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语文考后反思思诗集

小学生诗歌节选手王芗远朱夏妮出版个人诗集·南方日报数字报·南网
A20版:雅趣
A01版 要闻
小学生诗歌节选手王芗远朱夏妮出版个人诗集
朱夏妮同时获邀参加鹿特丹国际诗歌节,《人民日报》发表诗歌节作品专辑
&&&&2013小学生诗歌节正在征稿&&&&投稿网址:天空城()&&&&创作基地:佛山禅城1506梦想城·南风古灶&&&&欢迎来南风古灶创作诗歌、制作“诗歌梦想砖”,优秀作品有机会入选“世界童诗博物馆”&&&&核心提示:&&&&6月是毕业季,这几年从小学生诗歌节“毕业”的选手们也交出了自己的成果汇报。因为《夏天到了,春天还没来》在微博上走红的诗歌节选手王芗远即将出版首部个人诗集《布袋里的信仰》;而另一位诗歌节选手朱夏妮则被作为诗坛的新生力量代表获邀参加“鹿特丹——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节”,14日晚9点,腾讯还邀请朱夏妮主持鹿特丹与北京同步诗歌节中外诗人和网友对话的微访谈,访谈嘉宾包括阿多尼斯、杨炼和秦晓宇,其他国际诗人也将通过大屏幕现场参与;《人民日报》的六一“致意童年”专版,用小学生诗歌节的童诗唤醒孩子们乃至成人心中久违的童真。&&&&有趣的是,小学生诗歌节的投稿作品是朱夏妮第一次正式地写诗,但写着写着就上瘾了。更多有诗心的孩子正在从诗歌节起步,寻找到属于他们的诗意和诗歌。&&&&●本版撰文&南方日报记者&钟琳&吴敏&&&&实习生黎金鑫&刘扬&&&&首发个人诗集&&&&王芗远:“布袋里的信仰这样组合挺有诗意”&&&&小学生诗歌节的“资深小诗人”王芗远的第一部诗集《布袋里的信仰》即将面世。首次出书对这位小诗人来说也有着非常浪漫的意味——“第一次纸上开花”。王芗远告诉记者,诗集收录了200首诗歌,以2010年—2013年这段时间创作的诗歌为主。这些诗歌当中除了极具纪念意义的比赛作品,也有他的“经典诗篇”。“其中的一首《大海》是我在2011年参加小学生诗歌节决赛时现场创作的,诗集中也有我早期的稚嫩之作,譬如《秩序》、《幸福》、《两只鞋》,大家最熟悉的《夏天到了,春天还没来》也在诗集里面。”&&&&“布袋里的信仰”这个名字源自王芗远的诗意萌生,也是他情有独钟的诗歌题目。“关于这个名字,也是写诗的时候突发奇想冒出来的念头,‘布袋里有什么,是信仰么?’觉得这样组合起来很特别,也挺有诗意。这也是我一首诗的题目。到了后来我也不去纠结诗集名的问题,就用了这个挺特别的组合。”王芗远说。&&&&一直将诗歌视为个性表达的王芗远,写诗的时候很随性,诗歌都是他自发性的表达。“其实我写诗不用花什么时间,十分钟以内就能解决,写完后我也不喜欢去改。也不会去刻意模仿,只是希望能写自己的感受,完全自我的。”&&&&小诗人首次结集出诗呈现了其创作成熟的一面,但也有读者为他的诗歌创作提出意见——诗歌比较零散,完整度不够。对此,王芗远的回答很从容:“我觉得挺完整的,每一次写诗我都没有迷路,安全回到了家。”&&&&目前,小芗远已经不满足于写诗,他正在尝试创作童话。“我现在正在写童话故事,不过不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去写,我是当成散文、诗歌那样去写的。书名叫做《世界如此美好》,已经写了十几篇了。我会为不同的自然景观写一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的本质表达出来。这并不是些小儿科的东西,写太阳也不只是太阳公公之类大家约定俗成的想象。”&&&&参加国际性诗歌节&&&&朱夏妮:成为鹿特丹诗歌节年龄最小诗人&&&&另一位小诗人朱夏妮的诗歌之路已经延伸到国际性诗歌节:参加鹿特丹——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节。据悉,鹿特丹国际诗歌节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诗歌节,聂鲁达、布罗茨基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及中国诗人北岛、杨炼、西川、翟永明等人都曾获邀参加。&&&&此次活动遴选出来参与交流的诗人共20位,作为00后代表的朱夏妮是其中年纪最小的,也是唯一的中学生代表。