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衰落超90%,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意味着什么?

马瑙斯市下葬新冠死者的墓地(来源:视频截图)

  去年9月,一项研究指出,巴西的马瑙斯市在有66%的人受过新冠病毒感染后,可能成为首个实现“群体免疫”的城市。但就在不久后,梦想破灭了。从10月起,马瑙斯市的疫情迅速反弹,严重程度甚至超过第一轮。马瑙斯“群体免疫”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被动等待群体免疫,等来的将会是疫情的平稳,还是新一轮的猛烈反扑?

  马瑙斯位于亚马孙雨林腹地,虽然是亚马孙州首府以及巴西第八大城市,但由于被雨林环抱、交通相对闭塞,这座人口200多万的城市保留了相对原始的面貌,也很少受到外界的关注。

  但在疫情之下,这座在去年9月被认为可能被动实现“群体免疫”的城市,一度成为全球焦点,也似乎为一些疫情防控不利的地区点燃了希望。

  作为全球新冠确诊人数第三多的国家,巴西的防疫工作一直饱受质疑,而马瑙斯也未能幸免。去年3月13日确诊了首位新冠患者后,马瑙斯的病例数迅速上涨。到4月末,因为新冠疫情,当地居民的超额死亡率是19年同期的4.5倍,医院内挤满了新冠患者,医疗系统近乎崩溃。一个清晰的对照是,即使只统计确诊的新冠患者(更多疑似死于新冠肺炎的居民未被列入),即使因为年轻人比重较大,当地的致死率只有0.17%~0.28%,但马瑙斯的每百万人新冠死亡人数,也几乎达到了美国、英国的两倍。

  然而,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在经历了这段难熬的时间后,马瑙斯的病例数却从5月开始突然减少了,这一趋势一连持续了好几个月。4月末疫情最严重时,当地每天有120人死于新冠肺炎;但到了8月,这一数字几乎降为0。

  马瑙斯的情况令人欣喜,但也让人感到意外。毕竟,如果仅仅考虑3月开始的“封城”,以及佩戴口罩等措施,似乎难以解释这座城市病例曲线的特殊性。

在医院等待就诊的马瑙斯市居民(图片来源:马瑙斯市政府)

  这时,一个更加大胆的猜想逐渐浮现:这里的实际感染人数或许远超统计数据,已经实现了群体免疫。而去年9月公开的研究,也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

  “群体免疫”这个概念首次受到关注是在去年3月。当时英国政府提出,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完全控制病毒难度较大,因此延缓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的速度、最终实现群体免疫,是长期抗疫的有效方式。

  消息一出,自然是受到各界的猛烈批评——在达到群体免疫之前,大规模感染将导致不计其数的死亡。

  事实上,“群体免疫”本身是一个科学概念,它指的是人群中已有相当比例具备对病毒的免疫力、不易受到感染,这时病毒传播的速度将减缓。此前,群体免疫往往是通过疫苗来实现的。当疫苗得到大规模接种,多数人都拥有了免疫力,这时就可以保护那些未接种疫苗的少数人群。

  但这一概念在去年再次被提出时,却指向了另一条道路——既然疫苗在当时还处于研发早期,疫情也控制不住,那么干脆让病毒尽量慢一点传播,等感染过病毒、拥有抗体的人足够多了,就能实现群体免疫了。

  半年多后,我们看到这个饱受批评的“策略”,却逐渐在一些地区逼近现实。

  对于新冠病毒,当多大比例的人获得免疫力后,可以实现群体免疫的效果?这个结果与基本再生数(R)密切相关:达到群体免疫的阈值=1-1/R。R反映了一位感染者平均能感染的人数。当R越大,也就是病毒的传染能力越强,那么需要有更多人受感染才能实现群体免疫。对于新冠病毒的R值,各地的不同研究得到的结论相差较大,但多数在2~3之间。

