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脑松懈是不是睡的多的原因?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功(集体培训每天练功4、5个小时,多数初习者2、3天即有心窝部温热、饱满等感觉)。一步功注意的部位在中丹田,即心窝部(胸骨剑突下一寸半),不能过高或过低;不在体表,而在内里。实践中观察到,练成一步功,脾胃的功能加强了,纳食更有味,多年的老胃病也很快改善。练精化气,中丹田心窝部已蓄积真气,就有了疏通任脉的物质基础和力量。
二步功“意息相随丹田趋”,要求使中丹田真气沿腹中线任脉下沉丹田,仍然是有为有作的武火,呼气时意念将中丹田心窝部的温热饱满感逐渐推移下丹田。但不可过急,练功中温热感渐渐下趋,便有肠鸣矢气的生理反应,这是真气温煦脘腹,促进肠腔消化吸收的蠕动功能,是发现象。真气充足、经络畅通的人很快就能气沉丹田,中丹田真气还不很充足,或经络滞塞的人,气沉丹田的进度1、2天~3、5天时间也是可能的。
二步功一旦气沉丹田,丹田受到真气的冲击,会有感觉,丹田的部位也就显现出来。然而一瞬间,丹田受冲击或胀热感很快又消失了。丹田有气则开、无气则合,从中丹田沿任脉搏下趋的真气进入了下丹田,又不足以鼓荡、充实起下丹田,故丹田中的压力消失或很小,感觉自然旋即消失。但说明真气已下沉丹田,任脉已通,即可转入第三步功的锻炼。
前面一二步功均是采用较为明确的注意力,配合呼气来完成的,原则上都是用的“武火”烹炼,炼精化气,是有为之法的应用。
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即呼气时意守下丹田。这一步原则上是有为无为结合,武火烹炼、“文火”温养相兼的方法。真气下沉丹田,但尚不够充实,丹田感觉消失,则需用武火进一步炼精化气(炼先天肾精,化为丹田真气),方法仍是呼气是意守下丹田,加强调息凝神的气化作用。下丹田的位置在脐下三寸、人里七寸,膀膀后直肠前的一个范围,是一个被称之为“气海”的空腔,而不能理解为某一个点。放松下丹田,并意守该部位,注意呼气,丹田真气就很快在此外化生、聚积。真气充实,下丹田就会逐渐饱满、温热起来。这个过程就是武火烹炼的过程。丹田真气聚积,对肠系、泌尿、生殖系疾病都有很好的自调自治作用,肠炎、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阳萎、朋经不调等病症会逐步得到改善。在这“一阳来复”、生机勃发的大好时机,生命本源的真阳之气萌动,性腺活跃,自然产生生理欲望,慎当清心寡欲,远离房帏,以防真阳走失,十分重要。下丹田真气进一步充实,就会自动沿任脉下沉至会阴,出现会阴酥麻、跳动。有时候丹田并不觉饱满,而是温热比较明显,甚至小腹热烫,这是火候太过的缘故,可以放松意念,呼吸入自然一些,只是意念似守非守地守着丹田,采用文火温养即可。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使丹田真气慢慢地进一步饱满起来,即能逐渐下趋会阴。温热太过,放松意守和呼吸仍不能平伏的话,可结合六字诀的“呵”字诀或“吹”字诀的锻炼,以平熄壮火。丹田饱满,真气下达会阴,经过下鹊桥、尾闾关进入督脉,这时即自然转入第四步功分阶段“通督勿忘复勿助”。腰部热胀,或两肾汤煎是真气进入督脉、直达命门的标志。进一步调息凝神,培养真气,丹田真气的力量加强,就会沿督脉一蹦一蹦地象血压计中的水银柱一样上升。这一步功夫的重点仍是守下丹田培养真气,丹田越饱满,真气通督力量越大,贯通督脉的速度就越快。功夫到家,真气充实,一股暧流会一直贯到后脑“玉枕”部,继而直上“百会”,向前到额前“印堂”再经“上鹊桥”、沿胸腹正中线任脉下达丹田。真气一旦通过后脑“玉枕关”,即为打通督脉,也叫“通关”。四步功能督过程中,有的人生理反应十分明显,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必要进应及时取得有经验的真法老师的指导,以免左右彷徨,或停滞不前。
四步功通督脉也是武火烹炼,文火温养相结合的功夫过程,调息凝神守丹田进一步充实丹田真气是烹炼钢,似守非守地体会真气在督脉中上升的感受,则是在文火温养的阶段中实现。炼养结合,有为之中化无为,顺其自然,也就是勿忘勿助地达到通督目的。四步功的锻炼切忌意念导引,以防“揠苗助长”的流弊。
四、谨守虚无育元婴,无为之功自精勤
静坐内炼养生,古谓“修道”。修炼有素,打通任督,古称“得道”。进一步的真法锻炼,也就是五步功的“元神蓄力育生机”、“有无相生通真路”,只要紧紧把握“以功为法,以静为务,以守为成”这十二字诀,无为而治,以德主本,功也就好练了。中医理论认为任脉为诸阴经之海,督脉为诸阳经之会,任督畅通,十二经络可以渐次畅通无阻,病患就无以容留,健康长寿就有保障。所以庄子曾说,缘督以为径、可以保身,可以养生,可以尽年。这既是先贤的实践认识,也是我们实践内丹、锻炼真气运行法的诸多同道的亲身体验。人身三宝精气神。真法能够激活精气神的无上妙用,故能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真功实效是真法锻炼者所能感受到的,毋容置疑。
真气运行法--初级五步功法
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近人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练习,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
精,气,神,人之三宝,凡人生于世,皆依耗精气维生,精气尽,则神去身亡亦。故,修道者有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依此法,度万万世而不坏。
精者如水,气者如水蒸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故有练精化气一说。精在人的身体里是极其重要的,身体中的所有器官,都是要依*精的滋润才可正常运行。精的补充来源有:食物、空气、水、真气的转化。在某种意义上,精就象另一种血液,是生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精并非生理上的精液,二者之间虽有联系,但联系就如饥饿或新鲜空气于精之联系一样。
气,因其行于体内而无形,发于体外而无影,运走自如,可知觉而不可见,因故得名。修行之气与呼吸之空气不同,空气在体内“始于鼻,止于肺”,真气之气则运行于经、络、脉之中。中医有云:“痛则不通”,即言真气不通也。修行之人既是以人力运走真气于经络,从而达到练精、练气的目的。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人认为即人之灵魂,精、气可加强之。修炼之人最快三月即可知神为何物。
精、气、神,虽各有其特有性质,实际上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精为神之舍,有精就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神伤则精无所守。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无气则亡。精、气、神,三者一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故,精为气之母,神为气之形。关乎人之存亡,不可不知!
