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要开始了,但是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规划怎么办?百度网友求告知

就在这几天,2020高考成绩已经陆陆续续公布了,摆在考生面前的又一道难题出现了——志愿填报。

这一话题不但被考生们时刻关注,也成为了互联网各类搜索引擎、工具类产品的增长抓手。就在今年,知乎和就因为这件事撞车了。

7月9日知乎在微博发布了高考态度短片抢先版主KV,主KV名为:答案

7月14日在微博也发布了高考品牌视频主KV,主KV上赫然两字也是:答案

把两张海报摆在一起,你甚至会怀疑这两张海报是出自同一个设计师之手。类似的暗色调,同样的反白,连字体都是用的类似的。

但我今天想重点说说知乎的这支片子。

选择「不同其实没什么不同」

选择「不相信成功拥有唯一标准」

选择「站出来与这个不确定的世界对抗」

选择「去搏那万分之一的可能」

好在此刻你经历的也有人经历过

也可以自成一道不同的光束

人生海海,本就各有解答

风不会只吹往同一个方向

如果缺少一点运气,那就加上一些勇气

去选择,去行动,去发现更大的世界

成为一种,两种,甚至所有可能

即便我们终其一生都没能成为巨浪

也能各自奔涌,自成流向

知乎态度短片《答案》完整文案

这次知乎发布的高考态度品牌片叫:答案The Answer——人生海海,各有解答,当你选择,就是答案。献给即将填报志愿和面临选择的你。

从“献给即将填报志愿和面临选择的你”这句话针对的人群来看就能知道知乎这一次的用心良苦。

在视频开头是一个小男孩在小学教室里,揉着鼻子做着一张小学的卷子,眨眼他完成了中学卷子和大学卷子,交卷的时间一到他睁开眼,这时候遇到了人生中重要的一次选择——高考志愿填报。

接着视频开始讲述不同人群面临的不同困境:LGBTQ群体不被家人接受、想为家乡做贡献的大学生不被理解、“生命热线”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事业抱有质疑、疫情中失业的青年又该何去何从?

这群人是众生万象,是他是你是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的人生中都会遇到一些难以选择的时刻,做出抉择时我们或许勇敢或许迷茫,或许我们的选择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知乎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唯一对的答案。人生海海,各有解答,当你选择,就是答案。最后视频回到了开头填志愿的小男孩身上,他像视频开头一样揉了揉鼻子,开始填写自己人生的答卷。

以志愿填报为切入点,聚焦人生各个阶段、各个层面上的问题,传达出:何必一定要随大流,变成一朵后浪呢?“我”和世界不一样,但依旧能活出精彩。隐含着鲜明的品牌态度。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B站的《后浪》了。如果说B站的片子针对的是前浪的后浪,那知乎针对的可能就是任何一个小,一朵小浪花,一颗小石子。

“即便我们终其一生都没能成为巨浪,也能各自奔涌,自成流向。”知乎这一次又在告诉着我们:人生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也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要我们不逃避,人生的任何选择都是答案。人生海海,各有解答。当你选择,就是答案。

虽然B站和知乎像两匹内容界并驾齐驱的马车,但这两家定位是完全不一样的。B站入海的片尾给年轻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虽然让年轻人看的很有共鸣,但是这些问题最后还得由知乎给出《答案》。就像视频中最后我们看到的那样,在知乎上,每天都有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每天也有成千上万的人在知乎上发起提问,希望借前人的火把,去照亮未来未知的道路。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B站更加像年轻人摸爬滚打的路上在旁鼓励的人,而知乎是愿意伸出手拉他们一把的人。知乎的自驱力总能帮我们看到那些不被人们注意的角落,更加关注的是每一个不同的个体。能真正地帮人们一起找到答案,并且发现更大的世界。

除此之外,视频里的新生代唱作人——乃万,也非常亮眼。乃万在这支短片中代表的是那些在希望渺茫时也愿意放手一搏的人们。不得不说知乎这次的选人选的非常妙。

一个地下音乐创作女Rapper,为了成团登上了整齐划一的选秀舞台,虽然最后卡十落选,但SOLO的乃万,也在迎风奔跑着,所以这个主题由她来讲再合适不过了。

还有一点值得提起的是,当我随着视频的引导去知乎站内搜索了关键词:志愿,得到的结果也完美诠释了“人生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在一般的搜索引擎内搜索:志愿,得到的都是今年高考的相关政策、分数线以及各关键时间节点等官方信息资料,大部分是一些特别广,特别泛的内容。