朱夏妮将和其他诗人一起,各自选自己的诗歌翻译成英文,并连同个人简介、本人近照及原声朗诵音频一并发布到网上。“夏妮选的是《耶稣》这部作品,她是参赛者中年龄最小的。”夏妮的爸爸朱又可告诉记者。&&&&夏妮的年龄虽小,但是她的经历已经非常国际化了。“夏妮是从参加小学生诗歌节开始正式写诗,但她最早写诗是在四五岁的时候。当时有两个意大利人,一个意大利杂志的主编,一个纪录片导演,他们到中国访问,请我当翻译,我们去吐鲁番的时候带上夏妮。这位意大利的杂志主编每到一个地方一定是相机不离手、笔记本随时记,夏妮看他在记东西也跟着记,后来我发现她在车上写的歪歪斜斜的几行其实就是诗歌的方式,大概写的是戈壁滩、公路、葡萄……”&&&&无独有偶,夏妮的诗集也将在7月面世。“前两个月,北京的东方出版社决定出版夏妮诗集,名字就叫《初二七班》,这是她现在的班号。收录了她从初一开始到今年5月份的诗歌,按照时间排序;还有一些她在初中之前写的诗歌,就按照倒叙的方式来编,诗集最后一首是她第一次参加小学生诗歌节的那首诗歌。现在书在设计中,最迟会在7月初出版。”朱又可说。&&&&《人民日报》发表“致意童年”专版&&&&“希望孩子们的纯真表达为成人带来冲击”&&&&“我们致意的不但是孩子们的童年,还是人人皆有的童年情怀,希望孩子们最纯真的表达也能为成人带来冲击。”在刚过去的六一,《人民日报》用一组小学生诗歌节选手的诗歌向童年致意。其中包括小朋友孟昱安的《爸爸和烟》、刘舒婷的《石头的眼镜》、向宏儒的《大地的嘴巴》等等小诗人的作品。《人民日报》文艺部文学编辑室主编董宏君表示,致意童年的范围并不只针对孩子,对成人也是一种唤醒。&&&&在《人民日报》的“致意童年”专版中,除了选择来自小学生诗歌节的组诗,还有一组成年人创作的散文随笔。说到童诗董宏君是这样理解的,“童诗的表达最接近孩子们的想象力,用童诗彰显不泯童心是最好的方法。当我刚看到这些儿童诗歌时,完全被他们的想象力折服,都是干干净净的感觉,把所有污秽和花哨清扫,很纯净。尤其是《爸爸和烟》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为什么选择儿童诗歌而非儿童作文?董宏君认为,同样是文字表达,诗歌的灵动是对想象力最大的考验。“首先我们认为诗歌这种形式离文学更近,另外,儿童作文中有较多成人化的表达框架和价值观体系,它太讲求技巧,其中的思维训练、价值养成等方方面面都不是孩子最初的想法,另外作文的严谨、严肃和限定性的确没有办法让孩子们的想象完全释放。”&&&&“近年来,诗歌的写作有重新热起来的势头,投稿诗歌作品的人越来越多。这点让我们印象很深。但儿童诗歌的干净纯真和成人的作品真的很不一样,《人民日报》的受众面虽然不是孩子,但是我们希望家长能将这些童诗带回去给自己的孩子看,更希望其中的童心能打动和改变成人朋友。”董宏君说。&&&&每周之星&&&&黑板&&&&作者:广东省佛山顺德红旗小学一年级(1)班&廖卓聪&&&&指导老师:赖雪玲&&&&如果,&&&&我是一块黑板,&&&&我就不用抄作业了。&&&&作业都在我身上。&&&&点评:这首诗一定能引起许多孩子的共鸣,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总是让人意想不到!&&&&蛀牙&&&&作者:广东省佛山顺德红旗小学一年级(1)班&曾津辉&&&&指导老师:赖雪玲&&&&蛀牙像座黑房子,&&&&我是一条小蚜虫。&&&&牙房子里大又黑,&&&&牙房子里臭又宽,&&&&可我很喜欢!&&&&点评:小朋友真是天生的幽默家,多黑多臭的房子也不怕,为什么?因为孩子能很轻易地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它会怎么样”,这样就很体谅蚜虫啦!&&&&手枪家&&&&作者:广东省佛山顺德红旗小学一年级(1)班&吕钊华&&&&指导老师:赖雪玲&&&&我愿我的家,&&&&就在手枪里面。&&&&我就是&&&&那颗准备发射的子弹。&&&&看到坏人来了,&&&&就打他!&&&&点评:这几位小朋友都有“变身”的本领,在他们的诗歌里没有拐弯抹角,而是充满直接而天真的言语,像子弹一样击中我们!