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一级医学教授工资

大师巨匠——从华西口腔毕业的著名口腔医学院系创始人

——从华西口腔毕业的著名口腔医学院系创始人

华西口腔作为中国口腔医学的发源地,一百年来,许多知名学者曾在这里传道授业、著书立说,在华西坝校园,那不时擦肩而过的大师巨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一百年来,这里走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口腔医学人才,他们中有学界的精英,有德艺双馨的优秀医生,有著述立说的学科泰斗,有独领风骚的青年才俊。在他们中,有的毕一生之力开创了新中国自己的口腔医学学科;有的辛勤工作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在中国口腔医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有的远赴欧美,在海外倍受尊崇。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些老校友,即已走上中国口腔事业的领导岗位,如北京的毛燮均、上海的席应忠、南京的陈华。他们披荆斩棘,做出了开创性成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大力支持下,一批批华西口腔校友,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继续拼搏。今天新中国口腔事业的光辉成就,凝聚着华西校友的几多心血。
一、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创始人毛燮均教授
    毛燮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口腔医医学家、口腔医学教育家,是我国口腔正畸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毛燮均教授1901年7月15日出生在四川省仁寿县的一个宗教家庭里。1922年考入成都华西协和大学牙医学系;193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牙医学博士学位;1945年9月起任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院牙医学系首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了北京医学院口腔医学系主任兼口腔正畸科主任,一级教授。毛燮均教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对于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他主张高等口腔医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现代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和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口腔科医师,而不应成为只能重复一些技术操作的"匠人";主张口腔专业的学习年制不应少于其他医学专业。在口腔医学还不为一些人所了解的情况下,他曾写过多篇关于口腔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发展问题的文章,向各级领导提出详尽的建议,阐述自己的教育观点和学术思想。毛燮均教授在将我国旧的牙医学教学改革成为现今的口腔医学教育的进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毛燮均教授是我国口腔正畸学科的创始人之一。1949年他从美国进修回国后, 即在北京医学院建立了口腔正畸科。他在口腔正畸专业上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促进了口腔正畸学科的发展。他先后发表了二十余篇科研论文,领导主编了我国第一本《口腔矫形学》教科书。他发明的"环托设计活装矫正器”获得了1983年国家科技发明四等奖。他培养了大批口腔正畸专业人才,从1960年开始培养口腔正畸专业研究生,直到1978年卧病在家时,还一次招收了3名研究生。他重视临床实践,坚持临床工作,直至他生命最后几年因病在家还约病人去家里诊治。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 平易近人。他总以平等身份与同事、学生讨论问题,总是耐心地听完别人的见解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在帮助年轻医师修改文稿时,连每个标点符号都一一仔细批改。这一切实是难能可贵的。毛燮均教授的一生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一生。他一心所想的是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他的学术观点、教育思想对我国口腔医学,特别是口腔正畸学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我国的口腔医学事业,为我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创始人陈华教授
重洋远隔恋中华,创业绽奇葩。惠泽润千家,神医手、名闻迩遐。耕云锄月,巴山秦岭,桃李放彩霞。操业乐无涯,人道是、晶莹不暇。
——李桢《赞杰出口腔科专家陈华》
    陈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口腔医学教育家和口腔正畸学专家,是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我军口腔医学教育的奠墓人。
    陈华字明孝,号棠村。1902年12月30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其父在教会工作,其母生陈华时因难产逝世。陈华由其伯父、伯母抚养。1923年,进入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学习。1930年28岁的陈华大学毕业,获牙医学博士学位,他选择了一条决心让牙医教育事业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的创业之路。
