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隔震行业空间是很小吗?未来发展如何?

原标题:减隔震行业未来或有大空间 上半年净利实现翻番 来源:证券日报网

   8月11日,震安科技(300767.SZ)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78亿元,同比上涨44.08%,归母净利润9298.37万元,同比上涨114.73%,业绩同比实现翻番。对于业绩增长原因,震安科技表示,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承接项目金额大幅增长。

   据了解,震安科技是云南省唯一一家,也是国内第一家以建筑减隔震产品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于去年3月29日在深交所上市。乘着建筑减隔震技术推广政策的红利“东风”,由建筑业的细分“小”行业成了现在的朝阳产业,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公司业绩实现快速发展。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对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视,建筑减震产品的渗透率逐渐提升。国家及地方建筑防灾减灾政策的出台,也对建筑减震行业的良好发展作出了指引。虽然建筑减震材料还不为大多数人熟知,它属于建筑业细分下的小行业,但对于居住在地震带的居民来说,是与其生活息息相关产业。

   中国产业信息网在《2020年减隔震行业分析》中指出:“减隔震行业当前具备‘小行业大公司’的特征,行业集中度较高,行业排名第一的龙头震安科技占据全国份额30%以上。而震安科技所处的云南省在2018年时,隔震房屋建筑数量已占到全国的71.59%,减震房屋建筑数量占到全国的56.71%,均居全国之首。”

   震安科技董秘龙云刚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公司目前暂时是国内唯一一家完全以建筑减震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但也有其他上市公司涉及减隔震业务。由于近年来政策的支持,公司承接了部分‘新基建’的项目,所以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增长较好。”

   公告显示,震安科技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4.73%。对于此次业绩的迅猛增长,震安科技解释道:“随着国家对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视,以及建筑减隔震技术及产品推广应用政策的实施,建筑减隔震行业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报告期内公司承接项目金额大幅增长,营业收入及相应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

   作为震安科技的同行,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吴姓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3月初公司就已全部复工。建筑减隔震行业由于是基建产业,在基建项目扩张的背景下产品需求空间较大,今年以来行业前景较好。”

   此外,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截止今年半年报报告期,震安科技新布局1.2万套老厂改扩建项目,昆明5万套新产能已逐步投产,唐山6万套产能正在建设中,加之此前的3.6万套隔震和1万套减震,共计产能近16.8万套,在业内已是不小的规模。”

   半年报显示,建筑隔震橡胶支座是震安科技的主要产品之一,是一种积极主动、“以柔克刚”的抗震方法,在建筑物与地基之间设置橡胶隔震支座,与上部结构之间形成柔性隔震层,来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与传统抗震方法相比的安全度可提高12倍以上,使80%以上的地震能量不能传递上来,可以很好的保护地面建筑物。

   此外,公司还有弹性滑板支座、消能阻尼器、公路桥梁支座以及减震技术咨询服务等多类产品。半年报显示,按行业划分,震安科技的隔震产品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35亿元,同比增长45.70%,也是公司主要营收来源,毛利率为54.25%;减震产品营收为4329.27万元,同比增长36.73%,毛利率为55.25%。

值得一提的是,震安科技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公司的产品标准已高于国家标准。证券分析师王介超表示:“7月2日新的两项建筑减隔震行业的验收标准已通过云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审查(该标准高于全国),并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极限剪切变形要求自400%提升至450%,公司目前已实现该提升且正在按新标准对产品进行型式检验,其产品竞争实力持续凸显,市场占有率或进一步提高,下半年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

   龙云刚说:“公司一直重视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虽然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投入所有减少,但是下半年公司会继续按照研发计划投入,研发项目的数量已经实现了同比增长。”

   分析师陈元君指出:“2020年6月,《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被正式列入《国务院2020年立法工作计划》,未来随条例立法的落地和行业标准的趋严,建筑减隔震技术或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推广应用,有望形成超过200亿以上的市场空间,该行业前景可期。”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

高新区京唐智慧港:京唐新门户 城市新中心 产业新高地

驱车驶出唐山市主城区,向西北方向行进15公里,多个工地渐次映入眼帘,大批的建设者和繁忙有序的施工场面,让人不禁憧憬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未来的惊世容颜。

曾经的城市建设发展留白之地,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正在强势崛起。基础建设日臻完善,引进项目纷纷落地,“29分钟交通圈”加速形成,“京唐新门户、城市新中心、产业新高地”的定位愈加明晰——这里,就是高新区京唐智慧港。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不是同城胜同城

京唐智慧港是唐山国家高新区三大板块之一,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6.3平方公里。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海港、空港、陆港“三港”迭加:以京唐智慧港为圆心,120公里范围内有唐山港、天津港和秦皇岛港3个国际化港口;唐山唯一一座军民两用机场三女河机场就在辖区内,已开通37条国内航线;京唐城际铁路唐山西站也坐落在区内,京唐城际铁路开通后到达北京仅需29分钟,形成“不是同城胜同城”的发展效应。