&&&&彩笔&&&&作者: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永康小学六年级&李晓淇&&&&一排彩笔静静躺着一声不吭&&&&颜色一如既往的绚丽&&&&我用它们画梦想&&&&纸上出现一道道笔痕&&&&上面立着一座彩虹桥&&&&鬼使神差般我又画了大海&&&&两道风景看上去并不融洽&&&&桥与海并存&&&&这应该是我想的人生&&&&手肘轻移&&&&却不想打翻了墨水&&&&大片的黑色渲染着画纸&&&&轻叹&&&&本想伸手拿新的一张白纸&&&&才发现纸早已无&&&&我就拿着画笔&&&&呆呆地坐在那里&&&&点评:不得不说,这首诗令我惊叹。不仅是一幅幅画面随着诗行在我眼前展开,更多的是一个生动的作者的形象。我不想用哲思这样的字眼来描述这种感觉。这不仅仅是一首描绘梦想与自省的彩色之诗。&&&&蘑菇&&&&作者:广东省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五年级&蔡祺峰&&&&&指导老师:李锦兰&&&&是哪个冒失鬼&&&&留下的降落伞?&&&&是哪一位好心人&&&&修好的避雨亭?&&&&是哪一辆巴士&&&&停靠的公交站?&&&&哈!看到那一只褐色的&&&&蚂蚁了吗?&&&&这里是他约会的地方&&&&他可真会找&&&&点评:短短数句,有故事,有悬疑,更有令人惊叹的答案……言语天真,回味无穷。诗之于孩子就应该是这么简单,好玩。&&&&采草莓&&&&作者:广东省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四年级&吴羽芯&&&&指导老师:叶才生&&&&在辽阔无垠的莓园&&&&交头接耳的草莓在唱歌&&&&“咔咔……”&&&&剪茎的刀子发出声音&&&&大大的&&&&圆圆的&&&&酸酸的&&&&吃下的草莓时不时&&&&喷出有颜色的眼泪&&&&我想&&&&要是它们被吃掉了&&&&会伤心&&&&我又想&&&&要是它们没被吃掉&&&&会更伤心&&&&点评:我想啊,被如此之诗描绘的草莓真是太幸福了!为了如此的体贴,为了哭出“有颜色的眼泪”,不被吃掉真是悲伤的事!&&&&点评人:知名诗人&巫小茶&&&&【周末亲子好去处】&&&&来英国文化嘉年华,&&&&过个不一样的父亲节&&&&DIY亲子工作坊——&&&&亲手制作礼物送给爸爸&&&&父亲节,&&&&和爸爸一起参加公益爱心行动&&&&最好的父亲节礼物——&&&&陪爸爸聆听“爱的故事”&&&&来英国文化嘉年华,&&&&过个不一样的父亲节&&&&熬过连绵的雨水,还有什么能比在阳光下看英国乐队演出、品尝英式下午茶、体验正宗英伦风情更舒爽?本周六广州英国商会将组织文化体验日,英式佳肴、乐队、游戏、足球约定你!更有五星级酒店招待券、往返伦敦飞机票等奖品。别忘了一家人都带上好玩的帽子,参评“羊城最佳帽子奖”。&&&&时间:6月15日(周六)11:00-18:00&&&&地点:白云区同和路983-3号(近南湖游乐园)&&&&温馨提示:现场购票即可参加活动(10/儿童20/成人),有车位,可带宠物。&&&&DIY亲子工作坊——&&&&亲手制作礼物送给爸爸&&&&爸爸和孩子有多久没坐在一块玩游戏?上一次孩子对爸爸说“我爱你”是什么时候?周六请来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让父亲带上孩子,一起听关于“父爱”的讲座,共同制作小卡片及环保礼物。&&&&时间:6月15日(周六)9:30-11:30&&&&地点: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海珠分馆(海珠区滨江东路樱花街18号)&&&&咨询电话:020-&&&&父亲节,&&&&和爸爸一起参加公益爱心行动&&&&你知道吗?动手制作一片四叶草,就能为一位特殊儿童送去祝福。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少年宫联合邀请你参加世界儿童融合艺术展·广州站开幕式爱心行动——你同家人的心意将会和千千万万承载祝福的四叶草,一同从空中撒下,让活动现场充满温情和美好。&&&&时间:6月16日结束征集&&&&参与方式:&&&&1.登录新浪微博@广州少年宫特殊教育中心,查看四叶草制作方式;&&&&2.将制作好的四叶草送件或邮寄至广州第二少年宫美术学校。(地址:珠江新城华就路273号广州市第二少年宫美术学校(306室);收件人:关燕棠;邮编:510170;电话:020-。)&&&&最好的父亲节礼物——&&&&陪爸爸聆听“爱的故事”&&&&爱是人类最复杂的情感。父亲节当晚,谭盾将带领广州交响乐团,用四首乐曲讲述人生不同阶段,关于“爱”的故事。起伏的音乐,深刻的抒情,相信一定会为家人带来“活着”“爱着”美丽而柔软的体验。&&&&时间:6月16日20:00&&&&地点:星海音乐厅(越秀区晴波路33号)&&&&购票方式:登录“广东文化票务网”即可购票。&&&&更多精彩亲子活动,请关注微博/tonglelegz,或微信tongleleapp。
