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秋色两相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请写一段文字,描写这幅画面。(150字)

  ②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③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略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秋八月,张孝祥离开湖南长沙,到达湖北荆州(今江陵)任职。
  这首词是他在赴任途中所作。词题一作“阻风三峰下 ”。词句亦稍有差异。他在给友人黄子默的信中说 :“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的黄陵山。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庙,故称黄陵庙。可见孝祥在赴任途中曾为风浪所阻,然而他的用意不是在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 ”。因此词人倾注了浓烈的主观想象色彩。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 。”起两句写舟泛湘江一路行来的景色。只写“一船明月”、“千里秋江 ”,其他美景堪收、旅怀足慰之事,下必细数。以下转入黄昏阻风情事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象鱼鳞般的波纹 。这种浪漫主义手法 ,把现实与想象,幻觉心理与时空变化,非常和谐地描绘在一幅画面上,使人感到似幻似真,从而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
  下片借景抒情。“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面对风遏行舟的情况词人此刻的心境,犹如苏轼《定风波》词中所写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样泰然自如。不过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切望风向转变。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
  结尾以“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两句收结,别具情味。《霓裳 》,即《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歌舞曲。“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市城西,面临洞庭湖。这里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这种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所独有的想象。后一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张孝祥一生英才奇气,如果说在《念奴娇?过洞庭》词中以“吸江酌斗,宾客万象”的豪迈气势,使南宋魏了翁为之倾倒 ,盛赞此首“在集中最为杰特”(见《鹤山题跋》卷二 )。那么在这首词中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奇幻的艺术想象,同样显露出他的杰出才华和独具的词作风格。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教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18.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19.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
&&&&&&&&&&&&&&&&&&&&&&&&&&&&&&&&&&&&&&&&&&&&&&&&&&&&&&&&&&&&&&&&&&&&&&&& 。
20..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 &&&&&&&&&&&&&&&&&&&&&&&&&&&&&&&&&&&&&&&&&&&&&&&&&&&&&&&&&&&&
&&&&&&&&&&&&&&&&&&&&&&&&&&&&&&&&&&&&&&&&&&&&&&&&&&&&&&&&&&&&&&&&&&&&&&&& 。
科目:高中语文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南宋)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
洒酣耳热现文章,惊饿邻墙,推倒胡床④。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叉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
②束缊(yùn):捆乱麻做火把。
③元:通“原”。&
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①下列对洞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缢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出连夜行路的情景,紧扣小序中“夜”字。&&
B.“天寒路滑马蹄僵”,既写出天气恶劣、行路之难,又衬托出王迈为人热情。&&&
C.“酒酣耳热说文章”,酒宴上作者与朋友不话别却谈起文章,作者构思巧妙。&&&
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的王迈鼓掌大笑,与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②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作分析。&&
这首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00字左右)
科目:高中语文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11分)
纳兰容若②
江南好,城阙沿嵯峨③。故物陵前唯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注:①忆江南:词牌名。②纳兰容若:清代著名词人。此词为其跟随皇帝至南京 时所做。③嵯峨(cǒu é):高峻
(1)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江南好,南京城门两边的望楼依旧那么巍峨。
B.词的第二句使用了倒装句式,并形成了对仗。
C.只有石马和铜驼的存留还能带给人一丝惊喜。
D.夜深人静,仿佛仍听到当年《玉树后庭花》的歌声。
(2)词中的“尚”和“唯”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这首词与刘禹锡《石头城》(山转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诗主旨相同,手法有异。请结合这两个作品的具体诗句,从主旨或手法中任选其一,进行解说。(5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0年北京市东城区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
题型:诗歌鉴赏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一剪梅(南宋)刘克庄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洒酣耳热现文章,惊饿邻墙,推倒胡床④。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叉何妨!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束缊(yùn):捆乱麻做火把。③元:通“原”。&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小题1】①下列对洞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束缢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出连夜行路的情景,紧扣小序中“夜”字。B.“天寒路滑马蹄僵”,既写出天气恶劣、行路之难,又衬托出王迈为人热情。C.“酒酣耳热说文章”,酒宴上作者与朋友不话别却谈起文章,作者构思巧妙。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的王迈鼓掌大笑,与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②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作分析。&&【小题2】这首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00字左右)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4届北京市高一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1]贺铸,北宋著名词家,才兼文武,惜一生沉郁下僚。晚年退居苏州,住在横塘附近,本词当为其时其地所作。
1.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上片写情之间阻,下片写愁之纷乱;表面似写相思之情,实则以抒发郁郁不得志的“闲愁”为主。
B.上片“但目送,芳尘去”,是说虽然佳人没来,自己又不能去,但是自己目送芳尘离去,感觉也十分美妙。
C.“锦瑟华年谁与度?”是说美好的青春与谁共度?点出盛年不偶,必致美人迟暮,暗合自身不得志的遭际。
D.“飞云冉冉蘅皋暮”是回忆和佳人初次见面的情景,而“彩笔新题断肠句”则表达久等伊人不来,提笔伤痛之情。
2.本词下阕末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试加以分析。(3分)写作文100字左右满载一船秋色 平铺十里湖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这个画面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写作文100字左右满载一船秋色 平铺十里湖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这个画面
写作文100字左右满载一船秋色 平铺十里湖光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请用第一人称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这个画面
请问要几年级的水平?2009年北京高考语文卷古诗词《黄陵庙》赏析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张孝祥在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任职。很短时间就另有所任,准备离开湖南,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的黄陵山,遇风受阻,写了这首词。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黄陵庙,在今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畔,它的来历是一段美丽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死于苍梧,葬在江南的九疑山。《水经注·湘水》等又先后将故事发展成为娥皇、女英,因为追星舜帝,溺于湘水之中,这样就给原来的传说加深了爱情与悲剧的色彩。后世人们更将湘竹上面的斑斑点点,想象成为二妃远望苍梧,临江恸哭的泪痕。古代当地人民由于同情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的不幸遭遇,给她们修了这座祠庙。但这首词与凄美的爱情无关,只是表达一种随与而安的人生哲学。
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停船在江上的所见与感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开头两句,写风浪未起时的景色。“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作者环顾四周,山色浓郁苍劲,万物生机勃勃,红黄艳丽,硕果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这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美丽的秋景倒映在平静的湖面上,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平铺十里之外,真令人心旷神怡,人如在画中。此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
  “波神”二句采用拟人的手法,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时写的天气乍变微风初起时的湖上景色。按照当时作者已经耽搁了几日的情形来看,当时的风浪应该很大。这时有经验的船工势必要抛锚停舟,采取应急措施,因为这霞光辉映,“鳞鳞细浪”过后,将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天气。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用“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明风波骤起,真可谓“五岭逶迤腾细浪”,真是妙笔。
下片写停船后作者的心里活动。“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虽然他期待着美好的明天,但对今天的“露宿”表现出依然的乐观。“水晶宫里奏霓裳”,“水晶宫”,俗谓“龙宫”;“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著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是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国音乐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实在是奇妙。龙宫既然奏起了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船可以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本词写航船遇风受阻的情景,写景、抒情,乃至对“明日”的设想,着笔轻松,无半点沮丧之处。全词语言浅易而意境幽雅,读来只觉作者对山水无限热爱,却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让人想起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豪迈胸怀和苏轼《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心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语文版七下《西江月》表格式教案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语文版七下《西江月》表格式教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0:44:4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语文版七下《西江月》表格式教案.DOC
官方公共微信沪教版语文八上张孝祥《西江月》word教案教案版本,沪教版,word,语文上,WORD,语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沪教版语文八上张孝祥《西江月》word教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铺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