反观知乎,根据关键词“志愿”进行搜索不仅分门别类的将相关信息进行了整合与梳理。不仅有基础的“选院校”、“选专业”、“填报攻略”板块,还有“高考失利”、“大咖指导”、“学长答疑”、“1V1指导”等照顾到特别人群的板块。

例如当我点开:“学长答疑”这个的板块后,知乎已经将每个学校自己的圈子建立了起来,在这个圈子里面都是真实在校的学长学姐们,能根据你的需求,向你想去学校的学长学姐进行提问。

你还能从知乎的高考页面看到一些定制化的提问,而这些问题不再是冷冰冰又笼统的问题,它就好像是和学长学姐或者说有过同样经验的人、正在经历这些事情的人们面对面交流:

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哪些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学长学姐们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作为高考考生的家长,如何不让孩子看出来自己也很紧张?

高三生送别班主任是什么感受?你有这样的视频吗?

学习哲学的你现在工作如何?对高考志愿填报相关专业的同学有什么建议?

这些问题更有针对性,更像为每个不同学子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指导。

知乎一直身体力行的让我们感知到每一个不同的个体都应该被尊重,每一个特别的我们都值得被倾听。

最后,2021年即将迎来知乎十周年,很期待知乎接下来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

  央广网北京6月23日消息(记者王晶 刘一荻)这几天,宁夏吴忠市回民中学的高三学生丁佳莉,一直琢磨着自己的高考志愿。“我想学会计或者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当记者问及99年出生的她,是否出于就业或其他现实因素而考虑报考的此专业时,眼前的小姑娘干脆而直接地回答:“我就是喜欢。”

  从昨日(22日)起至本月底,全国各省份都将密集公布高考成绩,对于像丁佳莉一样的最后一批“90后”考生,及全国940万考生的家长而言,没见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 这一仗就算没打完,填报志愿,成了绝大多数家庭“紧张”的一件大事儿。

  高考落幕后,如何挑选专业,多数中国家长最看重的仍是综合各方后的专业性价比、关注热门或最好就业和赚钱最多的专业。这几天,在记者调查期间,一位辽宁某高中高三任课老师这样讲道,现在的孩子较以前的孩子更注重现实,在报考中更注重将来的就业前景,少数人才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报考。

  就在7年前为女儿报志愿、抄了两个笔记本的资深高三教师兼母亲,刘香琴向记者直言:“咱们孩子志愿的填报要考虑的不光是他们的兴趣,还有家庭条件、自身能力及未来发展......”

  “现在的孩子真的更重现实”?专家:偏离兴趣才是90后报考的“通病”

  就在高考冲刺前期,一位辽宁省葫芦岛市某高中的高三班主任张雯静告诉央广网记者说,有些成绩稍不理想的孩子却很“现实”。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艺术类考生和她谈心时,就曾明确谈及:“我的成绩我自己也知道,努努力也就能上大专吧,现在就算大学本科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作为班主任,我向这位考生讲了可以在大学中学到超越书本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还是感受到他的‘不屑一顾’。”这让张雯静觉得,现在孩子所考虑的,已经和80年代、90年代自己那时的‘初心’相差太多。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也坦言,“现在,90后考生的发展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很多学生过于关注高考分数,热衷于‘我要考好大学、报上好专业’的念头。”但是,根据他多年的经验发现,很多90后在进行大学报考时却没有根据兴趣报考。

  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但是,就读于广州市第五中学的李景欣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反击称,这并不能代表我们所有90后的想法。今年她所在的广东省填报志愿的时间是6月28日,可参加艺术类考试的李景欣早已考虑好自己要学的专业,“我比较倾向于服装设计方面的专业,未来还想出国继续深造,但还是想先顾着眼前,毕竟还是先进入这个行业再说。”99年出生的李景欣头脑里总能闪出些新奇的想法。“我还是想去上海读书,虽然广东有很多潮牌,但至今并没有做得特别好的时尚品牌和产品。”

