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镇电影是天山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吗

& 转个老贴,我觉得挺有道理的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瑞祥马伯庸 于
12:09 编辑
  ■老谋子完成忽悠任务是有分寸的,基本以事实为依据,所以忽悠就算被国际友人拆穿了,也不怕挨骂。当然,老谋子也有露馅的时候,比如说。这片子是导演凯子哥和摄影老谋子的分手作,据说是老谋子导演欲太强,经常“角色错位,时不时由摄影的位置跑到导演的位置上,替陈凯歌出谋划策。虽然他的想法常常是很出彩的,但他的身份毕竟是摄影师,陈凯歌才是真正的导演。”
  鲜为人知的是:原来这两位为还合作了一首歌。回忆起来主演的王学圻显得颇为激动。他现在还清晰地记得这个角色,同时,也记得片中那首歌的歌词:
   “大寒大暑大饥大渴雨雨风风,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在我心中。军人的苦军人的光荣,为中华壮大,为天下太平,我要说一声:好男要当兵。
   养兵千日一时用兵准备牺牲,万千男儿上阵能有几人生,军人的血军人的光荣,为中华壮大,为天下太平,我要说一声:好男才当兵!”
  老谋子以其高超的摄影技术,拍出了我军威武之师的光辉形象,为当年马放南山的PLA在西点军校争了面子。自此后,老谋子请PLA来协助拍摄,总是特别顺利。
  老谋子贡献大就在人家不但从精神上成功麻痹了敌人,还从敌人兜里赚回了银子,可谓虎口拔牙啊!你们哪个能办到?  
 ■中国提出的“韬光养晦”在美国国防部提交国会的报告中,翻译为“hide our capabilities and bide our aim”,翻译成中文直接解读为“战略欺骗”。
  从“战略欺骗”这个翻译上就可以看出中国对美国的“韬光养晦”,在国家政Z层面上从来没有成功过,所以才会有南海撞机、炸大SHI馆等一系列事件,所以啊~像萨达姆、拉灯这些人……其实都是中国的大恩人啊。抹泪~为了中国的和平崛起,他们及其追随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拖住了美国的手脚,减轻了中国的压力,终于迎来金融风暴这个大转机……
  如果老谋子真是“误导外国佬,扭曲中国人形象”。那我要说,“韬光养晦”这个策略,在国家层面虽然没有成功,但在平民层面上,由于拥有老谋子这个“大杀器”,因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大道三千,唯剑不存,奈何?云殊曰:剑之大道,我来铸就!
性别男&UID419539&帖子6643&主题119&精华4&龙晶6 &龙威0 &积分39&阅读权限100&好友13&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4&龙威0 &积分39&好友13&注册时间&
靠刘亦菲,黄圣依,黄晓明这种人将来挑大梁,中国真他么是越活越倒回去
/Book/3276742.aspx一个游戏帝国的诞生
大毒草,勿点
穿越大宋,忽悠天下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来说说为何首娱独大原因。
  原因很简单:市场经济。
  基本上每一个省市都有自己的制片厂,比如说上海有上海电影制片厂,广东有珠江电影制片厂,广西有广西电影制片厂,但为什么出风头的只有中影,其他不见踪影呢?这就是涉及到一个“转制问题”。
  以前的电影企业都是计划经济,依靠地方拔款过日子,现在是什么?市场经济,自负盈亏。这个市场浪潮一冲,原来的电影企业统统玩完,只有中影在天子脚下,上头拔款关照,CCTV6频道广告,引进大片发行权,日子过得还不错。
  国有电影制片厂转企改制时间排定 涅槃能否成功
  发布时间:
  在轰轰烈烈的暑期档票房大战背后,大量国有事业性电影制片厂又一次集体缺席。
  “不转制等死,搞转制找死”。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国有事业性制片厂一直未能摆脱靠政府资助吃饭的心态,竞争意识不强、竞争力薄弱,市场上难觅其身影。
  7月22日通过的意图改变的,或许就是这一局面。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汉文:“今年所有电影单位的改制是一个重点,全国38家国有电影制片厂都必须转成企业。除3家国有电影制片单位(中国农业影视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天山电影制片厂)因特殊情况经中央特批保留事业体制外,不能完成改制的制片单位明年将被吊销摄制电影许可证。
  国有老电影制片厂不是没有过好时光。
  长春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潇湘电影制片厂等一批老牌电影厂,曾经占据了几代人心中的电影记忆。长春电影制片厂1949年5月拍摄的故事影片被电影史学家认为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故事片。从、到,珠江电影制片厂不断创造经典。
  如今,老厂光环散去,昔日的荣光变成尴尬的往事,票房的记忆如同晒太阳的老头,慵懒而渐行渐远。
  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整个集团有近400名离退休人员,我要发的工资福利一年超过1200多万元。要是民营企业,这部分支出完全可以成为公司利润。”“国有电影企业竞争力不足,主要是体制机制问题;其次是资金短缺问题;由于历史包袱沉重,使我们不能轻装上阵;我们虽然与民营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还先起跑,但结局却是显而易见的。”
  珠江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历史遗留的包袱对国有电影厂有比较大的牵制。珠影在职职工有300多人,离退休职工达六七百人。珠影作为50年的老国企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福利分房的问题、离退休老职工的保护问题等,国有企业不得不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大多数国有电影企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而国有电影制片厂在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上,需要付出比民营和海外电影公司更多的精力,“对于民营企业,他们的机制上、规模上,包袱都要比国有电影企业小很多”。
  “改革找死,不改等死,不改不革是安乐死”
  ——上影
  任仲伦还记得,那年5月,当了20多年老师的他任职上影党委书记兼总裁,兜头就被浇了盆冷水。
  “第一周,我问财务总监,现金有多少?就1700万元。两天后来个通知,需支付上影离休干部一次性房贴1070万元,剩630万元。接下来,我还要给在职人员发工资……”而更吃惊的还在后面:2003年,全国电影票房不到10亿元,上影向银行借贷5个亿,集团负债率高达70%。曾经辉煌的上影,拥有在职职工3000多人,离退休职工2000多人,年产两三部电影,年利润仅200多万元,国家一级演员举着还没到上海最低收入水平的工资条,在人代会上愤愤然。
  他简直难以置信:这就是那个上世纪30年代打开中国人步入光影世界大门的电影厂?这就是那个拍出、、、、、等优秀影片的基地吗?这就是那个拥有郑君里、谢晋、黄蜀芹等著名导演,培育了金焰、赵丹、孙道临、秦怡等著名电影人的造星工厂吗?这就是那个让无数观众“看着上影厂影片长大”的电影厂吗?