  去年7月,一项发表于《自然·人类行为》的研究推测,马瑙斯所在的亚马孙州的R0范围为2.5~3.0。按照这个数值,大致需要有60%~67%的人具有免疫力(对于马瑙斯,等同于感染后获得抗体),群体免疫才能达成。

  而在去年9月及10月,预印本平台medrxiv上的两篇论文相继指出,新冠病毒在马瑙斯传播速度的放缓,可能是因为当地已经有太多感染者。因此,马瑙斯被视作全球首个可能实现群体免疫的城市。

  其中一项由圣保罗大学领导的研究,利用马瑙斯当地献血者的血样,检测了血清中针对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在他们的研究中,去年6月,44%的样本为阳性,检测出了特异性的IgG。这意味着在当时,至少有44%的人被新冠病毒感染。对抗体检测中的假阴性结果进行校正后,这一数字来到52%。

  不过,这还不是最终的结果。研究团队还对血清转阴(seroreversion)效应做了校正。这部分人遭受过新冠病毒感染,但随后抗体可能减弱,在检测出呈现阴性。因此,经过重新调整的数字反映出累积感染情况。去年7月,马瑙斯的累积感染率达到66%。(由于计算过程存在不确定性,作者在论文中指出,去年夏季,马瑙斯的实际感染率在44%~66%之间。)

  结合马瑙斯感染病例的持续下降,研究人员纷纷猜想,在这座可能有超过六成人感染过新冠病毒的城市,群体免疫或许已经实现了。

  此后的补充研究中,同一组团队推测,去年10月马瑙斯的新冠病毒累积感染率更是来到了76%。不过这时,人们已经顾不上感到庆幸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大的担忧。因为在马瑙斯,新一轮更加严重的疫情出现了。

  去年10月,当地的新增患者人数再次上升,增长幅度比第一轮更加迅猛。目前,马瑙斯的住院人数及每日死亡人数都超过了第一轮,并且未见放缓之势。这时,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至。马瑙斯的“群体免疫”失败了?稳定了几个月的疫情,为什么会突然反弹?前面的数据该如何解释?

  疫情复发显然与此前可能的“群体免疫”存在冲突。对此,一种可能的解释是,66%也好,76%也罢,圣保罗大学这项研究得出的数据有误——当地的真实感染率被高估了。的确,研究团队得出的血清阳性率最高为52%,在此基础上,他们通过校正得出了最终的累积感染率。但即使按照52%来考虑,这个数字也应该接近群体免疫,至少不应该出现新一轮的快速传播。

  一旦这项研究的数据没有问题,在余下的可能性中,每一项都值得担心。

  一种可能性是,新冠病毒突变,变得更加狡猾了。最近,研究人员在马瑙斯对31份于去年12月收集的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在其中13份样本中,他们都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病毒株——P.1.。要知道,在3-10月的检测中,从未发现过这种突变株。P.1.是否演化出了某些特性,变得更加难以应付?比如说,病毒如在英国发现的B.1.1.7突变株那样,在人群中的传播能力加强了;或者类似于在南非发现的B.1.325突变株,可能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由于出现时间简短,目前尚未对P.1.病毒株开展深入研究,这些猜想都没有确切答案。不过近期的基因组初步研究,的确发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突变。

  关于免疫逃逸的可能性,一个名为E484K的刺突蛋白突变尤其值得关注。此前在对B.1.325突变株的研究中,就发现了这个位于受体结合域,可能增强病毒免疫逃逸能力的突变。而在马瑙斯,从一位再次感染的P.1.病毒株感染者体内,研究者也发现了E484K突变。

  与此相似,虽然现在谈P.1.的传染能力还为时尚早,但一篇尚未正式发表的预印本论文发现,P.1.也独立获得了几个B.1.1.7和B.1.325拥有的突变,而这些突变似乎在后面这些突变株中起到增强传染能力的作用。

  如果不是病毒本身的突变加速了疫情复发,那么第一轮患者抗体水平的下降值得警惕。需要指出的是,在感染新冠病毒后,抗体可以维持多久,目前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一项对英国医护人员的研究给出了一定的线索:在初次感染的6个月内,很少出现再度感染的情况。

