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三明治店起个英文名,BritainB… 帮忙想第二个单词,也是bq打头的英文名。第一个britain是因

英国菜很难吃吗?
在微博上看到的
有经验的人可以说一下吗?
按票数排序
123 个回答
血泪史!!!!其实我是贴图来搞笑的。具体英国菜好吃/不好吃的分析请务必看@大Joy的答案。首先来转大家调侃《舌尖上的英国》的两条新浪微博。@君在肯特 : 《舌尖上的英国》应该会这么写:英格兰人民选用上好的鳕鱼洗净,包裹面糊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再配上新鲜的炸薯条食用;北方的苏格兰人民选用上好的鳐鱼洗净,包裹面糊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再配上新鲜的炸薯条食用;威尔士人民选用上好的鲽鱼洗净,包裹面糊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再配上新鲜的炸薯条食用@帅的想哭 : 舌尖上的苏格兰。第1集自然的馈赠:potato。第2集主食的故事:fish and chips。第3集转化的灵感:haggis。第4集时间的味道:whisky。第5集厨房的秘密:salad。第6集五味的调和:ketchup&mayonnais。Haggis是羊内脏。 磕碜得想哭有木有啊!!!!第二,刚来英国没多久,每天都跑去学院食堂吃饭。我爸问我,英国人吃什么主食?答曰:蒸巨型土豆蒸大土豆蒸小土豆 都不削皮。 烤巨型土豆烤大土豆烤小土豆,都不削皮。 粗土豆条细土豆条,土豆泥,厚土豆片薄土豆片。我爸:。。。。其实我冤枉英国人了,食堂里一般还是会出现意大利面和汉堡的。第三再来贴那著名的死不暝目的《仰望星空派》。 我们lab里有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俄罗斯土耳其中国美国人,偏偏就是没有英国人,被这个派全体折服。有次楼里的IT guy(英国人)来我们lab玩,还跟我们说这个派很好吃。被我们lab全体鄙视。请详见请详见 这贴的吐槽。尼玛BBC FOOD网站上还贴这个recipe啊!著名的英国黑暗料理还有鸽子派。(没错,他们是特别爱做派。)看到之后当场斯巴达了有木有啊!!!!!有木有啊!!!!!看到之后当场斯巴达了有木有啊!!!!!有木有啊!!!!!第四来贴一个最近好像比较火的博客。
The English Can Cook. 不得不说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笑点了!太!有!笑!点!了! 其实里面的大部分食物都还好,可是有天才网友总结了那博客上的一个黑暗料理系列啊。
笑爆了有木有啊!像蛇吧?人家说这尼玛是SWAN。
天鹅糊吗!!像蛇吧?人家说这尼玛是SWAN。
天鹅糊吗!!还要吐槽吗。。。还要吐槽吗。。。要是还想看更多的关于《咱英国人会做饭》,欢迎猛击这里
第五,我看了BBC上一季的Master Chef。槽点多的很。 其中,有位苏格兰大妈做了Onion Ice-cream. 洋葱冰激凌! 另外,若是中间我没听错,有人做cumin pear. 孜然梨! 以及,在这种national收视率还挺高BBC iPlayer首页成天推荐的厨艺节目里,后期,剩下的都是比较牛的选手的时候,Tom做了这么一个甜品。没错,芒果和巧克力是可以搭,但你要不要摆成这样一坨!----------------------------------------------最后,英式早餐是很有名的,我个人觉得很好吃。 算是英国料理里在我看来最大的亮点。算是英国料理里在我看来最大的亮点。蛋,烤西红柿,血布丁,香肠,豆子,烤蘑菇,炸的/烤的 金黄的面包再配上果酱。要再找英式料理的亮点的话,可能烘焙可以算。只是相比于中国人,英国人酷爱吃糖,所以如果按照他们的recipe 来baking的话,糖必须要减半甚至减到1/4.
在我看来英国很少能找到不过甜的蛋糕。
这个问题我太想发表一下看法了!海图,手机党请一定慎点!!!(流量要撑到月底呢对不对,请温柔一点在英国刚一年,期间没有回过家.因为自己不太会做饭基本上在家做过的饭十个手指头数得过来.几乎顿顿都是在外面吃.大大小小的餐馆,高档抵挡的基本上都尝试过.下面上图说话~~~~~著名的英式早餐.这还是专门去到最有名的曼城那家叫做Troff的店吃的,据说是最佳的英式早餐店之一.先连续上图,然后最后说明本文观点~著名的英式早餐.这还是专门去到最有名的曼城那家叫做Troff的店吃的,据说是最佳的英式早餐店之一.先连续上图,然后最后说明本文观点~普通店铺的English Breakfast,前面那种很有名的大概10——15镑,下面这种小店的配着标志性的英式拇指粗炸薯条,大概也就3、4镑一份,味道真的差很多.普通店铺的English Breakfast,前面那种很有名的大概10——15镑,下面这种小店的配着标志性的英式拇指粗炸薯条,大概也就3、4镑一份,味道真的差很多.典型英国早饭和食堂午餐,难吃的感觉应该已经通过图片表达的很清楚了,恩,说它难吃我真的已经有在攒人品了真的典型英国早饭和食堂午餐,难吃的感觉应该已经通过图片表达的很清楚了,恩,说它难吃我真的已经有在攒人品了真的经典fish and chips(此处应有掌声~经典fish and chips(此处应有掌声~标准午餐之一——豪华版三明治标准午餐之一——豪华版三明治汉堡薯条也是经常出现的选择,但是根本就是偏美食的吃法,所以味道稍微好点应该算不得加分汉堡薯条也是经常出现的选择,但是根本就是偏美食的吃法,所以味道稍微好点应该算不得加分谁说英国饮食单调乏味!我们用鸡腿换了鱼好么!(看到此处国人同情的眼泪应该已经出现了吧谁说英国饮食单调乏味!我们用鸡腿换了鱼好么!(看到此处国人同情的眼泪应该已经出现了吧这个就是上面答案里提到的那种标准组合,两片火鸡肉配上水煮的蔬菜,加上两只油炸芝士球,这种东西卖八镑你觉得英国人真的nice么!(摔!