经络,《内经》称为经隧,它是由组织间大小不同的隧道构成。如肌肉、筋骨、神经、血管、腺体等。这些组织之所以能活动,必须依赖经隧中源源不断的真气运行,赋予能量。所谓经络是总称,经是指直行的较大的十二条通道,与脏腑有密切联系。络有十五,横行于阴经阳经之间,为十二经表里配合、联系、传注的纽带。络之细微者叫孙络、浮络,就象网罗那样遍布全身。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考》云:八脉者,冲脉……,督脉……,壬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凡人有此八脉,具属阴神,闭而不开,维神仙家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丹田,丹是药的一种,是从药里提炼出来的精华,丹田既是修道之人希望从身体里提炼出精华的部位。丹田的部位传统说法有三个,头顶百会为上丹田(另说在眉心);心窝为中丹田(另说在脐中);脐下三寸为下丹田(有说在脐内一寸三分,有说脐下二寸,有说脐下一寸半,有说在会阴)。总之,以上部位都是真气运行集中而又活泼的部位。
丹田是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位于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是一个夹室,有气则开,无气则合,为壬、督、冲三脉所起之处,诸经汇集之所。因此又称丹田为“气海”(并非指气海穴)。丹田真气饱满之后,即经第二腰椎处,沿督脉向上移动,活泼有力,《难经》称其为“肾间动气”。
中国古卷浩渺,修行功法多如牛毛,这里主要介绍道家内丹初级功法——真气运行法。此种功法由李少波先生根据道家小周天演化整理而来。打通小周天,向来是求道学仙的基本要求,小周天一通才算开始修道。
(1)盘腿坐式:分双盘、单盘、自由盘。双盘为左脚放在右大腿上,右脚放在左大腿上,双手相合置于小腹前。这个坐法只是为了稳固不摇动,没有相当功夫不易做到。单盘为左腿在上右腿在下,手势如前。自由盘如图,是一般人习惯坐法。
(2) 垂腿坐式:坐在高低适宜的椅子上,以坐下来大腿保持水平为度。小腿垂直,两脚平行着地,两膝间可放下两拳(拳眼相对)。
(1)口腔:自然闭合,舌尖上卷九十度轻抵上颚。唾液分泌得多了,将舌放下,慢慢咽下,此谓“吞津”。
(2)眼睛:闭目内视,练到那一步就内视那一部位。若练功时心猿意马,思如潮涌,就睁开眼睛,注视虚空或鼻尖少时,打断思路,闭目再坐。此谓“慧剑斩乱丝”。
(3)耳朵:用耳朵留意自己的呼吸,保持从容自然,没有粗糙的声音。
(4)呼吸:呼吸是真气运行法的关键问题,在后面的练功过程中,一定注意自然呼吸,不可有意深呼吸或快、慢呼吸。在贯通壬脉的一、二、三步过程中,一直注意呼气,吸气时任其自然,自无流弊。注意,不可用口呼吸。
(1)环境:练习此功法,因要集中精神,所以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也不必过分强调这个问题,没有他人干扰即可。
(2)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时勉强练功;风雨雷电时暂且不练。此功法大成者,不遵此例。
(3)真气的运行不比勉强引导,当其充盈时自会运行,勉强引导易出偏差。
(4)幻觉和触动:练功时,由于真气活跃,经络开启,会出现各种幻觉和触动,请勿惊虑。经常出现的有:大、小、轻、重、凉、热、痒、麻。出现以上情况时,不可好奇追求,更不必恐惧忧虑。
第一步、呼气时注意心窝部
①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约一两分钟后平静下来即可没有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加任何意识作为。久久行之,真气就在心窝部聚集起来。而且这个方法本身就是排除杂念的好办法。
呼气时真气下行进入丹田,为达此目的,必须先聚集真气,这就是为什么第一步时并不意守丹田的原因。如果开始就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时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
②时间:如果想如期完成这一阶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如果条件许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没有固定时间也不要紧,抓紧练习即可。要求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认真练习10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
③反应:练功三到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到十天,每一呼气就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
①方法:当第一步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发热时,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向小腹推进。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大将产生高热,很不舒服。
②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30分钟,10天左右即可气沉丹田。
③反应:每次呼气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
①方法:当第二步做到丹田有了明显的感觉,就可以把呼吸有意无意的止于丹田。不要再过分注意呼气时把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者一步功法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40天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③反应:基于第二步气沉丹田,小腹发热明显,十数日后小腹形成气丘,随着时日和功夫增长,气丘增大,小腹力量增强。力量足够时会向下游走,有时阴部作痒,会阴跳动,四肢腰背发热等。
①方法:意守丹田40天左右,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即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勿忘勿助!意识跟随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识向上引导(勿助)。上行的速度是由丹田的力量大小决定的,若力量不够,它就会停下来,待丹田力量充实再继续上行。如果上行到玉枕关通不过,内视头顶即可。
②时间:每天可增加练功次数和时间(40~60分钟)。有人一霎那就可通督,这样通过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人经过数小时、数天,大多是一周左右。通关过程为正常生理现象,人人可通,极个别通不过的另有原因。
③反应: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感觉真气活跃,自觉有一股力量沿脊柱上行。有的真气培养充足,一股热力直冲而上,势头很猛,一次冲过督脉;有的行行驻驻,数日方过;有的像水银柱一样,随呼吸上下活动,渐次上行。通督前后身体可能不稳,注意及时调整。头部感觉箍紧,有时沉闷不适,为正常现象。此阶段异常关键,不可疑虑放松。
①方法:真气过玉枕、百会后,向下经鹊桥(舌抵上颚)入壬脉。小周天就已经通了!此时,一吸气真气入脑海,一呼气真气入丹田。此后,原则上还是意守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如果百会出现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百会,灵活掌握。
②时间:每日三次,每次60分钟或更长。 ③反应:此步初期,可能各种触动现象不断,十余天即可消失。
第一节 真法一步功辅导
1、呼气注意心窝部: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
2、注意:就是意念想着,也就是意守.
3、呼气:真法用鼻呼鼻吸的自然呼吸法.自然呼吸也就是不人为地控制呼吸节律,顺其自然.关键是在呼气时意念想到心窝这个地方,吸气就不管了,即不是呼气、吸气都一定要注意心窝部.
4、练气功、练真法开始时往往杂念都较多,未能静下来,因此呼气时也就不那么容易守得住心窝部,不容易次次呼气都有注意及到心窝部.可以采用数息法来帮助,即每呼气一次,数一个数,从一数到十,回头再从一开始数.这样比较容易到心窝部去,这也是诱导入静的一个办法.
5、强调注意呼气,有的人反而感到呼吸不自然了,甚至感到憋气.这是因为他不仅是注意呼气,而且是有意识地延长呼气,不是该吸气就顺其自然地吸气.有意识地延长呼气或延长吸气,都可以造成憋气的感觉,这也是应该提醒注意避免的.真正理解做到顺其自然呼吸了,就绝不会有憋气的现象.
6、第一步功练成的标志是心窝部有温热感,或有饱满感,重压感,就可以转入练第二步功.有的胃病或体质虚寒型的人不容易得温热感,一步功可多练一段时间,但只要有饱满感或重压感,也是得气的征象,也可以转入第二步功法的锻炼.
第二节 真法二步功辅导
第二步是意息相随丹田趋,有以下几点应该掌握的:
1、意息相随的意思:意指意念,息既指呼吸(还是指呼气),又指真息(也即真气的温热感),相依相随.
2、丹田趋:就是呼气时意念心窝部的温热感一步一步向丹田下.因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规律是呼气时真气向下向外运行,吸气时真气向上向内运动的.这一步的目的就是将心窝部集聚的真气沿中线任脉下达丹田,以打通任脉.
3、这一步功最常见的反应是肠鸣矢气,这是真气加强了肠道的功能,正气排驱肠道浊气的正常现象,应顺其自然,无须控制,到一定时候自然消失.在这一阶段有的肠炎患者大便泻出浓血秽物,不必惊慌,也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肠道秽浊泄尽自然痊愈.
4、腹部有过手术的患者,因为有疤痕,阻滞了经络之气,真气不易下去,有时还会出现手术疤痕剌痛,这是真气疏通经络的反应,气趋丹田也许会慢一些.加强练功,多练一些时间就是了.有的人有气往上涌的感觉,也是下焦气不畅,或是注意了吸气的缘故,应注意呼气,使气机往下去;三焦气机通畅了真气也就容易下沉丹田.
