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位公司可以不让员工离职吗的问题?

劳动者正常离职的,不涉及劳动争议。劳动者此时一般会按照提前三十日通知用人单位的劳动法规则申请辞职。但如果劳动者在此时已经找好了新的用人单位,则新的用人单位一般会催促劳动者及时到岗,但原用人单位却有时会有意无意的实施拖延。遇到这种情况,劳动者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一、应聘时注意尽可能预留30日左右的离职交接期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会要求应聘的劳动者者明确到岗期限。劳动者不要因为急于离开原用人单位而将这个期限承诺得过短。只要条件允许,劳动者要尽可能将该期限明确为30日左右,且该30日的起算期限要从新用人单位确定同意劳动者入职之日起开始计算。当然,如果劳动者在应聘之前已经向原用人单位提出了辞职,则这个时间可以相应缩短。劳动者需要注意保存提出过离职的证据,否则会发生无法确定劳动者提出离职的时间是否符合提前30日的规定的情况。二、离职时工作交接前谈好离职办理期限劳动者提出离职时,要与用人单位一并谈好工作交接的要点及离职办理期限。这个期限必须是劳动者离职之日起计算30日以内的期限。劳动者要注意此项沟通中:1.确定交接或相关事项的完成时间为离职办理期限,不要仅以某个时间点为办理期限;2.对上述沟通进行取证。关于第1点,举例如下: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在xx年xx月xx日前完成关于事项的工作交接。关于第2点,劳动者可以通过邮件确认、录音或者微信沟通记录等形式完成上述取证。三、你的工作交接应该注意什么离职必然涉及工作交接。劳动者的工作交接要注意:1.提前准确;2.搞好关系;3.做好记录并留取证据。劳动者最好在提出离职前就做好各项拟交接工作的梳理。劳动者做好交接工作前的相关准备,有利于交接工作的顺利推进。只要用人单位不是恶意拖延,劳动者提前做好手头各项工作的梳理,有利于加快工作交接的完成。这里提醒劳动者,如果交接工作涉及与其他部门的配合的,建议提前与相关部门的同事搞好协调关系,虽然不需要直接明确自己要离职,但起码要对可能发生交接争议的事项提前做好沟通。劳动者的工作交接事项最好做出相应的清单,尤其对于重要文件或物品的交接不仅用人单位方有这份清单,劳动者一方也要持有。对于个人无法获取的用人单位的交接流程表格,劳动者要注意留存一份图片。交接完成后,在30日内,用人单位仍然不予办理离职的,劳动者可以发邮件反馈用人单位已经完成交接,并询问离岗时间。这个邮件注意留取证据。四、被恶意拖延办理离职手续的,劳动者如何应对用人单位恶意拖延办理离职手续,如果在30日法定期限之外的,则劳动者可以自行离职,不需要再配合用人单位继续提供劳动。劳动者拟取得离职证明等文件的,可以通过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的投诉获得。在30日期限内出现上述情况的,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发出催促函,或者请休年假、事假。用人单位仍然拒绝的,劳动者可以告知新用人单位上述情形,并表示自己愿意承担可能由原单位单方辞退的后果。如果新用人单位愿意接受此种方式与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并不在意,则劳动者可以据此离职。当然,这种离职,劳动者不能马上入职新用人单位,形式上仍然需要度过30日的法定期限。劳动者办理离职手续时尽可能以协商的方式解决,但如果用人单位故意拖延导致劳动者可能失业的,则劳动者需要及时启动法律程序,从各个角度维护自己的权益。即便属于30日内的恶意迟延,仍然对用人单位存在的其他违法行为,劳动者仍然有维权的重要意义。}

} ?>
1个回答
关注
摘要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处理方法如下员工有辞职的权利,公司不让员工辞职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者可以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双方约定的超过30天的提前通知期的规定,则在劳动者通知30天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解除。没有签订合同随时可以走人,但最好能留下工作到某日的证据,以便维护自己的权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补交社保,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还应支付经济补偿(法律规定详见《劳动合同法》第82、38、46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6、27条)。关键一点就是证据,需要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的证据。至于工作了多少时间,工资每月多少等,可以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由用人单位来证明,如果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将承担不利后果。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9-01员工不让离职怎么办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处理方法如下员工有辞职的权利,公司不让员工辞职是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者可以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没有双方约定的超过30天的提前通知期的规定,则在劳动者通知30天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或劳动合同解除。没有签订合同随时可以走人,但最好能留下工作到某日的证据,以便维护自己的权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从第二个月起支付双倍工资,补交社保,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还应支付经济补偿(法律规定详见《劳动合同法》第82、38、46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6、27条)。关键一点就是证据,需要用人单位有劳动关系的证据。至于工作了多少时间,工资每月多少等,可以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由用人单位来证明,如果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将承担不利后果。
“举证责任倒置”在劳动法领域广泛存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6、39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3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9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2条均有这方面的规定。工资支付凭证、社保记录、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考勤记录等均可要求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如果想全面维护合法权益,建议看一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和《社会保险法》,才能知道用人单位到底在那些方面侵犯了的权益,会使一生受益。亲亲~可以举报我女儿在棋牌室上班因力要生孩子老板不放已赞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可以不让员工离职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