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社会里,家国同构还存在吗?

2022届高考作文专题写作指导
“家国情怀”就是人对国、对家的一种思想心境。
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家国同构:没有国哪有家
2.共同体意识:个体与家、国“同呼吸共命运”
3.仁爱之情: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
家国实为一体,爱家方能爱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爱家方能爱国,爱国必先爱家。爱家可以是具象化的表达,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恭敬谦让,和睦相敬,共度困厄之境,共享美好时光……从一个人对家人、家庭、家乡的态度中能看出一个人的素养,看出一个人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的态度。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千万人守好千万家,就为国家安定奠定了基础,这也是爱国。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家国情怀
中华儿女从来就有胸怀天下的壮志,从“亚圣”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思想,到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圣贤先哲们心忧天下的情怀催生了无数捍卫家国的英雄壮举。可以说,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就是一部卫国爱国史,积淀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因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进一步提升家国情怀有着深远的意义。
理性爱国,做文明理智的爱国者;
理性爱国,树立大国公民风范;
爱国,就请做个守规则的人;狭隘的爱国行为有损国家形象
材料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天下”的情怀深入每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材料二:曾国藩梳理治家方略,形成“尚廉、尚谦、尚劳”的家规,受优秀家风的影响,曾氏后裔人才辈岀。
材料三: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读完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感触?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是一道多材料作文题,题目给出了三则材料。对于多材料作文,我们要在审题立意多下点功夫。我们需要仔细分析三则材料的主旨以及材料间的逻辑关系。材料一讲述了传统文化中“家”与“国”的关系,《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将“齐家”和“治国”联系起来,把“齐家”当成“治国”的前提条件,“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材料二列举了一个家风建设的成功例子,介绍了曾国藩的治家经验和成就。曾国藩本身就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为国家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他所培育出的人才也为国家作出一定的贡献。材料三摘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论述了家庭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家庭非常重要,所以习总书记呼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的来说,材料三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加强家庭建设。
仔细审读三则材料,我们可以发现,三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说明“家国一体”的主旨,材料一从传统文化方面探讨“齐家”和“治国”的关系,材料二举出一个具体的事例,材料三引用了国家领导人的讲话。这也说明了,家国情怀不仅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而且它在新时代依然适用。这三则材料在逻辑上是并列关系,它们的共同主旨就是探讨“家”与“国”的关系。理清并列关系的多材料作文的共同主旨,我们的立意构思就可以紧紧围绕这个主旨进行了。
经过细致的分析,提供以下两个立意:
这一立意可以从“为什么”层面入手,探讨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正如《大学》所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中国是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好的家风汇聚成雄浑的国势,为中国的复兴助力,为世界的发展添彩。要论证这一立意,我们可以选择家族传承的相关素材,比如说故宫“大内总管”梁金生一家五代人都守护着故宫的文物。
这一立意可以论证“家”与“国”之间的关系。家庭是组成国家的基本结构。无数个小家,才组成了大国。家庭就像一个个细胞,国家就像这些细胞组成的有机体,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大国的命运直接影响小家的存亡,小家的进步发展也会推动大国的繁荣昌盛。关于这一立意,可以类比“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逻辑思路进行论证,“家”相当于毛,“国”相当于“皮”。国之不存,何以家为?所以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1.“中国诺贝尔”王泽山:一生以身许国
执着科研60余年,他不搞科研就会“犯瘾”;立志复兴中国火炸药,他80多岁仍奋战在科研一线,一年有一半时间在出差;外出度假,他会和老伴“约法两章”——“你正常出去玩,我正常在房间工作”……他就是于2018年1月8日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
比炸药发明者诺贝尔晚出生约一个世纪的王泽山,因火炸药研究方面的贡献被称为“中国诺贝尔”。王泽山之所以选择了冷门的火炸药专业,并且一干就是一辈子,跟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1935年,王泽山出生在东北,他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是中国。”“不做亡国奴,就必须有强大国防。”父亲的话让王泽山从小就暗下决心报效祖国。1954年夏天,王泽山以第一志愿报考了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因校址在哈尔滨被简称为“哈军工”),并成为班上唯一一名自愿学习火炸药的学生。64年时光飞逝,从翩翩少年到耄耋老人,王泽山强军报国的初心始终没变。
从少年时期“不做亡国奴”的志向出发,王泽山6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火炸药研究,他始终坚守初心,为了国人共同的“强国梦”砥砺前行。王泽山从不言苦,在多苦的条件下都乐此不疲地工作,他不仅是我国学术领域的高峰,更是标杆,是所有国人的榜样。
2.陈洪铎: 戎马一生家国情怀
1982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完成学业的陈洪铎,迫不及待地踏上归国的旅途。回国前,他用自己节余下来的大约2500美元,购买了当时在国内很难买到的设备、试剂和图书,整整装了6个大箱子。当他听说有一艘国内货轮停在费城时,他急忙赶去同船长商量,求他们捎带回祖国。当年6月,陈洪铎带着一本又一本厚厚的资料和实验记录,带着他这3年里争分夺秒学得的知识和成果,终于踏上了归国之路。
回国之前,宾夕法尼亚大学及埃维实验室曾用优厚的待遇再三挽留陈洪铎,试图说服他能在美国长期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导师塞尔维斯教授还特意把陈洪铎请到自己的客厅,做最后一次挽留。面对导师的诚意,陈洪铎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是为了振兴中国的医学事业出国学习的。我的事业在自己的祖国,我们的设备暂时是比较落后的,但正因为落后,才需要我们去改变”。
归国途中,陈洪铎接到了当时正要召开的世界皮肤科大会的邀请,请他到日本东京宣读论文。会上,大会主席介绍说:“下一个发言的是美国的陈洪铎教授。”陈洪铎大步走上讲台,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他掷地有声地说:“我是中国人,我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我是在回归祖国的途中,来参加这个大会的”。宣读完论文后,会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陈洪铎拒绝优厚的待遇,谢绝恩师的挽留,毅然回归,这是一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
3.黄素梅:让西方人直面南京大屠杀
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在距中国万里之遥的加拿大安大略省,自由党议员黄素梅奔走呼号,推动安大略省议会通过了把每年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动议。黄素梅也因此成了“2017全球华侨华人新闻人物”。
黄素梅生于香港,8岁时随家人移民加拿大,家庭里有一位近亲是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在担任多伦多教育局委员期间,黄素梅发现,安大略省大多数人只知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对二战时日本在亚洲犯下的滔天罪行鲜有了解。黄素梅认为,官方和民间教育在这方面是有缺失的。她说:“不了解历史真相,和平就无从谈起。”从2014年开始,黄素梅着手收集整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料,还走访了多伦多二战史实维护会、省议会图书馆相关研究团队,听了专家讲述南京大屠杀事件。2016年,黄素梅向安大略省议会提出了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议案,并表示希望将其写入安大略省的法律。日本右翼势力害怕议案通过,采用各种手段,百般阻挠。黄素梅毫不惧怕,顶着压力,几经周折,终于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公祭日到来之前成功设立纪念日。
一得有志者事竟成,黄素梅奔走呼号,让西方人直面南京大屠杀的真相。3年动议路,不畏艰难,她让世界记住,这并不只是中国人的伤痛。中华好儿女,在铭记历史中走向未来。
4.黄旭华:将一生与祖国命运绑在一起