这个就是上面答案里提到的那种标准组合,两片火鸡肉配上水煮的蔬菜,加上两只油炸芝士球,这种东西卖八镑你觉得英国人真的nice么!(摔!还是薯条烤鸡没错(真的没有选择了呢呜呜呜呜还是薯条烤鸡没错(真的没有选择了呢呜呜呜呜食堂三帮晚餐标配 啊哈哈哈哈干笑(水煮蔬菜和土豆, 凉沙拉和橙子谢谢食堂三帮晚餐标配 啊哈哈哈哈干笑(水煮蔬菜和土豆, 凉沙拉和橙子谢谢下面我们开始往我吃过的味道稍微好点的方向转移,人生需要发现美的眼睛,恩,我算是国内的标准吃货,来英国着实非常捉急,但是没有办法,我们来矮子里面拔将军——噔噔噔噔!比较好吃的两种早饭——可惜是美式的好么(摊手……比较好吃的两种早饭——可惜是美式的好么(摊手……好的餐馆,side都还蛮好吃的,这个是炸鱿鱼卷,我个人觉得就算它勉强算是英国菜,还是必胜客中国分店味儿啊阿西吧好的餐馆,side都还蛮好吃的,这个是炸鱿鱼卷,我个人觉得就算它勉强算是英国菜,还是必胜客中国分店味儿啊阿西吧都算得上美味(发现了么都是意面披萨香煎柠檬鸡什么的,意大利菜……和英国菜没什么关系都算得上美味(发现了么都是意面披萨香煎柠檬鸡什么的,意大利菜……和英国菜没什么关系更上一层楼!美味!可惜是在英国试过的日本菜- -|||更上一层楼!美味!可惜是在英国试过的日本菜- -|||下面要上的是拯救我于水火之中的在英国吃到的真美味!!!!神圣的分割线——————————————————————吃屎和吃食的分割线————————————————————到现在,我的论证差不多要收尾了。到现在,我的论证差不多要收尾了。来英国之前麻麻一直劝我学学做菜,我嘴硬说不需要,我就凑合吃英国菜没问题,因为一直是口味偏西化的人,所以简直倍儿自信,结果现在整日想到吃什么就觉得特别头大.英国的食物真的很单一,选择空间小的可怜.作为中国人适应的道路还很长,尤其是对吃很上心的人而言,’英国食物真的很难吃嘛?‘这个问题简直可以说是不证自明的。我觉得人生能吃的顿数很有限,浪费一顿都可惜,在英国这一年可算是作孽了,浪费了不知道多少顿T ^ T虽然主食什么的选择很有限,好在英国的甜点和下午茶真的还不错,尽管很多也是舶来品,但是味道好就可以了我已经变成了没有底线的吃货……相比较而言,祖国的食物神一般的丰盛神一般的好吃神一般的存在值得我神一般的膜拜.我现在期待回国,然后不多说了,图都是自己拍的,判断什么的大家自己会有的.我就不放国内美食的图片来神对比了,毕竟在做毕设,我是很认真的想要攒人品.
谢邀。看了@珵cici 的回答笑疯了——确实如此。不过在此补充说明一下英国菜肴为什么难吃。1.首先英国菜可以相当好吃,但是一般情况下你需要到很高级的餐馆——按现在的物价,差不多人均价位在80-100英镑以上的餐馆,正经八百的“英国菜”也可以很好吃。2.那么怎么着才叫“英国”菜呢?我也不很懂,但简单可以这么说——清教的英国跟天主教的法国相反,所以其烹饪方法也跟法餐拧着,法餐特点是大手笔使用调料,英餐主张追求自然风格,路线上和意大利餐有点像,但这也就奠定了英餐注定比较失败——3.英国比不了意大利这种欧洲大陆国家什么都长,路边揪根草可能都是能下饭的basil,这个小岛国几乎除了土豆和油菜籽什么都长不好,所以追求自然风格其实也就是被其自然资源局限了哈——这也就回到第一点,为什么好吃的英餐只能到很高级的餐馆才有,因为好食料(包括黄瓜西红柿这些基本素材)恨不得都靠进口,路边小店当然不会用啦,只能给你裹个面团炸鱼了。4.英国其实有几个东西是非常好吃的——a)羊肉。英国就是羊多,要不然当年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动物怎么是克隆羊,而不是克隆牛或克隆鸡什么的呢。英国的羊肉质量还是不错D。当然,超市里羊肉货色也绝对和价钱直接相关。b)香肠。尤其是那种生香肠,需要自己回家煎熟或/再炒菜吃的,英国人的生香肠我觉得绝对是一绝,种类极其繁多,味道丰富,我觉得大概超过所有欧洲国家,就是极其不健康哈。c) 甜点Sticky toffee pudding异常销魂d) 甜点Banoffee pie是香蕉类点心的绝佳代表
我觉得英国菜很好吃,我在英国呆了十几年了,虽然不是每顿都吃英国菜,但从未对其产生反感。可惜在社交网络上评论英伦食物的人大多是这十年来出入英国的留学生,类似的经历+类似的环境+类似生活的难处+平时接触的人都很类似,导致了类似的负面评价。很多外国人也都吐槽英国食物,只能说,那些外国人可能也处在相同的境遇中。(法国人除外。他们不管怎样都会黑英国的。)在夸奖英国菜好吃之前,我想讨论一下为什么那么多人吐槽。差评者也许可以试着站在更全面和包容的角度上看待英国饮食。首先,要知道大学食堂和家常菜,是两个世界。想要体验真正的英国家常菜,你必须得有几个认识的英国阿姨和老奶奶。如果你身边都是年轻人,那就去巴结他们的妈妈们。或者,不妨走访一下英国传统的私立寄宿学校。条件好的私立寄宿学校会提供质量很高的饮食,保证学生的健康,并做到家常菜的感觉,让学生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我的寄宿学校,高年级(sixth form),也就是中学最后一年的学生们会被安排在一个宿舍(house)里,宿舍有食堂。而其他所有年级的人是分散在不同宿舍里的,中午饭由该house负责。在sixth form之前我是住在这样的house里的。一个house不但可以住宿40几个孩子,还有一个很大的dining room。(还包含了两个宿舍老师的公寓,一个大的drawing room,起居室,活动室,储藏室,阁楼,洗衣房等等,反正很大很齐全就是了。)每天午饭时间老师和孩子们就站在餐桌旁,由老师念过祷告后大家坐下吃饭。每桌会有一两个高年级(lower sixth)和一个老师(除了宿舍老师还有教课的老师会友情访问),每桌由高年级负责给每个人分菜。一切过程都很认真。食物及其美味,当然若食物都是马马虎虎的微波炉货,每天又何必搞这么正式。后来到了高年级,住进那个只有高年级的宿舍里,就不再是家一样的dining room,而是食堂了。这个高年级宿舍的模式完全模拟大学宿舍,为了让学生能适应毕业后的大学生活。也是在这个新的宿舍,我第一次被喂披萨吃,瞬间天上地下……我只能说,英国大学的饮食才是奇葩,不怪英国菜。