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精神分裂症,是29岁本科毕业好嫁人还是31岁硕士毕业好嫁人?

“幸福”作为一种,往往取决于当下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平衡,而在家庭教育层面,孩子的幸福与否,则是父母毕生的牵挂。我们很难决定他们的一生,但是在孩子真正独立以前,父母就是引导他们的那束光。        

著名少儿心理专家陈默老师结合自己多年接触到的案例,提出幸福的孩子需要具备的11种特质。也许我们无法给“幸福”定义标准,但是这11种特质等同于11个目标,11条建议,11条引导方向。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更多的孩子真正得到精神和物质层面的满足,让更多的父母成为孩子人生中优秀的摆渡者,让“幸福”不再是奢侈品。

什么样的孩子,未来会幸福?

2017高考结束,朋友慢慢说:“从考场中涌出的他们,青春洋溢,笑意阳光。”

我们希望孩子幸福快乐,但怎样才能获得长久的幸福?

著名少儿心理专家陈默老师最近在“金苹果论坛上,结合自己多年来接触到的各种案例,分析当今孩子的特点,提出:

未来,孩子要想过得好,过得快乐,需要具备这11种特质——

谁都知道这很重要,但谈起娃来都忘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有未来。

此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比如孩子到了一个新的学校,他觉得不适应,你给他换了一个新的学校,他还是不适应,这时候你就要考虑是不是孩子自身的问题,他没办法适应环境。

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经济收入是很多人非常看重的。那么,到底多少收入才能确保幸福呢?其实,只要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孩子内心很平静,而且在做自己非常愿意做的事情,过得很知足,有滋有味,能够取得一定的社会成就,这就是成功的。

曾经有位母亲来咨询,因为她的女儿虽然名校毕业,但执意要去小学当老师,而不肯去更加高薪的外企。

我告诉这位母亲,小学老师的收入大概是社会平均水平,如果女儿喜欢当小学老师,这份薪水也可以满足她的需求,她会很开心地做这份工作并不断提升自己,成为很好的老师。如果女儿听从妈妈的灌输,为了高薪去外企,做一段时间又发现投行薪水更高,然后想要跳槽。

如果跳槽不成功,她会心态失衡;如果跳槽成功,她总会发现收入更高的地方,还是会感觉不幸福。

孩子将来要有内心的愉悦感,而不能仅仅为别人的评价活着。这样的人,他不会有太多外界的逼迫,内心是强大的。

现在很多人努力奋斗的源泉就是要得到他人对自己的欣赏,如果努力奋斗却得不到他人的欣赏,他就会瓦解,自身没有能力滋长内心愉悦。

现在孩子的学习动力都是来自他人的评论,如果你让他参加比赛,他知道不会赢的话就不去参加了。

一个过得好的人,他的愉悦是来自自身的,钱钟书的太太杨绛就有这样的能力。如果家长有这样的观念,是不会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做比较,经常询问孩子在人群中的表现。

孩子要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培养起终身学习的能力。“一生学习不辍,这个人的人生是充实的,人生是饱满的,他是过得好的。”

现在孩子被灌输的理念是,所有的学习都是功利性的,是为了某个目的而学习,学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试,任务完成后,考试结束后,为什么还需要学习,所以他们根本没有终身学习的愿望。

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愿望?就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现代的人大部分没有阅读习惯,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是没有能力独处的,我们家长要有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理念。

孩子能够鉴赏美,会为美而感动,这个人才像一个人,有人的心灵,这是他享受到人的乐趣、过得好的条件。

内心有美的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精神上是有支撑的,内心有美才能支撑他。

以后我们的孩子很有可能是一个人生存的,他需要有独处的能力,不然等他老了以后就会整天活在恐惧中。独处是一个人强大的表现,而有阅读习惯的人就可以独处。

如果你意识到这点,在你的育儿理念中就不会总是在孩子独处时总是打断他,给孩子安排好每个小时干什么,这样他怎么能有时间独处。

一个人安静的思考和探索是非常重要的,内心有丰富的资源,是一个有魂的人,悠然自处,独享人生的乐趣。

很多人职场受伤,都是因为,就是群处无能。有群处焦虑的人是过得不好的。

我们现在很多人在一群人中,总是手足无措,总是树敌,即使没有敌人也要造一个敌人。

如果要培养一个群处不焦虑的孩子,我们家长就不会在孩子参加一个聚会回来的时候,就不停的问他问题,你跟谁在一起,好像听说谁谁谁收到了什么礼物,你有么有收到礼物……,就是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亏。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敏感、多疑、猜忌,总是会捕捉别人的负面心态。

