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申请家庭病床,可医院的医保办不给盖章找谁管用?

  请医护人员上门,把病床“安”在家里——这样的“家庭病床”服务,在深圳已探索8年。

2月19日,澎湃新闻从深圳市卫健委获悉,深圳全市去年(2020年)累计建“家庭病床”6400多张。对于深圳的医疗卫生体系来说,家庭病床服务也打通了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目标。本文图片均来自深圳市卫健委

  修订后的《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新《办法》)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服务对象扩大至13类患者;承办机构的“门槛”降低,深圳所有的社康中心及其“背后”的医院都可以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谁能给患者“建家庭病床”?

  深圳市福田区华航社区50多岁的居民黄伯(化名)是一名 “渐冻症”患者,由于全身肌肉持续萎缩,如今已经要靠呼吸机才能维持日常呼吸,身上插着气管插管、胃管,这些管子需要定期的维护、消毒,黄伯的肌肉也需要经常理疗。很长一段时间里,家人都只能把他送到医院或者社康中心去治疗。

他家附近的社康中心是中航社康中心。该中心主任陈海飞表示,中心服务附近居民五六万人,“每年都有十几号人都希望我们上门建立家庭病床,但我们没有办法。”

  因为2012年出台的原“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家庭病床服务的承办机构必须是“下辖 8 家及以上社康中心”的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社管中心”。

  根据前述旧规,中航社康中心由于规模不大,不具“建家庭病床”资格,被挡在门外。

  2021年2月7日,深圳市卫健委、深圳市医保局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新《办法》,为了增加家庭病床服务的“供给”,删掉了前述“门槛”规定。

  新《办法》出来后,陈海飞打算开设四五十张家庭病床,患“渐冻症”的黄伯可能不用再出门“折腾”了。

  据悉,深圳家庭病床服务不需要计算每日床位费,建床时收取100元建床费,每次上门服务收取77元巡诊费,其余服务项目“发生多少算多少”,按承办机构对应的收费标准收取。

  家庭病床服务医疗费用被纳入医保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参保人的家庭病床服务医疗费用按照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住院待遇的有关规定给予支付,每一建床周期的起付线为100元。

  设立家庭病床,在家里“住院”,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费用负担。2016年,光明区曾做过一个统计,以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为例,按60天计算,当时的巡诊费为17元,家庭病床每周期(按60天计算)平均费用2321元,同种情况住院治疗则需花费医药费用6090元;社保报销后,社保节约3393元,个人节约377元,充分体现了家庭病床服务的公益性。

  不能输抗生素,杜绝家庭病床服务被滥用

  在“放宽”家庭病床服务的同时,深圳也严把质量关,规定要选定一家区域医疗中心(通常是市属的公立三甲医院) 成立市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控制中心,对全市的家庭病床服务进行业务指导、质量控制和评价考核。

家庭病床服务机构可以为建床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健康监测、诊疗、护理、康复、药事、会诊、预约转诊、安宁疗护服务,但原则上不能在居住场所为建床患者提供静脉输液服务。如确有需要,静脉输液的药物范围仅限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基本能量支持治疗药物和紧急抢救用药, 不能输抗生素。一旦患者发生紧急情况,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深圳市卫健委强调,申请建立家庭病床的患者必须严格符合新《办法》的条件,防止家庭病床服务被滥用。

  值得关注的是,家庭病床不仅可以建在患者家里,还可以设在其它的日常居住场所,比如养老服务机构内。

  深圳市宝安妇幼保健院副院长王利玲指出,一些危重新生儿如超早产儿出生后往往伴有颅内损伤等问题,需要进行早期干预、持续康复训练,而稳定的家庭环境是支持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建立了家庭病床,有医生护士定期上门治疗和护理,对宝宝健康生长、减少脑瘫等后遗症非常有帮助。而深圳家庭病床服务首次将儿童纳入进来。

  参与起草新版《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的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黄贝岭社康中心主任黄文静表示,罗湖医院集团从5年前开展家庭病床服务,一开始需求最大的是“带管”的患者,有了家庭病床,他们不需要来回医院换管,降低了很多并发症的风险。