第三节 真法三步功辅导
经过第一二两步的练习,已经有了初步的实践体验。当第二步功练到每次呼气有气流直达丹田时,即进入第三步,可练习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了。
第三步功是完成五步功法最重要的一步。一二两步功是为了培养真气,通达任脉,使上中二焦真气趋向丹田,并在丹田聚集。第三步功是为下一步贯通督脉打下基础,如果丹田真气不足,通督是不可能的。所以古人把这一步功夫叫做“筑基”。由于培养丹田实力的重要,所以这步功练的时间也需要比较长些。在进入第三步以后,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
1、在第二步功气入丹田时,丹田内尚未有明显感觉,俟后几天中反而感觉不明显了。有人为此着急,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或者认为功法练跑了。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第三步功重点是凝神(即意守丹田),把注意呼气的意念放松了一些,所以气沉丹田的力量也就比较地小了:二是丹田的容积较大,有气则开无气则合,开始真气进入丹田时有冲动感觉,但少量真气不足以充满丹田,因此便没有气感了,继续练功过几天丹田内充实起来,自然会有感觉,这是进步过程中一个必然的现象。
2、随着功夫的进展,丹田真气不断充实,因此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以“丹田温热”最为相宜。如发生大热,是“火候”太过,可放松呼气或不注意呼气,以减缓其热度;“丹田饱满”是真气充实的现象,必须饱满到一定程度,方能向下(会阴)、向后(命门)等处活动,要任其自然,不可过早意领;“丹田开阖”,感到丹田内如有一物在运动,或感丹田内一开一阖或左右,或上下,此种景象过去叫做“胎息”,这是真气在丹田中旺盛的表现,是很好的徵兆,由此就可以更好的意守丹田了;“丹田蕴珠”,丹田内如有鸡卵、有如儿拳大小不等一个固态的东西,古人把这叫做“丹”,是真气高度凝聚的一种表现。这都是在通关前后经常遇到的一些内景,是非常可喜的徵兆,应当谨慎的保持它的常在。但这些现象因人而异,也不可能每个人、每种现象都遇到:没有,也不可妄想追求。
3、由于练三步功丹田真气充实饱满,因此全身的生理变化也很多,如:有一股气流环腰一周,前经肚脐,后经命门,在不断地转动,这是带脉通了,对通关很有帮助。全身温热也是常有现象,此是热能提高,能增强抵抗力;但有的人发热过高,感到心烦不适,可采用六字诀中“呵”字诀即平。有患胃下垂者,在第三步功中常感呼气时小腹向上挈引,这是由于胃体机能基本恢复,有力提升,和丹田气足有上浮力的表现,是治愈胃下垂的基本因素,不必介意。有因丹田气流向大腿者,属于一般情况,不必太在意;若气感下流力太过,丹田气不易积存者,改用盘坐式可以纠正。有因欲向后转而久不得过者,可以提肛吸气导之;有因真气充足致性神经兴奋而遗精者,在这一阶段最易发生,应严加注意,及时采用“吸(吸气)、抵(舌抵上腭)、摄(提肛)、闭(闭目)”采药四字诀方法防治。
4、达到第四步顺利通督,必须依*第三步功的积累真气,所谓“积气冲关”。如果一旦走泄真气,通关就要推迟,因此要求练功者在筑基阶段睡前清心寡欲,睡眠姿势要侧卧卷足,即所谓“卧如弓”:衬裤要宽舒,避免磨擦;被要轻勿过暖,避免仰面睡式,如有性冲动即起勿睡。能关不过旬日,这短短的几天,又是这样重要阶段,应是能够坚持和必须坚持的。如素患遗精的人更要注意以上要求,并应考虑平时多在什么时间遗精,即在那个时间起来练功,以改正其习惯。很多人都依此法治愈。素有患肠炎,在三步中出现大便脓血者,有患妇科病而排秽物者,此为真气作用于丹田周围脏器,发生良好的生理变化,推陈出新,因此不采用他法治疗也能自愈。要以丹田气足、全身经络触动现象逐渐增多,各处有不定点的跳动,及痒、麻或出皮疹,此为真气驱逐邪气的表现,不作治疗,邪尽也自愈。三步功后各种触动现象越来越多,详于第四步功辅导。
第四节 真法四步功辅导
第四步功是在第三步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程度,通过会阴,绕过尾闾而开始的,但也有未经会阴即到命门,以后才有会阴气动的感觉,因人而异,不必强求一致。在四步功中,由于生理变化很多。兹将易出现的问题分述指导如下:
1、呼气太重,容易使丹田发生高热,如觉有发烫的情况,减轻呼气程度,或放弃呼气的注意,自然纠正;一般温热感是好的,有人呼气太过,或由性生活不禁导致前阴反应强烈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前阴漏气;越紧张,越注意,反应就更强烈,以致终日忧心忡忡,导致中气下陷,头昏眼花,四肢无力,调治之法是少注意呼气,或不注意呼气,在自然吸气时微微提肛,慢慢调治一个阶段,待真气绕过尾闾,沿督脉上行就好了,会阴处称为下鹊桥,有三歧:一路去前阴,一路去肛门,一路去尾闾。三*路口,容易迷失方向,初学者宜加注意。
2、有人急于通关,未等丹田真气充足,即行意识导引,这样会使丹田真气不足,而导引的一部分真气无力上行,停在一个地方不上不下,时觉胀滞不适,纠正之法是固守丹田,继续培养真气,待真气充足后,自行冲关,千万不要再导引,“通督勿忘勿助”,就是这个意思。
3、第四步是全部功法中最艰难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古人喻为“脱胎换骨”。由于生理变化特别明显并有一些不适的感受,练功者不知所措,精神紧张而发生动摇,求人救治,这都是不须要的(书中已有说明)。如真气通过命门时,凡有腰痛病史的人,必有不适感觉。这些都是正邪相争,纠正病情的表现,等真气通过之后自愈,不必找人纠偏,或邀诊治。此时只有加紧练功,比平时次数增多,时间延长,待通关后全部缓解,切勿松懈自误。
4、李少波教授将四步功通督的过程和练法,反应用八句加以概括,名日“周天歌”。(详阅精华区),练功者须细细体味,方能领会。
第五节 真法五步功辅导
通督之后,即进入第五步,这在周天功中算是已经达到目的往往有人问,通关后如何练法?真气运行法有进一步提高的内容和阶段,这里概要地提出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作为继续锻炼的要求:
1、真气运行法在沟通任督过程中,一步有一步的功法,及通关后,只要按照练功形成的条件,经常加功练习就成了。书中有持之以恒,循乎自然“的要求,功夫越深,效果越好。通关只是完成了基础阶段,以后坚持锻炼,才能出好效果。特别是练功治病者,通关前即能改善体质,提高身体素质,一些轻浅的功能性疾病也能治愈,严重、顽固的器质性疾病就需要累以时日,不断旺盛真气,积气驱病。不能以为通关了,就大功告成,百病皆愈。但只要坚持炼下去,各种病疾都有会慢慢地好起来。
2、通关后体内还会有很多气攻病灶的反应,练功者就不知怎么办好。如初通关时气在头上乱窜,前额有重胀感,可以不去理它。只守住上丹田,使力量集中在百会(泥丸宫,此处为百脉之会),则百脉扳依,其它乱行乱窜的现象就减少了,不过需要较长的时间。长守此窍还可以开发智慧,使人聪明。如果通关后反而感到真气不足或胃消化功能不如以前好,那么可以意守中丹田,再培补中气,则下丹田真气也就更加旺盛起来。下丹田是长期意守之处,什么时候守这一部位都是对的。
3、以静为务,功夫越深,入静越好,只有能够深度入静,体内生理功能就恢复越好,这是静极生动的自然规律,过去叫做“道”,古人把这种功夫叫做修道。静字贯彻着修道的始终,开始都是不能入静,故必须有方法,渐进入门,慢慢达到入静。所以五步功以后就再不要求用这个方法,那种方法,实际上追求方法,反而成为杂念了。入静深了能体会到三田成一体,继而无物无我进入虚无境界,还有什么方法可追求呢?当然真法的高级境界也是分层次、分阶段一步一步达到的,这些就属于真法提高班的内容,可以在以后深造、提高。
8:真气运行法练习要领
甘肃中医学院真气运行研究所李长隽 指导 李少波(摘自《气功》91年第六期)
近年来,我们在李少波主任所传练的真气运行法三字诀“调、凝、守”的基础上,对真气运行五步功的指导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经过三年临床验证,80%以上的练功者,20天左右即可通督,40天左右可进入真气运行中高级“虚明”境界(注:本人认为40天可进入虚明境界一说过于夸大,当然也可能是对虚明境界的理解不同)。其关键在于:
《道德经》中的所谓“道法自然”是一切养生之法都要顺应的规律。练真气运行法,首先要顺应自身真气运行的归律,因势利导进行修炼。练功初级阶段真气运行的规律是,在宁静虚无的气功态下,真气就在丹田产生和会聚,沿任督十二经脉运行,自生自化,调节机体。把这种真气产生运动的形态,按动静划分,真气在丹田会聚为相对静态,真气沿任督十二经脉运动为相对动态。真气的静态和动态之间的转化,遵循着静极生动,动极复静的自然规律。其次,由于每个人性格、性别、年龄、疾病等个体差异的原因,练功时出现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所以,指导练功者不仅要顺应真气运行的总规律,还必须顺应每个练功者的具体情况,因势利导进行指导。