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理念多是防范教育,对于助人的教育是缺失的。助人教育还可以培养孩子的。

现在的孩子都是竞争感很强的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一旦别人比自己好就会心里不平衡。

从小灌输孩子要帮助他人,主动帮助别人,比如别人不开心了,主动去关心一下,安慰一下。时间久了,他会找到自己强大的感觉,这是一种正能量,而别人反馈给他的也是正能量。

一个人只要两三个知心朋友,平时不联系,只要你有为难,一个电话就能获得帮助,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将来能交到这样的朋友。

你要告诉他朋友是用来分享的,如果你有一样好东西要想到分给自己的好朋友;你要告诉他朋友是用来分担的,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你要会想到去安慰她。只有你教他了,他以后才会有这样的朋友。

亲密能力强的人孤独感很少,但现在的家庭很少有这样的教育理念。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一个人年轻时非常讨厌父亲对母亲的态度,但等到他成家后,就成了他父亲的样子,将他父亲对母亲的态度完全拷贝过来了。

亲密是一种能力。婚姻里面,没有谁好谁错,讲到底就是人格成熟的问题。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人格成熟的人,学会和配偶如何相处。

孩子以后的夫妻幸福和他的家庭幸福是有必然联系的。

一个孩子的价值取向和他的是有关系的。

现在家庭教育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家长的焦虑,为什么家长会焦虑,因为我们这一代往往是从无产阶级打拼到有产阶级的,所以我们的观念就是凡事要靠拼,就因为这样,我们把这种观念带给了自己的孩子,告诉他要打拼。

80后,我们告诉他,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90后,我们告诉他,好好学习,争做精英;

可是当我们给00后灌输这样的观念时,他们往往会回答你,我为什么要改变命运,我最讨厌的就是精英,为什么呢?

不同阶级的孩子有不同的需求,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识强加于孩子身上,你需要改变你的观念,这样才不会焦虑,也才会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有正确人生价值取向的孩子,心里是有光的,他这一生就会过得好,船就能驶向彼岸。

}
2020年1月20日,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主任陶勇,遭遇了一场劫难。
他在出门诊的时候,被一名患者追砍,颅脑外伤、枕骨骨折、左手骨折、神经肌肉血管断裂,整整两周才脱离生命危险。
最近,他接受了媒体采访。
“你恨他吗?连你这样的人都被追砍,你觉得公平吗?”
“我不恨他,但也不宽恕这种行为,我只是理解他。”
“理解他”是什么意思?
“我曾经帮助过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她的眼睛有白内障,我们给她免费捐赠了人工晶体。
后来我就去给别的病人会诊,下楼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件事情,这个女孩的爸爸在偷钱。
我也没有特别惊讶,因为他们家真的太困难了,他们已经把地、房子全卖了,
她爸也不上班了,所以你会觉得这一家怎么是这样的,小偷的一家子。”
但是您知道吗?后来又过了一阵子,他们又上我的门诊就医时,正好碰上一个老太太上楼梯摔了,她爸二话不说,背着那个老太太就走,就到急诊室包扎去了。”
讲完这个故事后,陶勇说了这样一段话:
“所以我一直不认为人性本善,也不认为人性本恶,我认为善和恶就是硬币的两面,根本就分不开。
人性,我认为就像流水,它要靠引导。
如果你这个环境是一个向善的环境,它就会更好;
而如果是一个恶的环境,大家可能都会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
所以其实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我们是站在衣食无忧、生活安定的情况下,去评判别人是好是坏。
而事实上我也经常问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也穷困潦倒,到了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时候,我会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吗?
我觉得我也未必做得到。
所以的善和恶,真的是在环境中滋生的一个东西。
我们应该营造一个向善的环境,而不是一个向恶的环境。”
陶勇这番话真是让人感动。
他活得太通透了,这样的人,很难不善良。
过得好的人更容易成为好人
陶勇这番话,让我想起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虫》。
“太太很单纯又善良,有钱却很善良,有钱人好像都很善良。”
他的老婆补充了一句话:
“不是有钱却很善良,是有钱所以善良,懂吗?如果我有这些钱的话我也会很善良。”
电影里还有一句经典台词:
“过得好的人更容易成为好人。”
这句话虽然毒,但说得很在理。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时候的确就如此:有钱人不但比穷人更有素质,也比穷人更加善良。
(当然,穷人也有很善良很高素质的人,富人也有很残暴很低素质的人,所以不是说绝对,是说整体上)
前几天看过一个采访,采访对象是外卖小哥,让外卖小哥评价点餐对象。
外卖小哥说了这样一番话:
“接触了这么多点餐的人,从整体上说,有钱人的素质都很高,他们不但喜欢给小费,还对我们非常客气非常礼貌……”
为什么有钱人往往更有素质更加善良?
因为善良和素质是有成本的,这些都源于金钱和物质的保障。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贫穷对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不只是让人变得自私,更让人变得无理取闹。
有钱人之所以更有素质更加善良,不是他们生来就比穷人更善良,不是他们生来就比穷人有素质,而是他们生在优越的环境里。
就像《寄生虫》里所说的:
因为钱像一把熨斗,熨平了所有褶皱。
他们从来没有不体面过。
一般的人,如果有这样的不差钱的培养,也能体面成这个样子的。

