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是干什么工作的工作怎么样 揭秘编辑是干什么工作的工作的真实情况?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习近平与知青好友在“三间房”前合影谷溪/摄于1973年《曹谷溪:关于一张照片的回忆》2013年1月3日,中国驻卢旺达大使舒展,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说,他在《新华网》上看到一张习近平1973年在延川插队期间的合影照片,要我辩认另外三个人是谁。舒展在1969年1月从北京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插队,与习近平插队的梁家河村地界相连。他曾是县革委会通讯组“农村通讯员学习班”的学员,在通讯组学习半年之久。那时,我是通讯组组长,于是我们成了朋友。舒展的询问,才使我在《新华网》上找到了那张照片。照片上的四个人,我一眼便认出,中间的两个是习近平和陶海粟。左右两个人非常面熟,但一时想不起名字。1970年的延川县城,中间窑洞即为“三间房”陶海粟也是北京来延川插队的知青,他是清华附中的高才生(高中)。1973年他已成为共青团延川县委书记。他对习近平非常关心。他抽调习近平为“路线教育工作队”队员,进驻冯家坪公社赵家河村。陶任队长,习为队员,陶是挂名,习是长驻。陶海粟给我说过,有一回他去赵家河,见习近平正翻修一个旧厕所,陶说:“这活太脏,你干不了。”习说:“这个厕所年久失修。”据笔者考证,习近平在这个村修了第一个男女分开的厕所。据我所知,习近平在延川插队时,还创造了一个更重要的第一。1975年9月20日,《延安报》(当时为《延安通讯》)整版发表了我撰写的长篇通讯“取火记”。时任梁家河村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在梁家河点燃陕西的第一个沼气池。一场始料未及的沼气革命,在延川全县蓬勃展开,陕西省在这个县召开了全省沼气工作现场会。2013年1月6日,我接通了陶海粟在美国的电话。他说,舒展说的这张照片,是他珍藏多年的一张照片。他曾用这张合影制作成生日卡,送给了习近平。据陶海粟回忆,这张照片是1973年在延川县革委会二排的那道矮墙前拍的。左一是雷平生,现为北京协和医院药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导师;右一是雷榕生,现为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副主任,他俩是亲兄弟,是前总参作战部长雷英夫的儿子,他们和习近平都是八一学校的同学,在梁家河插队时同住一个窑洞。那年,三人一块进城办事,留下了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是谁拍的呢?陶海粟说,我记得是谷溪拍的,还是原革委会通讯组干事石焕南拍的?现在记不准了。询问石焕南,他说:“1973年9月我已离开延川,那张照片我没有印象,我想是谷溪拍的。”经大家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2012年12月26日,《新华网》上发表的这张“习近平在延川”的照片,确实是我在40年前的摄影作品。那是我用延川县革命委员会仅有的那台价值180元的“上海牌”相机拍摄的。原照片为6×6cm的小方块,是我亲自剪裁,扩印后送给了陶海粟。后来陶海粟将这张照片制作成生日卡,送给了习近平。根据权威媒体报道,照片中另外三人的情况如下:左为雷榕生雷榕生,1949年11月出生。同弟弟雷平生与习近平同为北京八一学校学生,1969年1月13日又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插队,被分在梁家塌村。1973年9月上大学,先后在延安地区广播事业管理局、北京农业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工作,2010年6月退休。雷平生,1951年8月出生。同哥哥雷榕生与习近平同为北京八一学校学生,1969年1月13日又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插队,被分在梁家河村,与习近平住同一孔窑洞,1974年10月上延安大学。1977年毕业后在北京市科委营养源研究所工作,1983年至1995年先后在瑞士、法国、美国等国家学习和工作,获得法国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陶海粟, 1969年从北京清华附中到陕西省延川县段家圪塔大队插队,1971年被招聘为干部,曾先后任县团委书记和公社书记。