2017年12月26日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47周年纪念日。如今,第一艘核潜艇已经退役,但年逾九旬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仍在“服役”。
核潜艇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话语权。1958年,为了打破当时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核威胁,贫弱的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核潜艇,黄旭华加入到研制队伍当中。当时,这支队伍里没有人见过核潜艇长什么样,也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黄旭华和同事们就一边设计、一边施工,加班加点地干;没有计算机,他们就用算盘和计算尺计算核心数据;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他们就用磅秤来称。困难并没有让研制团队对设计水平有任何妥协。在外形上,黄旭华坚持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水滴形”,这意味着中国一步跨越了西方国家3步才能走完的道路。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思维解决了关键问题。
1988年,第一代核潜艇顺利完成各项试验,我国首次成功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为世界上第5个具备二次核反击能力的国家。这一年,黄旭华参加核潜艇研制整整30年。因为这项任务是国家机密,所以这30年他背井离乡、隐姓埋名。黄旭华说:“这辈子没有虚度,我的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
一得祖国在黄旭华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国家利益是他隐姓埋名、全力以赴的支点,是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国家利益是他理性对待亲情的依凭,是他正确对待人生的坐标。
5.国旗哨兵张自轩:有国有家更有情
2017年11月,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的“百步筑梦”挑战视频,让众多网友泪奔。擎旗手张自轩和他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家庭对祖国的热爱和青年人为国家荣誉而无悔付出的精神。
2010年,张自轩参军入伍,随后入选国旗护卫队,成为一名擎旗手。从此,他每天肩扛35斤重的国旗和旗杆,风雨无阻地迎接每一个日出。由于职业特殊,他进行了更加艰苦的强化训练:贴墙根站立,负重奔跑,踢坏了一双双皮鞋,身体脱水也咬牙坚持……由于工作需要,他入伍7年没有陪父母过过一次年。在一次国旗哨执勤中,来北京看望他的父亲向他招手,他强忍内心的激动和欣喜,没有理睬父亲,他知道国旗哨位上的自己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的每个动作都代表国家形象。下哨后回到营区,张自轩终于见到了父母,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水。
这一次北京之行,让张父感到自己和儿子的心真正靠在了一起。回到家,他便买来一面国旗,每天将国旗在自家屋顶高高升起。张父说,看着国旗飘扬在朝阳里,他和妻子就像看到了肩扛“祖国第一旗”、正步走在“祖国心脏”上的儿子。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把祖国的荣誉扛在肩上,把个人拼搏和国家形象紧密相连,把对国家的热爱变成日复一日的坚守,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6.需辩证看待的素材:在飞机场唱国歌“维权”——祖国是后盾不是“背锅侠”
1月24日,日本东京成田机场,捷星航空由日本东京飞往上海的GK35次航班因为目的地降雪而取消,本欲乘坐该航班返国的175名中国旅客滞留登机口。这些旅客购买的是廉价航空机票,他们对廉价航空公司大多在免责协议中声明不管食宿的事实并不十分清楚,再加上语言不通,沟通不畅,一名旅客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日本警察到场处理并带走该旅客。中国旅客比较慌乱,为了齐心,一些中国旅客唱起了国歌。
常见的航班延误事件,就这样一次次陷入诡异的循环:中国乘客在国外机场行为过激——大使馆紧急处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乘客的过激行为并非言语或肢体暴力,而是动不动就祭出国歌、国旗,拿“爱国”说事。用集体唱国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显然不合适,反而容易挑起民族感情对立,甚至激化矛盾。
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其奏唱、播放和使用的场合都有严格的限定。虽然此次滞留的中国旅客唱国歌是“为了齐心”,但当他们把这“标志”安插在冲突的现场,似乎是要把国家力量“绑”到现场为自己助威,这不是一个成熟大国公民的心态。
7.《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游子逆行归乡抗洪,防汛一线诠释家国情怀
“江洲儿郎,汛情紧急,家乡盼你回家支援。”江西九江江洲镇这封特殊的“家书”火了。《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发出后,在江洲镇乡亲父老的朋友圈中被广泛传播,因该镇常住人口仅7000余人,且多为留守老人和妇女,实际全部可用劳动力不足1000人,急需人手加入到抵御洪水的队伍中来。仅仅在家书发出后两天内,到7月12日已有两千余名在外游子回到江洲镇,与当地干部和武警战士一起奋战在抢险一线。危难时刻,归乡的游子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向洪水“宣战”,感动了亿万国人,正是因为我们国家有千千万万这样可爱的“游子”,才坚定了我们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拥有了战胜洪魔的信心。
作为普通群众,我们或许只能从手机电视上了解到抢险一线的最新动态,没有机会收到“家书”进入一线,参与到抗洪抢险的队伍中,但是我们需要在心中铭记这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英雄们,是他们在危难中保护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他们的支持和敬意,便是我们能够对前线工作的最大贡献。近日,小女孩给抢险战士送水并敬礼、奶茶店为一线战士送上奶茶和爆米花的视频感动网友,看着战士们奋力抢险、风餐露宿的作战环境,也许一句辛苦了,战士们就很满足。天灾面前,防汛一线是职责使然,但普通人也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进来,譬如可以联系抗洪前线捐些饮用水、花露水、风油精等防暑物资,为最可爱的逆行者加油,让防汛一线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关怀。
自然灾害无情但人有情,保护家园是每一个人的责任,需要大家勠力同心。危难时刻,游子们选择“逆行”,是用行动守护生养自己的一方土地,更是用青年人的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实践证明,困难从来都没能压垮我们,反而让我们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防汛“战场”就是“考场”、抢险“现场”就是“赛场”,只要大家一条心,就一定能汇聚起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强大合力,奋力夺取防汛抗洪全面胜利。
8.陈天华:万里寄血书,舍身赴死为救国
陈天华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他为了革命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3年,陈天华留学日本。当时沙俄军队侵占东北三省,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又谋划同沙俄政府私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消息传来,陈天华悲愤欲绝,不禁张开双臂,大声呼喊:“拯救祖国!四万万同胞,起来拯救祖国呀!”他咬破手指,用血指写道:“救国!”他不停地写,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号召国人起来斗争……他一连写了几十封血书,因流血过多而晕倒,晕倒时还喊着:“救国!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劝他休息,他不肯,挣扎着把血书一封一封装入信封,从日本寄到湖南各学校。那一封封血书像火炬,点燃了国人的爱国热情;那一个个带血的字像号角,召唤国人奔赴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前线!1905年,为了唤醒国人,陈天华挥笔写下《绝命书》,蹈海自杀,献出自己年仅30岁的生命。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为当时许多麻木的国人敲响了警钟。
1.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2.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3.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岑参)
4. 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诗人陈江晖)
5.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6.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7.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南宋诗人郑思肖)
8.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宋教仁)
9.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黄大年)
10.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每一粒灰也还是爱国的。(季羡林)
11.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苏步青)
12.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余光中)
13.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