刚上大学的时候就意识到了大学和「家」的不同。除了快餐就是快餐。记得刚开学的时候,学校有个餐厅摆个黑板在门外:「Sunday Roast! As good as home...」 意思是说,「礼拜日烤肉,给你回家的感觉……」。(Sunday roast是英国的传统,在周日的时候,家中的母亲或祖母会准备烤箱做的烤肉,配上蔬菜。我还记得在寄宿学校的时候,每周四和周日会吃到这个,尤其是友情访问的老师,由于不是每天都来,一听说有Sunday roast就会两眼放光。)看到招牌时异常兴奋。食物摆到面前才发现……(皱眉……抿嘴……泪奔……)根本不是家的感觉嘛。后来我慢慢屈服了——在外面,就这样。所以,我理解那些给差评的同学们的心情。1)英国人工贵英国和中国不同的是,人工费用很高。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批量生产的微波炉、烤箱专用的方便食品成为超市的一大主流。同学们吐槽的那些食物,恐怕有些是直接来自塑料包装,在后厨搞一搞端出来的,尤其在酒吧里,超市里卖什么,菜单上就有什么。在中国,你可以吃到10元的马马虎虎版鱼香肉丝,也可以吃到几百元的钻石精致版鱼香肉丝。在英国,没有这种事,只要你出去吃,涉及人工,就会贵,不管好吃不好吃。要想吃一顿好的高质量的英国菜,是either要在家下一番功夫or对钱包下一番狠心的。不下狠心的话——你连马马虎虎版都找不到,只有难以下咽版仰望星空,或者快餐。这就给人一种感觉:在外吃得起的东西质量都不怎么好。进而给人一种错觉:英国东西就是不好吃。2)英国人的一些生活习惯被放大地略有偏颇英国人就是喜欢吃冷三明治肿么了肿么了……如果祖孙三代曾经都是带三明治上学上班,形成传统,你会觉得吃三明治没什么不妥,而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那冷火腿片、那冷cheddar cheese、那全麦面包在嘴里嚼碎,那和着唾液里的淀粉酶翻滚在一起的激情……(瞬间就被从小吃包子米饭咸菜大饼长大的我们全票否决了)类似的还有炸鱼炸薯条。人家从小就吃,就是觉得好吃。前几天我还在一个回答下看到有人说老北京炸酱面不好吃呢。一个道理。3)外来文化竞争激烈英国是一个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国家,加上过去十年,工党开放移民政策,越来越多外来文化涌入,英国人也算是比较包容(当然不乏个别极右,请勿钻牛角尖)。各国饮食尤其是东亚南亚东南亚等越来越多。这些菜(我不想说是重口味但事实如此)更适合中国人口味。英国人也渐渐地重口味了起来,近几年印度某种咖喱被选为了英国国菜——最受驻外士兵欢迎的食堂菜。对比之下,英国菜瞬间穷矮挫了。4)中国人口味稍重这可不是地图炮……这是市场调查。好吧,市场观察。就拿伦敦的日本料理来说,正宗的自然很贵,而便宜的,便「各有各的风味」……开在 Chinatown 的,多油多盐;开在 soho 的,多糖多油……一切为了目标食客的口味。好像英国菜里,只有甜点能这样开刀。一块烤白鱼,就是一块烤白鱼,怎么加盐加糖加油,也做不出中国菜的味道。英国人又不懂蒸鱼豉油、蜜汁炭烤这种东西。一份 Sunday roast,配菜永远是盐水煮,而重点在于 gravy。Never shy on the gravy。肉汁做成的酱汁,包裹着盐水煮或烤箱烤的配菜,留在嘴里的是肉味、鲜味和蔬菜的甜味。——永远不会是老干妈女神的味道,只能抱歉了。总而言之。有的时候,可能是我们打开的方式不对。
关于英国的菜,已经被大家该黑的,该正名的都说差不多了,说到好吃不好吃,有这么多好答案,大家心里应该也有了各自的评判。不过,众口难调,今天在知乎日报上看到有赛百味SUBWAY的管理人员表示,赛百味一直以来做凉三明治,在美国人吃起来毫无问题,鲜脆可口,但是中国人吃一肚子凉就是不舒服。受到这个经验的启发,我这么来理解这个问题:英国人的食物在中国人眼力很难吃,这是不是能说明英国人不会跟吃打交道呢?如果不是,又怎么证明呢?念高中的时候,在好多练习册都见过这么一道材料题:说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曾这样自豪地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西亚有我们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则遍及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长期以来早就生长在美国南部的我们的棉花地,现在正在向地球上所有的温暖区域扩散。”题目问当时的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在材料中,英国人对材料如数家珍,看起来不像不讲究吃的地方。不过话说回来,英国依赖进口,也是长久以来的习惯。这也使得在人们的印象中,觉得英国没什么自己的料理,进而得出英国人吃饭糙的结论。那么,英国人是不是真的在吃这个问题上糙呢?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我们剥离掉英国所受的国际影响,单纯来看英国人用自己的烹饪手法,处理本国的食材呢?还真有。今天小翁便说说这个事儿,权做“英国菜难吃否”的补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利用自己科技和战术上的优势迅速制服了法国,并对英国展开轰炸。与此同时,德国的海军对英国的海上运输航线持续打击,致使英国很快地失去了原本赖以生存的各项物资。于是,问题来了:英国失去了进口的食物,他们吃什么?怎么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管是哪国的精英部队,都得吃饱了饭才打得动仗。在英国和德国开打之前,英国有接近4800万人口,全国三分之二的食物依赖进口,等到两军开战后,由于缺乏同德军潜艇对抗经验,英军的运输船大量遭袭,港口的进口量锐减为战争前的10%。