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控制不住会咬自己的手臂,这是抑郁症的表现吗?

本文字数约:5439 字

01、高考后,这4类考生有很高的自杀风险

02、孩子高考考砸了,父母怎么积极引导?

03、高考后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

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但因为分数还没公布,很多考生还不能放松下来。尤其是那些感觉自己考砸了的考生,他们心理压力很大,每天都焦虑不安,愁眉苦脸。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该如何引导?

最近,广东广播电视台“今日关注”栏目的记者就该话题采访了我,我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提供了专业的意见。

每年高考结束后,以及高考成绩公布后,总会发生一些考生自杀的悲剧。

而且,就算学生考上了比较理想的大学,可每年都有不少大学生因为无法适应大学生活,长期旷课、频频挂科、甚至得了抑郁症、双相障碍等而休学、退学,哪怕是“北清复交”这样的名校也不例外。

今天这篇文章想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向考生父母们分享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尽量防止此类悲剧上演。

01、高考后,这4类考生有很高的自杀风险

对于莘莘学子而言,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节点,是寒窗苦读12载的成果检验,还是个人前途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不少考生将高考看得非常重要,一旦考得不好,就容易陷入灾难化思维,“我的一生都毁了”、“我这么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我对不起父母和老师,也不敢看见同学们,太丢人了”。

应该说,孩子面对高考失利这种较重大的打击时,在短时间内情绪低落、思想内容偏负性,甚至有点灾难化思维,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孩子心身比较健康,跟父母的亲子关系也比较良好的话,在父母的陪伴、安慰和积极引导下,他们很快就会慢慢走出来,重整心情,积极面对接下来的路。

可孩子到底是否属于这种情况?父母就要密切留意、仔细分辨了。

一般来说,如果有以下这几种表现,就意味着孩子本来就有一定的精神心理问题,考砸后有可能出现自杀念头,甚至实施自杀,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视:

第一,孩子在平时的学习中,早就有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名次的表现,甚至把学习成绩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比如他们偶尔从前3名退步到前10名时会非常沮丧,觉得自己很丢人、很失败;有的还会很生气愤怒,把责任归咎于老师、同学或父母,比如指责父母不给自己报补习班。

这些孩子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很可能是扭曲的,优异的学习成绩是他们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的唯一来源。而且,他们很可能持有“一考定终身”的错误观念。

那这些孩子的观念是怎么来的?他们很可能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内心有自卑、敏感的一面,希望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证明自己。而表现优秀时,他们又反复受到大人们的过度夸奖,非常兴奋,不断追求这种感觉,形成了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

这部分孩子看上去很优秀,是“别人家的孩子”,但抗压能力很有可能比较弱,难以接受一时的失败。一旦重大考试失利,他们会非常焦虑、恐慌,认为天都要塌了,严重自我否定,就有可能产生自杀念头。

第二,孩子以前有过自残、自伤行为,如果高考考砸,其产生自杀念头的可能性很高。

自残、自伤行为是精神心理问题的重要体现。这部分孩子肯定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内心压抑、痛苦。自残、自伤不是他们不自爱,而是其快速释放负性情绪,暂时得以从痛苦中解脱的一种方式。

也就是说,他们的压力本来就很大了,精神、情绪已经濒临崩溃了。一旦高考考砸,这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令他们情绪崩溃。

此时,他们可能会再次疯狂自残、自伤,如果这已经无法有效释放压力的话,他们就有可能承受不住痛苦,选择自杀。

不过,有些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有过自残、自伤行为。比如去年“成都49中高中生自杀坠亡”事件中,小林在自杀前曾疯狂自残。我相信这不是他的第一次自残,但其父母毫无察觉,直到孩子自杀离世了,父母都觉得难以置信,无法接受。

所以,父母一定要细心留意孩子平时的言行举止,如果手臂、大腿等身体部位上不时出现刀痕、伤疤,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孩子“我只是不小心磕伤了”的说辞。

第三,如果孩子本来就得了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症的话,高考后更要密切观察,如果考得不理想,要慎防病情恶化。