  但别忘了,马瑙斯第一轮疫情的高峰是在去年4-5月,而第二轮疫情的加速,距离第一波高峰已经过了7~8个月,因此抗体减弱效应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现在,第一波感染者中有多少仍然具备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力,也是个未知数。

  当然,另一种可能性也同样存在:此前的研究低估了实现群体免疫的难度。基于2.5~3的基本再生数,群体免疫需要至少60%的人具有免疫能力。但如果新冠病毒(至少在马瑙斯)的传染能力更强——做个极端的假设,R0达到一些研究的5,那么需要80%的人具有抗体,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无论最终成立的是其中哪一项解释,马瑙斯的情形都提醒我们,新冠病毒比人们预想的更难对付。尽管在这座雨林深处的城市里仍藏着大量谜团,但马瑙斯如同一位哨兵,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即使付出惨重的代价达到了高感染率,但病毒的传播速率可能并不会如预期那样放缓,而是仍然不受控制地快速传播。

  最后提一句,前面那篇由圣保罗大学领导的研究已经正式发表了。就在今年1月,报告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不过,研究的主体内容虽然没有大的改动,但结论却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去年9月预印本的“马瑙斯可能首次实现群体免疫”,到1月疫情复燃后的“马瑙斯已有76%的人受过感染,但依然未能达到群体免疫”,多少有些令人遗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疫情全面冲击着全球的供给、需求、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全球股市“一泻千里”,任何有关疫情的坏消息轻易让众多央行降息的宽松举措付诸东流,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无法解决新冠疫情带来的恐慌和不确定性,对经济的提振也将十分有限。

疫情影响下未来全球经济形势走势如何?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贸易和投资研究室主任王海峰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疫情将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令市场担忧、惊惧的,仍然是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而私人消费和服务业停滞则成为了“灰犀牛”。

股市暴跌不等同于金融危机

美股十天数度熔断,跌幅超过30%,波动状况已接近2008年次贷危机时的情形,是否意味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开始?

股市暴跌不等同于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要以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倒闭引发传染性恐慌挤兑,或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引发资本外流和本币大幅贬值为代表的。

不过,股市暴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会集中于相对边缘的高收益债市场和抵押杠杆贷款市场。一个被广泛传播的消息是,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建立140亿美元空头头寸,押注欧洲公司股票因新冠肺炎疫情恶化而持续暴跌。

尽管桥水澄清爆仓传言,但受疫情“黑天鹅”和油价“黑天鹅”的打击,资产价格下调会使得本来相对温和的风险比如资金错配变得十分严重:低评级信用市场正面临违约率上升、利差飙升、流动性消失的局面。一些以杠杆策略和风险平价策略为主的对冲基金受巨幅波动的影响可能面临清盘,一些低评级类资产持仓集中度较高的区域性银行也可能存在流动性风险。

展望美股后续走势,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张斌分析认为,可能存在三种演进情况:资本市场波动没有引发企业和金融机构违约;高收益债企业集中“爆雷”,金融机构恐慌抛售并引发流动性危机,但危机没有蔓延至实体经济;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并发生国际传染,日本和欧洲市场金融机构损失惨重,新兴市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实体经济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令市场惊惧的依然是新冠肺炎疫情

动荡不安的全球金融市场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未来动荡不安社会和经济局面的警示。

前几天,众多央行降息凸显疫情扩散背景下各国对经济放缓的担忧,然而,市场的反应说明,任何有关疫情的坏消息又可以轻易让央行的宽松举措付诸东流。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无法解决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恐慌和不确定性,对经济的提振也将十分有限。

“全球央行此轮集体放水只能解决市场流动性问题,但无法阻止疫情持续蔓延。”王海峰认为,令市场担忧、惊惧的,仍然是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

截至北京时间3月17日12时,除中国外,15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100286例。