  “最后一批90考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刘震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认为,这一代孩子的成长环境处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间段。多数90后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一出生几乎就和互联网捆绑在一起,这样就造成他们对于信息、知识的获取很广且便捷。”刘震一再建议,家长和学校要将对专业的选择,及对人生规划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本身。同时,学生也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能够愿意为之投入、发挥自己才能的专业。

  从最直接与考生接触的高三教师角度来讲,从1987年至今,北京海淀区某实验高中的刘香琴已经在讲台上“站”了30年。在她眼里,这最后一届“90后”的学生很有“特点”:“有些90后的孩子,很懂得借助家庭的力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填报抢破头 毕业陷尴尬:热门专业随时“失宠” 冷门专业不定期“上位”

  作为过来人,2011年参加高考的辽宁考生武爱文,如今从事自己喜欢的媒体行业已有2年之久,当她看到由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里,对于大学热门专业的排名时,想起了他6年前志愿填报时的“不堪”过往,“憋”了一肚子的话想对学弟学妹们“倾诉”。

  这份公开的就业报告显示,2017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广告学。而红牌专业则包括历史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法学、美术学、生物工程。此前记者获悉,该份排行,是根据专业的失业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考量而成的。

  (注明: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

  “其实,几年前新闻传播相关专业并不热,甚至被旁人认为是‘无用之学’。”武爱文说,她一直记得6年前在报考那天,有些同窗看到她填报志愿的纸上“满表格”的“新闻传播”相关专业时,一脸的鄙夷与不屑,因为在当时,报考法律、金融等专业才是“主旋律”。

  但没人想到,如今的新闻传播专业却“炙手可热”。据数据显示,2016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最多排名第二的便是“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

  “所谓的专业的‘冷’与‘热’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訾艳阳向央广网记者解释说,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都是相对的,比如软件工程及计算机专业,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很火的,但是在2000年左右,由于很多学校都设置这样的专业,这样就使得市场饱和,热度又降了下来。

  另外,上述报告调查还显示,2016届大学本科生毕业半年后从事的主要职业类月收入最高的是“互联网开发及应用”(5679元),其次是“计算机与数据处理”(5636元).......前几天,微博上一篇《中国大学10大失宠专业》走红网络,文章称:到了互联网时代,风水轮流转的速度,一年一番,未来市场发展走向,是《招生简章》无法回答的问题。

  “马云学习英语,却从事了电子商务。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CEO李彦宏却攻读的图书馆系情报学。”因此,熊丙奇认为,如今已没有哪个专业可以决定前途,通过专业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才会既有前途、又有“钱”途。

  “准大学生”在专业和院校之间的艰难“抉择”

  “现在对于好多专业都很陌生,就算是有一点想法,也不是很清晰,到底该选什么。”作为理科生,98年出生的宁夏青铜峡第一中学高三4班刘东,对于报考专业和学校的想法还是有些困惑和迟疑。

  其实,不仅仅刘东,高考报考,无非是纠结两个选择,一是院校,二是专业。当一所理想的大学和一个理想的专业摆在面前时,到底该如何选择?熊丙奇向记者分析称:“分数如果在一本区间,就要以选择学校为主。”在他看来,首先,一本院校从办学定位角度来看,主要实行通识教育,而通识教育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基本素养。因此,这些大学这些年来,都在实行按照专业进行招生,会淡化专业界限和拓宽专业面。其次,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大学进行多方面改革,如辅修专业、跨学科选修,使得学生既有机会学习相对稳定的专业,也可以接触到感兴趣的学科。

  “如果分数在二本、三本区间,就要以选择专业为主。熊丙奇建议,关键要看这些学校是以就业还是专业技能为导向。”

  但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刘震却有不同的看法,选择学校比选择专业更重要。“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及互联网的环境,获取知识的渠道发生了变化。作为大学来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多的是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场所。选择大学,要考虑大学的传统、文化及精神内涵。“如今,学习的便捷性也使得专业和就业的相关性越来越低,除了从小就立志在某一个学术领域、某一个学科方向献身的小群体之外,大部分学生选择专业时,都要慢慢适应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从而做出自己的最终选择。”