  此外,新《办法》的一大亮点是关注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风险群体,对高风险人群的早期介入,可最大程度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类似急性心梗、中风后的出院患者,如果给他们建立了家庭病床,做好风险管理,不仅能提高他们以后的生活质量,还能减少个人和医保的负担,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因疾病需要卧床或者身体衰弱、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医疗卫生人员定期上门提供诊疗、康复或者护理服务。

  而且必须属于以下13类情形之一:

  1.气管插管后、鼻饲或者持续导尿,需要定期进行治疗或者护理的患者;

  2.压疮、造口、失禁患者;

  3.呼吸、泌尿、消化等系统反复感染患者;

  4.糖尿病足患者;

  5.恶性肿瘤晚期患者;

  6.骨折后牵引或者固定,需要卧床治疗患者;

  8.精神或者运动存在发育异常,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儿童;

  9.需要安宁疗护的患者;

  10.残疾、外伤术后或者患有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患者;

  11.慢性心衰患者、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需要长期吸氧或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或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等长期卧床需要治疗的慢性病患者。;

  12.日间手术出院后需要医疗护理的患者;

  13.国家、广东省和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1.居民向家庭病床服务机构提出申请,填写家庭病床申请表,并提供就诊记录、住院小结、相关辅助检查及影像报告、用药清单等病历资料。

  2.家床服务机构收到居民建床申请后,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建床评估。

  3.确定建床的,家庭病床服务机构与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

  目前,深圳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小程序“社康通”已开通在线申请功能。

  家庭病床服务的建床周期不得超过九十日,期满后可以“续约”,但需要重新申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把病床“安”在家里,医护人员上门服务,深圳的13类人群可以在家里“住院”。记者昨日从市卫健委获悉,市卫健委、市医保局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新《办法》),将服务对象扩大到13类,比如瘫痪的老人、需要临终关怀的晚期肿瘤患者、需要卧床保胎的孕妇、需要持续照料的早产儿;与此同时,降低了承办机构的“门槛”,所有社康中心及其举办医院都可以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新《办法》将从3月1日起施行。家庭病床服务打通了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目标。

  社康中心及其举办医院都可“建床”

  修订后的《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降低了承办机构的“门槛”,规定所有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及其举办医院都可以提供家庭病床服务。

  想在深圳申请建立家庭病床,患者首先必须满足一个基本条件: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因疾病需要卧床或者身体衰弱、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医疗卫生人员定期上门提供诊疗、康复或者护理服务。同时,必须属于以下13种情形之一:1.气管插管后、鼻饲或者持续导尿,需要定期进行治疗或者护理的患者;2.压疮、造口、失禁患者;3.呼吸、泌尿、消化等系统反复感染患者;4.糖尿病足患者;5.恶性肿瘤晚期患者;6.骨折后牵引或者固定,需要卧床治疗患者;7.孕期妇女;8.精神或者运动存在发育异常,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儿童;9.需要安宁疗护的患者;10.残疾、外伤术后或者患有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患者;11.慢性心衰患者、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需要长期吸氧或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或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等长期卧床需要治疗的慢性病患者;12.日间手术出院后需要医疗护理的患者;13.国家、广东省和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新《办法》的一大亮点是开始关注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风险群体,对高风险人群的早期介入,可最大程度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关注的是,家庭病床不仅可以建立在患者的“家”,还可以设在其它的日常居住场所,比如养老服务机构。

  原则上不提供静脉输液服务

  在“放宽”家庭病床服务的同时,深圳也严把质量关,规定要选定一家区域医疗中心(通常是市属的公立三甲医院) 成立市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控制中心,对全市的家庭病床服务进行业务指导、质量控制和评价考核。

  家庭病床服务机构可以为建床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健康监测、诊疗、护理、康复、药事、会诊、预约转诊、安宁疗护服务,但原则上不能在居住场所为建床患者提供静脉输液服务。如果确实有需要,静脉输液的药物范围仅限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基本能量支持治疗药物和紧急抢救用药。

  家庭病床医疗费可刷医保

  深圳的家庭病床服务医疗费用被纳入医保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参保人的家庭病床服务医疗费用按照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住院待遇的有关规定给予支付,每一建床周期的起付线为100元。患有门诊特定疾病(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需在门诊长期治疗的病种)的参保人,在家庭病床结算期间,能同时享受门诊特病的医保待遇。

