文系毕业,在色拉油厂短暂工作后开始游历中国各个城市,在北京、苏州、上海、杭州、青岛、长沙、昆明,他用胃、心和耳朵感受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从1999年开始,周云蓬开始诗歌和民谣创作,受俄国宗教作品影响的他,和朋友花500元创办了“民刊命与门”。2001年周云蓬再次上路去西藏,2002年回北京办了第2本《民刊低岸》,同时他创办的民谣网站马齿民谣上线。周云蓬的诗歌开始在网络和诗歌会上流传开来。这个喜欢戈麦、芒克、亚弦、张楚、巫昂、殷龙龙、阿米亥、博尔赫斯、佩索阿的盲人诗人用他独特的感知放大了他身边的片断,直到他的音乐也被人熟悉,他的诗歌以歌词的方式被更多人所接收。
2003年,周云蓬开始在北京酒吧演出,短短时间,他的作品《盲人影院》被《通俗歌曲》收录;紧接着签约摩登天空Badhead厂牌,发行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在这张诗与歌混淆了界限的民谣唱片里,他黑暗中的精神生活,闪烁着最为明亮的光辉:安静处的嚎叫,老庄学的沉郁,流浪人的幸福……
周云蓬随后开始了频繁的全国演出。在现场,他始终的微笑没有一丝隐秘。他让人们听到了简单、恬淡和明辩的音乐。对于明天和前方,周云蓬总是用勇敢和声音来铺路,在庸俗的起哄者面前,他坐落得像个大侠。
2007年,周云蓬新唱片《中国孩子》由小河制作独立发行。《买房子》、《黄金粥》、《中国孩子》是属于这个时代新的寓言。有时候不得不感叹,这个看不见世界的人为什么会那么清楚我们眼前发生的一切。是他太敏感,还是世界太迟钝?
周云蓬说,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当我们说不出来的时候,音乐,愿你降临。
周云蓬,男,1970年出生于,最具人文的中国民谣音乐代表。9岁时失明,15岁弹,19岁上大学,21岁写诗,24岁开始随处漂泊。周云蓬的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获得2011年度诗歌奖。
周云蓬,盲诗人、民谣歌手。日出生于辽宁。9岁失明,留在
视觉中的最后印象是动物园里的大象用鼻子吹口琴。15岁弹吉他,23岁大学毕业,其后游历十余城市,以弹唱为生,目前暂居绍兴。
  看似沉默如谜,却仿佛早已窥破命运的秘密。作品中精美细致的编曲和充满人文色彩的歌词,以及盲人歌手周云蓬极具磁性的深厚的嗓音,给听者描画出一种古旧,恬静的生活画面,同时这些画面又饱含哲理和感伤。《沉默如迷的呼吸》与小河的《飞不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和万晓利的《走过来,走过去》相比,体现出另外一种气质,但仍不失为民谣音乐中的经典。在他这张个人专辑当中充满了没有经过任何做作、与声俱来的人文气质,从整体上而言,虽然歌曲中没有刻意写出华丽唯美的旋律,但却充满了发自心底的真诚。
  日,周云蓬的诗歌《不会说话的爱情》获得2011年度诗歌奖。
不幸的童年
  幼年时,因患眼病随母亲四处求医。整个童年充满了火车、医院、手术室和酒精棉的味道。
  九岁时,彻底失明。留在视觉中的最后印象是动物园里的大象用鼻子吹口琴
  1980年入沈阳盲童学校读书。
演出照(20张)
  1989年天津读高中。
  1994年毕业于长春大学中文专业,大学期间,最爱的书是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的《局外人》。
艺术生涯真正的开始
  1996年-1997年游历了、、、、,偶尔在大学开一两次演唱会。
  1999年创办了民刊《命与门》,正式开始写诗和歌曲。
  2001年只身前往。
  2002年在北京办了第二本“民刊低岸”,主要想以诗的方式来诠释地下人的精神状态。
  2003年签约摩登天空Badhead厂牌,并录制了第一张专辑《》。
