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的饮食调理变得更多了的原因?

四次住院期,N次门诊,网上发文,认识了太多太多身处相同困境的家庭。

门诊挂号靠抢,医生看病像打仗,几分钟后就到下一位。住院床位需预约排队。

低龄化现象很明显,前年第一次住院时,十五六岁为主流,今年住院十二三岁为主流,一个小男孩只有八岁。

这些孩子大都表现为厌学,玩手机。

生病原因是学习压力和手机吗?

我切身体会根源在于原生家庭,在于不幸福的童年。

童年不再是金色,没有小伙伴,没有自由自在的奔跑,连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发呆的时间都没有,甚至充足睡眠的权利都被无情剥夺!

因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为从上小学起就要面试,因为中考只有四至五成的孩子能上高中,因为要吃学习的苦,不要吃生活的苦……

孩子们化身为学习工具,各种补习,各种辅导,各种刷题。

路只剩一条,必须读好书,上好大学,找好工作。

没有选择的单调枯燥生活,过早透支了孩子们的生命能量和内驱力。

分数成了孩子们的业绩,高分能享受到父母高质量的爱。否则,父母往往会变得面目全非,凶言厉色起来。

去学校,压力山大!回到家,压力两重山大!茫茫天地,无处可逃,无人可诉,苦难遥遥无期……

中国为什么目前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

形成抑郁症最核心的因素是个性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自卑比较严重,遇事容易紧张焦虑,这种个性是童年经历形成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鼓励少,指责多,认可少;另一方面,溺爱多,动手少,经历;有些孩子,成长比较顺利,表现的比较优秀,父母希望他们更好,要求很高,就形成的怕失败的性格特点,遇事容易焦虑。中国式家庭教育,培养了很多这种性格的孩子,这些人怕失败,一旦失败就会高度自责,高度焦虑,彻底的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根本没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情。

有了这样的个性,再加上学业负担重,竞争压力大,收入偏少,前景不乐观,抑郁症患者多,是很正常的。

由于缺少正确的方法,多数人常年不能康复,再加上一些明星,精英患上抑郁症的消息,让人们更加觉得抑郁症没治,增加了负担,导致加重。所以推行正确的方法,让更多的患者尽快康复,宣传科学的教育,培养敢于担当,内心强大的孩子,迫在眉睫。

答:准确来说,这应该是全球性问题,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最新的数据显示,抑郁症全球患病率为11%,累及约3.5亿人,而中国的患病率为2.1%,累及近1亿人。患病率如此之高,分析原因,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虽然抑郁症的确切病因未知,生物学致病因素目前仍处于“假说”阶段。但究其社会-心理因素不难看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剧,全世界共通共融已成为趋势。对于中国而言,在改革开放的数十年里,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逐步加快,人们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日益凸显,这对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次,随着经济与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与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过去那些本已处于疾病边缘、但因生计问题无暇顾及,而现如今有了关注的能力。

再次,在各相关专科机构与专业人员的努力倡导下,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日益重视与各种媒介的广泛宣传推动下,大众对抑郁症的认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受累人群的病耻感,从而转变了对治疗的态度,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时接受治疗。

最后,在各届、各级政府与领导的普遍重视下,全社会能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与人员数量有了明显增加(虽然目前相对数仍较为不足),使得患者的及时就医成为了可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觉得,抑郁症的原因在心病,现在社会节奏太快,强度太高,压力太大,管制太多,人心难测,很多人活得太累,不是身体嘞,而是心累,长时间得不到释放。

抑郁症,一种心境障碍类的疾病,它主要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特征,患者常常会有自卑、悲观、厌世的情绪,有的还会有出现幻觉、妄想症、想自杀的倾向。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人们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抑郁症患者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Why?

首先,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忙碌是其主要的生活标签。社会压力大,很多人抗挫折、抗打击能力低,遇到困难被打倒就悲观失落,甚至有的一蹶不振。还有就是科技的发达,各种电子产品占据了人们的主要时间,留给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空间较少。

其次,抑郁症容易被忽视。轻微的抑郁,可以通过自我调节和亲人的帮助自行康复,较严重的抑郁,光靠调节是不行的,还需要心理医生的干预治疗。如果人们不正确认识抑郁症,会使很多人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任其慢慢的发展,直至病情越来越严重

最后,心理医疗队伍不足。据统计,中国患有严重精神和心理障碍疾病的人数达1600多万,需要专业人员干预的人数近2亿。但相对应的心理医疗行业中,在90多万持证的心理咨询师当中,仅有3~4万人从事相关行业的专兼职工作,其他的都是持证而未从业。

