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国徽吗?

  国徽是哪七个人设计的?

  清华大学营建系的国徽设计工作,由梁思成担任设计组长。小组成员有: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汪国瑜、朱畅中、胡允敬、张昌龄、罗哲文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对新中国国徽具有重要的思想导向和图案定式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徽记源远流长。典型的徽记图案如“四象”——青龙、白虎、玄武(龟蛇)、朱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作为旌旗的标识或图腾的符号,成为军队的常用图符,在伍子胥和吴起的兵法著作中已有记载。但在明朝及以前,中国历代王朝并没有统一制式的“国徽”。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徽”是清王朝的“蟠龙”标志图案,这既是清皇室的徽饰象征,也是清王朝的国家象征符号。

  1931年11月,党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颁布有国徽。图案是左边一支麦穗和右边一支稻穗(有时简化为左右各一支带芒的麦穗)组成圆环状,这两支嘉禾(稻麦穗)上部相会处有一个五角星,两支嘉禾环绕中是一个圆形地球仪图案,地球仪图案上是镰刀锤头图案。这个图案,对18年后设计新中国国徽具有重要的思想导向和图案定式作用。

  1949年10月23日,清华大学教授林徽因、莫宗江提出的国徽图案,经过邓以蛰、王逊、高庄、梁思成的协助,又提出修改方案,写出了《说明书》:“拟制国徽图案以一个璧(或瑗)为主体;以国名,五星,齿轮,嘉禾为主要题材;以红绶穿瑗的结衬托而成图案的整体……璧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器,周礼:‘以苍璧礼天’。说文:‘瑗,大孔璧也。’这个璧是大孔的,所以也可以说是一个瑗。《荀子·大略篇》说:‘召人以瑗’;以瑗召全国人民,象征统一。璧或瑗都是玉制的,玉性温和,象征和平……大小五颗金星是采用国旗上的五星,金色齿轮代表工,金色嘉禾代表农……”由这个《说明书》可见,图案设计已经比较接近后来确定的国徽样式。本文将此称为第三基本稿,创意在于:后定型于国徽上的以红绶穿瑗的结衬托而成图案的整体。

  1950年元旦刚过,国徽设计工作全面展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决定邀请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分别组织人力对国徽方案进行设计竞赛。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收到政协的邀请后,分别组成了由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和以美术家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展开了设计竞赛。

  共和国的第一个春天里,中央美术学院专家又提出一个仿政协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国徽图案。该方案的突出特点是色彩鲜艳、风格写实的天安门,形象是斜透视。本文将此称为第四基本稿,创意在于:后定型于国徽上的以天安门为图案主要内容。

  1950年6月11日,国徽组召开会议,对中央美术学院专家提出的“仿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图案进行讨论,商议修改的基本路子。这次会议原则上通过国徽采用天安门图案。此后,清华大学营建系与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设计竞赛。

  6月15日,张仃拿出了新设计的国徽图案(张光宇、周令钊提供技术意见,曹肇基助理绘图),并写出说明书:“一、红色齿轮,金色嘉禾,象征工农联盟。齿轮上方,置五角金星,象征工人阶级政党——党的领导。二、齿轮嘉禾下方结以红带,象征全国人民大团结,国家富强康乐。三、天安门——富有革命历史意义的代表性建筑物,是我五千年文化、伟大、坚强、英雄祖国的象征。”

  清华大学营建系的国徽设计工作,由梁思成担任设计组长。小组成员有:林徽因、李宗津、莫宗江、汪国瑜、朱畅中、胡允敬、张昌龄、罗哲文等。经过几轮设计,反复修改,拿出了新的国徽图案,代表工农联盟的三个基本元素(工、农、联合)、四个基本构件(齿轮、麦穗、稻穗、红绶带)的组合布局,独具匠心。一是齿轮的设计。从原方案看(本文所称的第三基本稿),图案低端中心位置最初设计的是圆形的玉璧或大空的玉瑗,现在简化改变为圆形的齿轮,既体现了工人阶级在新中国国体中重要地位的喻义,也隐玉瑗于齿轮中,优化发展了红绶穿瑗成整体图案的原创意思路。二是嘉禾的设计。考虑到中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南方的主要农作物则是稻谷,不能只出现任何一种农作物,两种农作物都必须表现出,因此在图案设计中把麦穗、稻穗各分作两束,在图案中分为内外两圈。外圈为麦穗,内圈为稻穗。为了避免在视觉上产生散乱的感觉,巧妙地用由齿轮中心穿出的延长绶带捆扎的方法,使两束稻麦穗形成一个整体出现在图案中。这个设计元素的灵感,显然来源或参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的图案。

  6月20日,政协国徽审查小组召开会议,专题讨论国徽方案,这也是国徽审查小组最后一次评审清华大学营建系与中央美术学院分别提出的方案。两张草图主体内容相差不多,如都有天安门,不同的是,清华大学设计的是正面投视图像,颜色是金色和红色两种;中央美院设计的是从侧面斜视的投视图像,颜色是五彩的。会议最终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设计的国徽方案中选。

  6月21日,国徽审查小组负责人马叙伦、沈雁冰向政协全体大会提交了审查报告。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同意国徽审查小组的报告和所拟定的国徽图案。之后,清华大学国徽设计组又根据周恩来的建议,对稻穗造型细部形象作了细致的局部改进,重新绘制了整幅的国徽完整图案,送交国徽审查小组。

  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设计图案的说明》,正式决定了国徽的图案。国徽平面图案设计取得圆满成功,今日看仍是最佳杰作,想象不出还能有更好的设计来代替。

本地宝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地宝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国国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