  2004年9月首张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正式发行。
  2007年5月,自资发行第2张限量版个人专辑《》
  日,参加长沙橘洲音乐节。
2011年长沙橘洲音乐节周云蓬(14张)
  日参加广州百年璀璨——“华语金曲奖2011”盛典
  日参加丽江雪山音乐节
  2003年签约于摩登天空旗下Badhead厂牌,同时录制首张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整张专辑作品优美却不流蜜,简约却不枯燥,黯然却不神伤,
周云蓬(5张)
深邃却不晦涩,为最具人文气质之作。看似沉默如谜,却仿佛早已窥破命运的秘密,审视命运的呼吸,"我希望我可以和命运合二为一。"那份庄严的豁达一如庄周"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逍遥游》。
  曾经于2003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的民谣唱作人周云蓬,不久前低调地发行了个人第二张专辑《中国孩子》。据周云蓬介绍,新专辑《中国孩子》并未交给唱片公司进行运作,而是采用DIY的方式自产自销。本张专辑收录了包括《买房子》、《黄金粥》、《中国孩子》等耳熟能详的作品,此外,一首素材来自美国跨掉一代的核心人物——诗人的母亲写给的一封信改编的歌曲《金斯堡妈妈的一封信》更是哀婉伤怀。整体音乐上,与《沉默如谜的呼吸》相比,新专辑《中国孩子》在保持着周式行吟诗人气质的基础上,周云蓬与该张专辑的制作人小河联手让《中国孩子》的音乐空间感与画面感更为突出。作为《中国孩子》的制作人,小河更是把自身对音乐美学的特殊理解和创意带进了《中国孩子》。
  周云蓬这些的这些奇幻经历已经化为歌词,而他的那些歌曲都是饱经沧桑的音符,都是在无数次跌倒后重又拾起,放在口袋里的歌谣。首先是歌曲《盲人影院》,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歌曲,歌中周云蓬讲述了他少年时代的经历。还是一个孩子周云蓬在九岁时失去了光明,从此耳朵便成为了他的双眼。他喜爱艺术,喜爱音乐,喜爱电影。电影是他的艺术启蒙,在"盲人影院"中,有无数想象的画面化成诗句,带着周云蓬四处飘荡,靠卖唱为生。"他去了上海苏州南京还有昆明,腾格里沙漠阿拉善戈壁那曲草原和拉萨圣城。"他热爱诗歌,他喜欢"嚎叫",他欣赏Beat
Generation的理想,因为他也是一个漂泊的"垮客"。
  周云蓬的声音让我想起了美国传奇民谣歌手Lee
Hazlewood,我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把他的唱片送给周云蓬,因为我知道,通过音乐,一个人可以得到多少精神的力量。再来听歌曲《沉默如谜的呼吸》,从1992年开始写诗的周云蓬把自己的细腻的感情溶进了比和弦更能打动人心的歌词。灵敏的耳朵可以听见"沉默如谜的呼吸",而这呼吸正是穿过黑暗深出的一阵阵微小的撞击,这是生命存在的印证,这是来自内心的挣脱。
出席活动(11张)
  在社会最底层漂泊多年的周云蓬的歌曲歌唱的正是身边的这些故事,无论是诗韵性格的《空水杯》、《山鬼》、《幻觉支撑我们活下去》,还是反映了现实窘境的《我听到某人在唱一首忧伤的歌》和《失业者》,这些都是具有深刻内涵的歌曲,愈加听辩,愈加为之感动。我所知道的盲人音乐家都和周云蓬一样,他们拥有灵敏的耳朵,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也更为清晰,看不到俗家纷争和花花世界,听到了社会哭诉和命途多舛。Steve
Wonder歌唱过"内视的幻觉",Ray
Charles唱过"在黑暗中我能看到一切"。周云蓬,他可以听到"沉默如谜的呼吸",我们不必担心,祝福他好运。
1.沉默如谜的呼吸
