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年还能40岁裸辞还是坚持吗?


“裸辞”,指的是还没找好后路,就断然辞职的决定。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过“裸辞”的不羁念头?
图源《2020职场人裸辞报告》
“裸辞”,已经是十分常见的职场选择了。曾经,打工人害怕被老板炒鱿鱼,现在的“裸辞青年”们,更擅长炒老板鱿鱼。
在豆瓣,有“裸辞”念头,或者直接付诸行动的青年们,至少有14万人,这个群体还在飞速扩张。 部分人眼中的辞职,可能是不满于低报酬、低发展空间而另谋高就的选择。在《裸辞群众小型交流组织》小组,却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一场“逆向裸辞”。
River深圳舆情分析月薪10k“准备回县城当月薪3000元的服务员”
裸辞4个月了,在远离闹市的家里修养,每天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除了没有收入,日子过的还可以。 上午接了个电话,约我去深圳面试,做我的老本行舆情分析,薪资大约10k+。其实我内心非常的沮丧,我是从深圳逃离出来的,之前在那5年,那种一线城市的日子我真的回想起来都会做噩梦。
很想拒绝去面试,想在家附近的便利店找个3000多块钱工资的服务员干着,我想在这不被打扰的小县城里活着。 但家人朋友都还是比较反对,认为我上了那么多年的学,居然去做服务生,太可笑了,也不值。 可是他们没有人能懂我独自一人在一线城市打拼的苦楚,真的太压抑太孤独了。
大黑骡子“央企裸辞,现在在麦当劳打工”
我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就像《凪的新生活》里一样,普通本科毕业,因为不愿意考公也不考老师,被家里亲戚挺嫌弃的。 毕业五年来一直在同一个行业里,算是比较努力了,跳槽到央企,收入也基本追上了进编制的同学们,而且岗位前景和钱景都很不错,终于成了亲戚眼中的上进分子。
但我太不快乐了,不仅是行业和岗位带来的不快乐。在每一个公司,都觉得跟同事相处有压力,自己根本调整不好,越被领导重视反倒越觉得压力大,辞职的直接原因就是被老板拉着周末连续开了两天会!连中午吃饭,同事间的闲聊都感觉在被不断消耗,特别累。
辞职后,跟老公度蜜月,回来就开始焦虑,但一直纠结着,不想回老本行,也是老公鼓励,索性从头开始,去学化妆,因为化妆是自己一直喜欢的事,到现在觉得没选错,不管怎么说,睡觉前看看化妆视频至少不会恶心,还挺开心的。 不过化妆师入行也很难,至今还没出师,钱已经投进去不少了,在家待着也不是个事,索性去麦当劳兼职。
而且作为讨好型人格,我很喜欢面对客人,客人也都喜欢我。面对同事也逐渐试着放开怼了,有点“刺头”的感觉了,以前遇到同样的情况肯定是自己憋着的,对自己的变化很开心。
千行“裸辞五次”
我是一个比较理想主义的人,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有意义了,觉得自己的能量已经被耗光了,就会想要离开。 过去十年裸辞4次,转行两次,每一次都在家待3~5个月。 这一次已经待了三个月了,也开始渐渐有点坐不住了,能想的辙都用过一轮了。可是我一直在跟自己说,淡定点,淡定点,你已经不是裸辞圈的新人了。在裸辞中我学到了一些经验:
1.将就只会让你在垃圾堆里找工作,然后浪费半年,一年的时间又回来面对裸辞。面试十分钟就让你明天上班的,无论说的多好听,都别去,那种工作只是去“增长社会见闻”的。 2.找不到工作不是我的错,现在找不到工作也不代表我就是个失败者。 3.学会认清自己的价值,学会与焦虑和解,学会忍耐和等待,学会锲而不舍,更加了解自己,这也许就是这段时间的价值了吧。
怯流年“疫情期间裸辞,玩了一年游戏”