走出来还是得靠自己,这么说感觉非常羞愧,但是最近还。。挺开心的。

啊。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好像就一直在难过,乃至于开心变成了一个“不符合自己设定”的事情。

老友邻都知道我19年有定下两个自救目标。一个是减肥,一个是还债,这两件事情是当时我能想到唯二能让我状态好转的事情。

就是按照又有能力做到+又有确切觉得能有帮助的两列事情里择性价比选出来搞。

然后大概减了四十多斤吧,五万的债务还掉了,还攒了一些,然后意外收获知乎爆火,涨关注十几万,公众号和头条也一点点有了喜欢的读者,当然这里说的很轻巧,但是其中的痛苦折磨真的不足外人道也。

目前决定再减一点,再攒一点,经济和身体都调整到更好的位置,回头省钱攒钱攻略和减肥日记我都会po出来,给大家打点卵用也没有的鸡血。

只是想说,虽然一切并不会好起来,但是总有可以提升的地方,给你更多的支柱,让你有能力去面对这个世界。

我经常举这个例子:情绪性饮食/情绪性消费的朋友总会面临一个恶性循环,也许因为某些原因你进入了靠一些很糟糕的手段续命的境地,但是实际上你会吃/花钱——更焦虑——更多的吃/花钱——更多的焦虑。

这时候事情就已经脱离导致你糟糕的那件本来事情了,但如果你能打断这个循环,然后把自己一点点痛苦的拉回来,比以前更好的经济和身体/外表反而会辅助最开始那个问题的解决,就算不行,也会提供新的支柱。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一切脱离具体事件的恶性循环,比如ptsd,比如学业牛角尖等等等等。

这很难,但是你必须知道,既然你还没死,就说明你已经处于想死但是又不敢死的比糟糕更糟糕的情况了。

那么只要你不想卡在中间痛苦的煎熬一辈子,除了自救,别无他法。

目前抑郁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与很多方面的原因有关,目前在抑郁的研究当中,对抑郁的病因和病机并没有完全的阐述清楚,所以说往往会定义为抑郁是因为社会压力、生活负面事件、个人的失败体验,人生观、价值观、早年家庭生活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种种这些复杂因素所致,我们平时生活中每天都要面对这些事情,所以往往理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抑郁。有一些人生活很顺,工作也很好,但也抑郁了,这可能就跟遗传有关系;有的人既没有遗传因素影响,也没有其它方面的负面影响也得了抑郁症,但是自己是糖尿病、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这样情况,可能是身体疾病与抑郁共病导致;所以说抑郁呈现非常多的致病原因,很复杂。

中国目前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有三方面原因。

一个原因是真实的患者增多了。这与生活、学习、工作压力大有直接关系。首先,父母的焦虑充分体现在了教育孩子身上,各种急功近利,拼命给孩子报各种班,造成孩子的生活缺乏乐趣,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即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又觉得身上的压力无处释放,结果学生患抑郁症的越来越多。其次,成年人的世界不管是生存、还是升职、加薪的竞争压力都很大。为了取得好的业绩,加班加点已经是常态,过度的劳累和长期的心理高度紧张,以及一些无处诉说的痛楚,很容易形成心理上的抑郁情绪,抑郁情绪如果一直得不到缓解,时间长了,就容易成为真正的抑郁症患者。

另一个原因是原本抑郁症的患者就很多,因为不重视、不知道被忽略了。过去家里都有好几个孩子,如果有一个孩子情绪上、与人交流上有问题,最多是不上学了。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没有及时给孩子治疗。长大以后,这个孩子人格上有缺陷,实际上是孩子受了心理创伤,没有真正走出来,或者一直是抑郁症患者,他不知道而已。

第三个原因,是因为抑郁症这种病逐渐的被社会接受、认可,许多抑郁症患者敢于站出来,说自己是抑郁症患者了。原先一说自己抑郁了,总是被套上小心眼、承压能力弱、懒惰等标签,没有人理解这种病人的痛苦。现在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宽容、大度了,能够接受和别人不一样的人了。给了抑郁症患者可以说出口的机会了。

因此,中国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既有真实的增长,还有原来就是患者,只是没有说出口的和不被知道的。