  2008年,上影主营收入15.18亿元,净资产15.15亿元,利润达2.16亿元,名列全国影业集团榜首。与转企改革前的2003年相比,上影主营收入增长82.89%,净资产增长91.77%,负债率下降23.2%,利润增加102倍!
  ■好啦,接下来可以看点讽刺的了。
  沉浸于上影骨髓之中的,是关注现实的传统,关注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如谢晋电影,就被称为现实主义精神的代表。“谢晋导演告诉我们,电影可以是娱乐,更应该是号角,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到现在,这个号角一直在吹着。”陈凯歌导演说,“希望上影厂永远是中国人理想的先锋!”
  ●上影厂这个中国人理想的先锋变成咋样了呢?
  ,汉奸片,上影出品
  ,反华片,上影出品
  知道这两部片是怎么过的关了吧。
  是由美国焦点公司以及李安在台湾登记的“海上”电影公司等联合制片,而上海电影集团作为联合出品方,为剧组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耗费巨资重新搭建了南京路一条街的场景,同时,上影集团还负责在内地的送审工作。
  ■转制就相当于逼“老牌电影厂”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就得看市场,看群众反响,为人民服务。
  今年内所有电影厂都要完成转制任务,由文化事业单位转文化企业单位。转制的效果应该从明年就会开始显现。
拥有强化系念力,看他如何撼动乾坤,傲视苍穹!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看大家都很关心动漫,我也来说说。全国这么多省市中,有一个其实已经拥有了完整的ACG产业链,那就是广东。
  ACG产业链,包括漫画、动画、游戏、玩具周边,这几项条件广东已经完全具备了。基本布局是:ACG/广州、深圳,玩具周边/东莞。目前最大问题在哪里?动画电影营销。广州制作,深圳制作,但这两部动画电影的大头都落到了上海手里,为什么?因为负责市场营销的是上文广。
  ■为什么是上文广?因为广东自身没能力也没财力运作动画电影的营销。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于日成立。集团是以文化广播影视为主业的新闻文化集团,兼营旅游,宾馆,演出,会展等相关产业。拥有重要的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和宽频电视,互动电视,移动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又是全国重要的影视剧生产基地。
  ■有人说转制问题不是关键,错了,转制问题还真是一个关键,就以中国动画为例。
  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有过等一系列经典作品,为什么中国动画衰败了呢?现在只能看这些作品呢?
  因为中国老动画已经死了,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中国动画扫盲贴——walkindream
  中国动画曾经的辉煌,是中国计划经济的成功。
  中国动画如今的没落,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
      
  中国动画如果能再度崛起,亦不会是曾经的模样。中国的老动画,那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那是不可复制的成功,它将会永远和那个年代相连,那是个巨人存在的年代,自然也要有匹配得起的艺术成就。
  扫盲一:老动画因何成功?(上)
  有人疑问:我们以前做的是精品,还有自己的风格,为什么现在做的是垃圾,一窝风地模仿美日。
  答案是:因为培育优秀老动画那个体制已经完蛋了,几乎所有的积累都付之一炬,制作者现在面对的是市场,你知道市场对艺术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多么严酷的地方吗?
  就以的制作为例。制作者都是国家职工,拿国家工资,工资不高,但这是普遍现象,人人都拿这样的工资,所以没有人抱怨什么。工资虽低却稳定,确保制作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保障,没有后顾之忧。制作者除了本单位工作人员,还有其他单位工作人员参与,但顶多就是拿点加班费。过去的惯例就是,这是单位分配的任务,个人要努力完成,没有你个人挑三捡四的地方,如果没有按质按量完成,那是你的思想作风有问题。
  是的,很多人会觉得这样的体制约束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但知不知道稳定的环境对艺术家的创作同样重要?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为生活忙于奔命,他有什么精力去创作?