京唐城际铁路唐山西站的建设现场,机械紧张作业、车辆往来穿梭,一个现代化的火车站正在建设者们的手中不断“长高”。

记者在现场的展板上看到了唐山西站未来的样子:车站规模为2台6线,车站共3层,地上2层,局部地下1层。站房建筑面积16223平方米,采用钢桁架双曲线结构将凤凰展翅飞翔抽象为建筑的优美曲线,通过立面喷涂铝板和铝板排布来达到凤凰图案的效果,同时在夜景下通过光影形成凤凰图案,寓意涅槃重生、展翅飞翔。站房中部微微拱起玻璃幕墙,扩大进站空间的同时,突出了渤海明珠的主题,以现代明快的设计风格展现城市的青春活力,以飞扬灵动的建筑形象契合城市蓬勃发展的进取精神。候车大厅天花板为香槟金色铝格栅结合发光膜结构,现代动感,装饰上面为了凸显唐山地方文化特色,在白色发光灯膜上运用皮影图案。据介绍,唐山西站预计于2022年9月投入使用,将与市政枢纽无缝衔接,换乘便利,旅客流线便捷顺畅,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立体换乘。

明年,京唐城际铁路通车后,唐山市民将享受到“29分钟交通圈”的便捷。京唐城际铁路的建设为高新区与北京市通州区开展深度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早在2017年,高新区牵手北京市通州区投资促进局、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管委会,合力在京唐智慧港建设通州产业园。根据协议,通州产业园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

记者走进唐山(京津冀)高端制造产业e家,映入眼帘的是正在开发建设的孵化器厂房。该公司由北京市通州区一家企业投资成立。“孵化器助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北京高端制造产业转移和成果转化项目。”公司总经理余立军介绍,项目总投资13亿元、占地280亩,作为高端制造产业园,一期19栋已建设完成,将为近200家京津中小型高端制造企业提供平台。“我们产业园将吸引人工智能设备设施制造、医疗设备设施及家用医疗器械制造、物联网传感装备制造、新型环保设备制造、5G设备设施制造等高端制造行业入园。这里难得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空间是很多企业所看重的,目前招商进展顺利,已签约入驻企业40余家,50%以上为北京企业。”

自身优势厚积薄发 平台更具吸引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京唐智慧港在软件和硬件上下大功夫,为自己构建展示的舞台,为企业提供发展的平台,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新中心正在加速形成。

“截至目前,京唐智慧港片区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建成了北京路、通州道、经十八路等14条道路,基本形成‘五横九纵’的路网框架。”京唐智慧港规划建设服务中心项目科负责人王文博介绍,港区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已投入使用, 5G基站已建成11座,天然气管线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过程中,城市公交线路已开始运营……在此基础上,京唐智慧港还在不断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

打造硬实力,不忘提升软环境。高新区在京唐智慧港探索开展打包审批、区域审批、施工预审、云端审批、预约审批等5项审批改革,既提高了审批效能,又降低了办事成本,有效激发了企业上项目、求发展的热情。

“真没想到来一趟就把事儿办妥了,‘最多跑一次’果然名不虚传!”入驻企业震安科技一位办事人员在办完审批手续后高兴地说。京唐智慧港通过探索,推进项目“打包审批”,实现了审批改革“大瘦身”。审批时间由原来的至少54天缩减至5个工作日,企业往返跑从54次缩减为1次办结。

除了优越的区位优势和优质的软硬件服务,这里还有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高新区是唐山市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创业生态最完善的区域,培育了开元、开诚、百川、汇中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在不同领域开创了40多项“全国第一”,并与中科院、西安交大共建产学研转化基地,有国家、省、市级各类研发机构120家,具备实施“北京研发孵化、高新产业化”的基础和条件。该区围绕“高”“新”产业布局,致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

同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唐山高新区培育形成了机器人、应急装备制造、电子及智能仪表等特色产业集群,建成了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基地、焊接产业基地,机器人产业基地还被认定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可以说,唐山高新区是京津相关产业向外疏解转移的最佳选择之一。

据了解,北京双泰智能装备制造及气动起重设备研发生产项目是第一个入驻通州产业园的项目。该项目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2.6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智能装备制造及气动起重设备研发生产基地,目前已建成。投产后,可年产2000台(套)起重机械产品。

“之所以选择落户高新区,是因为这里便利的交通、优质的服务、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和飞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相信公司的事业会在这片沃土上发展得越来越好!”谈到发展前景,北京双泰气动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川满怀信心。

为了吸引京津产业转移和成果转化,京唐智慧港还不断深化产业链招商,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着力引进一批优质的京津项目落户。帝马科技、微探科技光纤感知和智能消防预警研发项目、北京医疗健康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均为高新技术产业,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生物制药、激光设备等领域,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截至目前,该区已签约京津项目51个,正在洽谈推进项目43个。这些项目将为京唐智慧港加快产业聚集、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产业高地强势崛起 看未来精彩可期