沉默如谜的呼吸
  发行时间:2004年
  出版者:摩登天空
  介质:CD
  专辑曲目:
  01.空水杯
  02.鱼相忘于江湖
  03.沉默如谜的呼吸
  04.山鬼
  05.我听到某人在唱一首忧伤的歌
  06.盲人影院
  07.失业者
  08.幻觉支撑我们活下去
  09.荡荡悠悠
  10.蓝色老虎
  命运。有时候我们必须要感叹命运。当你听到这张来自周云蓬的《沉默如谜的呼吸》的时候,你会更加感叹。我无法在听这张唱片的时候,和歌者换位,也就是说,我能够理解他歌中的感情,却无法完全体会他的这些创作是如何完成。一个九岁时失明的男人,在经历过万水千山的漂泊之后,他心目中的“命运”将是何种颜色,那些五彩斑斓的色彩将如何调和?呼吸被定义为“沉默如谜”。这首歌我曾在以前的“河”酒吧听小河唱过,但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是来自周云蓬——一位盲歌手的作品。只记得这首歌被他演绎得很不一样,与大多别的歌曲不一样,但却说不出究竟哪里不同,该是歌曲中的氛围吧,一种超然,一种逍遥,还还有许多幻想,和更多来自听觉的想象,那是无法用眼睛看到的画面。
  听周云蓬的声音,总觉得哪里被卡住,即便他唱得如此平静——那种平静背后有种让人心痛的纠缠!在《空水杯》中,连吉他都是平静无比的,只有雨棍中的沙沙声,一滴一滴地洒在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疼。“花开过,成尘埃;十年流水成尘埃,十年浮云,成尘埃”。娓娓道来的一份真谛,似道家的散淡。在《鱼相忘于江湖》中,周云蓬更直接将庄子的名句引用过来,他想阐述什么?是人情的淡漠还是在尽量超脱?“睁开眼睛就亮天,闭上眼睛就黑天。”这是大智慧所才能做到的境界吧。“太阳出来,为了生活出去,太阳落了,为了爱情回去。”则是一份平常人的平常幸福所在。歌曲结尾处循环呢喃的“班若波罗揭谛”可能是种祷告?也许。
  《沉默如谜的呼吸》中完美的木吉他独奏来自小河,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曲,前面谈到了,这里不多说了。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歌曲中的几段吉他独奏应该能被你喜欢。歌曲结束前,周云蓬朗诵了几十个(大约)人的名字,各种人,我听说的不多,是种纪念?这是一种与平常的歌曲大不一样的歌。推荐。在接下来的《山鬼》中,你能感受到笛子所带出的诡异,它讲述的是流浪,是岁月,是爱情,和对未来将死去的自己的一份悼念。《我听到某人在唱一首忧伤的歌》的歌词来自女诗人巫昂,专辑中的这个版本和《Badhead3》中的版本不一样。
  专辑中我最喜欢的歌曲,《盲人影院》。从第一次听见就被感动到一塌糊涂
,说不出道理。周云蓬讲述了他自己的故事,用最平实的语言和曲调,包括声音。“盲人影院”在这里是一个符号,一个盲人世界的精神世界,是一个象征。歌词就是最完美的了,无需我狗尾续貂,任何注解都是画蛇添足!听吧,希望你能像我一样感动在其中,让思绪随着影院中“四面八方的座椅翻涌”而“好像潮水淹没了天空”!是这首歌让我对这个讲述平淡哲理的周云蓬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我不认为《失业者》这样的歌曲该收录在专辑中,它太现实,甚至我不认为这样的社会问题该是周云蓬该关注的问题,它只能透露出他的不平静。即便“幸福的人在哭,苦恼的人在笑”又能与你何干?还是如歌中所唱,“请把灯关了,请把灯熄了,请把歌停了。”周云蓬是悲伤的,《幻觉支撑我们活下去》是他的内心想法吧,但他也是浪漫的。但是这首歌很美,有无数的画面,每幅画面都那么美,谁知道这首歌是不是周云蓬在喝完那些“晕眩的酒”之后去到浪漫的之后所写出的呢。壮丽的伤口和奔腾的河流,蓝色的葡萄和戈壁尽头云外天空放牛的孩子,这些还不够浪漫吗?