  制作完成后,国家全价收购。这是个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你把动画做好了,国家就买下来了,这个价格是高于你的制作成本的。你不用全世界找买家,根本就不存在亏本一说,因为是由国家完全承担的。
  老动画的成功,是国家体制之下的产物,在这个体制下才诞生了、等一系列经典的老动画。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这是旧体制逐渐解体的时代,动画制作单位又怎能例外?在八十年代,仍然产生了、等精品,但已是强弩之末。
  动画制作的三要素:技术的积累,人员的积累,资金的积累。
  建国至此的积累,包括人员和技术的积累在这一阶段几乎全部完蛋,积累艰难,但消失何其易?而过往老动画的资金,乃是由国家完全提供的,现在也没有了。
  在技术积累人员积累资金积累都不存在的情况下,国产动画就要开始面对残忍的市场竞争了。
大道三千,唯剑不存,奈何?云殊曰:剑之大道,我来铸就!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老动画因何成功?(下)
  现在有一种流行趋势,就是把经济的错都归旧体制,文化的错都归WG,我不说其他领域,只说国产动画。如果你真正了解过国产动画之兴衰,你是绝对得不出这么荒谬的结论的。
  看看一些WG出产的动画吧。
  小号手:/show/geguBNCk_pUiMolM.html
  两只小孔雀:/show/3qotwbaE_hV9CNlM.html
  长在屋里的竹笋:/u50/v_MjAzMDQ4OTU.html
  东海小哨兵:/programs/view/2YBMgJVEJyw/
  WG动画其实是国产动画的一个转型期,由神话题材转向现实题材,而且在表现手法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上面的动画里你可以看到木偶,剪纸,年画,皮影,国画,工笔等等优秀的传统技法。配乐也是极具中国韵味的。
  1972年 放学以后 动画 严定宪 上海美影厂
  1972年 万吨水压机战歌 剪纸 胡进庆 邬强 上海美影厂
  1973年 小号手 动画 王树忱 严定宪 上海美影厂
  1973年 东海小哨兵 剪纸 胡雄华 上海美影厂
  1974年 带响的弓箭 剪纸 胡进庆 上海美影厂
  1974年 小八路 木偶 尤磊 上海美影厂
  1975年 出发之前 剪纸 周克勤 钱家辛 上海美影厂
  1975年 大潮汛之夜 动画 唐澄 邬强 上海美影厂
  1975年 渡口 动画 何玉门 上海美影厂 &2T#yN
  1975年 骏马飞腾 木偶 靳夕 刘惠仪 上海美影厂
  1976年 长在屋里的竹笋 剪纸 胡进庆 周克勤 上海美影厂
  1976年 大橹的故事 木偶 尤磊 上海美影厂
  1976年 金色的大雁 剪纸 特伟 沈祖慰 上海美影厂
  1977年 芦荡小英雄 剪纸 胡雄华 周克勤 上海美影厂
  1977年 山羊回了家 剪纸 胡进庆 沈祖慰 上海美影厂
  1977年 两只小孔雀 动画 严定宪 上海美影厂
  1977年 小石柱 动画 王树忱 沈祖慰 上海美影厂
  1978年 西瓜炮 木偶 靳夕 上海美影厂
  相比WG的这些反映生活的动画,难道我们要永远在神话和名著中打转吗?WG就算是转换了题材,动画制作的水平依然在那呢,依然在国际上拿奖,你怎么解释现在制作水平的低落呢?因此旧体制和WG从来不是中国动画衰败的原因。
  ●从1960年到1964年,历时四年时间创作完成,绘制了近7万幅画作,成为一部鸿篇巨制。
  影片的筹备期达半年之久。美影厂编剧李克弱和万籁鸣一起对前七回进行了改编,剧本通过后,1959年由主要创作人员组成的摄制组成立,大家在一起分析、讨论文学本,同年年底出外景。   
  当年的主创人员、动画设计严定宪回忆说,他和几个主要原画、背景设计等十几个人,背着创作工具,在1959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北上进京。他说:“我们当时去的地方蛮多的,有些地方可能你们北京人都没有去过。”
  ——1959年至1961年,众所周知,是中国自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经济困难时期。而在这极端困难的时期,上影厂正做着,十几人还能跑到北京去出外景。
  请问这个资金是怎么来的?这些工作人员的起居饮食是怎么保障的?最简单的一个问题:谁掏的钱?
拥有强化系念力,看他如何撼动乾坤,傲视苍穹!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扫盲二:禁播的意义
  动漫,说起来似乎是小孩子看的玩意,事实上是一项高投入的产业,你看看世界上能被称为动漫大国才哪两个?美国,日本,这是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国家。
  国产动画的情况以及为什么要搞黄金时段禁播。很多人骂禁播,但这个禁播是有利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
  不是好动画就有人看的,光是成本这一项,国内的动画根本就拼不过外国动画。人家迪斯尼日本的动画,在它们本国早就收回成本了,他们给中国的电视台播是免费的,甚至倒贴。人家不赚动画本身的钱,赚周边的钱。迪斯尼光在中国卖授权产品就不知赚了多少钱,你给人家播动画其实是给人卖广告。
  中国的电视台很BT,日本动画在本国可以边做边放,制作的同时已经通过周边产品授权等收回成本了。中国是不可以的,必需24集一气做完才可以卖给电视台。知道动画制作的周期有多久?起码两年到三年,这么长的周期没有收入,怎么支持下来?更可怕的是,做完以后电视台不给你播,或者只肯低价购买,收不回成本怎么良性循环发展?
