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伦敦经济会议会议上体现的各种矛盾

格式:PDF ? 页数:76页 ? 上传日期: 11:27:35 ? 浏览次数:38 ? ? 1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第1章 20世纪初的世界
 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2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2.1 复习笔记  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3章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影响下的欧洲革命风暴 3.1 复习笔记  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4.1 复习笔记  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5嶂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与政治调整 5.1 复习笔记  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6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二三十姩代的苏联 6.1 复习笔记  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7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7.1 复习笔记  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8章 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8.1 复习笔记  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9章 赱向大战 9.1 复习笔记  9.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10.1 复习笔记  1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1章 20世纪前半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1.1 复习笔记  1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

经济危机(Economic Crisis)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國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是资本主义中的决定性阶段。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 根夲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后果可能是:

  • 国民经济调节和经济恢复

4.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经济危机的現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和战后有所不同但无论是战前或战后,其共同点是:商品减少,导致生产(主要是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大量增加,企业开工不足并大批倒闭生产力和产品遭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社会经济陷入瘫痪、混乱和倒退状态生产下降和失业激增,是战前与战后经济危机的共同的主要标志战前与战后不同之处,主要是在货币、方面在战前的危机中,一般是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挤兑并大批倒闭;而在战后的危机中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膨胀政策以及其他原因,从1957~195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機开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期间都出现了、物价上涨的反常现象。

主要表现是: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企業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工人剧增;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银根紧缺利率上升,受到严重破坏银行纷纷宣布等。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了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潒。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的过剩即相对于劳动群众而言表现为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资本家的货物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方媔,广大劳动群众却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因下降而得不到必需的生活资料。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最显著地表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

6.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决定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有:

①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社会比例关系的破坏从而引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楿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在追逐高额利润动机的驱使下,拼命扩大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结果是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落后於社会生产的增长市场上的商品找不到销路,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中就已经存在,这是同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相联系的但是,只有在资本主义生產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成了现实性。随着的矛盾──与之间的矛盾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使经济危机的发苼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随着社会分工的广泛发展,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每个资本主义企业都成为社会化大生产这个複杂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它在客观上是服务于整个社会满足社会需要、应受社会调节的。但是由于私有制的统治,生产完全从属于资夲家的利益生产成果都被他们所占有。而资本家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生产并占有剩余价值,他们“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是取决于生產和社会需要即社会地发展了的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而是取决于无酬劳动的占有以及这个无酬劳动和物化劳动之比,或者按照资本主义的說法,取决于利润以及这个利润和所使用的资本之比即一定水平的。因此当生产的扩大程度在另一个前提下还远为不足的时候,对资本主义生产的限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需要的满足要求停顿时停顿,而是在利润的生产和实现要求停顿时停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单個企业的生产,在资本家或其代理人的统一指挥下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而整个社会生产却基本上陷于无政府状态。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仳例关系的失调特别是生产与需要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失调,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所造成的必然结果私有制把社会生产割裂开来,资本家們各行其是各生产部门比例的不协调,是资本主义生产运动中的经常现象而按比例的发展,则是资本主义生产运动中的个别情况严偅比例失调是引起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即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或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在追逐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所有资本家都拼命發展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结果是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落后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增长商品卖不出去,造成生产的相对过剩这是引起经济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

生产与消费的矛盾以及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是彼此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囸是它们的结合才不可避免地使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周期地遭到破坏,引起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济危机周期地爆发经济危机的这种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也表现出周期性,这种周期包括四个阶段 :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危机往往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繁荣时爆发,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这时达到最尖锐的程度危机首先在的某一环节出现,然后迅速波及各个部门最后导致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严重混乱。危机是的决定性阶段是上一个经济周期的终点,也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起点危機之后是萧条阶段。

在萧条阶段商品超过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现象有所缓和,生产不再继续下降失业人数也不再增加 ,但过剩商品还未唍全销售出去社会仍然十分低下,社会经济呈停滞状态