这种情况比较好理解,而且往往不用别人说,父母也会密切留意孩子的状态,可能根本就不敢让孩子独处。

不过,即使这部分孩子显得不太在意高考成绩,甚至成绩公布后考得还不错,家长也不要掉以轻心。

因为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有的患者长期受到疾病折磨,早已下定决心寻死,他们完成高考,只是把这看作一个必须完成的仪式,甚至可以说是终极使命。

我们前不久分享的案例小虹,她病情复杂,曾被诊断为双相障碍、抑郁症及强迫症等。在接受我们的深度心理干预前,她说前来求治并不是为了康复,而是为了能回校学习、参加高考,但高考结束后她就自杀。

小虹说,因为活着太痛苦了,只有死才能解脱;但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是她父母的夙愿,父母养育她、培养她,她认为必须报答父母,完成他们夙愿,而且她也想证明自己。

幸好,后来经过系统化深度心理干预后,小虹已经成功康复,高考前就打消了自杀念头,现在已经快大学毕业,步入社会了。

第四,孩子考砸了,本来情绪很低落,甚至自我封闭;但突然情绪好转,说自己“想通了,放下了”,还表现得很懂事,这有可能是他们的刻意伪装。

而刻意伪装的目的,很有可能是为了令身边人放松警惕,他们偷偷实施自杀时更容易成功。

这种情况其实属于“微笑型抑郁症”,患者有意隐瞒内心的想法和意图,非常凶险。

所以,遇到这种情况父母要留个心眼儿,要意识到“事出反常必有妖”,不要对孩子过于放心了。

02、孩子高考考砸了,父母怎么积极引导?

如果孩子高考考砸了,父母该如何积极引导,让孩子恢复积极、平和的心态?

第一,父母利用“良性沟通三部曲”——共情、倾听及积极引导,引导孩子从低落情绪中走出来,恢复理性的认知。

首先,父母不要指责孩子,也不要讲一些正确的废话,比如“让你平常不努力,现在考砸了,后悔了吧”“事已至此,你难过有什么用”这样的话。这不但无法缓解孩子的负性情绪,还可能会让孩子更加自责,并且恶化亲子关系。

父母先学会与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如果孩子是觉得高考考砸了,理想实现不了了,人生很失败的话,父母要引导孩子从一生的角度去看待高考,别再持着“一考定终身”的落后观念。

高考的确是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在整体上看,如果考得好,我们选择大学、专业的自由度更大,可获得的整体教育资源更优质,知识、技能等个人综合水平能得到更好的提升,从而获得更好的择业机会。

但这只是整体上的,对于每个个体,情况有可能完全不一样。高考不能决定个体的一生,即使高考失利,也有很多路可以达到目标。

比如考研。2020年,浙江有一位“励志哥”苏文在网上走红。苏文高中成绩优异,如无意外能考上国内名牌大学,但他考砸了,成绩排在全班倒数第一,最后只去了一所二本院校。

上了大学后,他一度比较颓废,心里也郁闷。但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上,他发现很多老同学都在大学里过得很精彩,获得一些奖项。他很羡慕,也非常不服气。很快,他调整好心态,以考研为目标努力学习,最后从二本院校考上了考上北京大学研究生!

除了考研之外,还有复读。俞敏洪参加了3次高考,最后创立了新东方;马云也参加了3次高考,屡败屡战,最后创立了阿里巴巴。

哪怕是高中辍学的“小混混”,只要愿意努力和付出,加上科学的办法,一样可以再次参加高考。我曾经接诊过的患者皓轩,他高中时期滥用止咳水、曲马多,甚至吸食冰毒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最终辍学,整整耽误了5年光阴!

病情康复后,皓轩决定参加高考,这让我都吓了一跳!但我很开心,利用临床心理干预为他建立了高效学习状态,这有助于他备考。

皓轩花了半年的时间奋力复习,最终考上了大学。他现在已经毕业了,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正准备考研,还结婚生子了,生活非常幸福。

就算不复读、不考研,也可以在参加工作时不断学习,通过其它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就算考得不好,也千万不要以为这就是比别人落后了、就是走弯路了。相反,如果我们积极应对,这条路上的挫折就是帮助我们积累逆商、抗压能力的宝贵机会!