侥幸处于优越环境的人,

请尝试去理解那些处于恶劣环境的人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下面这张留言条。
2020年6月24日,在东莞打工的湖北人吴桂春,在回老家之前,给经常去看书的东莞图书馆,留下了这样一张纸条:
“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民工。”
这张留言条感动了很多人。
但吴桂春让我最感动的,其实不是这张留言条,而是他说的另外一句话:
“好像一棵树一样,一棵树不能每一根枝桠都是那么茂盛,有好的有坏的,靠东南边总是叶子茂盛,谁叫你生在没有阳光的那一边。
把自己比成自然,你就不后悔。”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稿子呢?
我就是希望大家能把吴桂春说的话和陶勇说的话联系起来看。
希望我们这些侥幸生于东南枝桠的人,能够尝试去理解那些生于西北枝桠的人。
希望我们这些侥幸处于优越环境的人,能够尝试去理解那些处于恶劣环境的人。
“富足”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屠格涅夫的小说《白菜汤》。
这篇小说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农家寡妇死掉了她的独子,这个青年是全村庄最好的工人,地主太太很是惋惜,便去探问这个青年的母亲。
那母亲正站在屋中央,拿着一个勺子,一勺一勺地喝着白菜汤。
地主太太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她的心肠真是硬啊,这种时候居然还能够吃东西!几年前,我9岁女儿死了,我悲痛欲绝,差点死掉。然而这个女人却在喝她的白菜汤。”
地主太太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向这个农家寡妇发问:
“难道你不喜欢你儿子吗?你怎么还有这样好的胃口?你怎么还能够喝这白菜汤?”
眼泪从农家寡妇的脸上淌下来:
“儿子死了,我的心被挖走了,我的日子自然也是完了,然而汤是不应该糟蹋的,这里面放有盐呢!”
屠格涅夫的这篇《白菜汤》,将贫穷对人的影响展现得淋漓尽致。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我们不理解穷人,就像地主太太不理解农家寡妇为何要喝汤一样,因为“富足”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我之所以想写这篇稿子,其实就是想说三句话。
第一句:不要轻易去评价和责难别人的生活。
很喜欢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
“我年纪还轻、阅历不深的时候,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我至今还念念不忘:
‘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是现在精英阶层最缺少的东西