按照功能整体规划、项目协调发展的原则,京唐智慧港构筑了“一核、两轴、两片区、五组团”的空间布局。“一核”指以经一路以东、经二十路以西、通州道以南、纬八路以北区域为核心发展区。“两轴”指以纬五路为产业发展轴,以经八路为空铁联运发展轴。“两片区”指以三女河机场为界,将京唐智慧港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南片区为综合发展核心区,北片区主要建设现代化新型社区。“五组团”指现代物流组团、智慧制造组团、科创服务组团、科创研发组团和现代化新型社区组团。

站在苏宁冀东智慧电商产业园,看货车川流,感受现代物流的方便与快捷。物业经理江艳松介绍:“项目总投资7.8亿元,占地260亩,目前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5个仓库的面积达到了平方米,每天有千余辆货车出入。”该产业园集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跨境电商运行中心、结算中心、现代化智能仓储中心、分拣中心、配送中心为一体,实现了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未来,该产业园将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区域电商运营中心、自动化拣选中心,对苏宁集团唐山、秦皇岛、承德区域电商业务的发展起到有效支撑,将带动唐山市电子商务供应链水平整体提升。京唐智慧港重点依托高铁、机场优势,发展供应链物流、仓储物流、数字化物流、保税物流、物流加工等产业,正在打造华北地区重要的现代综合物流枢纽。

京唐智慧港强调 “智慧、智能、智造”特色。作为国内减隔震技术产业的领军企业,震安科技在唐山新建的智能化减隔震制品装备制造基地就落户在京唐智慧港,并于今年7月投产,预计年产智能减隔震制品6万套,营业收入6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化减隔震制品装备基地。

作为首批入选工信部的“小巨人”企业,震安科技的减隔震技术把硬抗震转变为柔减震,让减震控制体系既保护建筑结构,又保护建筑功能。产品应用于北京大兴机场航站楼、天津LNG储罐以及桥梁、学校、住宅等各类项目,全力打造世界范围内以减隔震技术为特色的应用规模最大、规格最多、范围最广泛的防震减灾示范单位。据介绍,该公司还设有周福霖院士工作站,致力于推动减隔震技术创新、减隔震标准编制、减隔震试验研究等方面的发展。借助我市打造国家级现代应急装备产业基地的机遇,震安科技将建设国际一流、国内第一的减隔震综合研发中心、减隔震技术应用示范展示中心,从而实现减隔震产品智能工业化制造,推动唐山应急产业向特色园区聚集、向智能高端延伸、向全产业链迈进。

总投资4亿元的唐山天佑安康国际颐养中心与唐山西站隔路相望,目前,1—4号老年公寓和康复医院主体已封顶,5—8号老年公寓正在主体施工。该项目建成后,可容纳近1500位老人居住,为他们提供舒适的智能化生活。京唐智慧港致力发展教育、养老、医疗等智慧服务产业,积极发展生产装备检修服务、技术服务、科技中介等科技服务,引进发展创业投资、天使投资、银行保险等现代金融服务业,鼓励发展创新创业孵化服务。

此外,陆凯科技、天和科技等项目正在办理用地手续;河钢机器人、融创京唐文旅城雪世界等项目相继完成注册,一个个高质量项目纷至沓来、实力入驻。

同时,京唐智慧港积极承接京津科创产业及项目,吸引京津地区高校及科研院所设立研发机构,助推与优质高新技术企业对接攻关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质提速,健全“研发—孵化—产业化”的创新生态链,构建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科创研发中心。

“未来,京唐智慧港将构建以高端装备制造、智慧应急、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为重点的全产业链,成为吸引京津产业转移和成果转化的桥头堡。”京唐智慧港负责人卢兵表示,下一步,高新区将深度融合站、产、城,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市,吸引京津人才和项目,向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高地加速迈进。

“京唐新门户、城市新中心、产业新高地”正强势崛起!

}

建筑、建材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啊?现在减隔震政策是怎么样的?

无锡建顾减隔震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的主要业务内容是在提供技术咨询和减隔震(振)相关工程设计的同时,提供相关减隔震(振)系列产品。产品包括:位移型阻尼器(防屈曲支撑、软钢阻尼器及连梁阻尼器、金属耗能墙),速度型阻尼器(粘滞流体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墙),质量型阻尼器(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调谐液体阻尼器TLD),复合型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和粘弹性阻尼墙),用于建筑物、桥梁、电力、电子设备、贵重物品的各种隔震装置(叠层橡胶支座、摩擦摆支座、滚珠支座、金属钢支座)。

本回答由 无锡建顾减隔震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

无锡建顾减隔震科技有限公司

简介:海建顾减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结构减隔震系统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

简介: 海建顾减震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结构减隔震系统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

无锡建顾减隔震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市辖区静安区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2440号3号楼301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震减震隔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