第二,等孩子的情绪比较平和后,父母再和孩子一起复盘高考考砸的因素,商量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在此之前,父母最好先掌握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学习障碍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找到深层次原因。

因为高考失利的孩子,很有可能有学习障碍,最常见的是考试焦虑症,小考成绩很理想,一到大考就发挥失常。

而考试焦虑症的形成原因,往往因为孩子遭受过与学习相关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并且很可能也有过分看重成绩的观念。

那高考考砸了,接下来是如何选择?是复读一年,还是去读那所不太理想的大学?

如果复读,那就一定要找到并且解决导致高考失利的深层次原因,比如解决考试焦虑、过分重视考试成绩的问题。否则孩子复读时心理压力更大,学习状态更差,第二次高考有可能考得更差。这会形成重大的心理创伤,孩子甚至会得精神心理障碍。

如果选择还是去上大学,那孩子就要接受那所学校、或者所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这一开始确实会令人不开心,孩子去了之后,可能会觉得那所学校哪哪都不好。

但只要有终身学习的心态,塑造高效的学习状态,我们可以考研,到喜欢的大学去读研究生;或者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水平,增加求职时的竞争力,争取进入喜欢的行业。

父母跟孩子一起分析每条路的利弊、相应的解决办法后,要让孩子作出选择,而不是父母替孩子做决定。这样可以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努力奋斗的动力更强,就算遇到了挫折,也不容易把责任归咎于父母。

03、高考后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

除了上述情况之外,还有一些隐患也值得父母留意。

比如填报志愿时,如果孩子不顾专业、院校等因素,执意选择离家非常远的城市,这有可能是亲子关系比较恶劣,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远离父母。

可能有的父母觉得这有啥关系?孩子大了肯定要离开父母的,上学离家远,培养孩子独立能力那更好。

培养孩子独立能力不是不行,但最好在父母的积极引导下逐渐独立,否则孩子在外遇到了重大难题,却不想找父母求助,这就很容易遭遇重大挫折,甚至可能发生极端或悲剧事件。

所以,如果父母觉得自己跟孩子的关系确实比较僵化,那最好趁着暑假积极修复亲子关系。不然等到孩子上大学了,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少了,那时再想要修复亲子关系就更难了。

而关于学校以及专业的选择,父母可以在充分了解信息、尤其是社会的基本发展趋势后,为孩子提供一些建议,但主要选择权还是要交给孩子,不要软硬兼施让孩子去读父母认可的专业。

否则孩子上了大学后,因为不喜欢自己所读的学校、专业,很可能会出现厌学等严重的学习障碍,频频挂科,甚至被学校退学。这时,孩子有可能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父母。

还有,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高考后的暑假是唯一一个没有作业、没有学习压力、且时间最长的暑假。卸下高考重担后,很多考生都想好好放松一下,这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们也可以适当支持。

但要注意,孩子们可以适当放松,但不宜放纵。像频繁喝酒、到网吧通宵、日夜颠倒地打游戏、到夜店蹦迪,甚至滥用药物等,这就是放纵。

如果孩子在暑假里肆无忌惮地放纵惯了,他们很有可能无法及时调整好状态,难以适应大学开学后的生活。

尤其是有的孩子把大学生活想得过于轻松,以为混混日子就能通过考试。殊不知很多学校、专业的学习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而且更加强调个人的综合能力。学生想脱颖而出的话并不容易,哪怕只是想各科考试及格,也要付出不少的努力。

所以,如果孩子无法适应大学节奏,仍沉迷于网络游戏、黑白颠倒的话,这就很容易频频旷课、挂科,严重的还可能被退学。

另外,部分孩子在上了大学后可能非常迷茫,找不到下一个奋斗目标,甚至产生消极的人生观,认为活着毫无意义,患上了北大徐凯文教授说的“空心病”。

所以,总的来说,高考后的暑假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期,既要适当放松,但也要守住底线,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有所准备。

比如,父母跟孩子约法三章,开学前的作息时间可以比上学时宽松一些,但注意不能连续几天黑白颠倒;对于娱乐、玩游戏的时间,可以约定每天的时长,合理放松。

那余下的时间,父母要找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积极的事情让孩子参与,比如全家一起出去旅行,或者让孩子做一些社会服务活动、暑期工;又或者让孩子上一些其感兴趣的、但以前没时间上的兴趣课程;还可以提前跟孩子去了解、游览未来的大学,大学所在的城市,跟师兄姐交流等等。

如果有条件,父母尽量多陪伴孩子,争取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才能在孩子上大学后,父母仍参与孩子的成长,并为孩子的心身健康保驾护航。

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思考积极下一个具体的目标,在大学期间,我们希望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可以做的、有意义的事?