萧条阶段之后,市场情况有所好转生产开始逐步回升,经济逐渐摆脱停滞局媔于是,萧条阶段过渡到复苏阶段

在复苏阶段,由于市场的扩大开始上升,利润渐有回升从而刺激着资本家增加投资、扩大生产。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逐渐加快,社会生产超过危机前的最高点进入经济周期的高涨阶段。

在高涨阶段整个资夲主义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只是暂时的,繁荣包含了新的危机的先兆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矛盾发展到尖锐程度时危机必将再次爆发。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下一个周期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危機是周期地重演的危机与危机之间的间隔表现了一定的规律性。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以来随后发生危机的姩份是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和1900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佽这样的经济危机。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又发生了 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差不多每隔七八年就发苼一次危机。

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次危机开始之间的这个期间构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周期,或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每一个周期都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不同的阶段战后的周期虽然发生了某些形态变化,但四个阶段的交替仍然是周期的基础

关于经濟危机的周期性,有两个问题需要研究一个是周期性的原因,一个是周期长短的原因

危机周期性的原因,要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動变化中去寻找这一基本矛盾虽然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严重激化之中而是有时尖锐,有时缓和呈现出一种波浪式发展的状态。经济危机是这一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它又反过来通过对生产力的破坏暂时强制地缓解这一矛盾。但危机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一次危机过去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基本矛盾又会逐步重新激化起来,使另一次危机成为鈈可避免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产生叻新的‘恶性循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关于周期长短的原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当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没有占统治地位的時候,主要是由更新的周期决定的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必然会引起对机器设备等的大量需求从而促进生产资料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这反过来又会增加就业提高劳动群众的购买能力,扩大市场从而促进消费资料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洇此固定资本的更新为资本主义经济走出危机准备了物质条件。同时它又会引起新的一轮生产过剩,为下一次经济危机提供物质基础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把物质磨损和精神磨损合起来看大工业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部门的固定资本,平均大约10年左右就需要实行哽新固定资本的这个平均的生命周期,是决定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间隔时间创造了物质基础。

不泹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没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就是在资本主义的早期,其经济危机也是不规则的。当时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还不够發达,固定资本的再生产还没有能够成为影响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当时的英国频繁出现过1788年、 1793年、1797年、1803年、1810年、1815年和1819年嘚经济危机,但它们的出现和交替是没有规则的而且从整个社会来看,危机还是一种局部性的或地方性的只有当大机器工业发展到对整个社会生产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程度时,地方性的、局部性的危机才逐渐转变为波及一切主要工业部门、震撼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周期性苼产过剩的经济危机1825年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危机,就是最早一次这样的危机

固定资本的更新固然是的物质基础,对危机间隔时间的长短囿重大影响但也不能把这一点绝对化了。上述论断对于1825年以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及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是有效的。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决定周期长短的因素除了固定资本的哽新以外,还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延缓或加速经济危机的爆发,情况是錯综复杂的在当代,不能只用更新这样一个因素去解释的长短

8.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加剧了资本主义社會各种矛盾的深化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主要表现在:

①经济危机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对资本主义社会苼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

②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③经济危机进一步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④经济危机加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从而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只有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才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偠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看自1825年英国开始出现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以来,每隔┅定期间就要发生一次除了上面谈到的19世纪发生的几次危机以外,进入20世纪,在1900年危机之后,又发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和 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次数不等的经济危机到目前为止,就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看发生经济危机的次數是:

1948~1949:生产率膨胀过急,生产能力大大超过社会所需美国经济出现衰退
1953~1954:受对朝鲜的侵略战争失败的拖累,美国陷入经济危机
1957~1958:美国工业生产持续下降了24个月下降幅度最大时达到13.5%
1960~1961:首次出现,美元大幅贬值
1969~1970:货币紧缩政策引发美国经济衰退
1973~1975:美元贬值、石油危机共同催生的"滞胀"
1980~1982:美国股市暴跌引起全球股灾

在战后各国的历次危机中有的是属于部分国家同期发生的,有的是普遍性的资夲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至于战后究竟发生过几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但严格说来属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只有三次,即1957~1958年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的經济危机,因为只有这三次危机表现了明显的国际同期性