在丢掉的90%中,不仅仅是来自欧洲的原材料,还包括在日本占领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地后所无法运输的米、麦子和糖。很多英国本国不产的必需品一下子被连根拔了。曾任前英国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吃不饱饭,不用德军攻占英国本土,英国自己就会先溃败了。德军U型潜艇袭击盟军船只在这种局面下,英国由于缺乏物资,使得很多人只能吃到面包果酱,完全没法均衡饮食。英国军民严重缺乏维生素、蛋白质和铁元素。于是,丘吉尔把确保人民吃饱的重任交给了农业部长伍尔顿爵士,后者不得不第一次请教“营养学家”们:如何能用尽可能少的食物保障人的营养?最终,经过多重方案的讨论,自日起,英国实行全国食物配给制度。这套制度的核心是配给手册。手册上标明了持有者的个人信息,以及一系列的“食物票”。根据男女和年龄不同,每个人可以获得指定额度的某些食物,比如孕妇和小孩可以获得额外的牛奶票,青少年则有额外的橙子吃,以补充足够他们长个儿的维生素。配给手册配给手册中的一页,大多数人的配给手册都画满了,绝大多数按需分配的食物都切实落实了。配给手册中的一页,大多数人的配给手册都画满了,绝大多数按需分配的食物都切实落实了。最开始的时候,并非每种食物都是限量的。除了培根、糖和黄油,其他的食物依然可以无限制地买到——如果家里有足够的闲钱,以及可以储存食物的冰箱的话。不过,好景不长,很快地,肉类也受到了限制,随后,果酱、糖浆等调味品也陆续加入了限制名单。这之中最糟糕的是鸡蛋。尽管政府提供了鸡蛋票,但是粮油店里常常一个鸡蛋也没有。为此,丘吉尔不得不给罗斯福打电话,让他送点鸡蛋过来。不过起初美国并不同意,毕竟那时候美国也正处在萧条期,实在很难周转。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日军空袭珍珠港,美国人民的支援鸡蛋才送到英国人民手中——而且,罗斯福只同意“借给”英国人食物。在二战后,英国需要按照原数偿还同样的物资给美国。美国提供的鸡蛋粉罐头。这玩意虽然不如鲜鸡蛋,但毕竟运输起来容易多了。美国提供的鸡蛋粉罐头。这玩意虽然不如鲜鸡蛋,但毕竟运输起来容易多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对千篇一律的食物票感到厌倦,他们更希望发挥想象,自行搭配食物。从1941年12月起,配给手册中的各种票统一变成了“点券”,每人每个月有100分左右的点数,可以自行支配换取购买食物的权利。某些抢手食材额外得贵,例如一小罐午餐肉罐头需要16分加上钞票才能获得,一大罐则要支付54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助长了点券的黑市交易,政府为此派了专门的部门来监督商店。《为厨房前线准备的食物资料——战时菜谱和小贴士》和《战时烹饪指南》《为厨房前线准备的食物资料——战时菜谱和小贴士》和《战时烹饪指南》但是,再怎么节流,该不够吃就是不够吃。为此,农业部先是出书鼓励大家节约食材,把能吃的全吃掉,之后搞出了“为胜利刨地”行动。鼓励人民利用周围的一切草地、后院、甚至是德军空袭炸出来的土坑来种菜。社区不但帮助大家把玫瑰花刨掉换成生菜,也组织大家用厨余废料养猪。当猪养成的时候,会在公证机关在场的前提下公开宰杀,并分派给出力养猪的群众。尽管大家饿得几乎没力气再劳动,但想到这样终究也是为了有更多吃的,所以群众的热情很高。为此政府特地做出规定:如有养鸡能手,能养超过20只母鸡,则母鸡下的蛋要有一部分交给公家,以供支持前线。为胜利刨地由于种菜远远比养猪容易,因此,在英国农业部派发给每个家庭的“战时菜谱”中,均很大程度上依赖蔬菜而非肉类。而在所有“蔬菜”中,又尤以土豆的地位为尊。土豆既可以提供淀粉,也含有维生素C。这在严重匮乏水果的当时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维生素C来源。黄宏没水果吃大葱,英国人没橙子吃土豆,甚至在《战时菜谱》里提倡土豆不削皮,以保存尽可能多的营养。战时卡通人物“土豆皮特”和“胡萝卜博士”在跟大家说不要黑我,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这个宣传在小朋友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战时卡通人物“土豆皮特”和“胡萝卜博士”在跟大家说不要黑我,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这个宣传在小朋友之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再接下来,仗打得越来越辛苦,煤气也不够了。政府开始限制人们在早上烤面包,鼓励大家吃凉面包。至于那些有钱人家,当点券用完后,他们还可以去餐馆吃饭。在那里是只要花钱就可以吃的。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便开始重新规划餐厅的菜单:他们根据食材的营养和稀有度,把每种菜定性为从0星至5星不等。而新的配给手册除了点券外,还有一些星星。政府希望通过“消费星星”的方式限制大家过快消耗饭馆的物资。但说到头来,对于大部分人家来说,去餐厅实在是太奢侈了。战时的英国餐厅撤消了服务员,这部分劳动力将被用于投入工厂和农田进行再生产。战时的英国餐厅撤消了服务员,这部分劳动力将被用于投入工厂和农田进行再生产。尽管英国持续遭到德军轰炸,但德军并没有真的攻上英国本土。最终,英国用这套系统坚持到了战争结束,和人们想象中的不一样,配给手册并未消失,而是更为严格了——英国需要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世界上更需要它们的欧洲大陆。配给手册自1945年战争结束后,又持续了八年,一直到整个欧洲相对缓过来为止。回过头来看这段限量供应的时期,人们只是对每天吃同样的食材感到不满,但并没有真的饿肚子。