  动画根本上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没两三百万做不下来一部片子。你没有迪斯尼的积累,又没有日本动画完善产业结构链,如果政府不出台政策扶持,中国动画面对世界动画的围剿就是死路一条。
  如果没有禁播的政策,电视台根本不会买国产动画片。有免费的甚至倒贴的外国动画片可播,凭什么要花钱买国产动画片?就因为你片子好它就会买你?别做梦了。
  另外一点,自电视台禁播境外动画之后,收视率没跌,但电视台亏惨了,因为要花钱买国产动画片,又没厂商贴钱播动画。现在广电出台措施扩大禁播时间,就是想迫使电视台买更多的国产动画,对电视台而言亏损面有可能再次扩大。
  总之,电视台跟日本动画迷一样痛恨这个政策的,没有这个政策,电视台本身是绝对不会想着花钱买国产动画。
大道三千,唯剑不存,奈何?云殊曰:剑之大道,我来铸就!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扫盲三:蓝猫开辟新动画路
  有很多人憎恨,但知不知道在业内是被视为一个成功的范例进行宣传的?像等都是跟着起的步。不少动画人入行前也跟着成年观众一起破口大骂,入行几年之后,都向市场低头了,不骂了。赚不赚到钱,维持不维持得了生计是一个多么现实的问题。何况针对的根本不是青少年市场,而是低幼市场,只是在那些年一家独大,未免让成年人看得上火。
  很多人讨厌的就是如今中国动画的新起点。
  年实际上是一个时代,1990年开始是另一个时代,深化改革,国企亏损,工人下岗……以前的一切被彻底摧毁。
  1992年启动的连获三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美术片奖、第五届中国电视节目金童奖、中国视协动画短片学术奖特别奖、第四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一等奖、中国动画特别荣誉奖和“中国电视金鹰突出成就奖”等。
  身上已经看到未来中国电视动画的一个趋向。一是超长的电视集数,有几千集,如今的已经有五百集,未来还会做下去。二是周边产品的开发,图书产品带来大收益。
  为什么中国动画会制作如此BT长度的动画剧集,问题还是要追到电视的BT播放制度,而这个还是跟美国和日本动画的倾销相关的。
  一般的电视动画在日本,是一周放一集,看清楚没有?是一周放一集,因为日本动画是一边制作一边播映的。一般26集的动画片,可以放半年,52集的动画片,可以放一年。
  而在中国又是如何呢?是一天放一集,也就是说,26集的动画片,也就是一般长度的动画,根本经不起电视台一个月放的。之所以形成这种播放制度,是因为电视台习惯购买已经制作完毕的作品。
  一个月的播放期你根本形成不了任何宣传效应。在没有外国动画禁播令之前,中国动画界对此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知道26集的动画片制作周期是多长吗?、早有几千集,有日本成千上百的现成动画任选,而且最重要的是:别人不要钱,免费给电视台放。
  你买国产动画还要倒贴钱,就市场经济来说,电视台凭什么放国产动画?电视台不掏钱,国产动画做了不也是白做?
  在2004年政府出台各种措施扶持动画产业之前,包括禁播令,中国动画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这个市场是根本不让你活下去,纯粹的市场经济根本是个笑话。看中国动画走过的历程,没发现其实是跟我们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的吗?如果说2004年是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点,从政治、经济上来说何尝不是?那是对计划经济的某一个程度的回归,就好像农村土地从分田单干又要变集中经营了。
  一般的观众只会看什么动画好看,又哪会理会这背后的故事?
  从身上学到的经验,中国动画一推出,至少就要在50集以上。相应的制作时间不能加长,反而要缩短。一百集,真正制作的时间是四个月。这绝对是一种非正常的动画制作速度,可中国的动画人硬是这样做出来了,为的就是应付这个市场,最大程度的压缩制作投入和时间。FLASH在中国动画的能横行是同样的道理。
  中国动画能进入这种非常态的制作速度,最大功劳还是,因为它创造出一种可模仿的模式。
  低幼动画,品牌效应,超长集数,高效制作
  蓝猫之父王宏,是确实值得拿中国动画特殊贡献奖的。他跟老东家闹翻之后,自己又出去弄了一个。
穿越大宋,忽悠天下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扫盲四:禁播和扶持的成果
  2004年对中国动画来说是一个转折点,因为政府扶持动漫产业的政策出台了,禁播令开始了。政府是扶持不是全包,想完全回到1990年前的状态是没可能了。因此,有些人怀念的老动画是永远不会回来。
  难道说到现在有些人还不明白市场是个什么玩意吗?为什么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里生存下来的只有?你说有人喜欢那是没得选择,那只证明在市场里除之外的动画的生存能力让人质疑。你个人的喜欢代替不了市场的选择。
    2004年扶持政策出台,2006年动画禁播令,2008年禁播令进一步加强。
    2005年播出;
    2006年播出;
    ……
    2009年电影票房超过八千万。
   2010年电影票房超过1亿。
  在的背后,是的经验总结,是政府的扶持政策,是禁播令。
  中国动画,在完全的开放自由市场环境下,其结局就是死亡。这是一个婴儿和成年人的不公平战争,永无胜算。
    楼主楼主,弱弱的举手,问一个问题
    动画的原始积累是资金,人才和技术的积累
    改制以后资金没有了这个是定了的,但是人才和技术在那个时候并不落后日本多少啊。 为什么中国动画一下子就没落了呢?那时就没有人想着投资动画吗?
  ---------------------
  ■改革开放之后人才都跑去做加工动画了,最后技术都废了。
  你要明白,以前中国的动画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没有盈利又如何吸引投资?