1978年2月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工作。现为摩科瑞能源集团亚洲区执行董事兼中国公司董事。终于知道这张照片其他三人的真实情况了,大家以后不要再相信、不要误传微信圈里“四常委”照片了!德国优才计划| 诚邀编辑(全职或兼职)如果您擅长文字写作,熟悉德优原创文章调性,自信有才华与之匹配,我们可以为您提供一个最优平台,我们欢迎具有微信写作经验,或有文字功底具备快速学习力的人士加入(地域不限)。联系请带上作品添加微信号:europe2013,添加时请注明:应聘编辑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SCI大修是我们在发表SCI论文时经常会遇到一种状况, SCI给了大修还会被拒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因为是否会被拒绝跟给大修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是小修,这么问还差不多,毕竟众所周知,小修被拒绝的概率还是相对大修要低的。那么大修到底是什么,和小修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会遇到大修,大修要怎么修改,修改后被拒绝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咱们下面一点点来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投稿后的几种可能一般投稿后会有几种可能,分别是 直接拒稿、审稿后拒稿、修改后重新提交、 大修、 小修和直接接受。很多新手可能误认为给了大修(Major Revision),发表几率不高,甚至以为大修是拒稿,其实不然。我们可以看看SCI官方给出的初审全部审稿结果,主要有以下四种:1、Accept直接录用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少,几乎不会出现。2、Minor Revision小修相当于录用(但不保证100%),拿到小修就说明你得到了初审阶段审稿人对论文的极高认可。经过一些微调,比如,删节,扩充,调整结构,论证一些模糊的观点等等,论文基本都能发表。3、Major Revision大修相当于有一定的录用机会。编辑认可了论文的价值,但距离发表还有一定距离。相比小修,文章有更明显的缺陷,需要较大范围整改,或者后续添加一些必要的实验。4、Reject拒稿无情拒绝,可以去下一家期刊投稿了。但不绝对,有的期刊会要求作者拒稿后重投,同时给出修改意见,其实这就是变相把大修变成拒稿,显然,如果期刊给了修改的机会,那说明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对你的研究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如果在回复审稿人问题时做到有理有据,按要求补充实验修改论文,那么还是有非常大的机会被接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编辑是怎么审稿的?编辑初审是指编辑人员对分管专业或学科的论文稿件进行初步审查和评价,以决定是退稿、退修、或者送专家评审。一篇论文投到国际SCI期刊,编辑会对稿件由一个初步的意见或结论作者应提醒自己注意的是,多数编辑不会将不经仔细准备的稿件送交审稿人。稿件初审的要点和过程如下:(1) 审定稿件是否属于本刊报道范围;(2) 审定稿件本身形式是否合乎本刊出版形式,是否完整,如缺页、少图等;(3) 浏览全文,初步断定稿件是否属于科技论文的范畴;(4) 对比分析,初步确定稿件是否有一定的创新性;(5) 阅读摘要、引言和结论,大致了解文稿是否有发表价值;(6) 推敲正文部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初步辨别所述成果是否真实可靠;(7) 通读全文,找出表达上较大的毛病或指出论文主要组成部分有否遗漏。比如一篇不符合期刊方向的论文投稿过来,其下场是可以想象的,像这种情况,编辑就不用再浪费时间了,不用外审了,直接退稿,当然退稿信会简单解释原因,但都应该是通用格式,像这这种情况,作者不用太不爽,因为编辑并不是拒绝你的数据和/或结论,下一步很简单:就是再找一个合适的期刊,再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审稿人的审稿过程大部分审稿人都有自己的主要工作要做,期刊主编一般会给审稿人15天-30天的审稿时间,这段时间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1 审稿人忘记审稿或者在审稿时间内未完成审稿,期刊主编就要再邀请另外一个审稿人,再次等待审稿意见;2 两个审稿人的意见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或者其对稿件的推荐意见并没有很强的证据说明,这种情况下,编辑有两种选择:或做最后决定,或再找一个或更多的审稿人继续审,看是否能有一致的评审意见。