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提前退休年龄

2014关于事业单位延长退休年龄最新规定

  今年,延迟退休政策的信号一经释放,就引发这样那样的争论。“增加艰苦岗位工作人士的工作时长”、“加剧就业紧张形势”等反对声音迭起。但不少社保专家认为,随着人均寿命不断增长、受教育年限持续提高,延迟退休是维系养老金制度正常运转的必然选择。

  《决定》为上述争论给出了基调,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也是这项政策第一次写进中央文件。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姜向群向记者测算,参保人延迟一年退休,中国可减少养老金支出490亿元,并可增加缴费230亿元,相当于多收入720亿元,如果推迟5年退休,就能增加3500亿元,按照2011年全国平均水平计算,足够支付2000万人一年的养老金。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决定》公开后表示,所谓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有三方面内容,第一是有一个预告期,提前几年告知社会;第二要分步骤,可能会考虑从现在规定的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第三,要“迈小步”,以“一年提高几个月”这样的方式,一步一步来,用较长的一段时间逐步完成平滑过渡。

  记者从接受人社部委托制定养老保险改革方案的专家处了解到,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的第一步,应先对提前退休的现象予以规范。

  现行男性60岁退休、女干部和科技人员55岁退休,以及女工人50岁退休的政策,是从1951年起开始实行的。在过去多年,为配合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提前退休政策,最低标准是女性40岁便可以办理提前退休。

  人社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实际退休年龄比法定年龄还要低不少。由于现实中实行了一些提前退休政策,中国居民领取养老金的平均年龄仅有53岁,其中男性大约为56岁,女性还不到50岁。

  退休年龄过低并不意味着给年轻人腾出了更多就业岗位。在目前的退休人员中,继续在岗从业的超过了20%。

  在规范提前退休之后,第二步则应把女性的退休年龄推迟。可以先将女工人的退休年龄与女干部、事业单位的女职工统一起来。然后再将女性的退休年龄整体提高,缩小与男性退休年龄之间的差距。“根据国际经验,男女退休年龄差两岁是比较合适的。”上述人士表示。

  最终形成的方案并不会对所有人采取一刀切的办法。金维刚透露,政策对不同的群体将会产生不一样的影响,还会针对特殊群体出台相应的妥善安排。记者从人社部社保研究所了解到,目前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还没有时间表,也没有形成具体方案,仍处于研究讨论阶段。

  多位专家认为,政策应当机立断,尽快确定方案。贡森对记者表示,如果现在开始启动,那么每年可能延后退休两三个月,对人们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如果再过几年启动,那时的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也许每年就要延后六七个月了。“调整来得越晚,对社会冲击越大。”

  “不应因为担心引起社会一些反弹,而犹豫不决。”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福灵表示。社会上的某些强烈反应,与其说是政策调整造成的,不如说是不了解政策到底将如何调整而造成的。“你要拿出政策,才能消除大家疑虑。所以人社部门要加快研究,达成共识。”

【2014关于事业单位延长退休年龄最新规定】相关文章:

}

近期,甘肃省新修订完善了《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实施期限为5年。

今天,小编来宣传一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年龄的新规定。

1.男性工作人员年满60周岁退休。地厅级及以上级别男干部退休时间以任免机关批准时间为准。

地厅级及以上级别女干部退休时间以任免机关批准时间为准。 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中的正、副县处级及相应职务层次的女干部,事业单位中聘任在管理岗位的相当于正、副县处级的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年满60周岁退休。如本人申请,经组织同意,可以在年满55周岁时自愿退休。其他女干部年满55周岁退休。

机关事业单位中,身份为工人且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工作人员,其退休年龄按照上款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规定执行;身份为工人且受聘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的女性工作人员,年满50周岁时已受聘在事业单位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满10年的,55周岁退休,并按所聘岗位计发养老金。 其他女工人年满50周岁退休。

1.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工作年限满30年;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

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病或非因工致残退休:男年满50周岁以上、女年满45周岁以上,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3.特殊工种退休:男年满55周岁以上、女年满45周岁以上,且从事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工作累计满10年,或从事井下、高温工作累计满9年,或从事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累计满8年。

机关单位工人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男不满50周岁、女不满45周岁,且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参保人员退休(职)年龄的确认 本人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的,以本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档案中填写的出生时间视为公历时间。

来源: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监审: 焦晓亮审核:马燕丽

责编:王光文 编辑:王文涛(实习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业编制提前退休新规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