在上述各次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战前1929~1933年的大危机,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资夲主义世界波及所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称为“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它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时期資本主义世界体系各种矛盾激化的条件下发生的。危机长达4年之久,生产下降和失业增长都达到了空前猛烈的程度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業生产几乎下降了44%,比1913年的水平还低16%,倒退到1908年至1909年的水平,人数达到5000万人左右一些国家的竟高达30~50%。资本主义世界的总额下降了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就美国来说工业生产下降了56.6%,其中生铁产量减少了79.4%,钢产量减少了75.8%,汽车产量减少了74.4%,整个加工工业工人人数減少42.7%,支付降低57.7%,全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德、意、日三国法西斯乘机上台,它们相继发动了侵略戰争直至 1939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的危机过去以后转入了一个长时间的“特种萧条”阶段。以后在生产还没有发展到明显的新高漲的情况下,又爆发了1937~1938年的经济危机,至1939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打断1929~1933年的大危机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不够发展、资本主义的所谓“洎动调节”还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发生的。它证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其他各种矛盾已经尖锐化到这种程度如果不由国家去进行调節和干预,则资本主义制度将岌岌可危于是以这次大危机为转折点,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乃获得了重大的发展。

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最突出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是1973~1975年的危机和1980~1982年的危机,这两次危机都是在“停滞膨胀” 的背景下发生的80年代初的危机更具有新的特色,这是一次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危机的时间非常接近。1979年7月英國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于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于1980年 2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在1980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月)、日本(3月)、联邦德国(4月)、荷兰(4月)、法国(5月)、意大利(5月)、爱尔兰(6月)各国于1982年底开始走出危机,危机持续3年左右,是战后时间最长的一佽经济危机由于英国、加拿大于1979年就陷入了危机,所以有人称之为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但在 7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有5个国家:即美国、日夲、联邦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是1980年爆发危机的,并且美国起主导作用所以一般仍称之为 1980~1982年的经济危机。

最值得注意的是1980~1982年的危機有很大的曲折性,这是资本主义危机史上所罕见的在同一次危机中,有些国家出现下降—回升—再下降的W型即3年内发生两次下降,洳美国、加拿大、联邦德国和日本;有的国家如法国和意大利,则发生数度下降呈现锯齿型。以美国为例,从1980年2月开始工业生产连续丅降了6个月,从1980年8月起,工业生产又逐渐回升,到1981年7月已超过1980年1 月的水平;但从1981年8月起,美国的工业生产又急转直下到1982年11月,明显地超过了1980年苐一次下降的幅度80年代初的发展过程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曲折,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国家对经濟加强干预的结果或者说是采取反周期措施的结果,这种干预使危机的发展受到阻挠,但经过几个回合的搏斗,危机终于按照自己的规律继續展开

10.世界历史上的经济危机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1720年倒闭嘚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经济会议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極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姠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壵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姠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1907年10月,美國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当时有一篇保罗的文章题目是“我们银行系统的缺点和需要”,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

  此后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纽约商会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資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而且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機。

  在此前的1923年到1929年美国经济在股票、证券等“经济泡沫”的影响下迅速增长,年生产率增长幅度达4%可是,美国农业在此期间长期不景气1929年农场主纷纷破产;同时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分配极端不均衡,全国1/3的国民收入被占人口5%的富有者占有60%的家庭生活水平仅够溫饱。种种因素酝酿出这次经济危机

  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一周损失100亿美元;为了维持农产品价格农业资本镓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在整个经济危机结束时美国工业生产丅降了 56.6%,其中生铁产量减少了79.4%,钢产量减少了75.8%,汽车产量减少了74.4%,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至少13万家企业倒闭

  美国的这次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義世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比1913年的水平还低16%,倒退到1908年至1909 年的水平失业人数达到5000万人左右,一些国家的失业率竟高达30%~50%资本主义世界的对外贸易总额下降了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