所以,如果负责你论文审稿的审稿人,反馈比较顺利,不用一再重新找审稿人审稿,终审时间就会大大缩短。3 一审及意见反馈★直接接受:不需进行任何修改,接受发表原始论文,但很少有论文可以收到这个决定。★小修后接受:这个决定也称作有条件接受,表示论文需要进行一些细微的修改后就能被期刊接受,小修后接受的论文可能不需要再次经历审稿,一般期刊编辑会自己检查后做出裁决,不过,作者还是要记得“小修后发表”不保证一定会接受,还是要让编辑对你的修改满意才行。★大修后接受:当编辑认为论文需要大幅度的修改就会做出这个决定,作者在返还修改稿的时候需要附上给审稿意见的逐点回复,修稿后的论文也可能再送外审,通常会交给第一轮的审稿人,编辑也有权选择不同的审稿人,第二轮的审稿,有些期刊称作“再审稿”,结果如何是根据作者针对评审和编辑意见进行的修改还有回复来决定,如果作者没有完整回复所有的意见,那就有可能再有修改,甚至有可能会拒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改后重投:有时候编辑拒稿,但是愿意在作者进行修改的前提下接受重新投稿,这时候重投算是新的投稿,如果作者接受的话,必须先根据评审和编辑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在再投稿的时候附上含有前次投稿稿件编号以及修改说明的信函,编辑在检查修改后的论文还有相关信息之后,决定是否要将论文送交同行评审。一些新期刊比较喜欢这么做。★拒稿:直接拒绝,大部分的情况下,就算论文进行大幅度的修改,期刊编辑也不会考虑发表论文。一般来说,给出大修意见后,当作者再次返还的时候,审稿人依据作者的修稿以及问题回复,做出最后Accept还是Reject的最终决定,并反馈给期刊主编,然后主编也做出决定后,此时作者就会收到通知,注意:这是编辑的最后决定,审稿人或者editorial Board members只对文章是否录用做出推荐意见,最后的决定是而且一定是由编辑做出的,尤其是对于采取匿名审稿方式的期刊,更是如此。四 大修是什么?所谓大修(major revision)是相对于小修(minor revision)而言的。这两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修改幅度以及修改后的处理流程上。小修后接收的SCI论文往往只进行少量修改,而且修回的论文不需要再次接受同行评议,只需要期刊编辑进行一下自我检查,然后做出是否发表的决定。所以基本上拿到小修,被接受的概率就很高了。如果在第一轮评审拿到了大修,也不要太担心major revision其实代表了编辑对你的科研创新性、研究成果的认可。你的文章也大体符合期刊的范围和要求。大修后的SCI论文,在修回后一般会送交原审稿人审核,当然偶尔也有编辑会选择不同审稿人进行第二轮审核。大修期间,编辑那里会反馈一系列问题和意见。从几个到十几个都有可能。这些问题和评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都不会是友好,简单容易回答的类型。甚至有的还充满了攻击性。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有的审稿人对论文中的内容并不完全明白,所以就直接给了否定,这才是最要命的。而且大修稿件中的问题和意见往往并不容易三言两语就能解决,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修改。而能不能正确有效、态度良好地回复审稿意见,直接决定下一轮审稿的成功率。五 会从哪些方面提出问题?第一类 语言表达错误最常见:英文表达问题很多作者的研究创新性很好,论文的方法和结论也不错,但是较差的英语水平(尤其中式英语)却使得内容表达不清晰,无法将创新性最准确地传达给审稿人。而且部分审稿人会认为你对待 SCI 论文「不够认真」,上升为态度问题,这是学术上很严重的一类行为。拼专业:写作逻辑问题有些投稿者的文章整体行文没有逻辑,文章内容很散而且前后缺乏衔接。