1.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人民共和国70年基业上,镌刻着无数为家为国奋斗不已的名字。从“两弹一星”、国产航母等国之重器跃然于世,到杂交水稻、青蒿素等重大突破造福世人,再到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正因为有许许多多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的侠之大者,中国脊梁得以挺立,中国精神得以弘扬,中国富强得以厚积薄发。——李斌《矗立家国情怀的精神灯塔》
2.个人的梦想,从来都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凡征程,正因综合国力一步步增强,每个人实现梦想的路径和平台才得以前所未有地拓展。70年砥砺奋进,70年披荆斩棘,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们不畏险阻、顽强拼搏,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也在历练中增长了才干、成就了自我。个人的奋斗,最终融汇成国家的集体叙事;在国家向前的历史进程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的那一分光和热。在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是“名角儿”。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都可以成为时代的主角。——李洪兴《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主角》
3.这是一个崇尚青春理想、鼓励青春奋斗的时代。新时代大国青年要以全球视野认识和思考国家和世界问题,做一个从容自信、眼光长远、格局广阔、情系苍生、心怀天下的人,做一个将个人学业、事业与国家、民族、人类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立身于德、立德于诚、立言于真、立功于实,勇立时代潮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黄进《新时代大国青年的家国情怀》
4.广大青年施展才华、追逐梦想,有无比宽广的天地。热血奋斗的重要前提是拥有真学问、怀揣真本领。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成长的良师。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广大青年要立足本职岗位,瞄准目标、静心沉潜,自强不息、久久为功,不断实现事业新发展,努力奋斗、梦想成真。——黄进《新时代大国青年的家国情怀》
5.赤心爱国,至诚报国。科学家于敏,默默无闻28年,舍小家为大家,为国防安全构筑起坚强的核武护盾。在开山岛守卫32年的王继才,坚持每天升国旗,把守岛职责履行到生命最后一刻。“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忠贞,无不装点着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每个人是护盾,祖国就是钢铁长城;每个人是浪花,祖国就是奔腾江河。——陈峰《拿出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6.家是国的微缩,国是家的放大,我们每个人,正是“小家”和“大家”的连接点。接力国家强盛的火炬,也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浇灌祖国成长的森林,也为家庭积攒一片阴凉。建设心仪的家园,其实就是爱国;守护国家的温暖,其实就是爱家。希望祖国有怎样的未来,我们不妨就作出怎样的努力,选择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更强,选择用行动垫起祖国伟岸的高度。在生命牵连、命运交织中,每个人在祖国羽翼的呵护下生长,而人人擎起一片碧空,一往无前接续奋斗,反过来也能凝聚起“九万里风鹏正举”的筑梦力量。——陈峰《拿出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家国,华夏千年不断的血脉
家生则国立,国盛则家兴。泱泱中华千古八荒,不断的是宗族的血脉,是家国的情怀。
五千年宗法史,无数家族或为中华龙拭鳞砺爪,或以巧手定格古中国的风姿,在往世不复的涛声中化作了江底的沉香,遗祚后世。“样式雷”家族为清王朝培养了八代建筑师,故宫、天坛、颐和园等民族徽章从此拔地而起;荣氏家族以实业救国,成为民国民族资本家中一枚殿堂级的恒星。走进潮州宗庙,金漆木雕大神龛见证了马来西亚华人落叶归根的乡情;踏入宁波民居,千工床万工轿在十里红妆中诉说宁绍平原的血色亲情。家是最小国,家族的汗血笑泪最终都汇入了滚滚母亲河,在九州大地上流传至今,变成了今人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千万里神州地,国的繁荣将人民推向富足,国的强盛使家庭美满团圆。六十年代两弹在塔克拉玛干掀起蘑菇云,我们从此告别核威胁;七十年代杂交水稻在袁隆平手中茁壮成长,华夏大地就此再无饥馑。四十载惊涛骇浪,我们从一穷二白走向全面小康;七十年勠力同心,我们从孤立无助走向国际强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国的兴衰操纵着家的命运,国的复兴带领数万万家庭走向幸福安康。
在家国一体的中华文化圈中,国与家的边际早已模糊。齐家便是在助国,为国献身亦是在卫家。达者立于庙堂,直接影响国家发展轨迹;平凡如你我,亦可通过家庭成为国的引擎。共和国本就是建在人民之上,每一个人每一户家都奋发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便是向国之海中汇入涓滴。国的根本在于民,爱国,即是爱民,爱众生,是爱家、爱己。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明正的家风既是家族立足的根基,也是国家法治社会的保障。传芳百代的名门望族,有哪一族是疏于家教、甘居下流的?望族如是,平凡家庭亦然。行走于今之尘世,贵族豪门均已终焉,无以眼见耳闻人之出生贵贱,唯有不灭的家族气质才是使人卓尔不凡的家徽。唯有家治,方有国兴,若有一日中华民族傲立于全球,则必是优良家风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共有之时。
家国,是中华千年的血脉。站在时代的新浪尖,我们都是她的传承人。
点评:本文逻辑分明,思路清晰,语言优美,句式富有变化。开篇便开门见山,点明主旨——“家生则国立,国盛则家兴”。第二段通过“样式雷”家族、荣氏家族、潮州宗庙、宁波民居的例子表明了家族的贡献成就了国家这一观点。第三段阐述了国家的复兴发展促进了家庭的幸福安康这一观点。第四段表明了“家”与“国”互相促进互相成就的密切关系。第五段阐述了家风的重要性。私以为如果将第四段和第五段的顺序调换,文章逻辑会更加流畅,内容结构会更加合理。这篇文章不乏亮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章拟题不够恰当,如能更明确点出“家”与“国”的关系会更好。此外,文章还需注意布局安排,前半部分论据叙述过长,建议做删减,多阐发,而文章后部分则陷入观点陈述,缺少相应的论据予以支撑,要注意兼顾“论点+论据+议论”。
【样式雷】在十七世纪末年,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他起一共八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在故宫的高墙之内,保存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样式雷”图档,诉说着一个八代家族与清代皇家建筑设计的传奇故事,一些简单材料所制成的烫样,其原理竟与现代建筑的三维空间设计如出一辙。这些古老的设计至今给予着后辈建筑师指引和力量。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点评:标题一分为二,表达精确】
  回家的路,纵然千山万水亦是坦途。抚平坎坷的,是亲情团圆的情浓意切,更有敬业者的奉献奋斗、好心人的一臂之力。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从“回家”故事中刻画出小镇百姓“肩头担道义”的家国大义,让观众感受到平凡人身上蕴藏的向善力量。【点评:从最近热播的电视系列剧说起,贴近社会和生活,引出“家国大义”的话题。】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与家国紧密相连。正如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的,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爱家的那份心灵原色,一直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价值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忧国忧民,展现的都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正是这种家国休戚与共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华文脉薪火相传。【点评:重要性分析。援引和历史先贤名言,阐述家国对每个人成长和生活的重要】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倚靠,家与国从来都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支撑。爱国先爱家。古代选拔官员,注重的是“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正所谓,“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在家尽孝、家道和顺,当一个人“私德”无瑕疵,才经得起考验和诱惑,担得起大任和重托。【点评:从“古代”的角度,简析家国之间的彼此支撑、相互联系。】
  爱家更爱国,没有国,家又如何圆满?“不能走,这是国家的土地,我们不能走。”青藏高原上,卓嘎、央宗姐妹俩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几十年如一日续写着从父辈开始的“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守边故事。“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守卫开山岛32年,“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充分诠释出许党报国的心中大爱。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走向爱国爱民、匡扶天下,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小家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让国家更加昌盛。【点评:从“当代”的角度,列举践行家国大义的典型,详尽分析】