  《荡荡悠悠》更加伤感,即便周云蓬唱着“无论天上无论天下,唯有我独尊”这样迷醉一般的豪言壮语,但是他不得不承认“我的家里还有个母亲她时时为我担心,为了她我还有一点怕死,不敢让她伤心”,作为一个男人,“我也渴望着一种幸福名字叫作婚姻,我也渴望着一种温馨名字叫作爱人。”他的幸福等于奇迹。“一路高歌,一路哭笑,天涯有余音。”爵士味道的《蓝色老虎》终于跳了出来,之所以把这样一首蓝色的歌曲放在专辑结尾,是想换份心境吧。
  命运。这是一张属于命运的唱片。周云蓬的“沉默如谜”和庄子的“逍遥游”有着类似的气质。“幸福”两个字躲藏在所有歌曲的背面,唱歌的人在努力地抓。“洒脱”两个字被推到纸面之上,却又显得那么力不从心。
2.《春天责备》
  发行时间:2004年
  出版者:独立发行
  介质:纸张
  诗人闭着双眼涂出来的笔迹,此刻如倒翻的墨水瓶,湿淋淋的开始流淌,一笔一画中,勾勒悲伤,勾勒流年。
  “我背着吉他进北大,门卫说:人可以进去
  琴必须留下
  我留着长发进北大
  门卫说:人可以进去
  头发必须留下
  我点燃名字进北大
  门卫说
  人可以进去
  证件必须留下
  我拿出了身份证
  门卫说:还有。我拿出来工作证
  门卫说:还有。我拿出团员证
  门卫说:还有。我拿出户口本
  门卫说:还有。我拿出购粮证
  门卫说:还有。我拿出死亡证……
  于是,我背着自己的尸体走进了北大。”
  这些文字是周云蓬1999年写给1989年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的。死亡,周云蓬在他的很多作品里如是说。他几乎是渴望死亡的,《春天责备》甚至是《沉默如谜的呼吸》,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周云蓬,他的情绪,都如一种粘稠的液体,在死一样的寂静里、在这世界、这现实阴暗萧冷的沟回中缓缓而动,读的人,听的人,俱陷其中,像看到自己在无边的黑暗中嘶吼与哭泣。
  然而,我们没有理由让生命如此沉重,2002年周云蓬与朋友在北京创办了第二份民刊《低岸》,在献词中他写道:我们将恬不知耻的/生长/发芽/抽穗/拔节/从黄土中伸出马铃薯般囚禁的手/倒立着/以手为足/踩着天空奔跑……
  悲伤之外的生命,鲜活如初!
3.《中国孩子》
  中国孩子
  发行时间:2007年4月
  发行者:独立发行
  介质:CD
  01煮熟的鸭子要飞走
  02买房子
  03黄金粥
  04中国孩子
  05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
  06妈妈的一封信
  07一个儿童的共产主义梦想
  09百字明念诵:根秋上师
  蛇只能看见运动着的东西,狗的世界是黑白的,蜻蜓的眼睛里有一千个太阳。很多深海里的鱼,眼睛蜕化成了两个白点。
  能看见什么,不能看见什么,那是我们的宿命。我热爱自己的命运,她跟我最亲,她是专为我开,专为我关的独一无二的门。
  某些遥远的地方,一辈子都不可能去。有个县叫“白玉”,有个地方叫“也要走”,的“叶尔羌”,的“苍梧”,这些地名撼人心魄,有神态有灵魄,在天之涯海之角他们有隐秘的故事,殷勤地招呼我过去听。但人生苦短,我大概没有时间听所有的故事,如果今生无缘,那就隔着山山水水握一握手。
  走在街上,想唱上一句,恰巧旁边的人唱出了那句歌。是什么样的神秘的力量抓住了两颗互不相识的心?音乐是游荡在我们头上的幽灵,它抓住谁,谁就发了疯似的想唱歌,可我怎么才能被它永远抓在手里?我走遍大地或是长久地蜗居一处,白日纵酒黑夜诵经,我呼喊音乐,把我从我的现实生活中拔出来,但常常落空,我只有埋头于生活里,专注地走一步看一步。音乐不在空中,它在泥土里,在蚂蚁的隔壁,在蜗牛的对门。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当我们说不出来的时候,音乐,愿你降临。
  ——周云蓬于香山
4.清炒苦瓜
  音乐风格: 民谣
  发行时间: 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专辑风格:Folk
  唱片公司:地下发行
  收录了九月和几首周云蓬的诗朗诵,再有第一张唱片的Demo
  特别收录了大家期待已久的“九月”。
  此间收入的是周云蓬未经录音棚加工过的原始小样,略显粗糙但原汁原味。
  相信当时当地的音乐情绪是后来的技术无法完全复原的。