第二句:“希望侥幸生于东南枝桠的人,能够去理解那些生于西北枝桠的人。”
冬天的时候,一个大V在微博写了一件事,我看了特别感动:
北京连着下了两天大雪,这是我来北京这么多年,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
我在手机上买了些菜,结果送菜的外卖小哥,不小心把我买的蛋打碎了。
“我赔给您,求求您别给差评。”
“没事,我自己处理就行,您不用赔哈。”
结果当我已经进了小区,回头发现他还站在原地,很愧疚很抱歉地看着我。
“没事,您快去送下一单。”
他给我深深鞠了一躬:“对不起。”
我鼻子一酸,赶紧上楼了。
上楼以后,打开袋子,发现所有的蛋都碎了,无一幸存。
我拿起手机,给他发了条短信:
“没事,只碎了一个。雪天路滑,您注意安全。”
我为什么要发这条短信呢?
——因为我知道,鸡蛋都摔成这样了,他一定也摔得不轻。
这样的共情实在是太难得了。
今年有一个词特别流行——向下兼容。
什么是向下兼容?核心就是三个词。
第一个词——换位思考。
懂得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不鄙夷别人的无知、贫穷、粗俗,因为知道这是出生、智力、成长环境的不同造成的,所以包容每一个人的高度。
因为知道“在己之下”那些人的不易,所以更加善待他们。
向下兼容——这是现在精英阶层最缺少的东西。
所以,我才提出这个寄望:
希望侥幸生于东南枝桠的人,能够尝试去理解那些生于西北枝桠的人。

每个人都是善恶同体的兽

第三句:争取成为一个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人。
陶勇在采访中还说过一句话:
“所有人其实都是善恶一体,没有什么单纯的好人,也没有什么单纯的坏人。
每个人都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也一样,你们只是没有看到我其他的那些面而已。”
陶勇这段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尼采说的:每个人都是善恶同体的兽。
“我们每个人都有无数横切面,每个横切面给你展现的都是不同的事实。
人性很复杂,不一样的环境会激发不一样的特性。
你很讨厌一个人,其实你讨厌的只是她的某个横切面而已。
那你有没有好好看过,她的其他‘面’,整个‘体’?”
很喜欢青春爱情片《怦然心动》。
女主角一开始超喜欢男主角,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她渐渐不那么喜欢他了,“他原来有那么多缺点”,甚至对他还有了一点讨厌。
女主角的爸爸是一个画家,画家爸爸对女儿说了这样一番话:
“一幅画并不是众多物件简单拼凑而成的,虽然牛只是一头牛,青草只是青草,鲜花只是鲜花,穿过树枝的阳光也仅仅只是一束光;
但如果将它们放到一起,却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魔力。”
爸爸给女儿传达的意思就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什么叫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我们在观察和认识一个人时,不要只相信你迷恋的部分,同时也要看到他身上存在的缺点。
我们在观察和认识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个人身上存在某种缺点,就一刀切地彻底否定他。
我们在观察和认识一个人时,要看他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还是整体小于局部之和。
如果一个人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其实就值得我们继续去喜欢。
而我们自己,也要争取成为一个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人。
}

期间,许多人说,这将是为祖国做贡献的最好时机:如果无法上一线、不能捐资捐物,能够响应国家号召在家里待稳就是圆满。

然而我们万万没想到,这场疫情成为了的照妖镜。

当现实让我们与伴侣在逼仄的空间中日日相对,原本被忙碌工作掩盖的个性习惯、爱好话题、磨合与棱角、爱与不爱都犹如被喷了84消毒液的镜面,一擦一抹,明明白白。

与那些经过疫情患难想要携手的伴侣不同,还有这样一个群体感慨:“疫情结束,就吧。

生活里最让人感到可怕的甚至不是天崩地裂,而是在所谓的平淡中发现:我们的三观不合。

“老公执意出去打牌,我恨不得砸场”

大年二十九,我和老公放假在家。

这段时间愈演愈烈的武汉疫情让人心慌,我每天打电话给双方父母,也为他们把紫外线灯、口罩等一应防护用品安排得明明白白。

起初我心里还美滋滋,我的爸爸妈妈们都“很好带”,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他们愿意接受有点冷清但是安全的新年。

万万没想到,我家的Bug在老公身上。

放假第一天,他耐着性子在家窝了一天,打了一天欢乐麻将,时不时探头窗外,跟我说:

“你看看这么多人在外边呢,根本没有多严重的事儿,你整得天塌了一样,放个假像坐监狱。”