  家庭建设满怀“国富民强”之心,国家建设托举“家国天下”之志,家国情怀所通达的,正是万家灯火、国泰民安。春节期间,一对父子街头相遇却装作互不相识,因为父亲在着装巡逻,儿子在便衣反扒。“小家”虽然忙碌,却护航着“大家”的团圆。浓烈的家庭亲情贯穿于炽热的国之大爱,激发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勤于实干、善于作为的不竭动力,这样的家风令人感佩。今日之中国,脱贫攻坚号角嘹亮,全面小康越来越近,改革开放气势如虹,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进,圆梦的舞台无比广阔,呼唤每个人、每个家庭奋发进取、勇做新时代的追梦人。【点评:联系现实,继续分析。】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在家国一体、命运与共中找到梦想安放的空间,激荡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必将一往无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点评:回扣标题,饱含深情,期待殷殷】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言犹在耳,斯人却已驾鹤西去。然而其为民谋食,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仁爱精神却永留世间,因为这是人类社会里最广大最深厚的精神,也体现了袁隆平“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正如2004年《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中所说“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诚哉斯言,一介农夫,专注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为稻粱谋,为民生思,袁老无愧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复兴中学团委拟召开一次追思会。会上将会组织师生收看介绍袁隆平院士生平事迹的视频,现请你为主办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演讲稿。要求切合题意,语言饱含情感。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奖项。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1、不仅是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而且始终是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头雁〃,创建了一门系统的新兴学科一一杂交水稻学。
2、杂交水稻研究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3、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最大的追求,为推动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促进我国对外交往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大批杂交水稻研究和推广人才。
4、据统计,到2006年止,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56亿多亩,增加稻谷5200多亿公斤。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约24亿亩左右,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养活7000多万人口。这是对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提出的“未来谁来养活中国”的有力回应。
一、艰苦奋斗、朴素、节俭、美德、生活方式等
【素材—袁隆平的衬衫】
当有记者问袁隆平:您的身价有1008亿,您如何看待财富和名利?袁隆平说:不错,我身价值1008亿,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钱吗?没有,我现在就是靠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对金钱我不会挥霍浪费,但该花的还是要花。至于我获奖得的奖金都放到基金会里边了。我今天穿的衣服就50块钱,但我喜欢的还是昨天穿的那件15块的衬衫,穿着很精神呢。我的表260元,鞋子100多块。要说一点名利思想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薄名利,对物质别要求太高。
二、奋斗、毅力、梦想与现实等
【素材—袁隆平“敢为世界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军的中国超级杂交稻成功通过亩产900公斤世界纪录大考。2011年9月1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率领的中国农业部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对位于湖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的1079亩“Y两优2号”超级稻试验田进行了现场抽签验收。程式华次日公布的验收结果称,这片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926.6公斤,标志看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大获成功。
三、奉献、执着、坚持、敬业、专注、梦想与行动、劳动收获等
【素材—袁隆平的一生】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全球覆盖杂交水稻梦”。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在研究的初期阶段,为了获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1964年到1965年连续两年的酷暑季节顶着烈日大海捞针般地寻觅在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里,在前后共检查了4个常规水稻品种的14000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身体的劳累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晚上还要进行实验和研究。正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努力,忘我的工作让他由安江农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戴上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桂冠。
四、不惧艰难、艰苦奋斗、成功等
【素材—袁隆平的二十年】
同所有成就非凡者一样,袁隆平的成功也来之不易。
袁隆平是新中国第一批大学生,1953年毕业时,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他,被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学校地处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在这里,他一呆就是十八年。从城市到农村倒还好适应,反正搞得是农业技术研究,一心钻在地里做科研就好。难以适应的是之后到来的政治运动,大形势逼迫之下,想安心搞科研也成了奢望。他的秧苗不止一次被人为损坏,最严重的一次,试验田全部被毁,他从一口井里打捞起五根秧苗,这才保住了珍贵的样本。为了远离派系斗争,他辗转到云南、海南等地继续育种研究,连着七年春节没有回家。在此期间,他先后做了三千多次杂交水稻试验,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1970年,实验才取得了突破,1973年杂交水稻试种成功,1975年全国大面积推广。1981年,国家科委授予袁隆平特等发明奖。在领奖台上,他迎来了人生第一次经久不息的掌声。此时,距离他开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个年头。二十多年的风吹日晒,三千余次反复试验,袁隆平的经历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五、坚持学习、学习观等
【素材—袁隆平的英语】
他用英语发表演讲和接受外媒采访的视频,刷新了许多人对他的认知。其实,袁隆平经常出国做学术交流,英语早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他总是说“I speak broken English”(我的英语不好)。但事实上,他的英语语法标准、词汇量丰富,比大部分大学生的水平都要高。袁老的英语是有幼功的,他的母亲毕业于教会学校,通晓英文,是他的英语启蒙老师。后来他自己也上过教会学校,在几乎全英文的学习环境中,他达到了看英文电影能听懂百分之八九十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袁隆平有个座右铭:“学到老”。他会在忙碌的间隙挤出时间学英语,看外文书、听收音机、背单词……就这样日积月累,他掌握的词汇量已相当大,发音标准而地道,和外国朋友交流基本没有障碍。
1、只要是大方向是对的,不是死胡同,你只要坚持下去,他会达到光明的彼岸的。
2、性格决定命运,有一点点关系,不是全部。性格很重要,但是不见得决定命运,命运是由各方面来决定的,还有外界条件,还有时代不同了等等。
【适用主题】性格,命运
3、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我们每个人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
4、快乐的秘诀,就是要有追求,有希望,身体好。你追求的东西,如果再怎么努力都没有希实现,不会快乐。一天到晚想着名利得失,也不会快乐。
【适用主题】追求,名利,快乐
5、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
千里稻香(标题凝练、优美。)
①让中国人端上饭碗、端牢饭碗,解决亿万人民的口粮问题,使中华民族得以繁盛兴旺,奋斗一生的袁隆平,值得中国人民永远怀念。
②5月22日,91岁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与世长辞。此时,正是小满时节,在北方,早稻结穗,籽粒渐盈,在南方,夏收夏种,一派繁忙。华夏大地,飘香的稻穗凝结着袁隆平的汗水与心血,广袤的稻田为袁隆平矗立起光辉的丰碑。(开篇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逝世引出相关话题。)
③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袁隆平对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功绩永载史册,他身上所具有的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以及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概述袁隆平崇高的地位和影响: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