1935年,前国立牙医专科学校在南京成立,附设于前中央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该校内迁四川成都,牙医专科学校暂借华西协合大学校舍教学,但没有教学医院可供学生实习之用。1938年,陈华被该校聘为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暨国立牙医专科学校副教授,兼任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私立齐鲁大学医学院三大学联合医院门诊部牙科主任。为了解决学生实习困难,他决心挑起筹建牙症医院的重担。创办教学医院面临着资金、设备、器材和师资等种种困难,陈华坚韧不拔,与同事们一道艰苦创业,白手起家。在成都市布后街租用一所学校,自制了二十几张木制牙科手术椅。师资力量不足,就请人兼课;设备器材缺乏,就尽量收购和利用代用品。就这样,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牙症医院终于在1940年9月诞生。虽然简陋,但承担着培养高级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重任,曾先后培养了近百名牙科医生,其中不少人己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华教授成为南京大学医学院牙症医院和第五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院长、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学系首任主任(兼院长)。
陈华教授专心致志的办教育,在解放后就坚持不开业行医,也从不聘用开业的牙医来校任教。1947年10月完成学业后谢绝美国友人的挽留,用平时的积蓄买了一些口腔专科器材回归祖国。1949年,有人劝他连同牙症医院一起搬迁台湾,他拒绝同行。陈华执教近60年,堪称一代宗师,桃李满园。他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包括正确的工作姿势、工具的使用方法、工作的程序、个人的仪表举止、良好习惯的养成等等。他的许多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成绩卓著,这与陈华当年的悉心培养是分不开的。
陈华教授一直主张医学研究一定要从符合我国国情的实际出发,面向十亿人口,遵循多、快、好、省的方针,开展口腔防治工作。1939年,陈华经多年实践,深切感到牙科中文名词的重要,便组织了牙科名词研究会,每月开会1次,广为收集牙科中文名词。凡选定的名词,由一人记录下来。他们首先选用了《康熙字典》中的“齿”和“牙”二字为部首创造牙科用字,如现在使用的“龋”、“龈”等字就是那时选定的。1951年卫生部召开牙科名词审查委员会,会上即以陈华等人原拟的名词为蓝本。编成《口腔医学名词》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英汉医学词汇》中的口腔名词也是如此产生的。
    陈华教授是我国口腔正畸学奠基人之一。他大力开展活动矫治器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为缩短正畸疗程开展实验研究。他将现代工业的新成就——锡焊技术推广应用于正畸临床,改变了过去用银焊使钢丝变软失去弹性的缺点,深受基层同行的欢迎。
他在华西口腔读书时,就利用暑假期间到外地进行牙病调查,曾到过四川西北的灌县、汶川、威州、理县、茂县等。他将这段经历记述成《夷疆旅行琐记》一文,连续刊登于天津国闻周报社发行的《国闻周报》(1929)上。1934年,张查理教授主编《军医必携》,邀他撰写“牙科篇”论述口炎症以及全身病的口腔的表现。50年代初,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购买了10万颗中国人的牙齿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陈华组织编写了中国第一批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口腔医学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对中国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尔后他又编撰的多部教材也深受师生欢迎。
三、中国整形外科医院创始人宋儒耀教授
    “我们中国人刻苦,有耐性,手又巧,在整形外科的一次性器官再造和显微外科手术方面,已经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我们既要虚心学习一切先进技术,更要敢于走自己的路,要用我们有的东西去外国换回我们没有的东西。”
宋儒耀(1914—2003)教授是我国知名的口腔颌面外科整形专家。1914年生于辽宁海城县一个医学世家,在苦难的旧中国,他曾是东北一名流亡学生,辗转就读于山东齐鲁大学和四川华西协合大学,并获牙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抗日战争战斗激烈,从前线送来的颌骨枪伤和颜面、双手烧伤的伤员,医院外科对此束手无策,只好把他们送往美国治疗。在这种情况下,华西大学决定培养一位中国自己的整形外科医生。1942年,宋儒耀被送往美国进修。
    宋儒耀教授先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整形外科当住院医生,并从事脑外科工作。这段经历,对他回国后做三叉神经节后根切断手术和处理头脑弹片伤等手术积累了经验。
为了求教于名师——美国整形外科的创始人艾维教授,1944年宋儒耀放弃了罗彻斯特大学奖学金,来到了著名的宾西法尼亚大学,艾维留他当临时手术助手,后来成为艾维教授的高足,获得了宾州大学的博士学位。在艾维教授去世后留下的自传中,曾有一节专门说到宋儒耀。他这样写道:“在宾州大学进修的学员中,宋儒耀是成绩最突出的学生之一……中国出了这样一个人,是幸运的。”
    1948年,宋儒耀在获取博士学位的三个月后,放弃了在美国已谋得的高薪职位,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和夫人王巧璋抱着刚满月的孩子,毅然回到祖国。那时,他才三十三岁,成了中国整形外科的第一位正教授,在中国整形外科领域起了开拓性的作用。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宋儒耀率领志愿军援朝医疗队奔赴朝鲜战场,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中国的整形外科也就从“无”到“有”地逐步发展起来了。宋儒耀率领的这支医疗队一到前线,就开始为伤员进行整形手术,医治了大批志愿军战士,使他们恢复了容貌。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部为了表彰宋教授的功绩,特给他记大功一次。
在实践中,他深感有些国外传统整形手术不适合中国人多、经济水平低的国情。按照传统方法,往往需要多次手术,这不仅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而且增加经济负担。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他还发明创造出“一次性完成的全耳再造手术”。这种手术在外国则需要经过游离皮瓣、取肋骨、成形等五次手术才能完成,约需一两年。他还发明创造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修复腭裂上提手术、新的尿道下裂修复手术、全下肢整张植皮术、一次完成的阴茎再造术、有感觉的阴道再造术等。