写SCI论文实际上跟“讲故事”的道理是一样的,主线贯穿全文,然后按照研究目的(引言)、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的顺序将“故事”叙述完整,这其中需要层层递进,前后接洽,且语言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并不是简单的数据罗列和语句堆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类 内容错误这类问题主要是论文本身的问题,包括摘要不够吸引人:摘要就是论文的门面,必须要说明「目前该领域研究大背景、小背景、研究缺口、以及你的论文对这个领域的贡献」, 四者缺一不可。如果一处写的不清楚,没让编辑眼前一亮,那么你的论文可能就危险了。此外还有论文的贡献不够大,创新点单薄。更严重的还有文章设计的缺陷:研究细节不清晰、结论过于夸大等等问题。如果你是第一次写论文,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严谨准确,课题设计天衣无缝十分科学。建议在目标期刊大量检索同领域文章,认真研读、学习,通过对比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第三类 “硬件”错误这类错误包括:论文内容与所选期刊主题不符合;文章中图表等格式问题。针对这类错误,需要熟读期刊投稿官网的Author Guidelines(作者须知)!正规的期刊会提供本刊接收主题和重要的格式要求,只要仔细研读很容易规避这类小错误。六 哪些原因会导致拒稿?1 技术原因涉及到稿件内容本身有缺陷(如统计学问题、方法学问题、结论不可靠等),一般需要审稿人及编委等专业人员才能识别。2 编辑原因一般是在编辑手里发现稿件有明显不符合要求的问题,直接拒稿,均不会送外审。根据 Springer 和 Elsevier 提供的数据,最常见的「编辑原因」无疑都指向了同一个原因:It does not fall within the Aims and Scope.不符合期刊的研究范畴或宗旨。而某个根据杂志社的反馈,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如下表是《Respiratory Care》杂志披露的最常见的退稿原因,也还是不符合期刊的研究范畴或宗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总结一下,大概有如下原因(1)超出期刊发表范围的论文: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发表范围,超出期刊发表范围的直接拒稿。(2)SCI论文重复率太高:重复率也是重复率。 如果重复率太高,则意味着你涉嫌抄袭,涉及学术不端,将被直接拒绝。(3)语言使用不当:SCI期刊往往只接受英文稿件。 如果论文中使用的语言与期刊要求的语言不一致,稿件将被拒绝。此外,过多的语法会导致论文的可读性差和被拒的可能性。(4)论文字数:虽然杂志对论文的字数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但如果字数与杂志要求的字数相差太大,也可能被拒绝。(5)论文格式混乱:几乎每个期刊对论文格式都有要求。之所以统一论文格式,是为了方便审稿人阅读。要知道期刊每天要接触的稿件很多,排版和重新审稿的精力并不多。 一般格式乱了,会被杂志直接拒稿。上述拒稿原因多见于编辑初审,而审稿人拒稿的原因,包括大修后拒稿的原因大体如下:(1)论文质量不符合投稿期刊要求的水平:SCI是国际权威期刊,但这些被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对论文水平的要求参差不齐。也就是说:一篇论文可以在SCI4区成功发表,但是如果发表在SCI3区,可能会因为论文质量问题而被拒。(2)实验数据不能支持结论:审稿人不会放过论文中的任何实验或数据。他们会根据实验步骤一步步操作,看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数据库是否真实,实验结果是否不真实。有说服力的。(3)论文的创新性:对于SCI论文来说,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缺乏创新文章发表在SCI上的概率很低。(4)找不到审稿人: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冷门的专业论文中。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您在投稿前推荐几位同行评审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 遇到大修怎么办?要操持正确有效且良好的心态来进行修改和答复,因为这直接决定了下一轮review的成功率。因为major revision并不能保证修改了就一定被接受。也经常会出现因为不重视修改,草率回复修改意见而直接被拒稿的情况。所以,major revision考验的主要是态度、勤奋和辩论能力。