④袁隆平有志气,学生时代就立下学农的志向。手植一穗稻,自此无饥馑。他童年曾受过民族屈辱和苦难,困难时期亲眼见过群众饱受饥饿折磨,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我要为让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袁隆平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扎根在稻田间,毕生致力于这个千百年来中国人心中最朴素的愿望。如今,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已成为现实,中国人牢牢端稳中国碗,中国碗里装满中国粮。(袁隆平拥有崇高地位和影响的原因一:有志气。)
⑤袁隆平有骨气,不仅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也为中国人赢得荣誉和尊严。美国、日本等国,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投入大笔资金、设备,研究杂交水稻的培育,多年未见成果。袁隆平坚信“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经过长期努力,袁隆平终于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让粮食亩产量开始发生质的飞跃。面对美国经济学家“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他带领科研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无怨无悔、顽强拼搏,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目标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又一次次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军。(袁隆平拥有崇高地位和影响的原因二:有骨气。)
⑥袁隆平有底气,他尊重自然,相信科学,敢于创新、坚持实践,大胆地想,勇敢地试,把论文写在稻田里。除了已经实现的高产、更高产的杂交稻“禾下乘凉梦”,袁隆平的第二个梦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让杂交稻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现在,杂交水稻已经推广种植和引进试种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从家国情怀到天下大同,袁隆平曾说,全世界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有一半稻田是杂交稻,每公顷增产两吨算,可以增产一亿六千万吨粮食,可以多养四到五亿人。(袁隆平拥有崇高地位和影响的原因三:有底气。)
⑦袁隆平一辈子赤子之心不改,始终是一位“稻田守望者”。他淡泊名利,朴实无华,获得了各种证书和奖章,但却没有被荣誉堆得高高在上,而始终坚持在一线做科研。他从没有想过要过奢华的生活,对物质享受看得很淡,生活简简单单。他说自己还是“90后”,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勉励青年追求真理,提醒年轻人谨记“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养成爱惜粮食、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袁隆平拥有崇高地位和影响的原因四:有赤子之心。)
⑧热情生活,热爱实践;勇于创新,甘耐寂寞;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挑战自我,永不满足;团结协作,乐观豁达……袁隆平为人们带来了粮食的丰足,也带来了精神的力量,他那直率的言语、和蔼的笑容,让人们总是觉得他“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人生最后的时间里,袁隆平依然还在一线关注科研创新,入院后仍在时时刻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带着梦的“种子”,袁隆平化作“夜空里最亮的星”,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袁隆平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影响:为人们带来了粮食的丰足,也带来了精神的力量。)
⑨千里稻香,不朽丰碑。今日神州,风吹稻菽千重浪,正是对追梦人的最好告慰。长沙街头,许多市民在雨中自发为袁隆平送最后一程,大江南北,无数群众以各种方式追悼缅怀,道一声“袁老一路走好”。
⑩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会永远把他记在心中。(照应题目,深情讴歌。)
时代呼唤青年,使命成就担当
材料以“青年”为话题,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青年的重要论述,表达对青年一代的关爱。“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让我们看到青年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看到国家对青年一代的重视。那么,作为青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在时代发展中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肩负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重任”“坚定理想信念、不负历史使命、坚持不懈奋斗”给了我们准确的回答。写作的关键词是“青年”“使命”“责任”“担当”“奋斗”。材料要求站在新世纪青年的角度思考人生和未来,我们如何做人、如何成长、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在时代进程中发挥作用是写作的重点。考生可以从苦难锻造青年性格,从时代的巨变、家国的责任,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从砥砺前行、赓续奋斗传统等多个角度来写,要结合时代发展、实现中国梦来写。
1.让青春在砥砺奋斗中拔节生长;
2.肩负使命,赓续奋斗传统;
3.不负青春,砥砺前行;
4.新青年要勇于担当。
(1)让奋斗成为最亮底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回首百年奋斗历程,历史的启示催人奋进: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唯有保持拼搏奋斗的精气神,赓续永久奋斗的好传统,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才能把握机遇、奋发有为,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2)让本领成为飞翔的翅膀。千锤百炼才能造就英才,珍惜韶华方能不负青春。回望历史,在五四运动的历史风云中,涌现出一大批为国为民的栋梁之材,他们以赤子之心筑起的奋斗丰碑至今仍激励着后人。进入新时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既为青年施展才华、竞展风采提供了广阔舞台,也对青年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大青年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更加需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
(3)陈独秀在1915年为《新青年》所写的发刊词中对青年作出赞美之词:“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当代青年应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4)“2003年,我还太小,17年后刚刚好。”在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不少90后选择“逆行”,奔赴抗击疫情一线。“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95后的年轻护士李慧,在疫情严重的时间节点上,主动请缨,要求到任务重、风险高的呼吸二病区参与一线工作。为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90后女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剃光了及腰长发,她说:“头发没了可以再长,现在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今年24岁的佘沙是2008年汶川地震幸存者,也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一名护士,在医院征集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时,她主动请战,“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一句话,感动了无数人。
(5)以青春之我“出征”,书写家国情怀。当中央吹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行动起来共同抗疫的号角,无数青年一呼百应,褪去稚嫩,战“疫”攻坚。根据中央指导组的数据,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当中,90后、00后人数达到12000人左右,差不多接近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他们逆向而行,冲向疫区病房,与死神搏击;他们勇毅笃行,穿梭在乡间街头巡查宣传,坚守在社区卡口摸排劝阻。他们青春洋溢、风华正茂,用奉献与责任绘就家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关键的时刻,越要挺身而出,这是当代青年该有的模样。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也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只有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追梦,青春才能无悔。在抗疫这场大考中,青年一代奉献与担当,看到了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时代呼唤青年 使命成就担当
百年前,一群青涩的学生踏在城市的街道上,为反帝反封摇旗呐喊,声震云霄;百年后,一群朴素的学生以纪念百年的方式,为传递五四精神立下誓言与担当。
时代呼唤青年,呼唤青年以己的力量,传递使命勇于担当。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主席对青年的希望传承至今,仍在回响。在战火纷纭的年代,无数青年怀着对国家尽忠的一腔热忱,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校长梅贻琦为人才与学术的保留与保护,将大学内迁;学者梁思成力阻美军,破坏敌军城市建筑;作曲家冼星海作《黄河大合唱》激励亿万同胞站起反抗……再看今朝,维和军人申亮亮壮烈牺牲,无愧国家的寄托与自己的愿望;女飞行员余旭将生命书写在蓝天之上,展现了女军人的风采与担当;机长刘传建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凭借熟练的技艺保障了飞机乘客的安全。当今时代呼唤青年一展风采,希望青年也如毛主席设想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般书写华章。