    宋儒耀教授坚持显微外科研究,进行新的游离皮瓣的探索,首次提出了“肌间隔皮瓣”的理论, 1981年秋,他带着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再造手术科研成果赴美讲学,轰动了美国整形外科学界。他的讲稿很快由美国同行整理成册,作为《整形外科临床》第九卷第一册于1982年在美国出版,发行全世界。书中收录了许多病例,手术前后的照片,丑陋与端庄、颓丧与希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他于1957年创建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整形外科专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编有多部专著,并用中、英、日、俄等文字发表科学论文300余篇。还先后为我国培养了三十位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和数千名整形外科医生。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中国成功地举办了五次中国国际整形外科会议,为发展中国整形外科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3年5月,他以中国整形外科学会主席的身份,出席在美国召开的国际整形外科大会,并代表中国作学术报告。大会结束时,通过选举授予对当今世界整形外科事业最有贡献的三个人以最高荣誉——金锯奖,这三个人是中国的宋儒耀、美国的丁曼和巴西的彼坦斯。1987年3月,世界整形与再造外科学会五千名会员选举宋儒耀教授为该会十位理事之一,也是唯一的亚洲代表。世界著名整形外科专家麦克西教授和托宾博士评价他时说:“你的贡献,不仅造福于你们国家的人民,也促进了世界整形外科带来的发展。”他于1985年成立中华整形外科学会并创办了《中华整形与烧伤外科杂志》(现更名为《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宋儒耀教授从医50余年,治疗了上千例疑难病患者。比如面部右侧长有紫色巨型海绵状血管瘤的中国副总理方毅,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找宋教授治疗。起初,专家们在会诊中决定:由于患者血管瘤面积大,肿瘤切除、植皮手术应分三期进行,手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不输血。这个决定,但对患者却有很多不利:三次手术,势必出血较多,而且在三次植皮衔接处将留下不少瘢痕。最后施行手术时,宋教授仅用了五分钟就将额部的血管瘤全部切除,紧接着在局部麻醉下,又很快把整个血管瘤全部切除,再从胸上部取下整张皮移植,整个手术即圆满结束,外观效果甚好。方毅给宋教授亲笔写了一副对聊:“高手创杰作,旧貌换新颜。”
四、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创始人之一席应忠教授
    在我国口腔正畸学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三位元老:毛燮均、陈华、席应忠三位教授。他们都是1930 年毕业于华西口腔,40年代先后在美国研修正牙学并学成归来,以后分别在北医、第四军医大、上二医担任口腔系主任,从事传播、开创这一新兴学科的工作。为我国口腔正畸学科的发展、壮大贡献了毕生精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堪称我国口腔正畸学的奠基人。
    席应忠(),四川安县人。席家系当地名门大族,人口众多。祖辈曾为秀才、贡生, 1930年毕业于华西协合大学牙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北平协和医院时,著名爱国将领冯玉样将军为他书匾,以彰扬他的高超医术和工作业绩。日本侵略华北时,他先转到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后又转到重庆宽仁医院供职。
    1940年携家带口去美国留学。他刻苦攻读的学习精神和显著的学术成绩,赢得了美国有关方面的赞许,他们以优厚的待遇留他在美国工作,特别是在波士顿转眼即可成为百万富翁。但席应忠一心向往报效祖国,立志发展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1946年完成学业计划后,立即回到了祖国。
    他积极努力把口腔正畸学引进国内,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在国内外口腔医学界颇受嘱目与重视。1982年6月12日,哈佛大学授予他哈佛大学口腔学院最高学会荣誉会员证,表彰他在口腔医学学术上的业绩和对人民大众所作的贡献,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口腔医学专家。
    席应忠教授,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口腔医学家,更是一位著名的口腔医学教育家。他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立即回到了祖国。任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牙科教授,兼任当时高等医学教育委员会委员,考试院牙科甄别委员会委员。年,任上海医学院牙医学教授兼中山医院牙科主任。1948年任震旦大学牙科教授及教务主任。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教授、系主任,兼广慈医院口腔科主任。他到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医学系时,最初的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他克服困难,广聘人才,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把口腔系发展到了相当规模,为开展、推广、普及口腔医学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全国各地口腔医院业务骨干中有不少是他的学生。为了表彰他的辛勤劳动、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在1955年席应忠教授曾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由于长期刻苦钻研,积劳成疾,于1985年3月21日病逝,享年79岁,欧美一些医学杂志纷纷载文、刊登照片,悼念这位著名的口腔医学专家。上海市各界600多人参加了他的遗体告别仪式。追悼会上,国务院办公厅送了花圈,骨灰安葬于上海龙华烈土陵园干部公墓。
五、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章尔仓教授