20年公司裁员,本来就想离职就主动上了裁员名单拿了补偿,然后就开始在峡谷放飞自我, 21年春节回来开始找工作,深感就业环境差,海投就业机会渺茫,差点入职一家自己很不满意的公司的新设业务线,薪资税前11k*12。 还好自己沉住气多推了推入职时间,在入职的前两天收到现公司面试电话,一路绿灯入职, 22k15,在这里建议求职伙伴们一定要沉住气,一切都会好的。
01 裸辞青年为何如此“任性”? 大多数对于裸辞的讨论,集中在他们不计后果就匆匆决定的辞职行为上,但他们裸辞的去向,比裸辞行为本身更具争议性。 很多裸辞者渴望转行,甚至选择从热门高薪职业,转至低门槛底薪行业。
这种“奇葩选择”的归因,甚至可以追溯到高考那年。即将进入高校的学子们多数选择了金融、法学、医学、计算机等等热门领域,但大量毕业生涌入热门行业,市场原有的供需平衡被打破,后果之一就是“学历通货膨胀”。
在《令人心动的offer》中,知名红圈律所在数位法学毕业生中进行考核选拔,求职者丁辉屡次被打低分,最终没能留任,激起了观众的愤懑。 观众认为丁辉遭遇的不公源于他的二本学历,而其他求职者即使完成率远不如丁辉,也可以因为顶尖学院的学历而留下。 不少法学生也担忧,这个行业似乎只会给予“五院三系”等名校毕业生以机会。
另一方面,热门专业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社会需要哪个行业的人才,从业者的薪酬就会越高,就业形势就越好。追逐热门专业、热门职业,本质上说,是在追求社会价值的实现。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逆向裸辞”的青年面临社会的非议。
简单说明我辞职的想法后,我爸的声音带着一丝愠怒:“我就知道,你的能力不足以在上海立足”,“我是准备主动提出辞职的,不是被开。”我小声地嘀咕。
“你不要说那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你自己能力太差了,为什么别人都能坚持,你不行?”
“爸,我尽力了,但是我真的太累了。”我无力地为自己辩护。
“人是累不死的,你尽力了没有结果有什么用,我觉得你应该认真想一想你有没有实力在上海立足。”他的语气夹杂着严厉和自嘲,仿佛他最后孤注一掷的梦想终于失败了。
一位豆瓣网友在日记里写道。对于他们的“奇葩”选择,首先无法接受的是他们的父母。
海明威在《太阳照常升起》中,借格特鲁德·斯坦因小姐之口,将当时的美国青年形容为“迷惘的一代”。
彼时美国靠战争发财,但社会经济繁荣的同时,美国青年精神却极度空虚,他们渴望自由,在一直迷惘;他们打破传统的道德、社会秩序,过着“醉生梦死”的人生;他们“伴随着对理想的醒悟步入中年”。
逆向裸辞的青年们,在当代价值体系鼓励青年人激流勇进、迎合当下发展建设时,他们却决定“走下坡路”。他们的选择,看似是逆社会价值趋势的行为,实则是因为热门专业不但难找工作,而且课程听不懂、甚至没兴趣。
一些裸辞青年想到的解决办法是,改行到适合自己、自己热爱的行业上,重新做出这个迟到了几年的“正确”抉择。——甚至穷游、青旅打工成为他们的精神皈依地。
我当年辞职去旅行,不能不说带有逃离的因子。
这些年,逃离的话题始终经久不衰。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时而在沉重的压力下探出头来,憧憬另一种生活。逃离,成为走向别处生活的一种想象、尝试与实践,也像是一种减压手段。
一位名校毕业,曾从事财经工作的豆瓣网友写道。她裸辞旅行一年,在旅行的记录中,提及频率最高的词语是“自由”。 裸辞旅行者的经历中,另外一个常被讨论起的命题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上海世界五百强公司的麦克,裸辞后决定去旅行摆摊。
图源豆瓣