  ------------
  电视台还真不是骗你。粘着电视看动画的都是小朋友,这也是低幼动画盛行的原因。而一非合家欢动画,二观众年龄层明显偏高,应该在15-25岁之间,习惯在网络追看,对电视收视率毫无帮助。
  收视率是会影响到广告收益,被调整是必然。
  ■认为中国动画技术不缺是想当然。
  从事加工动画三十年,技术基本被废,因为中国所做的加工动画是最没技术含量的一部分。你随便拉一个动画人,要他们画个走路,画个打斗场面来看看。
  为数不多真正有技术都在做加工。
  -------------
  个人喜好不能代表观众看法,也不能代表收视率调查。喜好者往往凑在一起讨论,造成的感觉就是很多人看,其实不然。
  我觉得能在CCTV播出有够奇怪的了,一历史观问题,二观众定位问题。
  ■动画定位问题
  除了日本,几乎所有国家对动画的定义都是:给小孩看的。
  以美国为例,美国动画分为两大类:低龄动画和全年龄动画,其他年龄层次动画甚少,艺术动画属于非主流。
  但日本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日本的动画是几乎覆盖所有年龄层次的。有低幼,有青少年,有青年,有成人,还有全年龄。
  由于文化原因,中国80-00之间出生的动画迷和动画人对日本动画的认同度非常高,受影响也非常大。
  但是光腚给的路是:学美国不学日本。阻止中国动画向日本的方向发展,所以光腚是众多动画迷的眼中钉,被认为是中国动画发展不起来的元凶。
  很多人不知道,日本动画之所以有如此反常规的发展,涉及的年龄、题材如此之广,是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但中国人不是日本人,中国建国以后进行的大规模思维改造,让中国人不会发生日本人的杯具。
大道三千,唯剑不存,奈何?云殊曰:剑之大道,我来铸就!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你不觉得你的观点里充满了逻辑混乱吗?你说“一个成熟的动漫制作人从基础教育开始到能胜任较为独立的动漫制作需要大约20年左右的培养。”
  嗡嗡嗡是年,按你的观点来说,是嗡嗡嗡培养人才到一半就被“胜利结束了”,根本还没来得及培养好人才。
  ■“嗡嗡嗡时期制作出来优秀动漫作品的创作者们都是嗡嗡嗡之前,甚至解放之前接受的教育。”
  嗡嗡嗡才十年,人才都没培养好,又按照你以上“一个成熟的动漫制作人从基础教育开始到能胜任较为独立的动漫制作需要大约20年左右的培养。”用的不是“嗡嗡嗡之前,甚至解放之前”的人才,难道你以为TG能从石头里变出人,还能一夜之间成熟不成?
  ■“wg不可否认的破坏了储备人才的基础教育”,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方面的教育。如果是指中小学的入学率,给你看个数据。
  中国适龄儿童入学率简表
  年限 入学率(%)
   (转折)
   (转折)
   (转折)——这三个转折点在告诉大家一个长期被隐瞒的真相。
  来源:中国教育大事典,p324. 刘英杰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中国普通中学招生统计表 招生数(万人)
  年限 初中; 高中
  ; 7.1
  ; 10.8
  ; 9.1
  ; 14.1
  ; 16.1
  ; 19.5
  ; 22.1
  ; 37.4
  ; 32.3
  ; 56.2
  ; 65.6
  ; 67.8 (转折)
  ; 44.7
  ; 41.7
  ; 43.4
  ; 43.8
  ; 45.9
  ; 20.7
  ; 13.6
  ; 63.0 (转折)
  ; 103.6
  ; 239.0
  ; 321.3
  ; 479.0
  ; 452.0
  ; 541.1
  ; 633.1
  ; 861.1
  ; 993.1 (转折)——历史的真相其实在数据中。
  ; 692.9
  ; 614.1
  ; 383.4
  ; 327.8
  ; 279.3
  ; 259.8
  ; 262.3
  ; 257.5
  ; 257.3
  ; 255.2
  ; 244.3
  ; 242.1
  ; 249.8
  来源:中国教育大事典, p337,338. 刘英杰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四国纷争,忽悠天下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瑞祥马伯庸 于
12:44 编辑
  “所以改革开放之后,老一辈退下了,新的人才才刚刚开始培养,那段80,90年代正是日漫风靡,而国产动漫无人可用的尴尬阶段。”
  ■想当然的看法。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是中国动画的兴旺期,、 、、这些国人喜欢的优秀作品都诞生在这一个时期。