document.write('');更新: 6:00:42 编辑:fengyefy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连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生命成为人最重要,最宝贵的载体。船主与漆工的故事里隐含着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你的...
本类推荐/最新更新
(11-15 08:53)
(11-15 07:57)
(11-15 07:54)
(11-15 05:55)
(11-15 05:52)
(11-15 05:51)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课前思考和教后反思
23:02:47&&&&&&&&标签:
  课前思考:两诗有很多的共同之处:都是写秋景,诗中描绘的具体事物也有相同的,如&霜、枫&。 两诗所描写的景和抒发的情都与作者的生活息息相关,表达的,却是迥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内心世界。教学时,可以两诗同步教学, 对比领悟诗情,感觉效果会不错。
  课始,出示古诗两首。很多学生已经会背,所以初读节省了很多时间。学生交流反馈,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意思。还有哪些诗句意思没读懂,请提出来。这一环节很重要,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可以事半功倍。根据学生的问题,定向,讨论。学生提出的大多是字词方面的问题。结合字理,进行识字,顺便疏通诗句的意思。学生的焦点问题之一:&愁&,重点指导:拆字组合 启发学生灵活识记:看到天大旱,田野里的&禾&苗像被&火&烧焦一样,农民&心&里很&发愁&。学生既掌握了字形,又掌握了字义。理解诗句意思,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远上寒上石径斜&让学生在图上看图理解,&白云生处有人家&让学生通过插图理解。可能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课后思考:
  《山行》与《枫桥夜泊》除了个别生僻的字意,学生基本能读懂。但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激发学生情感。通过诵读我让学生快速进入诗中意境。教学时利用图画,使图文对照了起来,看清了图,也就理解了&石径斜&、&白云生处&、&枫林&和&红于二月花&等,同时引导学生再看一看两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我们再来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能不能在诗中找一找原因。(一爱一愁)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我们再来读一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你能用朗读表现吗?(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老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也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通过高声吟诵,学生敞开了心扉、倾注了热情,与诗人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让学生真正享受到诗歌带给他们的快意!