旅行摆摊时,麦克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观察形形色色的人与聊天上。又因为摆摊,他做过花店咖啡师、活动策划师、义工、收银员等等工作。 最让他体会深刻的是敦煌之旅,他说他是“带着信仰来到这里”。在敦煌,麦克做起了博物馆讲解员,结识了无数文化研究者和艺术家。更重要的是,他在“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奶奶那里感悟到了时代的精神和力量。
图源豆瓣
裸辞后的生活里,他最常被问的问题是“你还
有多少存款”,但没有人问他“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好像存款支撑不起的价值就不是价值。年轻人不相信自己能创造价值了,该是多么悲哀。 我太理解社会带给这届年轻人的压力和焦虑了,在这些浮躁中我们越发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我在浮躁中迎来了第一次重要亲人的离去,或许这是奶奶教给我的最后一课:一个人的一生能做的事情并不多,能做好的事情就更少了。”
逆向裸辞的风潮,映射的就是青年一代,对人生的意义越来越多的迷茫。 18岁那年,他们和父母在“爱好”与“未来”之间艰难抉择,如今他们依然在两者之间搏斗,一边要应对社会的潮流和经济的压力,一边试图追寻幸福和人生的价值。 “裸辞”,仿佛象征着新一代青年人“任性”的人生追求。人生如同围城,有的人想冲进去,“裸辞青年”想逃出来。
每个个体的博弈后,是时代交替融合的博弈。90后普遍变化的价值追求,显现的是个体化社会的整体转型。 学者滕树华认为,随着社会的分化,“经济不再是占据主导力量的社会评价,文化知识作为人力资本地位的提高,已与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三足鼎立”。
在自然经济时代,物质匮乏,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达成统一的共识标准。市场经济来临后,生产力飞速提升,社会的文明与包容程度增加,共识标准多样化。但一些选择仍然会被传统理性权威限制,后现代主义试图消解这种理性权威,于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彻底丢弃标准。 社会价值标准在暗中发生变化,职场中的劳动者感知到了人生价值意义的转移,他们逐渐提高对非经济因素的追求,想找到新的人生平衡。
02裸辞青年——比自由更多的是焦虑
十年前,我们关注的是90后的“裸辞”行为时,他们刚入社会、尚未成家,对薪资、团队满怀期待,裸辞更像是血气方刚的洒脱行为。
十年之后,90后的裸辞青年们,迈入30岁,依然还在裸辞的路上。 如果说当年的90后裸辞青年,是洒脱冲动的梦想家,那么如今他们做出的裸辞选择,则是一场壮举。 打开裸辞小组,抒发焦虑的帖子标题上,大多都带着几个关键词——“大龄”“单身”“女性”。
夜雨霖铃31岁,辞职四次
2019年底在一家做了四年的公司离职了。 一家德国公司,汽车零部件制造工厂,做了四年,岗位没啥变化,没晋升空间,薪资也很低很低。 13年毕业,中间有一年空档离职考研没成功。结果回来就撞见了疫情了。因为背着房贷,被迫随便接了一家offer马上开始工作。后来感觉制造现场太过危险,高温金属就在我眼前飞过去了,感觉还是安全重要,辞职了。
然后去了另一家公司,一个月内搞了四五次通宵连轴转,感觉快要猝死了,于是降薪去了下一家公司。 发现下一家公司管理我这个岗位都是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打听了一下,说这个部门的人基本上两三年就走了。 31岁找工作,感觉无比艰难。 裸辞青年们都在发问:“30多岁的普通人,都去哪了呢?”