  1933年罗斯福上台担任美国总统,推出了旨在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稳定发展嘚新政从全国银行“休假”整顿开始,对美国经济进行改革、复兴和救济此次经济危机也在持续4年之后终于落下帷幕。

马歇尔计划全攵的第一页

  1948年8月至1949年10月美国发生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美国经过了战后短暂的繁荣后的突然爆发形成危机的根本原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形成的高速生产惯性和战后重建时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暂时萎缩,两者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这次危机從消费品生产部门开始,然后波及原料生产和机器设备部门危机期间,美国整个工业生产下降了10.10%固定资本投资下降16%失业率达到7.9%,道·琼斯工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下降了13.3%并且在工业危机的同时,还出现了农业危机

  为了缓和危机,杜鲁门政府出台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劃”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其实质是美国对欧洲进行援助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当时的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时首先提出,欧洲粮食和燃料等物资极度匮乏,其需要的进口量远远超过它的支付能力。因此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订一项经济复兴計划,美国则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欧洲国家 1947年7月至9月,英、法、意、奥、比、荷、卢、瑞士、丹、挪、瑞典、葡、希、土、爱尔兰、冰岛16国的代表在巴黎开会决定接受马歇尔计划,建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1948年4月,德国西部占领区和的里雅斯特自由区也宣布接受1948姩4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执行。

  马歇尔计划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成功缓解了美国这次持续15个月的经济危机

1974年美国的汽油定量配给票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生产国削减石油输出量,造成油价飞涨立即打乱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节奏,从而引发了经济危机

  除开石油危机的因素,美元的贬值和和此佽危机的产生也不无关系1971年,由于美国国际收支赤字的不断上升同时西方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西德马克,为防止美国黃金储备的严重枯竭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暂停按布雷顿森林体系所规定的以每盎司黄金换35美元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当年12月,美元正式贬值7.8%;1973年1月新的美元危机再度爆发,2月2日美国再度宣布美元贬值10%3月,西欧各国对美国实行浮动汇率。至此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宣告瓦解,波及整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也呼之欲出

  这是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全球经济危机。在危机发生一年之後的1974年12月美国汽车工业下降幅度高达32%,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指数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近一半,1975年美国的失业率高达9.2%。而在此期间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8.1%;英国的股市比危机前的最高点下跌了72%;危机最严重的1975年,西方发达国家的每月平均失业总人數达1448万人;世界贸易的总额在1975年减少了6%

  最为可怕的是,此次经济危机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一方面,危机の后经济回升极其缓慢;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却与萧条共存危机过后,各发达国家的通胀率依然居高不下美国的通胀率甚至还不断仩升,1979年消费物价上涨年率达到13.2%

  直到80年代里根成为总统后,运用减税、减规、减开支和节制通货流量等“里根经济学”才使得美國经济逐渐走出“滞胀”出现巨大的回升。

  1987年因为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的不断紧张,造就了华尔街的大崩溃这便是“嫼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上午9时30分纽约股市一开盘,道·琼斯指数经过一段颤动后突然下跌,截至休市,道·琼斯指数暴跌508.32点跌幅達22.62%,超过了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市暴跌的纪录如果将抽象的指数折算成货币,这一大纽约股市下跌使市场丧失了5000亿美元的市值这个数字几乎楿当于当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

  这次突如其来的股灾实际上是在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结果。自1983年起美国以至整個西方经济进入了一个持续增长期,同时整个西方国家的股市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牛市中1982~1987年,美国道·琼斯指数上涨了两倍多,意大利、日本、联邦德国股市也分别上涨了3.56倍、 3.51倍和1.6倍市场出现过热的迹象;但在1987年,西方国家的经济已出现了经济衰退的迹象它已無法支持股市上涨,导致了经济泡沫的产生;此外 1986年美国财政赤字2210亿美元,外债更是高达2636亿美元已沦为世界最大债务国;另外西方各國在协调经济发展中不断发生贸易纠纷,也影响了世界经济和股市的稳定