李宇的咨询范围: {年龄:4岁以上} 美学正畸,隐形正畸,露龈笑治疗

}

所谓的“985”就是“985”高校工程,是我国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正式向世界宣布的日期是1998年5月4日,选取了其中的“98年5月”这3个数字,成为相关大学的统称。

首批纳入“985工程”建设的高校一共有9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被称为“九校联盟”。我国的“985”大学一共有39所,华中科技大学就是其中的一所。

现在“985”“211”在官方的文件中已经不存在这种说法了,取而代之的是“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说法。虽然官方不再说“985”“211”,但是民间依然习惯沿用这种叫法。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在39所“985”大学当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

我们从这几个维度进行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在985大学排行榜上的位次

1、在大学生必备网985大学名单及排名情况:

华中科技大学排在第15位,在39所985大学当中处于中上游的水平。

2、2022年中国大学排名800强完整榜单(校友会版)

华中科技大学排在第9名,仅次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总分是76.38,星级排名是7级,办学层次是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3、在软科590所高校排行榜上的位次:

华中科技大学排在第8位,身份标识是双一流/985/211,综合成绩是609.3分,办学层次得分是32.3分。

4、校友会2022中国98所综合类大学一流专业排名(研究型)

华中科技大学排在第11位,7级专业7个,6级专业12个,5级专业37个,4级专业37个,3级专业18个。

武书连排名第6名,QS世界排名第306名,US世界排名第176名,泰晤士排名第10名。

通过这些排名情况来看,华中科技大学还是蛮不错的大学,在985大学里面也能称得上佼佼者了。

看看华中科技大学的名片

华中科技大学,简称华中大,坐落在湖北武汉,是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学校的办学历史比较复杂,前身有3个:华中工学院、上海德文医学堂、湖北工艺学堂。在2000年,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校设有50个院系和109个本科专业。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校有8个“双一流”建设学科(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1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7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在全国第4轮学科评估中,有14个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等级,28个学科被评为B类学科,其中19个学科被评为B+等级,2个学科被评为C等级。

进入ESI前1%的学科领域有18个学科,在内地高校排名并列第9。有1个学科进入ESI前万分之一,5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

华中科技大学不错啊,但是好不好考呢?