守机,就是把握真气运行动静转化之时机练功。古人说“药物易知,火候难传”。李少波主任所传“守机”,揭示了气功修炼之奥秘。《周易~艮卦》中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意即随着事物运动之时机,因势利导使之动或静。练功者意念的运动(导引)和静止(意守)不能违背真气动静转化的时机。练五步功的要诀在于顺应真气运行的规律,把握每步功法之间转化之时机。
真气运行法是李少波主任遵循《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理论设置的。因此,真气运行法自始至终练功要旨是克服杂念入静,大量实践证明,练功者谁入静好,谁功力增长就快。所以,不论练那一步功,都要在入静上下功夫。下面对真气运行前四步功法具体要领分别作一介绍。
(一)呼气注意心窝部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随呼气注意心窝部。呼吸要自然,不可过分延长呼气,以免引起胸闷不适。心窝部是剑突以下脐以上的范围,不必死守一点,也不必管皮肤表面还是深层,只要思想能集中这个范围,可以灵活对待,这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练功体会顺其自然进行指导,关键在于“静”。功前功后,加练咽津功。练功时心窝部有沉重、温热、发凉、疼痛等反应,功后消失或减轻。每个人感觉不尽相同,不可追求某一种感觉,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以顺应真气自身调节的规律。心窝部的种种感觉到一定程度,在练功过程中就有自然向下丹田运动的趋势,这标志着第一部功完成,练第二步功时机成熟。因每个人的体质,入静程度的好坏,完成第一步功的时间不尽相同,应以第一步功完成的标志为准。
(二)意息相随丹田趋当第一步功练到心窝部的气感自然向下丹田移动时,随其自然运动之势,呼气时用意念将气感向下丹田推进。此时需加练《真气运行法~五禽导引》猿式功(方法详见《增订真气运行法》一书)。因各人具体情况不同,反应也不同。常见反应是肠鸣矢气、口水增多、经脉触动等。当下丹田有了明显气感时,标志着第二步功完成,练第三步功时机成熟。以第二步功完成标志为准。
(三)调息凝神守丹田当第二步功练到下丹田有了明显气感时,就不再注意呼气,纯任自然呼吸,只将意念守在下丹田部位。此时动功配合与第二步相同。在练第三步功法的过程中,肾间动气,十二经脉的根本得到强化,除下丹田有明显的气感外,全身的气感也相对地越来越多,这是真气调通经脉的反应,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程度,不可因气感复生杂念干扰入静。当按第三步练到一定程度,练功时出现会阴跳动、尾闾气动的现象,这标志真气已进入督脉,可按第四步修炼。
(四)通督勿忘复勿助当丹田真气饱满时,同时意守下丹田和命门,丹田真气力量不足,重新按第三步修炼。当真气沿督脉上升时不要用意念向上导引(勿助),而用意念随着气感,气动于先,意随于后,气行则任其行,气止则任其止(勿忘)。动功配合可先练五禽导引猿式三遍,再加练鹿式七遍。因第四步功是真气运行初级功最后一步,也是气感反应达到高峰时期,这时候更要时时提醒练功者不可因变化不定的气感产生杂念,或追求,或恐惧等,要在入静上下功夫,才能使气感慢慢稳定,使功夫进入真气运行法中高层次。通督时一般来说在督脉循行线上,依次出现会阴跳动,尾闾气动、两肾汤煎、项背强急、玉枕气阻、百会灵动、印堂拘紧、面部奇痒、舌尖发麻等一系列反应,或者出现或热或凉的气流沿督脉上升到头顶、印堂的现象,这说明已经通督,通督后即可按第五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机”进行修炼。(另有专篇介绍)至于通督的时间与丹田真气力量的强弱有关,不可急于求成,要顺其自然加深入静程度。
少火生气、壮火食气、文火温养如何理解?
少火生气:练功至丹田有了明显感觉,就将呼气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用文火温养,谓之少火生气。
壮火食气:练功中呼气太用力,意念太重,致使丹田热烫,口干舌燥,耗伤阴液,谓之壮火食气。
文火温养:古人将呼吸比喻为风。将热能比喻为火,风盛则火旺。呼吸用力则热能增强。反之。风微则火微,呼吸和缓则热能温和。文火温养,是指呼吸微弱调匀,止于丹田,好象炼丹时用文火慢烧一样。通常在第三步功之后,意在培养真气,蓄积力量,使热气汇集丹田,旺盛生机,阴阳调和,为通督打基础。这是五步功法的重要环节。
周天歌是讲周天运行的过程,其中,也夹着方法。是从第三步丹田真气培养充足,有经过下鹊桥的趋势时开始说起。周天歌的内容是:微撮谷道暗中提,尾闾一转趋夹脊;玉枕难过目视顶,行至天庭稍停息;眼前便是鹊桥路,十二重楼降下迟;华池神水频频咽,直入丹田海底虚。
第一、二句话是“微撮谷道暗中提,尾闾一转趋夹脊”。就是第三步的后阶段丹田真气充实,会阴已经跳动了,就将进入第四步的时候,可以微微提撮谷道,微微地,有个提肛的意念。有的人使大劲的提着,往往不舒服。有人问这是经常提呢,还是有时候提?就是这个力量来了,练功时感觉得气到这个时候,才提着,也不是什么都提着,人也受不了。这样一提肛,打尾闾就过去了。命门是尾闾上去到第二腰椎那个地方,发热了,跳动了,那地方就命门了。命门穴过去后又往上走,走到第五胸椎,那才是夹脊关。一到夹脊的时候,今天还有人问,怎么背上抽紧,有几十斤重一样,感觉不舒服。这个不舒服不要害怕,等到力量足了往上一冲过了就好了。尾闾一转趋夹脊,所以那个脊背上皱吧吧的不舒服。夹脊一过再往上走就是玉枕关了。
第三句“玉枕难过目视顶”。到了玉枕这是第三关,一是玉枕本身就难过,二是路程远了到了这过不去怎么办?这时就给了你一个方法“目视顶”。目视顶不是翻上眼珠向上看,而是意识头顶,起个导引作用,因势利导。什么时候才能够导,得因时因势利导。就是这个气到了玉枕关,冲不过去,感觉头脑胀的不得了,有的这个头还卡吧卡吧地响,好像拿凿子剔一剔,有响声,说明真气到这个地方不好过去。到了这个时候力量很大,那么因势利导一意识就过去了。在这儿给了一个方法,“玉枕难过目视顶”。有的一听目视顶能行,气还没到就目视顶,视了两天还过不去,这是时机未到。时机一到,用这个方法,玉枕关就可以通过。
第四句话“行至天庭稍休息”。意思是到了天庭了到这儿停住又不动,停的时间会很长,这就不必要着急,着急也没用。老是感到不下来,就跑到这儿纠偏,跑到那儿纠偏,还必须*你自己练功,把功练到了就行了。到了这个地方真气就要停留,这个地方也是真气气流活跃、汇聚的一个地方,那就越来越聚的紧,越厉害,越来越难受。想拉也拉不下来,它就是不那么听话。你就不要管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有点难受,刚一通关,这个地方就有点不舒服,很重,好像揪住一样。你不管它,不要在意。我们这个功法,通了关以后,叫你守上丹田,就不会难受的现象。等功做到了一定的程度,真气运行的很好,经络通畅,就自然而然地下来了。什么叫通关,过了玉枕关就叫通关,再不要计较这个,说我这还没通,那还没通。
第五句话是“眼前便是鹊桥路”。鹊桥在哪里,舌头屈上上去就叫鹊桥,是把督脉上来的真气,通过舌抵上腭搭桥的那个地方接引下来,回到丹田。
第六句“十二重楼降下迟”。十二重楼在那里,就是整个胸腔体,背后的十二胸骨。这十二个胸骨,一边附着一根肋骨,有十二对肋条,形成了胸腔,说十二重楼降下迟,不是说下降的迟慢,而是说你第一步就练通任脉了,这时就再没什么感觉了,通过了这个地方,就感觉不到了。所以大家不要认为这里不通了,而是没有了感觉。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着急了。
第七句是“华池神水频频咽”。什么叫华池神水?就是舌头底下口腔里的津液。舌头底下有金津、玉液,这时分泌的唾液多了,分泌了以后要咽津,把它咽下去。这个津液呢,能够平息五脏余热,帮助消化,这是很好的东西,有的练功感觉不自然,口干舌燥,心烦意乱,那是你着急了,练的力量大了。练自然以后,津液来的很多,能帮助消化,能灌溉五脏,觉着心情愉快,很自然。这里下来的津液就叫华池神水。“频频咽”就是有了就咽下去,不要吐。换古人说“气是延年药,津是续命芝“,就说明津液真气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直入丹田海底虚“。咽到那里去,往下咽就感觉好象通到丹田的一样。其实咽下去的津液是到不了丹田的,咽到胃里去到肠子里去了。说到丹田里去,那就是说是这么一咽对任脉有一种刺激,通过食道到胃里有一个刺激,刺激了一条植物神经,这么一刺激好象丹田里也有了感觉,就好象到了丹田里一样。这仅仅是一种感觉,而不是咽到丹田里去了。假如说遇到一个懂生理的,就我们,一问就把你问的张嘴了,说不出来了。咱们知道这个道理就行了,咽下去是咽到胃里去,可是刺激了任脉的活动,所以丹田里也有感觉,就好象是到了丹田里一样。
从丹田下经督脉上去,又经任脉到丹田,这不是一个圈了吗,这一圈就是一个周天,所以叫周天歌。周天歌说明了这些问题,带上一些方法,讲清了周天道理。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练功练功就省事了
.真气运行法属于哪派功法?