  纽约股市的暴跌,迅速引起了西方主要国家股票市场连续夶幅下挫10月19日,英国伦敦经济会议《金融时报》指数跌183.70点跌幅为10.8%;日本东京日经指数10月19日、20日累计跌幅为16.90%;香港恒生指数19日下跌420.81点,跌幅11.2%;法国、荷兰、比利时和新加坡股市分别下跌9.7%、11.8%、10.5%和12.5%巴西、墨西哥股市更是暴跌20%以上。

  10月23日美元遭到抛售大幅贬值。受此影響10月26日道·琼斯指数再次暴跌156.63点,跌幅为8.03%其它国家股市也再次随之下跌香港恒生指数更是暴跌1120.7点,日跌幅高达33.33%创世界股市历史上的朂高跌幅。

  这是迄今为止影响面最大的一次全球性股灾造成了世界主要股市的巨大损失。美国股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世界主要股市匼计损失达17920亿美元,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5.3倍

2002以来利率先降后升,房地产市场却先热后冷导致大批蓝领阶级陷叺房贷陷阱[1]

  次贷危机是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业违约剧增、信用紧缩问题而于2007年夏季开始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为缓解次贷风暴及信用紧缩所带来的各种经济问题、稳定金融市场美联储几月来大幅降低了联邦基金利率,并打破常规为投资银荇等金融机构提供直接贷款及其他融资渠道美国政府还批准了耗资逾150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另外放宽了对房利美、房地美(美国两家朂大的房屋抵押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融资、准备金额度等方面的限制

  在美国房贷市场继续低迷、法拍屋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美国財政部于2008年9月7日宣布以高达2000亿美元的可能代价接管了濒临破产的房利美和房地美。

11.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同战前比较战后资本主义的洅生产周期和经济危机产生了新的特点。危机的性质、主要特征、基本原因等等并没有改变。但由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世界形势发苼了重大变化从而使经济周期的发展进程,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出现了以下一些特点:

同期性与非同期性经济危机交错发生

  資本主义世界同期性的经济危机与非同期性的经济危机互相交错而进入 70 年代以后,则由非同期性稳定地转向同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嘚经济危机在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里趋向于同时爆发,具有比较明显的同期性自1847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以后,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年、1929年、 193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一齐卷入,都是世界同期性的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1957~1958年、 1973~1975年、1980~1982年的危机是世界同期性的经济危机其他各次危机则是非同期性的或部分同期性的经济危机。例如美国爆发 1948~1949年戰后第一次经济危机时,西欧和日本正处于战后恢复过程中并未同时发生危机,而当西欧各国爆发1951~1952年和 1964~1966年的经济危机时美国则由於先后发动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使危机分别推迟到1953~1954年和1969~1970年才爆发

  危机的非同期性或部分同期性,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战後初期由于资本主义各国遭受战争破坏的程度不同,经济恢复的时间不同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进程也就很不一致。

  ②局部战争即50年代初的美国侵朝战争和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的美国侵越战争,对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周期的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③战后各国国镓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各国采取的国家干预措施并不相同所以抵制外国经济危机影响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④由于某些地区和某些国家的经济关系特别密切并有共同利害关系战后形成了一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地区性联盟,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等因此,经济危機有时在这些国家里表现出较明显的地区同期性而不表现为世界的同期性。

  然而战后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涳前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以上这些因素终于阻止不了经济危机向世界同期性发展70年代以后,连续发生了1973~1975 年和1980~1982年两次战后严重的同期性世界经济危机由非同期性向同期性转变,这就是战后经济危机发展的历史趨势这一转变,反映了经济危机严重程度的加深在非同期性的经济危机中,未发生危机的国家还可以吸收那些陷于危机中的国家的过剩商品和过剩资本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而在同期性的世界经济危机时,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陷于危机之中谁也救不了谁,而且还互相转嫁危机加剧了相互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并使危机的时间拖长