“青年者,国之干,民之魂也。”青年需要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如鲁迅先生所叙述的刘和珍一般,无所谓性别与年龄,甚至无畏生死考验,为时代发出怒吼。“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强调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换发展,工业化将我们切割成一个个原子,高速旋转在时代大潮之下,而人性温情与互联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却让吾国斯民遥相守望。君不见嫦娥四号月背登陆凝聚了多少青年的欢笑与泪水;君不见最美地月合影背后是青年勇担责任的坚实脊梁。我们需要担当,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但不可否认,当下依然有少数人不看好当下青年,戏称他们“佛系”,批评他们“可以都行没关系”的生活态度。在我看来,他们拥有热血与激情,就连养只青蛙也是在天天脑补旅行大戏。他们与时光与时代一同燃烧,即便最后化为尘土,也可笑称让昙花开出了一种结果。
“慷慨有神州陆沉之志,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时代需要青年,青年的参与为时代注入了新生血液,推动时代车轮滚滚向前;青年需要勇于担当,创造美好未来,因为未来可期,因为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青年,无所畏;有梦,方可追。这个伟大的时代呼唤青年的担当,而青年也定会肩负重任,担当使命,不辜负这个崭新而伟大的时代。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圆明园马首铜像结束百年流离,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纷至沓来,我国大量历史遗迹被破坏,大量珍贵文物也遭受劫掠。价值连城的文物——圆明园12生肖兽首,也被劫掠,从此流落海外。近年来,在国家、民众和爱国港澳同胞的共同努力下,部分兽首相继回国。对此,国家文物局专家说:“马首的痛失与归来,昭示着国家历经的沉沦与觉醒、奋斗与崛起。”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某电视台“国宝会说话”节目组,面向梦圆中学全体学生征稿,主题为“文物回家路,强国复兴梦”,请你以该校学生名义,写一篇征文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文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价值观,培养家国认同感。本题驱动写作的任务较为复杂,一方面,考生要“遵命写作”(鲁迅语)一一完成这些任务。文章应紧扣“文物回家路”,要凸显家国情怀,强化国家认同,即文物回归的背后,是因为有强大的祖国和可爱的同胞。题目本身暗含了今昔对比,文物回家暗含文物痛失,流失而归来的百年沧桑展现“当今世界殊”的强大中国。另一方面,又不受此拘囿,调动积累,激活学养,自觉关注时代,尽情驰骋才力,才能写出雄辩大气又能激起炎黄子孙共情的文章。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国家认同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勇于探究
1.真实情境的限制。用“庖丁解牛”法解析材料,材料四层内容,清晰分明,不蔓不枝。第一层,点明中心事件——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祖国。第二层,回顾历史——正是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导致文物被劫掠,长期流落海外。第三层,用“近年来”,切换到现实,指出在国家、民众和爱国港澳同胞的共同努力下,部分兽首相继回国。第四层,文物专家的感慨感言,从文物160年的浮沉聚散,折射出国家、民族命运。综合、整合上述四层意思,本文立意较为显豁:民族弱则文物失,国力强则文化兴,文物回归,彰显了国力、国势的强盛,也是民族自信心、民族凝聚力的体现。马首归来之路,就是中华民族觉醒、崛起、复兴的艰难奋毅的伟大历程。考生要在此基础上延伸或发散思维。
2.典型任务的限制。材料之后的典型任务较为复杂,在此不妨借用新闻报道“倒金字塔”原则,来区别、权衡各个任务的主次轻重:(1)征文主题“文物回家路,强国复兴梦”,是本题最重要的任务。这一任务巧妙之处在于暗示写作应以小见大,选择文物回家小角度,谈强国复兴大主题,不能从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民生等各方面谈强国之路,而应“缘事而发”,在评论圆明园兽首回归这一事件基础上,自然生发、升华。(2)“国宝会说话”节目,情境自然,完成这一任务,可适当讲述国宝的故事——圆明园兽首的痛失与归来,今昔对比,以展现“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巨变,揭示“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不易之理。(3)其他两个任务——“征文” “梦圆中学”,不足为虑,写作时只需轻轻“点击”即可。
3.价值判断的限制。“家国不减来时路”,本题一如既往考查家国情怀、国家认同、民族自信等,具体说来,旨在引导学生,自觉地回顾、反思历史,珍视传统文化,尤其是置身于近代以来的百年大背景,抚今追昔,关注时代;自觉关注民族命运,强化国家认同,激扬民族自信,并砥砺作为当代青年致力于民族复兴伟业的责任担当。
1.立意角度自由。围绕“文物回家路,强国复兴梦”主题,考生可通过设置问题诱发思考,确定立意。如设置“国宝缘何百年后回家?”这一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从国家层面思考,一是因为国力强盛,国家的诉求在全世界范围内赢得回响,不再是沉默的呼声,捍卫民族文明的正义感召世界;二是大国之威,国家提倡文物回归归属地的倡议,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同;三是经济发展,国家财力雄厚,有能力通过赎买、竞拍等各种渠道购回流失文物;四是国家义正言辞、坚定不渝的态度和对流失国宝不懈的追索……总之,文物回归,归根结底源于国家的强大。也可从民众角度来分析,有爱国人士的积极奔走,慷慨解囊;有普通民众的呐喊声援。因此,文物回归,也源于民族精神的强大:万众一心。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由古到今展开联想。如由文物的浩劫,自然联想到余秋雨的《道士塔》,莫高窟大量文物被劫掠,清政府的积贫积弱,官员的不作为,民众的愚昧麻木。“偌大中国,竟容不下几卷经卷”、“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却在国外”。文中的这些句子堪为悬挂于中华民族历史天空中的一颗巨大的苦胆,需要后来者知耻后勇,奋发自强。也可以联想到前些年的佳士得拍卖圆明园兽首事件,国宝回归和近年来很多国宝走出国门,讲好中国故事进行对比。还可以通过联想全面展现中国当今日新月异的成就,彰显国力强盛。可以运用广角镜的形式,以点带面,从科技、经济、文化、民生、外交等方面展现国家的强大,这才是文物回归透出的题中之义。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本文可以写成议论文,表达自己对强国复兴的认识和思考;积累丰厚,才气纵横的学生也可以尝试议论文散文化,可写成蕴含着对历史、文化、家国深沉思考的文化散文;还可以写成自述体散文,这样更切合“国宝会说话”这一特定的栏目。
1. 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
2. 马首归来,昭示中国崛起。
3. 天翻地覆慨而慷,国宝百年历沧桑。
4.文物回家路,强国复兴梦。
5.国宝会说话,说说国运兴。
1.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先入为主,陷入思维定势,一看文物流失,就联想到“国耻”等套语,未能具体分析材料,尤其是未能瞻顾材料后面的提示语中的“强国复兴梦”等字眼。)
2.保护文化遗产,珍视传统文化。(未能兼顾最核心的驱动任务“复兴强国梦”。)
3.中国崛起。(泛泛而谈,有套作之嫌,未能缘事而发、以小见大。)

我是十二生肖中的马首。我的家,就是满目锦绣的万园之园。在这里,我目睹一个王朝的盛世与荣光,也映照了一个天朝上国的落日余晖。
我的身世坎坷,幸好一位有良知的伟大作家——雨果告诉我,“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他们觊觎我很久了。他们抢掠一空,使我的家园成了断壁残垣,就是后世孩子们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废墟。在冲天火光中,我悲鸣哭泣,而那些文恬武嬉的王公大臣们,也不管什么家国天下,苍生黎民,如鸟兽散,纷纷逃难。
我好恨!偌大国家,竟容不下我。
我辗转流落到陌生的国度,没人知道我久远的故事,那些高鼻梁、蓝眼睛的陌生人,岂能知道上下五千年的博大精深?岂能知道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生肖文化?语言的隔膜,文化的鸿沟,他们只是把我当做二次掠夺的工具,或者用以炫耀“赫赫武功”的战利品。有时我被当作一文不值的破铜——扔在角落布满灰尘,有时曾被摩擦的光鲜亮丽,在一声声兴奋的报价声中不断被拍卖,我看见了与我同根同源的兄弟姐妹们,杳然不知所终。我时常担心,有生之年,我能否回到中华故土。但我深知,积贫积弱的故乡,愚弱的国人,想接我回家,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我翘首以待,望穿秋水。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此生有幸,我的百岁生日,回到阔别的故土。感慨今昔,我深切的感到,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母亲,有可爱的同胞人民。我越洋来归,回到北京,一路上,我乘上风驰电掣的复兴号列车,“坐地日行八万里”,我看见,我的家园,换了人间:港珠澳大桥,长桥卧波,让我惊叹“未云何龙?不霁何虹?”南水北调工程,汩汩清流,润泽千里,“当今世界殊”。北斗、嫦娥、蛟龙……上穷碧落下黄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已成为现实。14亿同胞,“汔可小康”,不再是我当年见到的民生凋敝……
我惊叹:我的故乡日新月异,我的祖国,日益强大。
从百年前“弱国无外交”的屈辱,到今天“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豪迈,我的母亲,声音日渐雄浑。我的国人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信,他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意气风发,正在为复兴伟业而奋斗。为了迎接我回到故土,他们奔走呼号,他们慷慨好义,让饱经沧桑的我,回到生我养我的故土。只有故土五千年的风和雨,八千里的云和月,才是我灵魂的栖息地,才能让我大放异彩。
我不禁吟哦起舒婷的诗句“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不禁热泪盈眶。是啊,百年来,无论我流浪何处,我的祖国母亲,始终牵挂我,守望我。百年后,我梦圆盛世,归去来兮,请让我倾诉一名赤子的百年衷肠吧!