2020年,武汉吉庆街胜利菜场《入驻须知》要求女摊贩不超45岁,男摊贩不超50岁,引发了社会的讨论。卖菜都拒绝大龄打工人,我们在职场还有未来吗? 这些年,职场年龄歧视的话题屡屡引起焦虑,“20岁程序员,30岁快递员;20岁人力资源,30岁卖保险”,看似段子的调侃背后,真实的案例绝非少数。
高技术含量的程序员岗位是首当其冲的。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他们是中国财富积累最快速的人群之一,计算机行业也成为最热门的职业领域。
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带来的却是从业者个人的“穷途末路”。 在以创新为导向的领域里,行业更青睐年轻的劳动力,一方面这些年轻人更能适应技术的更迭和市场信息的变化;一方面他们更能抗住996的工作压力。即使是中层管理岗位,不少公司也表示更欢迎年轻人。而30岁以上的从业者则提前迈入了“中年危机”。
提前进行的“中年职场危机”不止存在于互联网行业。以年龄为限制“自然淘汰”掉老员工,更换“新鲜的血液”,以及是职场人力资源输入的普遍手段,它本质上是在享受中国庞大人口基数下的“人口红利”。 但“人口红利”正在飞速降低。
《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2022年中国将由“老龄化社会”成为“老龄社会”。吃着人口红利的市场与现实直接的矛盾,最终还是由越来越多的大龄打工人背负。
华夏人寿此前发布《鼓励管理干部停薪留职自行创业的通知》,“鼓励B类及以上干部(尤其是年满45周岁以上的),经批准可选择停薪留职自行创业,期限不超过3年。”被指实则变相裁员,裁员的对象即大龄职员。
被嫌弃的大龄打工人被隐形排挤,他们被迫离开原岗位,或者在看不见未来的工作中主动离开。他们扩大了裸辞群体,但是因为年龄歧视而辞职的他们,也因为年龄歧视再陷入找不到工作的僵局中。
这样进退维艰的僵局,构成了弥漫在裸辞者中的焦虑氛围。
老龄化和资本压榨带来的沉重影响在日本社会表现的尤为显著。日本政府报道,有超过百万的日本人长期蹲守在家,与社会隔离,拒绝工作,也拒绝与人交流。他们被称为“蹲族”、“蛰居族”,其中15-39岁的年轻人,足足有54万。
不就业,不主动找工作,这种裸辞后的废柴消沉状态,不同于国内裸辞的个例,在日本裸辞躺平,是一种普遍社会现象。
《不求上进的玉子》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颓靡在家的蹲族女孩的故事。玉子不愿出门找工作、不修边幅地宅家啃老,是整个日本蹲族群体的缩影。
玉子在影片中成功走出家门,迎接新生。但大多数蹲族没有这么幸运,他们早在社交与求职中屡屡受挫,丧失了信心,长期与社会脱节的生活也让他们难以重返社会。
大龄单身女青年面对的矛盾,更是多了一层性别歧视——性别歧视涵盖的,还是“性别—母职双重赋税”。
图源《2021职场女性与男性性别差异数据报告》
20世纪70年代时,学者就提出了“motherhood penalty”这个概念,国内研究者将其翻译为“生育代价”,或者“母职惩罚”。
女性担负的生育任务和家庭责任,导致她们在职场上处于劣势,雇佣者会向她们预收“母职税”,来平衡女工人生育带来的利益损失,因此她们的收入比同岗位男性更低,获取岗位的机会也更低。
收入的差距,又使得两性在家庭责任分配中,家庭劳动更倾斜于女性,“母职惩罚”再加剧。
社会的刻板印象中,女性本来就被认为是在智慧、管理能力、决策能力等方面弱于男性,社会文化又将“母职”强加于性别之中。
研究母职惩罚的社会学家提出,未婚未孕的女性在职场上收入高于已孕的女性,因为抚养子女的责任会分担到她们的职场注意力,单身女性依然因为性别原因,逃不开“母职税”。
“单身”和“已婚未孕”会被认为不稳定、迟早要生育;“已婚已孕”会被认为精力分配太多给家庭,并且可能要二胎。无论是什么标签,都对女性造成极大的困扰,她们困于性别、婚姻、生育三种角色中,在职场的话语权低微。
性别和母职的双重惩罚下,女性更难进入管理层,也就意味着在30岁的职业门槛上,女性更难迈过去、更难在年龄淘汰机制中存活下来;离开岗位后她们更难找到新的工作。
03裸辞青年,到底是“迷惘一代”,还是“人间清醒”?