  家庭病床服务不需要计算每日床位费,建床时收取100元建床费,每次上门服务收取77元巡诊费,其余服务项目“发生多少算多少”,按承办机构对应的收费标准收取。

  如何申请家庭病床?目前,市卫健委官方微信小程序“社康通”已开通在线申请功能。家庭病床服务的建床周期不得超过九十日,期满后可以“续约”,但需要重新申请。

}

各设区市卫健委、医保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委直属各医疗单位,福建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各附属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
  为指导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根据国家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等相关规定,结合《福建省医疗保障局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规范家庭病床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闽医保〔2020〕100号)要求,现就规范我省家庭病床管理和服务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服务内涵及主体
  家庭病床服务是指对需要连续治疗,但因本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到医疗机构就诊确有困难,需依靠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患者,在患者家中设立病床,由指定医护人员定期查床、治疗、护理以及康复,并在特定病历上记录服务过程的一种卫生服务形式。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重点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二级及以下医院可开展家庭病床服务:
  (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二)与医疗保障部门签订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家庭病床服务相关内容。
  (三)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建床数量应与其配备的医师、护士数量及管理、服务能力相适应。从事家庭病床服务的医师、护士、康复等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并具有2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能独立开展工作。
  (四)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配置适应工作需要的小型、便于携带的诊断、检查、治疗的器材,其中出诊包包括但不限于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手电筒、压舌板、注射、换药器材、与所开展服务项目相关的仪器设备、药品,以及必要的通讯设备。各种器材和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及要求,保证处于良好状态。
  二、合理把握收治对象
  家庭病床服务对象是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适合在家中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和康复的患者。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病床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符合收治范围的家庭医生签约居民。
  家庭病床收治范围为:长期卧床不起、行动不便,属于中风瘫痪康复期、恶性肿瘤晚期、骨折需要进行牵引和卧床治疗,以及符合住院条件的高龄老人(70岁以上)因特殊情况需设立家庭病床者。
  同时,家庭病床服务对象的居所应当符合护理环境要求,其居住房间应安静明亮,通风良好,环境清洁。需进行输液(注射)、换药、拆线等治疗的,其所处的环境应具备相应卫生条件。
  家庭病床服务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提供非创伤性、不容易失血和不容易引起严重过敏的项目。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类,各建床机构应结合自身服务能力提供相应的服务:
  (一)定期上门查体、观察病情和进行符合规定的诊疗,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需开具处方、开展检查化验项目。
  (二)治疗项目包括针灸、推拿等中医服务项目,外科换药、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化疗、导尿、物理理疗、导管护理、造口护理、治疗性灌肠、雾化吸入治疗、压疮的预防及护理、与收治疾病相关的医疗康复项目等医疗护理服务项目。
  (三)检查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隐血、心电图、血糖、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生化、电解质、床旁超声等。必要时可在监护人陪同下到建床医疗机构完成。
  (四)远程家庭病床服务。利用“互联网医院”平台,定期对建床患者进行线上巡诊,通过向患者询问病情病史、听取患者主诉,在线查看医疗图文信息,记录病情,提供开具处方等诊疗服务。此项服务目前在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互联网医院)试行开展,视情逐步扩大实施范围。
  1.患者(或法定监护人)提出建床申请。医疗机构根据服务对象和护理环境评估是否建床,不符合建床要求的应耐心予以解释;确定予以建床的,应指定责任医师和护士。                 
  2.医师、护士详细告知患者(或法定监护人)建床手续、服务内容、患者及法定监护人责任、查床及诊疗基本方案、收费和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等注意事项,给予《家庭病床建床告知书》。责任医师或护士指导患者(或法定监护人)按规定办理建床手续,签订《家庭病床服务协议书》。
  3.医师首次访视应详细询问建床患者病情,进行生命体征和其他检查,并作诊断,对建床患者制订治疗方案。
  4.医师应完整填写相关信息,规范书写家庭病床病历。
  5.注册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建立的家庭病床,应积极应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其病史应反映中医诊疗基本情况。
  1.医师应根据病情制定查床计划,原则上每周查床1次,可根据病情调整查床次数。病情较稳定、治疗方法在一段时间内不变的患者可两周查床1次;患者病情需要或出现病情变化可增加查床次数,必要时可请上级医疗机构医师(省内主治医师)会诊。