  “80,90年代正是日漫风靡”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自由化”,对美日的动画倾销毫无认识,换今天的光腚会让这样的动画在电视黄金时间播放吗?NOWAY。
  我前面一个说动画年龄层的回贴被删了,在那个回贴里我提到“80-00之出生的中国动画人和动画迷深受日本动画影响”,为什么我要说“80-00”之间呢?因为00之后出的中国人将与前面二十年完全不同。
  他们成长期间面对的是光腚的外国动画禁播令,他们看中国动画长大,他们是电影创造过亿票房的主力,他们甚至不看日本漫画。
  他们看,再大一点看,完全习惯彩色漫画和中国特色漫画的阅读顺序,大部分对日本黑白漫画和阅读习惯接受无能。
  据国内权威报刊发行研究专业机构——北京开元策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09年第二期市场化报刊零售发行调查报告显示,在以发行为主要收入的杂志类别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青岛、沈阳、武汉、成都等全国十大城市杂志零售市场单期发行量前30强中,共有12种漫画杂志。
  在上榜的12种漫画杂志中,、和进入了全国十大城市以发行为主要收入的类别前30强,进入了八大城市以发行为主要收入的类别前30强。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全国四大一线城市,有七种漫画杂志进入四地合计杂志零售市场期发量前30强(以发行为主要收入的杂志类别),名额占近四分之一。、、、、、和等七种漫画杂志合计销售指数为26,占四地合计杂志零售市场期发量前30强(以发行为主杂志类)销售指数(285.1)的9.12%。
  在漫画杂志运营方面,漫画出版领军机构漫友文化多年来奉行的规模化、多元化战略再结硕果,其旗下的、、、和在四大城市的销售指数为10.4,在所有漫画杂志总体销售指数(29.7)中所占比例达到35.01%,一举超越经营迪士尼授权内容的童趣出版公司(合计销售指数为7.2,所占比例为24.24%),成为漫画杂志经营的最大赢家。其中,幽默漫画期刊期发量明显增长,本期3.6的销售指数相比上期(2.2)增势强劲,增幅高达63.64%,显示出超强的高增长性。随着本月内改版成为周刊,发展后劲十足,未来在销售数量、市场规模和品牌价值等方面尚有巨大增长空间。
  此外,也是漫画杂志阵营中的一大亮点,它是本土原创漫画杂志中除外另外一本进入全部十大城市前30强的漫画期刊,尤其是在南京、杭州等六个城市的合计平均实销量为44.15,大幅超越了(35.66)。
  ■目前国内正式引进的日本漫画销售惨淡,除了等极少数外,都卖得不怎么样。一是D版冲击二是粉丝都习惯看网络下载。的动画电影今年也引进了,票房是八百多万。原本引进方还想着票房好的话,年底就和日本同步上映最新的南电影,结果当头一盘冷水啊。
  虽然粉丝口口声声原声同步引进才有兴趣进电影院捧场,大家还是听听好了。好莱坞动画大片有几部同步引进过?起码一半是配音,票房如何?
  还有的动画电影,在内地的表现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估计不会再引进了,如果继续引进,肯定有“特殊原因”。
   2170万 2006年
  1450万 2007年
   590万 2008年
在日本拿票房冠军没问题&&
拥有强化系念力,看他如何撼动乾坤,傲视苍穹!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瑞祥马伯庸 于
12:52 编辑
  ■这年头好赚的钱都是小朋友和酱油群众的。死忠肯掏钱,但可惜是极少数,大多数所谓粉丝都是精明的消费者。
  ■关于“嗡嗡嗡的人才断层导致中国动漫八九十年代无人才可用”我一点也不认同,因为这是在蒙混根本问题。
  嗡嗡嗡还在拍动画片,拍动画片就需要人,人才断不了。看看美影厂
  明显地从1977年到1992年前,中国动画界的表现还是相当活跃的,佳作不断。在这十多年里,嗡嗡嗡没有了,教育正常了,老人们都还在拍片,“传帮带”完全可以办到。嗡嗡嗡又没中断中小学教育,相反嗡嗡嗡期间一举普及了中小学教育,嗡嗡嗡1976年就结束了,1977年就恢复高考了,读大学才四年,就算在动画行业里再泡个十年,90年代初也该出成绩了。结果呢?结果是从90一直惨淡到05年,这是“嗡嗡嗡人才断层”搞出来的?别开玩笑了。有这么推御责任的吗?你以为是“嗡嗡嗡”是背黑锅专用词啊?再过三十年,中国动画上不去,是不是还要哭“全是嗡嗡嗡惹的祸啊”?
  老谋子1978年赶了个高考末班车,1982年毕业,1984年担任和的摄影师,1987年转行导演拿奖拿到手软,拿到这样的成绩十年不到。拿严定宪来说,1953年毕业入行,1959年的动画设计,1961年的动画设计,1961年……同样十年不到。
  80年代后的动画人不如电影人,也不如前辈,全是“嗡嗡嗡遗毒”?