老年回忆起来,我在中学阶段就是个 抑郁症患者,那时候好像还没有抑郁症这个说法,某人精神不好,一般都说他很忧郁,或者说叫神经衰弱。根据头条网友们介绍的情况,如悲观厌世,自卑,心境恶劣,敏感多疑,不愿与人交往,无助,有自杀念头,受不得半点刺激……我可以断定,我患的就是现在所说的抑郁症。我之所以患抑郁症,大概童年受到社会的歧视有关。

现在算是好了,但每到季节交替的时候,或者天气恶劣的时候,也还会出现那种感觉。但是毕竟读书多了,经验多了,理性强了,每当犯病的时候,我就主动找人聊天,或者拿着相机到河边、山上摄影,坚持一些日子就好了。

一是就是现代医学发达了。以前有抑郁症大家也不知道,就说小心眼,侥幸,能作,再严重那就是精神病。现在有科学诊断,有专门的医院治疗,还有网络上的知识传播,让了解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二是生活的富裕也让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当发现自己有了抑郁倾向时就会及早干预,尽快治疗,所以感觉抑郁症患者就会感觉越来越多。

中国为什么目前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相关文章:

}

一、得抑郁症的原因都有哪些

  1、沮丧、绝望,病人即使碰到高兴的事也高兴不起来。有时表现“心烦”、“烦闷”,有的病人在诊视时强作笑脸。虽然存在内心抑郁体验,而表情上习惯加以掩饰,应引起重视。

  2、思维障碍主要是感到无兴趣,无价值,无望,无助,无用感,总把事物看成暗淡的一面,思考困难,工作能力下降,反省过去感到内疚、自责、自罪,有时夸大自己的“罪孽”而形成罪恶妄想。

  3、兴趣及精力减退他们对往日的日常工作和业余爱好变得兴趣索然,对各项活动均感到毫无意义,患者感到全身乏力,即使不干活也感劳累,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缺乏动力,显得疏懒、力不从心

  4、精神运动阻滞行动迟缓,很少有自发的活动,讲话语音低沉,思维活动过程亦缓慢,严重者可以呆坐不语或卧床不起、不食,陷于木僵状态。

  5、生物学症状如睡眠障碍,以早醒居多,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便秘,性功能减退,情绪变化昼重夕轻,有的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头晕、心悸、出汗、皮肤冷热感等。

二、抑郁症不能根治的原因

  抑郁症虽然人们都知道它是心理疾病,但是很少采取治疗。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抑郁症没有一个全方位的概念,不知道具体什么是抑郁症。对抑郁症所造成的情绪低落、内心抑郁、兴趣减退、失眠等等情绪改变和身体上的不适不以为然,并不认为是由抑郁症所致,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工作时间太长了累的,压力太大了,多休息一下就没事了。大多数的这种想法导致了抑郁症被忽视,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主要是因为抑郁症本身的性质或其他更为广泛的医学情况而造成难以治疗,如精神病性抑郁障碍、慢性抑郁症或患者本身存在人格缺陷等。另外,医生没有给予适当的药物或治疗措施以至患者无法耐受也可导致难治性抑郁症。

  顽固性抑郁症患者,对其采用抗抑郁药物往往会出现治疗无效的情况,患者还可同时存在对抗抑郁药物无耐受性的问题。

  药物治疗是不会有很明显的效果的,所以心里医生成为了如今的热门行业,社会进步心里疾病却成为了难题,压力大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常用词,人们不会有效的释放自己的压力,才造就了难治性抑郁症。

三、中医解析抑郁症的危害

  一、患者躯体莫名的不适:

  抑郁症不仅表现为心情郁闷。而且也会出现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疼痛、乏力、胃部不适、食欲欠佳、心慌气急。以及各个系统的症状。隐匿性抑郁症患者往往没有情绪低落等典型症状,却以躯体不适为主。其特点是症状虽多。却以头痛、失眠为主,尤其是容易早醒。

  二、患者心理备受煎熬:

  一些平常的事情在抑郁症患者跟里变得不同寻常起来,这使他们一直在受折磨的心态下生存。这种状况好像是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一切,而且主观性明显,他们根据自己的悲观理解解释每天的人和事,反复的内心斗争消耗着生命激情。一边责怪自己,一边责怪着外围世界。芝麻大的问题被放大到西瓜大小,再进行不断的追问、剖析,结果是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三、抑郁症高自杀率需警惕:

  我国精神医学专家调查认为,抑郁症患者有一半以上有自杀想法,其中有20%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据研究,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至少会患上一次抑郁症,但患上抑郁症的人大多数“身在病中不知病”。