  其实,目前很多高校本科开始实行大类招生,在这种情况下,刘震认为对于专业的选择,并不是很重要,学生在入校后,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去了解各个专业。“清华大学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管理改革后,将原来的49个专业合并为19个大类招生,考生在志愿填报上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和自主权。”刘震告诉记者说,有了大类招生,考生报志愿时不需要立刻选定细分方向,也就不用太纠结。

  我是高三老师也是妈 VS 名校招生办主任

  不少家长往往喜欢以“过来人”的身份,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大包大揽。但在2010年参加高考的陈雨轩妈妈刘香琴就稍显理性,因为除了母亲,她还是一位带了十几届高三的北京市海淀区某高中的资深教师。“那时候北京是先报志愿,再高考,所以对报志愿水平的要求就更高了。”但刘香琴虽是老师,却也是第一次亲身接触报志愿的全程。“既不能让孩子不喜欢,也不能完全由着她爱报什么报什么。”

  孩子陈雨轩告诉记者说,“我喜欢历史,想学考古,可爸妈说学习这个专业的女生不好找工作。但除此之外,我对法律、语言、金融这类专业并不感兴趣。”最后,陈雨轩及家人在多方的权衡之下,敲定了中文专业。

为了报志愿,刘香琴带着女儿、老公全家上阵,足足做了两本的笔记和摘抄。“我使用的是阶梯法报志愿。”陈雨轩当时根据一模、二模和平时成绩估算了自己高考的分值,筛选出自己中意的学校和专业,从高到低有序排列。“这样既给了自己超水平发挥的空间,又给自己的发挥失常留出了缓冲区。刘妈妈说,如今女儿早已从北京一所不错的一本学校毕业,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薪水不错,又与大学所学专业相关,“事实证明,我的方法还是很科学的。”

  从招生办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家长与学生面临的最大误区就是“分数不吃亏”原则。訾艳阳举例说,“在我们学校有这样一个学生,所学专业是4年前最热的电器功能自动化,但是入学后,他却发现自己并不感兴趣,这个孩子就是那时过多地考虑了‘分数不吃亏’。如今毕业后开始创业的他,从事的职业却与专业完全不相关。”

  其实,据《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30%以上的毕业生工作与专业并不对口。而与如今的90后相比,刘震回忆说,自己这一代人都是听父母的意见,但是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要让高中生有更多自我选择的权利。“在选择专业时,跳出从众的心理,更多根据自己的好奇心选择专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走上自己提前规划好的人生道路。”

  注:文中部分名字应采访者要求为化名;文中图片全部源于网络

}

来源/上游新闻 记者 韦玥

2021年高考落幕,随之而来的是各类高考志愿填报广告,被称为“第二场”高考的志愿填报颇受考生和家长的重视,催热了一波“高考志愿填报”经济。

这几天,上游新闻记者走访重庆市场发现,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费用普遍在5000元以上,由机构根据高考成绩结合考生、家长需求提供志愿填报建议,大多为一对一的形式。

因生意火爆,不少咨询的机构已暂停接单。“先报名的都得预约,新的不接了、不接了。”渝中区一家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记者了解到,渝北区、沙坪坝区的两家机构也是同样情况。

巨大需求催生市场扩张,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500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志愿填报”, 近九成相关企业都成立于5年之内。

不过,业内专家提醒,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行业尚不成熟,机构水平参差不齐,考生和家长要擦亮双眼。均价几千上万一对一服务,还报不上名

“不好意思,报满了。”

高考后,陈先生连跑几家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都得到这样的回复。

他女儿今年参加高考,由于家人都不太懂院校、专业,准备选一家提供一对一高考志愿咨询服务的机构。“之前别人说网上有专门的付费软件,可以用大数据帮孩子选,后来听亲戚说一对一更靠谱,就想报个一对一,哪知道报不上了。”