答:本功法是综合了历代各家各派的功法,去粗存精,以《内经》真气运行学说总结成的一种功法,能防病治病,定期取效,所以称为“医疗保健”的一种功法。
2.真气运行法对哪些疾病有效?
答:真气运行法,是根据生理机制的需要用特定的方法,集中思想,调整呼吸,培养真气。贯通经络,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强大脑皮层保护性的抑制能力,调动人体生命固有抗病本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应当说它对所有慢性疾病都会有效,而与禁忌症和副作用。
3.真气运行法治疗疾病,要不要再配合药物治疗?
答:最好不配合药物治疗。如果需要时,在练功初期可少配合一些,至能停药时最好停药。如果患临时性疾病,则应视病情而定。
4.进行真气运行法练功,要不要配合体育锻炼?
答:真气运行法与体育锻炼没有什么抵触。真气运行法的动功也属于一种体育锻炼。不过,从事体育锻炼时,最好不要搞过份激烈的活动。
5.在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能否进行真气运行法练功?
答:《真气运行法》一书,即为指导真气运行法练功之书。在练功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问题,可按照书中指出的原则去处理。
6.练功因故停了一个阶段,再练功时是否还须从头开始?
答:这要看练功程度和停练时间长短而定。若功夫深、停练时间短。没有大的影响;若功夫浅、停练时间长,就须从头开始。
7.练过其它功法,能不能再练真气运行法?
答:能。只要求在方法上不混淆就行了。若混淆在一起,就很难取得成功。
8.性生活对练功有影响吗?
答:有所影响。通关前要节制性生活,以免延迟通关,通关后要适当,以利恢复健康。
9.练功主要有哪些禁忌?
答:不要在大饥、大饱、大怒、大惊等情志冲动下练功。当在风、雨、雷鸣时,亦须暂停练功,以免因受刺激而发生不适。
10.练功吃什么饮食为好?
答:一般说来,饮食应以清淡、新鲜及多样化为好。同时,慎食生葱、蒜、牛和犬马肉。
11. 性和男性练功一样么?月经来时可否练功?
答:男女在生理上有所不同,因而练功时就有区别。女性在怀孕期间不宜做气沉丹田和通关的追求,恐引起流产。月经来时不要意守下丹田,以免造成出血多或经期延长。只能静观鼻端,如已通关可守上丹田。除这些情况外,其余与男性是一样的。
12. 练习真气运行法采用哪种姿势为好?
答:练习真气运行法,采用立式、坐式、卧式均可。不过,初学者以采用垂腿坐式为好。因为垂腿坐式既便于掌握,又利于真气运行。
13. 采用卧式练功好不好?
答:练功应以坐式为主,立式、卧式可以辅助。卧式以侧卧为好。仰卧位压迫面太大,影响真气的运行,同时容易造成遗精现象。
14. 练功过程中体位能随时变换吗?
答:可以变换。如果觉得体位不适,可以随时变换,以求得舒适自然为好。
15. 真气运行法是采用什么样的呼吸?
答:请参考本书第三章第三节。不管那一步功,都不要注意胸腹活动。本书第三章第一、二节讲的。呼吸的胸腹活动和真气的循经运行,是自然的人体生理活动,不可在练功中主观追求,要顺乎自然。若主观追求,易造成思想混乱,对人体生理不利。
16. 真气运行法怎样收功?
答:真气运行法的基本守窍是丹田,且无由丹田向外引气的要求,故可不作气返丹田的收功。练功结束时,只须摩擦一下双手和面部,稍候缓解就行了。
17. 内气和外气有何区别?
答:内气即真气,是指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外气,是指随呼吸出入之气。如气沉丹田之气,是真气而不是外气;外气是沉不到丹田的。
18. 心窝部在哪里?
答:心窝部适当任脉巨阕穴真气运行法之部位,在胸骨剑突下一寸五分处。五步功中第一步“呼吸注意心窝部”,则指此穴为核心的范围,并非仅指巨阕穴而言。
19. 练功一定要舌抵上腭吗?
答:是的。舌抵上腭不仅可以使津液上潮,滋润口腔,而更重的要是“搭桥”,即在实现任督环流之际而起接通任督二脉的作用。
20. 通关后已实现了任督环流,继续练功应采取什么方法?
答:应采取真气运行法五步功法中的第五步功法——“元神蓄力育生机”。这步功法中的主观意念和主观作为,已减少到甚微的程度。具体作法,只须轻守丹田就行了。
21. 第三步功法要不要再往丹田送气?
答:调息凝神守丹田,关键在于凝神。因为已经通了任脉,形成气沉丹田的条件,只要意收丹田就可以达到丹田充实。如果觉得丹田无气,再加呼气注意丹田,则自然充实饱满。此步主要是用文火,防止过度发热,故少送气。
22. 什么叫文火温养?
答:古人将呼吸比喻为风,将热能比喻为火。风盛则火旺,呼吸用力则热能增强。反之,风微则火微,呼吸调匀则热能温和。真气运行法之五步功法,随步骤不同,而火候要求各异。文火温养,通常应用于第三步功之后。此乃宗《内经》“少火生气”之旨。以真气汇集丹田,盛旺生机,免致“壮火食气”之弊,使阴阳调和。
23. 练功一时静不下来怎么办?守丹田时守不住怎么办?
答:练功时静不下来,可参照本书所讲方法去做。丹田守不住,是因杂念太多。若能设法排除杂念,凝神于丹田,自然就能守住了。
24. 练功过程中容易昏睡怎么办?
答:目若垂帘。凝视鼻尖,至无睡意时,再守丹田。
25. 守窍部位不发热,有的还发凉,怎么办?
答:请参照本书第七章第三节,继续练功就是了。
26. 练功中突然没有感觉了怎么办?
答:不要追求感觉,继续练功到一定时候,感觉自会到来。
27. 练功出现病情加重怎么办?
答:要具体分析。一般规律是:真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有足够力量向病邪作斗争时,就会出现病所不适,或似旧病发作,或出现如痰多、便秽、经多、鼻衄等现象。这些都是好事,一般不需要治疗。继续练功,会自然解决。当然,如果是其它原因引起的,则要适当处理。
28. 练功中出现失眠怎么办?
答:练功至一定功侯,其气充足,精神旺盛,睡眠减少。“神足不思睡”,不用耽心。
29. 练功出现心慌意乱怎么办?
答:这种情况,只会在个别人身上出现。一般为心情紧张或着急用力所致。注意将心情平静下来再练功,就可以逐步解决。
30. 一百天通不了关怎么办?通了关病不好怎么办?
答: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自然会达到目的。
31. 练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偏差?
答:只要按照本书五步功法的要求,不着急、不用力,不追求、不恐惧,尽量顺乎自然,尚未发现有出现偏差者。
32. 在五步功法中容易出现哪些主观感觉?
答:五步功法,是实现任督环流的有效方法。在实现任督环流过程中,是要出现许多生理变化的。这些生理变化,便引起主观感觉。
随着出现几率的参数,我们将其定为通督过程中的“主观感觉指征”。其主要有二十五种:(1)心窝温热;(2)心窝沉重;(3)肠鸣矢气;(4)丹田温热;(5)丹田开阖;(6)丹田运动;(7)丹田饱满;(8)丹田蕴珠;(9)会阴跳动;(10)尾闾气动;(11)命门气动;(12)两肾汤尖;(13)项背强急;(14)玉枕阻遏;(15)环头拘紧;(16)玉枕通气(17)玉枕轰隆;(18)头箍松解;(19)头皮奇痒;(20)百会灵动;(21)印堂拘紧;(22)舌尖颤麻;(23)津液甘醇;(24)头为昏晕;(25)如醉如痴。
33. 练功开始,周身不适,为什么?
答:因为练功要有一定的姿势和要求,初学者会感到精神紧张,身体拘紧。由于不习惯,所以感到头昏、心急、两肩沉重、腰酸及疲乏等现象。如果坚持一到两周,成为自然,则各种不适现象就会消失。
34. 练功中有时吸气困难,为什么?