第二天一早,他就出去打牌了,没有戴口罩。

那是大年初一,我看着不断变红的地图和数字,心里有种莫名的慌张。

我打电话给他,拿着口罩去找,没想到他在哥们的小超市后院。

八九个人,两桌麻将,干得热火朝天。

前边小超市三不五时有人来买东西,戴口罩的寥寥。

我当即黑下脸跟他说要么跟我回家,要么戴上口罩,他讽刺我大惊小怪,大家日子照样过,看看周围谁像我这么傻X戴着口罩出门,我才像个病号。

当时啊,我真的感觉一股火从丹田直冲脑门,我甩下一句那你别回家了。

也许怕在哥们儿眼前面子抹不开,他笑着喊:“等我赢钱给你买口红的时候看你还能BB什么。”

初四凌晨,疫情已经呈井喷状扩散,他一身酒气回了家,并且没有!戴!口!罩!

我让他自我隔离,他说我们所在的区才有一两例,根本不用慌,还跟我说有症状的都是老年人,他这样身强力壮根本没事儿。

真正击溃我的是他满不在乎地说:

“反正和我在一起,如果有病,要死一起死好了。”

说完就作势要搂着我亲热。

国家三令五申严禁聚众他不听;

全国病例涨到几千例他说中国人多死几个不算什么。

谁能想到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男人,在这样的时候还为了自己的那点欢愉毫无顾忌。

多少人有家有口冲在一线,而他有家有口却在拼命拖后腿。

他骂我矫情,我恶心他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

没什么可说的,大难不死赶紧离,我谢谢你。

“我举报了老公姐姐,老公要赶我走”

大年初二原本我们该启程回娘家了,被疫情隔在婆家。

原本我们一年也就见一两次,待的不会超过十天。

但这次的特别经历让我觉得结婚三年,才看清这一家人的嘴脸。

先说说我婆婆吧,照常出去遛弯,也不戴口罩,咳嗽两声,一口痰吐在地上....

要知道,虽然这里是乡下,也封村了,但每天看着软件的新闻推送,以倍速增长的确诊案例也足够让人心惊肉跳。

每次我悄悄地让老公提醒婆婆,他一脸宽容:“老妈年纪大了,随她好了。这些事你看着严重,其实离我们还远呢。”

几番思考,我跟婆婆说让她当心些,就怕别人传染给我们。

没想到婆婆满不在乎地喊道:“要死的逃不了,死不了的怎么都死不了。

说服不了老人,我就勤快点,每天婆婆回来我接下外套喷点酒精,家里的家具每天都用消毒水擦几遍...

现在想想我的行为多蠢,没有在第一时间就想明白说不通的人,做再多也没有用。

很快,让我更毁三观的事情发生了。

疫情蔓延后,老公姐姐忙得很,每天在群里刷屏。

她在家族群里说自己手里有一批口罩,是在自己做兼职的平台跟别人抢到的。她说量很大,需要拼,一个口罩一块八。

买之前我还特意问了姐姐厂家资质什么的,很快她发了语音过来,大意是别人都相信她,没想到自己的弟媳还会质疑。

在大姑姐给到资质和厂名之后,我上网查了一下,这个企业的确做口罩,但是口碑不算太好,资质也是2009年标准,不是最新标准的。

一想到最近大力度打击黑口罩,我就提醒了姐姐几句,闹得老公和她都不怎么高兴。

后来口罩拿回来,的确是有问题的,只有两张棉网,倒点水就漏了,压根不能用。

老公笑笑说姐姐被骗了,对之前讽刺我的话一概不提。

我也急忙给姐姐私信,并且把视频拍给她看,没想到隔天在另一个群里发现她还在卖——她知道货有问题,她无所谓。

没有犹豫,我举报了她。

派出所行动很快,据说姐姐的货和资金都被没收,处以七天行政拘留....

老公和婆婆得知这件事后,让我滚出去。

“自家人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非要闹得人尽皆知?姐姐怎么做人?为了无关紧要的人,欺负自己人,有病吗?”

当那些不堪入耳的词轮番用到我身上的时候,我在想,我真的错了吗?