展望未来,疫情的蔓延和各国的应对政策是影响经济走势的关键。

面对疫情威胁,各国陷入分而治之、各自为战,这无助于病毒防控,还可能造成更为严重次生破坏。

金融市场期待的事情是看到切实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举措,而不是简单的宽松放水。由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提出,当前亟须加强国际抗疫各领域合作,防控疫情并稳定全球经济,作为一个可行的途径,可以通过二十国集团(G20)平台组成“G20疫情防控与经济金融”工作组,引导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应对。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和抗疫初见成效的国家,中国有必要引领全球抗疫,应积极倡导组成“G20疫情防控与经济金融”工作组。

一国经济要走出疫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应对的速度和公共投资的力度。

私人消费和服务业停滞成为“灰犀牛”

作为百年难遇的全球大流行病,新冠肺炎疫情所到之处的生产和生活秩序都被严重打乱甚至停顿。

“疫情对于消费意愿和私人投资的打击往往沉重而深远。”王海峰表示,疫情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共同的影响,首当其冲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产业包括交通运输、零售消费、餐饮娱乐等方面。

以欧洲发达国家为例,意大利第三产业GDP占比是60%以上,法国、德国占比是70%,英国、美国占比达到80%。

苹果公司在其网站宣布苹果无限期关闭大中华区之外的所有零售店,同时宣布其一季度630亿美元的季度销售目标将无法完成。

鉴于全球的工厂、学校、餐馆和商店都纷纷关闭,如果疫情的持续时间超过预期,不断升级的疫情对全球经济的严重冲击还将进一步显现。

其次是全球供应链的冲击,特别在汽车制造、高端设备、服装纺织等领域,供应链活动的停滞对于全球贸易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生产性行业受负面影响较大,继而对于中间产品、大宗商品和设备的进口需求也会相应下降,继而产生负面的溢出效应。18日,纽约商业交易所4月份交割的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期货价格下跌6.58美元,报收于每桶20.37美元,跌幅为24%,按即月合约计算创下了自2002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收盘价。成为经济衰退的一个先行风向标。

汇丰集团高级经济顾问简世勋在一个公开的网络研讨会上表示,疫情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前所未有。可以预见,欧洲一季度甚至二季度的经济数据会非常疲软。据他观察,目前欧洲PMI走势和中国在今年年初的情况非常相似。按照目前的数据估计,3月份欧元区GDP会下降1.5%,4月份可能下降3%。在意大利,全国封锁每延长一周会使年度GDP降低0.25%或更多。

中国疫情基本进入下半场,全球范围的疫情则仍处于上半场。二者叠加,将对2020年上半年乃至全年经济造成拖累。

按照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的匡算,疫情对中国1—2月消费造成的消费损失将达1.38万亿元,占全年GDP的1.2%

预计今年全球贸易将严重下跌,进入负增长区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关联,现在很多地区复工率很高,但总体产能运营水平不高,外向型企业缺少海外订单。

随着疫情的持续扩散,预计后期多国的经济增速将会面临进一步下调的压力。在此形势下,如何把握好宏观经济政策的节奏、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已经为零甚至负利率,没有降利率空间

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也都增长了三倍以上,购买资产的空间也有限。财政政策在恢复经济中特别重要,减税、补贴、给居民现金等,都需要大量财政资金。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政府债务平均上升了50%,新兴经济体各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债务也增加了30%,各国政府财政刺激经济的空间有限。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是全球疫情蔓延后首个发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的国际组织,其将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大幅下调0.5个百分点至2.4%,并全面下调了主要经济体的增速。如,预期英国和欧元区增长0.8%,日本增长0.2%。

欧洲央行也于上周下调了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预期。欧洲央行表示,考虑到疫情影响因素,将2020年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3个百分点至0.8%。

}

  (抗击新冠肺炎)国际述评:全球疫情复杂演化  关键问题依然待解 

  北京3月17日电 题:国际述评:全球疫情复杂演化 关键问题依然待解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近期呈现几个显著性节点:世卫组织认定大流行、欧洲成为疫情“震中”、中国转向防范境外输入风险、非洲中东拉美不断被渗透……以中国以外确诊病例数超过中国为标志,全球战疫出现重心转移,耗时也进一步超出预期。

  面对新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控措施,调动全社会防疫积极性。但也有国家选择“顺其自然”,等待群体自然产生免疫能力。在这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中,世界各国还未将战略战术协调一致,这也导致一些关键问题仍不明朗。

  “封城”会是欧洲的“底牌”吗?