一则超过430万浏览量的TED视频讨论,提到一个理论,资深HR专家Regina Hartley将求职者分为两种,分别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和“拳击手” 。
金汤匙指的是履历完美的那类人。拳击手则指的是先天条件差,经历过许多坎坷,工作经历转变多的一类人。两类人中,hr反而更青睐拳击手类型的求职者。
他们认为,这一些系列杂乱无章、凌乱破碎的工作经历,正表露了求职者不断努力突破、不畏险阻的态度。
裸辞青年的转行,正是作为“拳击手”在不断突破人生的舒适区。相比于迷惘一代,他们表现出更多的进取心。
豆瓣小组中,30岁已婚未孕的职场女青年“凹凸曼星球”,在裸辞后成功收到了阿里系的offer。 她给予了同样身份标签的裸辞青年信心和经验:
“我也会担心自己会因为这个身份失去公平竞争的权利,我能理解所有姑娘内心的焦虑。但是很多企业的顾忌也能理解,而且我们无法去改变,抱怨焦虑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只能去改变可以改变的,比如让自己更强大,让公司觉得我们就是这个岗位最佳的候选人。”
得到CEO脱不花,向职场女性分享了关于“不要辜负这个时代给女性的机遇”的观点。
“ 这个时代,女性不应该再考虑任何自我牺牲的选项,无论是家庭还是职场。任何事情都有技术上的解决方案,无需以牺牲女性的发展为前提。如果一个丈夫或者什么人需要你做出这样的牺牲,很简单,对他/她来说你没那么重要。” “只有职场会给你的付出和贡献进行公允定价,你的丈夫、孩子、亲戚,都不会。” “即使退出职场,也绝对不能脱离活跃的社会网络 、不能降低社会连接度。”
“职场女性最纠结的问题莫过于孩子。作为一个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我想说:你的孩子在生活上其实没那么需要你,但是在他们漫长的一生中,他们真的非常需要一个有趣、聪明、受人尊重的母亲作为女性榜样。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甚至在我们离开人世之后,他们仍然需要他们心目中那个很酷很有力量的母亲,作为他们的指引。” “女性最强的竞争力,就是‘把事做成’。”
“其实,有一个秘密,只跟女性有关。那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红利,其实是大部分人对女性崛起还缺乏准备。打他们一个猝不及防!” -今日话题-
你敢裸辞吗? 参考资料:
为什么非要做精英?97年男生裸辞500强摆摊旅行
35岁程序员,早到的中年危机
滕树华,史金红.个体化社会转型中的抉择压力与自我实现研究[J].今日科苑. 2015,(06)
杨菊华.“性别—母职双重赋税”与劳动力市场参与的性别差异[J].人口研究. 2019,43(01)
-END-
}

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因为其实现在的职场上太绝了,大家都在晒工资条,晒加班,还有晒不同的这个公司的岗位福利待遇啊之类的,所以有的人找不到工作,有的人又过得太好,就成了收割很多当代打工人的这种现象。展开全部中年裸辞,放弃了百万年薪,离职剧本是收割当代打工人的主要是现如今的打工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且也会努力的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些打工者他们也主要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和变化。展开全部现在的一些离职剧本当中大多数都是非常个性的,他们在不想干一份工作的时候直接就辞职了,然后这就会误导了很多职场当中的年轻人。展开全部有些人就觉得这样的生活实在太枯燥无聊的,也有些人觉得这样实在太没有前途了。收起 更多回答(3)}

【1】领导请客,你悄悄买单。
【2】足疗店门口站美女,坚决不去!