  人云亦云简单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就是文科思维。
  也不瞧瞧1978年之后中国都发生了什么事。文化决定于经济,决定于大环境,而不是个人的一厢情愿。
  改革开放之后的热门词是“下海”,是“三来一补”,80年代开始,美日瞧上了中国的低工资,披着各种马甲来内地开动画加工公司,开的工资比在国企高多了。到八十年代末,中国动画的老牌子美影厂的年轻人都跑到差不多了,全辞职做加工动画,干个几年赚够钱就转行去了,70年代培养出来的人才一下全军覆没了。
  聂教授曾经长期在该厂工作,他对该厂的发展史非常熟悉。他说,上海美影厂在80年代的时候还很辉煌。那时是国家统购统销,美影厂只要制作影片就行。80年代后期,体制改革,改成自己制作的东西自己去卖。恰恰在这个时候,国外的动画企业开始进入中国,给美影厂带来的几乎是灭顶之灾。国外在深圳等地办的许多企业,为吸引人才,“他们开出的工资至少是美影厂的10倍,高的有的达几十倍。美影厂大量人才就哗哗地往那边流。”
  做动画加工对动画的原创性伤害非常大。
  来加工的动画分两种,一种是欧美,另一种是日本,这两种风格都和原本的中国动画截然不同,原本纯正的中国风动画渐渐消失,所以新出来的动画不是美式的就是日式的。相比较欧美的动画加工,日本的动画加工对中国动画的伤害更大。
  为何?因为日本动画加工的模式。
  欧美加工动画在国内的最高职位是执行导演、原画、修型等,涵盖了动画中期制作的所有流程,在国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而日本动画加工在国内主要是做动画(专业术语,指画出关键动作中的过渡动作)、上色等工作,所以日本的动画加工就只是加工,是结构不全的制作。
  日本人先把原画做好,然后发过来给中国人加中间的动画,这是不用多动脑子,连农村青年也能干的活。长期不动脑子的结果就是把脑子废了,把原本的技术扔了。
  说中国动画“不缺技术”是个笑话,“不缺技术”的中国动画人,绝大部分都给外国公司打工去了。
  幸亏这个情况在05年后终于有了转机,一是国家出台了动漫扶持政策;二是内地工资上涨,导致美日开始把动画加工转移到工资更低的越南、印度等国家去了,这就逼得原来依靠加工过日子的内地动画公司不得不走起了原创路;三是、的成功让人看到了国产动画的盈利希望。
  建国50周年,把跑去做欧美加工的人抓回来做了一部做献礼片。都20年了,还在神话题材里转不出来,这也是“嗡嗡嗡”的错吗?&&
拥有强化系念力,看他如何撼动乾坤,傲视苍穹!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内地和香港各有各的路子,我可不觉得香港比内地更辉煌,只能说香港商业片比内地发展时间更长更成熟,由于本地市场狭小,更早地寻求对外输出,故此感觉上起来似乎比内地电影在世界更有影响力。从艺术角度来说,获世界各大电影节奖项更多的是内地电影而不是香港电影,从商业角度来说,全球票房最高的是内地电影,不是香港电影。
  从基础来说,香港是承接1949年前内地转移过去的人才,内地基本上是1949年后自己重新建立起来的体系。
  以香港1104平方公里,700万人口来看,根本不具备任何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衰落是必然的。能成为文化大国必然是经济大国,香港只所以是一个特例,与历史及背靠内地的地理原因分不开。关于香港电影衰落的问题,已经有太多人研究过了,网上随便搜搜就有,我就不班门弄斧、老生常谈了。
  首先抛弃香港电影的是香港观众。
  1997年前,好莱坞在香港已占半壁江山,1997年后,好莱坞片逐渐把香港电影压得无生存空间了,位列票房前十名的香港电影寥寥无几。
  2000年,形势似乎还OK,前十还有一半的香港片。
36,138,973
  2 35,732,127
  3 35,214,661
  4 28,187,905
  5 25,819,445
  6 21,997,195
  7 21,336,647
  8 21,332,884
  9 20,513,906
  10 17,475,845
  到2002年,前十位置已经所剩无几了。
  1 55,057,176
  2 38,262,769
  3 28,566,325
  4 26,671,003
  5 25,777,970
  6 24,293,462
  7 22,798,280
  8 21,688,609
  9 20,803,847
  10 20,708,935
  到2006年,情况一如既往的糟糕。
  1 46,542,244
  2 39,092,933
  3 37,861,779
33,790,632
23,568,154
23,269,256
22,457,796
21,904,802
20,970,289
20,163,545
  李小龙名气高影响深远,香港引以为豪,但他这一辈子拍的都是商业片。之后老谋子也悟了,真正影响力大的还是商业片,全世界如此。
大道三千,唯剑不存,奈何?云殊曰:剑之大道,我来铸就!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香港电影人把香港电影的衰落归之于D版,这是一种怨妇心态。最简单的一件事:全世界都被D版困扰,不只香港。
  欧美日本是本土的防D版做得比较好,但他们一来了香港还不照样被D的吗?现实就是:同样被D的情况下,在本土香港电影竞争不过好莱坞电影,这才是根本。
  埋怨D版毁了东南亚的外销市场,难道人家就不D好莱坞吗?为什么好莱坞就没有被毁?他们会说好莱坞本土市场,对他影响不大,香港市场小,生死尤关,这不就回到了最初的那个问题上了吗?
  ●“以香港1104平方公里,700万人口来看,根本不具备任何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衰落是必然的。”
  衰落就是香港电影的命。
  我不否认香港电影对内地电影的贡献。就以内地电影转折点的来说,用了香港的演员,香港的武指,还找了香港人来做特效。但这里有一个以“谁”为主的问题。的导演是内地人,反应的是内地人的大一统思想,香港电影拍得出这种思想吗?
  广东是经济大省,经济决定文化,为什么广东文化事业始终发展不起来?一个原因是缺乏原创思想,像经济一样心心念念来料加工,二个原因是香港太近影响太大,广东始终没有搞清以“谁”为主的问题。一切盯着香港,盯着香港的明星,香港的文化,这样自己的文化事业怎么发展得起来?
  到目前为止,内地不会真正收拾D版,原因我前面已经说过了。美帝以前也是D版大国,它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视版权的?就是在自己发展完备起来以后。
  我朝要肉烂在锅里,不送美帝,除非国产已经全面压倒美帝。
  ■印度电影还没接受过电视和网络的全面冲击,香港电影好歹还算个B级片,印度电影直接就是电视电影,谈何挑战好莱坞。
  内地电影,是在好莱坞、D版、电视、网络、市场和转制的联合冲击下发展起来。内地今天的电影发展才是奇迹,香港当年那叫运气,第一桶金靠的内地,之后源源不断提供物资和人员支持的还是内地。
大道三千,唯剑不存,奈何?云殊曰:剑之大道,我来铸就!