这对于一个在短时间内失去了三分之二食物来源的国家来说,是相当不简单的。虽然文中说的挖花种菜等等现在听起来像个笑话,但在当时能够把这项政策深入到家家户户,让吃惯了鱼肉的英国人不但要吃菜,还要主动去种菜,这之中又不知有多少基层工作需要落实。看看他们在战争年代对待一日三餐的方式,虽然我们现在仍然可以吐槽英国人的东西不合口味,但是或许这并不意味着人家不在乎吃,看看他们的《战时菜谱》,都已经打起仗了,但说到吃也写得很注重细节。他们也在乎,大家只是各有各的吃法罢了。附:《战时菜谱》选译:胡萝卜面包汤胡萝卜、洋葱、面包、食用油做法:洋葱切块,胡萝卜切薄片。热锅加盖小火煮至柔软,放盐。面包切小块点油,进烤箱烤干,再入锅小火煮一小时即可。土豆炖培根(此时培根尚未列入限制配给名单)培根、土豆、洋葱、面粉、食用油做法:培根切片,煎至柔软。另取一锅,热油后依次放入土豆片、洋葱片、培根及第二层土豆片。撒上面包屑后热至金黄,再浇肉汁即可。注:如使用鲜培根,则按此法做。如使用罐头培根,则减少油煎时间。注意:培根难得,请慎重烹饪,尤其勿再加盐。炸鳕鱼配薯条鳕鱼、土豆、鸡蛋、牛奶、面粉鳕鱼切块、以盐和胡椒腌制,鸡蛋打散、兑面粉和牛奶制成面糊,附于鱼块上。入烤箱烤8分钟。另取一锅,土豆切条炸至金黄。二者装盘即可。燕麦芝士蛋糕燕麦、芝士、面粉、食用油做法:芝士切碎,加燕麦、面粉和油,兑水揉成面团后切块,入烤箱烤15-20分钟即可。=====文中数据来自Lizzie Collingham, 《The taste of War. World War II and the battle for food.》
我在日本上大四的时候无所事事,正好进账一笔奖学金,决定去英国晃两个月。临去前,一日本同学很惊讶地说,你要出去晃干嘛去英国?我们日本人在那儿都呆不下去,你们中国人那么喜欢吃的。。。那时候年轻,有吃苦受罪也要体验生活的冲动,让日本的学校代找了一个英国人家,交了两个月的饭钱,直接住进去了。运气不错,这家人是属于中产以上的人家,在伦敦中心地段,房子够大还有个花园。接下来我就开始吃土豆了。每天早晚跟他们一起吃。早饭牛奶+两片面包。晚饭一人一个大盘子,一杯水。大盘子分成两半或三格,其中一半必定是土豆,或煎或炸或成块或成泥的。主菜有时候有一块鱼,有时候是一块汉堡肉饼,口味还不如麦当劳汉堡中间夹的那层。有时候有点煮豌豆。因为饭钱是预先交掉了的,所以总想忍忍算了,这一吃吃了两个星期,全靠每天中午到唐人街旺记吃烧鸭面解馋。这时候女主人说家里有剩的食物浪费可惜,要给我做中午的便当,我就又吃了几天两片烤面包夹一小片奶酪的午饭,直到有一天早上无意看到她在烤好的面包上刮什么东西,中午发现有刮痕的面包片上还留着一点绿色的霉斑。我也没怪她,因为我知道她自己中午也吃这个,可是我下决心不能再让自己在剩下的一个多月的日子里天天晚上思念美食辗转反侧了,于是我跟女主人说,我们有很多朋友在这里,经常有临时的饭局,为了避免她做了又浪费,干脆以后除了早饭就都不用管我了。可是以后的日子也不见得好过到哪里去。伦敦当然有很多世界一流的餐馆,可那个贵!便宜的就只有鱼炸薯条、土耳其肉夹馍,以及一种非常难吃的中式外卖。所以只好继续泡唐人街上的广式茶餐厅。等我两个月以后回到日本,再次拿着盘子在学生餐厅里排队的时候,那些最普通的咖喱饭乌冬面竟让我等得激动不已。再说一个我朋友的故事,他去英国是正正经经的留学,在国内的时候基本什么都不会,到了英国在馋虫的刺激下自己发奋,第二年就用房东的烤箱烤出了正宗的北京烤鸭。一般留学生在外面吃不习惯,时间长了都学会包个饺子炒个菜什么的,能逼出北京烤鸭的手段还是很罕见的,环境激发人的潜质啊。前两年上海搞世博会,搞了一大堆生态环保、高科技发展等等的口号,展来展去最出色的东西都是人家的。跟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起过,还不如集中展展中国的饮食文化,那是真正博大精深,只是形式上做得还不够好,正好借这个展会提升推广一下,花那么多钱做这个世博,如果能在世界范围提高提高中国饮食文化的形象地位,那也算有价值,总比现在什么都落不下好。舌尖上的中国听说颇受好评,应该早点在世博会上放的。
以前看过一个段子据说世界上页数少到给你跪下的几本书分别是:《英国人教你做饭》《美国人教你健康饮食》《法国胜利史》《德国人给你讲睡前笑话》《意大利的现代纯爷们》《朝鲜槑槑之路》《韩国天然美女图鉴》《中国安全食品全集》。
我在英国生活了两年,虽然大部分时间会自己做饭,也常出去吃,对英国的食物有些情愫吧,也想客观的评价和介绍一下英国菜。首先要说的是,和法国意大利菜相比,英国菜真的可以用朴实来形容,当然高级餐厅的各种fancy菜式除外。怎么个朴实?普通人最常吃的晚餐,叫‘One meat, two veg’, 就是烤一块肉,煮两样蔬菜(一半是西兰花或者萝卜什么的)。土豆是英国人的主食,他们热衷于夹克土豆,和拇指一样粗的薯条。大部分英国人会把沙拉或者三明治当午餐。 一开始真的不喜欢沙拉和三明治,吃的冷冷的反胃,但是后来变得特别喜欢,原因在于俩字-新鲜!(最爱Sainsbury卖的鲜虾三明治)。 英国有很多传统食物,最有名的fish&chips,Cornish pasty、各种pie, full english breakfast,酒吧里的Sunday Roast,苏格兰的huggies, 偶尔吃的话真心不错(但大多不是很健康)。 除了这些主食们,各种烘培的甜点蛋糕啥的也算是英国美食中的一部分吧。英国的食材,牛肉羊肉,味道纯正,三文鱼新鲜。我有次开玩笑地问一个英国朋友说为什么英国菜很烂,他笑笑说,因为我们太喜欢别的国家的吃的了。他是对的,英国人民最爱印度菜,然后是其他的比如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中国等等。Channel 4里经常演一个做菜的节目,主持人是英国很有名的厨师Jamie Oliver,喜欢创新和很随性的做菜。他的节目和书都推荐一下哈。还有他在TED的演讲一枚:
我是个喜欢土豆的人,一个土豆吃不够的人,所以到了英国吃到各种大小各种用途各种特色的土豆,胃很欣慰!然后,牛津的“地主”一家又是很会烹饪的人,烤箱用得很溜,烤各种肉类各种面包(顺便说一句,面包我喜欢吃皮~),还有满满一架子的各种调料来做菜、拌色拉等,包括他们的儿子都很会烤制各种巧克力蛋糕,所以对英国饮食的印象还真不赖;但是,但是——他们还真就“禁止”我去尝fish & chips,所以到现在我都遗憾还没尝过那个经典的小食——也有土豆啊!!不过,这一家人都——有点胖......到了苏格兰,Haggis我尝过,也很喜欢,当然吃不多。有一次“地主”把奶酪店里所有的品种都各买了一小块回来试炼我,包括类比臭豆腐的Stinky Bishop,绝大多数可以欣然接受;唯一受不了的是山羊奶酪,那个膻啊~~~膻得头疼。另外一家,伦敦的“地主”,做菜也很好吃,烤的各种蛋糕好吃而不腻;而且会用自家花园里树上结的果子自制chutney,比我买到的任何果酱都好吃且爽口。这两家“地主”的共同点,是年龄都在55左右,属生活经验丰富之人。所以,说英国菜难吃并不算公允——咱中国人不是也有做菜不好吃的么。
谢喵……所以说
你为啥要喵我来答这种题目了啦!没有图,大家可以放心点进来不用担心流量。我对英国的吃的了解,绝大多数来自于人均不超过30镑的餐馆以及大学食堂,所以不具有特别的参考价值,想要看“上等英国料理”的我真的没话说,您要点反对也就点吧……要谈论英国菜好吃不好吃,首先得定义英国菜。但是“英国菜”这个概念本身就比较虚幻了,总不能说在英国卖的食物都叫英国菜吧……所以当我看到有人贴了意式卷粉的照片我真的没忍住把红茶噗出来啊……所以,这里先下两个定义,一个是 British Cuisine ,也就是“正儿八经的不列颠人搞出来的菜”,还有一个则是 Cuisine in Britain ,也就是在英国能够吃到的各式各样的菜。先说 British Cuisine 吧,英国人自己的菜;我一般在英格兰呆着,威尔士和苏格兰很少去,传说中的羊肚塞肉 haggis 自然也没吃过。就普通的英格兰日常料理来说,我的评价是:不难吃,但是你会觉得比较寡淡,花样比较少。因为食材和英国原生的香料种类相对比较有限,所以做来做去就是那么几种花样:烤鸡、烤牛排、烤羊排、烤猪排;煎培根、煎香肠、煎三文鱼;炖牛肉、炖羊肉、炖……呃传统菜式里猪肉好像用来炖的很少;炸鱼排、炸鸡排;各种派类(常见鸡肉蘑菇派和肉末派;食堂曾经供应过腰子派不过我觉得这才是黑暗料理的真表现,别的都弱爆了);烤土豆、煎土豆块、煎土豆条;水煮蔬菜(以食堂常见程度排列为青豆、胡萝卜、西兰花、菜花、豇豆;我个人非常热爱抱子甘蓝但是食堂从来不做)、沙拉蔬菜。如果你仔细看上面的说法,你会发现土豆是单独列出来的。没错,英国是不把土豆作为蔬菜的,他们把土豆当作主食;有趣的是,红薯却是一种蔬菜。在英国呆过的人大概都会觉得英格兰最好吃的是早餐。没错,如果要一天三顿饭这么比较的话,早餐的确比较符合国人的胃口,一大原因就是:它是热的;要知道去欧洲大陆早上在旅馆里只能吃到牛奶麦片和吐司,而在英国旅馆里能吃到热气腾腾的煎培根、煎蘑菇、煎鸡蛋和煎西红柿,这是多么温馨的一件事情啊!不过除此之外,就午晚餐的主食来说,如果你对土豆不厌恶,那么选一种喜欢吃的派和一种喜欢吃的 Cornish Pasty 绝对不是难事(仰望星空那种仪式专用食物不算在内;这里需要正名:仰望星空在一般的场合还是真的吃不到的,起码在伦敦及周边坐火车一个小时能到的地方是不当成通常食物贩售的);这两种食物都是酥皮带软馅的,里面一般是肉、土豆和菜类的混合物, Pasty 的外形做得像是巨大的饺子。我一直都有“要把市中心那家 Cornish Pasty 的所有口味都尝试一遍”的宏愿,不过后来因为他家的鸡肉蘑菇实在是太好吃入口即化我就每次都去买鸡肉蘑菇了……传说中的周日烤肉 Sunday Roast ,我在到了学院以后吃过几次,基本上就是烤牛肉片浇上汁,选自己喜欢的配菜,再加两个约克郡布丁,管饱没问题,大块肉吃着也很开心。我们院食堂的名声其实一般,有段时间每周去对面 Selwyn 蹭一顿饭,也曾经碰到过类似的烤肉,他们的确吃得比我们好,奈何本院学生可以直接拿卡划账并且有优惠,所以图方便还是会在院里吃。甜食的话,学院这里比较常见的就是 crumble ,有时候也会有其他正常点的布丁,我感觉什么配上炼乳奶油 custard 都还是挺好吃的,虽然说他们连草莓都要配这点实在是让人觉得比较匪夷所思……如果要说 Cuisine in Britain 的话,那么花样就很多了,由于英联邦一度日不落,所以英国的饮食吸收了很多其殖民地的风格,光看学院日常就知道了:我们每周都有两个晚上吃各种咖喱,配米饭。咖喱的主菜一般是牛肉或鸡肉,配青椒洋葱一类,甚至曾经配过蘑菇;米饭则是印度的米,一看就知道。除了印度菜以外,比较常见的就是欧洲各菜系了,最常见的自然是意大利菜,当然局限性还是比较大的,主要限制在各种面食和披萨,在硕士的时候主食堂对披萨的热爱让我一度感到匪夷所思,而现在在学院里每天几乎都有不同的意大利面,千层面、卷粉、通粉、直粉、蝴蝶粉,配各种酱汁的都有。英国人对蘑菇应该是真爱的,基本上鸡肉蘑菇可以任何主食(派、 Pasty 、米饭、各种意大利面)。然后就是法国菜:我会说我在食堂里吃到过很赞的梅子酱配烤鸭腿么!(鸭腿貌似不是传统英国食材;其实重要的是那个鸭腿真的和我在巴黎五区吃到的一模一样啊……喵的说着就饿了呢……)其次才是东亚各菜系。伦敦的简易东亚速食几乎都是日餐的演化,比如说 Wasabi 和 Yo! Sushi 两家;搬过来之后只有 Yo! Sushi ,感觉自己的味觉受到了伤害。正经的日餐和正经的韩餐自然都有。中餐的话,按照一般情况分为两种:比较像中餐的中餐(伦敦中国城常见,这边有两三家,北方话店主一般卖川菜,广东话店主一般卖粤菜及茶点),以及比较不像中餐的中餐。后者是连学校食堂都会供应的:上次我们组 workshop ,请了两个报告人一起去 Peterhouse 的正餐会(要求正装,所以我们每个人都穿的是袍子),结果那天头盘是春卷,主菜是酸甜鸡配蛋炒饭(素主菜则是一大块豆腐,配蛋炒饭),我导师和她基友吃得很开心,我小师兄(阿根廷人)一直隔着我导师问我“Chris这是中国菜吧”,我二师兄(瑞士人)超开心地说“你看头盘是春卷”,我在边上脸都绿了……当然还有其他不错的菜系,这里要做广告:到英国去一定要去吃吃看莫桑比克菜系的 Nando's !没错,就是烤鸡!烤鸡! bilibili 烤鸡! 整体来说,不管是 British Cuisine 还是 Cuisine in Britain ,都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难吃”,大家也不必一听说英国料理就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起码比起我高中的食堂(见),这真是好吃多了……