【3】身价千万,却说破产了,让孩子较早独立。
【4】赚钱的副业悄悄做,不要告诉任何人。
【5】教徒弟,要留一手,以免徒弟抢了你的饭碗。
【6】看到领导的秘密,就当什么也没看见,永远烂在肚子里。
【7】身为大老板,却与员工称兄道弟,善于笼络人心。
【8】电脑不用时,及时关屏;手机不用时,及时熄屏。(以免文件或信息被人偷窥到)
【9】领导犯错了,你悄悄替他担责。
【10】酒桌上善于装醉,只要关于“钱”的事情,一律听不见。
【11】被人欺负时,懂得示弱,不升级矛盾冲突。
【12】领导不喜欢的人,与其保持距离,尤其是领导在场的情况下,更不要与其说说笑笑。
【13】被人当众辱骂,能控制情绪,不与其发生冲突。
【14】酒桌上,与主动投怀送抱的美女保持距离,更不要多喝酒,其中必有诈,小心被录视频。
【15】辞职时,存下财务电话,以免来回跑,浪费油钱。
【16】重要文件,从不让他人代为传达,以免泄密,丢掉饭碗。
【17】犯错被领导批评了,从不发火,而是沉默不语,低头接受批评。
【18】炒股,只拿收入的10%,从不贷款炒股。
【19】不得罪财务和人事,有机会就请他们喝奶茶。
【20】做生意之前,先做市场调查,再掂量自己的钱财,不盲目投资。
【21】走在街上,不领取免费的礼物,以免钱财被骗。
【22】辞职不裸辞!找好了工作先不辞,而是要求加薪。如果加薪不成,那就果断辞职。
【23】常在亲朋好友面前“哭穷”,你的钱包绝对鼓鼓的。
【24】不泄露公司秘密,即便离职了也不泄露。
【25】越是美女上门推荐的保健品,就越不要买。
【26】同事在办公室说领导坏话,你抓紧戴上耳机,低头办公,不参与。
【27】宁愿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一旦得罪了小人,破财是小事,安全得不到保障更麻烦。
【28】领导开会,总是带上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一边记,一边点头示意。
【29】外地打车,不说自己是外地人,并打开手机导航,以免司机故意绕路。
【30】公司里很拽的保安或保洁,不要批评他(她),他们可能是领导家人。
【31】全款买房,但不会告诉任何人,以免被人借钱。
【32】悄悄存下各部门领导的电话号码,见面勤打招呼,逢年过节就发个祝福信息,关键时刻或能保住你的饭碗。
【33】不要将自己的竞聘方案告诉任何同事,竞聘前夕,不要与同事喝酒。
【34】经常花小钱买礼物给领导,不仅饭碗牢牢的,而且有很大机会升职加薪。
【35】不首先抬高礼金,即便自己再有钱,也不破坏规则。
【36】嘴巴特别甜的同事,你既不要得罪他,也不要与他走得太近,更不要请他吃饭,一旦吃了饭,你的钱包可能就不保了。
【37】再不喜欢的领导,见面也要微笑打招呼。
【38】朋友叫你过去赚大钱,微笑祝他发大财,但自己不去。
【39】求人办事,懂得提前铺垫,先请客,再送礼,最后求人帮忙。
【40】每次请假回来,总会带点土特产或小礼品给领导。
【41】狐朋狗友的酒局,一律推掉!这样的无用社交,不仅花钱,还浪费时间。
【42】出了火车站,不要住在“拉客”人的旅馆,不安全。
【43】活到老,学到老,不被社会淘汰,更确保不被公司辞退。
【44】不到处炫耀自己的退休金,更不告诉他人自己的财产。
【45】善与领导司机打交道,时常送些小礼物给司机。
【46】不在办公室抱怨工作累,不在领导面前愁眉苦脸。
【47】买衣服都是与同事一起,两件一起买,折扣更大。
【48】跟在大妈后面买菜,待大妈买完后,直接来一句“跟她一样”。
【49】工资一万,告诉老婆八千,告诉朋友五千。
【50】不雇爱穿丝袜短裙的保姆!
朋友们,你们还有哪些补充?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0岁裸辞还是坚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