本文构思巧妙,独具匠心,采用第一人称,如泣如诉,通过文物的倾诉,让“国宝会说话”,赋予国宝生命、感情和血肉,带领读者回溯历史,审视当下,神驰古今,切换自如。展现国宝的痛失与归来,通过国宝的沧桑命运,以小见大,展示当今中国“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巨变,字里行间,有对百年中国的深沉思考,更有对当今蒸蒸日上的中国的礼赞和认同,宛然史诗一样波澜壮阔。
文章以第一人称贯穿始终,以我的所见所闻展开,这样既能尽情驰骋才力,又使文章紧凑集中。
文章深谙汉大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妙处,尤其是对当今中国成就的铺叙,几乎一句一景,一句一事,简洁凝练,画面感强。洋溢着自信豪迈之情。引用贴切,意到笔随,典雅而又意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迈不过的坎。当新冠病毒疫情来临时,白衣天使们不畏艰险,逆风而行;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公安交警不辞辛苦,奋战前线;社区物业人员守土有责,毫无怨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守护群众安全;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世界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学校师生网络教学,生产服务一线员工坚守岗位,守望相助……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国人的“硬核”担当。
也有人刷流量、蹭疫情,盲目传谣,哄抢物资,甚至谩骂工作人员、袭击干警。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从材料中任选一个对象,以“抗疫路上,为你而歌”为标题,给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硬核”担当的国人写一封慰问信。
(2)为开学“科学道德素养与战胜灾难”的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3)生命因独特弥足珍贵。反思疫情爆发、抗疫过程,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给世界疫情发展严重的国家写一封建议书,落款为“来自中国的一名考生”。
(4)“山河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日本援赠的物资与标语典雅而温暖。生于非典,考于肺炎的你,在这个特殊的春节,一定有不少温情的故事,请写一篇文章,讲述抗疫故事,要求以记叙文为主。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解读材料:作文材料取自我们当今现实社会中的真实事例,对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具有良好的作用。作文材料中的事例,从一个侧面切中了当今社会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材料共分二段。第一段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展示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人们的奉献与担当,关键句是“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国人的‘硬核’担当”。第二段是在面对灾难时的少数人的不和谐,有自私、有盲目、有不理性、也有不懂科学等。由此,考生可以从主流导向中寻找一种精神,表达一种情怀,也可以从少数人身上找到人性的弱点,从而反思和进步。
1、热情讴歌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2、以爱和坚守的名义致敬祖国;
3、青年学生肩负时代使命,勇敢担当;
4、疫情面前没有种族和国界,唯有携手共渡难关;
5、疫情是一面镜子,折射各色人生;
6、科学、理性面对疫情。
(1)慰问信。标题是“抗疫路上,为你而歌”,重点表达对具有“硬核”担当精神国人的礼赞,致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因为是慰问信,还要表达感谢、慰问之意;“你”可以是某一个人、某一类人,也可以是整体国人;注意书信体格式。
(2)发言稿。主题是“科学道德素养与战胜灾难”,重点分析“科学防疫”“道德素养”与“战胜灾难”的关系;注意发言稿的场合是开学主题班会,面对的对象是复学的学生,写作时应呼吁开展学习过程中科学安全防疫的重要性,语言要有感召力;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3)建议书。写作的对象是“世界疫情发展严重的国家”,根据写作目的,可以具体到某一个国家,可选的有美国、意大利、英国、伊朗等,也可以把所有“世界疫情发展严重的国家”作为写作对象;重点表达珍爱生命、反思疫情、科学防疫、战胜疫情等主题;注意建议书的落款。
(4)记叙文。讲述抗疫故事,以“温情”为主题,考生可以选择写抗疫一线的大勇大爱,也可以书写自己身边的感人事迹,有生活、有细节。
1、“2003年,我还太小,17年后刚刚好。”在来势汹涌的疫情面前,不少90后选择“逆行”,奔赴抗击疫情一线。“如有不幸,请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95后的年轻护士李慧,在疫情严重的时间节点上,主动请缨,要求到任务重、风险高的呼吸二病区参与一线工作。为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90后女孩、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护士单霞剃光了及腰长发,她说:“头发没了可以再长,现在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今年24岁的佘沙是2008年汶川地震幸存者,也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一名护士,在医院征集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时,她主动请战,“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一句话,感动了无数人。
2、连日来,从武汉到各地市的一些医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物资告急。这个时候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急需的不是资金,而是符合标准的医疗物资。对于这种情况,年轻人选择用自己笃定而行之有效的方式参与战“疫”,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一位在浙江的四川小伙,和朋友出钱筹集25万只口罩,在阿里公益、菜鸟物流绿色通道下加急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机构。小伙说:“经历过汶川地震,那年还小,这是我长大后第一次碰到疫情,只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帮助医护人员。”除夕夜里,南京大学几名学生发起了NJU(南京大学)自组援助湖北团,在不到24小时之内,完成了两批物资捐助,其中就包括医护人员急需的护目镜等医疗物资。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帮助,这是不少年轻人理性思考下做出的选择。
3、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新年。过年总意味着成长,而这一次,我们收获的是关怀、责任、担当、勇敢,面对生命的挑战和威胁,我们义无反顾。疫情阻隔了交通,却不能阻隔一颗颗怀着大爱心向光明的心。隆冬总会结束,明媚春光在前!
4、很多人常常庆幸生活在太平盛世,很多人常常感慨岁月静好,可是我们知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在负重前行”。还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时,救援士兵背影的坚毅;还记得,2015年天津爆炸事故时,消防战士背影的决然;还记得,2019年四川大凉山火灾时,消防战士背影的无畏……当灾难带着恐惧、无助向毫无防备的我们袭来时,无数的逆行者挺身而出、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他们用实际行动给我们吃下一颗定心丸。如今,面对武汉的可怕疫情,我们始终坚信这场灾难很快会过去,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好,因为我们有无数防疫一线医务工作者正在逆行武汉、奋战武汉,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奋斗着!
5、当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汹涌来袭,是他们选择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阻挡病毒前进的脚步。他们是白衣战士,从九零后的姑娘到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他们响应号召,奋勇直前,九死不悔,用生命护佑我们的生命和健康。他们是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他们是疫情防控物资的供应者,他们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者……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舍小家为大家,英勇地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让我们向勇士们致敬!让我们携手同心,众志成城,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6、危难时刻,我们并不孤独,也并非孤军奋战,而是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和关心,他们的肤色也许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语言也许和我们不一样,但是在共同的灾难面前,我们彼此的心是相连的,彼此的爱是一样的,他们伸出了爱的双手帮助了我们,就像我们帮助过他们那样,是真挚的,是无私的,也是感人肺腑的,在爱的主题下,呵护的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共同的生命。
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你们,辛苦了!是你们,为我们托起冬日暖阳。
病毒无情,人间有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你们牢牢地把自己“钉”在“战场”上,筑起了牢不可破的“生命防线”。
这是一场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战争,也注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嘹亮的军号,你们已然集结起来,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你们向“疫”而行。感人的一幕幕,在抗“疫”战场上接连上演。
没有轰轰烈烈,你们只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的初心。“等疫情过后,我们就结婚!”“我是一名医生,在患者需要的时候,就算有再大的风险,我都要坚守岗位。”……你们舍小家,为大家;你们泪别亲人,守护病人,你们没有多么感天动地,毅然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成为坚定的最美逆行者,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没有什么超能力,你们只有豁出去的勇敢。这些向“疫”而行的医务工作者,你们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面对肆虐的疫情,你们毅然决然地在团聚时选择告别和逆行,在畏惧时选择坚守与担当。把医院的角落当软床,把医院的过道当食堂……你们跟
病毒进行着殊死搏斗,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生命防线”。
与病毒争夺时间,用生命点燃生命。长时间穿戴着口罩、护目镜、防护服、隔离衣、手套等多层防护,加上负压病房空调的温度,你们几乎在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身体透支。目的只有一个,抢救那一个个的鲜活生命。防护面具在脸上留下的红红痕迹,脱下防护服后湿漉漉的身体,都在诉说着他们的不畏艰辛。这一幕幕看哭了无数网友:“穿上防护服的您,所向披靡!摘下口罩的您,却令人泪目!”
与死神赛跑,与疫情抗争。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你们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你们以护佑生命的大爱、舍己为人的奉献,为疫情笼罩的寒冬带来了丝丝温暖;用勇敢的牺牲精神,临摹出壮丽又动人的画卷!我们不知道你们都是谁,但我们心里都明白你妈妈是为了谁。疫情面前,是你们让我们心安。
疫情终会散去,这个冬天,是你们为我们托起了冬日的暖阳。
我深信有了你们的努力,这场战役我们必胜!再次谢谢你们!请你们多多保重,早日凯旋!