  2.定期查床时应作必要的体检和适宜的辅助检查,并作出诊断和处理。向患者或法定监护人交待注意事项,进行健康指导。
  3.对新建床患者,上级医师应在3天内完成查床,并在病情变化或诊疗改变时及时进行查床并在规定时间内对诊断、治疗方案和医疗文书书写质量提出指导意见。
  1.护士根据医嘱执行相应治疗方案。
  2.护士执行医嘱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和差错发生。
  3.护士应指导法定监护人对患者进行相关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如防褥疮、翻身和口腔护理等。
  1.若患者病情加重,由于技术或设备条件限制等原因需要转诊治疗的,应及时通知法定监护人,并建议其转院治疗,同时办理撤床手续。
  2.如拒绝转院的,需在病历上记录,并要求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签字愿意承担拒绝转院的不良后果。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撤床:
  (1)经治疗疾病得到治愈;
  (2)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或好转,可停止或间歇治疗;
  (3)病情变化,受家庭病床服务条件限制,需转诊至本医疗机构病房或上级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
  (4)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自行要求停止治疗或撤床;
  2.医师应开具家庭病床撤床单,指导患者(或法定监护人)按规定办理撤床手续,并书写《家庭病床撤床记录》。
  3.建床患者(或法定监护人)要求停止治疗或撤床,医师应将该情况记录在《家庭病床撤床记录》中,经患者(或法定监护人)签字后办理撤床手续。
  五、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1.各地卫健行政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家庭病床服务项目清单,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家庭病床服务开展情况的动态跟踪、监督,指导辖区内各建床机构规范家庭病床相关文书的管理(参考格式附后),逐步建立家庭病床质量控制评估机制,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质量、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定期评估。
  2.各建床机构要建立家庭病床服务信息管理制度,对建床、撤床情况进行登记和统计。建床机构负责人要加强对家庭病床建床、撤床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医护团队急诊急救技能等培训,严格落实诊疗规范,规范责任医生及护理人员家庭病床服务的日常监管,防范医疗差错事故。一旦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应及时向辖区卫生健康部门报告。
  3.家庭病床服务应与医疗机构内疾病诊治、长期照护、养老护理等服务形式衔接,为居民提供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1.各建床机构医务人员应严格落实国家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合理用药指导原则等,遵循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和相关诊疗指南和诊疗规范。家庭病床原则上不开展输液服务;建床机构确需为患者在家中进行静脉输液、静脉注射、较为复杂的换药、拆线、男性导尿等医疗风险较大的项目,应由上级医师严格评估家中操作安全性,并充分告知患者(或法定监护人)有关医疗风险。在患者(或法定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后,并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法定监护人或看护人员陪同、观察的情况下,方可进行相应治疗或操作。
  2.以下药物的注射剂型不得在家庭病床使用:抗菌药物、化疗药物、生物制品、精神药品、麻醉药品、易制毒药物、毒性药物、其他临床上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及外机构配置的药物。
  3.家庭病床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由医护人员统一回收,并带回医疗机构,按医疗废物卫生管理相关规定处置。
  (一)家庭病床建床费、巡诊费、会诊费以及医保支付范围等按照闽医保〔2020〕100号文执行,患者可自愿选择按项目或按服务包收费。家庭病床服务医保结算办法及医保不予支付的情形,建床机构在建床时要充分告知参保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
  (二)其他符合规定的上门医疗服务项目,按照相应的收费标准收取。
  各地应结合实际选择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家庭病床服务试点,在积累经验基础上,稳步扩大实施范围。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保障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加强对本辖区内家庭病床服务及收费行为的监督管理,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完善本地家庭病床相关制度。要指导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家庭病床服务医疗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利用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风险分担形式,保障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和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制定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预防、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各地在家庭病床开展过程中要立足当地实际服务能力,合理引导群众预期,完善投诉管理,按照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定途径,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逐步提升家庭病床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福建省医疗保障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庭病床去哪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