答:真气运行法注意呼气,吸气任其自然。就是说:呼气后不要考虑吸气问题。因为呼气时胸胁肌肉收缩,必待收缩力自然缓解,才能达到自然的吸气运动。如果呼气未完就想吸气,必然有吸气困难的感觉。因此,不注意吸气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35. 真气已经深入丹田,为什么进入第三步功就找不到了?
答:丹田容积很大,有气则开,无气则阖。在第二步功末,真气进丹田时,丹田的感觉明显。进入第三步功,开始的一周左右,虽然真气不断地输入丹田,但以气少不盈而无感觉。这不是问题,也非方法错误,只要继续练功,丹田饱满感觉自来
36. 练功过程中,总想放屁怎么办?
答:真气运行法第二步功,主要的生理现象是肠鸣矢气,可以任其排出。第三步功后期至第四步功时,则要注意提肛控制,以免真气走失。
37. 一练功就想大便,到厕所又没有,出几个虚躬就完了,浑身乏力,为什么?
答:练功都要求放松,有人把放松过分强调,结果一上功真气下陷肛门,故重坠欲便。纠正方法是提肛吸气,忍耐片刻,自无便意。
38. 患遗精病多年不愈,练功后仅有梦遗是何原因?
答:遗精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梦而遗,一是无梦而滑。有梦而遗,属于轻型亢进型。只要改变不良习惯或加以治疗,清心寡欲,专心练功是会好的。无梦而滑,属于衰弱型。虽久治不愈,但在练功过程中往往由无梦而变有梦而遗,这是得效的表现。凡素患遗精者,多半都在后半夜三、四点钟遗精。若在此时练功,经过一段时间的纠正,自然会好的。
39. 小周天还没通,手足心有气感,是否通了大周天?大周天怎么练?
答:历代各家追求的都是小周天。因为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环节。小周天一通,大周天自通。任脉总统诸阴,任脉通了,手足阴经通气是正常现象。
40. 练功过程中,有时口水很多,有时口干舌燥,是何原因?
答:练功时,津液旺盛,是心肾相交,肾水上潮,内分泌旺盛的表现。如果练功不自然,或有意追求,或杂念纷扰,则心火上炎,故口干舌燥,心烦不宁。因此,宜放松意念,读六字诀,或暂时休息。
41. 练功受惊后怎么办?会不会造成偏差?
答:练功时受了惊吓,要了解一下情况,放心的再坐一会儿,把紧张情绪缓和下来。否则,会造成不适。
42. 练到第三步功小腹胀得厉害,就是不往督脉去,怎样办?
答:自觉丹田力量很充实,仍不通督,则要把意识转向命门(意守命门),很有效果。
43. 第四步功,项背强急,头闷拘紧,如何处理?
答:这是通督过程中必有的正常生理现象。若医者不知,乱投药物是非常有害的。只要加强练功,可以加多次数延长时间,很快通关,立即缓解。若心中惧怕,停止练功,延长通关时间,也就延长了痛苦的时间。此时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44. 舌抵上腭,为什么有时吸住下不来,是否偏差?
答:不是偏差,是任督环流旺盛,阴阳电磁相吸所致。如要复原,作口腔运动,转移意念,如饮水、说话,即可缓解。
45. 通关后气在满身乱窜,欲罢不能,感觉躁扰不宁,怎么办?
答:这种情况,有人认为是极大的偏差,到处求救,结果都不能如愿,到一定的时间自会复常。出现这种情况者,主要是神经****症或神经质的人。在通了小周天、大周天之后,全身的触动现象要比一般人强烈的多,于是便产生了恐惧心理。若无人指导属于自练者,必致惊慌,到处问人,思想越紧张越严重。这并非偏差,而是通关后对神经系起纠正作用的一种表现。但由于自我精神紧张,故反应加剧。若能解除自我紧张情绪,就会立即轻松。练功人,功力越深,自身表现就越明显。只有安心静养,才能稳定自安。
46. 气从两侧上头,面部也有麻木感,算不算通关?
答:通关,必须从脊柱上行通过风府入脑。三阳荣于面,手三阳、足三阳哪一经上头都有触动现象,但都不能算通关。
47. 通关后气也少了,饮食也少了,是何原因?
答:通关之前,注意呼气,培养真气,感到力量日渐充实,饮食增加。一旦通了关,积聚的真气循环开了,所以自觉气少了。由于放松了呼气,肠胃功能活动减弱,所以饮食比前减少。因此,通关后仍需根据个人情况安排功法。根据此情况,仍需第一步培养中丹田为好。
48. 通关后怎么练功?
答:这是人们常问的一句话,认为五步功完了再用什么方法?因此,须知方法是保证通关的。通关是完成了真气运行法的第一步,才算会练功了。今后下功夫即是方法,只要没有其他问题,按原来的意守丹田静坐即可。随着功夫的深浅,自然会强健身体、开发智慧,有更多的美妙境界出现。
49. 练功多年,功法也练了不少,就是通不了关,是何原因?
答:不论练哪种功法,都必须集中精力去练,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若随随便便的练,时间虽长,也是不会成功的。练功最忌这种功练几天,那种功练几天,或者杂乱无章的乱练,也是无法成功的。
50. 练功火候适度怎样掌握?
答:练功要很好的掌握火候适度。太过则壮火食气,不及则于身无补。为了掌握好这个限度,应从几个方面注意:(1)不能强力意守、操之过急,急求高效能。(2)呼吸要以自然悠缓的外呼吸推动内呼吸,使真气正常循经运行,决不可以意领气违背自然。(3)姿势要以中正舒适自然为主。这样做就会使内分泌旺盛,唾液分泌增多,消化功能加强。进一步练习,可使体呼吸旺盛,微似汗出。至此可以止练休息,勿使大汗淋漓,以免伤津。
51. 高血压病通督脉有危险吗?
答。我们观察了很多例高血压患者,只有通关后血压才能顺利下降,坚持练功并能保持长期稳定。一般在通关时血压都有些上升,但没有病理现象升高时的症状。所以,不必顾虑。
52. 练功十余日肝区胀闷不适,是何原因?
答:练功过程中常有这种现象。哪个脏腑有隐患,或者有外伤的部位,都会感到不适。这是真气和病邪作斗争的表现。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一旦真气战胜病邪,则病自然消失。凡患过肝病的人,在练第一步功时往往会感到旧病复发,只要坚持练下去就会好的。
53. 胃下垂患者到第三步功时,小腹向上抽痛,呃气是何原因?
答:真气运行法不断地给松弛了的胃体增强弹力,再加丹田充气给胃体以上浮力量,故在呼气时有向上拉的感觉,同时有呃气现象。这是胃本身功能恢复的现象。
54. 动功和静功先练哪一种好?
答:练功应以静功为主,动功为辅。练完静功,再以动功活动肢体。晨起。可先练动功五禽导引或漫步周天。
55. 五禽导引或漫步周天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效果好?
答:五禽导引,是以五种动物的习性和动作,结合内脏生理而制定的活动姿势。此法有利于导引经络而影响脏腑,使真气流通运行。同时它又属于桩功,对于增长气力运行大周天有显效。
漫步周天,是根据五行学说,外有五行内有五脏,并以五行生克之理制定的拳式。此拳式配合呼吸可沟通任督,使得一步完成一个小周天,再以拳式带动脏腑。此式是以小周天为主的练法。若用大、小周天作比较,应以漫步周天为优。若以健身易学着眼,应以五禽导引为好。总之,各具特点,自己选择。
56.练功什么时间最好?如何安排?
答:初学练功者,在可能的情况下有时间就练,可以利用的时间不要白白浪费掉,功是时间的积累,那怕10分钟、8分钟都利用起来进步就快了。正式练功,能安排在一定时间更好。练功有素的,多注意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初学者不必。
57.练功面向的方向有关系吗?
答:关系不大。各家各派其说不一,面向哪个方面的都有。一般认为面南比较合乎自然。顺应地磁的方向,磁力对人体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其他方向也各有说法。如,面东则曰向阳迎紫气之东来;向西则曰佛在西方,为极乐世界;向北则曰以北为上,神圣都是面南背北,表示尊重。这些都带有唯心色彩。总之,只要肯下功
夫,面向哪里都能练好。
58.生了气练功成不成?