性别男&UID166530&帖子5830&主题0&精华0&龙晶0 &龙威0 &积分8&阅读权限90&好友1&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8&好友1&注册时间&
看了一个中午,午觉都没睡啊……
大道三千,唯剑不存,奈何?云殊曰:剑之大道,我来铸就!
性别男&UID541103&帖子1842&主题61&精华7&龙晶9 &龙威0 &积分56&阅读权限15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7&龙威0 &积分56&好友0&注册时间&
当年看夜宴和黄金甲让我彻底对国产大片失望,泰囧之前国产片票房前十里我只看过让子弹飞,而且是一年之后别人在电脑上放我才看的。
另外我也觉得广电对中国电影是有影响,但拍不出好片这不能赖广电。
大道三千,唯剑不存,奈何?云殊曰:剑之大道,我来铸就!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方针路线、意识形态和利益收买
  放弃自身的意识形态,下层路线改为上层路线丧失道德制高点,在对外和对内工作中,TG最有威力的大杀器就剩下了“上层路线,利益收买”。
  对美帝,“上层路线,利益收买”;对港台,同样“上层路线,利益收买”;对宗教,还是“上层路线,利益收买”。
  统战部干的可不就是“上层路线,利益收买”的活吗?
穿越大宋,忽悠天下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看了你的话,很惶恐,自认为没那么深刻。不介意我的贴子错漏太多,请随意。
  前面有人问我平时看什么书,没有答,因为我起码有十年以上的时间没有正经系统地看过书了。现在都是对某一个问题感兴趣,才会去翻一翻相关的资料。
  如果问我什么书影响最大,我觉得是中学政治书。FT~中国的中学政治太猛了,直接就上“从量变到质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透过现象看本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
  所以我为什么说,中国的教育是最高等级的平民教育。在国外,什么人才会学这些。
  另:西方信仰的神是“神”,中国信仰的神其实是“人”。佛教为什么能成功本土化,因为佛也是“人”。
  中国信仰的核心始终是“人”。
  “以人为神”正是中国的传统,三皇五帝一直到毛,中国的造神运动轰轰烈烈几千年,这不是一般的封建迷信活动。毛可能是享有这个待遇最后的人了,因为社会越现代,造神越难,毛所处的时代还是农业人口大多数。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是一介书生赤手空拳打下一个天下,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业余玩个书法诗词最后也能冠个家,屡作预言帝,升仙还要口吐真言“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恭喜你,你也有了成神的初步资格。
  毛这样的榜样很不好,直接推高了人成“神”的入门槛。
  这个问题不多扯了。
拥有强化系念力,看他如何撼动乾坤,傲视苍穹!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本帖最后由 瑞祥马伯庸 于
13:30 编辑
因为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把电影工作者当作大师来培养了。其实我们的投资和想象力包括技术都没有问题,但是把这些落实到实处,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出现了。中国在电影方面,不缺艺术家、不缺大师,中国缺的是电影方面的技工。中国的电影在走向工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浮躁的现象。做电影大家都盯着导演,演电影每个人都盯着主演。一些比如说剧务、道具、服装这样的工种,现在没人愿意去做,这就使得中国的电影在走向工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断层。好莱坞的电影工业体系,是经历了百年建立起来的。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去和人家比,而是应该抓住电影走向工业体系这个过程。
  为什么中国内地电影还暂时分不了级的原因。高群书说,我曾经和一位领导吃饭时,也问过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我们订立一项法规很容易,但是执行起来却很难。政策法规出来后,谁来监管院线。一项政策法规的有力实施,是要靠社会道德规范去约束的。&&
穿越大宋,忽悠天下
性别女&UID602160&帖子1131&主题40&精华0&龙晶2 &龙威0 &积分7&阅读权限9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7&好友0&注册时间&
这也太长了,留着以后看
你就不能用点力!&&哦丫!!
大道三千,唯剑不存,奈何?云殊曰:剑之大道,我来铸就!
性别男&UID362894&帖子1447&主题61&精华0&龙晶-5 &龙威0 &积分2&阅读权限70&好友0&注册时间&最后登录&
精华0&龙威0 &积分2&好友0&注册时间&
  ■如何摆脱传统文科思维的控制?
  我觉得
  一是要立体地看待问题,而非平面地看待问题。
  我之前说过,西方思维如结构精密的立体建筑,东方思维如不断变化的平面太极。
  身在平面中,很难看见未来,因为未来是需要高瞻远瞩的。为什么毛可以屡次化身预言帝?因为他拥有了一个立体而不是平面的思维。文科生的毛如何拥有这么个思维架构?哲学入手改造自身的固有思维。毛的妻子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曾到日英留学,专攻西方哲学,尤其注重伦理学,译有等书,毛深为着迷,这个在里面也有反映。到后面,毛进一步接受马列主义的哲学观教育,他思维架构已经与传统的思维架构完全不一样。
  那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架构的确立。
  注意:毛接受的是西方哲学观的改造,而不是西方人文史的改造,这是很不一样的。被西方人文史熏得多,很容易就变精蝇。毛所写的文章中,你会看到一个清晰的架构,精准的分析,详实的数字,这就是他的思维架构的呈现。
大道三千,唯剑不存,奈何?云殊曰:剑之大道,我来铸就!
龙空站务公告
1、如需邮箱验证,请论坛的设置-密码安全中进行重新验证。
2、如需邀请码,可手机免费获得,已更换新的短信平台可正常获取邀请码。
3、如部分链接点击没有反应,请升级IE到8以上。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山电影制片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