  1. 飞得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前门楼子上(煮熟的鸭子要飞走)
  2. 空水杯
  3. 沉默如迷的呼吸
  4. 我听到某人在唱一首忧伤的歌
  5. 鱼相忘于江湖
  6. 山鬼
  7. 幻觉支撑我们活下去(秦琴版)
  8. 荡荡悠悠
  9. 失业者
  10. 盲人影院
  11. 不着边际的香山
  12. 九月(第三版)
5、牛羊下山
  音乐风格: Folk
发行时间: 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谁也没想到这次周云蓬会带来一张唐宋诗歌,专辑名字充满诗意《牛羊下山》。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位勇猛直言的民谣歌手会朝着上张专辑《中国孩子》的路线继续前行时,周云蓬却突然压低了声调,折回到他久违的诗歌田园,回忆那“明月出天山,胡窥青海湾”的恬静岁月。《牛羊下山》专辑名字的立意源自周云蓬传唱多年的一首名曲《不会说话的爱情》中的一句,“绣花绣得累了吧,牛羊也下山喽。”那是一个多么诗意盎然的年代啊。
的《》、的《杜甫三章》、的《游子吟》、、的《长相思》、无门禅师的《颂》、的《乌衣巷》、《竹枝词 》、周云蓬的曲《草木深》、《冤家》、周云蓬的歌《不会说话的爱情》,在《牛羊下山》深情的眷恋中,这些古今名人不再被隔离在遥不可及的每一个朝代,而一个个端庄地穿梭在彼此的梦境里,他们在诗词曲牌里纵横延绵的那个山河不再是断裂的,而是“今夕复,共此灯烛光。”(《杜甫三章之赠卫八处士》)。周云蓬原本就是一个诗人,在这趟“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放歌远游中,他以一个后辈的身份去拜访前辈,怀着无限的虔诚,带着极简的行囊,“身向榆关那畔行”,“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千百年前的一寸寸山河里,我们会看到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生活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周云蓬就在这些千年的古诗中咀嚼“人间好时节”的滋味,憧憬“长江滚滚来”的明天。这张专辑的制作与录音依然是周云蓬最铁的哥们小河担纲的,他把最简朴的古意都保留在了《牛羊下山》中,成全了一次现实对历史的访问。整张专辑基本只有吉他和钢琴伴奏,他们把现代化的器乐都扔在了山上,让牛羊们安安心心地下山觅食。在它们慢吞吞的一路溜达中,你还会觉得它们只是美味佳肴吗?周云蓬觉得粤语和吴侬语是在神韵上最贴近古汉语的,所以在《游子吟》中,周云蓬让几个广州青年来主唱,在《竹枝词杨柳青青》中,他又让一位嗓音柔美的女子来念口白,他们让人感同身受到地方人文独具的美感。而作为一位言行一致的歌者,周云蓬在录制完《牛羊下山》后,已经撤离京城,携心爱女友迁往他心仪已久的生活。“杨柳青青,闻郎江上唱歌声。”神仙般的生活,竟然可以如法炮制。
/ The Moon At the
Fortified Pass
  2 三章 / The trilogy of DuFu
  3 草木深 / The Spring in Grassness and
  4 游子吟 / A Traveller's Song
  5 长相思 / To the tune of Chang Xiang
  6 春歌 / A Song of Spring
  7 冤家 / Enemy -Like Lovers
  8 不会说话的爱情 / Love Without Speaking
  9 不会说话的爱情(小河) / Love Without Speaking
( Xiao He)
6.红色推土机
  表演者: Various Artists
版本特性: 选集 介质: CD
  发行时间:
  出版者: 中国民谣地图 唱片数: 2
  条型码: 9
  09年,民谣歌手周云蓬发起了一个帮助贫困盲童的计划。目的是为那些家境贫困的失明孩子,购买他们需要的乐器、mp3播放器、读书机。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计划,周云蓬邀请众多民谣歌手无偿录制了一个童谣专辑,每个歌手或翻唱、或原创一首童谣歌曲,一共25首儿歌收录在两张CD中,专辑名字为《红色推土机》。这张专辑把当下“新民谣”阵营里的歌手一网打尽,称得上是民谣歌手的一张全家福。而这些创作音乐人,在这一次的专辑里,也从往日的角色中越轨而出,放下沉重,低吟浅唱,唱给暂时的黑暗和永远的孩子。