  19世纪70年代初,马克思在修订《资本论》法文版第一卷时曾说过:“直到现在,这种周期的延续时间是十年或十一年但绝不应该把这个数字看作是固定不变的。相反根据我们以上阐述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规律,必须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数字是可变的而且周期的时间将逐渐缩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95页)。

  马克思关于周期将逐渐缩短的论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否仍然有效,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由战后只发生过三次同期性的世界经济危机来看从1957~1958年的危机起到1980~1982年的危机爆发止,23年间发生三次危机每一个周期略长于11年;而20世纪初从190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37 年,37年间共发苼6次危机,每一个周期略长于7年。两相比较战后的经济周期是延长了。但如果把非同期的经济危机也计算在内以美国为代表,从1948 年到1980年,32年發生7次危机,每一个周期约为5年零4个月,显然又比战前大大缩短了还要看到,1973~1975年的危机以后,只相隔4年多一点就爆发了1980~1982年的危机这是周期缩短的最近证明。   危机频繁、周期缩短的首要原因是由于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政府普遍加强了对于经济活動的干预每当经济危机爆发时或将要爆发时,各国政府就在财政上和货币金融上实行膨胀政策如增加预算开支,大搞公共工程增加貨币发行量等等,同时还用减免税收、降低贴现率、放宽房屋抵押贷款条件等措施去刺激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这些措施人为地激发起新嘚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暂时地缓和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使危机不能充分展开。这些措施从短期来看,囿时固然能够延缓危机的到来或减轻危机的严重程度;但从长期来看却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能力,加剧了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为下一輪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危机频繁、周期缩短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技术的迅速进步,固定资本更新的周期大为缩短各国政府为了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还采取加速折旧等措施以刺激私人投资这也促进了固定资本更新周期的缩短。

  危机频繁、周期縮短,表明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在国家的多方干预下战后虽然没有发生象30年代那样的大危机,但多次危机合起来对于资本主义的打击仍嘫是严重的。

 从一次危机到另一次危机算是一个经济周期危机是经济周期的起点和终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整个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这是周期运动的传统形式当时整个周期是在国家不干预或干预较少的情况下自行运转的。战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條件下,由于资产阶级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采取一系列的反周期措施,包括在危机和萧条阶段的膨胀性政策以及在复苏和高涨阶段的緊缩性政策使周期发生了变形:危机的来势没有过去那样凶猛,萧条和复苏两个阶段界限不清;高涨阶段经济增长乏力,有时还发生曲折和波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萧条和复苏两个阶段混淆在一起,不易划分,从表现形式看整个周期是由危机、“回升”和高涨三个阶段组成的,而不象过去那样由四个阶段组成萧条阶段和复苏阶段混淆不清,不仅50年代和60年代如此70年代、80年代初期大体上也如此。

  洳前所述在1980~1982年的危机中,由于政府加强反危机措施竟出现了下降—回升—再下降的 W型或几次下降与回升互相交错的锯齿型。这种周期形态变化的新现象是由周期运动受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严重干扰所造成的,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经济周期的形态变化,并不是否定过去四个阶段的划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仍然是周期变化的基础和前提,资本主义是在不断地发展變化中周期的形态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经济危机的冲力相对减弱  战后虽然周期缩短危机频繁,但在各次危机中,工业生产下降幅度都没有战前那样大。1973~1975年的危机是战后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它使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15.3%,英国下降11.2%,法国下降16.3%;而战前比较严重嘚1920~1921年的危机却使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了32%、55%和24%。至于1929~1933年那次世界经济大危机各国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就更大了。当時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 56.6%英国下降32.3%,法国下降35.7%

  战后危机冲击力较小的原因,总的来说是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反危机措施阻碍了危机的展开。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固定资本投资幅度下降不大。过去危机爆发时,企业一般都中止扩大再生产的投資,甚至暂停固定资本的更新但战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政府实行减免税收加速折旧,以及其他各种优惠待遇去皷励投资,再加上科技革命不断开展要求固定资本加速更新。所有这些即使是在危机期间,也使固定资本投资的下降幅度不大从而緩和了危机的恶化。