《抗疫路上,为你而歌》,议论性抒情散文。开篇“是你们,为我们托起冬日暖阳”表达敬意,热情讴歌。首先绘出医务工作者向“疫”而行、与病魔较量、守护生命的崇高精神面貌;然后抒写医务工作者拥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的初心,用青春和热血捍卫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再写面对肆虐的疫情,医务工作者们以豁出去的勇敢,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生命防线”;最后写与病毒争夺时间,用生命点燃生命,医务工作者们与死神赛跑,与疫情抗争。结尾照应开头,同时表达慰问之意。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

家国关系的现实转型与当代治理思考 摘要:家国关系是理解20世纪中国基层治理逻辑变迁的重要本土视角。在传统社会,由于家国一体与家国同构,维系家族内部的伦理和结构就是维系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和社会秩序。然而,近代以来,面对巨大的民族危机,国家却必须打破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结构,以社会成员的国族意识代替其家族意识,进而汲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并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随着家国关系由统一走向对立,国家能力实现了增长,但传统乡村以自治与德治为内容的治理模式也被彻底改变。在这种历史发展的基础之上,新时代的乡村治理需要妥善处理好国家能力增长与基层治理活力保持之间的平衡关系,探索基层自治、德治与法治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实现形式和有效融合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千百年来,基层稳则天下稳,维系基层社会的良好秩序历来是国家安邦定国的根本性问题。面对社会转型背景下基层日益增加的社会矛盾,执政党和国家也力图调动一切资源实现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德治、法治和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然而,要实现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就必须对传统中国社会,尤其是近百年来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变迁逻辑有通透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对传统中国基层治理的研究和认识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20世纪是中国社会由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向现代社会治理方式剧变的百年。关于这一时期中国的社会治理,历史学、社会学以及政治学等学科早已有丰硕的成果。其中大多数研究都是在国家政权建设理论框架下进行的。所谓“国家政权建设”(State Building)是指国家通过官僚机构的下沉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渗透和控制,从而将分散的、多中心的、割据性的权威体系,逐步转变为一个以现代国家组织为中心的权威结构的过程。然而问题在于,国家政权建设理论是基于西欧社会的历史变迁所提炼的,尽管学界指出了中国国家政权建设的若干新的特征,但是仍然未能脱离这种西方中心观对中国历史经验的裁剪。一方面,与国家政权建设未发生前西欧国家面临着地方各自为政的“封建”治理局面不同,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国家从来不曾缺位,“家国同构”的观念早已将社会和国家牢牢锁定在一起;另一方面,如果说近代中国的确出现了与西欧社会类似的国家权力下沉进程,由于特有的政治和文化传统,中国社会的反应机制和变迁方式必然有其独特的路径。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家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最重要整合单位,国家政权建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正表现在其对中国家国关系的重塑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与其关注中西方社会在国家政权建设上的统一性,毋宁关注中西方社会在国家政权建设背景下存在的鲜明差异性。为此,对中国百年来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解仍然需要深入到中国社会内部,立足于中国的社会政治传统,以发掘其变迁的内在机制。本文试图运用历史社会学的方法,以“家国关系”为基本框架,重新理解和观察传统中国国家治理的基本特征和百年来基层治理变迁的逻辑。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家国关系的变迁蕴含着德治、自治与法治的深刻关系,对历史变迁逻辑的重新审视能为当下基层社会的治理提供借鉴。二、家与国的概念及其关系(一)家与国的概念汉语中的“国家”是由“国”和“家”两个字组成,其分别代表了传统社会中两个基本的社会政治组织。然而,“国家”一词的出现却又表明这二者具有极其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关系。事实上,在传统中国社会,“家”与“国”的有机连接和相互贯通构成了社会秩序得以维系的根本保障,而二者之间的紧张和断裂则是导致近百年来中国社会治理紊乱的重要根源。“家”一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内、住所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家”被解释为“宀为屋也”,“豕为猪也”。因猪具有较强的繁衍能力,圈养生猪能为古人提供食物供给的安全感,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但是家绝不只是经济生产单位,而且是最重要的社会、文化乃至政治组织。传统社会的家一般指的是扩大了的家庭或者由若干家庭具有血缘关系而组成的家族,本文的家也是取家族之意。在政治起源上,从西周时期起,中国社会形成了以“家”为基础到“国”再到“天下”的政治秩序格局。也就是说,尽管从产权原则上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囿于能力的限制,天下不可能由“王”亲自治理。于是,西周时期的统治者采取的是一种层层分封的方式来维系天下的秩序,以此形成了一种“周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等级秩序。其中,周天子所统治领域为“天下”,诸侯所率为“国”,卿大夫所率则为“家”。因此,家在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单位,除去规模上的差异外,家和国在内部的组织原则、价值系统和运作方式上并没有根本的区别。相应地,由于家和国构成了一个连续体,“国”字就并非对应西文中的“state”一词,即是对现代政治共同体的称谓,而是一种扩大了的家。如冯友兰所言:“旧日所谓国者,实则还是家。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自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以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就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内涵。从“相统一”到“高度统一”、从“内涵”到“本质”的话语改变,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最新观点,也充分说明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重大现实意义。以不同视角审视和剖析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阐明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性,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可动摇,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激发人民群众爱国热情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举措,也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迫切需要。      一、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体验      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是指向不同对象的情感表达,每一种情感都具有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心理意识基础。认识不同对象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情感的内涵和特点,是理解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起点。      1.爱国:多重政治内核      由于国家概念的复杂性尤其是它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西方之间的流变,学界和社会对于爱国的理解莫衷一是,争议焦点在于爱国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有观点认为,爱国应当聚焦并局限于地理和文化层面,不应带有任何政治色彩。实质上,祖国和国家是具体的、历史的存在,离不开社会历史条件和政治发展程度的影响。不同时期的爱国对象不可避免地带有与时代相关联的特殊政治内涵,对祖国和国家的爱不能遮蔽爱国背后的政治要素。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本质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用一定政权组织形式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恩格斯指出:“政治国家以及政治权威将由于未来的社会革命而消失。”[2]277爱国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终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现象。      从古至今,爱国历来是中国人民的价值传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特质。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先忧后乐的责任意识,立心立命的思想境界,既体现中国古代家国同构、忠孝一体的爱国特征,也彰显中国人胸怀天下、心存大义的精神高度。“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3]581840年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瓜分和清政府的丧权辱国,中国人民掀起以救亡图存为主题的爱国热潮,推翻封建专制政权的腐朽统治,并致力于在中国大地上建立新的国家政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爱国便被赋予新的政治内涵。爱国不仅寄托了中华儿女对新中国和人民政府的美好愿景,也展示出人们对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的充分认可,成为动员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4]当代中国语境中的爱国,不仅是对祖国大好河山、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的深厚感情,更是对国家的深层情感关联,包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强烈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等。      2.爱党:利益考量下的主体选择      政党是经济社会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某一阶级、阶层和集团基于共同利益要求而结成的政治组织。《共产党宣言》对无产阶级政党作出了明确阐述,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5]413“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411。一个人对政党的情感态度既包含了个体对自身利益归属于何种阶级、阶层和集团的认知,也包含了他对该政党是否能够代表、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的判断。爱党是一种对政党的正向情感体验,它表现为个体认可政党代表自身利益的正当性,认同政党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以及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机制等,常常被视作政治生活中的社情民意的风向标。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破家亡、民族危难之际,既是中国社会革命斗争的客观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成长壮大的必然结果。不同于代表特定利益集团的西方竞争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公开宣告自己的利益立场,即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6]809由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具有利益一致性,“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6],热爱中国共产党便获得了内在的合理性,成为中国人民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这种情感扎根于深厚的利益基底,其萌芽生长的过程实质上是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阶级属性、目标任务、根本宗旨的体认和感悟过程。近百年来,人们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风起云涌中亲眼见证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奔走呼号,切身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牺牲奉献,亲身经历国家和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从而逐步确证对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认知,持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认同,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情感体验。习近平强调:“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7]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既是基于自身体悟作出的正确利益决策,也是推动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层力量。      3.爱社会主义:价值引导下的制度认同      作为一种政治思潮,社会主义从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问世起已经有500多年历史。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作为一种政治运动,从巴黎公社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实践算起,社会主义已走过近150年历程。社会主义运动成为各国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也开启了一个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实践。作为一种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发展史既有高歌猛进,也有迂回曲折,甚至是停滞后退;但不能否认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展示出的价值理想对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具有前所未有的感召力,同时也成为迫使资本主义制度调整变革的强大力量。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爱社会主义视作一种对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深度认同和普遍接受的态度倾向,而更应当关注的是这种情感代表了世界范围内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和终极愿望,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对未来发展的方向选择以及对崇高价值的不懈追求。

  • [1]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1.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7]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

  •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 [11]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主要篇目介绍[N].人民日报,(2).

  • [12]王岐山在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构建党统一领导的反腐败体制 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治理体系[N].人民日报,(4).

  •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 [16]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9.

  • [2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62.

  • [26]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 [27]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5.

  •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

  • [29]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

  • [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0-11.

  • [31]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8.

  • [3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民族作为稳定的共同体而存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