答:练功人怕生气。生气之后须等气消后再练。如果气一下消不了,最好念六字诀中之嘘字,很快就心平气和了。在练功中因气不顺而胸胁胀闷,也可以用嘘字治之。
59.练功中心烦意乱,口干舌燥应如何对待?
答:杂念多不能排除即有以上表现。先要设法排除杂念,或睁目稍息,或读六字诀呵字,以平心火,口内生津,咽津,心地平静后再练,切勿勉强坚持。
60.练功注意呼气,感觉吸气困难,胸闷,长吸一口气才舒服些,是何原因?
答:注意呼气,是胸胁向里收合横隔膜上升的一个生理活动。必须待这个收合的生理活动自然缓解了,才可以自然的达成吸气运动。这个吸气运动,是大气的压力自然向肺内输送空气时而形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书中交代吸气任其自然,如果呼气未完,或者刚完,肋间肌和横隔膜还没有缓解其收缩力量时,便加
了吸气的意识,也就是吸的早了,就会吸不进气,感到胸闷气短,吸气困难。必须用力长吸一口气,才感舒服,这个问题的纠正,一是呼气不要太重,二是吸气任其自然,不要注意。
61.浑身发热出汗怎么办?
答:如果全身热的厉害,就不要过份注意出气,稍事休息,免得大汗淋漓而伤津液,微似汗出为好。
62.练真气运行法能不能以气治病?发气对身体有害处吗?
答:“真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真气,建设自己,为自己治病健身。真气充足后,本来就有向外放散的现象。为了不让真气外溢,在练功时要注意精神内守,在手印要求掐子午诀或孩儿诀(亦称握固),都是为了保存自己的真气归于丹田。如果有意的将真气放出去,当然是一种损失。有人说为了给人治病嘛,这就要看你自己是否有病。即便是健康者,并且功底很厚,偶然为人作作治疗也无碍,经常使用必将招损。凡练“真法”者,首先告诫要保存真气建设自己。我们是传授功法者,不提倡发气。“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发气没什么希奇,要看你是什么目的。
63.一面采气一面发气人不会受损失吗?
答:一手采气一手放气,两臂膀都伸直,成了一根大气筒。然而可以想一想,放出的气当然是自己体内的真气,这个真气是饮食呼吸摄取的阴精、阳精,化生的生命能量。采来的是什么气(假若真能采来)?如果是空气,就难以补偿损失;如果也是和真气一样的物质,这就需要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出一个结果。我们认为,一
手采气一手放气是不可能的。也许有人说,伸出去的两只手都有感觉。这就要进一步考虑,可能两个劳宫穴都在向外放气。
64.第四步功反应强烈,有人腰部疼痛,有人心脏病加重,是何原因?
答:“真法”主要是发挥真气的自我调节,自我治疗,自我修复的治疗能力。凡是有病的部位,在真气通过时,都会发生正邪相争和重新修复的生理反应,感觉象是病症加重了。素患腰痛者会加重,但通过命门后即痊愈。心脏病患者气至夹脊关,病情会加重,一旦通过则疾病若失。其他部位也都是这样。只要坚持练功,万无一失。
65.“真法”可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吗?
答:可以。类风湿病是不易治疗的顽固病。觉一些患者,长期服药,类风湿没治好,胃又出现药源病,更增加了痛苦。练“真”首先使脾胃恢复健康,身体健康气血旺盛。然后打通经络,类风湿症状逐渐消失。但在气通经络时,因为正邪相争,患处一时的疼痛加剧,待经络通畅后病即痊愈(痛者不通,通则不痛)。效果相当不错,万勿因痛而辍练。
66.通关后气在头乱窜、扰乱思想,无法排除为什么?怎么办?
答:通关初期头上的一些小经络陆续贯通,必然有这些现象。用手掌轻轻抚摩可以暂时缓解,待完全通畅后会好的。有的人急于求成,通关力量还没有培养充足,用意识导引,犯了揠苗助长的错误,后继无力,不能正常循任督运转,因而只在头部旋转,越着急越厉害,成为精神负担。解决的办法,不要紧张、烦躁、或找外行人纠偏,安自然的依法练功,俟功力充足,任督循环旺盛,各个经络通畅,自然平复。然而总的力量如上丹田、下丹田则更加旺盛,不能误认为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才算正常。
67.练功时在某个部位感觉很明显,收功后仍很明显为什么?
答:练功主要是培养真气的力量(也就是数量)。有了这种力量,才能一步一步的前进。力量不足了,就不再进步。收功是表明暂时不练了,不是功力没有了,所以,在不练时功力照样存在。
68.练了别的功法,总感胸闷是什么原因?
答:练的功法可能是吸气的,有人追求通周天,用逆呼吸,致气上冲胸。练“真法”注意呼气,使真气沿任督下入丹田,自然痊愈。
69.眼前常常出现光团,注意追着看,光团往前跑,追着追着就不见了,是怎么一回事?
答:这是练功后眼睛放出的光,就象手电筒照的光亮一样,人往前走,光也向前。等你眼内光消失了,也就找不到了。这说明练功很有成果,可以叫做丹光。应该在收功的时候,将真气稳定在丹田内。即便睁眼看到光团,应该诸目内视丹田。稳定后再徐徐睁开眼睛,仍寓内视之意。
70.练功时常常元神出窍,山川大地看得都很清楚,这样好不好?如何对待?
答:练功能到此地步,算是达到了理想的目的。这种出窍现象不可避免,但不要作为一种能事好奇,一练功就想出游。须知出去一次也有一定的消耗,应该多做培养,加强本身的力量。开始出,不可太远,唯恐遇到障碍无力克服不能自回。也有人认为得意,每坐必出,成为习惯以致不能自控;更有的人以为自己了不起,使经常以此与人斗胜,结果消失了,为害非浅。保护、培养才是真正的对应方法,才能得到真正的修炼结果。
71.在练功时头上出现各种不同的光色,是怎么回事?
答:是五脏的气象。即肺白、心红、肝表、脾黄、肾黑。在练功不同程度表现出来,只宜精神内守,不宜追逐。
72.练功时有时看见美好的景致,有时看到难看丑恶的事物,有时见到神怪来侵,应如何对待?
答:修炼到一定程度,真气激发的生机旺盛,一些潜意识在入静时也就表现出来了,人们把这些现象叫幻觉。尤其是在通周天以后的一至二年中,一些神奇古怪的现象较多。只要自己稳往心神,好的不追求,坏的不害怕,不论它有千变万化,我自泰然处之。遇到以上情况,将眼睛睁开,千奇百怪一扫而光。这叫“慧剑斩乱丝”。以上情况因人而异个另人物别明显。坚持练功到一定时候就少见了。有这种现象的人,必然是出高功夫的。
25:真气运行法疑难解答:
1、真气运行法中的心窝部在哪里?
心窝部的位置,即心口部,也就是胸骨剑实(护心骨)下正中凹陷处,实际上就是胃的位置所在,这是一个部位,而不是指某一点。
2、练功过程中体位能随时改变吗?答:可以变化。以求舒适自然为最好
放屁的现象,有的是漏气,有的不一定是。如果长时间肛门排气,全身乏力,精神不佳,就属于肛门漏气。但漏气的现象却却并非专指肛门矢气而言,有时候气自己呼呼地往外冒,前阴、后阴都有这种现象,这才是严格意义上的漏气,如果偶尔放一个屁,则属正常现象,肠腔里本存在积气,必须排除。即使肠腔积气较多,多放几个屁,也不要紧的。肠子的生理功能恢复以后,矢气连连的现象就没有了。练第三步功时往往肛门排气频频,这是正在纠正肠道功能之故。过了第三步,肠子的功能基本上得到调理,不产生气体了,矢气的现象随之消失。当然,不见得经第三步的调整,肠子功能就完全恢复了,所以可能到第三步时,也还常有排气现象,这也不等于漏气。什么情况下是漏气?就是在第二步、第三步的时候,排气成了习惯,不断地在排气。那么练第三步时,肠子里,丹田里真气非常饱满,肚子胀得很。在这种情况下,它那个气压力大了,丹田的压力大了,也可能把真气推压到肠腔里去了而放屁,这个叫漏气。漏气不只在前阴和后阴,而在各处都有漏气现象。前阴后阴漏气,就不容易把真气积聚起来。那么通关会推迟,会受到影响。纠正这个问题,如果是临时来的纠正,也不好办。那就站一站,两腿弯些,十趾抓地,两手撑在肋骨底下,牙齿咬紧,上提肛,这样能使气往上提,每天练功就站着练。有的人漏气时间较长,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得到纠正。需要有一个过程,十天、二十天,甚至长达几个月,坚持站着练功问题就慢慢解决了。必须坚持不懈,哪怕费事一些也要坚持。真气到了会阴,就好像面临一个三岔路口,前面是前阴、后面是肛门,都是歧路,所以在第三步后教给大家《周天歌》,一开头就是“微撮谷道暗中提”,就是提醒大家要有意识地提肛,不让真气往后面泄漏,从而保证气通往尾闾之“正途”。所以尾闾是一个“关”,等过了尾闾,问题就不大了。如果气已到夹脊关,再放屁就不是漏气了。
4、真气运行法属于哪派功法?它的功理来源于何处?