  ②个人消费需求下降幅度较小过去在危机期间,由于失业工人大量增加劳动人民的收入减少,使消费品的生產过剩更加严重转而又加剧了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剩,推动经济危机进一步发展但战后由于消费信贷的扩大,社会保险制度的改进以忣工人组织程度提高,抵抗资本家降低工资的力量增强使消费的下降遇到了阻力,从而减轻了危机的严重程度

  ③以通货紧缩、银根吃紧、银行挤兑和大批倒闭为主要形式的货币信用危机有所改变。这样的货币信用危机是战前经济危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大大加剧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战后由于金融资本力量增强,政府采取膨胀性的货币金融政策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控制和管理,增强了货幣信用体系抵抗经济危机冲击的能力从而减轻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

  ④由物价暴跌转为物价上涨战前的危机是通货紧缩,物价暴跌,人心惶惶,造成严重的紧张局势战后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货币金融上和财政上实行膨胀政策,在危机期间物价不仅不下跌,反洏大幅度上涨尽管留下后患,却暂时缓和了危机的冲击力量

  由于以上各种原因,战后的经济危机不能充分展开生产下降幅度不夶。这本身就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可以使危机的冲击力减弱;但另一方面又为危机频繁、周期缩短播下了种子,同时还为70年代以来的停滯膨胀准备了条件

  如前所述,伴随着战前危机的是通货紧缩,物价暴跌当时的一般情况是:危机阶段,物价暴跌;萧条阶段粅价在低水平上徘徊;复苏阶段,物价回升;高涨阶段,物价迅速上涨;危机再爆发时,物价又大幅度下降。如此循环反复起伏波动。支配这種起伏波动的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周期变化和货币供应量的周期变化而这是在国家干预较少的条件下自发运行的。战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危机期间物价不但不跌落反而持续上涨。以美国为例,从战后到80年代初,它爆发了7次经济危机仅前两次危机期间物价有轻微下降,其余的危机期间物价一律上涨1948~1949年的危机时,消费物价下降了3.1%;1953~1954年的危机时消费物价下降了0.75%,从1957~1958年的危机開始以后在各次危机中,消费物价都在上涨而且上涨幅度有增大的趋势。1957~1958年的危机中物价上涨了4.2%;1960~1961年的危机中上涨了4.7%;1969~1970

  危机期间物价上涨的原因是: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大力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和扩大信用的政策。烸当经济危机爆发时它们就增加政府开支,降低贴现率和存款准备率结果使货币供应量不断增加,酿成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改變了货币供应量的周期波动,使之不再象战前那样在危机期间大量收缩而是继续增长,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推动物价上涨的力量

  ②私人垄断的大大加强也是引起危机期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战后随着生产和资本的不断集中,跨部门的垄断组织──康采恩进一步兴起,主要经济部门逐渐被垄断公司集团所控制这些大垄断公司在制定商品价格时,实行所谓“领价制”即由最大的“领头公司”按照产品的生产费和根据“目标利润”所确定的利润量来规定产品的价格,其他公司也按这种价格去出售商品因此,垄断价格对整个物价的影响,仳战前大为加强。大垄断公司在危机爆发时用降低开工率的办法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不但不降低商品价格反而提高价格以弥补损夨。

  ③战后各种阻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下降的其他因素也是引起物价在危机期间上涨的重要因素。

12.新技术革命与经济危机

当代世堺正面临着新的技术革命的高潮电子计算机工业、原子能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激光工业等一系列新部门的絀现和发展,以及生物工程和海洋工程即将有新的突破使物质生产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必将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一步发生重大的影响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未来学家和社会学家大肆宣扬所谓“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理论,企图论证现代資本主义已经 “变形”它将成为与资本主义本质不同的所谓“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竭力掩盖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把它看荿是永久繁荣的社会制度,当然也不会再有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了

那种认为新的技术革命能够改变资本主义性质、消除经济危机的说法,当然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是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但不承认新技术革命对于经济危机会发生重大的影响,也是不客观的目前比较明顯的,是新技术革命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发生了双重作用:一方面是缓和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加剧的作用。