高考新模式下,部分地区普通类本科批次最多可填报112个志愿,志愿填报服务日趋火爆,相关机构应运而生。重庆市各区CBD写字楼里,藏着不少这样的机构。

“来咨询的人很多,我们有4位老师,每位老师最多能给30组考生和家长提供咨询,高考刚结束那周可能还有名额,但现在确实不能报了。”沙坪坝区三峡广场附近某高考志愿填报机构对记者说,他们提供一对一服务,每个学生收费在6000元左右。

渝北区一家机构生意更加火爆,据该机构相关负责人透露,他们收费在6000元到9000元不等,有些考生家长提前一两年就来报名了。虽然机构有近10位老师,但高考前名额就满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提供高考志愿咨询一对一服务的机构,重庆地区普遍价格在5000元以上,部分机构价格上万。而在全国其他地方,有部分机构收费近10万元,例如赢鼎教育在高考季专业咨询师服务、专家咨询师服务等,最高的售价达98000元。

服务通常分为考前、考后、出成绩后和拿到入学前四个阶段,服务内容包括几次时长在3小时左右的线下面谈,为考生制定志愿填报方案,甚至代考生进行填报。

此外,还有一些提供高考志愿填报信息的APP,价格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内容往往为高校往年分数线、招生情况、填报注意事项等, 大数据分析考生需求,为其提供院校参考。九成机构近年才成立,水平参差不齐

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前5月,新增志愿填报相关企业近320家,同比增长77%,互联网大厂也纷纷入局。阿里巴巴旗下搜索平台“夸克”、百度“高考一站式服务”、腾讯教育“招生通”和“新高考通”都推出志愿填报等功能。

近九成相关企业都成立于5年之内。其中,2019年全年注册超330家志愿填报相关企业,2020年新增超550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66.5%。而在2013年前,我国志愿填报相关企业年度注册数量仅为个位数。

有些昔日“考研名师”也看中了这条赛道,成为高考志愿规划师。

被称为“网红考研教师”的张雪峰(张子彪)是北京峰言风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00万元,旗下拥有产品“峰学志愿”,销售高考志愿填报课程。

这些才成立不久的机构,水平参差不齐。

“今年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也开高考志愿填报咨询业务,还有广告传媒公司开设相关业务,一些退休的高校招办老师、培训行业名师也在弄。”从事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多年的林先生对记者坦言,行业门槛低、缺监管以及统一的标准。

以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咨询师、规划师来说,培训内容并无标准,有些资质甚至只是机构颁发。

记者在高考志愿网推出的“高考志愿师认证培训”看到,该培训最新一期是在6月4日-6月6日,学费6980元,培训主要有15个板块,8个主题课程。另一个网站的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的认证培训收费6980元,课程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通常一个月就能拿到证书。监管“真空”,考生和家长要擦亮双眼

“这个(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属于咨询行业,不是教培,我们只提供建议,具体要看考生和家长自己的意见。”重庆某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负责人谢先生说,他们虽然从事高考相关的业务,但受市场监管部门监管。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不同于教育培训机构需获得教育部门开具的《办学许可证》,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机构只需要办理《经营许可证》等相关手续即可。

“伴随着新高考的落地实施,家长和考生在志愿填报服务方面,亟需指导和支持。但目前该行业尚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缺乏行业标准,缺乏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清林对记者说。

他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这一行业的监管和规范,将其纳入到学生生涯规划的范畴,进行统筹管理和指导。招生服务部门和高校要建立填报的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提供公共服务切实减轻家长和考生的负担,并加强对这一行业的规范整治,明确收费标准和监管体系,扶持公益性强和专业化服务机构,对那些夸大宣传、乱收费、服务不规范的机构应加强监管和查处。

6月16日,教育部发布预警《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明确提出将协调相关互联网平台联合开展“点亮权威考试招生机构官网标识”专项行动,整治各网站平台关于志愿填报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个人。

“考生和家长要擦亮眼睛,在选择机构服务时,要多咨询和对比了解,选择有服务资质、团队稳定、经验丰富的机构。”王清林说。

天眼查也表示,志愿填报服务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广大家长和考生在选择志愿填报服务时理性判断。

原标题:《填个高考志愿,怎么就要花几千上万元 揭秘高考志愿填报背后的生意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有填志愿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