贝爷是英国人。
山中走兽云中燕,陆地牛羊海底鲜?食材有,菜品却没有。不是随便拉出哪国都有中国人这样吞食整个自然界的气魄的。英国菜式绝对是比不上中餐的多彩和繁复。显然他们在厨房的创造力不如实验室。哎,一个绵羊漫山遍野的国家里居然连烤串啤酒都没有,你觉得呢?!以后找不到工作就去英国卖烤全羊好了,告诉他们成吉思汗就是从小吃这个才牛逼的,一定火。什么扯淡的海狮计划,阿道夫当年应该来中国请几个流落民间的御厨,或者找几个印度烹饪秘方,英伦传檄而定。
如果把一个吃货丢在英国,那简直跟坐监狱没什么两样。顺便吐槽一下,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关于餐厅的游戏,在德国的平台上线,当时考虑既然要本地化,那么就要加入一些德国的菜式。于是让德国那边的产品经理提供一些德国较为日常化的美食素材。第二天对方发给我一个压缩包,打开以后是10张图片。我依次打开:1,炸土豆2,炖土豆3,土豆饼当时在我旁边的哥们直接给笑抽了。。。我也是一阵恶寒,闹哪样,难道德国除了土豆没别的。。。
我表哥留学一年在每天偷吃打工餐厅的炸鸡翅的前提下瘦了60斤……
英国菜很难吃。原因: 1. 高纬度,海洋性气候,历史性农业产能低下。 2. 历史缺乏延续性,缺乏承续的饮食文化。3. 过度工业化和酗酒文化导致社会对饮食的重视度低下。国菜是British Roast Beef Dinner ,现在流行的 Fish&Chips 是 1860年第一次在历史上登场的。那时候天朝的满汉全席都快谢幕了。
这个话题笑喷了。。。我也来插两句。话说我在英国那时候住过 Homestay。而且这家人还非常客气热情,还请我去他们参加的各种 party,也就是不但他家做的吃的,他朋友家的各种做法,我都体验过。当然,不可缺少的还有同学朋友,比较典型的是一个富二代。那个富二代为人很仗义,但比较宅,而且不会做饭,听说他女朋友跑了他没饭吃之后,我跟另一个女同学经常一起上他家帮他做个饭,过春节就干脆喊他来我们宿舍吃,其实是真觉得他没饭吃挺可怜的,天天把餐厅当食堂也不是个事啊,他要是功课不紧的话,平时也常喊他出去玩下。当然也有的时候是他请客让我们到消费 100+ 的地方去吃,对他来说,当然不是个事。——各位体验一下,一个完全不在乎去餐厅的费用问题的朋友,能够因我们上门帮他做菜感激涕零,你觉得英国餐厅的做菜水平跟我们中国人做菜比起来如何。以上是铺垫,意思就是家里的餐馆的便宜的贵的,我都体验过,所以说不好吃是因为没钱这个说不过去。而且家庭民俗什么的更能体现英国菜。对英国菜我的看法是:他们非常擅长用上好的材料,制作出非常难吃的口味。很多时候你看见他们做菜的用料,会觉得这菜怎么的也不会差了吧!结果就是一句话:没有最难吃,只有更难吃。相信我,英国人做菜本领绝对不差,他们做难吃菜的本领,是远远超过中国人的,因为正常的中国人想认认真真把如此好的原材料做到那么难吃,是有相当大难度的。你吃过吃了就想吐的蘑菇排骨汤吗?英国的大厨能做出来。实际上,当然,英国菜也不是全都很难吃。英国菜也不是永远很难吃,只是——英国人做难吃菜的本领以及做出难吃菜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而英国人能把菜做得足够难吃的惊人天赋,让我这种中国人叹为观止。能把菜做到 色+香+难吃 俱全,是天大的本事。中国人能做出这种外表极其光鲜诱人,原材料极其昂贵考究,但一入口就会后悔来到这个世界的菜吗?我非常怀疑几个国人有这个本事,但英国人有这个本事的人却很多。我一度怀疑英国人的味蕾长得跟中国人是完全不同的。。。不过当我做的菜被几个英国人几分钟之内抢光之后,这个疑虑我是打消了。这回答说的是真事,就先匿了,有需求再说。
《舌尖上的英国》 第一集 Fish and Chips
第二集 English Breakfast
我是来贴图忽悠的,之前自己写的长微博,罗列了英国的特色吃的
我也来答答,刚从英国回来,简单说说我所接触的英国食物。先回答题主的问题,难吃不算,好吃的也有,总的来说是比较匮乏,单调的。我所说的包括 :1. 本土(我认为的本土) 2. 非中式的外来菜肴 3.英产中国菜英国菜先说说原材料吧。在英国,不算中超,印超(这里是说超市)蔬菜 种类很少,主要有 1、土豆(人家在UK算主食好不好)并且分品种,大小,有大的baking potato king神马potato,比较粉一些。表面干净光滑些的 稍微脆一些,当然要泡水。 芯有普通偏黄的 金黄色(其实要淡一点) 还有红皮的2、 胡萝卜 也有不同形状,大小。味道差不多 3、卷心菜 这个就不同了
英国的卷心菜也就是包菜大概可以分为3种 1)白色的 这种和国内的不同,叶子约有2毫米厚 略甜 通常切丝做沙拉 做中国的酸辣,手撕包菜,比较难吃。2)紫色的,国内也有,厚厚的,也不大适合炒中国菜 3) 水滴形的,这种口感味道最接近国内的包菜 可以想像形状(没图 不好让他家看了) 较国内的粗糙一些。最后,其实Tesco 已经引进了国内的包菜,但我只在诺丁汉的市中心的tesco metro买到过。 但是叫Japanese style