在这里以山东省、河南省和河北省这几个高考大省为例进行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在山东省录取的普通类一段考生中全省最低位次是3779,最低分是636分,超出本科控制线(444)192分,这个专业是公共管理类。临床医学(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最低分是659分,超出控制线215分。

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在山东省的招生计划是181人,2022年的招生计划数是179人,减少了2人。

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在河北省录取的普通类本科批物理类考生中全省最低位次是3025,最低分是638分,超出本科控制线(412)226分,这个专业是能源动力类。临床医学(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最低分是662分,超出控制线250分。

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在河北省本科批物理类的招生计划是133人,2022年的招生计划数是128人,减少了5人。

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在河南省录取的普通类本科一批理科类考生中全省最低位次是29285,最低分是658分,超出本科控制线(518)140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卓越计划实验班)专业最低分是677分,超出控制线159分。

华中科技大学2021年在河南省本科批物理类的招生计划是400人,2022年的招生计划数是410人,增加了10人。

呵呵,山东和河北的招生计划都减少了,河南的招生计划增加了,看来,华中科技大学对河南省还是充满感情的。对河北省和山东省的考生来说,考上这所大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校友对华中科技大学怎么评价呢?

(1)华中科技大学有森林大学的美称。常说学在华科,学习氛围很强,华中科技也出了许多科技人才。常说华中科技是华为的娘家,华为是华中科技的东家。就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未来发展前景很好。平台很好,资源很多。(2)学术氛围浓厚,总之就是那种比较严谨的工科学校,很多工科专业排名靠前,比如光电,机械,临八,平时作业还是蛮多的,老师也比较严。专业全国排名超级靠前,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了。(3)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理工科专业很强势,文科类也不差,毕竟学校实力摆在那里,确实不容小觑。师资力量雄厚,本科进入实验室工作机会多,科研和学习氛围浓厚,图书馆和自习室常年满座,学习氛围可见一斑。热门专业为光电、计算机等大多数工科类专业,同时这也是本校的优势专业。

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是要看学生的就业情况。

《学年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显示:学校应届本科生去向落实的比例达88.06%。其中继续深造的有3996人,占总数比例57.84%,出国(境)留学509人,占总数比例8.37%。选择就业的学生为2913人,占总数比例42.16%。也就是说一多半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不到一半的学生选择了就业。

从就业单位行业分布看,就业人数最多的三个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5.63%)、制造业(17.93%)、教育(13.73%)。

很多毕业生选择到中央企业及中管金融机构以及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就业。

看了这么多,你对华中科技大学是不是心动了呢?

来吧,只要你有才,华中科技大学为你搭建平台,帮你走向世界的舞台!

我是松子说教育,一个耕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从专业的角度评析教育,分享不一样的教育认知,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留言和评论~~

}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组织评选的“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中,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位居全国妇产专科前列,排名第13位。

  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由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苏应宽教授等于建国初期创立。妇科和产科分别作为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山东省重点学科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生育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立医院妇产科已逐渐发展成为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国内一流二级学科。

  学科注重人才及科研能力建设,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山东省最早的医学硕士培养点,以及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国家级课题6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项,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863计划1项,973计划子课题2项,863计划子课题3项;省级课题9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50项。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收录240余篇。主编参编学术专著60余部。团队担任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会长1人、山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医师分会主任委员1人,山东省医师协会妇科微创分会主任委员1人,山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2人,山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人,山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出生缺陷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其他省级学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委员13人。

  学科已经建立健全了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病变、妇科内分泌、瘢痕妊娠、普通产科、母体医学和胎儿医学等相对全面的特色亚专科,先后在省内国内率先开展了脐动脉血流检测技术、超声引导下PTC针取胎儿血技术、超声引导下绒毛吸取术、中期妊娠选择性减胎术、B-Lynch和CHO四边形缝合术等特色医疗技术。科室拥有多年龄段融合老中青人才梯次配备的人才队伍,全科共有医师73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9人,副主任医师12人;泰山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1人;获得博士后学位2人,博士学位31人,硕士学位25人。

  作为山东大学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医院,学科一贯重视医学生的医学教育和培训工作,依托山东省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学科承担众多临床和基础学科的科研支持和研究生带教的任务,定期安排学生在实验室轮转进行科研采样、实验研究,辅助完成国自然、省自然等课题。实验室建立了组织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疾病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五大科研平台,下设免疫室、细胞室、基因工程室、流式细胞分析室、蛋白质组 学室、分子病理室等多个研究室,拥有包括 CO2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超高速冷冻离心机、生物倒置和荧光显微镜成像系统在内的多种仪器设备,以及配备标准的SPF级实验动物中心。

  完备的硬件设施,严格的培养体系,强大的科研团队,浓郁的学术氛围。历经数十年沉淀,省医妇产科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将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60年代教授工资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