如果谈得再深一点,亲子之间甚至可以考虑探讨人生的意义,以及奋斗的最终目的。不过这个话题确实比较宏大,如果孩子暂时不感兴趣,可以先不谈,而是先走好眼前的路,抱着“积极努力,顺其自然”的坦然心态,在不断探索中,最终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上大学是孩子走向成年人的重要标志,也是孩子开始独立生活的转折点,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这个过程中顺利蜕变成“大人”。

这主要取决于原生家庭的环境,父母是否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孩子在之前的十多年里,是否塑造出了良好的性格和较好的抗压能力。

可以说,高考后的这个暑假,是父母能给予孩子心理滋养、精神养分的最后一个机会。希望父母要好好把握,引导真正走向人格独立、思想独立。

}

现在我国的抑郁症人群越来越多,孩子是最容易得抑郁症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好好观察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一般都不会表达,他自己难受也不会和家长说,这样的话就需要家长多留意了,那么有哪些行为是抑郁症的表现呢?

1、伤害自己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有很多小孩在抑郁症的初期会有伤害自己的行为,比如用刀划自己的手,如果家长及时发现还好,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如果抑郁症很严重的话,孩子还会产生轻生的念头,这样的孩子对生活很失望,没有什么期盼,加上不愿意与别人倾诉,所以会讨厌自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对,甚至什么都不配拥有,这就会让他产生轻生的念头,出现此种心理,极其危险。

2、情绪莫名低落、敏感

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一般都非常敏感,平时也打不起精神,会莫名的感到低落,情绪不好,基本上不会笑,有时会为了照顾别人的感受,强颜欢笑,实际上会使自己更累。

这样的孩子非常敏感,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有的时候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让他们记很久,有时也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发雷霆。

3、记忆力下降,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

抑郁症是一个精神上的疾病,如果你发现自己家的孩子记忆力下降,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甚至今天记不起昨天发生的事情,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么就要小心了。

得抑郁症的孩子一般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有抵触情绪,对自己以前喜欢的事情也提不起精神来,思维也会为之迟钝。

4、身体总感觉疲惫不堪

抑郁症是一种病,所以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得抑郁症的孩子总是睡不够,经常很疲惫,连最简单的走路都会感到疲累,更不用说运动了。更多时间里,只想躺在床上,呆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想动弹。

得抑郁症的孩子也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问题,伴随抑郁症出现诸如失眠、食欲下降、心慌气短,女性产生月经紊乱,痛经等,男性则容易对房事失去欲望等,如果抑郁症严重的话还会引起高血压,进而可能引发一些心脑血管疾病。

}

导读如今的社会我们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很多人因此患上强迫症。强迫症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容易使人产生焦虑暴躁的情绪。我们要如何解决墙皮症状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强迫症以及自我...

  如今的社会我们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很多人因此患上强迫症。强迫症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容易使人产生焦虑暴躁的情绪。我们要如何解决墙皮症状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强迫症以及自我治疗的方法。

  在谈强迫症之前,先谈一下强迫现象:几乎所有的人可能都经历过强迫现象:比如有时会有一首歌老在脑海里响起,或者出门后总在担心屋门是否忘记锁了?煤气是不是没关好?甚至会因此回家检查。儿童、少年也会出现强迫现象,比如儿童在马路上行走时,走4步必须跳1步才能继续向前走等。可以说人人都可能会有强迫现象,如果一般来说这种强迫现象程度轻微,、持续时间短,不引起严重焦虑等情绪障碍的话,就是一种正常的表现。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症状(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强迫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强迫症患病率大约为1%,1982年我国曾经做过一次12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强迫症的患病率为0.3‰。实际上,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实际的患病率。结合临床实践,估计国内的强迫症大约有500-1000万,患病率约为5‰~10‰。80%的强迫症在25岁以前发病,男性比女性多。