真气运行法是综合了历代各家各派的功法,去粗存精,以《内经》真气运行学说为理论依据,结合个人长期练功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功法。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真气运行生命活动的内在表现,也是强身祛病的根本保证。体内真气旺盛,并按着一定的规律和路线集中和运行,那么身体就精力充沛,健康长寿。反之,如果真气消耗而不能及时得以补充,或气机逆乱,不能循经运行,则身体就会衰弱,百病由此而生。一旦真气消失,生命即告终止。真气运行法就是根据上述原理,根据人体阴阳互根,动静相育,体用并存,保持动态平衡的生理机制的需要,通过特定的精神状态要求(《内经》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运用特定的方法(五步功法)培育和调动真气,并促使其正常运行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气运行法区别于其它社会上流行的功法,在于本功真正来源于祖国医学,又得到现代医学的检验,是一套能防病治病,定期取效的医疗保健养生功法。
5、“有欲望观窍,无欲观妙”,应该如何理解。
“有欲望观窍,无欲观妙”,书上有这么一句话。有欲,说明你思想还不平静,还有想到这里,想到那里,这就叫有欲。这个时候还有杂念,那就用“观窍”的办法紧紧地守住丹田。窍指丹田,守住丹田,寄托你的思想,这样练得丹田活跃了,真气活动起来,头上也有了变化了,这是通关以后的现象。这个力量发挥出来后,你就守着这个力量,这就叫做妙,非常玄妙的意思。就是通关以后头上出来的活动现象,也有叫守上丹田的。这个是通关以后的现象。
真气运行法的基本守窍是丹田,且无由丹田向外引气的要求,故可不作气返丹田的收功。练功结束时,只须摩擦一下双手和面部,自觉神气清爽就行了。
13、命门穴在真气运行法中有着重要功用,练习者不可不知!
命门穴在练功中发挥什么作用?其功用如何?
为什么丹田气不是很足的情况下不能意守命门,有何危害?
答:理解“命门”先要理解下丹田。下丹田位于脐下三寸。指膀胱之后,直肠之前的一个夹室。有气则开,无气则合,为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也叫“命门”。
命门附与肾,他机理是把摄取的阴精阳精合并而化为真气。
“命门穴”在腰椎2、3节,丹田真气充足,,此处如汤煎之热。活跃非常。
丹田应长时温养保护,以培真气,宜勿忘勿助,使其自然生长,以固真气。
真气不足就意‘命门穴”,真气缘督上行,不能还脑,起了拔苗助长,反伤真气之用。
性练功与男性练功有何区别?经期和怀孕期间可否练功?
男女练功在功法要求和具体操作上一般是相同的。妇女因为有经孕胎产等生理特征,因而在实际练功中应区别对待。女同志在月经期时可以坚持练功。但有少数人练功后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现象,这往往与意守下丹田有关。因意守下丹田可给子宫以剌激,从而导致上述情况的出现。所以月经来时不要意守下丹田,只能静观鼻端;如已通关,则可意守上丹田。如果上述症状十分明显,可暂停练功,待月经净后再继续练。女性在怀孕期间不宜做气沉丹田和通关的追求,恐引起流产。练功时不可以用强意念,时间比平时大为缩短,次数减少。怀孕中后期应暂停练功。特别是以前有相当练功基础的孕妇,更应当注意不能凭兴趣所致,随意练功、运气。
自学真气运行法大部份人炼到“通督”,就以为完成了真气运行五步功法,其实才完成了真气运行法初级阶段前四步功,对第五步功法很少有人掌握。就是有人入静好,在静定中出现的一些高级境界,反而因恐惧不理解而消失,致使功力徘徊不前。为此,将第五步功练功过程中,自然出现的境界作一简介,为深入修炼真气运行法者指点路径。
“元神蓄力育生机”的含义是,高度入静“恬淡虚无”的精神意识状态,即元神,可以使生命的物质和动力“精气神”蓄集化合,从而孕育出旺盛的生命机能。真法第五步是在高度入静的状态下进行的。以此,在炼第四步功时,学者对通督和气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督只是入门的标志。炼气功气感仅仅是初级阶段的产物,随这入静程度的加深,功力的增加,气感稳定而转入胎息到虚空,进入光的境界·····。这就要求在通督阶段,千万不要被变化不定的气感所缠绕而复生杂念,更不要在气感稳定时意念导引追求气感,一心在“静”上下功夫,就会自然出现以下四种层次的练功境界。
方法;当通督以后,即可重按第一步功意守心窝部。当心窝部的气感在练功过程中自然向下丹田运动时,可因势利导按第二步功将真气推进下丹田,然后再按第三步功意守下丹田。当真气进入督脉时,可按第四步功修炼,当真气活跃于头部时,不要急于向下导引,静以待之,真气自然会通过印堂,沿鼻部向下运行,此时,可顺其自然复炼第一步。这样前四步功随真气的自然运行因势利导,动静互化,运转周天,完成于一次功中。通常一次功中可自然运转周天数周。
反应:随着真气的旺盛,经脉的调通,局部的反应渐趋稳定,而出现全身整体的暖,凉,大,小,轻,重等感觉。所谓暖,指练功入静时,全身如春日沐浴,温暖舒适,心情愉悦;所谓凉,指练功入静时,如漫步皎月下,心胸开阔,清爽宁静。所谓大,指练功时感觉到身躯高大无比;所谓下,指练功时感到形体缩小。
时机:在因势利导运转周天的修炼过程中,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有时在练功中出现呼吸极其细微缓慢的现象,此为胎息产生的征象,可保持此时入静之佳境,寂然处之。如果念头稍动,元神即化为识神,入静的佳境即受破坏。胎息是通督以后入静程度加深后的自然反应,产生胎息的时间,每个人不同,谁入静好,谁的胎息就来的快。
方法:当练功中自然产生胎息现象时,可以不再守丹田,顺其自然保持入静的佳境。
反应:初起出现胎息的时间短,次数少,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出现胎息的次数就增多,时间也会自然加长,随每次功中胎息时间的增长,练功时就会出现感到自身虚空不存在的现象。初时是局部的虚空,功力增加后就会出现整个身体不存在的感觉,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时机:进入“物我两忘”的虚空境界后,就顺其自然,定守虚空。
方法:当练功中出现“物我两忘”的虚空境界后,就顺其自然定守虚空,不可复求丹田,或产生追求的念头,破坏高度入静的佳境。
反应:随着虚空境界的稳定,此时,一般的慢性病可治愈,并已具备内气外放的能力,但最好不用。一心静定,直指上乘。
时机:当练功中出现印堂有明光闪现时,说明功力进入中等层次。初起明光闪现,一晃而过不稳定,随着静定纯熟,丹光自然稳定,就可于光明境中进行修炼。
方法:当练功中印堂显现有明光稳定时,可定守于明光之中心。明光之中又会凸显出明光,继续定守明光之中心,又会凸现明光,再继续定守。或者,当印堂明光显现时,将明光送入下丹田。在下丹田定守明光中心;或者将明光定于中丹田位置。
反应:光是气功修炼的中高级层次。在修炼光的初级阶段,由于心念不纯静,明光易于幻化,或化山水草木,或化人物形态,种种幻景,随心念变化,干扰静定,总要见如不见,一心静定,守住明光,幻景就会消除,而现赤,白,绿,蓝,黄,紫等祥光。一心定守于祥光中心,功力达到一定程度,光中会有自身的形象显现出来,道家叫“赤子”,佛家谓“法身”,其实质是自身的生命信息高度集中的反应。
时机:光的修炼是气功修炼的中高层次,属性功范围。功力愈高,越讲究悟性,越讲修德,在修德中提高悟性,彻悟练功之机。
等大家把此功练到出光时,我会教大家结大丹的功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想状态有所松懈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