老公是集妈宝与姐控于一身的二十四孝好家人,妈妈的行为不对,没关系;姐姐差点触犯法律,也没有关系。

我不明白这么险峻的疫情为什么会在这个男人的宽容里变得不值一提,仿佛只要不伤害家人利益,多少风雨飘摇与他何干。

在大是大非问题上都不能指望他支持我,难道我能指望他老了会给我端来一杯茶吗?

终于,我拎着不多的行李离开了婆家,也不打算再回头。

“全城公布的婚外情,落到我身上了”

前两天我看到网传的段子,一个男人在发生之前去武汉找情人,起初他死活不承认,后来被翻出记录,实锤了他约会情人、还给情人买车买房的事实。

我还笑着跟老公说,封城隔离莫名其妙地成了“抓奸圣手”,他还附和了我几句。

没想到没两天,我老公也上了新闻。

我老公是一家外企的小职员,在疫情爆发期间,他被安排了一些和国外客户对接的工作,有时候会去单位找资料什么的,他说重要时期更不能耽误工作,否则很可能面临失业。

感觉他为了这个家的确很努力,每次送他出门,我都很心疼。

最近钟南山先生接受采访时候说,病毒是可以通过粪口传播的。

因为这个,我们县的几个宾馆发现疑似病例,整个宾馆的人员资料都被打码公开,要求自我隔离或就医隔离。

得知这个消息后,老公一下子就慌了神,让我赶紧联系我在医院的好朋友,看有没有核酸试剂盒能给他检验一下。

我很纳闷,他几次出去都是去公司,方向跟宾馆也不太相同,加上他一直戴着口罩,交叉的可能性很小,何必这么人人自危。

“我每天在外面奔波遇到什么谁能说准,你懂个屁!”

当天晚上,他不停地发微信,脸黑得滴出水。

趁他洗澡的空档我偷看他手机,微信里什么都没有,我不甘心,又点开滴滴和外卖,五雷轰顶:

什么巴西的客户需要原材料采集清单...什么公司骨干津贴加倍...他的公司压根没有开工!

他滴滴出门,指定地点都是宾馆;他美团外卖,送餐地点也是宾馆!

我控制发抖的身体等他洗完澡,质问他这些记录都是什么,只怕不是陪什么巴西客户。

他和刚毕业的小实习生发生了婚外情,小姑娘没能回家,躲在宾馆里天天叫着害怕,他就想尽办法从我这里溜出去陪她。

没想到严防死守算漏了粪口传播,宾馆的下水系统又都是相同的,他怕中招。

让我最无力的是,在这场关系角力中,和我走进婚姻殿堂的丈夫,会在小姑娘说害怕的时候,马上奔到她身边;而我呢?却要承担家里大小琐事的安排、父母的事情。

这还不够,我还要面临他出轨可能被感染的风险!

这一场疾病,也让我彻底看透了我生病的婚姻,原本不在乎的那些小细节也一点点浮现。

如果生活千疮百孔,还是早点治了好。

现在,我就希望民政局早点解封,他爱哪去哪去

当整条街上空无一人;当我们只能坐在家里四目相对时,生活中的确少了许多诸如喝酒、唱歌、外出吃饭、随心购物的乐趣。

但却也多了品味彼此心意、了解彼此内在、回想两人婚姻的时光。

与其说是一场人性的考验,不如说它是指引我们今后生活方向的转变契机。

素常温暖平静的生活中,我们极少遇到生死大事;

极少会有穿透学识、能力,与伴侣直奔底线地面对面相处机会。

你说的无所谓,是我的最在意;

我的付出,你没有看见。

你说的海誓山盟曾是我唯一所愿,现在却是最虚假无用的谎言。

那四方屋子中关的,不是两个自由的人,而是一段等待考验的。

因为摒弃了修饰,才让人更看得明白:

什么需要修补、什么需要反思、什么需要付出,而什么又需要决断。

爱的,好好抓紧;不值得爱的,果断抽离。

这也许是这场疫情给我们教训之外,最珍贵的礼物吧。

来源:心之助(ID:xinzhizhunvxing)这里是一个唤醒女性内在力量的花园。帮你懂自己,爱自己,经营亲密关系,化解情感危机。从此,心有助,不孤独!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医学硕士就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