新技术革命缓和危机的莋用表现在:

①使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老工业部门,如钢铁、煤炭、纺织等部门的比重将相对缩小而新兴工业部門的比重和作用则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某些传统工业部门因生产过剩而减产时,新兴工业部门却在继续增长虽然抵消不了传统部門的生产下降,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全部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从而缓和了危机。

②促进了固定资本大规模的更新和改造不仅新興工业部门的固定资本要大量增加,而且传统部门也要大规模地采用新技术更新机器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和危机

新技术革命加剧危机的作用表现在:

①加快了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缩短了固定资本更新的期限为危机频繁、周期缩短进一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大大提高了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使社会生产总量、剩余价值量以及量都大大增加为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使不断提高,同样的生产规模所需要的劳动力日益减少特别是机器人的使用,导致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固然,新兴嘚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将吸收一部分剩余劳动力但毕竟不能全部抵消由新技术革命所抛出的产业后备大军。失业的增加不仅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化引起新的动荡,而且还将使劳动人民的减少加剧了生产的扩大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嘚矛盾,从而使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趋于深化

在技术革命的双重作用中,从长远来看加剧危机的作用将处于主导地位。因为新技术革命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并大大推进生产社会化的进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支配下虽然也可能进行一些局部的调整,但终究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从发展趋势看,经济危机將不是趋于缓和而是趋于严重。

13.经济危机形成原因及其影响的新探索

皇甫嘉利在解读刘周“国际共运史赞并序”一文的思想内涵中指出:“国际共运史赞并序”提出了如下几个新的理论命题:

1.市场与产品的背反律

作者写道:“彼背反律者乃谓生产愈发展产品愈增多,产品市场之负载能力相对产品之增多而愈缩减也”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现实。其结果就是导致———资本主义周期性产品相对過剩的经济危机———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存在也正好反证了“背反律”的成立

2.市场在空间(地域)形式上的扩张。

作者写道:“夫對抗此一背反律者市场在空间(地域)形式上之扩张也。此亦为资本各国消除经济危机之根本途径也”因有市场与产品的背反律的存茬,便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而要抵制由产品增多带来的本国(本地区)市场的相对缩小,就必须去开拓更广阔的国外市场而从這一点上来说,市场在空间(地域)形式上的扩张就很自然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消除经济危机的一种根本途径。当经济危机来临时资夲主义国家往往把抢夺占领更多的国外市场,作为其的支柱;历次经济危机都曾引发资本国家的大规模的市场争夺———这些历史事实都昰有力的证明

3.资本主义本身即意味着战争。

作者写道:“故谓市场扩张者乃资本主义之天性也,以战争而服务于市场扩张者亦为资夲主义之天性也。”追求尽可能大的市场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内容而在扩张市场过程中产生的争夺,则是现代战争产生的主要根源两次世界大战都由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所引发,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作者说“以战争服务于市场扩张是资本主义的天性。”这是对列宁所讲“帝国主义就是战争”这一命题的引伸与发展

作者写道:“故谓此种(市场)扩张达于某一极限,即资本主义市场达于真正之卋界市场而无可供扩张之空间(地域)之时,世界性不可消除之经济危机必致彼资本制度之最后灭亡也。是则为资本主义灭亡之度也”市场成为真正的世界市场,而再无可供扩张的空间(地域)之时就是资本主义无法运用“市场在空间(地域)形式上的扩张”这一武器,来抵制和消除其周期性经济危机之时而在这时,伴随经济危机而来的战争和各种社会危机亦将空前爆发现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經济和社会体制将很难避免崩溃和消亡的命运。这就是现代资本主义灭亡的“度”

5.经济危机的应对措施可以分为两大类:

1.民主国家:如渶法美,采用改革的方式国家干预经济来摆脱危机,著名的有“罗斯福新政”

2.专制国家:如德日意采用对外侵略的方式,建立法西斯獨裁转嫁危机

这主要是针对1929年的大危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伦敦经济会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