  4月10日、11日,参与专辑的民谣歌手将在北京星光现场,举行一场
“假如给你三天黑暗·帮助贫困盲童《红色推土机》专辑首发演唱会”。参加演出的有很多在北京不常看到的民谣,李志从、及顶楼马戏团自,以及在遥远的都将专程赶来,一次民谣歌手的全国大串联,千里迢迢只为唱首儿歌,帮助盲童更幸福些。其中,由于李志只身来京,他将与乐队漂亮的女手风琴手合作,演绎一首《妈妈》。隐居在丽江的张佺,这次也将唱出新歌。而当年中国最好的地下摇滚乐队“舌头”的铁血主唱吴吞,这次也将一反常态,单身上台,唱一首里面有雨水、小燕子的“时候到溜”,表现了的另一面。
  我们曾经前卫,常常反叛,但那天,新民谣,将跟随着母亲和孩子们返璞归真。
  演出阵容:4月10日20:30:周云蓬、、张佺、、与博尔赫斯乐队;4月11日20:30:刘东明、冬子、小娟、吴吞、苏阳、顶楼马戏团。
  演出现场所卖专辑收入,将用于此计划的启动基金。本计划资金管理人:、、、钭江明、周云蓬。
  “我无法承诺为某个盲童带来一生的幸福,这个计划只是一声遥远的召唤,就像你不能送一个迷路的盲人回家,但可以找一根干净光滑的盲杖,交到他手中,路边的树、垃圾箱、风吹的方向、狗叫声、晚炊的香气,会引导他一路找回家门。”关于这个计划,周云蓬的这段话也许可以代表每个参与者的心声。
  红色推土机1号
  1、小娟小白船
  2、欢庆摇篮曲
  3、白水螃蟹歌
  4、你要好好的长大
  5、妈妈
  6、捂蚂蚱
  7、陆晨拖着陆晨跑的小毛驴
  8、一个孩子
  9、吴吞时候到溜
  10、钟立风
  11、不在电影里的铅笔
  12、小星星
  13、吕淑贤小龙人
  红色推土机2号
  1、王娟童谣
  2、摇篮曲
  3、急急令
  4、五条人拉手曲
  5、(、文翰)月亮粑粑
  6、与人乐队三个螃蟹
  7、吴卓灵泥娃娃
  8、张佺水车
  9、冬子乌夜啼
  10、周云蓬我爱
  11、老来难
  12、不要叫醒他
  13、金山之上
  那个在《》中宛如背着吉他云游的庄子的周云蓬,在《中国孩子》中却摇身一变生出白、杜之韵,从闲淡宁静的个人世界跳脱出来“看”到了人世的种种乖离,并勇敢地把它们写进了歌里,既做到了“文以载道”也做到了“乐以象德”。在外面喧嚣的世界里以娱乐的名义进行的种种所谓“音乐活动”——选秀的造星的比舞的卖老的挖家底儿的无耻炒作的凡此种种——之外,还有周云蓬这个带着紧闭的心灵之窗却看到了更多色彩和世界背后的真相的歌者,这是当下的不幸,也是当下的万幸。他把时下民生的种种都写进了歌里,而且在那些本应严肃或者沉重的主题下他依然保持了自己特有的乐观精神,他调侃了黄金周和高房价,涮了自己的失明和落魄而快乐的生活。而《中国孩子》的沉重,却让周云蓬如那个拆穿皇帝新装谎言的孩子,所有的这些,衬出的正是这个盲人歌者内心广阔的世界,他当令所有“正常人”羞愧。
  分评:
赤潮(乐评/评审团召集人)
  正评:有朋友说他是中国民谣的良心,这或许夸大了,但至少反映出我们民谣音乐里普遍的苍白;有朋友说周云蓬的民谣不能算知识分子的民谣,事实上他比知识分子还知识分子,只是他唱歌说真话而他们领薪水说“白”话。所以我们能看到他在遣词造句上的修为,也能看到他的视野与胸襟,还有那些谓之情怀和责任的东西。《中国孩子》专辑有源于底层而高于底层的一面,既抒发了个人感情,也放言了社会百象。所以我们能听到已经忽略甚至忘记的深刻与沉痛,也有正在经受的物质与精神的矛盾与压力,还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梦想与审美,尴尬丛生而周云蓬却用轻松诙谐的笔调与音调给了我们一丝光明与信心。在《中国孩子》这首点题之歌里,康城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合声如刀割凌迟着听者的良心,它展示的是周云蓬强大的内心与勇敢;结尾的《百字明念诵:根秋上师》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周云蓬有信仰的象征,所以他的内心纯洁并且淡泊安宁。至于音乐,周云蓬从来不缺乏动听,更多音乐元素的加入也是锦上添花,事实上这张专辑里的音乐才应该是我们需要大力推行的“主流价值观”音乐!