  反思:
  今天,我和学生一起品读、赏析《枫桥夜泊》描绘的画面,领略诗中悲凉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正如备课是预设的一样,学生们不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而且理解了诗的意思,领悟了诗人凝重孤寂的思想感情。可是就在理解诗意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对于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作者描写的是深秋夜晚的景。可有个学生却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清晨的景。&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我让学生讨论,得出这首诗是诗人在深秋的夜晚泊船枫桥边,感悟了整个夜晚的景色,只是在具体描写是作者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看到的景物,然后追忆夜晚的景色以及听到的钟声,这是诗中特有的一种时空景,而正是这种时空景才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凝重惆怅的情感。
  运用对话的方式,尊重学生的独特视角,但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引导的职责。此时教师的引导更重要。因为小学生作为特殊的生命群体,受自身的认识水平、生活阅历、知识积累的局限,理解判断能力不会很全面很深入,所以教师巧妙地引导必然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生成更精彩的&对话&。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辨的时间,鼓励、引导学生深入的读书、思考、辩论,使学生对文本的画面、文字、已经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让对话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课后反思:
  教学《山行》这首诗,我先引导学生解释诗题,并且简单地介绍了被称为&小李杜&的杜牧,激发学生对作者的敬佩之意,使他们产生想学习这首诗的强烈愿望。然后就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观察文中插图来初步感知诗句的意思,力求读懂诗的基本内容。从学生自学的表现来看,难不是难在查字典,而是难在查了字典后,不知道如何选择字词的义项,也就是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能力有待加强。
  指名请学生起来朗读这首诗,请同桌进行点评或者比赛读。这两首诗读得正确、流利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问题,而引导他们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音韵之美却是比较困难的。熟读的基础上,我请学生把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他们提出了&斜、生、坐、于&这几个词需要帮助,我的心里暗暗高兴,小家伙们还不错嘛,善于发现问题也是一种优秀的学习能力。及时表扬了刚才提问题的几个同学,接着尽量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解这几个词。扫清了理解障碍之后,请表达能力比较好的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意,效果还是挺好的。
  课后反思:
  本该花二课时的,但最终共花了三个课时,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理解了《山行》《枫桥夜泊》两首古诗。学生的学习意境很重要,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顺利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学生很爱古诗,那我就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熟悉的诗人及诗作。通过学生收集汇报,了接了诗人张继多愁善感的诗风和诗作的背景,对学生理解诗的意义和理解诗人的情感很有帮助。学生都喜欢读古诗,脑子里也记了不少古诗。当我问记得哪些古诗,愿意诵读给大家听吗?学生非常踊跃,课内外的古诗朗读了不少。但是针对三年级的年段特征,我必须涉及到诗意的理解。如何做到不着痕迹,使学生感悟诗意?我费尽了心思,范读,看图,激发各种形式的读&&可是快到下课,除了查了课外书的学生,其余学生几乎不会开口,我只有将诗意逐句讲给他们听,不一会,全班大部分学生都会了。唉!不知道这是我的悲哀,还是新教法重感悟的悲哀。
  课前思考:
  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则可以利用两首古诗的异同来展开,从而渐进教学目标:
  一、景色入手,疏通诗句
  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两首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资源相同,如果巧妙利用再结合查找字典进行疏通诗句的教学自是事半功倍。
  二、由情及景领悟意境
  疏通了诗意,和诗人的距离近了,此时可利用两首诗的异,使诗人的情感通过景色的不同再度升华。
  、我们再来看一看两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
  、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能不能在诗中找一找原因。(一爱一愁)
  、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我们再来读一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你能用朗读表现吗?(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
  、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老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也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怎样将这一爱一愁读出来,自己试一试;找一位同伴,把一爱一愁表现给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讨论。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回答能有一定的深度吗?更何况是对古诗文的体会、感悟。根据&合作互动& 的原则,教学中改变了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交流等环节,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使学生全面深人地感悟,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在《山行》的教学中,正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如此有滋有味。
  、教给学生多样的感悟方法。
  要使学生通过学古诗文,既受到文化熏陶感染,又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这就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研究,去感悟。(1)多层次的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朗读和背诵在古诗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古诗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朗读和背诵的训练指导,给学生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读成诵&之目的。(2)要求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在古诗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运用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学生对&寒山&&霜叶& 的理解,他们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使自己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来源:网络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奥数关键词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第十四周曲兆凤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8页免费13页免费19页免费12页免费20页免费 1页免费10页1下载券2页免费4页4下载券4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页免费
第十四周曲兆凤|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考后反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