  作为当前的疫情“震中”,欧洲大部分国家不断升级防控力度。意大利10日起实行全国“封城”。西班牙、捷克、法国、德国等也纷纷进入全国“封城”或“接近封城”状态。

  不过,这一“硬核”举动并未打消人们的顾虑。有人指出,欧洲国家的“封城”很难达到预想效果。由于社会、文化等原因,欧洲国家对于限制民众出行非常谨慎。即便在“封城”状态下,外出也未被完全禁止,居家隔离更多依靠民众自觉。

  更有担忧指出,如果“封城”被证实不能有效遏制疫情,那么欧洲各国手里还有其它“底牌”吗?如果疫情持续蔓延导致医疗资源挤兑,欧洲不排除失控的风险。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月1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遏制病毒在欧洲蔓延已不再可行,当务之急是延缓蔓延的速度。

  防控能力薄弱的国家能顶住吗?

  与欧美相比,非洲、中东、拉美地区的防控能力普遍薄弱,防控形势更不乐观。

  以非洲为例,虽然目前未发生聚集性感染、社区传播等情况,但非洲地区整体面临医疗资源短缺的不利局面,各国的防疫、管控、检测等工作能否落实到位令人担忧。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上月就曾提醒,遏制病毒传播的“机会窗口”正在收窄,各国应尽快做好应对准备。为此,世卫组织向非洲多国提供了病毒检测试剂盒和防护设备,并对当地卫生防疫人员进行了培训。

  部分中东国家和拉美国家不仅面临同样的问题,还要面对国内局势动荡、社会生活失序、国家间地缘矛盾尖锐等复杂局面,这使得疫情防控更加困难。

  基于上述情况,国际社会有必要向防控能力薄弱的国家提供援助,并分享信息和经验,力所能及地帮助其渡过难关。

  全球经济距离衰退还有多远?

  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摆在各国面前的课题是,如何一边抗疫一边止损,以及疫情过后如何刺激增长。

  据测算,2003年非典疫情给全球造成约400亿美元损失。考虑到此次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不确定性因素,此次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可能将数倍于非典疫情,破坏程度甚至可能大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

  好消息是,中国在艰难渡过至暗时刻后正在加紧复工复产;七国集团领导人也表态,将通过合作和协调,运用一切政策工具,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日前撰文指出,加强全球协调行动是提振信心和稳定全球经济的关键。按照IMF预测,如果中国经济能在二季度回到正常水平,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将较此前的预期下调0.1个百分点,至3.2%。

  病毒何时才会离场?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于新冠病毒将何时离场、以何种方式离场等话题关注度越来越高。由于对这种病毒的了解和研究还相对有限、全球防控形势还未根本性好转,目前很难对此作出预判。

  按照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说法,“按照当前全球的抗疫情况,本场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基本已经不可能。如果意大利和伊朗的疫情继续向纵深演化,那么新冠的跨年度疫情风险越来越大。”

  日本感染症学会理事长馆田一博本月表示,新冠病毒“不会像流感病毒那样随着天气变暖而消失,战斗或将持续数月、半年甚至跨年”。

  美国Live Science网站日前在一篇报道中指出,新冠疫情与以往的所有疫情一样,最终都会结束,但病毒却不一定会彻底离开人类。

  报道通过采访多名公共卫生学专家和病毒学专家,梳理出新冠病毒的四种终结方式:病毒传播被有效遏制直至疫情结束;病毒发生变异以致人类不易感;抗病毒疫苗研制成功;变成像流感病毒一样季节性流行。(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新冠疫情严重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