(1)要精读并彻底理解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意见。如果有些问题不理解,可以询问导师或者学长,或者去请教在本领域内有过成功发表经验的人。只有彻底理解了审稿人的意见,才能够正确合理地回复。(2)一定要按照审稿人给出的问题和意见逐一进行解答和修改。一般大修会常见三类问题:创新性、方法学、意义类问题;技术性问题;非技术性问题。技术性和非技术性问题相对来说是比较好解决的。对于技术性问题,如果是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那么可以把实验方案进行大整改。要是非技术性问题,例如语言语法表达问题,那么还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这个请人帮忙润色。不过这不是长久之计,最好还是自己尽快提升语言水平。创新性、方法学、意义类问题就比较难解决了,审稿人可能会质疑你的创新性不足,或者是觉得你的某个环节思维逻辑不够缜密,没有达到审稿人心中的预期。遇到这样的问题,审稿人若给出了可行的方法,那么直接按照审稿人的方法修改;如果审稿人给出的方法不行,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是不会修改的,而是要和审稿人进行沟通”,说明你的方法是合理有效的,要注意态度和礼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一定要写好回复信。回复信中需要明确指出修改的地方并且要逐一回答审稿人提出的问题,做到清晰明了,让杂志社主编看到回复信后就知道你认真修改过了。要注意的是,论文修改完成,你还需提交回复以下文件(1) 提交论文修改说明(Response letter)。Response letter中要把审稿人提出的意见按照顺序并写好编号抄写列举出来,针对每个意见都要作出一一回复(小编建议大家可以把每个建议都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记,方便区别),不要忘记解释修改的内容,标记好修改的位置。(2)提交original manuscript和marked manuscript,以便审稿人对比审查是否按其要求的审稿意见对论文做了相应修改。(3)提交一个类似于cover letter的文件(response to reviewers)。这里主要是回复审稿人给出审稿意见的一些客套话,比如在开头的部分加一些礼貌的语言,感谢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审稿人的辛苦付出等。对审稿人提出的每一个意见都认真对待,回复的语气态度要诚恳,不要和审稿人意见发生冲突,尽量不要和审稿人进行争辩,否则拒稿几率会大大增加。最后,注意把握提交返修稿件的时间。如果提交太早,审稿人会觉得我们修改不认真,但如果提交太晚,审稿人会觉得我们拖延很不重视。一般期刊在反馈审稿人意见后,会要求我们在一个月以内修改并提交返修稿,那我们在收到审稿意见后的15~25天内提交返稿就可以了。但也有的审稿人会给比较长的修改时间,比如半年,这可能是因为要补实验,那么就尽快完成,不一定非要等到半年才提交。万一时间不够,提前和编辑和审稿人沟通,申请延期也是可以的,千万不要什么招呼都不打就把时间错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 sci二审拒稿的概率其实概率高不高并不绝对,也有大修后被拒稿的情况出现,有可能是作者实在无法修改到满意的程度;也有可能不见得是文章本身的问题,尤其是已经按照修改意见大修后的文章,有可能是杂志社有其他的安排或是特殊情况,或者期刊已经有了类似的论文发表了,都会出现拒稿。另外和编辑还有期刊有很大关系。有些期刊是明说了如果二审意见依然是大修就会拒稿,例如ChemNanoMat。没有明说的话就要看编辑对你认不认可,他看好你就会给你机会再修,修到审稿人满意为止(当然也不排除为了审稿周期看上去好看,二审给你拒了)所以总得说来,大修后被拒稿是绝对这种可能的,但只要我们掌握上面所说的要领,是可以大大降低这种被拒稿的概率的。大修后依然有可能会有大修或者小修,只要不拒稿就有希望。就算被拒稿也不代表就完蛋了,完全可以换一本期刊重投,只要论文本身水平过得去,找对期刊完全是有很大可能发表的。本文转自村里的卡夫卡,内容仅做学术分享。更多学术资讯\论文润色服务\论文翻译服务 都在公众号【艾德思editsprin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编辑是干什么工作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