  强迫症在临床工作中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从精神疾病的分类中看,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属于轻的精神疾病,但实际上,强迫症的治疗比抑郁症、焦虑症都要困难一些,症状改善可能比较慢,服药剂量一般也偏大。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我曾经见过一位患者洗手要洗3~4小时,手都被洗破了;还有一位患者出门前要反复检查,3个小时都出不去门,为此就整日不出门.可以说强迫症患者非常痛苦,因患强迫症而造成无法工作的患者并不少见,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强迫症的治疗。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大量研究表明,焦虑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均有关系,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等,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容易患强迫症。

  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神经递质失衡,从而出现各种强迫症状。我们的大脑之所以能够实现各种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不同神经递质的传递来实现,神经递质就好比是邮差,不同的邮差传递不同的信息,发挥着各种不同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体内往往会有5-HT(5-羟色胺)、DA(多巴胺)、 Sigma(西格玛)受体以及中枢谷氨酸能神经元功能障碍,而抗强迫药可使失衡的神经递质趋向正常,从而使强迫症状改善。

  强迫症状一般包括:①强迫观念 患者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穷思竭虑等;②强迫行为 患者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复计数以及仪式性动作等等。

  强迫和焦虑就像一对双胞胎一样,强迫症患者往往会有明显的焦虑症状。

  强迫症状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患者明知强迫症状不对但无法控制,因为一旦控制不去做,就会出现紧张,心慌等严重的焦虑表现,为了避免焦虑的发生,患者只好去想、去做。这个特点称之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

  2. 患者能够意识到这种强迫的意识和冲动来自于自我,而不是来自于外界,是自己的想法。

  新得病的强迫症患者一般都会有明显的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如果患者患病时间较长,那么他可能已经适应了这种强迫症状,因此自我的强迫和反强迫变得不那么强烈。这是诊断强迫症的关健点。因为从临床上看的话,有一些不典型的强迫症患者,发病一段时间后出现了精神病性的症状,诊断可能会因此被误改为精神分裂症。因此,及时识别强迫症状的特点,并加以合理的药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帮助。

  还有一种广义的强迫障碍介绍给大家了解一下,叫做强迫谱系障碍,这一类的疾病具有类似的特点:表现为反复出现的观念和/或行为,症状反复出现而且难以控制。包括:强迫型人格障碍,躯体变形障碍,疑病症,人格解体,进食障碍,冲动控制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拔毛癖),成瘾行为(病理性赌博、强迫性性行为强迫性购物、网络成瘾)。

  一:呼吸法呼吸法是一种快速的放强迫症松法,且可应用于让你感到焦虑和愤怒的几乎所有情境。其方法是通过鼻子吸气,让你的胃部鼓起来,这意味着你会用全肺呼吸。尽量使上胸部活动最少,保持缓慢的呼吸。屏住呼吸2~3秒钟后,缓慢,均匀地将气从鼻子完全呼出,呼气时,让你的双肩和下颚下垂,使你的双手和双臂感到放松。

  二:渐进性肌肉放松渐进性肌肉放松要求对全身肌肉进行放松。进性肌肉放松的程序是:足部:把脚趾向后伸,收紧足部的肌肉,然后放松;腿部:伸直你的双腿,跷起脚趾指向你的脸,然后放松,弯起你的腿;腹部:向里向上收紧腹部肌肉,然后放松;肩与脖子:尽可能耸起你的双肩,头部向后压,放松;手臂部:伸出双臂,双手,放松,弯起手臂。重复;脸部:紧张前客和脸颊。皱起前额,皱起眉头,咬紧东关,放松;全身:紧张全身肌肉。

  保持全身紧张几分钟。然后放松。重复做完后,若仍感到紧张,可以重复一次。如果是仅一部分身体还感到紧张,可重复此部分的练习。当你完成这一练习,且感到放松时,应休息一小会儿时间,放松你的心理。可想象一些让你最感舒适,宁静的情景。此时要注意呼吸,节奏缓慢,从鼻子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出来。持续1到2分钟后,睁开双眼。起身时,动作要缓慢,轻柔。

  结语: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的人患上强迫症的几率是常人的数倍,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缺点及时的改正,保持一颗正常的心态面对事和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是控制不住咬舌头是啥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