四、抑郁症会有些什么表现

  1、抑郁心境程度不同,可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也可出现焦虑、易激动、紧张不安。

  2、丧失兴趣是抑郁病人常见症状之一。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体验不出天伦之乐,对既往爱好不屑一顾,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病人常主诉“没有感情了”、“情感麻木了”、“高兴不起来了”。

  3、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溃”、“泄气的皮球”来描述自己的状况。

  4、消极悲观:内心十分痛苦、悲观、绝望,感到生活是负担,不值得留恋,以死求解脱,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

}

症患者最多的就是少年和青年,是15-34岁人群死因的第一位。现在最小的患者只有5岁。”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兼任儿童心理科主任刘华清透露说。

据了解,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每周有100个儿童青少年新增精神病例。根据该中心在成都市中小学做的抽样调查,2%的学生有抑郁情绪,其中女生多于男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青少年抑郁的原因是什么?

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概率越高。调查发现,青春期抑郁症中约71%有精神病或行为失调家族史。抑郁症儿童青少年的一级亲属终生患该症的比率在20%~46%范围内。

在家族遗传方面,导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包括:亲子分离或早期母婴联结剥夺;父母患有精神病;父母虐待或忽视;家族中有抑郁症和zs史;某些慢性躯体病。

青少年抑郁症病因 2、早期生活经验方面的因素

先感素质的儿童经历性体验后容易促发情感性障碍。有调查提到抑郁症儿童精神刺激事件比对照组多三倍。一个人早年和儿童时期不良的生活经历可能是青春期抑郁症的病因。

青少年抑郁症病因 3、性格方面的因素

性格缺陷也是青春期抑郁症的病因之一。如被动—攻击型人格、强迫型人格、型人格等。有些学者认为急性抑郁症儿童病前个性多为倔强、违拗,或为被动—攻击性人格;慢性抑郁症则病前多表现为能、被动、纠缠、依赖和孤独;隐匿性抑郁症患者病前有强迫性和癔病性格特征。

患者变得少言寡语,不愿与他人交往,学习、工作动力不足,心灰意懒,以往感兴趣的文体活动、电影电视等,现在感到平淡乏味。许多女性患者常常因为一点小事或一些偏执的想法而悲伤哭泣,男性患者则多表现为越来越内向,甚至离群索居,自我封闭,有时又无故,发脾气,易冲动。

一般内源性(生物因素)抑郁症患者在这方面表现比较突出。患者大都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优越,学习名列前茅,工作一帆风顺,没有遇到过什么压力和挫折,但他们却感觉不到快乐,其情感体验总与现实相悖。如有的人考取了名牌大学,反而愁眉苦脸,忧心忡忡,总想到上大学后人生地不熟,无依无靠,大学毕业后就业困难等事情,因而、想打退堂鼓。

有些年龄较小的患者就诊时不会表述情感方面的问题,只是述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比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还有的一会儿说这里痛,一会儿说那里痛,等等。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许多检查,也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的迹象。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面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或教室里或工作单位等特定场所,就出现头痛头昏、心慌气短、腹痛腹泻、肢体无力等症状,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后,就会一切恢复正常。另一个是意识层面的,即患者专往负面去猜测。如总觉得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总觉得自己不会与人交往,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甚至是罪过,给别人造成了麻烦,总想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等等。

患者可能在学校或单位与别人发生过一些矛盾,于是深感所处环境压力重重,因而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安心学习和工作,迫切要求父母想办法为其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但真的改变了环境,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不会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如人意,再次要求改变。

有些患者在童年时受到了父母的严厉管教,或长期缺乏亲情呵护,心情长期抑郁不快。到了青春期或走上社会后,患者意识到自己的不良状态是父母造成的,于是变得不愿跟父母沟通,处处闹对立。轻者表现为生活懒散,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梳头、吃饭、做作业等行动迟缓,较重的则会跟父母翻过去的旧账,离家出走,甚至要与父母“一刀两断”。

患者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就休学或辞职。他们有的是学习成绩不错的中学生,有的是大学生或研究生,有的有着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但他们,总是认为周围的一切都不顺心,觉得别人都在跟自己做对,于是执意休学或放弃工作。患者此举实际上是一种病理性、逃避和退缩,其内心却为自己不能上学或工作而着急。

重症患者表现为反复的自杀意念及行为,自杀末果者,如果只抢救了他们的生命,而未对其进行抗抑郁治疗(包括心理治疗),他们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自杀行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抑郁症患者的饮食调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