-_-#苏格兰和威尔士,爱尔兰没见到过。 伦敦没去过超市看,所以不知道。4、各种豆角,都是像四季豆那种类型的,长短不一 有略宽的 东北的同学应该较熟悉。 没有矼豆 也就是长豆角5、蘑菇 应该的蘑菇都有点像口蘑就是圆圆的白色那个。他们还有棕色表皮的口蘑。很少菇类,凤尾菇啊,野生的一些食用菌,香菇,那些算作调料了 50g 一卖2镑多 不适合算蔬菜了6、青菜 是的,中国那种,我喜欢叫它上海青。有人叫白菜,油菜,各种。7、大白菜 就是北方的那种了。8、各种甜椒 彩椒 和国内一样 只有西班牙的 意大利略微不一样 有长的 筷子般长 红色的 口感更接近在国内的红椒(不是柿子椒)9、大葱 基本没区别 没有山东的多汁 也不大粘稠10、空心菜 感谢中部 华人多 这里的tesco能买到空心菜11、其他 芹菜(西芹)西兰花 花菜 玉米 樱桃萝卜 豆芽(绿豆芽) 菠菜(嫩叶) 红薯 西红柿 豌豆苗(有点苦) 这些和国内差不多蔬菜就列举在这了。应该涵盖了95%的常见蔬菜了肉类 主要包括 猪肉 (排骨 里脊,外脊,五花肉,前腿 后退)牛肉 (各种牛排 西冷 肉眼 t骨 切块用来炖的肉)羊 (羊腿 里脊 排骨带肉)鸡 鸭 和国内一样 不同的是 英国会拿一盒鸡翅出来卖 还会很便宜 还有一盒鸭腿(☆_☆)火鸡(好大一只)鱼 和国内不同 这里很少看到(几乎没看到)淡水鱼 只有海鲈鱼 海鲤鱼 三文鱼 鳕鱼等等海鱼补充说明肉类
英国很少(特别少)卖牛腩 羊腩 猪脚 牛筋 这类肉不大块的肉类 中国餐馆有专门送货的 不一样说完原材料
来说说日常吃的cici 说的土豆类差不多是这样了。烤土豆他们经常加一勺 番茄炖黄豆一起吃炸鱼和薯条 这个是国名的食物 到处都有 每年还有评测 这类信息国内很多微博帖子 大家自由科普香肠 是的这种和国内不同
国内的有切大块 片 再灌的
这里是很碎的肉糜灌的 还有的加了粉 不是纯肉 一般还有迷迭香 鼠尾草之类的香料 吃的是新鲜的 不是我们那种腌渍品 吃的时候煎一下 英式早餐里总是会有面包 这里的面包是主食 很 很粗糙
很没有味道 很难吃… 烤一下还凑合 请自觉绕过 柔软细腻 奶香浓郁 这类词语 这里几乎没奶味特别提示 这里有法式的 里面程黄色的 用了butter 甜香 较为符合国内的口味菜品每家不一样 但大多就煮煮蔬菜 烤烤肉 还有个约克夏布丁 就是炸面饼类似的东西 偶尔吃吃吧总结一下 英国的食物很单一 有本书叫做我恨炸鱼土豆条 台湾的 介绍的更为详实一些第二大类 非中式外来菜主要有意大利菜 法国菜 印度菜 非洲菜 日本菜 韩国菜 泰国菜 主要是欧洲的和印度的意大利菜和法国菜 这些可以统称为 modern Europe 差不多 大家自由网络科普。我吃的不多 所以感受不大 也就那样吧 (我不喝酒,少了份这类体验)15-30镑每人 米其林另算印度菜 这个菜系在英国可能比中餐馆还多 味道同不错的 不同于国内的黄咖喱。这里的是印度咖喱 红色居多 味道也不同 味道辛辣浓郁 或者清爽 辣的感觉清香 干净 辣口不辣心 很舒服 各种搭配也不错 本土化做的很好 接近西方人的习惯 有starter ,main course ,drink 挺不错的。
补充 印度菜以鸡肉 羊肉为主 没有牛肉 猪肉
价位15每人 当然有不同档次 米其林另算泰国菜也挺受欢迎 各类咖喱小菜 参考国内正规泰餐厅
人均20-30镑日本菜 主要由日餐馆 寿司店两大类 日餐馆冒牌的多 国人开的 质量参差不齐日本人开的 质量比较好 人也很多 详细也可参考国内的 规模缩小一些就可以 不算高档消费
另一大主体是寿司 有yo sushi 国人开的全国连锁 和 伦敦wasabi (外卖居多,日式快餐店) 规模和水平还是 wasabi略高 yo sushi一直没机会去 但从旅行的观察 算较成功的中国人企业韩国菜 类似日本餐厅的情况 主要卖拌饭非洲的烤鸡Nandos 很火 很好吃 还有巴西烤肉都挺不错的。另外的 肯德基 麦当劳 汉堡王 赛百味和国内类似 必胜客是外卖pizza 比国内低端很多 还有各类炸鸡店 咖啡店卖的三明治第三大类 英产中国菜其中分为 粤菜 川菜&火锅 其他菜品 外卖餐厅首先粤菜 这里香港人多,粤菜的繁荣是应运而生的。川菜火锅很多在一起 单独的火锅店做的一般。川菜水平好的能在国内开店赚钱 学院区高级水平 其他菜如东北菜 上海菜 北京菜 很少见到 但是有. 水平算是国内学院区中等水平但是各家水平不同 仅依个人体验介绍下给大家 第一、南部(伦敦地区)这里是国际大都市 饮食繁荣 各类美食云集
但是请不要去唐人街里面的粤菜餐厅 非常贵 味道差 服务差
但是仅隔不远的 外围中餐厅 质量好很多 在国内也是有竞争力的 第二中部 伯明翰 诺丁汉地区 这里华人较多 而且不是港口(中国城一起是船工等的聚集地) 整体素质(华人)要好一些 食物水平应该是伦敦外最好的 第三,英格兰北部 纽卡斯尔好于曼彻斯特好于利物浦 这些都有港口 有中国城 有挺多中国餐厅的 第四 北爱尔兰 贝尔法斯特 这是UK最像中国的地方 城市建设很像中国 这里就这个大城市 周边是农产区 汉堡很美味 中国人也很多 平均比例应该是最高的了 这里貌似工作签证容易些 很多华人务工者在这里 是其他地方看不到的。 餐饮也是像中国大学边上的小餐馆 很小 味道一般。
倒数第一 北部地区 苏格兰 爱丁堡 格拉斯哥 这里的中餐馆少 中国人也少 很多人怕这里冷
其实也还好 指导南方湿冷的江西 湖南的同学应该顶得住 餐厅以火锅 川菜 粤菜为主 水平都不高。中餐馆的价位 20-50 自助餐10左右20以下居多 是最贵的在英饮食选择最最后
Chinese take away 这里没有作为 专门做外卖 不止一个业主告诉我 这是忽悠老外的中餐。亲身试过 可以那么说 但是也可也吃 还可以 吃几个招牌的 (请确认你用快餐 外卖水平去评测) 另一种是 noodle bar 炒面馆
味道还可以 就是炒面了 像赛百味那样 选择 蛋面 米线 乌冬面 菜 肉 酱料(大多是李锦记的各类酱兑水) 还有最后的 根据英国人用餐 口味 本土化了的中餐馆 开在英国的居民区(和国内略微不同)或是远离中国学生 人群的 周边town上的 他们都做出了改变 每家也不一样 广东人居多以上就是总结出的 关于英国的菜的介绍了。 还有一些时令的,特别的信息,有机会再说。(很多神马仰望的星空之类网传狗血的黑暗料理真没见过)
在英国呆了一年,深切同意两个观点:一、如果拍舌尖上的英国,40分钟足够,20分钟英式早餐,20分钟 fish&chips二、到英国吃饭的经验是,下馆子一定要去吃别国菜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打头的英文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