  反评:无。
李欣(乐评/13月唱片公司职员)
  正评:感谢周云蓬在这个太容易迷失自我的年代里继续播种自由和憧憬。在这张名叫《中国孩子》的DIY的专辑里,我们听到这个时代最缺乏的来自低层的骄傲之声——它可以廉洁、卑微和粗糙,但绝不装孙子并向权贵低头。《中国孩子》整张专辑所勾勒的现实场景是如此的真实并贴近你我的生活。8年前,我们听摇滚乐,听新音乐和独立音乐只讲气场不考虑太多音乐性。8年后的今天,我们听摇滚乐,听新音乐和独立音乐又只说音乐性不讲气场,而气场背后的是立场。消费的,快餐的、娱乐的、和谐的时代里,当所有音乐都那么工业化或者貌似工业化时,我忽然想起了那谁的一句话“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忘记背叛意味着完蛋。”
  反评:无。
MAGIC樱(乐评/门户网站编辑)
  正评:《史记》有云:“猛如虎,狠如羊。”可见只要是被逼急了,“旷野中的老山羊”也会“为保护小羊而目露凶光”。一向以文艺中年、游吟诗人形象示人的周云蓬的这张《中国孩子》正是如此。继上一张自省吾身的《沉默入迷的呼吸》后,周云蓬把视野扩大到周边的世界,开始了歌以载道的旅行,为全中国的房奴歌唱,为农民工歌唱,为孩子歌唱,他的针锋相对、不假声色及难得的黑色幽默无不直指人心。愤怒出诗人,真诚著文章,《中国孩子》两者都吻合,周云蓬在某种程度上比在地坛里与宇宙进行灵魂对话时的史铁生更迈进了一步。这是一张能让听者惭愧的CD,为什么一个盲人比我们眼睛更雪亮,心里更勇敢。
  反评:和预料当中的一样,《中国孩子》还是不免带有浓郁的个人色彩。或许这听起来并不算什么大问题,小河的参与在丰富歌曲可听度和层次感方面的确功不可没,但编曲的复杂化和过多的采样让专辑听起来偏于圆滑世故,使辛辣讽刺的同时不觉流露出一丝冷眼旁观之感。毕竟,我们还是希望听到更纯粹的、更直面人生的周云蓬。
郭小寒(乐评/北京青年周刊记者)
  正评:感性地来讲,一直觉得周云篷就像是隐居香山的一只大鸟,逍遥于世外,在自己的黑色世界中,有着不会说话的爱情,和数不清的风景。在新专辑《中国孩》中,老周却收起了自己以往惯长表现的浪漫和诗意,以歌以载道的形式唱关注普罗大众的生存与命运,不能说这次的老周就是黑色的,民谣本就不单是风花雪月,更应该是一本《世说新语》,老周把日益被变成小资宠物的中国民谣拉了回来,并送上了另一个高度。
  反评:有人说这是知识分子的民谣,知识分子的民谣怎么摇?但愿别刻意拔高到这个高度。宁愿相信那只山里的大鸟,只是睁开眼睛看了看山外的世界,他犀利清冷的眼神,吓到你了吧?
李文枫(乐评/M3音乐杂志执行主编)
  正评:毫不讳言,周云篷的新唱片《》,用现实给我们做到了“说话、说真话、说普通人该说的话,好听的和难听的话。”那些讳莫如深的事实,被层层抹杀的真相,被忽视的生命,在周云篷的歌词中以无畏的姿态放在唱片中。主题歌《中国孩子》即如是,而《买房子》、《黄金粥》又用颇为“民间”的轻松诙谐甚至调侃方式进行了表达。与《沉默如谜语的呼吸》相比,这张明显更有诗人气息。但同时已经体现了幽默的气息,这是一个快乐的在黑暗中感受世界的达人。他的失明从未成为一个伤口进而体现在他的作品当中,上张唱片中的《》是他对光明的渴望,对普通人生活的向往,而这张唱片中的《如果你突然瞎了怎么办》、《煮熟的鸭子要飞了》、《一个儿童的共产主义梦想》则是调侃的姿态对待生活。面对这张唱片,其实有点想把周云蓬与相比较,但鲍勃·迪伦在自传中曾经写到过,并不喜欢别人将他当成时代偶像或者抗议歌手的文本——我们永远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来妄自揣测一个伟大的灵魂。我们唯一该做的就是学会这些歌曲,并竭力将之流传下去,这才是民谣,生生不息永远奔流在人类血液里的声音。
他的诗与歌
不会说话的爱情
  绣花绣的累了吧 牛羊也下山喽
  我们烧自己的房子和身体 生起火来
  解开你的红肚带 洒一床雪花白
  普天下所有的水 都在你眼中荡开
  没有窗亮着灯 没有人在途中
  我们的木床唱起歌儿 说幸福它走了
  我最亲爱的妹呀 我最亲爱的姐呀
  我最可怜的皇后 我屋旁的小白菜
  日子快到头了 果子也熟透了
  我们最后一次收割对方 从此仇深似海
  你去你的未来 我去我的未来
  我们只能在彼此的梦境里 虚幻的徘徊
  徘徊在你的未来 徘徊在我的未来
  徘徊在水里火里汤里 冒着热气期待
  期待更美的人到来 期待更好的人到来
  期待我们的灵魂附体 重新回来
  重新回来 重新回来
  一个安静的像没有一样的姑娘
  坐在我的屋子里
  她呼吸如夜晚的草木
  她一生只说一句话:
  我们结婚
  她不买衣裳
  不看新闻联播
  像没有一样的纯粹
  她而且
  没有一个怨毒的母亲
  不会因爱我而遭到诅咒
  她像没有一样静静地躺在我旁边
  她拥抱我
  仿佛悲伤的人
  触摸往事
  她像没有一样地给我唱歌
  全人类都不说话也无法听到
  她像没有一样无声地啜泣
  仿佛用镊子一根根拔我的汗毛
  但有那么一天
  她像没有一样地死了
  我觉得自己
  像没有一样的绝望、多余、颓丧、虚无,
  失去了高度和长度
  密密麻麻的数字大声数数
  剩下我一个
  比没有还少
  她把我拉进画室,
  她的丈夫一个月前刚刚去世
  她哭着
  讲他们一起去尼泊尔写生
  她的丈夫是个的画家
  比她大21岁
  外面是拉萨明亮的阳光
  这时死亡
  变成一个安静的淑女
  翻着书
  坐在我们中间
  墙上挂着我永远看不见的油画
  我坐在那儿
  默默地喝了两杯茶
  随时准备站起来告辞
  面对不幸
  我感到羞愧
  她将一个人看店子
  她叫刘草
  我送她一本我的诗集
  我想劝她出门旅行
  但我没有说出口
  八角街上
  川流不息
  有世界各地的游客
  我第二次离开拉萨
  把我中年人幽暗的时间
  偷偷地放在路旁
  刘草继续坐在她拉萨的画廊里
  开门关门
  每天早晨
  拂去画上的灰尘
  她将会喜欢上某种食物
  去看画展
  长久地心不在焉
  她还说过
  她的丈夫哪怕是个瞎子
  就算不会画画
  只要活着
  该多好
  我听了
  心里有些小小的刺痛
  我觉得这个比喻不好
  像那扇大玻璃窗
  在我身后
  隔开世界
  买了一所房子,花了三十多万,
  买房子的钱,全靠银行的贷款。
  从今天以后,不能随便请人吃饭了,
  不能多喝酒,不能去旅游。
  从今以后,我得努力地还钱,
  我要还清贷款。
  不管春夏秋冬,我要去上班,
  不管天塌地陷,还是要上班。
  不管洪水涛天,我要去上班,
  不管海枯石烂,还是要上班。
  我要拼命地还,我要拼命地还,
  我要拼命地还,我要拼命地还,
  等到有一天,
  所有的钱都还完了,
  头发也就白了,
  嘴里没有牙了
  克服了九万里天风
  野马也
  尘埃也
  三千世界的呼吸
  我宁愿叫云蓬
  毫无方向的宿命者
  一只麻雀惊起
  滴水穿石
  些许怀疑
  都是命运
  羊跑了
  大路有岔路
  岔路有小径
  还有草原一样众多的我
  我就吃自己喝自己
  和自己结婚
  撞倒了自己
  又将他扶起
  把他当作路人
  但终于会厌恶
  捶胸顿足
  呕出无量数的祖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豫有约201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